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华三女侠——读《江湖三女侠》有感
故事梗概:开头的卷首词:“剑胆琴心谁可语,江湖漂泊怜三女。弹指数华年,华年梦似烟。遥天寒日暮,寂寞空山路。踏遍去来枝,孤鸿独自飞。”。“剑胆琴心谁可语,江湖漂泊怜三女。”似乎说明三人的身世类似,她们都曾遭遇过不幸。冯瑛与冯琳,周岁时,便遭到不幸,父亲被人杀害,姐妹分离,冯琳被带到宫中,冯瑛则被带到天山被易兰珠收为徒,母亲则为尼,常伴青灯古佛。吕四娘的亲人也受到严洪逵案、曾静案的牵连。沈在宽因为涉及到严洪逵日记事件被押进大牢,吕四娘前去救他,虽然后来沈在宽身体残废,但她却不肯放弃他,不仅以太史公的例子勉励他,还悉心照顾他。后来唐晓澜因为自己的身世受到众人的误解,前去找吕四娘帮忙澄清。之前唐晓澜虽对吕四娘有爱慕之情,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对吕四娘只有尊敬、崇拜之情了,断无爱慕之念。吕四娘遂与唐晓澜、甘凤池一起去向大家说明。同时李治下山,但阴差阳错,将冯琳错认为冯瑛,两人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冯瑛下山奉师之命查找《金针度世》的下落,却被他人认为是冯琳,也是引起了一些误会。冯瑛见了她的师叔唐晓澜,日久生情,慢慢爱上了他,虽然唐晓澜对冯瑛也有爱慕之情,但怕破坏礼法,仍然心有顾忌。之后吕四娘便给他开导,他也逐渐放下了。随后三女侠进京刺杀雍正,同时三位女侠的爱情终于结成果实,结局圆满。 历史:梁老在《武侠小说与通俗教育》一文中写道:“我在《七剑下天山》里面就加上一些历史人物,但是也不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历史元素有两种,一种是历史的真实,是历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情,一些重大的事件,不可以安白造。例如《萍踪侠影录》里的‘土木堡之变’,历史事件不可以改变。另一种是历史上没有的,但很可能发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写上去,称为‘艺术的真实’,英文叫做‘HigherReality’,我的武侠小说的主角一定是虚构的,我将‘江湖’融入朝廷,但以不歪曲史实为原则。” 这本书涉及到的历史方面的背景比较多,虽是“小说家之言,不必当真”,但这也是梁书中的一大特色,不可不仔细阅读。 第十二回,李卫劝沈在宽归降清朝,沈在宽吟了吴梅村《贺新郎》中的一句,梁老解释到,这是吴梅村在病重之际,自悔失节,填的一首词。但据《吴梅村传》作者考证,这首词是吴梅村在顺治十年他接受征诏后不久所作。 但他在临终前确是对自己的失节行为感到懊悔与羞愧,他写了《临终诗四首》,录其两首: 其一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 其二 岂有才名比照邻,发狂恶疾总伤情。丈夫遭际须身受,留取轩渠付后生。 第一首,顺治十年(时四十五岁),吴梅村接收清廷的诏书,康熙十年(时六十三岁),吴梅村辞世。忍死偷生将近二十年,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第二首,“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己的经历只有自己才能理解,其他的就让后人评说去吧, 《论语》中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往往是临近死亡的时候,才会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纵览历史人物,远如陆放翁,其《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知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近如瞿秋白,其在汀州狱中所作的《多余的话》,深刻剖露自己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瞿秋白。 顺便一提,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吕四娘格局太小,只顾着自己报仇而不顾天下苍生。吾意不然,我觉得梁老写这部小说肯定是参考了民间吕四娘刺杀雍正的传说,在雁北老人的《满清十三朝官闱秘闻》、柴萼的 《梵天庐巡录》、 蔡东藩的 《清史演义》中都有提到过吕四娘的故事,梁老或许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写的,由于是二次创作,所以对于人物的塑造上也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吕四娘也就不会像《萍踪侠影录》中的张丹枫那样完美了。我猜想,或许梁老在最初创作这部小说时,所设想的结局就是三女侠联手刺杀雍正。 第四十一回,吕四娘为了寻找废园老人,来到了废园老人的好友陈画师这里,在这里她看到了一份传抄的谕旨,名为《大义觉迷录》,这便是雍正审曾静案后的为了辩驳华夷之辨而记录的。据史料记载,雍正六年九月, 湖南永兴县落地书生曾静( 化名夏靓)派其徒张熙(化名张倬)投书岳钟琪劝其举兵起义,在信中
列举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十大罪状, 并且高举“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的旗帜否认清朝的合法性。岳钟琪收到书信后大为恐慌, 急忙向雍正帝剖明心迹。曾静说出是受吕留良的思想所影响。雍正派人问讯曾静,并针对曾静的供词一一进行辩驳。他将曾静、张熙释放,但对吕留良、吕葆中等戮尸,为了便于他的通知,他将曾静的问询和自己的辩驳刊订成书,并且附带一篇曾静所作的《归仁说》,此书即《大义迷觉录》。 佛学:同样是在《武侠小说与通俗教育》,梁老写道:“写武侠小说常常涉及宗教,尤其佛教,也需要懂写。武侠小说里十本有八本是写到和尚的,假如你写的和尚只懂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所以至少要知道一些佛学,才有深刻的描写。” 第十五回,沈在宽听说唐晓澜的身世“唐兄这次遭逢大变,据我看来,是外来之难易解,而心中之贼难除。”想起了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先生心学思想与佛教思想亦有渊源。同时表示此时唐晓澜一行人的“反清复明”不仅仅是满汉之争了,若是如此,那么唐晓澜也是满族,那岂不是要反他自己。沈在宽有一席话道尽真谛,“百姓之所好者好之,百姓之所恶者恶之,立身处事之道,尽于此矣。”乃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第二十三回,祝家澍想起来他之前见到过的那个又老又丑的妇人便是他一直要寻找的女子,思潮涌起。随后他叫到:“狗矢撅!狗矢撅!”,又说“解脱臭皮囊,还我庄严相。臭皮囊与庄严像原是一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如今方才懂得。”吕四娘解释道污秽与庄严原是对立的,可是在污秽中也孕育着新生的种子,就如每一个新的世界都是从旧的世界中蜕化出来一样。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后始有“顿悟”说法,与“渐悟”不同,它是一次性的突然间绝悟,而是顿时完全照察自心佛性,所以祝家澍在这么短的时间悟禅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情梁书中让人称道的除了有侠义描写还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梁书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更让我印象深刻,如《七剑下天山》中的“只因海内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邻。”《萍踪侠影录》中的“但得两心白如雪,不教半点惹尘埃。”《联剑风云录》中的“见了又休如不见,旧情只合梦中寻。”等等,所以这次也分析一下本书中的爱情描写,也正暗合本次征文的主题之一。 1) 吕四娘与沈在宽 吕四娘与沈在宽应是在吕四娘去独臂神尼那练武前就相爱了。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觉得梁老对他们两个是有偏爱的,一个虽是书生,但充满气节;一个虽是侠女,却又饱读诗文。 如吕四娘给唐晓澜看的她作的《水龙吟》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石门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感伤时事却笔调澎湃,充满力量。看完这首词,梁老笔下的吕四娘有点像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后来查阅资料,发现此词乃是是先生1944年所作的。 之后有沈在宽的《一萼红》 梦深幽,度关山千里,寻觅旧时游。树老荒塘,苔深苇曲,曾寄心事悠悠。只而今,飞鸿渐杳,算华年又过几清秋?东海潮生,霞峰翠拥,尽恁凝眸。 回首殊乡作侣,几同消残漏,共读西楼。班固诗成,相如赋就。闲招吟鹭盟鸥。问征人归来何日?向龙山醉与白云浮。正是菊芳兰秀,天涯何苦淹留。 据《还乡小记》记载,先生在广州读大学时,写了一首调寄《一萼红》的词寄给饶宗颐教授,也就是这首词。梁老在这首词中怀念他们俩在蒙山的交往,同时也希望饶宗颐能尽早回到广州。这首词用在此处,表达了沈在宽对吕四娘的思念,希望吕四娘能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 在书的结尾,沈在宽吟了两句诗“但得明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碧城》中的“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你若是能象水晶盘中明亮又固定的宝珠一样该多好啊!我就能与你一生常对了 。”这句诗用在此处也是沈在宽表达愿与吕四娘长相守的愿望。 2) 李治与冯琳 李治原先是与冯瑛青梅竹马的,但他下山后错将冯琳认做冯瑛,冯琳虽听不懂他说的话,但她随机应变,幸好在路途中也没产生差错。他们之间产生好感应是在山洞里,李治很照顾冯琳,冯琳看到有人这么照顾她也就不会像之前那样丢下他自己单独走了。也就慢慢生情了。阴差阳错,因缘巧合,倒也成了一桩姻缘。 3) 唐晓澜与冯瑛 在这本书里或许是唐晓澜的情感经历最“坎坷”了。 “那白兄碰见她时,一定是有一段奇遇了,要不然只凭貌美,也不能令白兄如此倾心。”这是唐晓澜疑惑白泰官为什么对鱼孃有好感时所问的话,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唐晓澜会对吕四娘暗生好感。 书中描写唐晓澜对吕四娘的初次印象:唐晓澜毒伤发作,浑身无力,但仍有知觉,给这少女挟着飞上山头,就如腾云驾雾一般,睁大两个眼睛,怔怔地看着那个少女,少女容光迫人,唐晓澜不禁叫到:“你到底是人还是山灵”。 之后他在独臂神尼那里听到了吕四娘说“以真儒之识,配侠士之义”之后,更佩服她的学识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唐晓澜到杨仲英那拜师学武还希望能边习武边读书了。 他在这其中填了一首《百字令》(又名《念奴娇》、《大江东区》等)的词: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云山梦影模糊,乳燕寻巢,又恍重帘阻。露白葭苍断肠句,却倩何人传语?蕉桐独抱,霓裳细谱,望断天涯路!素娥青女,仙踪甚日重遇? 词中描写了自身的孤寂,也表达了对吕四娘的思念之情。从词中看唐晓澜对吕四娘的感情真是“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 “纯足的友情最珍贵,有时会超乎夫妻之情,情侣之情。”这是《游剑江湖》中的一句话,用在此处形容唐晓澜与吕四娘恰好合适。此后唐晓澜对吕四娘只有尊敬和崇拜之情了,而无爱慕之念。 后他又遇见杨柳青,看到杨柳青的性格,想到她或许与《十二金钱镖》中的柳研青类似,她们性格都是类似男子,且都被娇纵,而且感情经历大多不顺。之后他遇上了冯瑛,与冯琳顽皮的性格不同,冯瑛则性格要沉稳一点。在小岛上,唐晓澜跟冯瑛讲起她的身世。冯瑛感慨自己的身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妹妹和妈妈这几个亲人了,所以很伤感,她紧紧依偎着唐晓澜,唐晓澜这时虽已有了爱意,但恐世俗之见,又怕自己活得不久,所以没有表露真意,冯瑛则不然,她在天山生活,不在意世俗的看法,便直截了当地问唐晓澜,唐晓澜则说他也有此意,不过话虽如此,唐晓澜还是心有顾虑。后吕四娘也来了,她帮唐晓澜化解了他内心的矛盾。“现在的习俗世法是同姓不婚,你和她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叔侄,有何不可?”“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可见相差十年是很平常的事。那么就再多五年,又有何妨?” 读梁书,觉得梁书中的女子都是很有性格的,不被礼法拘束,如《游剑江湖》中的云紫萝,虽是离婚之妇,但她之后的经历与心性已非寻常女子能比的了。 阅读到最后,看到杨柳青被山洪卷走,唐晓澜觉得愧疚时,有点不敢看下去了,怕最后唐晓澜和冯瑛最后会像《七剑下天山》中的凌未风与刘郁芳一样,幸好最后梁老仁慈,让杨柳青与邹锡九结为夫妇,有情人终成眷属,唐晓澜与冯瑛最后也有圆满的结局。 写到这处,似乎应该结尾了,那就以三首诗作为结尾。 吕四娘 国仇家恨终铭记,慷慨悲歌亦一仙。 幸得人生知己意,风华绝代永流传。 冯琳 漂零身世谁人晓,率性原来为护身。 谁料阴差阳错后,竟成一段好婚姻。 冯瑛 少小远离人间世,美丽心性众人怜。 何烦世俗陈观念,只羡鸳鸯不羡仙。 李容若 戊戌年农历十二月十五 参考资料: [1]《笔花六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本. [2]《吴梅村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本. [3]《梁羽生新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