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30|回复: 28

网络经典综合评论锦集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发表于 2006-12-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为收集的网络经典综合评论

转载时请务必署名

qiyida:武侠评论:群芳孰艳?
http://simple.nyist.net/ent/literature/article/prose/18.htm


木易无垢:乱谈有关粱羽生的种种:爱情伦理(填坑ing)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7/1/10449.shtml


风中的玫瑰/windrose: 梨花院落溶溶月 ——评梁羽生
http://www.21wuxia.com/thread-36783-1-9.html


梁羽生的道义方式
http://culture.163.com/edit/010120/010120_45490.html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网络经典综合评论锦集

乱谈有关梁羽生的种种:爱情伦理(填坑ing)
作者:木易无垢 提交日期:2005-8-1 23:23:00
  前言:
  
   做填坑这件吃力的事是被徐老怪的《七剑》勾起来的,我早早挖下了这个坑,一直没填,因为才力和勤力还有理解力都非常不够,但看过《七剑》后,突然洋溢了一种情绪,且不管某某力了,权当是写将出来发泄也好。
  
   我觉得我应该把文字码得尽量有趣一点,因为无趣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而看好的武侠小说和电影都是很有趣的事情。然而我又遗憾地发现本人的幽默感实在太差这件要命的事情,所以还是算了。
   本人过去爱好玩弄一些比较花哨的文字,还喜欢干一点用排比句煽情之类的傻事,以后尽量克服,实在克服不了也只能算了。资质所限,我想这也应该算老实人的态度了,我对自己的要求一向不太严格。
  
   武侠小说中我最喜欢看金庸,但我喜欢对准梁羽生罗嗦,写金庸的人好多,写的好的人和差的人也好多,看都够我看了,看完了顶自己认为好的,这些已经让我忙活不过来了。罗嗦梁羽生的现在还不算多,方便进去掺活,当然前提是我还是很喜欢梁羽生,如果不喜欢,我就无法写东西,除了报告与申请书一类,发现这一点,实在是沮丧。
  
   梁羽生的书适合少年时候看,因为够简单、理想、浪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基本不用担心睡觉时候身边唰地刺来一剑,也不用随时担心最好的朋友背叛、出卖自己,还不用担心拒绝一位美女对你的倾慕之后那位美女要你死或者要自己死的问题。
  
   他写过很多少年男女成长的群戏,比如《慧剑心魔》、《风云雷电》、《鸣镝风云》、《联剑风云》、《风雷震九州》等等,虽然这些书都不大出色,人物形象模糊雷同,但在“追忆似水年华”心中发软的时刻重温这些书,却仿佛回到了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代,回忆起那一班志同道合的少年朋友,他们眼中的世界非常简单、黑白分明;他们的青春激情洋溢、天真烂漫。你可以说梁羽生书中的人物单薄,却不可以说他们不青春,而黑白分明的单薄不正是青春的气质之一吗?人性的灰色又何尝不是在这污浊人世中浸染太久之后形成的颜色?
  
   梁羽生打造的爱情美好平淡、没有波澜壮阔的魅力、没有剑走奇锋的冷艳,不过实在一点,青春一点,单纯一点。他的人物性格有时候实在是嫌薄了,甚至薄如片纸,没啥血肉,一个又一个套路套出一部部连续剧(他的书一部一部是超长连续剧,本人在这里使用“连续剧”这个词语不带有贬义),但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他的“连续剧”,就是希望主人公的故事永远不要完,想知道他们后代的事,想知道“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怎么样了?梁羽生的标准答案是“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当然也有偶尔例外的答案,但不是他的常态。
  
   梁羽生书中不在常态的情侣主人公,用手指头可以扳着数清楚,分别是:霍天都和凌云凤(慕华)、卓一航和练霓裳(白发魔女)、金世遗和厉胜男;另外的陈玄机和云素素、杨云骢和纳兰明慧、凌未风和刘郁芳基本不算太过异类。常态的就太多了,我在这里想罗嗦的就是梁羽生小说爱情模式的常态,姑且名之曰爱情伦理罢。

第甲:李思南的选择

  
   还有人记得李思南吗?
  
   这是梁羽生无数相似套路中的一个套路男主角,且横断梁羽生系统中他那个时代某面,对比一下同时代的人物:
  
   华谷涵狂放、骄傲、有点虚伪; 《狂侠天骄魔女》
   第一个檀羽冲忧郁,骄傲、身世高贵; 《狂侠天骄魔女》
   第二个檀羽冲羞涩、忧郁、身世复杂高贵; 《武林天骄》
   公孙奇自私狠毒、软弱、矛盾。 《狂侠天骄魔女》
  
   李思南出自《瀚海雄风》,他年轻的时候跟《狂侠天骄魔女》中这一批年轻俊杰并无交集,年届不惑以后大家一同在《风云雷电》中蜻蜓点水了一番。
  
   李思南为人并无太大的特色,如果这个“特色”意味着一定要出挑的话。李思南是个不出挑的标准“侠义道”:谦逊、孝顺、遵循权威、服膺传统和伦理道德、反抗侵略、不畏强暴。侠义二字应该是不缺的,他身上充满了传统的美德,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因此也不大引人注意,何况《瀚海雄风》的故事也只属于套路,闪光点不多。
  
   可以说,李思南是梁羽生笔下非常常态的一个男主角,他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在于他对爱情的选择。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现代武侠世界里不熟悉了的爱情。
  
   金庸笔下人物出世以来,大大丰满了武侠人物的性格,对人性的灰色地带和嗔痴怨憎种种情态的刻画至今无人能出其右,让我们淋漓一睹那样浓烈、热烈、激烈的情感。其后与其风格大大不同的古龙、温瑞安等人风格虽有所差异,但在描述人性上,无不激烈,无不复杂。(窃以为黄易并没有写出过合格的爱情故事,他的“情爱”伦理我不认同)在后金庸时代,人们越发对人性复杂或者偏激出挑的角色感兴趣了(包括我在内),于是乎,各种情之所至,无不以极至为美,人与人之间互相吸引、痴缠、欲爱、妒忌、怨憎、不信任... ...万般种种。
  
   梁羽生式的爱情:平淡、内敛、中庸、左右衡量,拉郎配、大团圆。极至的情感很少很少。当极至的情感在虚拟世界中似乎已经被我们习惯成为常态以后,掉头看看梁羽生,倒又居然从他的平淡中庸中看出一丝丝含蓄隽永来了。
  
   多年之后,在我觉得梁羽生营造的武侠世界刻板、单调、几乎一成不变之后,突然追忆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似水年华来了。
  
   这种情绪,是最近看徐老怪的《七剑》诱发的。多年前的老怪就已经成熟到慨叹: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貌似老怪对江湖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无奈,或许叫做否极泰来,十年多年后的老怪掉转头来让《七剑》中一帮劫后余生的孩子(孩子一向富于象征意味)高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在人曰浩然!”老怪返老还童了,我很敬佩他。
  
   虽然我还年轻,但青春已经开始日薄西山,90后人物也已经开始登台,于是借着李思南这个引子,我也想怀怀旧了。
  
   李思南在出发往蒙古寻找父亲的路上遇险,少女孟明霞救了他,自然的,李思南心中开始暗暗喜欢这个明媚爽朗的大侠之女。然而事与愿违,李思南好不容易找到了父亲,父亲临死前将一直照顾自己的少女杨婉许配给了李思南。
  
  
   简简单单的情节,我留意的是李思南的选择,当然还有蒙古明慧公主阿勒海别姬也喜欢李思南,这又是个老套路,我不欲多说,感兴趣的是李思南和孟明霞、杨婉之间的关系。
  
第乙,于承珠的选择(这里面我想试着探讨“梁羽生的爱情故事的确相对平淡、内敛,
    但其情感上的冲突常常都从日常琐事引发
    描写得相当细腻
    更加符合常态,也更加显得人性化
    所谓细节决定一切,
    其实爱情一路,除却由于大时代造成的动荡,也就是柴米油盐,耍耍花枪,使使性子,离离合合多半都是因小事而起。”)
不过本文想试图讨论的是梁羽生折中的那一部分常态,因为那一部分像阿井说的那样,最贴近生活。
  比如“柳清瑶的选择”就是道德说教,金世遗的在云海中的选择是深邃人性的爱情悲剧,还有卓一航、练霓裳。
  但于承珠的选择,《武林天骄》中檀羽冲的选择,李思南的选择却是一种俗世爱情的常态,我想试着说说这种一直在忽略中的常态感情。它不吸引看故事的人,却拥生活的智慧。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网络经典综合评论锦集

梨花院落溶溶月 ——评梁羽生

作者:风中的玫瑰

梁大侠的作品我大都只看过一遍,而且,已经隔了好几年了,这次本想
先找几部他的书来看看再写这篇文章的。奈何,阁主这里只有他的两本书,
而且,这两本书,我一下载还不能看。不知出了什么问题,算了,那就只好
凭记忆随便写两句了。


梁大侠的书,我看的不太多,主要是找不到(不象古,金等人的遍地皆
是),可能我只看过最经典的几本。哪位大虾可以告诉我能找到梁先生作品
的站点,我会不胜感激的。


我看第一部的梁大侠的作品是《白发魔女传》,这本书也是梁的经典之
一,我一直很喜欢,卓一航与练霓裳之间的爱情悲剧大约也可以算是武侠经
典之一了。那本书看的太久了,已经记不清细节了,只记得练霓裳闹上武当
山,与武当山的诸位高手交锋,在混乱之中,卓一航误伤练霓裳,练为此伤
心而去,一夜之间乌丝变白发。练醒来之后,为此心灰意冷,从此远走天
涯。后来,卓一航醒悟过来,追到了天山(?或是别的什么地方),而练霓
裳还是执意不见。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年龄尚小,那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
卓已经追来了,练还是不肯见。后来再长大一些,我才突然醒悟到,那是练
霓裳“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情,最美好的已经过去了,再要也没有意
思了。不如索性留个最美好的记忆。


所以,这本书让我心痛了两次,第一次是看书的时候,看到练头发变白
以后,向她的好朋友告别(我忘了是谁了),然后飘然而去,心中不由大痛。
第二次,是很多年以后,有一天,突然明白了,练在天山拒不肯见卓的心情,
明白了那份无情背后的伤心和失落,不由再次黯然伤神。


但是这本书有一个败笔之处,最后一点,写练知道卓为她守候尤昙花,
心中已有些感动,去找卓,结果,正好看见卓和一个女孩子在一个帐篷里,
刚好在疗伤什么的,一下子又起了误会,大怒而去。我觉得这个场景是百分
之百二流小说家的牵强笔法,毫无必要,卓一航要和别的女孩好,大可在武
当待着,犯不着特意跑来天山炫耀。练也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连这个道理
都不懂吗?这样写,实在是减弱了练霓裳的光彩。

除了这本因为是我看的第一本而印象深刻,对梁的作品,我比较喜爱
的还有《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冰川天女传》《女帝奇英传》《广陵
剑》等等。

《云海玉弓缘》是本好书,金世遗和历胜男都刻画的相当深刻,金世遗
对历胜男的感情变化也写的很真实,书中,金终于在历临死的时候,答应了
娶她。我想,即使本来对历胜男再有成见,看了那一场死亡前的洞房花烛夜,
也该烟消云散了。

《萍踪侠影》的具体情节我现在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的那本书写的
很美丽,很自然,很温馨,好象愁苦少一些。

《冰川天女传》里,桂冰娥这个形象塑造的不错,是个很光彩照人的女
侠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在武侠小说中实在不多见,能和她相提并论的,大约
只有梁大侠自己写的吕四娘了。


《女帝奇英传》中有关武则天的几处评论和描写我很喜欢,难得梁羽生,
身为男子,可以这么公平的评价武则天这个有争议的女中豪杰。武玄霜和上
官婉儿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实在不明白李逸怎么会舍弃这两个好女孩而去
选长孙璧那种女人。


《广陵剑》一书,整体上写的还不错,只是最后的结局实在太令人费解
了,已经到了一切都雪消云散的时候了,所有的障碍都解决了,却平白无故
的让男主角死了,实在是很难逃托故为悲剧的嫌疑。不过书中有关桂林的风
景人情写的相当不错。我特别记的其中有关马肉米粉的介绍,让我想了这么
多年。(网上有桂林的朋友吗?是不是真的有马肉米粉这种小吃,有了话,
给我寄一点来,好不好?*^-^*)能和这相提并论大约只有,《天龙八步》
中有关大理的风景描写让我同样心向神往了这么多年。

总结起来,梁先生的书让我喜爱处,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在几位名家中,古大侠不必提,他书中的女性根本只是点缀而已,
实在少有个性鲜明的;温大侠也大体类似;而金大侠就更可恶了,他书中的
女孩子,干脆是工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爱他的男主角,虽然有些智慧和
头脑,也是为了帮助他的男主人公罢了。与此相反,梁大侠是唯一对女性态
度足够健康,正常的。他即不夸大女性,也不贬低女性,而是正正常常的把
女孩当女孩写。


具体表现在于:梁大侠书中有真正的女主角,(而不是其他名家那样的
点缀),象云蕾,历胜男,纳兰明慧,都是很重要的主角,即使脱离和男主
角的爱情,也依然光彩夺目(而其他名家则正好相反),特别是桂冰娥,吕
四娘,干脆就是书中的真正主角。这在其他人的书中就更是少见了。

就冲这一点,身为女孩的我,也该对梁大侠另眼相看。

第二:在有关爱情的描写上,梁大侠也有别于其他诸位:古大侠除了少
数的几本书,几乎没有爱情,温大侠书的爱情只是点缀,金大侠的爱情虽然
缠绵悱恻,可惜太一边倒。惟有梁大侠书中的爱情,尽可能的健康向上,而
且男女平等。


不过,这样也有坏处,为了追求男女平等,有时梁大侠会比较过火,记
的,我看过一本《龙凤宝钗缘》(?我不保证是这个名字)那里面简直有拉
郎配的嫌疑,每一对三角恋爱,他都赶快再找一个以弥补多出来的那个人,
结果到结尾的时候,一下子成全了四五对,实在看的我瞠目结舌。


第三:我认为,梁大侠的写的很真实,比如在《白发魔女传》中,有关
卓一航的内心交锋,写的相当真实。而别的作家,在这方面的处理欠缺了一
些,那些男主人公们,往往为了一个“情”字,就大模大样的抛掉了其他的
一切,这样看起来自然煽情,但仔细想一想,真实的人生不该如此吧,情字
固然重要,但情并不是人生的唯一,人生总还应该有责任,抱负之类别的也
很重要的事,不能打着情的旗号,就把其他这些一笔勾销,对不对。所以梁
羽生的写法是更可娶的。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梁大侠的古典文学功底实在是太好了,在几
位名家中,论古典文学的修养,他是绝对独占鳌头的,金先生虽然学识渊博,
但论起古典文学功底,嘿嘿,讲句不客气的话,与梁先生根本不可相提并
论。这不是我个人的偏爱,不服气了话,你可以把他们两人书中的自拟诗词
加以比较,高下立可判也。


梁先生由于本人功底好,所以写出的文字也分外的含蓄蕴籍,清丽婉转,
好象一阕宋词,而且一定是婉约派的名词,读起来,但觉余音袅袅,大有满
口生香之意。其意境就象我用做本文章篇名的那句词:“柳絮池塘淡淡风,
梨花院落溶溶月”。所以,梁先生的小说,即使不看故事,单读文字,已经
是一种很美的享受了。由于手中没有原书,我无法摘录两段,以做证明,但
他书中有一阕词,我自从看过之后,一直很喜欢,曾熟诵成忆。录在下面,
以餐诸位: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白少年头。对铜陀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
酒令诗残梦断,南国正清愁。把剑淒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月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
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调寄《八声甘洲》
总之,由于以上几个方面,梁大侠的书在我心中有着相当的份量。

*****************玫瑰看武侠之二***************
拙论浅薄,仅供抛砖引玉,敬请指教
附:

一:我手中没有原书,所引细节均来自记忆,有张冠李戴处,请各位大
虾一定告诉我,若大体不错,只是个别词句的出入,还请各位大虾多多包涵。
以下诸篇均同,不再另行说明。

二:我为了突出重点,其中将他与古,金等人做了比较,只是为了说明
他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已,没有贬低其他几个人的意思,有关古,金的真正评
价,我以后会写的,请不要在这里反驳我。以下诸篇也是同样情况。

玫瑰评梁羽生之二
首先说说武则天,有关她杀子之说,也不过是传闻而已,谁能保证
是真的呢,梁羽生不过是选择了另一个说法,
这些年来,为潘金莲,西门庆做反案文章的都有,为什么不可以为武则
天反案呢?毕竟她也成就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太平时代。

第二:说到用酷吏一事,一来,我觉得中国的史书历来由男人把持,这
种说法很难说是不是诬蔑;二来,我觉得,即使真有其事,也仍然可以理
解: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想要成就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没有
一点铁手腕,是不可能成功的。其实何止是女人,政治本来就是残酷的,无
数男人,为了政治耍出过比武则天残忍几十倍的手段,我想有关这一点,不
用我再举例了吧?!

以上是有关武则天的辩白,再简单说一说康熙。
不晓的有关康熙英明之说,从何而来,想必是来自《鹿鼎记》吧。
对《鹿鼎记》中康熙的看法,我刚好和你看《女帝奇英传》的武则天是
一致的:太拔高了!
康熙在中国历史上到算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不是可以拔高到《鹿鼎记》
那种程度呢?我看未必吧,你忘记他的文字狱了?
就算以上两点你都不同意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想,判断一个作家是否重男轻女,不应该看他书中的背景人物。
武则天和康熙只能算是梁和金书中的背景人物罢了,对他们的描写,我想只
能代表作者对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罢了。(有时侯还未必能代表,也许作者
只是为了书的需要而已)。

要看作者对男女的态度,恐怕要看作者对主人公的刻划。这点上就能明
显看出梁羽生的态度了。
在他的书中光彩夺目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几乎是相等的,这一点上别
的作家恐怕是比不了了。此其一也。

其二,我得出结论恐怕更多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说的。在梁的书中,男女
的感情是绝对平等的。不会象别的作家一样,一边倒,一大堆花朵去追蝴蝶,
这么写,或者诸位大虾们看起来会觉得过瘾。我作为女孩子,瞧起来实在是
觉得有些荒唐,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男主人公只是夸夸女孩子漂亮,
就可以钓到那么多条大鱼。
玫瑰评梁羽生之三
既然这篇文章是回慕镛兄的,那么首先不得不再论一下武则天究竟是不是
个好皇帝.
慕镛兄否定武则天,无非是因为她"残酷无情",那么我想这里有一个好皇
帝的判断标准问题.
为了对比明显,我索性用她的第一个老公和她比较.一来,李世民是个公认
的好皇帝,大家对他的争议比较小,(我本人也挺喜欢他的.)二来,他俩是一个
朝代的,相距不远.三来,他俩大有可比之处.
先瞧瞧李世民,讲到"残酷无情",他杀兄弑弟的事不用我多说了吧,但有关
这一点,当时及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们对他有很多开脱之词,其中最冠冕堂皇
的一种,大约是:"他的兄弟们都是无才无德之辈,倘若做了皇帝,必定会危及天
下苍生,所以,以仁义行的李世民才不得不取而代之."这个解释的可信度究竟
有多高,我们姑且不论,反正他最后是真正成就了"贞观之治",即足以称的上一
代明君了.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皇帝是否是好皇帝,主要是
看他是否能够成就太平盛世.
好,这个结论虽然是从大家的言行中归纳出来的,但其实也是我一贯的理
论,在这方面我是个民本主义者,我一向觉得,统治者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
子,便是个好统治者.至于那些食君之禄,又不能忠君之事的大臣们,死了也
罢,我不会心疼的.
现在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同是对皇帝的评价,对其中的一个,大家对他杀兄
弒弟的事实轻描淡写,只谈他治国有道;而对另一个,却恰好相反,对她治国有
道轻描淡写,只是逮着她滥用酷吏,弒子传说大做文章,(慕镛兄,这句不是指
你,我是说历来的评价),这评价标准敢说公平吗?
咱们抛开那些传说不提,但讲一个事实,武则天公元660年参政,674年称天
后,684年高宗卒,她临朝听制,690年称帝,705年病重才让唐皇室有机可乘,夺
回政权,算起来,她称帝十五载,参政40余载.而且她参政期间,可不同与慈熙
太后之辈,在她统治下的大周,虽然有几次唐皇室企图篡权的兵变,民心却是
安的,而且她治下的十几年间,虽有过几次天灾,但户粮均有增长.这样的事实
下,说这个女人"残酷无情"之外,没有一点识人用人之术,治国安邦之道,骗
鬼啊?!
有一句话我不妨越性说破了,其实我是不喜欢政治的,在我瞧来,政治总是
很阴谋,残忍,虚伪....一系列不好的东西相连的,所以作为政治家(我的意思
是包括,古时候的皇帝),宅心仁厚,难免懦弱可欺,无所做为,为我瞧不起;而
要想有所作为,则难免做出些残酷无情的事.又让我瞧不惯.因此古今中外所
有的政治家中只有一位是我所钦佩的,其余人等,我其实是不喜欢的.
所以这样一再的为武则天辩护,
只不过是气不愤而已,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不过出来了这么一个女皇帝,
各位男性的史学家,文学家们,对其优点视而不见,对其缺点则不遗余力的加
以攻击,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梁羽生,肯从正面去评价她,大家就立刻跳出来
说不全面什么的,以前大家对她只攻一点的时候大家怎么不说不全面,既然以
前大家可以只谈她的缺点,那么,我瞧不出有什么理由梁羽生不可以只谈她的
好处.慕镛兄如果有干劲了话,我会辩论到底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拒绝承认梁羽生重女轻男,既然他是以一人之力抗衡
所有重男轻女的男性作家,就算是有些矫枉过正也是应该的.(嘻嘻,*^_^*)
( 网上还有没有别的姐姐妹妹们,快出来帮我一把啊,看在大家同是女
人的份上嘛!)
还是抛开武则天吧,我上篇文章已经说过了,武则天只是一个背景人物,对
她的看法不影响我们对梁羽生的评价.
在辩护之前我想先说一句,个别金迷往往在不自觉中拿金庸做武侠评论
中的标准,因为金先生写了好皇帝,别人不写好皇帝便是局限;金先生写了民
族融合,别人不写便是大汉族主义;金先生爱加历史背景,别人不加便是浅
薄....我以为这样是不可取的.金庸是一个经典,但他不能作为武侠的评判标
准,武侠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倘若大家都照着金镛的模式,我想大家也会生
腻的.
另外,我想还有一个原则,我们评价一个高产作者,最好以他的好作品为
依据,坏作品中漏洞太多,驳起来,麻烦的很.毕竟我们看书最主要目的是为
了欣赏,好作品无疑更容易欣赏,再说,好作品更能体现作者的功力和意图,
对不对?
以上两段算是题外话.下面是真正为梁羽生辩护了.
"首先是坚决地反对封建统治者,但有时写得过分,象天空兄提到的,好
象官府中全是大坏蛋, 尤以皇帝为最坏.(金庸在早期的书剑恩仇录中也有
类似观点,后来则比较可观一些了.)
--------------------引慕镛兄原话.
其实这一点,我想有两个方面.
第一:官府代表一种秩序,而武侠代表一种自由.正因为如此,江湖和庙
堂的冲突一直是武侠冲突的重要环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江湖中人都是
杀人不眨眼之辈,而官府是严禁杀人的,这之中怎么可能没有冲突?正因为
这种原因,官府与江湖,一向互相排斥,不相往来.还记得中,刘
正风金盆洗手一节吗,朝庭官员对刘赏封前后,武林群侠怎么想的.原话我
记不的了,反正大意是,一见那个当官的来,大家都很紧张,以为官府要围
剿,都做好了誓死一拼的准备;后来见是封赏刘的,又对刘颇为轻视.从这
一点就可瞧出武侠与江湖的对立是根深蒂固的,(旧小说中类似的描写就
更多了,不过大家熟悉金庸,所以我选择他的文章做举例),而梁先生只是
沿袭了这一传统而已,算不的缺陷.
说到皇帝,我想,中华五千年历史,好皇帝实在太少,尤其是每个朝代的
末世更是昏君辈出,而梁先生的作品大部分正是发生在这种时候,所以,他
笔下坏皇帝多也很正常.
其次谈谈梁羽生的大汉族主义.
首先,我想指出,金庸笔下固然有很多外族好人,梁的笔下也同样不少,
他最爱的张丹枫在我的印象中好象就是外国人(对当时而言),
中他对纳兰明慧,纳兰容若,以至明慧的丈夫多铎都倾注了很多的笔墨,这
三人在他的笔下也都是正面人物,桂冰娥应该也不是汉族人吧?
总而言之,梁笔下并非外族都是坏蛋,事实应该正好是相反的.
再谈谈他总在异族男女之间的婚姻问题上设置障碍.
第一,我想人有其群体性,也有其个体性,中国古代恐怕更注重人的个
体性,尤其是梁先生的很多作品时代背景都处于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在这
种情况下,我想一个人,除了他本人的品质,他的民族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打
个比方,在现在,中日双方通婚不是什么大事了,(我本人还是不会嫁小日本
鬼子的),但是,如果在**战争年代,有中国姑娘敢嫁日本小伙,或者中国
小伙敢娶日本姑娘,恐怕就不是很轻而易举的了,不能因为爱情就将民族仇
恨一笔抹杀,对不对?梁先生这样处理,有他的真实性.
第二:如果梁先生直接说,这样由于民族矛盾而造成的个人姻缘之间的
分离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说梁先生是大汉族主义.但我们必须看到,梁先生
虽然写了这些悲剧,但他既然将他们作为悲剧写,本身就说明了,他本人是
不赞同的.这一点上,他和金先生是异曲同工的,金先生通过大张旗鼓的正
面描写来说明他的观点,而梁先生却通过他的反面悲剧来说明他的不赞同,
实际上俩人的意思是一样的.
第三:俩人之所以手法不一样,大汉族主义无关,而源对武侠背景的理
解.梁先生是守旧派,他的武侠小说放在古代历史中,所以,他书中的人物,
其认识境界都没能超越历史,而是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局限性,但这种局
限不是梁先生的,他已经通过对这种局限的叹息表达了他自己真正的心愿.
而金先生是改良派,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大模大样的超越了历史的境界.
应该说,金先生的写法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而梁先生的做法则给我们理
解上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梁先生的本意是出于写实,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总之,我不同意说梁先生是"大汉族主义者",什么年代了,作为一名高
级知识分子,傻瓜才会是"大汉族主义者"呢!
第三个特点是对农民起义的歌颂,同样存在着过分的毛病.那些农民起
义领袖的思想境界之高令人瞠目,简直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
-----------引慕镛兄原句
对这一点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我在第一篇文章中,已经承认过了,我看梁
先生的书其实不多,而且是好几年前只看过一遍.所以对慕镛兄所说的这一
条,我没有想起来,指的是哪几本书,希望慕镛可以见教.我把那些书找来看
了,再回复慕镛兄.
windrose
98.12.31 2:06
附:我发现我的文章贴出之后,还颇引来了几篇评梁先生的文章,实在可
喜可贺,梁先生对武侠功不可没,实在不该被冷落的.如果我的文章可以唤起
大家对他的回忆,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网络经典综合评论锦集

梁羽生的道义方式 2001年01月20日12:34:02  

  在江湖冲突与民族矛盾的纠结中,清代是江湖综合了民族矛盾的历史典范、梁羽生则是处理和表现这一问题的文化高手。

  梁羽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新一代武侠小说作家,具有空前强烈的历史感,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与此不同的是,金庸《侠客行》、《连城诀》就没有历史背景);他的正义感也空前强烈,人物都是在多重矛盾中表现出侠义风范来的。梁羽生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下开金庸的文化天地。梁羽生集中体现了侠文化的历史传统。

  梁羽生多重冲突的主要方面包括:

  江湖与庙堂的冲突”;

  民族冲突;

  正邪冲突;

  情爱与理智的冲突;

  仇恨与和解的冲突;

  在这多重的矛盾冲突中,江湖与庙堂的冲突是侠文化历史上的永恒存在,是侠文化各种矛盾冲突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侠者对自由的追求;民族冲突则使这了主导冲突复杂化,它和正邪冲突一起,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现了侠的自由和兼爱观念;同时,由于民族冲突的加入,江湖与庙堂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了统一的一面。

  在传统观念中,中原汉族自称为“夏”,对周边民族一律贬称为“夷”。《论语·八俏》中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夷狄之国虽然有个君主,却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呢。古代中原民族自以为是夭地的中心,对周边那些文化较为落后的民族,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很瞧不起的。不仅如此,到了明清时代,他们对发达的西洋文明在心理上仍是鄙夷不屑的。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中国大门,情王朝仍顽固地以“天朝”自居。这种心理、造成了历史上“夷夏之防”的事实,中原民族历代以来多对周边民族极力排斥、这无疑是一种落后的文化态度,汉、唐、清的鼎盛。正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但古人却很难接受这种观念,因此,历代以来,冲突多于和解,朝廷庙堂如此,江湖绿林如此,伴随着民族之间无数次争夺地盘的冲突,使侠文化在江湖、庙堂的冲突中又染上了“夷夏之防”的光怪陆离。

  在梁羽生的大多数作品里,都表现了这种复杂的侠文化冲突。现简要介绍如下,

  大唐游侠系列—《女帝奇英录》《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江湖既面对安史之乱及其前后时期胡人的侵略和反叛,又面对朝廷好佞和回讫等外族的趁火打劫。

  宋辽金元系列—《狂侠·天骄·魔女》《鸣第风云录》《瀚海雄风》《风云雷电》《飞凤潜龙》《武林天骄》——

  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汉(宋)四方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汉族江湖面对辽金元的侵略,而辽、金也分别受到金、元的侵略,金、元开始时也是值得同情的被欺凌者,每一方都有值得同情和暴虐扩张的两面。江湖人各为自己的民族而战,最后极有可能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陷于民族与侠义的冲突不能自拔,导致最终的悲剧结局,《飞凤潜龙》就是个极典型的例子。在这个基础上,为了侠者的正义和侠义,梁羽生进一步提出了民族和解的意愿,这可以看作是他在侠文化探索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后认识。在他的第34部作品《武林天骄)中有这样一段:

  檀公直忽道,“孩儿,你不要骂他,我只是为他

  可惜!”张炎怔了一征,说道,“你为我可惜什么?”

  檀公直道:“可惜你在岳少保生前,没有机会受

  到他的教导。”

  张炎冷冷说道:“我现在就是遵奉岳少保的遗

  训!”

  檀公直道:“你口口声声说是遵奉岳少保的遗

  训,岳少保若是泉下有知也会从棺村里跳出来打你

  的耳光!”张炎大怒道:“你死到临头,还敢对我侮

  辱!”

  檀公直道:“岳少保的遗训,叫你不分青红皂白

  胡乱杀人的么?你知不知道岳少保在朱仙镇大捷之

  后,曾发过一道檄文。檄文说他将渡河收复失地,叫

  金国的老百姓不要附从兀术与他为敌。檄文说只须

  遵从他的号令,他对金人汉人都是一视同仁。在朱

  仙镇大捷之前,他又曾上过一道奏章,是给宋国皇

  帝赵构的,他反对赵构和秦桧向金国求和,但也说

  明他并不反对和平,只是平等地位的和平。可见岳

  少保也并非要与所有的金国人为敌,要不要我把这

  道奏章念给你听?”张炎是岳飞女婚张宪的家仆,檀公直是辞官隐于山林的金国王爷,在这里,梁羽生将岳飞视为最高思想境界的楷模,张炎作为一般汉人侠义道的一员,思想境界反而不如某些金人。

  岳飞抗金,只是反侵略,只是要收复失地,只是希望有平等地位的和平,岳飞的外孙女张雪波也是岳飞精神的继承者,她在临死的时候对儿子武林夭骄檀羽冲说:

  “我说的是报仇以外的事情,记住,你的父亲

  (指植道成)是金国人,你的母亲是宋国人。金宋虽

  是敌国,你的父母却是恩爱夫妻。”这些,无疑是一种民族和解的精神,它建立在和平、自由、正义、兼爱的基础之上,是以民众的利益为旨归的,正如金庸《鹿鼎记》中的韦小宝,虽然他是天地会总舵主的徒弟、青木堂香主,后来会众又要推他为总舵主,然而他对天地会的反清事业却不无疑惑:既然康熙在位,国泰民安,物阜民丰,又要推翻他干什么?

  明代游侠系列——《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白发磨女传》《还剑奇情录》《联剑风云录》——江湖帮助朝廷打跑异族侵略者,朝廷却翻脸不认人,这里反映的在民族冲突的危急情势中江湖与庙堂的关系,很有典型性和深刻性,我们在下文将专门谈到。

  天山系列——《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云海玉弓缘》《冰川天女传》《侠骨丹心》《风雷震九州》《冰河洗剑录》《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武林三绝》——这个系列以清代为背景,江湖站在江湖的立场上反对朝廷,站在汉族的立场上反对满清,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扶助弱小民族,站在祖国的立场上“宁与清室,不与番邦”并与一切爱好和平者实现民族和解。

  义和拳系列——《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反帝、反满、反朝廷。

  这里我们要特别谈谈在民族矛盾情势下江湖与庙堂的对立与统一。

  先看梁羽生代表作《萍踪侠影录》的例子。

  云蕾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侠士,她一出场就身负双重仇恨:

  父亲云靖被明英宗赐毒酒害死,这是江湖、庙堂之仇;云靖出使瓦刺被扣20余年,这是与瓦刺及其丞相张宗周的民族之仇。张丹枫也是如此,一方面有先祖大周皇帝张士诚与大明朱姓皇帝的江湖之仇,一方面是身为瓦刺丞相之子而被云蕾等人误会的民族纠葛,在这种情势下来展开情节,就把这两类矛盾交织在一起了。

  在众多矛盾的主次轻重上,本来是伴随着江湖、庙堂之争的家仇居先,但在土木堡之变的民族危亡时刻,他们却毅然不顾家仇,与朝廷和解,主动帮助朝廷。云蕾之兄云重考取武状元,成为明朝大臣。张丹枫向明廷献出先祖张士诚留下用于复国的宝藏,献出元末奇人彭和尚彭莹玉绘制的天下军事地形图、而这些都本来是要用于对抗明廷的。张丹枫又全力协助于谦镇守北京,取得抗击瓦刺的胜利。这是侠者个人江湖恩怨让位于民族大恩怨、张丹枫身为瓦刺丞相之子,反过头来抗击南侵的瓦刺统帅也先,这使江湖矛盾全面让位于民族矛盾。张宗周一家受到瓦刺蒙族的迫害,在小说的结尾、云重出使瓦刺,飞马赶到,救了张家满门。

  张丹枫的几重仇恨,在瓦刺南侵之前的顺序是:大明皇帝(张家世仇,是张士诚与朱元漳冲突的延续,张家托身塞外,即表明把它看得重于一切);云家(因为云靖是明朝使臣,张宗周遂将与朱姓皇帝的仇恨发泄到他身上,扣留20余年,造成云靖冤死雁门关下);瓦刺(这时还尚未有明显的表现,仅仅是不满也先的穷兵赎武而已)。

  瓦刺南侵之后,顺序改变为:与瓦刺之仇(终于发展到生死冲突);与明廷之仇(逐渐由仅仅代表个人到终于代表江湖,联合只是一时,决裂成为必然。到《散花女侠》中,便发展为不共戴天的公开武装对立;与云家之仇(本来都是江湖事,化解了也就不再是仇恨;张丹枫与云蕾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这些事实便可以看到,梁羽生在“正义”与“侠义”精神下,处理民族、庙堂、江湖三类矛盾的基本原则:

  第一,三类矛盾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是:江湖与异族的民族矛盾(站在本民族一方)、江湖与庙堂的矛盾、江湖与江湖的矛盾。

  第二,三类矛盾中的基础是不一致的。民族矛盾是侵略与反侵略、吞并与反吞并、奴役与反奴役,侠者率领江湖站在弱小和正义的一方。庙堂矛盾是奴役与自由、桎梏与逍遥,侠站在自由的一面,希望庙堂和江湖按照各自的轨迹运作,互不干涉。江湖矛盾则充满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理由,有基于伦理的江湖恩仇,有基于正义或江湖秩序的路见不平,等等,这些矛盾往往让位于前两类矛盾。

  第三,三类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中实现和解。张丹枫最终舍弃个人的家族仇恨,实现了江湖与庙堂的暂时和解,但这种和解又必须是有前提的,张丹枫的前提是瓦刺南侵,明朝成了抗击侵略的正义一方;同时,从伦理关系上说,他的血缘也是属于明朝所代表的汉族的,他和明朝又有一种天然的血缘亲情,这使他和明廷实现和解,共同抗击民族的敌人。

  第四,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既有抵御外侮的成分,也有“夷夏之防”的传统偏见、还有扶助弱小民族的正义因素。如“天山系列”的反对满清,不仅是针对代表庙堂的皇帝个人,也针对整个满族统治民族;对遭受清军侵略的新疆回部,则给予同情,结成同盟,武力支援(《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对大凉山也是如此(《侠骨丹心》);在清室和外国之间,则由《冰川天女传》中的天山派掌门唐晓澜之子唐经天讲明了“宁与清室,不与番邦”的道理,坚决阻止了天竺僧人分裂西藏的阴谋。可以说,在民族关系这个既复杂又敏感的问题上,侠文化较普遍地存在着的状况,是“夷夏之防”传统偏见与正义原则的综合。

  第五,民族与江湖的两类矛盾都是暂时的,庙堂矛盾是永恒的,侠文化从这里体现出它的江湖本色。在《萍踪侠影录》中还帮助朝廷抗击异族的张丹枫,到《散花女侠》的天顺元年,已被明英宗命令大内总管阳宗海千里追杀。大唐游侠系列里段克邪、铁摩勒的绿林势力,明明是要帮助朝廷铲除安史叛党余孽,却在京城比武大会被禁军围攻,如果不是空空儿假传圣旨、长乐公主从中斡旋、群雄真不知葬身何地(《龙凤宝仅缘》)。至于以元、清为背景的小说,更将蒙汉、满汉的民族冲突夹杂在江湖、庙堂之间,朝野上下,打得不可开交。

  第六,民族矛盾的最后解决应该是民族和解,以正义和侠义为中心,不同民族的侠义道共同联合起来,反对本民族的反动统治者,也反对异族丧心病狂的少数人的扩张和侵略野心,实现普遍的兼爱与和平。我们在前面曾以檀羽冲和张炎的对话,说明民族和解的意义,是梁羽生关于民族矛盾的最后的见解。

  第七,侠者以侠为宗,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侠的最大魅力,还在于侠者的人格意气,它可以超越一切矛盾,写出冲突各方侠义人格的光华。较突出的如梁羽生第21部武侠小说《飞凤潜龙》,蒙、金、宋三方的好手,都是顶夭立地的侠义之人,但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在情与义、义与忠之间,最后选择了悲壮的死亡,蒙古高手鲁世雄10岁就进了金国济王府,多年后成为金国第一高手御林军统领完颜长之的干女婿。南宋高手潜龙孟还中潜伏金国,成为完颜长之的爱将。这两位完颜长之的左右手,潜伏多年的目的,则是为了被金国抢来的大宋国宝“穴道铜人”和内功心法“指元篇”,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民族的强盛,是他们自己民族的英雄。独孤飞凤夹在这中间,鲁世雄是她的丈夫,孟还中是昔时的恋人,她自己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国子民,最后,终于是情感夹杂着正义占了上风,国宝回归南来。然而江湖的义气侠道。民族的忠孝伦理又使三人处在难堪的境地。鲁世雄行迹已露,自然不能在金国再呆下去,却又没有完成潜伏的使命,有负祖国的托付。只好自杀以殉。独孤飞凤帮助了孟还中,因此愧对丈夫、愧对义父,愧对自己民族的利益,虽为正义、为挚情,却解不开纠缠不清的忠义情理之结,也只好自杀而死。孟还中虽然完成了民族的使命,却使得独孤飞凤因他而死,是为不义,所以也一刀插进自己的心窝,倒在独孤飞凤身旁,这是殉情,更是殉侠义之道。三位主人公的悲壮之死,消融了一切矛盾,将侠义道高置于三个民族的利益冲突之上,这是侠义道的光彩。

  根据上述原则,梁羽生关于民族矛盾的侠文化就构成了他自己的矛盾冲突体系——

  首先是侠义道的正义和义气,包括扶助弱小和兼爱和解。

  其次是随时间、地点而异的民族矛盾和江湖。庙堂之间的对立,交融着江湖之上的正邪侠魔冲突。

  最后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江湖恩怨。

  在这中间,正义和义气自然包含着古龙“爱是永恒”的主题,“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主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主题。

  在这中间,民族、庙堂、江湖自然包含着金庸《笑做江湖》退出江湖的主题,《鹿鼎记》“不才小宝称至尊”反文化的主题、民族狭隘意识和民族融合意识的主题,温瑞安《四大名捕》身兼官、侠、民为一体的主题、

  在梁羽生的作品里,大多数都由江湖。庙堂的矛盾夹杂着民族矛盾,侠在这中间使不仅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江湖人的追求,更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素质。章太炎在《检论、儒侠》中说:“世有大儒,固举侠士而并包之。”侠者血气方刚、意气交合,仅仅是表现和名称不同于大儒而已。梁羽生的张丹枫、唐晓澜、檀羽冲等一系列名士之侠,不就正是以儒家的民族观和正义观而人在江湖的大儒之侠么?

  一方面是坚持江湖道义,一方面是立志为国为民;一方面是民族和解,一方面是抗御外侮。梁羽生关于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的处理,都蔚然成为侠文化的大家;这时,从他那里抽象出来的侠义舰念;依然是——

  正义(侠义);

  自由(独立);

  兼爱(民族和解)。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伸冤与救赎——张看梁式武侠对复仇的解说by羽灵

既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江湖故事也就少不了纠葛几分人性。贪嗔恨痴喜恶欲,导致喜怒忧思悲恐惊。武林中人不缺少财富,因而他们挥金如土;向往俯瞰天下的强势,故而甘心为“争霸”匍匐。一掷千金、刀光剑影,由此牵扯出的前尘往事,或是引发的来日恩怨,成为武侠中最难以剥离的元素——复仇。
作为武侠小说,梁书就算温和、平淡,不以情节曲折度取胜,各式复仇依旧贯穿始终。大到李逸反武、张丹枫复周,小到夏凌霜追杀皇甫嵩、易兰珠剑刺多铎。前者牵扯甚多,后者类似于家族私斗,竟都贯穿着“恩怨易解不宜结”的宽恕心态,使得复仇的结局不那么荡涤心魄,多了严己悯人的情怀。
只是,那最初受伤害的人,又当如何求慰于苍天?复仇的意义若不在于替天行道,仅是纾解伤痛的一个过程,那复仇隐藏的伸冤,也就仅仅成为他人的一个救赎。
即便李逸打着救国救民的口号,也掩不过“伸冤”的初衷。所谓伸冤,自然源于自身的受损。先辈戎马疆场,打下李唐社稷,却被一个异性女子纳入囊中,李姓子孙当然不甘,再比对日渐飘零的地位,那份不甘化为不平,就此拔身而起,以图报复。怎奈大局已定,力不足以撼动大树的现实下,李逸只好转换思维,反武戏码逐渐倒向女帝魅力的展现。至此,复仇主题草草结束,整部作品完成了对女帝人格的逆向溢美。
而张丹枫长吟“但愿江山出霸才”,挟着一画卷山河的豪情,要向朱明王朝讨回输掉的锦绣家园,也无非是纠结于张家曾受到亏待的旧事。谁知理所当然的报复计划,巧遇了真正无辜的受累者,一下子变的光怪陆离。如果承认张云两家的深仇是鸡虫之争,朱张两家的世仇岂非就是猫狗之斗?若云家兄妹为祖父复仇是不顾大义,那罔顾万里河山、天下生灵的改朝换代、异族入侵,更是违背侠之正途的可诛之行。
于是,行笔到此的张丹枫唯有放弃当日壮志,才能顺理成章地蜕变成卫国侠士;他的国士风度才能在不计小怨的赞誉中奠定下来。这么看来,这一类复仇仅是点缀,为了给主人公的侠义锦上添一朵花。复仇的正确与否,不再取决于当事者双方,旁观视角居多的第三方态度,真正决定了结局的走向。这第三方,就是作者一直强调的民众。放弃报复的大侠,获得了自身定性的所谓完美;从另一方面来看,使之不得不放弃的理由,就成为了作品的深层主题——对良善、大义的救赎。
相对这些家国大义的复仇,家族私斗的复仇意识更见清晰,前者若是故事的底色,后者就是香味俱全的主菜。比起张丹枫客观的不能复仇,云家则是主观的不可报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本该是施害者早该预料的后果。但是,在作者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把张的行为合理化的同时,云家也就失去了报复的主观权利。
一旦不再看受害者当日的苦难程度,而一味地去解析施害者今日的补偿,梁式复仇也就把这一类故事也烙上了救赎的印记。云家无视张家的悔恨,就是小肚鸡肠。夏凌霜若坚持追杀皇甫嵩,就由侠转向了斤斤计较。毕竟,在冷雪梅母女的复仇中,一直委曲求全给予诸多补救的皇甫嵩,是直接的着力体。那真正的施害者化为抽象符号,被果断弃于讲述角落的瞬间,南霁云夏凌霜过继己子与皇甫的结局,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不但皇甫一家得到谅解,铺垫繁多的易兰珠刺多铎,也结束于纳兰明慧愧疚的温情中。可见在梁式复仇中,至高境界就是“恩仇一例付云烟”,祸及自身,不延子孙。这本该是温和著称的梁书特色,不过有普遍就有特例,如果复仇者采取狠厉到底的手段,会不会冲淡这一份淡淡的悲悯?到了《云海玉弓缘》,一个厉胜男仿佛给出了答案。
为夺宝而灭门,留下孤儿亡命天涯,这是一个普通的套路,虽然我不明白那么多的成人都丧了命,为何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偏偏能逃过死劫?或许只为留一人复仇吧。于是厉胜男就别无选择的肩负了这个使命,苦历寒暑,深仇一招得报。孟妻早亡,孟神通死后的仇家,只余下一个谷之华,杀还是留?依照梁书惯例,善良的谷之华出淤泥而不染,早为父亲的恶行做了诸多救赎,应该免以此难了。没想到厉胜男果真胜过了那些须眉男子,一颗淬毒头颅把谷之华也送上了绝路。这一刹那,厉胜男好似窥见了美狄亚的几分踪迹,就算还远远不及其冷酷,留足后路的计较还是差尽人意。
难道厉胜男真要一反前文,领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真正含义了?若厉胜男杀孟神通还算伸冤范畴,那她对谷之华的报复当突破救赎的藩篱了吧?事实上,不是。因为厉胜男的救赎者不是谷之华,或者说厉胜男本身兼任了救赎者的角色,她的救赎对象是——金世遗。从这里再看,决定厉胜男行为的动机就有些可惜可叹,竟然仅是吸引金世遗的一个试探棋子。原来金世遗才是要完美特性的那个主人公,从冰川天女、唐家父子的援引,到厉胜男自绝性命的剖析,终于化解了金世遗最后一个劫难,和最初的他画出了分水岭。自此,徘徊厉胜男墓前二十年的行为,又回复到了梁式复仇的起点——谅解。当金世遗终于脱离了毒手疯丐对世人的偏见,他报复世人的初衷也得到了救赎。
然后,后期的梁书作品理所当然的把救赎式复仇发扬光大。云紫萝固然没有飞红巾当年的激愤,殷明珠对牟沧浪也爱大于恨,而身兼岳飞和金国贵族血统的檀羽冲,更加不去想如何复仇,索性两边讨好,把自身当做对施害者的救赎者。伸冤意识逐步消隐,救赎却贯穿今夕,难怪梁式武侠的复仇从来不会撕心裂肺,从来都是若隐若现的隐忍。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衾不耐五更寒by心凉

再重温一遍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蓦然发现,金庸的主人公和梁羽生的主人公同是侠客却走着全然不同的路,金的主角无论历尽怎样劫难,最终走向的是一片光明,而梁恰恰相反,苦尽却不能甘来。总以一方的撤退告终。
黄蓉爱上傻郭靖,最终心想事成,黄的执着与郭的不舍一脉相承,;杨过苦了十六年终于找到了小龙女,因为两颗执着的信念没有命运可以翻手。王语嫣和一个心眼的段誉,更是不在一起都难。金的主角不仅主宰者自己的命运更加主宰者自己的幸福。一旦爱了,与他人无关,神马都是浮云,爱情无关年龄,性别,更无关门第,血缘,什么名誉,民族一切不是问题,所以一定走到终点。
而梁的小说,则全都是遗憾,近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无法圆满。李逸因家族的命运而背负一生的重担,他始终首鼠两端,既无力抗争命运又看不清爱人,既亏欠自己又亏欠爱的人,连梁老也无法将他写活下去,没有前路更无退路,只有死路。也许死真的是最好的解脱。檀羽冲放手了柳青瑶如同放手了自己的生命,在推开爱人的那一刻,也推开了自己的幸福,不是不想争,不是不能争,只是拿了民族大义做借口,否定的是自己的人生。到底是自己的怯懦还是爱人的不够坚定,牵绊无数顾虑重重,使之怯步,走不到最终。当他怀抱着新人骗着自己的心时,会不会在内心深处塌陷了一块永远找不到弥补。卓一航始终在师门和爱人之间摇摆不定,空守了六十年,不知道是否真的清醒。最可悲的莫过于金世遗,名字遭了咒殃及着人生,从来没有清楚想过谁是最爱的那一个,举棋不定间葬送一个个如花的生命。最初的相逢到最后锥心刻骨的放手,成全了谁的人生?爱的最后只是记忆里的点点星星,剩了的温暖仿佛烟花一样刺目却毫无温度。走不到一起的是立场,还是所谓的责任。进退的维谷,两难的犹疑,现实的人生所向无敌,爱情的路途却步步惊心。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布下的局,也许最初的融入就已注定最终的撤离。一路的同行或许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不然,转身之后,那个人如何走得比你还决绝,不回了头,剩了你还在风中雨中痴痴等一个可笑的答案。其实结果早在那里,只是你还在骗自己。没有了前路,也无退路,所谓前生今世不过是一个谎言,伤透了心,却还要执迷。善良不过是懦弱的借口,在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伤害的是你最爱的那个人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多年以后仍然耿耿于怀。用善良做了退出的谎言,来压抑自己的内心的不甘。不是上天不给你机会,是你硬硬的放了手。将幸福拱手相送,骗自己说问心无愧,亲手将爱情埋葬,却又在心底无数回拾起,放得了手,却放不了心,每每梦回时,是谁的影子。幕幕写满的是谁的名字。风沙过后,不舍的是谁的样子。只是,恍惚间,再也走不回。
我们都以为我是风,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后来才发现我只是草。芸芸众生的草,命运永远不在掌控。杏花春雨里,携不了手走不进的人生。
故事可以有许多如果,只是青春没有重来,青春是用来会挥霍的,只是在散场时一定要决定好以后要走的方向否则贻误终生。
也许这就是人性,苍天饶过谁,谁的一生不是跌跌撞撞,坎坷丛生。谁不奢望婚姻美满,事业有成。恍然间,命运被写成两种,有的人像金庸的主人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任世俗侵蚀,时光磨难,一直走到了心想的最终。而梁的主角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犹疑不定,无关能力,只是性格,不愿向内心妥协,总被现实逼得狼狈不堪。只是一旦遇见强劲对手,事业断无可成,爱情也随了风。当那一刻天塌地陷,外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难施援手,救得了命,救不了心。
现实中,谁不想做了韦小宝,财富美人一应俱全,即使看不上他的为人,却也艳羡他的好命。再不然学了薛平贵占了个美人先,再去博功名。让王宝钏在寒窑慢慢等。先爱谁后爱谁有何重要,给她个名分不就补偿了,总要有人做梯子,不然如何向上登。
即使谷之华,长孙碧,钟灵秀心甘情愿,也补不上爱人心上的塌陷。得到了人得不到心,这样的煎熬比死都不如。江南的采莲人,如果我不是你心中的那朵莲花,我情愿你看都不要看我一眼。至少我还是自由的,我的成长不是为了成全你的人生。我不愿只做了你风雨时取暖的材。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科学•天山派祖师之迷by春水煎茶

    梁书的天山系列包括十几部小说,天山派的渊源更可以上溯到萍踪系列,梁老用全部武侠小说创作中的半数描绘了一幅天山派的完整画卷。但是如同史书会有记载冲突一样,梁书中关于天山派的叙述也有矛盾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梁书第一派的祖师究竟是谁?按照当初报纸连载顺序有如下演变过程:

《塞外奇侠传》
第一回
    晦明禅师,不知是什么时候从中土来的,他隐居天山之巅,精研剑法,采集各家各派之长,独创了一百四十八手天山剑法,回环连用,奇妙无穷。

第二十二回
    白发魔女原是川中大盗,卓一航与她相爱,已论婚嫁,他的师叔辈却认为武当派是武林正宗,卓一航是本门最杰出的人,又是初接掌门之位,不应和女强盗匹配。……卓一航经过这场大变,也是心灰意冷,忽然撇下掌门不做,也跑到塞外。

《七剑下天山》

第四回
    原来晦明禅师采集各派剑法之长,创立天山剑法

第十九回
    天山横亘三千多里,晦明禅师住在天山北峰,天山南面高峰,却另外住有一个奇人,踪迹比晦明禅师还要诡秘,是个白发满头但却容颜美艳的女子,人称“白发魔女”。据说她曾经做过强盗头子,为了情场失意,一夜白头,这才绝迹江湖,隐居塞外的。

第二十一回
    晦明禅师道:“她是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若她在内,同你一辈共有七人,只余了石天成一人没有学剑。其余六人再加上易兰珠,你们七人倒可以称为天山七剑呢,只可惜你的师兄早死,骸骨也没有运回!”“天山七剑”之名,连凌未风也还是第一次听到,正屈指细数,晦明禅师说道:“我和白发魔女分居天山南北两高峰,卓一航则在天山一带游侠,居无定所。我们三人,传下的天山七剑,只你全部见过,其他的可没这福份了。”凌未风一算:“两个师兄杨云骢和楚昭南,再加上自己及自己替师授艺的易兰珠,同门的共是四人,白发魔女传下两个徒弟:飞红巾与适才所见的红衣少女;卓一航也传下两个徒弟,石天成和骆驼峰的那个怪人;除了石天成之外,果然是七个人。”

    凌未风取过两本书来看,一本写看天山剑诀,一本写着晦明拳经,知是师父百年心血,急忙叩头谢恩

第二十五回
    至于武琼瑶的剑法,乃是白发魔女的真传,只论辛辣险狠之处,比天山剑法尤甚。


《江湖三女侠》
第十八回





    易兰珠说:当今天下,有四派剑法,各擅胜场,难分轩轾。这四派一是晦明禅师传下的天山剑法,二是达摩祖师传下,武当派北支宗师桂仲明增补的达摩剑法;三是独臂神尼所传的玄女剑法,第四就是白发魔女传下的独门剑法了。
    李治一愕,道:“你学的天山剑法,博大精微,为何还要学我的?”冯琳道:“我师傅说,我们两家剑法一正一反本来同出一源,所以我想,如果同时兼学,岂不更好?我本要伯母教的,但可惜我匆匆下山,没有机会再学了。”
第二十五回
    不过白发魔女所传的剑法,与各家剑法相反,奇诡凶辣,天下无匹,年羹尧猝不及防,以致吃了大亏。
******************霍天都、凌云凤还没出现更别说张丹枫的分割线*******************
    《塞外》、《七剑》和《江湖》三部书都说天山剑法、天山派武功的创始人是晦明,他采集天下各家剑法之长,创立了天山剑法。白发魔女的剑法是她所创,她和晦明和关系只是同样从中原跑到了天山,再加上卓一航,他们的关联是地域关联,武学上并没指明有什么渊源。《江湖》中也出现了两家剑法一正一反同出一源的说辞,但后文又说白发魔女的剑法和“各家”剑法相反,并不止天山剑法。
******************霍天都、凌云凤还没出现更别说张丹枫的分割线******************
《白发魔女传》
第四回
    原来他的师父霍天都三十年前是个名闻海内的剑客,妻子凌慕华也是剑术的大行家,两人在峨嵋山顶结庐双修,度的真是神仙岁月。却不料凌慕华极为好胜,常常不服丈夫。霍天都费尽半世心力,搜罗天下各派的剑谱,潜心穷研,一日豁然贯通,对妻子道:“廿年之后,我就可以把百家剑法冶于一炉,独创一派,天下无敌了。你快点拜我为师,咱们合练。要不然我就不把心得告诉你。”这本来是夫妻间开玩笑的说法,不料凌慕华脾气十分强项,冷笑道:“你可以独创一家,我也可以。偏不拜你为师。咱们廿年后再比比过,看是你强,还是我强。”霍天都当是戏言,一笑作罢。哪料第二天一早,妻子竟然携了霍天都搜罗的剑谱,不辞而行。霍天都十分伤心,走尽天下的名山大川,都寻她不到。伤心之余,也不愿再回峨嵋故居了。于是挟剑远游,到了西北,爱上了天山雄伟的奇景,竟然在天山的北高峰上隐居下来。心想:妻子既然要独创一家,自己也应该继续研究,到日后相见,也好互相印证。剑谱虽失,但他已记在心中,穷廿年之力,博探各家,创出一路超凡入圣的剑法,遂定名为“天山剑法”。岳鸣珂是他到天山之后第三年所收的弟子,岳鸣珂一路长大,一路学剑,师徒两人常常将新研究的剑法,拆招实习。所以天山剑法的完成,岳鸣珂也有一份功劳。
    “天都搜罗世间剑谱,必探纳各派精华,创世正宗剑法,余偏反其道而行之,以永保先手,雷霆疾击为主,今后世剑客,知一正一反,俱足以永垂不朽也。”
第九回
    天元和尚骇然问道:这岳鸣珂的剑法究是何家何派,师父对他竟如此推崇?镜明老禅师道:他的剑法乃采纳各家各派精华,独创出来的。我久闻天都居士在天山潜修剑法,这人想必是他的得意高足。天山嵩山相隔何止万里,霍天都潜研剑法之事,只有极少数武林长老知道,天元和尚虽是达摩院中的高僧,却连霍天都的名字都未听说过,当下更是惊异。
******************霍天都、凌慕华出现,张丹枫还没影子的分割线******************
    《白发魔女传》中练霓裳和岳鸣珂是主要角色,按梁书惯例是要交代他们的师承来历的,于是霍天都和凌慕华闪亮登场。天山剑法的创立成了霍天都搜集天下剑谱,潜心研究,最终和岳鸣珂共同完成的——岳鸣珂的大半功劳就此转移到霍天都头上。凌慕华的剑法特意与天山剑法一正一反,白发魔女所学所传自然算是反天山剑法。而少林寺高僧的对话说明霍天都太宅了,名声不显,或许是为之前大家只说晦明不知霍天都提供一个解释。
******************霍天都、凌慕华出现,张丹枫还没影子的分割线******************
《冰川天女传》
第二回
    陈天宇道:师父不是说过,以天山派的剑术最为精妙吗?天山一派,自晦明禅师手创,传凌未风,再传唐晓澜,都是一代大侠,想来世间罕有其匹了。
第七回
    “这剑法正是天下闻名的天山剑派,是前辈高僧晦明禅师采各家各派的剑法,融会贯通,加以变化,独创出来的,天下无人能破!”

第二十五回
    吕四娘道:天山派内功自晦明禅师一脉相传,博采众家之长,去芜存精,最为纯正深厚,助人解除因内功修炼不得其当而生的毛病,非你们这派不行。
第三十九回
        文后的署名是“凌未风”,他助晦明禅师创立天山派的武功,也即是天山派的第一代掌门,唐晓澜和冯瑛的师祖。

*********************别说张丹枫,连霍天都也再次消失的分割线********************
    《冰川》写在《萍踪》、《白发》之后,但这部书里不但张丹枫没出现,而且霍天都也不见了。倒是凌未风上位,天山剑法成了他助晦明禅师所创立。“晦明禅师手创,传凌未风,再传唐晓澜”——易兰珠也被省略掉了。
*********************别说张丹枫,连霍天都也再次消失的分割线********************
《散花女侠》
第二十八回
    “我们两家本来是武学世家,霍行仲舅舅兼两家之长,武功造诣,尤其远胜前人。他年轻之时,心雄万丈,也曾远游中原,矢志搜集各家剑谱,独创一派。后来见中原仍是战祸频仍,便又回到天山隐居,又搜集塞外的各派剑谱,想以毕生之力,开创天山剑派。
  “搜集剑谱,那还比较容易,想将各家各派融会贯通,自创新派,那却是费了一生的心血,也未必做得到的。我舅舅穷年累月,苦苦钻究,连头发也想得斑白了,虽然小有成就,却总不能满意。他用心过度,未满五十之年,竟然壮志未酬,便先归黄土。临死前殷殷嘱咐天都,要他继承遗志,传之子孙,一代不行,便两代三代,也总得把融会天下各家各派剑术的天山剑派创立起来!”
……
 
  “天都样样都好,质朴诚挚就像你的叶大哥一样。不过骨子里却也有点心高气傲,不愿在天山埋没一生,舅舅一生搜集了十二家剑谱,天下重要的剑派,据舅舅说共有三十六家,即是说他所搜集的剑谱,仅仅只是三分之一。天都一直想到中原游学,完成他父亲的志愿,只是因为顾念到我年纪太小,迟迟没有成行。
第三十四回
    霍天都这才喜上眉梢,要知以张丹枫的身份,断无与他比剑之理,所以如此,实是暗寓愿指点他剑法的意思。霍天都父子两代,苦心搜集天下剑谱,立志创立天山派的剑法,苦于未得高手指点,而要开创一派,往往费数百年的心血,父死子继,师死徒承,也未必能够做到。张丹枫若肯传他心法,这份厚礼自是比送一把宝剑更难得数千万倍!
……
    但见张丹枫手执树枝,顺着剑风,左右摇晃,骤眼望去,竟似轻飘飘的木片一样,贴在霍天都的青冥剑上,乍见霍大都的宝剑纵横挥舞,却总无法用力削断他的树枝。若是霍天都的攻势稍一缓慢,那根树枝又倏地穿过剑圈,刺了进来。端的是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轻灵翔动,变化无方!于承珠看师父所使的剑法,每一招都是自己学过的,但应付霍天都那样复杂多变的剑法,却又是每一招都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斗了一百多招,张丹枫卖了一个破绽,故意让霍天都攻进,霍天都也极溜滑,青冥剑扬空一闪,划了半道圆弧,倏地向左一撇,向右一挑,一招四式,一气呵成,竟是在瞬息之间,接连使出了武当少林昆仑崆峒四种剑法,于承珠正自思索该用哪一招化解,心头上刚刚闪过两招复杂的招式,但见师父树枝一颤,唰的一声,已刺中了霍天都的手腕,用的竟是一招极简单的剑式白虹贯日!
    只听得张丹枫说道:“你所学的十三家剑法,都已熟极如流,可以随意运用了。可惜还没有融会贯通,将十三家剑法的精华揉合起来,自成新派,不过,有了你这样的基础,若再领悟上乘剑诀,一理通,百理融,再苦心钻研三五十年,不难创一天下无故的剑法,为武学放一异彩!”霍天都大喜,便欲拜师,张丹枫阻止了他,微笑说道:“这倒不是为了客气,自创一派,艰巨之极。你对各家各派的剑法的钻研,已有心得,实是胜我多多。所欠缺的不过上乘武功的诀窍,与水磨的功夫而已。诀窍方面,我可以与你互相切磋,余下的功夫,还得你自己化数十年的光阴去潜心苦学。异日你自成一家,那是你自己的成就,我岂可掠人之美,分你之功,这师徒的名份,万万不可。”周谷隐一听,心中暗暗佩服:“到底是大侠风度!”要知霍天都若能将各家各派,融汇贯通,练成剑术,那就是一派的开山宗祖了。张丹枫不肯收他为徒,所说的理由固是实情,但也含有这样的心意!保全他开山宗祖的地位。后来霍天都得了张丹枫的指点,又得了百变玄机剑法的精华,果然将天下剑法冶于一炉,直到五六十年之后,方与他的高足岳鸣珂(即明朝未年的武学大师晦明禅师)创立了天山剑派。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三十六回
    凌云凤看得又惊又喜,心中想道:几年不见,想不到他的剑木竟然精进如斯。记得小时候与他在天山之上一同学剑,他立誓要继承父志,独创一家。我当时曾与他戏话:你若自成一家,我也要创出一派剑术专破你的。呀,现在他在别后第一次与我相见,见我的剑被人空手折断,不知他心中可在笑话我么?看一看地上的断剑,高兴之中又有几分惭愧。凌云凤是个心高气傲而且志在四方的女子,后来她与霍天都结了婚,由于性格不同,两夫妻虽极恩爱,终于不能偕老,而在几十年后,她果然也创出一派剑术,这是后话,不在本书范围,暂且不表。

《联剑风云录》
第二十回
    转向凌云凤问道:“天都近况如何?他的天山剑法练成没有?”凌云凤眼圈一红,说道:“他的剑法这几年倒是创了不少新招,人却愈来愈孤僻了。
    且说张丹枫看了凌云凤所练的剑法之后,沉思半晌,说道:“天都父子两代,费了无穷心力,搜罗天下剑谱,如今所创的这套剑法,虽只是稍具规模,但已融会各家之妙,我焉敢不自量力,妄自置辞。不过,我倒可以请一个老师指点你。”凌云凤诧道:“当今之世,还有谁人可以比得上张大侠么?”张丹枫笑道:“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在所多有。不过,我现在给你请的师父却是一位古人,我的先祖张士诚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在他门下习技的那位彭和尚。我得到一本他所著的玄功要诀,可以借给你参详。上乘武功的道理总是相通,这本书虽然不是专谈剑术,但你用心读后,定然有所领悟,对你的剑术当可大有裨益。”彭和尚的玄功要诀,乃是武学中的第一奇书,凌云凤得到张丹枫慨然借阅,喜出望外,连忙道谢。张丹枫又将自己所见得到的,对她剑术中应改进之处,说了一些。
第二十一回
    她所要创立的这套剑法虽然是仅具雏形,但她这一套剑法既是以“天山剑法”为基础,又掺杂有“玄机剑法”的精华,再加上她从天下第一武学奇书“玄功要诀”中所参悟的武学妙理,威力之大,不但令楚天遥震惊,连她自己亦觉出乎意外。
    这倒不是说她的这套剑法便能胜过霍天都原有的“天山剑法”,若然大家都练到了上乘境界,“天山剑法”的长处在于精纯,而她的长处则在于奇诡,一正一反,正好相辅相成,谁都胜不了谁。可是,她为什么刚才用天山剑法却感到招架不住,而现在用她新创的剑法却能反败为胜呢?这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她这套剑法完全与一般的剑法相反,楚天遥休说没有见过,连想也没有想到天下会有这样古怪的剑招,所以给她杀得个措手不及。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套剑法既然是她苦心所创,所以使将出来,便特别得心应手。
第二十九回
    霍天都说道:“嗯,你的福份真是不小,居然读了这本武学奇书!我父子化了两代心血,才创出一套不完全的天山剑法,你仅仅两三个月的工夫,也创出一套来了!” 凌云凤道:“我这套剑法也未完成呢。你别太夸奖我了。我得有今日的成就,也还是你的功劳。”这几句话,霍天都听来甚是舒服,微微笑道:“我有什么功劳,那是你自己的福份和聪明。”凌云凤道:“我说的不是客气话,我的这套剑法,就是从你的天山剑法变化出来的,想你也定然瞧出来了。”霍天都点了点头道:“对了,我正有一个疑问想问你,你这套剑法,好像每一招都跟我的剑法相反,是不是这样?”凌云凤道:“一点不错,这也是张大侠启发我的,他叫我不必墨守成规,大胆自创新意,奇正相辅,殊途同归。据张大侠说,我这套剑法若是完成之后,和你原来的天山剑法一奇一正,正好相辅相成,谁都破不了谁,但联合起来对付敌人,却是威力奇大,任何一派的剑术都不能和我们相抗的,连他的双剑合璧之术也得甘拜下风。我这是转述张大侠的话,也许他是为了鼓励后辈才这样说的。”霍天都道:“张丹枫不会胡乱说话的。咦,难道当真会这样?”他一向认为自己的剑术乃是集中了各派的精华,是最奥妙最纯正的剑术,虽则他也认为凌云风的剑术颇有精妙之处,但总不能和自己并驾齐驱,但这既然是张丹枫说的,又不由他不信。
第三十六回
    凌云凤和于承珠联剑抵敌,当然比不上和霍天都那样配合得妙到毫巅,但上乘剑法本来就有共通之处,何况霍天都所创的天山剑法,其中一大部分也是从张丹枫所授的剑诀领悟而来
第三十九回
    乔北溟哈哈大笑,从缺口冲出,朗声说道:“霍天都,你的天山剑法已是大成,等下我再和你较量!”
************************为何不归功于陈玄机和彭和尚的分割线*********************
    《散花》和《联剑》两部书详细的讲述了正、反天山剑法诞生的过程,上面引用的只是代表性段落。霍行仲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霍天都有天分加努力却是不得诀窍,这个上乘剑诀由张丹枫传授。凌云凤也是在张丹枫的指点下创业成功的——其实应该算彭和尚和陈玄机的指点才是。至此正反天山剑法诞生的过程中,张丹枫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虽然别人是辛苦几十年,他只是说了几句话,对练了一阵,再借了本书给人看。但是这个工作技术含量超高,按书中所讲,如果没有他这一点播,霍凌二人可能无法突破瓶颈。
************************为何不归功于陈玄机和彭和尚的分割线*********************
《冰魄寒光剑》
第一回
    原来他朗吟的这一首诗,正是天山派的创派祖师、那位明末清初的一代高僧——晦明禅师在昆仑绝顶所题的诗句。
    武林之中近百年来,都公认天山剑法是天下至高无上的剑法,哈,我就偏偏不信这一句话。当年晦明禅师创立天山剑术,号称已撷取了各家各派剑术的精华,然而这“各家各派”何曾包括了西藏,更何曾包括了中国以外的地方?
第六回
    听说以前天山派的创派弟子,凌未风大侠曾尝试过攀登珠峰,也废然而返呢
第十一回
    这药丸的秘方乃是天山派祖师晦明禅师所传
***************************我是《冰川天女传》番外的分割线*********************
    《冰魄》实为《冰川》的番外,所以它的设定也和《冰川》相同,张丹枫、霍天都一并消失。天山剑法由晦明和凌未风师徒所创。莫非《冰魄》是紧接着《冰川》写好的,只是没马上发表?
***************************我是《冰川天女传》番外的分割线*********************
《云海玉弓缘》
第四回
    藏灵上人道:“不,不,这绝不是开玩笑之事,你听过乔北溟这个名字吗?他是明朝成化年间的人,是当时邪派的领袖,连天山派始祖晦明禅师的师父霍天都也曾败过在他的手下,他的奇行怪迹,虽然年深代远,却至今还有流传!”金世遗道:“他当时与大侠张丹枫的徒弟作对,曾掀起滔天的风浪,后来被武林各正派群起而攻,最后死于张丹枫的剑下。霍天都是天山派剑术的始创者,至晦明禅师才正式开宗立派。至于乔北溟的武功,则早已失传了,你要我拜一个死人为师吗?老实说,即算乔北溟复生,我也不佩服他!
第三十六回
    厉胜男道:“不然,张丹枫的后人虽已无从查考,但据我所知,天山派的开山始祖霍天都却是得到张丹枫指点的,也算得是张丹枫的半个传人。
四十八回
    天山剑法是霍天都得张丹枫的指点而创,虽然不尽相同,而且经过了两百多年天山派杰出人物的增益,内容已丰富得多,但到底与张丹枫的剑法,还是属于同一流派。
********************培养贵族需要三代,开宗立派也一样的分割线********************
    张丹枫指点霍天都,霍天都创立剑法,晦明正式开宗立派。可以说把之前的晦明祖师说,霍天都祖师说合流,再充分肯定了张丹枫的地位。特别点出了张丹枫剑法和天山剑法的关联性。
********************培养贵族需要三代,开宗立派也一样的分割线********************
《风雷震九州》
四十五回
    当年天山派的祖师晦明禅师创立这套剑法,就是专为给门下弟子以弱敌强的。风从龙本领虽高,却也识不破这套剑法的奥妙。
***************************天山派祖师又成了晦明的分割线***********************
    张丹枫、霍天都再次消失。晦明再次坐上天山派祖师的宝座,剑法由他创立。
***************************天山派祖师又成了晦明的分割线***********************
《侠骨丹心》
四十四回
    使出了一套大须弥剑式,这是一套防守得非常严密的剑式,创自天山派的始祖凌未风
四十七回
    大须弥掌式乃是天山派祖师凌未风所创
*****************************连晦明也不见了的分割线***************************
    这次连晦明也浮云了,天山派祖师的头衔直接给了凌未风。
*****************************连晦明也不见了的分割线***************************
《游剑江湖》
六十二回
    段剑青道:“是当时号称武功天下第一的张丹枫。”
缪长风道:“可是创立天山派的一代宗师张丹枫吗?”天山派创于明代,至今未衰,是以张丹枫这个名字,武端兄妹等人都曾听过。
*****************************张丹枫又回来了的分割线***************************
    张丹枫终于杀回来了,这次他直接成了创立天山派的祖师,而不仅仅是指点过霍天都。
*****************************张丹枫又回来了的分割线***************************
《牧野流星》
第三回
    “剑法名为‘无名’,倒也特别。听说张丹枫是天山派的始祖,为什么不叫做天山剑法呢?”
     原来这是张丹枫晚年所创的剑法,已是在他开创天山派之后许多年的事情了。其时他的爱妻云蕾已死,他的掌门弟子霍天都已足以支撑门户,于是他遂重履中原,最后回到他与云蕾少年时候最喜欢的地方——石林——度过晚年,方始创出这十八式“无名剑法”。这“无名剑法”比任何“有名”的剑法,境界都要更高一层。它是要靠着学者各自的悟力自创新招的。杨华的“玄功要诀”都未入门,当然是看不懂这最深奥的“无名剑法”了。
    要把“无名剑法”,将来还给张丹枫的大弟子霍天都所创立的天山派。霍天都创派之后,已经传了十二代弟子,现任天山掌门是唐经天,杨华曾经从缪长风口中听过这个名字。
第十九回
    原来天山剑法乃是张丹枫的大弟子霍天都所创,霍天都之所以能够创立这派剑法,固然一半是由于他的聪明才干,但另外一半,则是乃师平日指点之功。张丹枫晚年精益求精,再创无名剑法,这无名剑法当然已是包含有天山剑法的精华,而且另有出奇制胜之处了。是以江、杨二人,一个用“无名剑法”,一个用“天山剑法”,在杨华来说,可说是知己知彼;在江上云来说,却是只知己而后知彼,自是难免要吃点亏。还幸江上云的“天山剑法”,亦是经过金世遗、金逐流父子二人再加以变化的,否则碰上无名剑法,吃亏恐怕还要更大。
第三十八回
    原来天山派的创派祖师霍天都本是张丹枫的弟子,他是一代武学奇才,得到师父所传,又在天山潜心研究,另辟蹊径,开宗立派。不过也还是和师门所授有相通之处。金家剑法则是以天山剑法为基础的,说起来红花绿叶,正是异派同源。
第四十二回
    唐经天笑道:“这就怪不得了。你可知道这位张大侠正是我们天山派的始祖么?”要知天山派虽然是张丹枫的弟子霍天都所创,张丹枫为了成全弟子的声名,自己不愿居功,但天山派还是奉他为始祖的。
********************天山派还是霍天都创立的,张丹枫是始祖的分割线****************
    霍天都终于又成了天山派祖师,但他也正式成为张丹枫的大弟子(于承珠和张玉虎浮云了),《散花》中还说“要知霍天都若能将各家各派,融汇贯通,练成剑术,那就是一派的开山宗祖了。张丹枫不肯收他为徒,所说的理由固是实情,但也含有这样的心意!保全他开山宗祖的地位。”这里把天山派始祖的头衔和天山派武功一并归入门下的同时,还保留了为弟子声名考虑的好师傅形象……梁老对张丹枫真够体贴的。
霍天都创派之后,已经传了十二代弟子,现任天山掌门是唐经天——霍天都、晦明、凌未风、易兰珠、唐晓澜、唐经天……怎么算出十二代的?浮夸度100%……
********************天山派还是霍天都创立的,张丹枫是始祖的分割线****************
《广陵剑》
第一回
    张丹枫的大弟子霍天都也是个武学奇才,不仅得了师父衣钵真传,还有自己的创造,师徒俩开创了一个新的剑派。霍天都住在天山,张丹枫为了成全弟子的后世之名,功成不居,却让弟子做开派的第一任掌门,这个新的剑派,就名为“天山派”。……石林与天山相隔数万里,张丹枫在石林隐居之后,也没有回过天山了。
第七回
    张丹枫继续说道:“我创有一套无名剑法,刻在石窟的壁上。我的大弟子霍天都是天山派的掌门人,但他也还不知道我有这套剑法。你学成之后,倘有机会和大师兄相见,就把这套剑法转授给他。倘没机会相见,也就算了。他的武学自成一家,他日成就只有在我之上,决不在我之下,也用不着我替他操心啦。”
第四十八回
    霍天都道:“师弟,你不必为此事挂虑。我看了你的剑法,已经懂得剑意……”
****************************霍天都得到无名剑法剑意的分割线********************
    大致和《牧野流星》说法相同,只是霍天都得到了无名剑法的剑意。
****************************霍天都得到无名剑法剑意的分割线********************
    综上所述,天山派祖师的头衔像流动锦旗一样,被梁老分别赐予过晦明、霍天都、凌未风、张丹枫。经过几次反复,最终这梁书第一派的祖师落到了梁书第一人张丹枫身上。霍天都被称为祖师的地方并不比别人多,但是对于其他人,创立天山派是锦上添花,对霍天都,则是他故事的全部,因此让人印象深刻。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梁著作品之重点特色by天山游龙

梁著作品贯彻“以侠为主,以武为辅”的创作理念,惯以外族入侵、时代动荡为背景,讴歌反抗侵略、反抗暴政的精神,而且在一定时期中其创作风格较为稳定,但细读每一部作品,仍然不难发现其各自独到之特色,下文试谈一下各部作品的某方面独到的特色,亦是该部作品吸引之处。

萍踪侠影:以巅峰、全面及张丹枫取胜
代表梁著作品的一个高度,甚至是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作为全梁著中最为光茫四射、最有代表意义、亦是羽生先生最引为自傲的人物,其本身就代表着作品的一个高度。

云海:以独到、奇崛和谷厉之争取胜
把一种独到特的“魔性”或“邪气”推向极致,其独到的韵味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感受到。而谷厉之争亦成为梁著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大唐:以侠取胜
把“侠”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堪称“侠”字之最。

江湖三女侠:以均衡取胜
梁著的风格、特点都可以从这一部书中找到,但不偏重,不显山露水,却又回味无穷,称得上最为均衡。

女帝:以史取胜
书写历史,刻划历史人物,表达史观,一定程度可视为历史论文,“史”的深度、厚度称得上梁书之最。

白发魔女:以爱情取胜
就“情”字而言,本作不逊气于任何爱情小说,而最让难以忘怀的同样是“情”,称得上爱情之最。

武林天骄:以民族和解取胜
小说触及不同民族,不以对抗,而着重于和解、和平,称得上最向往和平之作。

七剑下天山:以借鉴取胜
牛氓、双城记、离魂症、心理诱导治疗都是羽生先生为新派武侠注入的“新元素”,此作称得上借鉴之最,另外人物塑造方面也独具一格,不论“前五剑”、“后七剑”等虚构人物,或是傅青主、纳兰容若等历史人物,都塑造得颇为独到。

还剑奇情录:以结构取胜
在三日夜的光景中书写三代人、三个国度的恩怨情仇,堪为《雷雨》的武侠版,是最具备戏剧结构特色的作品。

冰川天女传:以浪漫取胜
冰宫、冰川、王子、公主共同谱写了一曲浪漫的爱情,在攀登珠峰中展示人类的奋斗,称得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作品。

游剑江湖:以沧桑感取胜
书的主角都是人近中年,以一份历经沧桑的心态感受着人生、爱情,从中带来的沧桑、悲凉是其它作品找不到的。

武当一剑:以悬念取胜
情节、人物都带着深深的谜团,作为一篇长达100余万字的长篇作品,从开始至终篇都保持着悬念色彩,此作堪称悬念之最。

狂侠: 以宏大取胜
以宋金元之争为大背景,书写宋金之间的战争,人物多、时空跨度长,称得上最为宏大的作品。

广陵剑:以悲剧取胜
全书从开篇至终篇都带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即就书名而论就可看出是一部悲剧的作品,其悲剧色彩堪称梁著之最。

剑网:以创新取胜
全书无论结构、人物、情节、理念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奠定了后期的风格,就风格转变而言是其它梁著所无法企及。

龙凤:以大团圆取胜
以宝钗为凭求偶开篇,以多对情侣大团圆为终篇,予人以轻松愉悦之感,整部作品追求大团圆的基调称得上梁著之最。

联剑:以人生追求取胜
本书书写不同人物各自的人生追求,更将其在人生追求中所作出的抉择和付出的牺牲充分表达出来,让读者从中思索自己的人生追求,就这方面意义称得上梁著之最。

飞凤:以短小精悍取胜
全梁著篇幅最短的作品,亦可视作侦探小说,虽然在悬念设计上还有所欠缺,但其精悍短小的结构在全梁著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牧野:以景观取胜
全书涉及地方多、景观丰富,更有多种风土人情,是最佳的旅游指引之作,在全梁著中首屈一指。

侠骨:以复古回归取胜
简单的正反阵营设置,书写两个阵营之间争斗的故事,设置简单,但情节精彩,最为典型的传统武侠风格。

弹指:以叛逆取胜
书写叛逆性格的主角,挑战伦理、剑伤同门、兄弟拨剑,杨炎的叛逆同孟华的谦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是在全梁著中叛逆色彩最为强烈的主角。

幻剑:以挑战底线取胜
上官飞凤的很多行为可说是越过了梁著作品所设置的一个道德底线,但是这种越轨究竟是否应该原谅?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本作在梁著中别具一格。

鸣镝:以人物多、篇幅长及故事的串连取胜
篇幅长、多主角的作品,作品由多个故事串连而成,分开可独立成篇,合并在一起又作为一部巨著,这种结构在梁著中尚不多见。

散花:以细腻的内心描写取胜
本作予人印象最深之处是相关人物心理描写,其笔触之独到,文笔之细腻,梁著中鲜有能及。

冰河:以异域风光取胜
本作涉及西域风光及数个西域国家,全书大部分活动空间也是在西域,多数人物也是异域中人,包括女主角谷中莲,堪为异域小说。

塞外:以爱情悲剧取胜
全书以不长的篇幅书写因民族战争造成的三名之角的爱情悲剧,就“情”之诠释而言,不及《白女》,但那份悲剧色彩,有过而无不及。

三绝:以融汇多部作品取胜
本作贯穿了多部的梁著武侠,包括大唐、慧剑、狂侠、风云、萍踪、散花、联剑等,可视为梁著中期作品的总结篇,是同其余梁著作品联系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

风雷:以反面人物当主角取胜
本作尽管缺点不少,但敢于以反面人物为主角,不仅为梁著其余作品所无,甚至在整个武侠小说世界亦属少见,就这点而言,足证本作之不凡。

瀚海:以人情伦理取胜
全书整个大背景是抗击入侵,但是书中人物为人处事都有着强烈的人情伦理观,不仅主角是如此,众多重要配角如孟明霞、明**慧公主、诸云峰、谷涵虚、严浣等均不例外,这方面特点早有独到评论,堪为人情伦理小说。

绝塞:以兄弟情取胜
同父异母兄弟分别作为两部小说的主角,这在梁著中亦属少见,而作为“游剑系列”的终结篇,本作尽管缺点不少,但书中所表现的这份兄弟之情,显得诚挚动人,真个“难忘最是兄弟情”。

风云雷电:以梁山后代取胜
《水浒传》是国人尤其是武侠小说爱好者心目有着重要地位,水泊梁山题材成为作品最大的看点,即就本作众多主角而言,在读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凌铁威和秦龙飞也均为梁山后人。

冰魄:以言情取胜
这本就是一部言情作品,跨越国界的爱情,过程之浪漫、结局之美好,就作品言情之丰富而言堪为梁著之最,喜欢言情小说的读者想必会喜欢这部作品。

慧剑:以武打取胜
本来此作初衷可能是想以佛法取胜,可惜佛禅的深度在本作有点不足,反而是武打写得精彩,众多高手之间的过招让人感到过瘾,不仅为大唐三部曲之最,即就全梁著而言亦是名列前茅。

龙虎:以开山之作、义和团运动取胜
开山之作本身就是梁著之最,没有这部作品就不会有其它作品。义和团作为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义和团运动的解读是本作最为重要特点。

草莽:以太极拳、太平天国取胜
作品以太极拳门派的融汇贯通为主题,就情节而言有借鉴亦有独创,而本作亦是全梁著中唯一涉及太平天国之作,对这方面题材有兴趣的梁著读者只能关注此作。

梁著作品以“侠、史、诗、女、雅”所著称,这五大特点或多或少地都在每一部作品有所体现,而不同特点在不同作品所占的比重亦有差异,本文所列出的各部作品的主要特点,在其它作品中也多多少少会有所体现,只是综合比较而言,在这部作品中或许会比较突出一点。本文的排序是根据之前的一个个人排名帖,之所以用这个排名帖而不是用作品的创作顺序,其原因是个人以为排名前二十位的作品相对而言所表现的特点会突出一些,而后面十余部相对不那么明显,当然这只是一点个人主观看法,谈不上什么依据,更大可能是限于个人的文化水准,无法更为客观地进行把握,只好留待家园朋友予以更好地解答。另外本文的标题颇费一番心思,但仍觉不好,盼有朋友能够给予帮助,谨此谢过。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血性,苍凉——我看梁羽生小说江湖的缺失by捣尽玄霜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想来大家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是江湖是什么呢?

随着武侠小说的兴起,很多做着梦的少年都会被书中一剑来去的侠客吸引,梦想着一天自己也能有一身好本领,去闯荡江湖。却有惆怅于这个虚拟的世界,只能将梦想寄情于书本。

那么,什么是江湖呢。这在很多电影,电视,书中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古龙小说中,有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中,说“其实行走江湖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江湖,武侠小说的江湖和古文中的江湖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相忘于江湖,与相濡以沫相反,江湖应当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五湖四海,天下之大,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一片跳出了朝堂之上各种身不由己的天地。

而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被很多作者用来代指那个斗争的武林门派,有更多的身不由己,勾心斗角。从而有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就是江湖”的说法。

那么江湖,到底是更加广阔的天地,还是一个更大的牢笼呢?

或许我们可以用佛家的说法来理解这个概念,“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江湖,是你心中一种向往的地方,若是你的心胸豁达,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若是你一心愁苦,你看到的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天地。

我们看一部小说,或许是因为无聊,好玩,打发时间,可是我们沉醉一本小说,则是因为其中有真正吸引和打动我们的东西。
那些文字,笔下是有灵性的,吸引着我们。

而武侠小说区别于一般小说所独有的特质,就是那一种来去自如的潇洒和义气相投的豪情了吧。
谁不曾畅想自己仗义执剑,笑傲江湖。
可生于这个世界,终究有太多身不由己,所以就只能在幻想当中寄托这样一份思绪。在别人的故事中,做着自己那个飞翔的梦。

而不论是广阔或者拘束,终究只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表现了对自由的希望而已

作为先生的忠诚读者,梁书中自然有吸引我们的人物,气质。有一个吸引我们的世界。但有时想来,这个世界离自己最初想象的江湖,其实远了很多呢。

梁羽生的小说,在“侠”这样一个道德框架下,让江湖失去了本来的多样性和伸展度。很多道德标杆被立了下来,人物就被一刀切成了两半。

革命的和不革命的。

如霍天都那样想要置身事外的人都被作者戴上了强烈的主观市场,被扣上“不积极”,“自大”的帽子。

不得不说,这样的大背景读起来,是极度被限制的,不是特别舒服的。

其实这不是一个适合当做故事载体的世界观。

而另一方面,自张丹枫之后,主角都被渐渐设定了一种“读书念字”的形象。让人有了千篇一律的误解。
每一个主角出场时,都必然是丰神俊朗,文武皆佳。连唐晓澜那样半路出家的人,都要学习读书写词,连金世遗那样孤岛上长大的野人都要写两句酸诗哀叹自己的身世。

这样的人物读多了,不觉从另外一个方面感到拘束。像卓一航,李逸这样的王孙贵胄,读书写字也就是为了体现人物形象,但是每个角色都要掉书袋,像历南星,缪长风这样半平民出生的人也要弹琴卖艺,不得不说是另外一种枷锁,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狭小。

有时竟也会生出一介腐儒,知多少江湖事的想法。

其实梁羽生是不太会刻画一个人的气度的,记得最初看《云海》电视时,深深被乔北冥立的那段遗言所吸引。
吾平生有三憾也,平生曾败于张丹枫之手,为技不如人,此为一。未能与熊七通携手江湖,为正邪不同,此为二,绝世神功未有传人,此为三。

古代人名垂千古,讲究立功,立名,立书。
在立功上,乔北溟败于张丹枫,难以达到天下第一,也能够坦荡承认这一点。立名上,一代魔头,连神交的好友也不能携手笑傲江湖,着实遗憾。也能接受,将心思放在立书一项上,希望能够发扬光大这一套武学。

相比《云海》中那个矢志报复的乔北溟自然气度上要高上几分,与得了一点皮毛的厉金二人,更是云泥之辩。

由此,我对乔北溟的印象其实不差,但不得不说,梁对他的刻画实则将这种盖世魔头的气度降了又降,到了金世遗那里就完全变成了一个装13的屌丝。实在是没有看点。

就连他的对手,张丹枫,其实形象也一直是那个“狂放名士”,虽然一再强调他的地位,但是究其表现,崂山一战,实在是显得婆婆妈妈,没有绝代宗师的气场。
同样,由梁羽生拔高为神的金世遗,吕四娘等人一样显得做作,气度不足。真正写得好的宗师,反而是《冰河》里面的凌未风。
其实若是真写凌未风登山,或许也会有“再向前三步”这样强求的做作之语,但恰恰是这个是虚写,成就了凌未风这个“梁书气度第一人”。
可叹若是老乔的气度不在《云海》之后被一次次误解,那么这两个人,一正一邪,都是一代宗师,或还真叫我分不出高下。

说到凌未风,就不得不说《七剑》。七剑下天山,这是一个赋予人遐想的标题,让人想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种浩阔的场面,七个不同性格,背景的人,下天山,赴红尘。

但是,内容读下来,更多的剧情都是在干一些极其没有气度的事情。像冒浣莲,张华昭这样的公子,小姐,我觉得是完全不足以被称为剑客的。

他们那样富贵笼子里面的相思鸟,又怎么能了解苍鹰飞过天空的悠远。
从七剑的够着上,这完全是一个标题党,顶着江湖的背景来写一个爱情故事。但是,也只有在这部书中,我们看见了 “若人如潮之有信,纵兵荒马乱之中,死生别离,吾亦待君归来的约定”和相忘于江湖的构思。

如果说,这是一部"文艺"和“血性”矛盾的文章,那确实也只有在这部书里面,我们可以看见舍生的韩志邦,可以看见凌未风与辛龙子的比剑,可以看见解去心结的白发魔女和飞红巾,可以看见很多很多其他梁书中,在文艺和革命掩盖下所缺失的血性和苍凉。

那么,什么是血性。

相信只要读过古龙先生武侠小说的读者肯定不会陌生。一种义气所激发去挥洒的本能。

这一种东西,在武侠小说中,被称做为兄弟。
而在典籍中,还有一个记载,叫做刎颈之交,出自 将相和的蔺相如和廉颇。我却更愿意用侯生和信陵君来讲这个故事。

那个高傲的隐士,策划了窃符救赵的食客,那个默默数十日自尽的人。那个仁义闻名的公子,那个折节下士的公子。
只因为心里默默承诺了:君以国士之恩待我,必以国士之风想报。
大好头颅,自可托付。

其实,历史远比武侠来得更加精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种在冰冷的文字之下的血性。

先秦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代,不仅是一个各家思想并存的年代,也是一个义士并出的年代。
聂政,程婴,专诸,荆轲,....

或者说,这是一个卿相之侠与闾巷之侠衍生的年代。

自由的思想是如此惊艳,有着百家争鸣的学术时代,而自由的灵魂又是这样的高贵,有着各种冲破现在陈见的行为。

而梁书中,无论是原创角色,或者是借鉴的角色。都是少有这样的思想和灵魂的。这一点,从笔花六照中可见一斑。

用最冰冷的文字讲诉一个本来很有感染的故事。就算是少时的扫盲故事,也不是这样,不带任何神彩。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思想品德的画册,讲着以前各代的故事。

有周处除三害,缇萦救父啊,当时虽然很小,看来也觉得故事是丰富的。没有一句话点题教育,却从心底明白,这样是对的,是感动的。

而梁书,在绝大多数时刻,就像他充当知心大姐姐的那个专栏。用太多的说教充当了内容,在借鉴历史故事时,只是借鉴了他们行为,而少了那一种文字下的生命。

除了南八之外,其他一种历史人物,如辛弃疾,熊廷弼,纳兰容若,都只是借鉴了历史上的那个符号,而没有将那个人的灵魂与气质写进来。就和他《笔花六照》的词调一样空洞。用最生冷的标尺去衡量最自由地生命。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梁著书名by天山游龙

近日阅读吴东权先生《文学境界》一书,书中有《小说命题之探讨》章节,匆匆阅读之后,自觉获益非浅。又觉似可将书中一些观点论述,套用到梁著书名中,并结合小说情节,作了简要分析,于是草草写成本文。由于个人在文学理论方面没有半点根基,弄这方面的文章确有不自量力之嫌,因此可想而知本文错漏百出,本当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但一则限于个人水平,二则也没有太多时间继续查寻资料,故只好冒昧将文章发出,请家园朋友予以改正错漏,多多指教,特此感谢。 另在写文中曾就一些问题向春水指教,并得到其宝贵意见,在此首先表示感谢!

《女帝奇英传》
书名结构:时代+人物的组合。
“女帝”除指书中人物武则天外,更多代表的是时代背景,即为女帝时期;“奇英”指的是书中的一系列人物,上官婉儿、武玄霜、李逸,甚至长孙璧、裴叔度都归属于“奇英”系列。
本书名偏于写实性,即让读者明白小说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文如其题,题亦如其文,但稍显平实。
《女帝》在大陆连载时,另有书名《唐宫恩怨》,属时代(地点)十事件组合。
“唐宫”指唐代宫廷,亦同样可指作品时代,“恩怨”则指唐代宫廷发生的恩怨情仇,本书名偏于解释性,即说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意识。

两个书名相比较,《女帝》更贴近于小说的内容,毕竟整部小说真正书写“唐宫恩怨”的部分情节不属小说的主线,更主要是“奇英们”的江湖故事,尽管系列的江湖故事同“唐宫”也不无联系,但是故事中涉及的江山更替已不能简单的“宫廷”所能承载。不过《唐宫》的题目似对读者更有诱惑力,尤其是宫廷历来是处处充满看不见“刀光剑影”之所在,对读者有着吸引力,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就个人而言,对本书亦是先接触到连环画《唐宫恩怨》,因而对这个书名似更喜欢一些。

《大唐游侠传》
书名结构:时代+人物的组合。
“大唐”代表时代背景,而“游侠”则指书中一系列的游侠人物,当然亦可解读为“游侠精神”即“侠气”解,本书名偏于解释性,表明书中抒写的是“侠”的精神主题,予人以凛然“侠气”之感。

《龙凤宝钗缘》
书名结构:物件十事件组合
“龙凤宝钗”为物,而“缘”则为姻缘事件。
本书名同时具有写实性和解释性的特点,表明书中所书写的是“姻缘”(也即是爱情)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为是“情”,予人以温馨之感。

《慧剑心魔》
书名结构:脱胎于佛家用语。
本书名偏于启示性,挥慧剑,斩心魔,暗示小说主题意识的哲理意味,予读者以一种事理、人生、处世的启示,富有宣教意味,予人以庄重之感。

从以上“大唐三部曲”的书名所看,可看出书名均偏重于表达作品的主题,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主题,书名“侠”、“缘”、“慧”构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从中可看出羽生先生对这个系列的重视程度,尽管结果有点差强人意。

《飞凤潜龙》
书名结构:人物+人物(外号)组合
书名用小说的两名主要人物所组合,“飞凤”指独孤飞凤,潜龙则为孟中还。同时书名似还有另一重意思,凤飞在天上,因此飞凤是明写的人物,龙是潜着,因而潜龙是隐秘的人物。
本书名偏于写实性,点明小说所写的是飞凤和潜龙的故事。

《狂侠天骄魔女》
书名结构:人物(外号)+人物(外号)+人物(外号)组合。
书中用小说的三名主要人物狂侠华谷涵、天骄檀羽冲、魔女柳清遥组合一起,本书名偏于写实性,说明小说所写的是狂侠、天骄、魔女的故事。不过本书名多少有偏差之处,即在小说内容情节比重最大(即作为第一主角)的蓬莱魔女处于“三人组合”的最末,这一点春水早于《梁书主要角色出镜率统计分析》一文指出,提出“这本书实在该叫《蓬莱魔女传》的
”的论点,从小说的内容、主线中看,这一论点是比较恰当的。

同时,亦关注小说的另一书名《挑灯看剑录》
书名结构:脱胎于中国古诗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书名作《挑灯看剑录》,一则源于作者辛弃疾作为小说的人物,而这首词亦是羽生先生所喜爱,在之后的作品《武林三绝》中,开头部分曾引词中“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二则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南宋豪杰抗金、抗蒙的激烈斗争,整部作品都有着词句所描绘出的这种氛围。本书名偏于解释性,点明了作品的抗金斗争的主题,亦多少反映了战场描写在书中占有一定地位。
两个题目比较,《挑灯看剑录》不论是从反映作品内容,还是表达主题上看,都似更胜一筹,但是在后期的出版中却反而被《狂侠天骄魔女》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或是更为考虑“通俗易懂”的原因?就本人而言,则更为喜欢《挑灯看剑录》的书名。

《鸣镝风云录》
书名结构:名词+形容词组合+体裁
“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具有攻击和报警的用途。如作品开头,则点明了蒙古南侵在即,绿林盟主蓬莱魔女组织各方英雄联合抗敌的大形势,在这一意义上讲,已表达了一个“示警”的作用。“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录”个人理解为“笔录”或“记录”之意,即记下这一系列故事集结成册之意,以下同。

结合小说,“鸣镝”似可指面临蒙古入侵的民族危难形势下,奋起抗争的各方力量;而“风云”则指因这种抗争而引发的激荡人心故事。本书名偏于解释性,点明了作品抗蒙入侵的主题。
同时“鸣镝”虽具有攻击和报警的用途,但是在战场上予敌的杀伤力却是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发挥一种示警的意义,因此羽生先生用此书名,在张扬奋起抗争精神的同时,是否也暗示着这种抵抗力量不足以阻挡蒙古铁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瀚海雄风》

书名结构:地点+形容词组合
“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后来指沼泽,北方广大地区,戈壁沙漠。而在本作中应作蒙古北边大沙漠。“雄风”指雄性的气魄、霸气。现多指人、团体、国家等,实力强而表现的内在魅力令人为之折服。
本书即以“瀚海”开篇,而后很长篇幅的故事都发生于蒙古统治的区域,因而瀚海更多表示故事发生的地点;“雄风”似可指本书主角李思南在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力面前毫不改色,侃侃而谈的气魄,更进一步也指以李思南为代表的武林侠士在蒙古势力面前奋起抗争的勇气。书名同样偏于解释性,同样点明了作品抗蒙入侵的主题。
由于“瀚海”的故事只占本书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因而“瀚海”似也不能涵盖全书的区域,从这一点上似乎不够贴切,不过从另一角度讲,“瀚海”的故事牵动了整部小说的主线,同时个人也认为“瀚海”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因而用此书名还是有其意义所在。

《风云雷电》
书名结构:四个人名(外号)组合在一起
代表本书四个主角,黑旋风、云中燕、轰天雷、闪电手
书名偏于写实性,同《狂侠天骄魔女》,直截了当说明本书写风云雷电四名主角的故事。
当然“风云雷电”的发生,也多少有几分不平静的意味,既形容抗击入侵斗争之激烈,同时对读者也具有一定吸引力,从中表现出作者对小说的独到构建。

《武林天骄》
书名结构:以人名(外号)为书名。
代表本书主角檀羽冲,书名偏于写实性,说明本书写的是“武林天骄”的故事,
当然由于有前作《狂侠天骄魔女》在前,因此用《武林天骄》为书名能够吸引梁著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武林天骄”这一外号起得响亮出色,对新读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还剑奇情录》
书名结构:事件+事件的组合+体裁
结合小说内容,“还剑”似指归还(或索还)陈定方家传的“昆吾宝剑”,因为正是云舞阳在长江战败一役中将妻子陈雪梅推向长江,同时夺取了“昆吾宝剑”,才引来十八年后陈玄机刺杀云舞阳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而书的结尾云素素在坠崖前也将昆吾宝剑掷给陈玄机,这一系列的情节均合乎“还剑”的主题。另外“还剑”是否在一定意义上也指“达摩剑谱”,因为书中的另一条主线写的是上官天野、武当五老、毕凌风等一系列人物追索达摩剑谱的故事。在本书中,“宝剑”与“剑谱”并重,因此“剑”是否可同时作“宝剑”与“剑谱”双重意义理解,就个人而言,倾向于双重意义。
“奇情”意为非常的情操。在本书中当指陈玄机与云素素之间这一段纯洁而悲剧的“兄妹恋”。
书名偏于解释性,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本书中“还剑”与“奇情”并重,“还剑”精彩,而“奇情”悲凉,少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而在短短的篇幅中融合了“还剑”与“奇情”,足以说明本书不愧为武侠小说的上乘之作。

《萍踪侠影录》

书名结构:形容词+名词+体裁
“萍踪”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结合本书,应指张丹枫、云蕾为代表的男女主角从漠北到中原,又从中原再度远赴漠北,最后又再度来到中原,足迹飘浮无定。更深一层或指张丹枫一家虽然在漠北,官居右丞相,表面上享尽富贵荣华,但终归不是自己的家,就像浮萍一样没有自己的根,因此张丹枫最终还是回到故国,寻找属于自己的根。而云蕾的家却由于张云之仇,同样失却了根,云澄、云重、云蕾各居一处,无法团聚。
“侠影”应指他们所到之处所留下的为国为民、行侠仗义的足迹和影子,也指所有一切为国为民之人在这场民族劫难中挺身而出的人所留下的事迹。
本书名偏于解释性,既阐明主要内容是讲述人物的“萍踪”般足迹和命运,又张扬着一个“侠”字。在阐述“侠”字理念的同时,也富含诗意。
个人在阅读《萍踪侠影》之前,曾沉迷过一部新加坡拍的武侠连续剧《怒海萍踪》,因而对“萍踪”二字很有亲切感,当拿起《萍踪侠影》这本书时,光看书名就觉得很喜欢。

《散花女侠》
书名结构:以人物(外号)为书名
散花女侠于承珠为本书无可争议的第一主角,本书也就直接用她的外号为书名,书名偏于写实性,直接告诉读者本书所要推出的主角人物。同时用“天女散花”和“女侠”组合,兼有仙气和侠气,本书名还是呈现出一种美感。
值得探究的是,《萍踪侠影》中“散花女侠”本是云蕾的外号,本书中直接让予于承珠,其原因仅仅是于承珠学得云蕾的“金花绝技”并将之发扬光大,抑或也指于承珠身上同样有来自云蕾,但云蕾未来得及充分展示的另一面?

《联剑风云录》
书名结构:名词十形容词+体裁
“联剑”在本书中应指“双剑合璧”,具体应指霍天都、凌云凤的“正反天山剑法”联剑对敌所产生的威力。本书为“萍踪系列”第三部,从第一部的张云“双剑合璧”到这一部的霍凌联剑对敌,“双剑合璧”在这个系列中地位显得非常突出。
“风云”应指本书中一系列变幻动荡的江山、江湖故事。同“联剑”联在一起,似乎也指“霍凌联剑”对整个武林格局的影响和冲击,未来武林的“第一大派”天山派正是从他们开始。同时这里的“风云”或有“风云变幻”之意,联剑而产生的风云变幻,是否又是暗示霍凌之间的“双剑合璧”,未如之前张云那般的心灵互通,而是两种理念之间的碰撞,最终不得不黯然分手?
本书名偏于解释性,着重在于阐明小说的主要内容,但“联剑风云”四字看似简单,又似乎不那么简单,不同的读者当有不同的解读吧。

《武林三绝》
书名结构:以专有名词为书名
不过根据相关资料,“武林三绝”可作两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出自书末霍天都所说的武林中公认三种绝学,一为霍天都手创的天山剑法,二为风从龙所传下的风家刀法,三为檀羽冲一脉传下的惊神笔法。
第二种解读:出自陈墨、刘新风编写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中关于《武林三绝》篇的内容简介。指武林中新出的六位少年英雄儿女结成的“三对情侣”,即霍天云与风鸣玉、上官英杰与谷灵珠、华玉峰与周剑琴。
两种说法相比较,似乎前者应该更合乎羽生先生本意,毕竟有小说原文支持,但是也不无偏颇之处,因为整部小说中并不仅仅只有上述三种武功绝学,特别是檀羽冲传下的惊神笔法固然精妙神奇,但是狂侠华谷涵、魔女柳清遥传下的武学也并不逊色。两者比较,似乎“三对情侣”之说更合乎情理一些,当然以“绝”喻“情侣”,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可以说,两种说法各有其理由和缺陷,还是留待读者见仁见智吧。
本书名偏于写实性,无论羽生先生本意是想表示人物还是表示武学,都是通过书名让读者一目了然。《武林三绝》同《大公报》之前的连载的《风云雷电》相比较,可看出前部小说是以四位人物为主角,后部则是以三种武学的故事或是六位人物为主角,从这点上也可看出梁著在同一报刊、同一时期连载作品在创作风格上的连续性。

《广陵剑》
书名结构:脱胎于著名古曲《广陵散》,加上剑形成本书特有含义的词语为书名
根据小说,广陵指《广陵散》,“剑”指张丹枫晚年创下的“无名剑法”,广陵散加上剑结合在一起,一是“无名剑法”如同《广陵散》在古曲中的地位一样,属剑学领域的绝世剑法;一指“无名剑法”最终命运为如同《广陵散》般成为千古绝响。
书名偏于解释性,同样是既阐明了主要内容和主题,《广陵散》在书中多次奏显,贯穿全书;而身兼《广陵散》的琴艺绝学和“无名剑法”的剑艺绝学的陈石星更是全书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与此同时“广陵”二字也为本书定下了一个悲剧的基调,书中的内容也正如书名一样,从头至尾都是充满了悲剧的气息。由于书名同绝世古曲联系在一起,也带来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对喜欢传统文化的读者会产生一定的吸引。

《白发魔女传》
书名结构:以人物传记为书名
白发魔女即为小说女主角玉罗刹练霓裳,从书名中可看出小说系其个人传记,全书的主线也是围绕着她所展开。
书名偏于写实性,直即点明小说为白发魔女的传记,当然也略带点恐怖性,魔女加上白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多少有点恐怖色彩,其形象同“散花女侠”、“冰川天女”多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也正是如此,对读者特别是未读过相关联作品如《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的读者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自要待读完小说后作出自己的评判。

《塞外奇侠传》
书名结构:以人物传记为书名。人物由地域+人物所构成
塞外指的是天山下南疆、北疆,奇侠指的是本书主角杨云骢、飞红巾,本书的体裁为传记。同《白发魔女传》不同的是,本书系同时为两名男女主角所立的传记。
书名偏于写实性,直接点明了小说的主角人物,阐明为他们所立下的传记。加上塞外,进一步说明书中的主角所活动的主要区域,同时“塞外”也不失为吸引读者的一个题材。
本书在内地连载的时候,另有一书名《飞红巾》,书名同样是偏于写实性,直接说明主角人物。两者相比较,个人感觉《塞外奇侠传》更为贴切一些,因为整部小说中,杨云骢的地位应略高于飞红巾,至于连载改名的原因,或许是以飞红巾这一具有强烈人性色彩的人物为亮点吸引内地读者的原因,同时,对于未接触过梁著读者而言,《飞红巾》这个书名或许更为醒目一些,后期随着梁著在内地的流行,这个书名也就很少被提起。


《七剑下天山》
书名结构:人物+事件
“七剑”指的是以主角凌未风为首的主要人物,分广义和狭义。广义包括“前五剑”(旧版称“前七剑”)和“后七剑”。
“下天山”结合书中内容情节,应指的是“前七剑”艺成下山,“后七剑”在登上天山后提升了人生境界之后的“下天山”。
因此,“七剑”应指广义的“七剑”,“下天山”也应同时包含着两个意思。
本书名同样偏于解释性,即点明主要内容是讲述“七剑”在“下天山”后发生的系列传奇故事。同时本书名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 “天山”予人以“非凡尘”的“天外”的感觉,“七剑”和“下”“天山”联结一起,“七剑”不仅代表“剑”,也不仅代表“人物”,而会让人联想为“剑仙”,整个书名给人感觉就如“剑仙”自天而“下”,带有很强的美感,而让人喜欢。

《江湖三女侠》
书名结构:以人物为书名
江湖三女侠:指书中三名女主角吕四娘、冯瑛、冯琳,当然这个称号应该是到她们联手完成“宝剑屠龙”的伟业之后为江湖所公认。就全书内容而言,吕四娘为主角,冯瑛、冯琳为配角,但也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本书名偏于写实性,直接点明主角人物,同《七剑》相比,本书名偏于简单质朴,但是“三女侠”也是一个比较响亮的名词,本书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出版社推出的连环画版本命名有《三女复仇记》、《吕四娘传奇》等,但予人印象似乎都不如“江湖三女侠”这个名称。在阅读中,本书中第一主角(即男主角)的唐晓澜经常会被读者所忽视,这不能不说是受书名影响,而产生“先入为主”思想的原因。

《冰魄寒光剑》
书名结构:以物件(兵器)为书名
“冰魄寒光剑”是书中女主角华玉公主所炼同时作为兵器的一把“宝剑”,当然在这把宝剑身上也贯穿了一条故事的主线。
书名偏于写实性,当然由于这把宝剑的名称比较特殊,一定程度会吸引读者的关注,但由于本书的创作时间事实上是在后传《冰川天女传》之后,因此这一书名更大意义反而是提醒读者这部书同《冰川天女传》的关系。熟悉《冰川天女传》的读者当然会知道“冰魄寒光剑”象征的意义,因此对这部分读者而言,这个书名事实上也一定程度点明了本书的“爱情”主题,兼具了解释性的作用。

《冰川天女传》
书名结构:以人物传记为书名
书名为本书女主角冰川天女桂冰娥,直接点明了女主角。
书名偏于写实性,同《白发魔女传》基本相同。同时“冰川”和“天女”同样不属于世俗的凡尘,因此同《白发魔女传》略带点恐怖性相比,本书名予人以一种“高贵”和“圣洁”之感,从而同样留下深刻印象。

《云海玉弓缘》
书名结构:名词+物件+事件组合
结合小说内容“玉弓缘”比较好理解,指金厉之间那段绝世情缘,也是本书所要表述的一个主题。“云海”比较有争议,书中金世遗曾将把李沁梅比作天上的浮云,而将自己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见书中第四回)。但是“云海”予书中意义应远不仅指金世遗和李沁梅之间的这段感情,似应从云与海看似很近,但始终无法相接这一点,引申到金世遗与谷之华最终的有缘无份,最终反而铸就了金厉之间的“玉弓奇缘”?当然这个说法在论据上也是严重不足,姑且作为臆测罢了。
本书名偏于解释性,一定程度上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云海”、“玉弓”都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组合起来也有一定的美感。

《冰河洗剑录》

书名结构:地域+有着象征含义的名词+体裁
另外本书名似脱胎于《七剑下天山》的回目:“冰河洗剑,铁马金戈一生愁”
“冰河”一定意义指西域雪山冰河,也为本书大部分主要情节发生的地域;“洗剑”寓意于追求和平,从此不再动刀兵。
本书名兼具解释性和启示性特点,暗示小说放弃暴力,追求和平的意味。虽然地域有着局限性,但也包含着对整个天下的愿望,有着较高的立意。

《冰魄》、《冰川》、《云海》、《冰河》可视为同一系列的作品,单从书名上看,“冰魄”、“冰川”、“云海”、“冰河”均非凡俗之物,带有一定程度的神奇色彩,单从这方面可看出这个系列的浪漫主义所占的成份比较大,事实上这个系列也是整个梁著中“还珠”色彩最重的一个系列。

《风雷震九州》
书名结构:脱胎于古诗词。
源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羽生先生对龚自珍诗拟有偏爱,在梁著中有多处引用。
从小说内容看,本书主要写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就如一声惊雷,打破了死气沉沉的灰暗空间,从而使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气。“风雷”指的是反清斗争,指沉寂近百年的反清义旗重新竖起,“九州”指中华大地,而“震九州”则意为整个天下都发生了震动。
再结合小说的内容,本书名一定程度也指林清指挥的那场进攻皇宫的壮举,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足让九州发生震动。
本书名偏于启示性,以风雪激荡般的巨响暗喻波澜壮阔的斗争,其浩大的声势足让人为之震动,从而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

《侠骨丹心》
书名结构:以名词组合为书名
“侠骨” 指英武刚强或见义勇为的性格与气质。“丹心” 指赤红炽热的心,赤诚的心。“侠骨丹心”合在一起,意为内怀炽热、赤诚的心,外表现为英武刚强的性格气质,用于对人物高贵品格、所质的褒扬。
从书卷首词可见,本书名一定程度上也脱胎于龚自珍诗句:“江湖侠骨恐无多”,由于“无多”,更需要予以张扬。
从书中内容可见:“侠骨丹心”应喻指书中一切既舍身于反清大业,又甘愿为爱人、朋友奉献一切的侠义之士,不仅是男女主角金逐流、史红英,其他的英雄侠士如江海天、厉南星、公孙燕、尉迟炯等等也均位列其中。
本书名偏解释性,指书中主题为张扬出一种侠气,一种品质,展现了凛然正气,但是有一个缺陷偏于大众色彩,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书中主角金逐流的独特气质未得到完全的展现。

《游剑江湖》
书名结构:
“游剑江湖”为传统游侠的写照,伴随的是一幅游侠孤身仗剑行走江湖的画面,既洒脱又不免带有几分寂寞。小说中符合这一形象的人物莫过于缪长风,虽然缪长风或许不是本书的第一主角,但应该是最让读者接受和喜欢的人物。相比之下,本书的其他人物孟元超为义军大业忙忙碌碌,身不由已;而宋腾霄则器局偏狭,少了几分洒脱情怀。
本书名似偏于写实性,直接以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作为书名。
本书连载时的原名为《弹铗歌》。“弹铗”多指怀才不遇或处境窘困欲有所求,结合书中情节,是否也是缪长风的某方面写照,初出场的缪长风文才武学均为当世一流,却颇有几分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至书末,云紫萝牺牲后,缪长风的弹铗狂歌,孤身远去,此后虽然侠依旧侠名远播,却是此心已死,颇为埋没了他的一身才学。因此弹铗歌可作为小说结尾的一个画面。同时,从处境窘困欲有所求这一层意思看,似也可作为云紫萝的命运写照,但终归不如用来形容缪长风般贴切。这个书名偏于启示性。
两个书名比较,《游剑江湖》偏于洒脱,《弹铗歌》偏于忧愁,前者较为通俗,而后者偏于古朴,就个人而言,偏于喜欢前一书名。

《牧野流星》
书名结构:名词组合
本书名源于书末:“他们行踪飘忽,草原上的牧民把他们比做牧野流星,虽然是一闪即过,却带来了光亮。”另《七剑下天山》第二十五回回目:“牧野飞霜 碧血金戈千古恨  冰河洗剑 青蓑铁马一生愁”,可称得上梁著的经典回目,此后的《牧野流星》、《冰河洗剑录》一定程度源于此。依据词义的理解,“牧野”意指战场;“流星”形容一闪而过的光亮。合在一起意为战场上一闪而过的流星,可作本书主角孟华的写照。综观本作,孟华足迹踏遍西北、青藏各地,不停地穿梭各个抗清战场,但每一次都发出光亮,此后依然如此。
本书名似偏于启示性,预示着主角人物的一生命运。
本书连载时另有书名《折戟沉沙录》
这一书名似源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结合小说内容,这一书名似应理解为对历史的还原,而本书中正是围绕着两段历史往事,一为孟华的身世之谜;二为让丹丘生含冤莫白的那段十八年前的血案。而最终通过拨过迷雾,终于还原了事情的真相。本书名偏于启示性。
两个书名比较,一写人物,一写事件,就小说的情节主线而言,《折戟沉沙录》似更贴近小说的内容,古典气息也较浓一些。就个人而言,也更喜欢这一题目。

《弹指惊雷》
书名结构:时间量词+名词
本书实为连载的《绝塞传烽录》前半部分,在结集出版时作为一部独立作品,并重新命名。书名源于结集成书的书末:“他和龙灵珠都还未满二十岁,倘若按照佛门说法,百岁光阴也不过一弹指的话,他们这点小小的年纪,实在是经历太多的忧患与风波了。一弹指间曾有多少闪电惊雷!”
“弹指”也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佛家常用来比喻时光的短暂。“惊雷”则指突发的风云变幻,常出人的意料之中。结合小说的内容,似可指围绕本书主角杨炎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风云变幻之事。“弹指”既形容这些风云变幻的事发生时间的短暂,似也可指《牧野流星》之后短短的数年间,孟元超、杨牧、孟华、杨炎之间的恩怨纠缠又再掀起新的波澜。
本书名偏于启示性,暗示小说书写世事变幻莫测的主题意旨。由于本书是在结集出版时的重新命名,在命名的时候羽生先生对全书的内容、主题有了全面把握,因而本书名可说是既响亮又贴合小说的内容。

《绝塞传烽录》
书名结构:地域+动词+名词+体裁

“绝塞”指极远的边塞地区,结合小说的内容,本书的大部分情节发生在边塞地区。“烽”应指烽火或是烽烟。“传烽”燃起的烽烟或烽火,预示着战事的发生或即将发生。全书名似可作边塞地区传起的烽烟(烽火)战事,指清军对边疆各族的进攻所引发的战事;或许一定程度也指发生在天山派的那场劫难,以及之后群侠歼灭白驼山势力之役。
本书名偏于解释性,完整地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题目予人感觉比较宏大,但有一个缺点是无法突出主角杨炎,从这个意义上,个人感觉出版时将连载的《绝塞传烽录》拆分为《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除了考虑压缩出版作品篇幅外,在分别突出作品的重点上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可以看出《弹指》重心是写人,《绝塞》的重心是叙事,多少也造成了连载的作品有点前后脱节。而一经拆分,两者的特色都得以凸现出来,也为读者留下更多的回味空间。

本书在内地出版时曾出现过《绝塞子女情》、《绝塞娇侠》等名称。前者个人认为起得还是颇具一定水准,同原书名各具特色,“子女情”指杨炎、冷冰儿、龙灵珠之间的爱情故事,书名一定程度上表述了小说爱情方面内容,如果用在连载版的《绝塞》之上,或许比原名更贴近小说主要内容,但“子女情”三字又用得稍显平淡一点,两个书名相比较,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原书名。
而《绝塞娇侠》则起得不是很好。“娇侠”一般指女侠,本书中女侠如“冷冰儿”、“龙灵珠”的塑造当然出色,但本书的创作重心还是集中于主角杨炎身上,用“娇侠”为书名有失偏颇。

《剑网尘丝》
书名结构:名词+名词组合
“剑网”字面意义上剑气交织纵横成网;“尘丝”字面理解应是尘世间的恩怨情仇交织,宛如丝线般的纠结。
结合全书末回目:“剑网纷张,原如世网;尘丝难断,未了情丝”和书末一句:“剑网撄人如世网,尘丝纠结似情丝”, “剑网”似可理解为世俗百态形成的一张大网,宛若纷张的剑网,让网中人无法摆脱;尘丝原指尘世间的种种恩怨,而中其中更为突出感情。剑网和尘丝的组合似可理解为世俗百态之网笼罩之下,那一份难以了结的感情或爱情。
本书名偏于启示性,也兼具解释性,“剑网”与“尘丝”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读者而言,起到启示读者从中追索其蕴含意思的作用,在此前提又将全书偏重于世俗伦理感情的主题通过书名予以说明。

《幻剑灵旗》
书名结构:名词+名词组合
“幻剑”和“灵旗”是书中西域上官云龙一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幻剑”既指上官云龙的独门武功,更代表其对门下及所辖区域进行辖制的武力;“灵旗”指作为上官云龙一派权威象征之物。
幻剑灵旗是全书的主线,绝大部分情节也是围绕幻剑灵旗而展开的。因此书名偏于写实性,直截了当地点明全书的主要内容。

在连载中,《幻剑灵旗》实为连载中的《剑网尘丝》后半部分,只是在结集出版时才将之分开独立成书,相比于前半部分,《幻剑灵旗》确实是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特别是中心人物的转移,因此将之单独出版还是具有一定的理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SMSJ兄提供的资料,《剑网尘丝》在《大公报》连载不久,同样的内容在新加坡某报刊即以《幻剑灵旗》的名字进行连载。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即《剑网尘丝》连载不久,羽生先生已对整部作品有了一个总体构思,因为涉及“幻剑”与“灵旗”情节是至结集出版的《剑网尘丝》书末方出现,如果对全书没有一个整体构思,是难以定出《幻剑灵旗》这一书名的。
两个书名比较,比较喜欢前一个,“剑网尘丝”予人一种世俗百态纠结,难以摆脱的感觉,而《幻剑灵旗》偏于直白,同时从内容比较,前者写的是缠绕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世俗情事,而后者却是凭借幻剑灵旗的利器扫除障碍,其主题和内容相差也是很大。

《龙虎斗京华》
书名结构:名词+动词+地域名词
本书为羽生先生的处女作,其创作源于一场擂台战,因此书名蕴含“争斗”的内容。
本书名起得颇具气势,龙虎喻各路武林英豪,“斗”为争斗,“京华”则表明发生于京城地界。本书名偏于解释性,点明本书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各路英雄豪杰会聚,在京城地带进行一场龙虎斗,本身就是吸引读者追看的一个亮点。

《草莽龙蛇传》
书名结构:地域名词+名词+体裁
“草莽”指偏僻的乡间,指的是隐身山野、乡村的各路英雄人物;“龙蛇”则有非常人物之意,喻指其中的杰出之士,包括朱红灯、上官瑾、丁晓等英雄人物,“传”作传记解。
结合卷首诗中“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一句,全书名似为归隐(或隐身)草莽的杰出英豪所作的传记,本书名偏于解释性,说明全书的主题。

《龙虎》同《草莽》相比较,《龙虎》无论从主题上还是内容上都偏于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大场面斗争,而《草莽》偏于记录个人的事迹经历。前者侧重于群体,而后者侧重于个体,因此前者为基础,后者则为前者的补充。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梁羽生——梁著排名之我见by天山游龙

                                                                                                  梁著排名之我见

自古至今,排名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最能引起争议的排名,远至梁山一百零八好友的百名,近至近代、现代新武侠大家的排名,再至作家作品的排名,甚至人物武功排名都能引起热烈的讨论乃至争论。就武侠小说而言,对金庸先生作品的排名较多,个人读过的有倪匡、曹正文的排名,其它类似的文章也应该陆陆续续的读过。古龙先生的作品数量较多,曹正文曾排过前十五部,其它类似的文章似乎多少也有过,不过所排的也是前十五至二十部左右吧。就羽生先生的作品而言,则个人似乎还未读过真正的排名录,类似的则有心海兄和丹枫的定星级,也算得上一种排名,当然相似的文章也有过一些,文章作者在排名时都基本做到有理有据,让人读后获益斐浅,当然意见是不可能统一的。好多年前,个人也排过前十位,但是只有排名而无论据。

相比于金庸、古龙二位先生,羽生先生的作品可能是最难排名,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作品水平齐整,而且都处于水平线以上,前十位的作品可能比较容易列出,但后十多位的作品则很难定出高下,因此就作品水平而言,即使是排名最末的作品也有其独到的亮点,因此对羽生先生的作品确实不好排名。

不过还是基于一种武侠读者的情结吧,对一直热爱的梁著武侠排名还是提一点个人意见,尽管不会有多大的意义,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就当作是一场游戏吧。


三十五  草莽龙蛇传
《龙虎》、《草莽》为羽生先生试笔之作,由于创作前的准备不充分、创作技法、创作水平还不成熟,加上小说的年代已是晚清,也限制了创作的想像力等原因,因此这两部小说敬陪末座当是正常。相比于《龙虎》,《草莽》整部小说还是从属于《龙虎》体系,情节构思主要是补充《龙虎》未交待的人物、情节,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性。且小说多发掘细处,细腻之处有过之,而精彩程度比之《龙虎》颇为不如,故整体比较,《草莽》排于《龙虎》之后,列三十五位。

三十四  龙虎斗京华
《龙虎》优于《草莽》一在于其处于整个体系的主干地位,二在于整体场面的的宏大,三在于情节较为精彩激烈,四在于龙虎斗京华擂台战的成功,五在于书中表出了羽生先生对义和团这段历史的思考,因此《龙虎》居前,列三十四位。

三十三  慧剑心魔
羽生先生中期系列一部较为失败之作,大唐系列一定程度上可说是败于《慧剑心魔》,而《慧剑心魔》之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创作时正值文革初期阶级斗争如火如荼,影响了羽生先生的自由创作,导致了羽生先生本意以佛和禅作大唐系列的结束曲,却由于时代原因既未有深入的佛法探讨,也未有瞬间的顿悟,反而流于口号化,且本作推出的系列主角个性特点多流于平庸,虽然在武功描写中高手对决多而精彩,但瑜不掩瑕,故本作在梁著系列中只能位于《草莽》、《龙虎》之前,列三十三位。

三十二  冰魄寒光剑
梁著系列中唯美的爱情诗篇,阅读起来较为轻松愉悦,但由于本作书写爱情,“武侠”味道稍嫌不足,精彩激烈程度较逊,且本书从属于《冰川天女》,在独立性也有所欠缺,所以在梁著体系中排名不高,同是谈佛论禅,本书较《慧剑》显得更为深入、更为自然,发生在佛国的小说也烙上了“佛”的印记,高僧龙叶上人与对佛法一知半解的诸葆龄自在不可同日而论,因此本书排名居《慧剑心魔》之前,列三十二位。

三十一  风云雷电
《风云雷电》作为独立的一部小说而言,还是颇有亮点,但由于该部小说创作于《鸣镝风云录》的同期稍后,因此这部小说很大程度带有《鸣镝》的印记,缺乏自身的特色,小说亮点如秦龙飞的遭遇近于《鸣镝》的辛龙生,小说在精彩程度上远不如《鸣镝》,部分人物由正而邪如丘大成、白坚武等均未能深入发掘,但本书同《慧剑》相较,同是创作群体人物,风云雷电则比之铁铮、展伯承等显得更为出色,《慧剑》中较有个性特点的诸葆龄、龙成芳也逊色于云中燕、小魔女,比之《冰魄》,《风云》在精彩程度远胜,故本书居于《慧剑》、《冰魄》之前,列三十一位。

三十  绝塞传烽录
《绝塞传烽录》是连载于《新晚报》的《绝塞传烽录》后半部分,结集出版时分拆为《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二部,在此特指结集出版后的《绝塞传烽录》。如果说《弹指惊雷》是羽生先生晚期求新、求变的开端,为熟悉梁著的读者带来一股新的冲击,那么《绝塞传烽录》可以说是一种倒退,又回到了中期的模式,或许革新的道路上总会带着几分犹疑,整部书对明白真相后的杨炎个性发展未有深一步发掘,未能更为突出杨炎对杨牧那种正义与亲情冲突的矛盾心情,实际上杨炎在本书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未能成为推动小说发展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主角的原因最后让其鬼死神差地手刃白驼山主成为天山掌门,但阅读后总有一种勉强之感,可以说《绝塞》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杨炎这一人物,最大反派白驼山主在《弹指》中作了充分的铺垫,但是登场后却显得无所作为,让人失望。当然同上面小说比较,这部书的亮点也是不少,如天山审判会、孟华力挫白驼山主等都写得很是精彩,重要人物如龙灵珠、冷冰儿、缪长风,反面人物如石天行、石清泉父子等的刻划均颇见功力,最大的亮点是本书的末尾没有重复大团圆的结局,而是以冷冰儿的出家,龙灵珠与杨炎订下了另一个“七年之约”而告结束,让人有怅然若失之感而又引人深思之,这些都是中期小说所难见到的,凭借着这些亮点,《绝塞》当位于上述小说之前,列三十位。

二十九  瀚海雄风
创作于《风云雷电》之前的《瀚海雄风》,整体水准相近于《风云雷电》,但相比于《风云》的平淡,《瀚海》在前一部分李思南大漠寻父、乱世姻缘、战乱离散的过程还是显得跌宕起伏而又扑朔迷离,这一部分写得既精彩而又感人,篇幅超过全书三分之一,《风云》、《绝塞》均未有如此精彩篇章,故《瀚海》整体水准要高出《风云》、《绝塞》,同时,《瀚海》中除了李思南、杨婉的乱世爱情外,严烷、谷涵虚冲破家庭压力,历尽千辛万苦终成就一世姻缘的的爱情故事也写得精彩动人,同时《瀚海》中也写活了孟明霞、诸云峰、谷涵虚、严烷等一系列人物,就人物描写而言,也不下于《绝塞》,因此《瀚海》排名应在《绝塞》之前。《瀚海》一书的缺陷在于李思南返回中原并当上绿林盟主之后,故事显得平淡,精彩程度有所削弱,虽有谷涵虚与严烷的爱情故事、诸云峰等清理门户、屠龙最终落得惨死、孟少刚与龙象法王两度决战等精彩章节,但不掩整体的平淡,而且这些精彩章节一定程度又进一步削弱了李思南的形象,故《瀚海》在梁著系列排名不高,列二十九位。

二十八  风雷震九州
《风雷震九州》是羽生先生云海系列三部曲的后传,与上述小说相比较,全书气势宏大,整部小说书写了清廷同反清那种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斗争,给人以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天理教的反清斗争、攻皇宫、劫天牢、小金川之战都是那么激烈和震撼,这种气势是上述小说所没有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也避免了《瀚海》后半部分稍显平淡的缺陷,同时《风雷》大胆尝试以反面人物叶凌风作为主角之一,书写其堕落的心理历程,这种创作方法也属罕见,因此《风雷》整体的排名应高于《瀚海》。当然,《风雷》整部小说的缺点在于整部小说一系列主角人物中,与叶凌风相对应的正面人物叶慕华塑造力度稍嫌不足,显得不突出,考察整部小说的正面人物,其实中心人物依然是江海天,可以说江海天抢占了大部分风头,而使得叶慕华等江门弟子显得有点薄弱,整部小说除了江海天外,尉迟炯算得上一个亮点,但无法改变整体人物形象的不足,就系列人物而言,《风雷》甚至略逊于《绝塞》、《瀚海》,当然差距不算大。同时《风雷》的气势虽然宏大,但是在细处稍显欠缺,如氓山之战的模式化较为明显,劫天牢、攻皇宫也展开程度不是很足,好在最后小金川之战算是压得住阵脚,避免了虎头蛇尾的局面,同时作为反面人物叶凌风的堕落过程也挖掘力度不足,未能写出那种内心深处痛苦的挣扎,可以说,《风雷》一书有好的构思,好的题材、好的人物,好的素材,但是在创作过程中稍显草率,用心程度不够,使得最终脱稿的小说感觉上有点浪费了一系列好的东西,不免让人感觉可惜,也使得《风雷》的整体排名偏后,但是从整体比较上仍然高出《绝塞》、《瀚海》,列二十八位。

二十七  武林三绝
《三绝》阅读部分尚不足三分之一,就阅读部分,感觉上《瀚海》、《风云》、《三绝》系列三部曲基本同一水准,在人物塑造上,《三绝》写出了霍天云、风鸣玉、上官英杰、周剑琴、华玉峰、谷灵珠六名主角各自的个性特点,而其中又以上官英杰最为突出,人物上应强于“风云雷电”加小魔女,也略强于李思南、诸云峰等,与此同时,通过一部小说作为中期十年小说的总结,也可以说是中期创作中的一大尝试,小说创作难度高于《瀚海》、《风云》两部前传,就时间的跨度上与《风雷》宏大场面相媲美,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强于《风雷》,且《三绝》的部分细节也写得颇见功力,如开头风从龙夫妇的离散、凌云凤葬身荒山、霍天都、凌云凤夫妇的别后思念之情、上官英杰的内心矛盾痛楚都是全书亮点,就这方面而言要强于《风雷》,当然《三绝》的缺陷在于部分章节陷入中期模式,创新较少,且全书尚余约三分之二部分尚未阅读,难以给出一个合理的排名,因此暂排于《绝塞》、《瀚海》、《风雷》之前,列二十七位。

二十六  塞外奇侠传
《塞外》一书无论在小说结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爱情悲剧上都写得不错,而且时有精彩亮点,整体高出上述小说,但由于本书与《七剑》的密切关系,一定程度影响了小说的独立地位。与此同时,小说的整体篇幅稍短,显得有点单薄,也影响了小说的精彩程度,排于《风雷》、《三绝》之前,列二十六位。

二十五  冰河洗剑录
《冰河》作为“云海三部曲”的终结篇,也是“三部曲”中成就最低的一部,其主要原因不在被万千厉迷声讨的金世遗和谷之华的最终结合,更主要在于《冰河》将《冰川》营造的浪漫主义风格拉回到现实,更在于同金世遗、唐经天相比较,江海天显得黯然失色,因此《冰河》在梁书的排名不会太高。但是同后传《风雷》相比较,《冰河》总体上仍高出一筹。主要在于《冰河》虽然更着重写实,但是多少还保留着浪漫风格,大漠、异域、珍禽、异兽穿插书中,故事情节相比于《风雷》、《三绝》、《塞外》而言要精彩一些,虽然江海天整体上不甚出彩,但是全书作为“冰川三部曲”的结束曲,两部前传的很多人物在本书中依然有着出彩表现,同时,全书结局作为这个系列的句号还是相对完美,同时、叶冲宵、欧阳婉、厉复生、天魔教主个性亦正亦邪,胜于叶凌风的直线堕落,主要反派人物文廷壁相比杨钲而言也要生动得多。因此《冰河》在排名上高于上述作品,列二十五位。

二十四  散花女侠
《散花》作为《萍踪》后传的第一部,以女侠于承珠在本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在在书中所占的比重可以说远超过练霓裳于《白发》、吕四娘于《三女侠》。也正因为书写女侠,因此整部小说注重细节、注重心理独白,笔调细腻清新,而又让人回味无穷,就这方面而言,《冰河》、《风雷》与之相比有明显差距。即使是《塞外》也略为不如。同时,作为前期作品,《散花》所描写的一系列人物于承珠、叶成林、铁镜心、毕擎天都比较出色,人物描写上高于《冰河》,同作为前传又在书中有明显影响的人物,张丹枫在《散花》的形象要高出金世遗在《冰河》,金世遗于《冰河》中更主要表现出他的天下无敌,对他于谷之华、厉胜男的感情虽有所表现但展开程度不够,相比之下,张丹枫在《散花》中每次出场都占尽风头,不论谈吐、武功、行动都让人心折,既保留了《萍踪》的名士狂生风范,而又随着年龄增长、修为的日深显得更为成熟,特别是一句“小兄弟”将人拉回到萍踪时代,就这方面而言要胜过《冰河》的金世遗。主角比较上于承珠比江海天成功。当然,《散花女侠》的缺点在于故事情节发展稍显平淡,抗倭、苍山、皇宫之战写得不够荡气回肠,就情节精彩程度远逊色于后传《联剑风云录》,即比《冰河》也有所不如,但综合而言,《散花》整体上仍高于《冰河》,列二十四位。

二十三  鸣镝风云录
《鸣镝》作为梁著武侠最长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应该是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就作品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都远比同期稍后的《风云雷电》出色得多。同时,由于其篇幅长、人物多、时空跨度大,因此时有亮点出现。就人物而言,韩佩瑛、奚玉瑾、宫锦云、公孙璞、谷啸风、辛龙生都写颇为出色,就故事情节而言,洛阳惊变、坠崖奇遇等都堪称经典,以口述方式书写穴道铜人故事也颇具特色,就故事精彩、情节曲折而言,《鸣镝》不但要高出上述作品,即在所有作品中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作为超长篇作品,《鸣镝》在整体结构上显得有点松散,构成小说的各个部分故事情节,既有经典的,也有平庸的,特别是结局部分有点草草收笔之感,优点和缺点相抵销,使得《鸣镝》在梁著中的整体排名不会太高,列二十三位。

二十二  幻剑灵旗
《幻剑》是羽生先生后期的作品,同前期的《散花》相似之处,在于女主角上官飞凤在书中处于首要位置,主导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创作时间相距十多年,十多年间的世间风云变幻,也创作了约二十部小说,一切使得羽生先生的创作心态、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都同十多年前有着明显的差异,就文学形象比较而言,《散花》对于承珠的内心描写显得更为细腻,但是《幻剑》中上官飞凤的形象和内涵却显得更为饱满,两者比较,上官飞凤要胜出一筹,同时就故事情节而言,《幻剑》也比《散花》曲折,且《幻剑》的结构可以说是通过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丛丛推进,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就情节而言,同《鸣镝》不相上下,但是避免了《鸣镝》由于篇幅过长导致水准的波动,而在结构上明显优于《鸣镝》,因此《幻剑》排名高出《散花》、《鸣镝》。《幻剑》的缺点在于比起前传(也可说是前半部)《剑网》而言水平有所倒退,书中过于突出了上官飞凤,以致在《剑网》中各具个性、各具精彩的三大男主角卫天元、楚天舒、齐勒铭显得黯然失色,打破了前传所形成的一种均衡,其余如姜雪君、齐漱玉、翦大先生甚至申公达等重要配角也有所减弱,同时在作品创作手法上,也不及《剑网》多种叙事方式交织变化,而以平铺直叙为主,因此就本书而言难以同《剑网》相提并论,列二十二位。

二十一  弹指惊雷
《弹指》可以说是羽生先生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作品予人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杨炎的冲动、叛逆、犯错、心灵挣扎、爱情追求都是之前的作品中较少见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比《冰川》的金世遗走得更远,习惯了羽生先生作品的读者初读时可能多少有点不适应。同时,创作《弹指》时,羽生先生在武侠创作功力、文笔已趋于上乘,在此基础上求新求变,当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除杨炎外,书中第二男主角齐世杰,两名女主角冷冰儿、龙灵珠都各具个性,形象丰满,各自的思想阅历、人生经历丰富同时又没有造成喧宾夺主,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构,可以说单就“新”而言,《弹指》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弹指》是初开风格转变的先河,因此在求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某些不成熟之处,如杨炎的叛逆多少有点生硬之感,同杨过不同的是,童年的杨炎毕竟是在缪长风的抚养,又在唐经天门下多年,即使是后来传授他武功的爷爷龙则灵也是因为当年的错事而悔恨终生,因此他身上应该有一种理性的平衡,但是《弹指》中这种理性尽管不会完全缺失,但表现得不明显,或许羽生先生在创作中多少有点急于求变在心态。同时,杨炎误信谣言而找孟元超报仇的情节在前传《牧野》中已用过,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是思路大致相同,多少也有点重复之感,《牧野》创作在前,尽管《弹指》在手法上更“新”,但“新”不等于“好”,因此《弹指》无法进入前二十名,列二十一位。

二十     侠骨丹心
《侠骨》作为《冰河》、《风雷》的后传,同样是羽生先生中期的作品,三部作品相比较,无论同《冰河》的江海天、还是《风雷》以江海天为首的系列英雄相比,金逐流都显得更为出色。在梁著体系中背负国恨家仇,有着沉重使命感的其他主角相比,金逐流可以说是梁著系列少见的“欢乐英雄”,不同于金世遗早年的愤世嫉俗,唐经天的贵族气质,金逐流身上更多体现了一种“平民气”,而让人乐于亲近,金逐流的身边有着肝胆相照而又多愁善感的厉南星,反面人物史白都身上也具备一代枭雄的气势,远胜于《风雷》的杨钲,也略胜过《冰河》的文廷壁,使得《侠骨》的整体人物形象高出《冰河》、《风雷》。同时,同《风雷》的细处有所欠缺相比,《侠骨》显得更为细腻,金逐流三夺六合帮“寿礼”,三战史白都、连续对阵三大高手均写得精彩而别出心裁,较少有重复之前套路之举,整体情节上,《侠骨》在梁著中也应处于前列。就小说整体上,《侠骨》同《弹指》可以说各具千秋,哪一部排在前都没问题,相比于《弹指》的创新,《侠骨》一定程度有点“复古”,即创作上回归传统武侠写法,两部小说比较中,个人感觉《侠骨》更为成熟,也更为精彩一些,因此《侠骨》居于《弹指》之前,列二十位。

十九      牧野流星
《牧野》为羽生先生中晚期的一部较为出色作品,情节、人物、人文、景观都不乏出色之处,故事情节精彩程度同《侠骨》不相上下,但是不同于《侠骨》采取一条主线叙述的模式,《牧野》采用的是双线并进,以孟华学艺、揭开身世之谜、寻弟、抗敌为明线,以崆峒派当年发生与丹丘生相关的一件血案为暗线,两条线相辅相成、交织一起,使得《牧野》结构上远比《侠骨》复杂。同《弹指》相比,小说“创新”虽然不如《弹指》,但是《牧野》整体上可谓是成熟流畅,情节发展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即便是崆峒血案谜底的彻底揭开,实现大逆转,也是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相反《弹指》虽然更为“新”,但是整体情节布局有时给人一种生硬之感,且有点单薄,当然,按照原连载的话,《弹指》加上《绝塞》成为一部作品,内容情节更为厚重一些,但这样一来,由于后半部分水准有所下降,可能还会影响其整体水平。因此,《牧野》可谓是中晚期成熟之作,《弹指》是后期初尝创新之作,还是那句话,“新”不等于好,两者比较,个人以为《牧野》要胜出一筹,因此《牧野》排名在《弹指》、《侠骨》之前,列十九位。

十八      飞凤潜龙
《飞凤》是梁著系列中较为受到好评的作品,作品书写的是一个涉及“三国之争”的间谍故事,由于主题的原因,作品从头至尾扑朔迷离、悬念层生,堪称一部出色的谍战作品。而更为可贵的是,在书写谍战故事中更为突出身在局中的各种角色那种身不由已的无奈,也写出了国家之争所带来的任务同爱情、亲情冲突的命运悲剧,作品篇幅不长,也因此最大程度的避免的叙事的拖沓,但是作品篇幅过短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即削弱了作品的推理深度,使得谜底很容易被揭开。就作品整体水准上,由于风格的不同,《飞凤》实在难言高于《牧野》、《侠骨》、《弹指》,甚至排名更后面的好几部作品,但鉴于整部小说没有太过明显的不足,且风格独特,又受到更多好评的原因,《飞凤》排名高出上述作品,同时,由于作品整体的篇幅不足,也使得这部作品的排名只能处于中游位置,列十八位。

十七      联剑风云录
《联剑》作为《散花》的后传,是《散花》人物随着人生道路的进一步发展,所面临新的问题,及由此带来的抉择及命运转折。就人物的成熟、丰满而感,《联剑》要高于《散花》,同时《散花》的一个缺点是缺少荡气回肠的经典战例,《联剑》则可谓是梁著中高手决战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张丹枫同乔北溟两场决战堪称巅峰对决,霍天都、凌云凤双战乔北溟也堪称上乘,其余的劫贡物、护贡物、围剿与反围剿等一系列战役也写得精彩激烈,这方面而言不仅《散花》远远不及,即放在梁著体系也鲜有能及的。乔北溟是梁著中不可多得的邪派宗师级人物,乔北溟形象的塑造成功,更提升了《联剑》整体创作水平。综合而言,《联剑》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及作品对人生意义的探讨都非常出色,不足之处在于作品的整体风格上有点缺乏独特之处,基本围绕夺宝—伏魔的传统叙事风格,而这类风格在梁著系列中也较为普遍。与此同时,张丹枫和乔北溟的终极对决的前奏,正邪两大阵营高手大比拼这个情节有点俗套,较少独创性的东西,虽然一切是为张乔这场巅峰对决作铺垫,但是如果能够更为精彩一点,更多独到的东西无疑效果会大不一样。张丹枫的绝世风采也削弱了书中其他主角如霍天都、张玉虎等予人的印象,这些问题在普通作品比较上问题不大,但是与梁著系列其余水平比较高的作品相比,就显得影响较大,因此《联剑》未能进入前十五位,列十七位。

十六     龙凤宝钗缘
作为《大唐》的后传,《龙凤》的总体成就虽不如《大唐》,然而能够摆脱《大唐》的影响而写出作品独到韵味,《龙凤》一定程度上也值得自豪了。《龙凤》的 “情”对应《大唐》的“侠”,宛如从刀光剑影、惊涛骇浪的铁血侠情回到清酒香茗,小桥流水的纯真爱情中,《龙凤》为读者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爱情世界,不是脱离凡尘的童话般爱情,也没有震动天地的爱情大悲剧,而是世俗中存在的种种爱情,就如发生在读者身边一样,很平实,但也很真实。初读《龙凤》不会引起太大的激动,或许还会觉得失望,但是闲瑕静心时倒上一杯热茶,随意读一个章节,自会体验出平平淡淡背后蕴含的一点“真”。《龙凤》同《联剑》比较,精彩程度可能远不如,人物塑造也未必高出《联剑》,但《龙凤》胜在将平实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没有半点过火的感觉,且整部小说流畅自然,虽然读起来很难让人激动,但却让人觉得舒服,当然《龙凤》的不足之处也在这方面,精彩程度不足,综合起来,《龙凤》排名《联剑》之前,列十六位。

十五      剑网尘丝
羽生先生晚期作品开始于《弹指》(连载时为《绝塞传烽录》上半部),至《剑网尘丝》初步形成风格特点,作为羽生先生后期重要作品,《剑网》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剑网》无论人物、叙事、情节结构都有着很强的特点,给人以一种很另类的感觉。整部作品沿着的主线发展,将对话、回忆、叙述等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在一起,共同构建作品的体系。在作品情节上,血案、暗算、推理、谜团交织一起,步步惊心,扣人心悬;作品在人物塑造特别是主角的塑造上,都予人以一种全新感觉,可以说在杨炎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至于反面人物徐中岳,这类伪君子的形象在之前的作品也较少涉及,情节上虽然未必比《联剑》更为精彩,但较之《龙凤》则胜出一筹,情节中的曲折迷离又胜过《联剑》,虽未有《联剑》般的巅峰之战,但是卫天元同徐中岳一战也是创新之举,至于齐勒铭力战楚劲松、玉虚道长及楚天舒一战既惊心动魄,更籍此表现出齐燕然同齐勒间那种永远不能割裂的父子真情,这份真情霍天都与凌云凤那剪不断,理还顺的夫妻情交相辉映。综合起来,《剑网》排名于《联剑》、《龙凤》之前,列十五位。

十四      广陵剑
《广陵剑》在梁著体系中可能是争议相当大的一部作品,极好与极差两个极端意见都不乏读者。就个人而言,初读的几年对这部书印象也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改变了对《广陵剑》的看法。《广陵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应该是小说中最大程度贯注了羽生先生创作时的心绪、情感甚至爱好,作品蕴含的那种悲凉的感觉可谓是深入骨髓。阅读《广陵剑》可能会同时产生两方面的感觉,一方面是作品语言、技法、情节都达到了相当成熟,充分展示了羽生先生的浑厚功底,另一方面作者却似乎有意破坏这种成熟,每每情感所至都会打破小说本已达到的某种平衡结构,如经常有一段很长的谈诗论词打断情节的发展,这同于《冰川》唐经天的展示才华似乎有所不同,前者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后者却似乎潜藏着某种不为他人所知的内心情感,就如书中经常提到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正是这种情感方面的复杂性,使得《广陵剑》成了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但是由于这部小说中贯注情感之“深”、之“真”,使得这部小说基本脱离了羽生先生之前构建的萍踪体系,甚至摆脱了《萍踪侠影录》的影响,成为一部相当另类的小说,同时《广陵剑》作为一部独立作品看的话,情节也算得上精彩,结局更是催人欲泪。综合而论,《广陵剑》排名于《龙凤》、《剑网》之前,列第十四位。

十三     狂侠天骄魔女
《狂侠》作为羽生先生中期一部重要的作品,称得上年代跨度长、体系宏大、人物众多,作品篇幅仅次于后传《鸣镝风云录》,三国之称风云变幻,英才辈出;穴道铜人的争夺;狂侠、魔女的热血抗金,天骄的反战;还有狂侠、天骄、魔女三位主角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采石矶大战中,完颜亮的骄狂,虞允文的冷静,辛弃疾的豪迈无不跃然纸上,以上特点都使得《狂侠》成为一部好的作品。然而《狂侠》的最大不足在于后半部分水平下降得厉害,如果全书于采石矶大战之后结束,以天骄的黯然离去,狂侠的狂笑远去,留下魔女独自神伤,追念往事,为读者留下一个未来无尽遐想空间,那么这部书完全可以进入前十。余下部分由分别以续集形式出现,打造狂侠体系,这样一来,狂侠体系至少不会弱于“七剑”、“大唐”等系列,然而由于后半部分水平下降得厉害,使得桑家堡之战、宋金蒙三国之争流于模式化,大大影响了全书的水平。可以说,《狂侠》的后半部分又一次浪费好的构思、好的人物、好的题材,使得全书未能达到其本来应达到的高度。羽生先生创作《狂侠》或许多多少少有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一争短长之意,而且一开始也写出了高水平,就前半部分比较中不但未处下风甚至呈现后来居上之势,但是相比于《天龙》后半部的大气、震撼,《狂侠》后半部分的颓势明显,望尘莫及,其间既有创作力分散的原因,也有着时代的原因,当然应该也有其他原因,如羽生先生初试超长篇之作,在结构、人物把握上尚不能如之前般得心应手,《狂侠》同《天龙》一战多多少少成了金梁之争的一个转折点。《狂侠》由于前后水平下降厉害,影响了全书的排名,但是全书毕竟结构宏大,除了前半部分精品外,即便后部分总体水准下降,但书中仍不乏亮点之笔,就桑青虹的复仇、公孙奇的忏悔、天骄归来挫蒙古勇士等等,就整部书而言可供讨论之处毕竟还有很多。综合而论,《狂侠》排名于《广陵剑》之前,列第十三位。

十二    武当一剑
《武当一剑》是羽生先生武侠创作生涯的终结篇,历经三十年,从太极剑开始,最终又回到了太极剑,仿佛完成了一个轮回。三十年使得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步入中晚年,武侠创作上已是积累了三十年之功,在人生路上同样累积了三十年的阅历,见惯了几多世事变迁,历经了多少风云变幻,而这一切已成往事不可追,热血、迷惘、反思成了人生心路上的三个阶段,在对这三个阶段的回顾中,羽生先生写下了《武当一剑》。羽生先生晚期创作中,《弹指》是其创新的初步尝试,至《剑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风格,至《武当一剑》则基本走向成熟,《武当一剑》成了羽生先生晚期创作的一个标志。整部小说布满悬念、谜团,所有的人无论正邪都牵扯其中,让读者捉摸不透,在悬念、谜团的布局设置上,本书已远超过了《剑网》,至最终谜团的解开也出人意料。谜案只是一个表面,本书更大的亮点在于直面内心、着重对人性的探究、拷问,书中的多数人物,都或多或少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之不安、困惑,甚至痛苦、挣扎,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主角耿玉京的义父不歧道长。在对人性深处的探求中《武当一剑》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武学创作中《武当一剑》同样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多次诠释并演绎了剑法的至高境界 “剑意”。在主角问题 上流行版由于删节的原因使得耿玉京形象过于单薄,但是连载版中耿玉京的形象相当丰满,东方亮、牟一羽、楚碧山等也各有个性,使得《武当一剑》整部小说的人物描写相当突出,总的而言,《武当一剑》尤其是未经删节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然《武当一剑》也有其缺点,删节版的问题是主角形象过于单薄,而且主角的爱情故事过于随意,连载版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女主角郑巧儿的形象相对薄弱一些,即便是连载版中耿玉京同郑巧儿的爱情故事也显得平淡了一点,而且无论是删节版还是连载版,整个谜团的布局设置多多少少还是有着漏洞,所以《武当一剑》是晚期的成熟之作,却还不能成为大成之作。综合而论,《武当一剑》排名《狂侠》之前,列十二位。

十一    游剑江湖
《游剑江湖》可以称得上羽生先生中晚期创作最大亮点,小说以女主角云紫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自始至终弥漫着沉沉的哀伤,至结尾以云紫萝的死亡将这种哀伤推向高潮,最终以缪长风的古道弹铗狂歌远去作为终结画面,留给读者内心是无尽的唏嘘,比起《狂侠》的前后落差较大,《游剑》在结构上要明显胜出。云紫萝作为本书的第一主角,比于承珠多了几分大气,比上官飞凤多了几多端庄,比练霓裳多了几分成熟,称得上羽生先生笔下最为出色的几名主角之一。男主角缪长风有着名士的猖狂不羁,有着侠士的侠骨仁心,堪称中期作品最为成功的人物,遗憾是另一男主角孟元超形象有点偏弱,未能同缪长风一起形成如狂侠、天骄或是金世遗、唐经天般的双峰对峙。如反面人物杨牧不仅写出了他的可恨,更写出他的可怜,可以说无论是主角的云紫萝、缪长风、孟元超,还是配角如宋腾霄、段仇世、林无双,甚至是反面人物如杨牧、牟宗涛等等,都蕴含着多数人在现实面前无法把握自己命运,最终只能是形成离多聚少的悲剧现实,也因此本书不仅是主角,一系列的配角也相当出色,另一反面人物北宫望也称得上梁著少见的枭雄级的人物,尉迟炯依然豪情、金逐流依然洒脱,可以说整体人物塑造方面基本回复到前期水准,比《剑网》、《广陵剑》、《狂侠》都高出一筹。《游剑》的基调虽是哀伤,但是在具体章节却不乏精彩之笔,如孟元超独战点苍双煞、京城之战,直至缪长风同北宫望的生死对决,都写得精彩激烈。云紫萝、缪长风的赏花吟诗论剑充满着诗情画意,云紫萝撕毁休书堪称震撼之笔。可以看出羽生先生对这部作品是相当用心的,从每一章节都精心选择诗词作为开头可见其用心程度,充着这一点,这部作品的水平绝不会低。同《武当一剑》比较,《游剑》在情节叙述上显得更为自然,层层深入的悲剧大都早在前面作了充足的铺垫,感人而不突兀,比起《武当一剑》的悬念布局设置多少有点刻意痕迹相比,《游剑》的叙事高出一筹。
平心而论,《游剑》整体比起排名在前的几部作品是毫不逊色,甚至很多方面都超出没有将其列入前十的原因。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孟元超形象偏弱外,其余原因自己还真说不出来,因此《游剑》排名于《武当一剑》之前,列十一位。

十        冰川天女传
《冰川》是羽生先生浪漫主义的典型,雪域、冰川、藏边、峨嵋、雪谷、珠峰,称得上奇域异境,冰魄寒光剑、冰魄神弹带着神怪色彩,攀登珠峰更是象征着一种挑战生命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一切都使得《冰川》如同还珠楼主笔下《蜀山》一样,沾染着浓浓浪漫主义风格,在梁著系列中,《冰川》的风格应该是相当突出的。
冰川天女、唐经天、金世遗三名命运不同、出身不同、个性色彩各异的主角人物,以各自的命运诠释着人生与爱情,冰川天女宛若天上仙子,唐经天、金世遗一贵族、一凡尘,一宽怀大度、一愤世嫉俗,唐经天身上犹带着浓浓的张丹枫影子,但贵族气息更为浓厚一些;金世遗则是继张丹枫之后塑造的完全摆脱张丹枫影响的草根人物,在《冰川》中两人交相辉映,称得上双峰并立。因此,就主角人物而言,《冰川》三人组在梁著系列居于前列,就整体而言胜过《狂侠》的狂侠、天骄、魔女,也胜过《游剑》中的云紫萝、缪长风、孟元超等出色组合,但多少略逊于《云海》中金、谷、厉组合。至于结尾“攀登珠峰”的章节更称得上武侠精品、文学精品。应该说,《冰川》同游剑相比较,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要稍逊一二,人物描写方面除了主角系列稍胜之外,整体人物塑造也稍逊于《游剑》,就作品所带给读者的感动和感触而言《游剑》也要胜过《冰川》,但由于《冰川》的整体风格太过突出,予人的印象更为强烈,更由于攀登珠峰的妙笔同金世遗的塑造都为《冰川》增添不少分数,因此《冰川》居于《游剑》之前,列第十位。

九        还剑奇情录
《还剑》是梁著短篇系列最为出色的作品,也是羽生先生本人较为满意的作品。《还剑》在创作时很大程度借鉴了《雷雨》,使得整部作品带着很强的剧本风格,整部作品情节紧凑,节奏感强,借助云家这片戏台,在短短的三天叙说了三代恩仇、三国之争,令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受不到半点的拖沓,而掩卷时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书中的主角尽管是陈玄机,但是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则无疑为云舞阳,他曾经犯下罪恶,但人性又未泯灭,而且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不断承受着良心的折磨,他不是好人,但也难以称得上绝对意义上的坏人,在武学上更成为一代宗师,总的而言,云舞阳身上的复杂性在整个梁著系列人物中可称得上凤毛麟角,至于其他人物如陈玄机、上官天野、云素素、萧韵兰,甚至陈雪梅、牟宝珠、石天铎等都塑造等出色,作品在短短的篇幅中写情、写名、写武、写良心,写道义、甚至写到了绝望时,每一方面的书写都称得上相当到位,如“武”方面,虽为短篇,但几场大战都是有声有色,精彩绝伦,,因此《还剑》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称得上一部好的作品,惟一的缺点恐怕就是篇幅有点短了。由于《还剑》属短篇作品,同其它作品不是很好比较,但由于《还剑》代表着梁著短篇系列的巅峰之作,更由于作品本身的出色,因此《还剑》稳居梁著前十,但也由于篇幅的原因,排得太前对中长篇作品有点不公平了,因此《还剑》居于《冰川》之前,列第九位。

八       七剑下天山
《七剑》在梁著系列中名气很大,不过就个人感觉,算不上梁著的顶峰之作。就《七剑》而言,整体结构及不上《游剑》、《狂侠》般宏大,想象力及不上《冰川》般奇幻,就情节精彩而言梁著许多部小说都要超过《七剑》,就紧凑、节奏感而言比不上《还剑》,就爱情故事而言,梁著许多作品的的爱情世界远比《七剑》感人,因此就个人感觉《七剑》整体水平可能尚不如《游剑》、《冰川》、《还剑》,甚至不如《武当一剑》。
但是由于《七剑》对于羽生先生而言,是其真正走出民国传统武侠,创立新武侠的标志性作品;就个人而言,则是接触到的第一部梁著;《七剑》也是梁著天山系列的开创性作品,引出了长达十多部的天山系列;在梁著系列中,《七剑》的影响力排在前几位;因此《七剑》予人的印象分极强。
就《七剑》作品本身而言,作品人物众多,但是个性特点显著,“前五剑”、“后七剑”都各有个性特点,予人印象极深;作品涉及地域广大,历史背景浓烈、文学水准高,可称得上处处有亮点。而且《七剑》的纳兰容若和凌末风,一满一汉、一文一武、一真实一虚构的塑造都是高水平,让读者掩卷之后久久难以忘怀。因此,个人最终还是把《七剑》位于《还剑》之前,列第八位。

七       武林天骄
羽生先生后期的作品《武林天骄》、《武当一剑》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武林天骄》是在《狂侠天骄魔女》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同《武当一剑》相比,《武林天骄》少了几分悬疑曲折,风格上较接近于传统的梁著,因此在情节精彩上或许要稍逊一些,但是也正是风格相近的原因,《武林天骄》有着近三十年创作基础的支撑,所以作品显得更为成熟一些。
《武林天骄》一书首先以反战和民族融合为题,但在这个主题下作品首先是展示出由于战争原因造成了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强烈不信任感及由此所带来的灾难,也由此引发人们追求并珍惜一种真正平等、友好的民族关系。其次《武林天骄》中不但描写金国统治者的残暴、穷兵黩武,对于正派之士如张炎、江南武林人士也写出他们的偏狭,而这种偏狭所导致的悲剧也是巨大且一直在发生,从而呼唤共多的有识之士如檀公直、耶律玄元及檀羽冲等抛弃民族成见,共同追求和平。再次,作品对《狂侠》一些反面人物如赫连清波等也重新予以塑造,写出她身上背负的痛苦及对檀羽冲之间的感情,在赫连清波身上可以看出羽生先生在本作中更为注重人性的探求。以上特色在《武林天骄》之前的梁著作品虽然或多或少表现过,但是如此强烈鲜明应该还属首次,加上主角檀羽冲的痛苦经历感动人心,而且故事情节也比较精彩,因此《武林天骄》一书的整体水准要高出《武当一剑》、《冰川》、《七剑》等作品,遗憾是由于现行版删除幅度太大,所以作品显得有点单薄,檀羽冲同赫连清波、赫连清云的故事无疑被删掉,否则当更能从中领略到赫连清波的痛苦复杂内心,或许《武林天骄》一书的排名能够更前一些。综合而言,个人将《武林天骄》位于《七剑》之前,列第七位。

六       白发魔女传
《白发》是梁著中影响最大的几部作品之一,可能也是拍成影视最多的作品,白发魔女成为武侠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作为《七剑》的前传,但是《白发》在具体创作却偏离了《七剑》书中的初步情节构思,没有过多的书写明末义军,而是以明末动荡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一段震撼天地的爱情悲歌。《白发》在整体结构上有明确的历史背景、真实的历史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谜案、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当然更为出色的是那一段爱情悲歌。同《七剑》结构稍显凌乱相比,《白发》紧紧把握住玉罗刹和卓一航两位主角,通过书写他们不同的出身、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性格,但却彼此的相爱,至最终的悲剧发生,整体结构称得上紧凑而精细。黄龙洞的初遇、华山上的联合、明月峡的夜话、武当山上的纠纷、大沙漠上的离别等篇章都是情真感人,称得上文学精品。《白发》在文气上同《七剑》各有千秋,但在小说结构上强于《七剑》。在人物方面,玉罗刹更为深入人心,同时,即以配角而论,黄叶、白石、武当的其他弟子、李天扬等都刻划得真实生动,即就配角中的配角陆上仙胡迈、神手孟飞也写得精彩活泼,让人眼睛一亮,就整体人物描写而言,《白发》堪称全梁著写得最好的几部作品之一。就作品蕴含的历史深度而言,《白发》远高出《七剑》、《天骄》,泰昌、天启两位皇帝、东林党、阉党、李自成、袁崇焕等历史人物都成为书中重要人物,左右小说情节的发展,可以说《白发》在写“史”方面也是梁著最好的几部作品之一。就“武”而言,玉罗刹独闯武当山,挑战武当剑阵同样为武侠经典决战。综合而言,《白发》无论“史”、“人”、“武”、 “情”都堪称上乘,作品排名应居于《武林天骄》之前,列第六位。

五       女帝奇英传
《女帝》是羽生先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之一,书中展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李唐皇孙、武氏武族、唐朝旧臣,真实、虚构人物汇聚一起,共同书写了一部唐宫恩怨。《女帝》在写 “史”已不仅是重现历史,而更注重于对历史的再认识、再评价,甚至一定程度也是翻历史案,因此,在小说蕴含的历史深度方面,《女帝》又高出《白发》一筹。在作品主题上,《白发》书写世俗传统造成的爱情悲剧,《女帝》书写的是政治原因造成的爱情悲剧,两者比较,《白发》玉罗刹的一夜白发更为震撼人心,《女帝》李逸的临终托孤更为打动人心,让人感动落泪,玉罗刹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但李逸、武玄霜却让人感到更为亲近,两者可谓各有千秋。《女帝》最独到之处是将每一个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那种“无奈”推到极致,自始至终予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而这种“无奈”在主角李逸身上推向了极致,与武侠小说惯于书写英雄人物不同,李逸不是扭转乾坤的英雄,而是被政治斗争带入漩涡最终沉没的悲剧人物,他更象普通人,但是他始终无法成为普通人,死亡是他最终的归宿。作为主角,李逸不会受到读者的仰慕,但却更能让人同情,他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实中人的小说主角,身上表现出来的现实性足以发人深思。除了李逸外,《女帝》的“女”写得出色,一代女皇武则天政治、个人世界都表现得到位,李逸生命中的三名女人武玄霜、上官婉儿、长孙璧也都通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发掘不同的内心世界由此揭示不同的悲剧命运,三名女主角的塑造都达到极高的水准。《女帝》写史,更写命运,书写出一种“无人不悲”的命运世界。综合而言,《女帝》居于《白发》之前,列第五位。同时,《女帝》也是个人最为喜欢的羽生先生作品。

四        江湖三女侠

这个排位可能没多少朋友会赞成,《江湖三女侠》在梁著系列中,既不属于羽生先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之一,也不属于销路量最好、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受关注程度远不及《七剑》、《白发》。当然从《江湖》作品本身而言,整部书特别激动人心或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章节好象也没有,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某方面,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在梁著系列中名气不高。不过个人如此,也正是这种没有突出特点成了《江湖》最大的特点。可以这样说,《江湖》是最能代表羽生先生风格、特点的作品,梁著系列作品该有的优点《江湖》都有,梁著的缺点《江湖》中也多少可见一些。如果说《龙虎》、《草莽》是试笔之作,《七剑》是借鉴创新之作,那么《江湖》则是真正确立“梁氏武侠”风格之作,也是在传统武侠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作品。吕四娘、江南八侠、血滴子、宝剑屠龙都是传统武侠中被反复创作的素材,在《江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崭新的历史观、爱情观、女性观还有心理学、独到的人性探索都让《江湖》带上浓烈的梁氏武侠风格,同样也是那个年代的“新武侠风格”。
从作品结构而言,作品以冯家血案开始,至宝剑屠龙止,中间可说是高潮不断、扣人心弦,把屠龙的艰险有付出的沉重代价尽情展现,丝毫不见松散和停顿之意,更不会出现所谓的流于平淡。就人物而言,无论是三女侠,或是甘凤池、唐晓澜个性气质各不相同,雍正、年羹尧等反面人物也是形象各异。因而《江湖》在情节的精彩上要略胜《七剑》、《白发》、《女帝》一筹,在结构强于《七剑》、《女帝》,同《白发》各有所长,在人物描写上同《七剑》不相上下,系列主角人物略弱于《白发》、《女帝》,但是吕四娘的那份果决而又刚毅、热烈而又深沉的天然领袖气质在全梁著中应该也找不到第二位,足同练霓裳、厉胜男、谷之华、武玄霜等相提并论。综合而言,《江湖》位于《女帝》之前,列第四位。

三        大唐游侠传
《大唐》是羽生先生中期比较著名的一部作品,也是梁著系列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大唐》在梁著系列中也可说是风格独特,在作品语言上《大唐》不象许多作品般文采风流、充满诗情画意,而是显得质朴深沉,平实之中又蕴含着一股豪情,让熟悉梁著的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别样的感受。在人物塑造上《大唐》较少着墨于擅长的风流名士,而是重点塑造燕赵悲歌型的热血男儿,南霁云、铁摩勒自不待言,即便是不会武功的书生史逸如、儒雅的大侠段圭璋,死难当头迸发的那份豪情壮志足让人为人怦然心跳。《大唐》的历史厚度足以同《萍踪》、《女帝》、《白发》相媲美,真实全面记载了“安史之乱”那一段让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杨贵妃、李白、郭子仪、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重现于书中,通过叙事更将那份历史的悲壮和沧桑尽情表现出来,写“史”的同时穿插传奇让历史多了几分亲近。“侠”在《大唐》得到了全面的诠释并淋漓尽致地进行了解读,“侠”在亲情和爱情面前经受了考验,更在铁血战场上、生离死别中得到了验证。书中写“情”也不乏感人之笔,爱情固然动人,友情、亲情更为催人泪下。而结尾睢阳之战段圭璋等在千军万马战场浴血奋战直至死亡将全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该段文字不仅为武侠经典之笔,堪称文学经典之作,而全书于高潮处攉然一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感叹,同样堪称绝笔。综观《大唐》一书,侠、史、情、文、人样样出色,且整体风格独到,综合而言,居于《江湖三女侠》之前,列第三位。

二        云海玉弓缘 本文复制
《云海》是羽生先生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之一,可能也是梁著系列中非梁迷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就作品本身而言,继续了前传《冰川》的浪漫主义风格,《冰川》中写到冰川和雪崩,《云海》中则是书写了大海和火山爆发;《冰川》中有万年寒冰打造的冰魄寒光剑,《云海》则有同样奇寒彻骨的修罗修煞功。除此之外,《云海》中还有通人性的灵蛇,海外异兽金毛狻、海上漂流的痛苦、火山寻宝之艰难等,在想像力方面比《冰川》更进一步。
《云海》在继续《冰川》的浪漫风格同时,在爱情创作中却采取了不同于《冰川》的浪漫唯美,冰川天女同唐经天之间是公主与王子童话般爱情,即有金世遗插足其中,也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掀起大的波澜;《云海》的爱情则完全放弃了这种浪漫唯美的写作,书写了金世遗在谷之华、厉胜男、李沁梅这三位出身和个性不同的少女间的 复杂情感纠葛,既表现了爱情路上的曲折、内心情感的复杂,更由此进行了深入的人性探索。《云海》最主要特点是通过谷之华和厉胜男这两位看似完全对立的女主角,一面将内心的非理性情感尽情地渲泄开来,另一面又通过理性的思考将这种放纵平静下来,从而在金世遗身上达成了一种综合的平衡。《云海》一书中书写人性、情感、欲望、理智、勇敢、担当,多种情感往往纠结在一起,让身陷其中的当事人痛苦、矛盾、挣扎,而又无力摆脱。就整体成就而言,堪称梁著一种奇峰。
《云海》同《大唐》比较,《大唐》以热血、豪情感染读者,使读者读后有热血贲张之感,而至生离死别处又催人落泪,《云海》则偏重于人性刻划,探索人的内心、情感,而至真情处同样令人为人心酸。同《大唐》人物的偏重热血豪情相比,《云海》同时塑造了正、邪、亦正亦邪的在名主角,在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一些,就人性、情感引发的探讨话题会更丰富一些。同时,同样作为名作,《云海》在篇幅上稍长一些,《大唐》有点让人觉得不过瘾,因此两者比较,《云海》高出一位,居于《大唐》之前,列第二位。

一        萍踪侠影录
论及梁著系列作品和人物,《萍踪》和张丹枫应该是许多读者的首选代表,无论是前十年创作,甚至是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萍踪》都是羽生先生引以为傲的作品,而张丹枫则是他自认塑造得最好的人物。就《萍踪》作品本身而言,称得上集合了之前名作的优点,就作品文采而言不逊色于《七剑》;历史深度远高于《白发》,之后的作品也只有《女帝》和《大唐》堪与相比;书写爱情可媲美梁著爱情名篇《白发》;传奇、野史的运用同样堪比《江湖》,而众多优点交融于《萍踪》身上,形成了这部梁著杰作。
张丹枫是梁著系列人物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正如以前有朋友所形容般“建安时代的风骨,汉唐盛世的大气”,又如羽生先生所写的“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他是一个才调高华的名士,一个胸怀安邦志、铲除世间不平的侠客,更是一个心胸广阔襟怀坦荡的民族英雄,张丹枫是羽生先生心中的理想,也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爱”。同时作为理想人物的张丹枫,并不只是高高在上、不沾俗世,也有人间凡夫俗子的性格,他曾为爱情陷入巅狂,迷失了记忆,“难忘恩怨难忘你,只为情痴只为真” 是他另一面的写照,但最终他又在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中找回自我,以理智平覆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一放一收使得张丹枫的形象有了人间气息,显得更为丰满。作品整体围绕着国恨、家仇的主线,结构紧凑,而且高潮相接。人物方面除了张丹枫和云蕾这对主角外,一连串中的配角也均塑造得非常出色,从《萍踪》整体而言,代表为羽生先生前期所达到的一个巅峰。
《萍踪》同《云海》同为梁著系列影响最大的作品,就艺术成就的高下而言,不同的读者见仁见智,这个话题或许以后还会一直讨论下去,但也很难会有一个最终的结论。就个人的理解,《萍踪》是巅峰之作,《云海》是奇峰突起;《萍踪》代表着羽生先生的理想,但骨子里蕴含着一份“本真”,《云海》则代表着羽生先生内心深处的一种叛逆,同样骨子里蕴含着一份“超脱”,就艺术成就而言各有所长,我个人觉得只有建立在“本真”的基础才有这份“超脱”,离开了巅峰,奇峰也就不成奇峰。《萍踪》是梁著系列集大成的作品,《云海》则是一个惊喜,两者比较,《云海》显得“轻、灵、巧”,《萍踪》则更为“重、拙、大”,两者比较,《萍踪》居于《云海》之前,列第一位。


附一、关于排名

好多年前,看过倪匡的金庸作品排名,觉得很有意思,又过了一段时间,看了曹正文所排的古龙小说前十五部,当时觉得金古都有排名,唯独梁著系列没有排名,于是第一次产生了排一排名的想法。但是列了《萍踪》、《云海》之后便有无从下手之感,勉强列了一下,总觉得不满意。西祠萍踪人气尚好的那会儿确定了前十位并发了一个帖子,但是十位之后排不下去,十一至十五改了好几次,总不满意,当时也就基本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还是基于那一份武侠读者的情结,空闲时随便在脑子中瞎琢磨,直至今天将全梁著作一排名,也算是了却一个心愿。

“排名”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但是也不可能有明确统一的意见。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喜好、鉴赏水准、生活阅历,所喜欢的作品及给出的排名也就不可能相同。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甚至评论名家眼中的评价可能相去甚远。如倪匡称《鹿鼎记》为金书第一神品,但在曹正文先生眼中只排到第六或第七,个人感觉中,金著的排名可能《笑傲江湖》列第一的比例会更高一些,但是《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就个人而言有点偏向于《天龙八部》,对《鹿鼎记》同样没多大的好感。同样如古龙先生作品系列,曹正文认为《多情剑客无情剑》排名第一,覃贤茂则认为《欢乐英雄》名列第一,其余如《萧十一郎》、《楚留香》、《陆小凤》甚至《七种武器》的意见也多少有些。又如曹正文将古龙系列《绝代双骄》排名第二,但是覃贤茂在批评《白玉老虎》时讥讽该部作品几乎打回到《绝代双骄》的水平,上述评论者都可谓是武侠评论名家,但是同一部作品他们给出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当然也很难说得出谁对谁错。就个人感觉中,排名最没争议一是《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排名第一,二是《三国演义》吕布武艺第一,虽然有不少赵云迷有异议,但是在整个三国读者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算太大,余下的排名好象很难有什么统一意见。梁著系列排名个人感觉排名第一基本在《萍踪》、《云海》这两部作品产生,两部作品支持率也应该差不多吧,而且支持者都会觉得自己的支持意见很充分,至于之后的排名肯定会比较复杂。或许某一部作品,个人感觉能够排在十几名,但是在其他朋友眼中可能要排到二十多,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其实也能够侧面看出羽生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某方面独到之处,即使是排名很后的作品,就看读者能否发现并理解。另就个人而言,梁著的作品都喜欢,即使排名最末几位的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排名不过是一个游戏,但是通过不同朋友之间进行关于排名的交流探讨,肯定会更深入的探索每一部梁著的内含,发现更多未为人关注的亮点,这样的话或许会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一点小小收获。本文复制

好多年前西陆的一个旧帖:http://club.xilu.com/ysheng/msgview-867083-54.html



附二、从梁著排名中再探梁羽生的创作历程

之前费了一番周折,将梁著系列作品排了一个名次,说到底也就是个人尝试当一下裁判,玩了一个排名的游戏,同时完成了好多年前的一个心愿。当然,作为排名的依据主要是个人作为普通读者在阅读时的主观感觉,同样离不开个人的爱好、经验,所以排名说到底也就是个人一点主观的想法。应该说排名是根据脑海中对各部小说的印象所进行的,并没有事先设定什么标准,但是在完成排名之后,发见根据排名的结果,再结合羽生先生的创作年表,可以勾勒了一条创作历程水准线,并从中再次进行一番创作历程的探索,于是又产生了这篇文章。当然排名很主观,而这个探索会更主观。

梁著系列中,由于《龙虎》、《草莽》是临时性的任务安排,之前羽生先生未作充分准备,更未创作武侠小说,仓促上阵,在作品的整体构思、情节、语言方面都属生手,创作一方面靠自身的文学功底,另方面依靠长期对民国传统武侠尤其是对白羽作品的积累,并将这种积累借鉴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龙虎》、《草莽》在梁著系列是一个起点,之后的创作基本是沿着这个起点迈步向前。

自《七剑》开始,羽生先生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有带来新的东西,或者有新的突破,在创作的早期就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作品的突破创新上,一方面依靠自身深厚的文史修养,在创作上不断注入自已的历史观、侠义观、女性观,更通过自己擅长的诗、词、联使得作品更为高雅;另一方面是创作上大胆借鉴西方的名著、以及创作手法,为作品增添崭新的气息,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传统武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逐步创新,从而在创作上很早时候已达到了一个高度,并建立了自己的独家创作风格。

羽生先生的早期创作风格至《萍踪》已达到大成,《萍踪》和张丹枫成就羽生先生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然而这个高峰距离羽生先生刚开始创作武侠只是第七个年头。可以说,这个高峰来得有点快,以致《萍踪》之后,羽生先生有点无力为继,之后的《萍踪》续集《散花》相比之下总体水准出现了很大的下滑。由于《萍踪》的无法超越,羽生先生转而借鉴还珠楼主充满神怪气息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并在创作过程中更深入的探讨人性,通过另僻奇径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有了《冰川》、《冰魄》,并在《云海》中达到了大成,《云海》成就了羽生先生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高峰,于此同期,传统风格的《联剑》水平得到了明显回升,而历史论文型的《女帝》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羽生先生在武侠创作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而这个高潮只不过是羽生先生武侠创作的第九个年头,然而羽生先生之后的创作却始终未能超越这个高潮。

《萍踪》和《云海》的成功,加上历经近十年的磨练,可以说羽生先生在武侠创作的想像、语言、结构、技法应该进入了一个成熟期,相信这个时期的羽生先生对于超越《萍踪》、《云海》,再创另一个高峰应该是有着追求,也有这份自信。这份自信和成熟体现在《大唐游侠传》和《狂侠天骄魔女》的前半部,这1.5部作品都是羽生先生创作成熟期实力的体现。但是羽生先生这时的创作目标似乎已不满足于作品达到《萍踪》、《云海》的高度,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这种追求表现在大唐三部曲的系列打造上,更表现在《狂侠》的超长篇结构上。

考察梁著所有系列,可以说大唐三部曲的系列在整体构思方面名列第一。七剑系列的关联松散了一点,萍踪系列主要是依靠张丹枫的个人魅力打造的三部曲结构,而这时的云海系列第三部冰河刚进入创作,而构思中的大唐系列三部曲第一部写侠,第二部写情,第三部写禅;第一部以侠的激情创造一个高潮,第二部以爱情使人平列,而第三部则在前一、二部基础上实现人物的升华,同时更创造又一个高潮,这个构思如果成功的话,那么就大唐系列三部曲,任一部的水准未必超越《萍踪》、《云海》,但是三部曲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在整体水准上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大唐系列的打造上可以说羽生先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也寄予了一定的期望。

之前也一直觉得《狂侠》的篇幅其实可以成为一个系列小说,如果作为系列小说,不但《狂侠》的整体水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这个系列所能达到的成就未必会低于七剑系列和萍踪系列,每想到此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丝遗憾。但是或许这里面寄托着羽生先生另一种追求,《萍踪》、《云海》的成就很高,但是作品篇幅都不算太长,因此如果能够以一篇超长篇的作品达到《萍踪》、《云海》的高度,未尝不是另一种超越,或许这部作品还将攀上更高峰,为此,羽生先生将《狂侠》打造成梁著系列第一部超长篇的作品,当然其中或许多多少少也有同金庸先生连载中的《天龙八部》一争之意。

大唐系列和《狂侠》的创作蕴含着羽生先生在武侠创作上的某种自信和某种追求,但是遗憾的是这两方面的追求最后都没有成功。大唐系列第三部《慧剑心魔》和《狂侠》的后半部在创作水准上都下滑得非常厉害,不夸张地说,羽生先生的武侠创作上升势头一受挫于《慧剑心魔》、二受挫于《狂侠》后半部。究其原因主要政治上变化,文革期间阶级斗争的激烈的原因使得《慧剑心魔》脱离了构思中“禅”的意境,而流于口号化,人物形象变得浅薄;《狂侠》的后半部陷入表面化、模式化,人物越来越多,情节渐趋于拖沓,好的构思、素材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当然在创作上可能也有两种追求和尝试同时进行,分散了精力。

或许这种挫败对于羽生先生心理会形成一个打击,加上文革阶级斗争的原因,羽生先生为了逃避政治斗争,借武侠小说“逃进小楼成一统”,经常是三至四部小说同时创作。造成了创作精力、创作构思的继续分散,可以说,这时的羽生先生在武侠创作的探索和追求的热情被冲淡了不少,而客观环境也不容许他作这方面的尝试,因此自《慧剑》和《狂侠》后半部起,羽生先生在创作上进入了一个低潮,这个时期的《慧剑》、《风雷》、《瀚海》等作品在梁著系列的排名都不太高。《鸣镝》虽然同为超长篇,篇幅比《狂侠》还要长,但是羽生先生并没有尝试在结构上精益求精,而是将各个独立性较强而有互有联系的故事联结在一起,成为一部整体作品,结构上比较松散。当然这时的羽生先生在创作上虽然受制于客观原因,未能深入的探索和追求突破,毕竟整体的创作功力还在,因此整体的低潮并不影响到局部的出色,即便是《慧剑》、《风雷》、《侠骨》、《瀚海》以及后来的《风云》、《三绝》、《鸣镝》,每一部作品都有着独到的亮点之处,而短篇之作《飞凤潜龙》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晚报》开始连载《弹铗歌》(即《游剑江湖》),是羽生先生作品低潮时期的最大的亮点,这同时也得益于69年之后那种极端的政治狂热已有所减弱,而作品连载的《新晚报》相比于《大公报》也要偏于中间化,这也使得之前《新晚报》的《侠骨丹心》和《香港商报》的《鸣镝》,在整体成就上要高于《大公报》的《瀚海》、《风云》。《游剑》所达到的高度,不仅是同期的作品无法相比,在整个梁著系列的成就在是居于前列,其原因一方面是羽生先生的深厚的创作功力,只要是用心创作,都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而《游剑》无疑是他非常用心的一部作品,每一回的开头都有羽生先生精心选取的诗词,可见羽生先生对作品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羽生先生已介中年,而作品的主角云紫萝、缪长风、孟元超均是人近中年,云紫萝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年龄的原因使得羽生先生架御作品的人物更为得心应手,从而又为作品更增成熟气。更主要是既经历了十多年的创作,又历经人生风云变幻、政治动荡,羽生先生将这份心情写进了《游剑》中,使得《游剑》的作品基调,带上了一丝难以抹去的悲哀,以上原因使得《游剑》成为一部出色的作品,在梁著在名列前茅。

从《游剑》开始,由于政治的狂热有所退潮,羽生先生在创作上的自由程度有所增加,使得这个时期的作品水准有所回升,连载于《大公报》的《武林三绝》的整体水平要稍高于《风云雷电》,《香港商报》的《广陵剑》的水准同样高于之前的《鸣镝风云录》。但与此同时,羽生先生在创作上已失去了十年前的激情,而是将个人的体验、感受更主要是之前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带来的心绪悲哀贯注到作品之中,《游剑》只是开始,《三绝》的凌云凤重伤逝世、《广陵剑》的一系列死亡都将这份悲凉体现到了极点,这份悲凉一方面使得作品带上了更多作者感情和体味,另一方面又多少破坏了作品的结构和平衡,于是《广陵剑》成为梁著中争议比较大的一部作品。

随着《游剑》的完成,羽生先生开始在《游剑》的基础打造新的系列,一方面借助于《游剑》的成功,另一方面带着当年大唐系列挫败的一丝遗憾,于是有了游剑系列,整体系列以云紫萝一家的经历作为主线,进行正义、爱情、道德、伦理、叛逆等多面的探索,并且随着政治影响的进一步宽松,羽生先生在游剑系列第三部《绝塞传烽录》的创作重新的探索、求变,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虽然结局的水平出现倒退,但就整个结构已是难能可贵。就个人感觉,游剑系列的整体构建在梁著中可以说是仅次于大唐系列,而精彩程度特别是终结篇则胜出。

《绝塞传烽录》是羽生先生晚期在武侠创作上的探索、求新、求变的开始,但是由于这种探索、求变已然停滞了很久,而且数十年形成的固定的形式追求变化也非一朝一夕,这就出现了《绝塞传烽录》的前半篇(即《弹指惊雷》)风格变化上显得有点生硬,不够流畅自然,而后半部又有点矫枉过正,重新回到了中期的模式,也因此这两部作品未能列入梁著系列精华之作。

经过《绝塞传烽录》的尝试,《大公报》开始连载的《剑网尘丝》在风格的变化上更为流畅自然,创作手法、人物的驾驭、结构的安排基本是沿着《绝塞》的基础,但又高出《绝塞》,晚期的风格在《剑网》中初步形成,《剑网》的整体水准要高出《弹指》一截。

由于年龄原因,创作《绝塞》下半部和《幻剑》之时的羽生先生想重新打造系列作品已有点力不从心,而且游剑系列的完成算是弥补了大唐系列的一个遗憾。但是长篇作品《狂侠》带来的遗憾未能弥补,因此在晚期武侠创作之路除了求新、求变之外,恐怕另一个追求就是创作一部成功的长篇作品。也因此决定了羽生先生最后的几部小说都是长篇体裁,而《剑网》则是《绝塞》之后的第一部。比起《绝塞》,《剑网》的下半部(即《幻剑灵旗》)基本沿着探索的路子走下去,没有如《绝塞》般退回中期水准,但是想要同时兼顾探索求变和打造理想的长篇结构无疑是比较困难,出现了《幻剑》在求变的路子走得远,但是整部小说脱离了之前的结构,主角人物的重心也出现了转移,一方面整体水准又出现倒退,而且作为长篇的结构也不理想,于是在结集成书干脆分为二部《剑网》、《幻剑》出版,可以说羽生先生在《剑网》创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仍然未能成功,于是把创作重心转到了《香港商报》新连载的长篇作品《武林天骄》中。

《狂侠》始终是羽生先生的一个心结,于是有了《武林天骄》,这是羽生先生在《狂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的一部长篇作品,同《狂侠》相比,《武林天骄》的创作重心、创作主题、作品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更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如赫连清波在《武林天骄》中可以说是重新焕发了光彩的一面,而在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主题不变下,也书写了民族仇杀所带来的互不信任,而这种互不信任又进一步造成了悲剧,最终主题是追求和平,可以说《武林天骄》一书基本实现了脱胎换骨,虽然由于这部书同《狂侠》的联系,导致了主角檀羽冲那份“天骄”的形象有所削弱,但是仍不失为一部好的长篇作品,遗憾的是该部书在结集出版时被大幅度删减,导致主题、人物、情节的感染力严重减弱。
《武林天骄》的完成,一定程度解开了羽生先生的一个心结,羽生先生所追求的当是创作一部晚期的代表作,于是有了最后的作品《武当一剑》。在《武当一剑》中,羽生先生更巧妙地设置悬念、更深入构建武学体系,更注重反面人物、边缘人物的的挖掘,更注重暴露正面人物的某些缺陷、更深入的进行人性探索、心理独白,由于有了前面几部作品的基础,加上三十年的深厚功力,《武当一剑》在创作上基本成功,成为晚期风格的大成之作。但是由于这时的羽生先生尽管创作功力深厚,但是想像力和创作激情已有所倒退,而且之前也较少写过这一类型的小说,所以架驭这种推理悬念性较强的小说有点力不从心,使得《武当一剑》也出现一些缺陷,《武当一剑》是晚期风格的大成之作,但却无法成为三十年武侠创作生涯的扛鼎之作。

沿着羽生先生的武侠创作道路,可以看出,羽生先生起步于《龙虎》、《草莽》,《七剑》开始达到一个较高水准,至《萍踪》而大成,至《云海》又成就另一高峰。《大唐》、《狂侠》是羽生先生达到又一高峰的机会,却由于政治原因而遭到挫败,之后渐陷入低谷。随着政治狂热的倒退,作品水准又逐步回升。但是很长时期依然难从悲凉的心绪中走出来,为这一时期作品带上了一股悲哀的气息。《绝塞》开始羽生先生终于有机会再次探索求新,《剑网》初步形成晚期风格,至《武林天骄》、《武当一剑》标志着晚期风格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这个时期作品的水准呈现逐步上升,《武林天骄》、《武当一剑》都称得上高水准,然而这一时期羽生先生已过了创作的巅峰期,限于各方面原因,这两部作品最终未能超越《萍踪》、《云海》两大标志,为整体武侠创作生涯划上一个完美句号,未免让人感觉遗憾。而在羽生先生长达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最为可惜的莫过于在接近巅峰之际却由于外部的原因而急剧下滑,而当外部影响逐渐减弱的时候却已过了创作的巅峰期,无法重现辉煌,试想,如果早七至八年达到《武林天骄》、《武当一剑》的创作水准,那么在此后的创作时间中,超越《萍踪》、《云海》当不是梦想。

传统在对羽生先生作品的评述中,多着眼于前期的成就和中期的模式化,对于晚期的作品关注程度可以说是极少,加上后来结集出版时《武林天骄》被删去三分之二,《武当一剑》被删去了三分之一,又掩盖了作品的本来面目,但是要想全面研究羽生先生的武侠创作,晚期的作品尤其是《武林天骄》、《武当一剑》是不容忽视的,但愿随着这两部作品的揭开为梁著研究提供更为详尽的素材,以期对先生的创作有更深的认识。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梁羽生——梁著排名之我见by春水煎茶

       看了天山游龙兄的排名贴,不胜佩服。如果让我来给梁著划分档次星级,还能办到,但要我区分第十七和第十八的高下,就力有未逮了。给全部梁著排名实在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心血。

        佩服归佩服,却是不能完全同意的。

        开宗明义,先说我的标准。一本文笔、情节、结构、人物样样极好,只是推理很弱的小说,算不得好的侦探推理小说。武侠也是同理,必须有着相当的武侠成分,才称得上好武侠小说。读者从各种题材中选择武侠来看,是冲着武侠的特色,至少就我而言,是为了心中的侠客梦。而从武侠作者中选择梁羽生,是为了他的特色。这个特色是指和旁人比,而非同他自己比。梁羽生写了本金庸、古龙风格的小说,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自然独树一帜,但站在读者的角度,有金庸、古龙本尊的作品在,何必看山寨的?梁羽生的特色是什么?早有人总结了“侠、史、诗、女、雅”五大绝招。于是我的标准就是在一般小说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武侠成色和梁羽生的特色。游龙兄原文有的内容不再赘述,重点说补充和反驳的意见。


一 《萍踪侠影录》
         名士风流的侠客指点江山,安邦济世,可说是侠客梦的极致。非梁老不能写出张丹枫这样的人物,即使是梁老也没能(不愿)再写出这样的人物。崔颢的《黄鹤楼》让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不是崔浩才气胜过李白。只是他登黄鹤楼时正好有了那样的心境,才能“意得象先,神行语外”。梁老写《萍踪》时,也正是意气风发,下笔才能写成《萍踪》这样的作品。文由心生,写作技巧可以锻炼,写文的心境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有人说梁老最大的缺点是刻板,我以为刻板换个褒义词也可说是庄重,不失为一种风格。梁老最大的缺点是啰嗦。可有可无的配角,关联不大的支线情节,完全可以省略的对话,让主线情节变得拖沓。读者刚燃起热情,又被冲淡了。想来这就是连载的坏处吧,真可惜梁老没有好好修订。而《萍踪》却是一气呵成,果断明快的。
       《萍踪》的结尾处略有瑕疵,其实可以只写到云蕾出现。开放式结局,喜欢悲剧的人大可以把这当作张丹枫的幻觉。续作中的情节不会影响本书的完整性。

二 《大唐游侠传》
        《大唐》在“侠”和“史”两个字上浓墨重彩,“侠”虽不如《萍踪》那样能扭转乾坤,却更为真实,更为悲壮。尤其史逸如夫妻把侠胜于武体现得淋漓尽致。“史” ——我以为武侠小说中的“史”不在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在于一种历史氛围。《大唐》全书回荡着一股慷慨之气,让人似乎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余音。结尾一回更是堪称经典,读来荡气回肠。另有极品正太段克邪压阵——可惜长大后泯然众人了。
          作为一本小说,《大唐》也许不算太出众,但作为一本侠者之书,《大唐》可圈可点。故此把《大唐》放在第二位。


三 《江湖三女侠》

            游龙兄说他把《江湖三女侠》排第四可能没多少朋友会赞成,那我把它排第三岂不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江湖》乍看之下,似乎没有棱角,没有特色。可是细品一下“侠、史、诗、女、雅”五绝俱全,而且又能融为一体,不显突兀。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特点也就是没有特点,他避免某一方面特别强调而破坏整体的感觉。《江湖》也正是这样的均衡之作。
            有人说《江湖》的人物脸谱化实在有点冤枉,第一女主角吕四娘不但是梁书第一领袖,更是梁书第一御姐。武侠小说中写的好的少女比比皆是,写的好的御姐可就寥若晨星了。第一男主角唐晓澜才干平平武功低微还大龄,未婚妻是姐御,梦中情人是御姐,最后娶了萝莉侄女,这设定在武侠里算是凤毛麟角吧?大反派年羹尧在梁书的反角中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这些人物都能很好的融入剧情正是《江湖》的成功之处。
          《江湖》没什么出奇,只是人物,情节都恰到好处而已。整部书如同吕四娘给人感觉一样,强大但不显山露水。用武功来比喻,《江湖》属于“王道”而不是“霸道”。并非一定要出奇才能制胜,稳健从容一样可以制胜。因此把《江湖》排在第三。

四 《云海玉弓缘》

             这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按照我开头说的标准,它排在这里也不奇怪吧?如游龙兄所言《云海》“可能也是梁著系列中非梁迷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换个说法,就是在梁书中最喜欢《云海》的很多(非全部)是非梁迷。《萍踪》是正剑,《云海》是偏锋,而梁的“偏”可能恰是其他作者的“正”。因此更喜欢其他作者风格的读者,在梁书中最爱《云海》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我则更看重梁老的“正”,这才是他最无可取代的地方。

             抛开风格上的考虑,从一般小说的角度看,它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云海》前半部在梁书的一流作品中比较平淡拖沓……我第一次看《云海》,中途就放弃了。那时看金庸在前,看《倚天》在前,《云海》读到一半就丢开了,心想:“这就是梁羽生的代表作?比金庸差远了。”过了段时间,再拿到此书,我是先看了结局部分,才有兴趣从头通读的。《云海》是渐入佳境,越到后面越精彩,结尾更是极其有力。但是读者能否坚持到“佳境”却是个疑问。读完一本书,好的结尾比好的开头更能让人回味无穷。但不能要求读者都预先知道有个好的结尾,并一直坚持下来吧。
            当然《云海》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三人组的刻画经典且有代表性,因此排在第四位。

五 《白发魔女传》
           《白发》是历史武侠,也是爱情悲歌。爱情悲剧写的极其经典,历史方面则稍嫌平淡,笔墨不少却不够出彩——这里是和高标准比较,和清系列、宋系列小说比,白发的“史”还是远胜的。众多配角刻画都很生动不一定是好事情,负面影响就是抢戏,如果是慕名练卓的爱情悲剧而来的读者,读了全书只怕是不能满足的。
            情节设定上,实在是不喜欢结尾处那个误会,感觉是在一出完美的悲剧里插入了一小折闹剧。综上所述,《白发》排名第五。


六 《女帝奇英传》
           《女帝》其实是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点缀着些武打元素的历史言情小说。情太多、侠太少,连江湖都淡了。任何小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但武侠小说总该多些江湖气吧? 就算是按纯言情小说的标准看,三英女一弱男,她们看上他什么了?尤其是武玄霜,给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先?除了万能的“爱是没有理由的”。
           《女帝》在“女”字上大做文章,但建立在男人暗淡无光基础上的光芒万丈,成色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尽管《女帝》在表现造化弄人,时代决定的悲剧方面极成功,我依然把它放在了第六位。

            上面三部书我讲我认为的缺点多一些,绝不是说它们瑜不掩瑕。它们都在读者中有良好的口碑,优点已经有很多人很充分的挖掘过了,我偷个懒不再多说。只重点说明我让它们屈尊的理由。

七 《冰川天女传》

        武侠小说虽然号称成人童话,但是像《冰川》这样浪漫唯美,原本意义上的童话能有几个?这就是鲜明的特色。《冰川》的前传《冰魄》也很浪漫,故事更加像童话,却没什么武侠色彩了……《冰川》则不然,王子和公主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花前月下冰宫漫步的背后,依然是侠义情怀,依然是家国天下。
      而且《冰川》中“侠”和“史”二字也表现的甚为出色。在反清已经成了习惯,成了本能,顺理成章到连理由都不用交代的清系列中,《冰川》的立场可说是独具一格,和《萍踪》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做出了利国利民的选择,张丹枫的可贵在于抛下家族恩怨的勇气,而唐经天的可贵在不被习惯思维困扰的判断力。

      《冰川》的特点还在男女主角的均势,天女和唐经天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天造地设的一对”。因为太般配了以至于故事少了些波澜,有些读者也许觉得不过瘾,但是对于我这种狗血故事看的太多,对狗血情节完全麻木的读者来说,这种故事更有返璞归真的感觉。也有人指责他们太假,我只想说小说本来就是虚构,是对现实的提炼升华。按书中设定他们的出身环境,如此表现完全合理。
        小说的结尾也是我在梁书中最喜欢的,它证明了不是只有悲剧结局才会深刻才会令人难忘。

       私心最喜欢的一部书,没有排名更高是因为它有不足。一来我虽然喜欢这个故事,但照一般观点看,情节有些单薄不够曲折。二来整部书结构存在缺陷,前有陈天宇喧宾夺主,后有金世遗抢戏。本作并不存在真正的三角关系,而是2+1的关系,天女对金世遗的态度和吕四娘对金世遗并没什么差别。那么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金世遗这样的戏份很正常。作为一部独立的小说,《冰川》后半部男女主角的戏份和存在感都稍嫌薄弱,可以说《冰川》进入了《云海》前传的状态。梁书间过于紧密的链接损害了小说的完整性。因此不能更进一步,排名第七。

难以评说的《七剑下天山》

      《七剑》是一部让我最难评价的作品。若论它在梁书体系中的地位和在读者中的知名度影响力,至少名列三甲,甚至能独占鳌头。但抛开印象分,只看作品本身,我觉得它是盛名之下……算不到前十之内。一来是不够自然的借鉴,二来主角太多而造成结构凌乱,都影响我对此书的评价。

      《七剑》倒是标题党成功的范例。这个书名在梁书中首屈一指,听起来就很大气,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实际上书的内容并不比其他梁书更宏大,而“七剑”之说更有凑数之嫌。纳兰容若倒是颇受好评,在读者中很有人气,但试想一本叫《七剑下天山》的书,被七剑外的纳兰公子占去了大半风光,更说明这本书写跑题了吧……
       然而《七剑》能有如此的盛名,也不能全归为影视和宣传的关系。作品本身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故事整体的构思不错,只是完成度不够高。可说是个好的毛坯,正好给影视改编等二次创作提供了方便,让人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排名果然是件困难的事情,好在本帖是游龙兄那篇的衍生帖,重复劳动我就不做了。而且除了垫底那两篇和前文提及的,任何一部排名上下浮动个两三位我都觉得可以接受。只是有几部,我对它们的判断和游龙兄有质的区别,量化到排名会有十名以上的偏差。

《武林天骄》

      关于《天骄》的评价我和游龙兄可说是南辕北辙。前面几部排名有差别,但优缺点方面大致认同,不过是更重视哪方面的差别。可是《天骄》,恰恰游龙兄认为的优点是我认为的缺点。反战和民族融合的主题占据了道德至高点,听上去是很不错,可是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去谈这些就是空洞无力的废话。宋金之间矛盾尖锐深刻,不可调和,远非宋辽可比,选择这个背景阐述这样的主题本身就是玩火。这个火不是这么好玩的,书中实际的演绎生硬刻意,缺乏说服力。无论是天骄狗血过头的身世,还是最后近似作秀的结局。宋金边界怎么来的?金军南侵打出来的。若是双方再大战一场,边界线改变了,天骄要不要跟着搬家?

       抛开真正的历史,在小说中造出一个背景来也是可以的。游龙兄说天骄和萧峰比,气势和感染力都差了一筹。那是当然的,金庸把宋辽两国都当成垫脚石,成就了萧峰的英雄盖世(金庸在营造环境,衬托个人英雄方面确是十分出色)。梁羽生却没有把侠义道彻底踩到泥里去的觉悟。相反的却是天骄一直在讨好侠义道,极力寻求他们的认同。这个样子还远不如《狂侠》里的天骄有风骨,简直就是个变种的李逸。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游龙兄最爱《女帝》,偏爱《天骄》,莫非是因为内心深处控李逸这类型的悲剧故事?但《女帝》有几个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撑场面,《天骄》里的天骄可是绝对的第一主角,清波虽然写的有突破,灵秀固然很可爱,都不足以弥补男主角让人气闷的缺憾。

       在我看来,《天骄》是小说主题和梁老固有理念矛盾而造就的一锅夹生饭,价值观上半吊子,人物塑造也不甚成功,情节方面还算流畅,总体评价在梁书中处于中下游。

《游剑江湖》

       《游剑》在“侠”“史”方面表现平庸。人物塑造方面,第一女主角云紫萝……我和部分读者很不屑,但也有部分读者很欣赏,那么持平而论,这个萝莉型妈妈的塑造有可取之处。领好人卡的纯情大叔缪长风是本书的一个惊喜。至于孟元超,如果不用阴谋论去挖掘他,就是个纯粹靠台词撑腰的角色。其他角色有亮点,但整体感觉一般。说北宫望是少见的枭雄,我觉得是游龙兄过誉了。全书最特别的角色是杨牧,可惜梁老对反派角色还是展开的不够。
        结构方面《游剑》体现了梁书凌乱和啰嗦的缺点。云紫萝作为第一主角,全书主动在做的就一件事——再见孟元超一面,然后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打酱油甚至缺席,连结局也是硬把她加进去的,连续两次巧合也太刻意了。游侠缪长风一直在给其他有固定工作的人士跑腿打杂。再加上孟元超和林无双,几个人轮流坐庄,各自主导一段剧情。还有众多配角也依次站到舞台中央来,怎一个乱字了得。
        我觉得云紫萝的故事并不适合这个背景,如果去掉闲杂人等和僵化的背景,改写一出家庭伦理剧,会好看的多。现在的背景反而把故事的力度减弱了。因此我对《游剑》的评价也是在中下游。

《塞外奇侠传》

      如游龙兄所言,《塞外》无论在小说结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爱情悲剧上都写得不错,排名二十六未免太低了。
      说它和《七剑》联系密切影响了独立地位,我倒没这感觉。前文我说《冰川》后半部沦为《云海》前传,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而《塞外》不存在这问题,它本身的结构很完整,不看《七剑》也不会构成任何阅读障碍。我这个排名只管小说是否精彩,不管它在梁羽生创作历程中占据什么地位。

      至于篇幅短小,是影响了内容的丰富程度,但同时也避免了梁书凌乱的缺点,不至于被过多的配角喧宾夺主。整个故事相当精彩的。《塞外》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即使不能挤进梁书中的前十位,至少也该在一半之前。

这么大致排了一下,显而易见我绝对倾向梁老的前期作品。我是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立场上来评论梁书的,普通读者不是研究者,只管小说好看不好看,不在意这本书在武侠史上有什么地位,在梁羽生创作生涯中有着怎样的突破,体现了何种高明的写作技巧……而作为一个即看武侠,也看言情、历史及各类杂书,即看梁羽生,也看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的读者,我喜欢梁书中的言志类胜过抒情类,看重整体的气氛胜于具体的情节,我以为这是梁书最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读者,任务到此就完成了,去探索小说背后的故事是研究者的工作。以我对梁书及相关情况的掌握程度,作研究是有些自不量力的。但是既然一时冲动开了这个题目,在排名之后不总结些什么却又不甘心。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作是抛砖引玉好了。

后记

       游龙兄等达人对梁老的创作历程做过系统分析,让人获益匪浅。不过游龙兄的论述偏向理想主义,我是一个俗人,想从世俗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手头资料不足,很多东西是猜测,没有实证,我姑且言之,各位姑且听之。

        写武侠小说是梁老的本职工作,不是他的爱好也不是他的事业。打工者都知道,工作就是要听上司安排,并非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原本职业写作,就不可能完全反应作者的心声,要受制于编辑受制于市场,甚至有的作者会完全隐藏自己的观点,来迎合市场。更何况梁老还是报社的编辑,无论从上下级隶属关系,还是朋友间的人情关系,都会比一般作者更多的受报社影响。什么时候写、写多长的篇幅这些要看报社的版面安排,写什么题材恐怕也不是梁老自己能决定的,要和编辑商量。相当于报社下订单,梁老提供相应的产品。这种影响贯穿梁老的整个创作历程。对此也无需太过怨念,职业作者原本就是这样,而且这影响也不一定是负面的,若是完全按照梁老的心愿,他可能就不会写武侠了。还有些我们大爱的作品,也可能是源自编辑的提议呢。
《白发》和《还剑》就有这种可能。《塞外》里的白发魔女形象并不好,看不出梁老对这个角色有很高的热情,她的故事也只是整个故事里的一个背景插曲。《七剑》和《塞外》的成功,趁势推出前传、后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许是读者对白发魔女的故事有兴趣,也许是编辑慧眼觉得这个设定很有发挥的空间,于是梁老写了《白发》。《还剑》的情况也与之类似。
《女帝》可能是个反例。这部书现在广受好评,但连载当时反响如何?读者是否喜欢看历史论文?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女帝》最终变成了纯言情悲剧。武则天是很有名气,但一般读者更有兴趣的恐怕是武则天艳史。老人家论政,自然没有年轻人爱恨纠结有看点。

     按游龙兄的划分,梁老创作前期和中期(除武林三绝)时间长短大致相当,而粗略统计前期作品不到三百万字,中期却有五百多万字。高密度的写作显然会影响作品质量,何况是几部小说一起写。情节和人物不尽人意也在所难免。

      但是同时进行几个连载证明了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梁老和其他武侠作者前期的努力打下了江山,开辟出市场,现在是收获的季节了。梁老在编辑工作之余还要同时填几个坑,还真是辛苦啊。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是上司也一定压榨这种员工……写作目的是服务报纸的读者,也就是那些买报纸,顺便看上面的武侠小说的人,我想为了追连载而特地去买几份报纸的粉丝还是少数。明确了这个目标,再联系报纸日更的形式,我想对备受指责的宋系列应该有一个新的评价。

      我们现在评论梁书,包括我前面的主帖,都是站在看完结文的角度,我们都没有追过那时候的连载。阅读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对同一部书的评价。可以找一个现成的参照物——当前红火的网络vip连载。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惊人的相似。日更型连载和完结直接出书对小说的要求是不同的,从整部书角度看的很多缺点,是连载特征决定的,是适应连载需要的。热门的连载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大长篇,这样能让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得消遣,每天的篇幅有限,一会儿就看完了,不会造成什么负担。连载最要紧的是把眼前的事情说的热闹无比,整体结构,前后呼应都是次要的。要够长,又要随时保持热闹,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就是不断涌现新人物,不断出现更多的高手。这个模式连载小说常见,格斗系的漫画也常见。而日更的密度,又不能开天窗,那么夹杂点废话,写得啰嗦些也就不难理解了。何况和现在那些上千字而内容毫无进展的超级水文比,梁书里干货很多了。一部超长篇拆分成几部作品效果会更好的问题,反正都是同一份报纸上连载,是否叫一个名字不重要。正如现在有些超长vip文,不同卷之间完全可以独立成章,却还是用了一个总的题目一样。游龙兄说“羽生先生在这期间最为失败的创作就是在创作《鸣镝风云录》后期创作《风云雷电》”,换个角度考虑,《鸣镝》反响不错,才会新开一个类似的长篇,受欢迎的模式一再重复直到读者看腻为止,几乎是商业写作的常理了。雷同和互相矛盾的问题,反正不在同一份报纸上,关系也不大。这么一分析,冗长、凌乱、啰嗦、雷同、矛盾,这些作为《梁羽生全集》中的几部书的重大缺陷,作为不同报纸上的日更连载就不算什么了。而梁老的初衷或者说他的工作,正是给不同的报纸写连载,而并非给《梁羽生全集》里贡献几部新作。从连载的角度看,宋系列效果未必比前期作品逊色呢。

      再看一下后期梁书风格转变的原因。我猜测主要是市场的需要,港台众多武侠作者的作品纷纷登场,武侠风格已经多元化了。为了适应市场,编辑会要求梁老尝试新的风格,去涉及当前热门的各种元素——比如人性的阴暗面、黑白混淆的武林、侦破情节、写意式的武功等等,梁老身为打工者即使准备不充分也只能听从。我不认为这些改变是梁老闭关修炼领悟出的新武功,若是梁老自己想通的,这些新元素和梁的原有风格当融合的更好一些。现在的实际效果却像是嫁接的。就好比绝顶高手得到一本绝代秘笈,却也没时间消化秘笈,把它和原有的武功融会贯通,创出一门更强的功夫。于是游龙兄欣赏这种创新,我却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创新,这只是把其他作者成功的元素拿来用罢了。我倒是更喜欢梁老那点顽固的坚持,这点坚持让他不至于变成山寨金庸、山寨古龙。

      而且这秘笈虽好,却也不见得胜过原本的武功套路。立体人物比平面人物要精彩这是种偏见,雕塑就比照片好看了?没有这回事。重视人性弱点的描写是把人物写好看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更不是目的。而梁老在运用这个手段方面显然并不拿手。正如他写悬疑故事不拿手一样。可以说这新秘笈的武功并不太适合梁老,于是梁老的后期作品总有种微妙的违和感,而且通常作品完成度不够高。

      除了风格被迫转变造出的不利,长年累月高密度的写作对作者的灵感和热情也是巨大的消耗。梁老和武侠的关系,类似没认真恋爱就结婚了,开始还有些新鲜劲儿,日子长了也就淡了。这婚姻很现实,给了他许多,他也付出相应努力去经营了,于是携手半生,如此而已。说穿了,我不认为梁老一直对武侠写作保持着极高热情,抛开其他条件的影响,这是他中后期作品不如前期的内在原因。毕竟写武侠小说只是他的职业,而非事业。

      梁羽生是个和你我一样的打工者。他是敬业的,付出的努力完全对得起得到的报酬,但不要用圣人或者超人的标准去看待他,要求他。如此就不会纠结他为什么没有写出更完美的作品,塑造出更震撼的角色。我们可以抱着作者也是平凡人的亲近感,去体会梁书营造的武侠世界,去感受武林正统的侠义之风,去欣赏一众独具魅力的角色,以及——去发掘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武侠的主题革命的背景中,含蓄折射出的现实生活里的人生百态。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羽生竟然也去了by伏魔半仙

       (这是写于2009年2月2日的旧文,专为参赛而来,斯人已逝,聊表寸心.)

       春节前忙乱的工作中,偶尔快速浏览新闻,看到了这个消息,心中突地一跳,只有一个感觉:梁羽生竟然也去了……
  
  似乎没有悲伤,没有感叹,没有思考,甚至没有来得及在心中来一声叹息,这些应该感怀的情绪都随着春节的到来,假期的临近,刹那间消失。
  
  而假期结束,梁羽生病逝的消息仍然在各大网站的门户中赫然在目,心中猛然又是那个念头:梁羽生竟然也去了……
  
  细细想来,除开《七侠五义》这一类公案小说,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应该是我细细读过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作品,那时似乎也有金庸的作品在大陆市场流传,如《书剑恩仇录》在书摊上被老板分章回拆开借阅,也如竖排的《倚天屠龙记》分册在同学间传阅,《武林》上还有连载的《射雕》,可惜因为版本不全,看得并不痛快,倒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由父亲从书店中购得,完完整整两本,似乎是四川某曲艺出版社出版的,8开的版面,文字印刷倒还清晰,插图有些模糊。
  
  岁月如陈天宇手中的飞刀一般掠过,那应该是二十三年前了,永远记得刚上初中的我捧着书,踩着旱冰鞋,在冰场中游走,双眼专注地看《冰川天女传》,不小心撞人,摔到,书穿越栏杆,飞到场外,父亲奔跑,在场外捡书……某个中午,父亲说,书还可以,不过没有《荒江女侠》写得好……五年后,我知道《荒江女侠》是属于父亲那个少年时代的经典……20年后,我从苍老的叔父口中得知,少年的父亲和叔父一起,还收拾包裹去投奔过蜀山……今天,那两本书仍然静静躺在老家的书柜中,购买它的父亲早已离我而去,撰写它的陈先生竟然也走了,而出版它的出版社,却不知在这个世道还生存着没有?
  
  读梁羽生,最初读到的都是梁的好作品,如《冰川天女传》、如《云海玉弓缘》、如《大唐游侠传》、如《白发魔女传》,因而梁在我心目中,是无以伦比的作家,虽然随之而来阅读大量的金庸作品替代了梁的地位。但我心中,梁是启蒙者,是开拓者,梁的文字间,那份儒雅和凛然正气,却是他人不及的。
  
  古龙早逝,梁、金早也封笔,如今梁羽生逝去,金庸已在暮年,中国武侠小说的大旗,是否就意味着即将倒下,湮没在偶像肥皂剧的沙尘中、覆灭在无知写手的炒作中?
  
  我不知道,因为我已没有精力来写作,没有能力来思考了。
      
       在网上随意写下这段文字三年之后,又是一个春节的前夕,我孤身一人在家中,听着外面的的鞭炮,看着自己思念陈先生的这篇旧文,忽然被某种情绪感染。打开电脑,开始了对少年时代梦想的追寻,写下了《忘情箭》的第一章,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传统武侠创作。
       一年之后,我如期完成了这部五十万字的小说,按约交稿。回想起来,在平凡甚至卑微的现实生活中,支撑我完成创作的动力,还是来源于陈先生的启蒙,启蒙了那个永不破灭的江湖梦想。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里花飞江湖路·永不磨灭by我叫七雪儿

淡淡的1月22日,随着各处的浅怀深思,又激起我的想念。
记忆里追着、追着,追忆穿了眼泪,倒退、倒退,直退到当年初见。
恍惚三月的光景,早桃花刚吐花苞的时候,我听见了梁书的第一个名字,吕四娘。
“有个女子的身姿,直如仙子飞上太湖,凌空几跃白衫飘”他是这样说得。
“仙子有剑,名霜华,气练如虹,挡尽天下不平事”他是这样讲得。
“她能诗能武威震天下,白衣一袭明媚温柔......”他是这样笑着。
“那个女子是真的吗?”我晃着小辫子摇着他的衣衫。
“当然是真的,小雪儿,有一本《江湖三女侠》便是记载她的。”他含笑答我。
“爷爷,那她在哪里呢,雪儿想见见她。”我偏着头咬着手指望着他。
“她在江湖。”
爷爷口中的故事是江湖,一个从没听过却开始向往的地方。
听说那里有大侠,听说那里有女侠,听说那里有山、有水、有风、有雨......
听说那里豪情,听说那里温文,听说那里潇洒,听说那里是梁羽生的世界......
那年,九岁的我似懂非懂了江湖。
那时节没有网络,我不懂江湖的世界是怎样,我只在记忆中编织了这么一场美梦,梦中童话。

09年是太难熬的一年。
他走的时候我都没来得及赶回去,还未看最后一眼,他的棺便封起了。
寂寞的夜里,我时常痛哭,我的那场童话也终于无人再讲了。
早春的桃苞再开时,他已葬在了花落的地方。
我的爷爷,你忘记了?
你的江湖可有给我讲完?
悲伤到了最后,也已经没了眼泪。
时隔近十载,在他走后,我翻起了《江湖三女侠》。
那是长大后第一次梁羽生的书,一本一本,圆了深藏多年的梦。
我也终于见到了他所谓的江湖。
穿绕翩花蝴蝶的景,细雨高唱而归的舟,清乐歌尽天下的笛,永生温文潇洒的笑。
一把剑走尽天下,游过江南细雨纷飞,驶过长江波涛汹涌,走过长安繁华没落,踏过大漠豪情万丈,留在天山冰雪深处。
有过多少快意。历经几番浪涛,看尽多少风雨,走过多少无奈,融入生活万千。
我也终于懂了所谓的江湖,我恍若醉尽梦中。

只是,一切都变了。
早桃花开那场梦里,说梦人、制梦人都已去了,只余下一个梦中人苦苦不能自拔。
多少暗夜里想着,思着,念着,永不可触及的梦,永不想醒来的人。
可是他真的去了吗?去了吗?
带着他的世界再也不见吗?
我苦苦寻觅......

不,你看哪,他的江湖,我的梦怎么会远去高飞?
有那个出书的地方,有那个聊书的地方,有那个念书的地方。
书即是梦。
有那么多梦中同好还在一起努力编织,编织一个永久的梦,永不破碎。
梦中还是一场花飞,他的侠、他的路永不磨灭......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的书生情怀——梁羽生笔下的儒侠江湖by谷雨清明

我的童年,似乎和许多受到严格管束的同龄人不大一样。至少在记忆里,父亲从未阻止我看武侠小说。相反地,十几岁时他和我逛新华书店,曾经指着架子上的梁羽生全集说道:

“这个人的书,经得起一读再读。”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那就是我与梁公缘分的开始吧。

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曾经出版过一本研究中国武侠小说历史流变的著作,名字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提起“文人”和“侠客”,并非天生一家。据说“侠”的概念,最早来自于《五蠹》,书中韩非子将“儒”与“侠”的概念分割并立,提出儒文侠武的的观念。而自唐传奇起,到清代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派武侠,多以草莽粗豪为描写对象,一直局限于茶馆酒肆的消遣。因此,公论新派武侠之“新”,便在于将小说受众普及到了知识分子层面,使之成为雅俗共赏的主流读物。

新派武侠的肇基人,正是梁羽生。

武侠世界金、古、梁三位大师,文风笔法各擅胜场,但新武侠始于梁羽生绝非偶然。梁公本人深具传统知识分子气质,一生热爱国学与历史。他笔下的侠客,被读者赞为“名士”,而他本人也说,武侠小说可以无武,但不可以无侠。这种对武侠的全新解读,由梁羽生肇始,也由他贯彻始终。读梁羽生的书,如读一部现代武侠史,“儒”与“侠”于其中水乳交融,文人的忧国情怀借助“侠”,实现了入世与出世的完美过渡;而武者的逍遥浪迹有了“儒”,也完成了江湖与庙堂的转折升华。
可以说,如果没有梁老,就不会有几十年风靡华人世界的“成人童话”;如果不读梁书,便领略不到那种儒学与侠情之间,既矛盾互斥,又不可分割的魅力吧!

梁羽生书中的江湖,是儒侠的舞台。

儒侠江湖的精神风骨

老派武侠著作尽管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究其根本,却无非“恩怨”“情爱“武勇“”忠义“八个字。到了民国时期,奇情、剑侠小说兴起,也不过给这四大主题披上了一层梦幻外皮。直白简单的精神内核,扎根底层的故事体验,是旧派武侠难以更进一步的最大原因。及至梁羽生为新派武侠开山,则彻底推翻了这种基本格局。梁著以文风雅致、细腻含蓄出名,主人公大都有着显赫且复杂的身世,与很深的学识修养。这种倾向在《七剑下天山》引入纳兰容若的时候初露端倪,在其代表作《萍踪侠影》中彻底成型,其后逐步完善成熟。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儒生”成为武侠小说的主角,是武侠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鱼龙一跃天地宽,知识分子阶层所思考、关心的问题,及其复杂人格、深邃思想与远大追求,为武侠的世界带来了第一波震撼性的变革。
梁羽生笔下的侠客总是多情的,他们身上所寄托的,不再是胜负之争、江湖义气这种浅表的东西。哭笑无常的张丹枫,唱着长江万古之愁出场,又在太湖烟波中决然隐去;唐代帝胄李逸,一生付与琴上一支漫漫《黍离》。到了书中金宋相争的时代,梁羽生更是借主人公檀羽冲之口,阐述了这一辈侠客的情愁所系:

檀羽冲出场于《狂侠天骄魔女》这部书,但他并不是汉人,而是一名女真人。他出身于金国外戚大族,有亲王继承权,因为反对本国皇帝完颜亮穷兵黩武而流落江南,却又因出身立场而不见容于汉人。书中女主人公与他相遇之时,曾问过他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问题,金国皇帝残暴无道,那你身为金人,是要为本族卖命呢,还是相助敌国?这两种选择,哪种才是正确的?这是个两难的选项,而檀羽冲的先后回答,也极为发人深省:

【江南江南,长江之南,金宋之间的隔阂,却比长江天堑更难逾越。】

【君王兴兵,所苦只有百姓。】

【我是但求心之所安,普天之下,谁也不能叫我为他卖命。】

三句话,三段解不开的谜题,国家民族,天下百姓,以及一生一世,一己之心。范文正公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让书中诸位君子大侠们,如何能不多情多愁呢?

梁羽生笔下的侠客,追求的是“济民利生“的儒家理念,坚持的却是“正义自由”的武侠精神。因此,作者“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亦狂亦侠真豪杰,能歌能哭迈俗流”。在他的心目中,儒与侠、文与武的合流,应该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是在现实的桎梏中,以超迈俗流的姿态,坚持对义理的孜孜追求,并实现兼济天下的远大理念。

我读梁书,为主人公丰采倾倒之余,曾做歪诗一首,咏梁书之侠情风骨:

忧深难免效屈子,纵酒学狂比太白;不是人前常哭笑,文心侠气此襟怀。

儒侠世界的动人故事

在很多人的心里,梁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惯于以悲剧的震撼力感染读者。譬如最为社会熟知的《白发魔女传》与《云海玉弓缘》,都是以爱情中的离合悲欢、最终缺憾为最大看点。以文风而论,梁老笔调细腻、古风诗彩,本人也是红楼梦和纳兰词的爱好者,描摹起情仇爱恋自然是一把好手,但是通读之下,会发现梁羽生江湖的真正精彩,其实远不止于此处。

从小说立意上,可以将金庸与梁羽生做一对比,金老喜爱 “破茧成蝶”的故事,通过一本小说,描绘个人奋斗成长、最终成功的历史。而梁老则不相同,他笔下的侠客爱穿白衣,大多甫登场便是人中龙凤,文武兼备潇洒风流。异数如金世遗者,一现身也孤高自许、桀骜不驯。但随着故事演进,竟常常是风尘染人、世事摧折,徒留几多遗憾、几多彻悟罢了。
这种反常的故事模式,源自于梁羽生本人的写作观念。他说过自己不爱标新求奇,也排斥过多与现实脱节的“奇遇”“巧合”,对于情节必需的矛盾冲突,梁羽生喜欢去小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寻找,这也是他的作品常常附带有大篇幅史实描绘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最典型的是《女帝奇英传》。

《女帝》名列梁羽生自己最钟爱的三部小说之一,其最大特点在于几名主要人物都以悲剧收场。故事的大背景是“武夺李姓”,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统治时期,而主人公李逸则是故太子李建成的唯一后裔,与武则天站在对立面,半生奋斗,都致力于反抗武姓统治。但是他的初恋情人上官婉儿,却辜负了两人恋情,倒向了政敌一方,最终屈就了与太子李显的政治婚姻;他第二个眷恋上的女子,更是武则天的嫡亲侄女,以至一段感情无疾而终;最终李逸的结发妻子死于政治斗争,他本人也因为身负皇室血统不见容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遭到毒杀身亡。

就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主人公的遗言竟是完全相反的格调,李逸临终前,曾对一生深爱却有缘无分的武玄霜说了这样的话:

“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来后,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但也看到了更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我现在明白了,个人实在算不得什么,咱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这时候的李逸,已是气若游丝,于病榻上仅存一息,而他无视自己一辈子的悲惨经历,说出这样的话,岂不奇哉怪也?
其实并不奇怪,李逸的一生,有过太多非常的际遇。拥戴他反武的人,最终被证明只是一群利用他皇室血统争夺私利的小人;而身为政敌的武则天,却处处展现出对他的宽容和理解。这样“主人公的对立面居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情况,在武侠小说里是极少见的,而李逸在生命之火即将燃尽的时候,终于能够放下一切偏见,承认“她(武则天)确实是一个有才干的女人,其功过便留给后人评说吧!“不可谓不令人欣慰,却也不可谓不令人心酸!

如李逸一般的故事,在梁书中并不罕见。似乎作者特别喜欢把自己的主人公置于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万般武艺,过不得一关无奈;青年意气,抵不过岁月纠缠。一身孑然而来,两袖清风而去,留给读者的,只有生死不改的仁心浩气。
因此,梁羽生的故事,未必都是令人看了满足欢喜的,其中诸多曲折意趣,不经岁月积淀,或许便难以体会吧。

以上种种,差不多便是我这些年来对梁书的体悟。在眼下这个物欲横流、压力大节奏快的时代,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读小说也逐渐成为一种快餐式消遣,而乐于追怀古典的人也渐渐不多。令人不免害怕这一点传统小说中的精粹,会如同作者本人的老派君子作风一般,随时代渐行渐远。值此纪念梁羽生先生逝世四周年之际,写下了这篇文章,追忆大师风采:

情同今古,化几许诗心侠梦;笔底春秋,寓多少淑世情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读一读梁羽生小说,随着作者之笔,纵横天山大漠、烟雨江南,领略这千古文人的侠客之梦。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执念叫天山by落雪

       彼年,在电脑上赫然看到梁羽生去世的消息时,顿时鼻头一酸,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流。那年之前,我一直都很骄傲的对其他人说我是梁迷,梁羽生的粉丝。其实那个时候我只看过冰川天女传之后的清系列,冰川天女传之后的书虽然都翻过,但确切的说没认真看过,因为喜欢唐经天和桂冰娥,之后的系列书也不过是在重重页数中寻找他们出现的痕迹而已。
       梁老去世后的某时间,我看到堂妹的空间里有日志更新,堂妹说喜欢梁羽生的书。我微笑,其实我的梁羽生情结和堂妹是有着很大关联的。我轻点窗口告诉堂妹我看过她的日志了,末了我说我看到梁羽生逝世消息的时候哭了。妹妹诧异:“姐,你不会吧。”怎么不会呢?

                                                                    (一)
       上初中时,经常去奶奶家找堂妹玩儿,堂妹喜欢读书,家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书,一次她给我丢来一本书,类似现在杂志那么大小的书上面印着一位女侠,旁边写着《冰川天女传》几个大字。少时,自觉语文成绩特好的我颇有些心高气傲看不起通俗小说,心想着老师上作文课上说过:题好一半文。这标题也忒类似街上那些黄色小说了。念及此也没翻。直到几次去她家后没书看了,才无聊时翻了一翻。翻到冰川天女出场时的场景,见她出手就教训了一群人,然后面貌描写,气势描写……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武侠小说中描写女子外貌的,所以由貌及人,喜欢上了这位漂亮的冰川天女。看到后面白衣少年上冰宫,两人比武的段落更让我喜欢上了唐经天。可惜当时妹妹说家里只有前面十几回,无下册,吊起兴趣的我急切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也凑巧,没多久县里的新华书店开了读者俱乐部,在里面看书一次五毛。表妹说那里有梁羽生全集,自己已经看完了。我也趁着机会进去翻阅,在读者俱乐部里看完了完整的冰川天女传。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我喜欢上了翩翩白衣的英俊少年。其后所有喜欢过的男演员均演过此类形象。第二;我喜欢上了嵌名联,曾经给同班同学做过嵌名对联,不过结果嘛,咳,班里的同学表示看不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武侠情侣最爱的一直都是唐经天和桂冰娥,没有之一。

                                                                      (二)
        高中时,读的书多了,总会或多或少的会碰到一些关于梁羽生的文字。曾把梁老的“文章眼底势如虹”的故事摘抄下来,还很得意的告诉班里的同学我知道梁羽生原名叫陈文统。也曾在上学的时候路过报刊杂志厅看到一本杂志上面印着梁羽生三个大字,就把仅有的零花钱用来买这本书——《今古传奇武侠版》。到手翻阅几遍后才发现,人家写的梁羽生三个大字后还有两个小字推荐。原来是梁老推荐昆仑来着。大学时进图书馆消磨时间,看到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梁羽生传奇》就给借了出来,把里面的一些诗词摘抄下来,从那本书里喜欢上了纳兰容若的一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这同样是我最爱的纳兰词没有之一。也曾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里看完萍踪侠影录后,写笔记:嫁人就嫁张丹枫。那个时候很是纠结了一番,到底是最爱唐经天,还是最喜欢张丹枫呢?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游荡,走到人家报刊处随便翻了一翻,赫然翻到环球时报上有梁羽生的一篇采访,立刻掏钱买了下来,哪管其余几版的什么内容。曾经把这篇采访文章剪切保存了下来,但是几次异地变动后,这篇采访已经找不到了,懊悔了许久。

                                                                    (三)
       2012年,老爹说他准备和老妈去新疆玩,我漫不经心的说去就去呗,反正你们上次去西藏也没带我。老爹接着说准备几家凑成一个小团。小团呢有人数限制,要是人数凑不够,你就跟我们一起去。我白了老爹一眼:我是凑数的?我还教着两班英语课呢?谁跟你去!回绝了老爹之后我看到老爹的行程表上的新疆一栏里赫然写着天山。哎呦妈呀,怎么不早说。我管它几班课没老师教呢,立刻叫道老爹我去我去。老爹见我态度转变的这么大摆起了谱不让我去了。我就开始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威胁。最终老爹同意带我去了。天哪,太激动了。我就要去天山了。那个从冰川天女传里开始接触到的天山,到语文课本中学的天山景物记,再到为了天山派三个字连魔界之龙珠都看完了,那个地方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朝圣的地方啊。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从火车进入吐鲁番开始,导游就指着远处的山脉告诉我们那就是天山山脉,我的心情在听到天山两个字的时候立刻兴奋起来。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上,看到两边的广袤戈壁,看到公路在天山山脉间穿行,有的时候半天看不到人影,我就开始想当年的天山侠客们到底要走多长时间才到天山天池呢?偶尔望望群山想象轻功到底爬山有多快呢?第二日去天池,我更兴奋了,一路上欢快的跑着,听到老妈说老爹:“前几日你那么兴奋怎么今天还没闺女兴奋呢?”我偷笑,老妈哪里知道我的心思。我一看到天池就拿出手机发了一篇微薄:唐少掌门我到你家啦!我妈听我嘟囔着天山派白了我一眼:“闺女,武侠小说看多了吧。”嘻嘻。照相的时候我从背包里掏出上下两册的七剑下天山对我爹说:“来个合照吧”老爹一脸无语:“你从河南背到新疆又背到天山天池?”是啊是啊,本来想租我最爱的冰川天女传的,但是想着去天山,干脆就应景的租了两本七剑下天山。捧着书本摆了几个很淑女的POSE,心里甭提有多得意了。事后发微薄写:“有一种执念叫天山……从少年到现在,我终于站到了天山之上……”有好友回复:恭喜你圆了一份执念。我回复:嗯。天山很美,我的执念很深。如果有再来的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看看其它季节的天山景色。

       时光荏苒,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褪去了年少的轻狂。前些日有人问我:“你是梁羽生迷?”我想了想说:“梁老的作品未看完全部,不敢随便说自己是梁迷。”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漫笔梁书之说侠篇——家国梦,侠影深处醉与醒by羽灵

小时候喜欢凑热闹,举凡看戏、听书这般稀奇事儿,是务必去绕上几圈的。那些依依呀呀的韵律,五光十色的排场,满心欣羡又似懂非懂。唯独好人坏人的分辨,最终定要理个一清二白。

唱不尽的悲欢离合,叹不完的生离死别,世间那么多不平事,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怎么还有时辰未到的无奈?现世报岂非更明了而痛快。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代表昭昭天理的网眼竟然疏疏落落。对未来的惶惑,对公理的依赖,生之恋死之惧,催生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义举,由此,除暴安良、快意恩仇成为侠义的最初内涵。

直到若干年后开始阅读梁羽生武侠小说,关于侠客的潜在形象依旧停留在《七侠五义》《水浒传》,乃至《说唐》《杨家将》《岳飞传》的既定模式之中。狡黠多智的蒋平、吴用、徐茂公;鲁莽冲动的徐庆、李逵、牛皋;稳重练达的展昭、林冲、秦琼;少年华美狠戾骄傲的白玉堂、董平、罗成……即便这些算不得约定俗称的侠客,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侠客,人以类聚,诸如此类,被下意识地划为几种类型,这些人就是我认识的侠客。

说到梁氏武侠,第一眼看的是《白发魔女传》。找不到寻常巷陌弱女啼哭,也看不到群雄纷起立马横刀,更加没有意气相投金兰手足,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自连环圈套内踏浪而过,睥睨群豪功成名就……代之于郁郁独行卓一航,远遁避世岳鸣珂,划地自守王照希,《白发》三男角比之熟悉的侠客形象,多了苍空鸿雁的寂寥,少了山崖猛虎的猎猎气势。他们并不缺少一意进取之志,却少了啖腥放饮的粗豪,多了审视自身的温文反诘。陆放翁有诗云:已强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觞。功名已判初心负,豪侠都无故态狂。诚然这里的功名心可以不是封侯拜相,只是国事倾颓报负难展,为国为民之心受挫,导致失意人生进而据退一隅,也算得初心已负了。

《白发》背景下的大明王朝,外有异族铁骑虎视眈眈,内有朝堂局势盘根错节,当得是风雨飘摇。梁翁笔锋所至,书香官宦出身的卓一航,家道旁落,异变陡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朝廷运数实在是息息相关。而投身军旅的天山剑客岳鸣珂,固然不求所谓的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但挟剑赴危局,丹心扶江山,求的也不过是有用之身不堕无为之地的热血入世。

四海靖刀兵,天下永安宁,是侠客们的毕生目标,也是天山系列薪火相传的永恒追求。于是,一旦国事不可为,满目疮痍的山河映衬出武学的无力,一事无成蹉跎岁月的感喟油然而生,英雄儿女隐天山成为屡试不爽的最好结局。隐居,不如说遁世。儒侠,不如直接说以文人入侠。

日后七剑下天山落得个生死茫茫、恩仇了了,江湖三女侠除得了一介暴君,挽不回汉家社稷;冰川天女、云海玉弓,侠客们戴着镣铐给稳固的异族皇权唱几曲不疼不痒的如梦令;游剑江湖,塞外传锋,侠骨丹心终究化作牧野大地几点流星……

依稀之间,流年暗换,玉罗刹的绰约风姿幻出白发魔女的凛冽清寒。风雷意气峥嵘,轻拂了寒霜妩媚生,就算落魄懊悔,书页笔墨流溢出的脉脉坚持悠悠余韵,仍足以支撑信念。虽千万人,吾往矣。

到了意气风发的《萍踪侠影》,神秘师门、曲折身世造就出一画卷河山的壮志豪情。疾驰的白马,卓绝的剑法,含情带怨的美丽少女,瞬息多变的可用局势,无不显出一种万事俱在掌中的棋局,只待掷剑回声弹铗放歌,扼狂澜于一身。

可是,建功立业与国泰民安并不一定殊途同归,侠客与自我也不一定对等。任侠为义,即是家国为重自我为轻。这的确是绝妙的借口,也是萍踪不随逝水,侠影因润人心的最好解释。因而,我们看到了张丹枫起出宝藏送与世仇,云蕾云重渐渐消弭复仇之心,都把心力投向了抵御外寇。

从《白发》到《萍踪》,当民族危亡之际,个人荣辱家族得失都要让位,家国家国,家是国的基石,国是家的柱石。爱国与叛国,侠士与奸细,就成为贯穿梁氏侠义的一根红线。所以,云蕾心潮起伏暗下决心,若然张丹枫引瓦剌入侵,自当拔剑相向,再容不下他。云重默然低头思疑不定,不肯原谅为大明奔走的张丹枫,是否真是因为自己心胸狭隘。甚至以瓦剌第一名将成名于世的澹台灭明,对张丹枫当头棒喝的警语,亦是一句:祖国山河待你归!

终于等到涛平波静日,张丹枫却没有等到“与君同上集贤台”的意得志满,而是又一次目睹“君臣醉乐庆太平”的浮世绘。白马萧然,纵然于明媚江南觅得人面桃花交相映,经年之前的霸才之望终究是遗落了。

有清一代的超卓侠女吕四娘曾说过:以真儒之识,配侠士之义,然后大事才有可为。这大事对清朝侠士来说,是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对明系列侠士来说,自抵御瓦剌到迎击倭寇,同样是执干戈卫国土。

那么,对于宋系列侠士来说,岳武穆的满江红该是一曲战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这是正途,是一以贯之的家国美梦。笑傲乾坤华谷涵,蓬莱魔女柳清瑶,铁笔书生文逸凡,孟中还、李思南、公孙璞、耿电……好长好长的一串名字,代代相传的信念历久弥坚。

偏偏有一个身影游离其中,似同而异,若即若离——武林天骄檀羽冲。梁翁笔触模棱含蓄,武林天骄的定位纵然也是侠客,也抹不去此人尴尬立场。联合敌国有志之士,反对本国暴君轻启战端,这条路委实艰难了些。张丹枫明知可为而不能为,檀羽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是身不由己。

檀羽冲可以在采石矶大战之前理直气壮,当完颜亮授首金兵一败涂地,暖玉箫只怕奏不出豕奔狼突之调!耳闻知己好友欢呼凯歌,独自黯然离去的心境,怕只怕唯有家国两茫茫差可比拟。任凭岁月荏苒,年华老去,江湖代有新人出,昔日的金国贝子流落江湖,故土归不得,来路不可迷,还能做什么?

每个人心里,都插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与错的拷问,掩藏在温文含笑的背影下,由两国交兵的战场到夺饷劫镖的山野路旁,檀羽冲只有年复一年充当鲁仲连,化解着也许永生也化解不完的纷争与仇视。是清醒的痛苦,还是糊涂的麻木,梁翁丝毫没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直到系列的结束,那胜败依然没有来到。是梁翁自己不忍心给檀羽冲一个痛快,还是不肯给孜孜不倦进行侠义大事的侠客一个残酷的交代?类似于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云开月明时的叙事模式,延绵、忙碌,侠客们就像处身在自我编制的梦中,饮着为民请命的美酒,醉着金戈铁马,拼葬荒丘的豪情,博一个夫妻恩义兼忠烈,碧血丹心永不灭。

《大唐游侠》,是一个炫烈绽放。遥想当年兵荒马乱群豪逐鹿,成王败寇,分为朝堂与绿林。朝代更迭,绿林争霸,随着安史之乱的朱笔重描,濡染出睢阳城的残阳一抹。即使城破人亡,那片土地也将永远记得侠士们的鲜血热度。

又是薪火相传,大唐游侠的后人终其一生也在奔忙,为家人更为四海升平。梁氏武侠仿佛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圆,拂去历史背景故事架构,留下的侠义精神从终点回到原点,毫无阻滞。向心力的源泉莫如借用孟子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即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解人困厄,扶危济贫;兼济天下,即是家国为重,慷慨赴国难,丹心忧黎元。

唱罢大唐悲歌,览尽金宋风云,明悟明清夷变,再看梁氏侠义,突然觉得这是一种文人的终极理想,以及为了理想粉身碎骨的风范。或许还是陆放翁说得对:静觉此身犹外物,懒思与世永相忘。清泉白石生来事,曲几明窗味最长。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过的明君——对梁羽生宋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意图改变的推测by morningbear

       梁羽生长期有“义军”情结,其作品中的官府、皇帝形象大都不佳,然而这其实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在60年代初,《女帝奇英传》中出现了一个梁笔下罕见的好皇帝武则天,而就在这部作品稍后的《冰河洗剑录》又作了一个王子公主从篡位的坏大臣手中夺回王位的设定,而正义邪恶的分野线也画在王子和篡位者之间。
       也就在这一时期,《散花女侠》中的义军首领毕擎天反而被塑造成了一个个人野心家(和后来的叶廷宗不同,毕擎天是设定为“根正苗红”的,而且在小说前半基本也是以纯正面形象出现的,所以他的野心也是体现了梁对“义军”的某种不信任的),而《七剑下天山》为天山系列开创的“武林志士反清”的模式则在随后的续作中开始淡化。《江湖三女侠》中唐晓澜处理为康熙之子,也就把唐经天的汉人血统下降了一半,冰川天女又是尼泊尔公主,于是天山派反清的“义务”实际上是下降了很多。在《冰川天女传》中,清廷官员陈定基甚至福康安的形象都不坏(可以类比同期金庸《飞狐外传》中的福康安),《云海玉弓缘》中虽然有朝廷背景的西门牧野集团作为反面角色,但也只是主线的一条插曲,唐晓澜入皇宫救人时对被他挟持的皇子颙琰(后来的嘉庆皇帝)态度上也甚客气。
       综合以上,个人的看法是在60年代初,梁羽生对于作品中“皇帝”特别是“异族”的态度,实际上正逼近一个巨大的转变。
       这个转变,本来应该是在《狂侠天骄魔女》中完成。
       宋系列的开山之作《狂侠天骄魔女》中,至约全书之半采石之战,情节方面固已达到高潮,之前布下的种种线索或伏笔,如耿照的家仇、柳清瑶的身世、武林天骄的身份、三个玉面妖狐等都已经作了交待,实际上如果再给桑家堡一场精彩的武林对决给公孙奇一个收场,则全书可以圆满结束了。这一点在家园也已经评论指出。
       但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这本书其实是《蓬莱魔女传》(之前有《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传》《散花女侠》均此例),很难理解梁羽生要在书名中为何又嵌入狂侠和天骄。
       个人认为,从宋金的真正历史和梁之前作品所展现出的对“皇帝”“异族”态度的转变,其实《狂侠天骄魔女》本来可能是一部类似《天龙八部》以三个主人公逐次带动情节的小说。采石之战之前,是引子耿照带出的魔女传,之后则分别是天骄传和狂侠传。
       如果说采石之战是“魔女传”的高潮与接近收尾的话,之后的宋金战和角色的转换,则应该轮到之前为“魔女”伴舞的“武林天骄”作为主角登上舞台,与小说中描述的南宋一意偏安不同,历史上采石之战之后,就是隆兴北伐,经符离之败然后宋金达成一个尚属平等的和议让两国随后维持了约40年的和平。在暴君完颜亮统治之下,那么金国有识之士的立场与汉人侠义道的立场靠拢是容易的,那么,当两国和战角色对换之后,当新的金国天子,是具备檀羽冲以及他师傅所能期待的一切美德:息兵、宽厚、爱民的完颜雍的时候,金国的武林天骄又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立场?种种冲突将让各种之前的冲突重新爆发,无疑将成为一个让作者充分发挥的极好舞台。也许,天骄和狂侠魔女之间、甚至与他志在复国的小姨之间的立场将再度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檀羽冲与完颜雍之间复制了近似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关系,那么柳清瑶这个女版李逸……)
       天骄传可能以隆兴和议为高潮,随后再转入以蒙古崛起为大背景的狂侠传,在这一部分则是狂侠天骄魔女这武林三绝共同努力的新时代。
       这些并非没有蛛丝马迹,比如完颜长之在小说前半段的形象和金超岳的死,金超岳作为小说前半段金国武士的最重要人物,缺席采石之战,却在之后不久一场莫名其妙的小战斗中被笑傲乾坤很波澜不惊的逼死,梁作品中,邪派顶尖高手(一国国师啊)死得这样随便,似乎也是空前绝后的。不过如果将这作为作者原来意图的残留却很好理解——金关注“超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金国武士的代表是(完颜)如何“长之”了——小说前半完颜长之的形象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在宋宫从容潇洒,在采石爱护部下,深得军心,迥非《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中利令智昏的小人形象。而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继好女皇武则天之后,梁羽生已经自然而然的触及了另一个好皇帝,历史上的“小尧舜”。
       然而《狂侠天骄魔女》连载始于1964年7月,止于1968年6月,也就是写到中期时恰逢香港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左右两翼的冲突不但日益尖锐、而且高度台面化,梁羽生身处的左翼阵营,恐怕不允许他再去写一个好皇帝,更遑论还有“占据中原的异族侵略者”这个身份,形同为叛逆张目,这顶政治不正确的帽子实在太大,大得作者无法承受。原来可能存在的天骄篇的存在价值、根本立意被禁止,于是,当华谷涵说“完颜雍意外得到皇位,遂以清除前皇暴政为收揽民心之举,檀羽冲在金国的武士中颇有威望,完颜雍要笼络他也不出奇。”这个基于他立场还算说得通的时候,柳寨主开始直接贴标签“没有老虎不吃人的,也没有真正为了百姓的皇帝。不过有些皇帝的手段会高明一些而已。武林天骄虽然也还未算得是完全为了百姓,但总是站在百姓这一边。正因为他在金国武士中很有威望,你想完颜雍怎么容得了他……完颜雍的度量再大,也决不能容忍拥兵与他对抗的敌人。凡是做皇帝的人没有不忌刻猜疑的,如今耶律元宜的大姨作了武林天骄的妻子,住在京城之内,他不害怕这可能是个心腹之患吗”——实际上,柳的分析毫无逻辑,因为檀羽冲在武士中有威望所以金主就不能容得下他,那复出没多久就在金军中颇得军心的完颜皇叔早就该被整肃了,而因为担心耶律元宜会虑及他的连襟是否可以住在京城更是岂有此理。
       实际上,对于古人对帝王应该有什么觉悟,梁羽生是把握的很清楚的。在左翼风潮过后他的作品中
  杨牧说道:“好,那么我来问你,咱们做老百姓的总得有个皇帝是不是?”杨炎呆了一呆,说道:“这我可没有仔细想过,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得有个皇帝,但既然自古至今都有皇帝,大概是吧?”  杨牧说道:“既然总得有个皇帝,我给皇帝做事,又有什么不对?”杨炎说道:“可是如今做皇帝的乃是满州鞑子啊!”
  杨牧说道:“汉满蒙回藏,五族一家,不管是那一族人,也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你要骂满州人做鞑子?”
  杨炎想了一会,说道:“这点你责备得对,不过我的原意,‘鞑子’二字,只是指不属于汉族的坏人的。既然易生误会,今后我不再用它就是。”
  杨牧说道:“既然你不是特别歧视满族人,那么我替满人皇帝做事,也许不是什么过错了。试问一家人有五兄弟,汉人是大哥,满人是二哥,蒙古人是三哥……为什么只许大哥做皇帝,不许二哥做皇帝?”
  杨炎觉得父亲说的也有点道理,但在想了一会之后,却不禁摇了摇头:“话虽然可以这样说,但事实还是有点不对!”杨牧道:“什么不对?”
  杨炎道:“因为满人做了皇帝,并不把汉人当作兄弟。我虽然年纪轻,知道的不多。但也听人说过,清兵入关的时候,有过什么‘杨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事件,也不知杀了多少汉人!”说至此处,蓦地想起昨晚方始从范魁口中知道的一件事情,继续说道,“其实你知道的当然比我多,因为首创杨家六阳手的你那位祖先,就是清兵入关之初,帮义军守过嘉定的。你如今充当鹰爪,不觉得愧对祖先么?”
  杨牧面上一红,说道:“杨州十日,嘉定三屠,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一百多年前的旧帐算它作什么?”
  杨炎说道:“旧帐不算,莫非如今的皇帝就对汉人很好了么。”杨牧说道:“汉人当上皇帝,也不见得就对汉人很好。史书上的暴君那一个朝代没有?”
       杨炎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孩子,当然不及父亲能言善辩,但他想了一想,终于也还是给他想出了一个道理来,说道,“好,那就不管他是汉人或是满人,总之是坏皇帝就要反对。是好人也就不该替坏皇帝做爪牙!”
       十八岁的杨炎,最后还是只能回到了反对坏皇帝的立场,不超过二十岁的柳清瑶倒是直接否定一切封建统治者了。而究竟哪一种历史观是梁羽生真的认为他笔下人物可以或者应该具备的,其实不言自明。
       但是,压力之下,原定的意图无以为继,于是小说的后半部只好枝蔓横生,七十回起插入的明明大师、聂金铃和太乙的恩怨完全与小说主题无关,却占了两三回篇幅,只怕大约是为了保持连载而供作者重新思考新的情节(太乙作为反派boss添出十分无谓,他的所有戏份其实都是可以由柳元甲承担的)。首阳山一战后武士敦的帮主之位已经确定,却又要去拜访鲁长老以引出蒙古武士。
       而也正是在宋代系列中,与历史地理的背谬达到荒谬的地步,比如耶律元宜的抗金义军以西夏境内的祁连山为根据地而金国竟也多次派兵围剿。这些谬误实际全无情节上的必要性——燕山、太行乃至兴安岭,金国境内有无数大山可以给耶律元宜选择,而以梁的学养不可能不知道宋金之际还有一个西夏的存在——哪怕真的不知道西夏疆域,志在复辽的耶律元宜往甘肃发展也是很滑稽的事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梁同时写作连载多部小说时精力有限一时失检。但我觉得也未必一定不是作者发泄怨气的结果——
       檀道雄道:“皇上答允将辽国旧地划出一部设立中书行省,耶律元宜若然来归,就由他作这行省的‘平章’(中书行省与平章是金国的政制、官制。“平章”这一官职,在中央则是宰相,在地方则是一个行省的最高政务官)。他不是要恢复辽国吗?这样也差不多等于是恢复了。金、辽一家,不分彼此,当然他还要上表称臣,但也等于是半个辽王了。他还能不心满意足么?”赫连清云心道:“这不过等于你们的皇帝派出去当傀儡的奴隶总管而已,说什么金辽一家?”武林天骄是曾幻想过宋、金、辽三国和好,天下一家的。他叔叔这番话不啻是对他作了个辛辣的讽刺。
       平心而论,完颜雍和檀道雄给出的条件相当宽大了,大有民族区域自治的风范了。结果落了一个“奴隶总管”“辛辣讽刺”的评价,个人甚至颇怀疑,一向温柔斯文的赫连二姑娘爆出如此尖刻的断语会不会是其实是梁羽生拿着原定耶律元宜的结局征求意见的时候领受到的——于是,你要我写一支坚持抗金的义军,我就写一支抗金义军,只是这支义军……给我滚到西夏去!而在柳清瑶等抗金志士坚定不移的的努力下,宋金之间终于实现了划江而治(这是梁在作品中反复强调的,我不相信他真的不知道历史上的南宋好歹还是占有淮南的……)
       而《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风云雷电》无视时代的人物互相串场之多之乱,固然可能是作者的疏忽,但“遵命写作”境遇下只怕也真是懒得多动脑筋(顺及:个人觉得《瀚海雄风》是梁的最差之作,尤其是《韩世忠兵法》的设定……模仿不是问题,但模仿成这个样子,是耻辱的)——同期《新晚报》连载的天山系列作品,没有这样混乱的乱入,但大多数作品却陷入了中规中矩的套路之中。(《游剑江湖》稍好,但是是好在云紫萝的情感描写,武侠方面的故事情节仍然是平庸的),直到70年代中期以后,杨炎、齐勒铭、穆娟娟以及在悬疑方面的侧重才重新让作品焕发出一种活力。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七剑下天山》开始——看梁书江湖的浪漫by捣尽玄霜

一直觉得梁羽生的心中有一卷美丽的江湖,带着一点清苦和惆怅,却又掩盖心底呼啸山河的豪情。这一点从七剑的开篇之词中便可以看出来。即有着拔剑茫然,无处招归舟的凄凉,亦仍有着金戈铁马,拼葬荒秋的畅想。
无独有偶,在《绝塞传烽录》中,梁羽生再次用了一首这样词作为开篇
    萍飘倦侣,算茫茫人海,朋友知否?剑匣诗囊常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秋意正袭燕云,京华漫步,目断繁华处。徘徊重续悲秋句,一样荒凉闹市。酒绿灯红,浓歌艳舞,于我浑无与。高山流水,有谁曾解琴趣?
从凌未风到杨炎,天山系列就像一个圈,几度风雨和春秋,又回到“落拓江湖载酒行”的主题。那种文字之间有着诗词的灵秀,故事中传奇式的浪漫贯穿了梁羽生的写作过程。
而这一种文风,从《七剑下天山》开始。由此看来,《七剑下天山》被评做新武侠的开篇之作,未尝不是有道理的。
《七剑下天山》的序章从一段狗血的婚外恋开始,而梁却用了各种笔法来渲染其的浪漫气息。清秋之节,钱塘之畔,汉中总府小姐出嫁前夕,新娘却念念不忘自己的情郎。情郎出现之后,我们便发现两人之间的民族对立。反清义士杨云璁,也因为这段感情被钮钴禄设伏击杀。
故事自然不会就这样草草收场,与众多武侠小说一样,上演了一场临终托付的桥段。梁羽生同样为其选了个浪漫气息的场所——钱塘江畔。用万马奔腾的钱塘潮水暗示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
不仅如此,作者还对钱塘江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凌未风,刘郁芳天山望雪,钱塘观潮之约本是如忘川河畔,三生石上定情缘一样的坚定。
但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韩志邦的死亡使得凌,刘两人充满了愧疚。虽各自期冀相忘于江湖,却终只能望着钱塘江水,叹息这潮水冲不淡韩志邦的鲜血。
这样的手法在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中尝试之后,运用得也是相当娴熟的。在《武林天骄》之中,檀羽冲便是最后走向清云,然后和她一起去翠屏山隐居,或者是《女帝奇英传》中武玄霜一身缟素带着李逸的长剑回归天山的漫漫风雪。梁羽生似乎对这种通过背景描写来引发读者遐想的造景手段驾轻就熟,一次次想想出不同的风景来蕴含不同的意义。
回归正文,再看故事的发展。
还记得最初电视《七剑下天山》拍摄的时,曾经在剧情简介里面看到了这段预告:杨云璁之女刺杀多铎。却打乱了“铁枪会”的计划,连累张华昭被擒。为弥补过错,易兰珠独自一人去营救张华昭,由此衍生了一段情缘。当时一下子就被这样的设定给吸引住了。很难在众多狗血的男女主角相遇中找到这样清新脱俗又极富巧合的初见了,一下便被其吸引,找了书开始看。
通读全文便能发现梁羽生还是很擅长制造和利用巧合的。
无论是对张华昭作为卓一航隔代弟子,带优昙鲜花去拜天都峰了结三代白发魔女的心结;或者是平西王府或者是冰河之上凌未风生死之际向刘郁芳吐露心迹。这样富有戏剧性的桥段层出不穷,慢慢玩味便可以感到作者设定的巧妙。

梁羽生在设定时就像一个月老,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红线一般连到了一起。虽然有千百结绕,但兜兜转转之后却发现原来早就有了注定。在最曲折纠结的人物关系之中,梁老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宿命的嘲弄,又或者说是成全。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田by时间旅行者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
————纪念梁羽生逝世四周年
文/时间旅行者

    今年是梁羽生先生逝世四周年,而他的作品,从1954年的莺声初啼之作《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连载之日算起,已经在世上流传了六十年了。先生虽已不在人间四年了,但他的作品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我读武侠小说,是从金庸的《神雕侠侣》开始的,读小学那会几乎每个书店都会腾出一个书架专门展售武侠小说。书架上紧邻着金庸作品集的,便往往是梁羽生、古龙的作品集。
   小时候看书,还不懂识别书内容的好坏,只是被梁羽生作品集雅致的封面所吸引,从书架上拿起书,反复观摩,觉得就是不看内容,单纯欣赏封面,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后来积攒了零花钱,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梁书—《萍踪侠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买了《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女帝奇英传》等梁氏的经典作品。
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我独爱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这种喜爱是很单纯的,我从来不以自己是金迷或梁迷自许。喜欢他们的书,是喜欢他们作品的风格,其所包含的深厚的历史意蕴和丰富的人生感概。
梁羽生创造的江湖世界,浪漫柔情,而又凄楚悲怆,人物个性比较单纯,性格分明,无论正面人物抑或反面人物,都能提供一个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都有值得怜悯之处。和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读他的小说,在故事的好看之外,你还能从中感悟历史,悟道人生。
    他的小说语言也很有特点,清新简洁,而又质朴脱俗。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和书卷气。这种文字风格其实是作者爱好的折射,作者青年时代就颇爱好古典诗词,浸润既久,影响遂深。据说梁羽生在去世前,还在注释《唐诗三百首》。
    金庸、梁羽生的小说都喜欢以历史作背景,把人物置身于历史事件的发展中,虚构的传奇故事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水乳交融,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蕴。梁羽生博学多才,不但熟稔历史掌故,中国的风俗地理,他也了如指掌,在他小说中对于中国河流山川风物的描写,实在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梁羽生在武侠小说的写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的名气却远远不如金庸,许多读者认为这是因为金庸的小说比他写得更好。这当然也是一个原因,梁羽生因为囿于正统的观念,在人物塑造上,对于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方面,实在显得过于单一平板。除此之外,金庸因为更具商业头脑,对自己的作品懂得如何营销包装,他自己创办明河出版社,亲自挑选传世名画和自己收藏的印章,作为自己作品的封面和扉页印文。这些都是亲自参与到作品的包装设计的显例。在出版社的选择上,金庸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中国大陆有三联版,在台湾先有远景版、后有远流版。这些都是旧书市场热衷收藏的好版本。与金庸比较,梁羽生对自己作品的出版就显得比较随意了,可以说并未在此上面花很大的功夫。这是各人的性格使然,我们当然不必对此过于苛求。
    在先生逝世四周年之际,拉杂写下上面这许多的文字。聊以表示我对他的崇仰与感恩,他的作品曾经带给我如诗如画的优美享受,使我的读书生涯在课堂的严肃枯燥之外,还有课余的清新活波。这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流,他必将一直流淌下去,滋润一代代干涸善感的心灵!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16:11 , Processed in 0.1620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