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90|回复: 44

[江湖] 微丹湜意说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系列

[复制链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发表于 2019-9-1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2 09:43 编辑



从先秦时期到现在的武侠生命力——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一刺客豫让:侠客精神是怎样萌发的

豫让这个故事应该是武侠小说的套路了,比如司马翎的《玉钩斜》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法国文学界有大小仲马,中国武侠圈就有大小司马,都是“马”字辈。那么顺理成章,写《史记》的司马迁,就是老司马,在武侠圈不知道这些,很有可能会被鄙视。

大司马在《玉钩斜》开始,写了一个妓女小桃,她还不是像李师师那样属于天上人间那个档次的小姐,只是在底层讨生活而已。

玉钩斜其实是隋朝宫人的葬地,所以这部戏是大型宫斗剧,说的是明朝万贵妃和太子的争斗,这种格局跟希腊神话有相似,希腊神话也是一场战争从天上打到人间,人和人打架,神仙还来帮忙。那算是海陆空的第一次对决。

而《玉钩斜》是以宫斗为背景,说的还是普通人的智慧,以及喜怒哀乐,所以很接地气。

小桃生活在底层,却是太子一派的情报人员,因为有人把她当人看,给予她尊重,所以她涌泉相报。

在金庸小说《雪山飞狐》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平四,也是因为辽东大侠胡一刀当他是人,而不是低三下四,随意驱使。于是他肝脑涂地,这个角色也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在梁羽生小说里,金世遗出道是“毒手疯丐”,他喜欢给成名人物扣搬砖开玩笑,可是他同情一个小书僮江南,就帮着江南成为福将,扬名立万,成家立业。而江南也不含糊,非常尊敬金世遗,他的儿子江海天不但拜金世遗为师,还不断地为金世遗刷名气,给他一个好名声。

金世遗从介乎正邪,成为受人敬仰的金大侠,江南父子功劳不小。

这类故事不胜枚举,随意指出几个,留心看下来不就是豫让这个故事的翻版吗?尽管在名家手里,变化各有不同。

而这个故事会流传至今,其实也是符合人们的内在需求,谁不希望得到真情?这个故事与《东郭先生和狼》正好相反,《东郭先生和狼》虽然有智慧,可对大众来说,是更希望遇到豫让还是遇到狼?当然可以选择的话,就不要那么极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是最好,或者说才是真正的好。可如果没有选择,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往豫让这边倾斜。

在春秋时期,还是奴隶社会,人很不值钱的,还记得有一首歌谣开头是“百里奚,五羊皮,百里奚作为一代霸主秦穆公的得力谋士,也只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奴隶。更何况别人。

而且春秋无义战,那时候战争频繁,也说不清为什么而打,打了就对了。那么对于平民来说,生活就是非常悲苦的,一打仗家园就没了,自己还会被充公,也会沦为奴隶,根本就没有保障。他们也需要有保障,被尊重。

无论在哪个时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起作用的,甚至越是动荡,越是顾不上,它就越要以一种形式来表现。

而豫让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这个特点,仗义每多屠狗辈,虽然不起眼,可还是可以得到尊重,而且成本不高的,人性而已,不用复杂的技巧,属于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的台阶。所以很多人愿意去听这些故事,也不管是真是假,喜欢就对了。

只是有一点,我有不同意见,不觉得豫让代表的是贵族阶层,如果他是贵族的话,那么他怎么又是一个人?智家其他人呢?

根据西方九型人格理论,有一种人就是利他型的,而且其他人格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利他主义的。

豫让的表现,我的理解是更多还是一种人格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尽管是以极端以及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奴隶社会中,人那么不值钱,自然不会去研究人格云云。

而赵襄子对豫让的行为,也不觉得是政治所为,更像是本身的行为,或者从经济学角度的考量。

豫让这种人可以说本身就是资源,可遇而不可求,赵襄子虽然赢了战争,位高权重,可是他敢说他死了,身边会有人像豫让那样吗?豫让是有稀缺性的,赵襄子会让他,那是因为他见到了这样的人,本身也有匮乏感,低频在让高频而已。

别看不起眼的小人物,关键时刻还能教单于折箭,还是需要运气才可以碰到的。

所以看了武侠小说,我会选择毋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格局有分事实和见识两方面,把事情做了,那是事实层面,可用爱用尊重去善待,那是见识层面,不见得马上就会有收获,却是超越事实层面的一个举动。

现实中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比如说论坛会看到网友的作品,有些作品就只是一份热爱,不具备多少商业价值,可是网友本身更珍贵。

武侠其实也经历了牛市和熊市,也许,在牛市就看大神,可是到了熊市,就要看真爱,而真爱就在这些普通网友身上,他们也许也不怎么出众,比不上大神,可是他们也同样珍贵,武侠的生命力也离不开这些朋友的关注。


评分

参与人数 1声望 +50 银两 +500 收起 理由
红叶令主 + 50 + 500 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二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2 09:59 编辑


武侠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二黑衣侠客:弱者为什么不能自己报仇?


看到眉间尺的故事,就会很自然想到聂政的故事,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心智模式也是出奇的一致。

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他父亲为汉王铸剑而误了工期被杀,他拜师学艺,为父报仇。

先混入泥匠中行刺未成,聂政得知韩王喜音律,专门去学琴,他还吞炭,漆身和毁音,为的是不让人认出。

如此苦心孤诣,他的琴声折服了众人,等到韩王来听时,他从琴中拔出藏好的匕首,刺入韩王心脏。这就是传颂已久的“白虹贯日”的由来。

然后聂政割下自己的眼皮,鼻子,耳朵和嘴唇,完全毁坏了自己面貌,最后横剑自刎。

都是为报父仇,而且父亲都是为大王铸剑,而大王在滥用职权,接着都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这才复仇成功的。

我曾经在论坛的帖子里说过一件有趣的事,看武侠小说,如果里面有两个男人打架,打得还很凶,那么先看年龄,如果差一半年龄,基本是杀父之仇;如果是年龄相仿,多半是夺妻之恨,不然还斗什么殴?

杀父和夺妻那是武侠基本元素,而且雄性动物看了都会有认同感,架就是这么打起来的,不然还要打架干嘛?

然后眉间尺的故事流传到鲁迅先生手里,还以一篇小说《铸剑》来流传,看来鲁迅先生骨子里也认可武侠精神。

而聂政的故事被记录在一首名传后世的琴曲《广陵散》里,因为他是弹琴出剑,曲未终,剑光寒。那么用琴来记载这个故事,自然再好也没有。

记得小时候看过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先生的著作《广陵剑》,那时候为了一首曲子去买了一盒古曲音带——温瑞安小说里萧秋水为了一首诗,不惜奔波万里去寻觅,这种事情那是很年轻才会去做的。

当时听了《广陵散》觉得很吵,不怎么好听,后来才知道那是蕴含悲愤,慷慨激昂,是燕赵悲歌的曲风。

还真别说,那时候因为武侠小说,还串联起很多知识点,还觉得很好玩呢!

同时眉间尺和聂政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一个公平,现在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各国图强,可兵荒马乱,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朝不保夕,那时候强权也就是公理,百姓的正当需求都没什么保障,而对公正的需求,可以说就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就算是弱为贱民,他们也需要被看见,所以哪怕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付出惨烈的结局,他们也要伸张自己的朴素主张,需要被看见。

所不同的是,眉间尺是借助外力,聂政是靠一己之力。眉间尺借助外力的故事不就是现在社会里股权的人思维吗?请人来投资。

在梁羽生先生小说《七剑下天山》里,卓一航死了都要请人把承诺的优昙仙花送给白发魔女恢复青春,那也是股权思维,梁羽生先生到底是学经济学出身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把经济学思维贯穿其中,把股权融资的理念写在小说里。

也许聂政的故事也是拼凑的,虽然也记载在老司马,也就是司马迁的《史记》的《刺客列传》中,是“四大刺客”之一。

可有些细节还像豫让,也像眉间尺,可这么一个故事,哪怕是仿照拼接的,可还是会流传下来,那是受众真喜欢武侠,那时候估计也是武侠牛市。

在民众心目中,武侠就是救世主,他们是唯一可以和权力对抗的力量,因此出现了偏斜,可以说对武侠都有些迷信。

在西方世界,有神权和权力分立,后来还有学术独立权,而中国受权力文化的影响太大太深了,是需要一种平衡,所以产生了武侠。

而眉间尺和黑衣人的故事,还有一层逻辑,那就是中国人认可的公正的第三方,在得到平台《刘晗 法律思维30讲》里,刘晗老师也说过,法律其实不关心善恶,不关心正义。

这也就是中国人不大喜欢讲法的原因,他们更相信公道自在人间,路人皆知良心。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快意恩仇的武侠文化息息相关。

最后做一下思考题,现实中如何正当防卫,让维权成本降低,在抖音里有一个视频这样说,在咖啡厅等公众场所,录下和对方的交谈,这不违法,可以作为证据;如果乘人不备,把录音笔投入别人家中,或者潜入他人酒店,偷偷地录影录像,或者强行入门抓现场,这些就违法了。

看来武侠也是有力的一种行为,就跟财富一样,古人有云:发财立品。如何把武侠和优秀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合法的维权,和法律专家合作,进行交流,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为得到平台引进武侠课程,为贾老师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题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743

回帖

52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28
声望
-416 声
银两
9541 两
回帖
743
精华
0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15-4-29
最后登录
2021-12-28
发表于 2019-9-1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野石 发表于 2019-9-15 19:57
利他也要看值不值的对方品行怎样,看看当今碰瓷那多做好事前都要拍照自保的,看看卓一航下场,被多少人笑。 ...

与时俱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5 09:51 编辑


源远流长侠与儒——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三儒侠子路:孔子为什么喜欢莽撞的学生?

孔子以及儒家根武侠是很有渊源,不过个人觉得,不是武侠受儒家的影响,而是儒家需要武侠,彼此相互联系,互为影响。

在梁羽生先生的著名作品《萍踪侠影录》里就提到孔门一位弟子,不是这部作品,只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七十二门人中还有这一位,那就是澹台灭明。

他相貌奇丑,孔子一开始还看不上他,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所以流传下一句名言,这句话的前半句至今还在流传,那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就是澹台灭明。

孔子和子路的故事一直被传颂,因为特别接地气,也特别可爱。

记得有一本书里说,春风拂面,河滨之畔,孔子与弟子围席而坐,孔子说了一句话,子路不服,可又辩不过,于是起手一拳,孔子也会武功,当即接下,把子路的拳头轻轻按下,大家司空见惯,莞尔一笑。

也是从这本书里知道原来孔子也会武功,不过想想也对,他家本是宋国贵族,如果他不会武功怎么推行仁爱呢?很有可能他来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顺手就给他一拳,打得他鼻子冒血,哪来那么多教条呢!

自从洞来无敌手,这样才能得饶人处且饶人。孔子如果不会武功,别说留下那么多言论,他在当时兵荒马乱中生存都困难,更别提周游列国,传播学术了。

他喜欢子路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是同类人,都会武功,都推崇仁爱,或者叫侠义,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为理想而忘身。

所谓的儒家都可以说是偏理论,偏教条的才是儒,更直白更接地气的就是侠。正如《论语》里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与子路就好比犹太教分 的十二教派,枝叶虽不同,究其本质,思想的来源都是一本《圣经》。

如果还原到历史本来的存在,不难发现,孔子不会武功,根本难以挪动半步,可既然他是老师,又有话语权,自然要指指点点,委屈了子路了。

也许武侠广为流传,很多人都喜欢它,可总不被尊重,看来是跟孔子有关,也和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

而事实上在孔子那个年代,虽然没有得到正统的认可,却非常有群众基础,广为人知的牛人一共有两家,孔子并不是当时最强的,只是汉代以后需要而已,它是得到了时代的红利。

那两家除了武侠之外,就是鬼谷子,有人说过尽管知道孔门七十二圣贤,可有几个是叫得出名字的?而鬼谷门下弟子不多,名扬天下,誉享千古的大有人在。而且在鬼谷学问中也有养生和武功,不然他们怎么游说诸侯?也是寸步难行。

武侠也是如此,不怎么被看好,可一直被喜欢着。而且它与各种文化也产生了交融,说是与时俱进也不为过,看来谁都知道,只当书蛀虫是不行的,起码也要野蛮体格,才可以真正知行合一。

要说孔孟之说有武侠范儿的,其实也蛮多的,先说孟子吧,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被朱玫的前夫金庸用在他的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

金庸的事业离不开朱玫,可朱玫太委屈,太被冷落了,不能让她总是以罗丹的学生般的存在。

这也是金庸自己教的,拜林朝英就要向王重阳吐唾沫,让人家对记得记得他不好吗?

何况,这也是孟子的教诲:吾善养浩然之气。见贤思齐,致敬先圣,吾之后辈,不敢不效。

《论语》中: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既是君子,也是侠士的自在自我修养,甚至可以说现代金融社会的诚信体制,都是需要且参照这个标准来的。

而说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很多武侠书里都用到的话。

在中医里,志和欲同属肾,肾是人体的大力士,所以有人贵立志之说。

至于我的志,是希望武侠中兴,因为在小时候它陪着我长大,很多知识都是它用形象化的演绎方式来传播给我的,因为它的存在,小时候我的作文还有历史课根本不用担心,而后来我还从武侠小说里看到数学的形象解说,先容我卖个关子,等提到了相关内容再分享。

小时候它帮我,那么现在它式微了,那么也是用得到我的时候,子尚不嫌母丑,我又怎能忘恩负义?

武侠目前是不怎么好听,说不得尊重也不为过,可它对我的好,是真实发生的,抬头三尺有神灵,我还是愿意接受眉间尺故事里黑衣人的存在,它是公正的第三方。

孔子也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而且台湾管理学之父曾仕强也说过,《论语》第一篇不是《学而》,而是学天,那时候是篆书,而和天非常相似。

在孔子圣贤面前,那就更不敢忘却恩义,武侠再不起眼,对我的好也是真实发生的,那么怎么也要尽力去做一些对它好的事。

甚至还觉得只有武侠中兴,像梁羽生,金庸等这些大宗师们,才能吃到冷猪肉。

尽管志向在此,可也不代表我已经做到了,甚至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可是怎么也要试一试,起码不负真情。

这也算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养着浩然之气吧。

目前也许能做到的只是这么说一说,喊一下口号,可起码也算是在行动了。

而且这么做我还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和小时候看梁羽生先生的武侠作品,在写作文时无意间也会用到唐诗宋词一样,那时候觉得好美呀,而且我传承了这么美的传统。

也许将来的将来,武侠也会像曾经辉煌的唐诗宋词一般,只是在历史的黄页卷上被看到,可现在,这个当下,我可以与古今先贤同行,时间静静地叠合,这一刻太美丽了,足以感恩!

再一次谢谢得到平台推出的武侠课,谢谢贾老师的精彩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2 10:00 编辑



不确定与信任,古今共同的课题——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四游侠郭解:信义为什么是江湖的第一法则?


韩非子就说过侠以武犯禁,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游侠流行而没人管,那是真管不了,没有武艺和待宰的羔羊有什么区别,那是保护自己的必修技。因为韩非子不喜欢也没用,假如他被屈杀时,有一个侠客相救,只怕情况也不同了。

他的情形和商鞅也相似都死在自己的主张下,说是请君入瓮,作茧自缚也不为过。

到了汉代,之所以要尊儒术,和削减游侠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而且汉武帝在被窦太后压制时,他也任侠游历,顽劣胡闹怕也不在郭解之下。

而郭解危险以及动人心魄之处就在于他也有自己的价值,或者说他就是汉代的教父。

有意思的是西方的教父也可以算是在郭解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而他们不是王侯,却可以办成王侯也办不到的事,那么招人嫉恨,被人非议也很正常。誉满天下者,自然也毁满天下。

而后人要看的就不是一些表面文字,人云亦云,去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看看一件事物的来龙去脉,究其本质,那才可以得到更多,不然岂非尽信书不如无书?

想想也对,郭解这些游侠走的路多,阅历自然丰富,比起照本宣科,只看表象的人不知高出多少,他可以办成那些人办不成的事又有什么奇怪呢?岂不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郭解干的事儿什么抢劫盗墓、藏匿罪犯、铸造假币等,这不是什么无法无天,后来的吕布、曹操也盗墓,而且盗墓很有讲究,一个不小心会没命的。

而藏匿罪犯更不是什么大不了,汉武帝也干过,至于铸造假币,后来王莽推行的新币直接引发经济危机,造成通货膨胀,后来的农民起义跟这件事有密切关系。

郭解不是说做的事情怎么样,起码他带来的危害远不及王莽,只不过触及了权力者敏感脆弱的情绪,说是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也不为过。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而已。

而且如果从开放性的思路来看,其实郭解做的事都挺好玩的,挺有稀缺性的,一个人别说是一辈子,就算有几辈子的话,加在一起可能连边都没沾上过。

而郭解这些捣蛋的事做下来,他的见识自然不会和普通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也就是因为他做的都是很多人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所以才需要信任。任何优秀的人都有自律神器,而信任只是武侠这一类优秀的人用以自律修炼的神器而已。

至于现代经济社会也需要信任,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而得到平台的罗老师每天60秒语音节目,还有少年得到的董事长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老师,她进入得到系统,罗胖老师就分享过,她后来做了投资人,像她这样的人,只要当众做下长期承诺,那么她就会全力以赴。

因为他们知道信任需要建立起来的,在不确定的环境里有一份确定因素,这就是资源。

华杉老师也在品牌营销30讲课程里说,要在固定时间去检查工作。这些都是建立信任在现实中的应用。

看来信任不单单是行非常之事的武侠才需要,很多被迫接受非常之事的现代人也需要。

而我的学习心得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发听课笔记,也算给得到平台一个回馈。

当然平台不只是得到一个,也搬用华杉老师课程里应用庄子的一句话:行贤而去其自贤之心。意思是做好事不是让人家说我好才去做。如果用心理学灵性科学的话来表述就是学会放下。

所以我打算把笔记发不同平台,一来验证一下认知,二来离开了熟悉的得到平台更能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学会放下也不错。三来,知行合一,知识不是只在纸面,而需要躬行。

感谢得到平台的照顾,如有反馈,那么会来告知。再一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2 14:15 编辑

另一种思维的道教思想——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五兰陵老人:武侠的传奇从哪里来?

小龙女就是道教的称谓,她还有尊神像,不过不在道观里,而在寺庙中,道教虽然源远流长,是中国本土的教会,可它太过散乱,不够系统。

而很多神像以及名词不但是道佛通用,还有看似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就跟《圣经》和《可兰经》,很多故事不但相似,有时候基本一样,所以有人推测不是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老祖宗,源头是一个。

观音就是佛道通用的,道教里称呼为慈航,而妙善三公主的传说就是源自道教。

在日本的寺庙里有一尊神像叫牟财天,她是财神,也主美貌,智慧和口才。她就是道教的小龙女。

在日本有一间寺庙里,其神像就是赤裸的,难怪小说里有什么练功需要脱衣服之类YY情节,原来真是有依托的。

其实道教也好,佛教也好,都进入过政治舞台,之所以会载入史册,因为有主流扶持。

比如说汉文帝就信道教,他的窦皇后,就是汉武帝时候的窦太后,信奉黄老。

道教既有工具的意义,也有玩具的特色——用来减压放松的。

有一首诗就印证了汉文帝信道教:宣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哪来的鬼神想法?自然是有人灌输,那时候可没什么佛教,基督教也没流传进来,只有道教。

所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数典忘祖,道教好歹也是给他祖先放松的,不像他从小尽给大人添麻烦,所以一边呆着去。难怪很多人都不喜欢他,说他穷兵黩武,枉为他还制造大场面,不知道打肿脸给谁看。连老司马,也就是写出来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老司马都在著作中骂他祖宗。

《离骚》可是因为遇到了混账当君王,还有趋炎附势的混账跟着起哄所致。

在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就是以道教的名义造反的。

不是说道教元素渗入武侠小说,而是道教作为文化,本来就是存在于真实生活中,武侠小说只是如实记录了而已。

其实影响生活的文化有很多,并不只局限于现有发行的书本里。

这些文化也不能算是边缘文化,它是一直存在着的,只是人脑使用率不同而已,左脑是现实脑,逻辑,规则,事务等归它管。右脑是快乐脑,情感,宗教,音乐等归它管。

在左脑人的世界里因为讲不清楚感情之类的,就会有意无意的忽略,所以形成了所谓的边缘性。

道教的本质和佛教一样,也是快乐,佛教讲究极乐,道教没有名义,可神仙鬼神的底层逻辑不就是快乐二字。

人是有趋吉避凶的本能,追求快乐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说是逃避责任,未免表面化,有多少以责任为名,其实是强加的甚至是多出来的伪责任呢?没有真正的快乐,还谈什么责任?

责任这个字眼看似高大上,可也离不开快乐作为砥柱。

而鬼神学说并不是迷信,霍金就有平行世界的理论,按照他的说法,平行世界里有生物,过去人们以鬼神为命名有何不可?

既然人不是宇宙唯一的,那么敬畏自然,难道不是应该学习的课程?要那么傲慢干什么?

有人曾经说过,科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神学。这句话在华人圈里被很多人知晓,并不是我现编的。至于谁说的,在得到这么一个知识服务的平台,我想也不用我来逞能了。

另外再回馈一声,我的武侠新书《鹧鸪饮琼录》已在阅文签约,2019年8月18日下午14点,在阅文集团旗下创世中文网平台新书速递推荐,之前还有一本武侠《传奇心记》去年在微博读书签约,现在QQ阅读以及微信读书上都可以看到。

而且我还在梁羽生家园论坛里的不少帖子里都有从得到平台学来的知识,这些知识能用在小说里,也算是传播。

有兴趣可以去瞅一眼,也许我在招摇撞骗,胡编乱写呢?不过也会有人认为这不算什么事儿,不用煞有其事地划硬边界也是有的,我自己也觉得不算什么。

至于武侠小说里有道教的内容,我可以提梁羽生小说里《白发魔女传》里的武当派,梁羽生家园论坛的负责人药师丹枫去过武当山,得来的消息是明代武当一直由明朝的官员监管,这也符合少年得到林欣浩老师的《中国少年史》课程里讲的,朱元璋就喜欢把人绑在一块地上,既然武当有声威,有武功,有传统,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不安排人来管呢?这才是文化在现实中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743

回帖

52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28
声望
-416 声
银两
9541 两
回帖
743
精华
0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15-4-29
最后登录
2021-12-28
发表于 2019-10-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野石 发表于 2019-10-2 19:37
明朝皇帝不少信道的,一直不在找张三丰么,加上武当山在道家的地位,就有点半官方性质了

哈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3 10:41 编辑

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六汝州和尚:江湖秩序是怎么建立的?

有秩序就必然有问题,秩序是解决问题而生的,可是秩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看上去有安全感而已。

那么什么才能有效应对问题呢?灵性科学里有一门中脉七轮课,那是印度瑜伽体系的一部分内容。

昨天课程里提到兰陵老人使出七口剑,是按照道教来的,这倒未必,中脉七轮也是七数,只是目前来说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在还珠楼主的作品里就有关于中脉七轮的对应情节,还珠楼主是老一辈武侠名家,朱玫的前夫金庸不但借鉴,还对他非常推崇和尊敬。这是武侠爱好者都知道的事实。

中脉七轮里每一轮都对应一个人生课题,其中胃腹部对应的就是第三轮太阳神经丛,它的人生功课是“既有原则又灵活有弹性的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既可以应对秩序面对的问题,又能够对应秩序带来的问题。

老子有云。圣人不死,盗贼不止。解决问题的有时本身也是问题。

而庙堂与江湖也不是相对的,只不过被范仲淹提及而已——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这样简单的把庙堂和江湖分为对立,未免偏颇。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自有计划。世界之大怎会以简单的分别心二元对立来设置呢?

比如说,思维有逻辑思维,也有直觉思维,还有情感思维和艺术思维,彼此既共通又彼此独立,假如盲人摸象,只知道逻辑一途的话,就会被耻笑为如果逻辑有用,还要良心干嘛?

这不是简单的说逻辑就与良心对立,而是在世界的计划里,逻辑只是一部分而已。假如连存在面有多少尚且不晓,还谈什么秩序。

在海灵格的家族排序法中就有如果忽略了,就会在各个层面以问题的形式来提醒的规则性总结。

而且在现实中也经常看到,根据逻辑、数据等推断出来的,与真实的走向不一致而被骂的情形,那时候越是迷信逻辑,就越被骂得难听。

当然这种情形如何应对,在梁羽生小说里都讲得一清二楚,有兴趣不妨看看,看了一遍应该就会明白的。要是不明白呢,再看第二遍,那要是还不明白呢,这一觉睡得有点长,那么继续看第三遍。北大金融课的香帅老师,她也是武侠迷,她就在课程中举过例子,背英语时先啃一遍书,第一遍很吃力,第二遍就轻松多了,到后来就可以应用自如了。

书可能就是这个脾性,喜欢人家谦虚踏实,越是傲慢,越不给答案。

不过扯得远了,再谈规则和秩序吧,这些都是人定出来的,必然会附和一部分人的利益,盲从的话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优秀的小说往往会有破禁忌的描写,比如梁羽生先生,他的作品符合经济学原理,所有人都知道岂不是不值钱?没有稀缺性?

而且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如果买了很贵的珠宝,他必然会去买一件一摸一样的假的,平时就戴假的出来,反正真的在哪里他都知道。梁羽生先生的书就如潜藏的珍品,没有多少人知道,那就更珍贵。

而且说到规则,必然要提到人,不懂人,还玩什么规则,不被规则玩才怪。

什么是人?周易里就用卦象说明了,周易这类东西是另类思维,跟道教等一样用神鬼的字眼说的是人间世,它是自成系统,自有文字,和市面上发行的文字大不相同。

所以书还真不能只看表面,不然书呆子一个更容易被欺负。罗胖老师也曾经引用过《教父》里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基督教义也云,不要信人制的偶像,那是有罪的,信唯一真神。也就是说,看清本质(真神),不惑于表象(偶像)。

看来优秀的人都懂得要看本质,所以有人说过,规则是用来破坏的。当然不是说所有规则都需要破坏,也要看时机,比如前两天罗胖精选里就说童工还曾经合法呢!还要看价值,破坏得当就上创新。

看看梁羽生先生的两本名著,得到平台里也有不少武侠迷,其中脱不花的名字,我第一次看到就是在梁羽生先生的名著《萍踪侠影录》里。

《萍》这个故事就是破禁忌的,所以会轰动一时。为了不破坏梁羽生先生的稀缺性,我就不赘述了,有机会再说吧。

再谈另一部名著《云海玉弓缘》里的一个细节,吕四娘忌辰时,她清理门户,诛杀的大师兄了因的弟子来报仇。

说到吕四娘,她可是岷山派第二代出类拔萃的人物,之所以德高望重,就因为她做了几件打破原有规则,推陈出新的事件。

在周易卦象里,三和四的卦位就是人位,它是不该动的,可是人怎么可能不动呢?一动不动那是王八,可是一动就偏离了人位,成了不三不四。

所以秩序也好,规则也罢是会解决一部分问题,可是遇到不方不圆,不三不四,不是鼻子不是眼睛的麻烦呢?规则和秩序都没办法。

所以才有人说当律师维护规则和秩序,当到后来反省的年龄受到良心的拷问,那个罪就受大了。

而且规则和秩序有一个特点,可以解决单一的问题,可要是复合性的问题呢?还有多元化的问题呢?问题又不归规则和秩序管的,是它们一厢情愿要凑上来呀,哪怕跟它商量好了,拜托,你就单一的来吧,它可能会答应,可来的时候就是一家子一起来,它也没办法,你要拆散人家大好家庭干嘛?这时求神拜佛还管用一些。

而《云海玉弓缘》里遇到的就是复合型的问题,吕四娘是前任掌门,弟子们自然不会让了因的徒弟灭法和尚得逞,可人家师徒感情好,非要报仇不可,宪法上也没规定犯了法的人,就不准有人爱,不然也判有期徒刑吧!

这时候讲不清,还是动手吧,本来是吕四娘的弟子和了因的弟子决斗,但年龄和功力都不对等,而且大家都不希望了因的弟子赢,这时金手指也就是作弊神器来了。

了因为了牵制岷山现任掌门,也是为了灭他们的威风,带来了两个御林军弟子,他们一副官腔,还真没人敢惹。

金世遗就不买帐,对着他们屁股一顿痛打,打了还不算,也只有他这个专门破坏规则,见了知名人物就一板砖的魔头做得出来。

不过金世遗的逻辑也没毛病,不是说要出名就不知挨了多少打吗?那么我打打看,挨了不死,后面还有,本来就是你们的逻辑,用来对付你们很正常啊!

其实有些话看上去是有道理,可聪明人就会在心里说,能存活到现在是你的运气,让你活得有没有品质,就是我的本事。什么都听书本上的,流传的,还要人干嘛?

金世遗可以说是外星人的思维,难怪他有海外资产。他做的事是,一边打一边命令徒弟骂师父,不骂就痛打,结果一开始还只是被迫,骂到后来那是什么话都骂,真的是痛恨了。本来嘛,无仇不成父子,做得再好也是给自己安慰,要不然那么累做那么多干嘛?心没那么齐的。

后来也就别提了,要看书的自然会去看,不爱看的也就别无效社交了,极简主义利人利己,本来就没那么多事,别庸人自扰,还巧立名目,自我安慰。

如果说规则或者秩序是对应不确定性的,那么上述这件事该怎么评判?谁来当法官,先被打一顿,打得连他亲妈都不认识,只能说,哈哈哈,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废话了。

所以看武侠小说也是学习如何在多样化,复杂性的环境做出合理的选择。

小时候我看武侠小说从来没被老师抓到过,抓的时候我看四大名著,老师的话有时不比算命先生有质量,骗你个十年八年没商量,比如说老师很不喜欢我看武侠,现在我的武侠小说签约了,正大光明地看了,我的爱就要让世界知道,本来就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更不要受鬼话的影响。

小时候老师就是武侠很低级,反正不如教科书高级,可是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大人都爱看呢?而且影视剧作方还把武侠影视装点得美轮美奂,这叫低级?骗傻子呢!

那时候就知道老师和市场必然有一个是不符合经济规律,不适合生存的,要不然为何听到他和看到的会二元对立化的不一致呢?

后来郎咸平教授果然说过无法生存的人才去当老师的,他们的话岂能全信?

如果连这一点认知都木有,还真是有不配读武侠之嫌。武侠不是低级,它生来高贵,看的人低级,才把它带入低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眼看穿本质的能力——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第七讲笔记虬髯客:唐文化为什么独具魅力?


红拂女夜奔那是流传千古的故事,戏曲和评书是没有电视和互联网时代,让这个故事传颂的媒介渠道。

而且渠道越简单,就越说明故事本身吸引人,故事的意义打动人心。

红拂夜奔的故事还留下一句成语,那是红拂女评价旧主杨素的“尸餐素位”。

这句成语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操都可媲美,曹操评价袁术不就是冢中枯骨吗?这和尸餐素位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曹操评论的袁绍,四世三公,光鲜体面,看上去威风得很,却也是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再看看杨素的举止,是不是也依稀仿佛,观之不似成大气候者。

再次引用《教父》中的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红拂女一语中的,杨素却浑浑噩噩,命运不就是截然不同吗?

唐代是奔放的年代,科举还未像后世那样束缚人,个性的解放带来的是经济的繁荣,可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对女人需求的尊重。这是经济学家总结出来的规律。

且不说全世界最好做的生意就是女人和孩子,女人和孩子一直是弱势群体,直到商业发展了,这才尊重了他们的存在感。

交易或者是交换,其本质就是平等,如果连弱势都不懂得尊重,那也是破坏了商业活动的核心,市场怎么会繁荣。所以经济学家看一个地方的繁荣,往往先看女人的幸福指数,它就是重要的商业指标。

而虬髯客的存在是很微妙的成为红拂女幸福的安全阀门。

红拂女也可以嫁有海外称王资质的虬髯客,可是她敬而远之,因为老人说过,一个女孩在男人很富有时嫁给他,那是很不幸的。还不如陪伴一个男人成长。

红拂女可以吸引虬髯客,就不怕李靖变心,而她不嫁虬髯客,也就不用跟着承担王难之苦,别以为光鲜体面就一定幸福快乐,高级佣人的滋味也不是谁都受得起的,何况成王有成王的劫难,在渡劫时谁挺身而出呢?那时候未必就是付出,而是牺牲。

说到思考题,喜欢哪一个朝代,我是一个都不喜欢,看过香帅老师的《金钱永不眠》就知道现实中的朝代跟现在比起来都是落后的,它们希望我们去穿越,可是它们的条件够不上。

表面是鲜花烹油,去了就是吃苦,越是看不清本质,越容易吃一些不三不四,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里就有一句名言,那是心理学领域的规律,说出来就解决了一半问题。而有些苦是连说都说不出来的,说不出的苦,还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给惹来的,那还真的是苦,却只能自己受着。

看书除了要搞清楚什么是现象以及什么是想象之外,还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相。

比如杨素,比如袁绍,看似赫赫声名,却是尸居余气,垂而不死,还能骗很多看不清真相的人,这些人陷入颠倒梦想,怎么做都是错,忙得越勤死得越快。

记得著名心理学家也是作家毕淑敏老师就说过,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给它注入什么意义,它就是什么。

话是不错,可如果被牵扯进不三不四,说出来自己都要笑的怪圈里,这个意义也太没意义了。

就像眉间尺那个故事一样,最没意义的是谁呀?那个楚王呀,身居高位,该是人人敬佩吧,可在后世眼里,他的价值太小太小太小了,小得只能跟在当时的贱民眉间尺以及黑衣人之后,他算是附属品,是可以出送的,买一送一的赠品。

所以要看什么表面文字,真实地融入生活,踏实地做该做的,这才是最美好,最快乐的事,在哪个朝代都一样。

穿越到了一个看上去好的朝代,不就是像分一点红利,成为牛人吗?可是牛人他自己都不会告诉你,他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就是占据了时代的红利而已。

而创造出时代红利的,就是那些普普通通,勤勤勉勉,踏实去做事的人们。不然红利怎么会凭空而生?武侠岂非成了仙侠?内在的逻辑起了变化了。

所以还要提一些论坛的朋友,比如有一位朋友就是喜欢诸葛青云,人家写名气响的,他就写喜欢的。

有朋友虽然不是每天在写,不时被外界关注,可出来的作品,是一份纯真的爱心。这是非常珍贵的。

受他们的感染,我看过金庸古龙,可我不是他们的粉丝,已经有那么多人喜欢了,少我一个算什么,外界有外界的计划,我有我的节奏!

最后摘录一首诗作为结尾吧,红拂女的睿智我也喜欢,她胜却千百年来须眉无数。

这首诗是谁写的,不妨猜一下,我也稍微剧透,不是朱玫的前夫金庸,他自己也说,他的诗词工夫比较蹩脚。

手持三尺剑,为护好花枝。

但得人同乐,何辞我独疲。

此中有真意,国士属娥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先于世难免孤独——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八聂隐娘:女侠是怎么穿越时空的?

一看到聂隐娘,就想起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先生的唐系列,看梁羽生的书,历史功课根本不用担心,尤其是古代史,那是唐、宋,明,清,包括义和团都写到了。中间的元朝始末,可以看朱玫的前夫金庸的射雕三部曲,那是拾遗补漏,正好嵌入历史的洪流。

在唐系列除了《女帝奇英传》跟唐传奇关系不大之外,《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和《慧剑心魔》都是补充和完善并且用演绎的手法,把唐人笔记中激动人心的人物,用故事加以重组,使得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难得的是,梁羽生先生古典文化造诣在武侠界乃至写作圈都是非常难得的,金庸根本不如他,这是金庸自己承认的,他还说自己的小说写得不如梁羽生呢!自惭形秽,自愧不如之情跃然言表。

看过梁羽生先生的小说,对了,打断一下,这两天的邵恒头条里说了一个“电影宇宙”的观点,意思是,“电影宇宙”则是系列电影的升级版,简单来说,它要求多部系列电影共同享有同一个世界观。

电影宇宙有巨大的商业潜力。这句话是邵恒老师说的。而梁羽生的作品它就是一个以时间流串联起来的系列作品,由于是一个作者写的,所以它拥有稳定的世界观,核心价值不可能变的。

在这一点上,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不但具备前瞻性,它都早了“电影宇宙”这个概念提出少说也有二十年了吧,同时它又是被低估的。

不过这也好理解,天才总是孤独的,不可能熙熙攘攘,总为名利谋。

最近在抖音里看到有一位超前100年的天才,成龙的惊天一跳模仿他,诺兰的《盗梦空间》模仿他,尚格云顿的广告模仿他,甚至都9102年了,《复仇者联盟》还在模仿他,他就是默片时代和卓别林齐名的喜剧之王巴斯特基顿。

领先者总是不被理解,要承受孤独,可时代总是要进步的。

好了,插曲说完了,继续上文,没有逻辑也有好处,把要说的说清楚即可,逻辑,工具而已,执着什么呢!

在梁羽生先生的小说里,唐人传奇那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鲜活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古诗词造诣那么深,可是写出来的作品还暗合当今最流行的娱乐科技元素,梁羽生作品值得细细品读,在不同时期阅读,它的意味也不同。

在梁羽生先生的作品里聂隐娘的故事很完整,充满人情味,让人觉得这样一个传奇女子就该如此。

也是从梁羽生作品里,我开始感觉到小说的美好作用,小说家言是有虚构的成分,不过梁羽生先生的虚构是根据史实,不是任意放纵,他有天分,可更有责任,不会趋炎附势,不会毫无节制,只是用心展现美好与价值。所以看过他的作品,很多网友都说影视剧拍不出其中的韵味,科技再先进,也难捕捉其中意韵。

淡泊宁静之人与营营碌碌,趋炎附势之辈怎么会有大面积的共同话题呢?

今年年初网络大电影《七剑下天山》系列在腾讯视频播出,不知道是不是属意于打造“电影宇宙”,毕竟说到系列性,梁羽生先生还真是首屈一指,金庸差远了。要做金庸电影宇宙的话,那么韦小宝这个反武侠类型怎么嵌入呢?而郭靖假如帮了成吉思汗,会不会今后就是第二个鳌拜?事实上郭靖和陈近南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都是一己之力,负隅顽抗,只是口号喊得好听而已。这岂不是自己在找麻烦?

现在打算蹭金庸流量的人,到了金庸不再吃香了,不知道会是怎么一副嘴脸?金庸本身就有牛市和熊市之分又有什么好奇怪的?真希望在金庸不再吃香和热门时,有人也可以像梁羽生笔下出现的隔世弟子一样,多记着金庸一些也好呀!

可是听了这一期的课程,我产生一个想法,聂隐娘这个名字谁起的?难道见不得人才隐藏的吗?好像有些未卜先知一样。

聂锋保护不了她,她平安回来还被孤立,这是什么文化?世界对聂隐娘很友善吗?她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好?她要是做得太好,还会来到这个世界吗?

孔子也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聂隐娘也只是以直报怨而已,为什么她要那么优秀呢?有一些问题一开始只是社会问题,后来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既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要聂隐娘一个女子去承担?这世界上的人去哪儿了?上帝死了,所有人也都不曾活吗?

聂隐娘可以说是庄子笔下的畸零人,那是和人格格不入,得不到理解也正常,可与天地宇宙是和谐的。事实上武侠也是畸零人一类。

至于豫让,他是名流千古,可是他的家人呢?他对家庭的责任呢?而且他解决了什么问题?仇人还在,其实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只是他自己得到一个千古好名声而已,他要自我成全,为什么要家人做出牺牲呢?

当然豫让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说到家室,那也是无言的伤痛,而豫让看似热血,但这样的直男,有多少女子会喜欢他?很有可能他是在异性面前得不到认可,才会这样惨烈地表达自我。

接着再说思考题,最难忘的武侠人物是谁,梁羽生笔下很多人物都让人多年难忘,虽然得到的留言区有5000字篇幅,可我还有别的事,不想赘叙。

那就提一个不在武侠小说里的武侠人物吧,武侠人物未必都在武侠小说里——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创造了三国时期,没有他,只怕就没有三国。而且他不投靠近的,不投靠势力大,名气响的,只帮着自己认可的,这岂不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独立思想和侠义精神。扶危济困,损有余而补不足,那就是侠义。

梁羽生先生提出侠才是目的,武是工具,是手段,是表像,按照这个理念,诸葛亮自然也是侠义为怀的一代俊秀。

至于武,一直以来诸葛亮是以儒生的形象出现,可也没有记载说他不会武,兵荒马乱,他要是一点武功也不会,怎么去游历,怎么画得出地势图呢?不显山不露水,不靠这个建功立业,混口饭吃,不代表人家就外行,就真的不会。

有人说诸葛亮出山,他是得其主,不得其时。可依我看,他自己就可以创造时势,还需要得时做什么?而他的能耐和他的侠义精神息息相关,如无所感,怎得天机?助他读书贯通,学问精进,开创出局面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晌偷闲,雅俗共赏——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九神偷“我来也”:为什么说城市是通俗文化的土壤?

宋代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代,财富积累得比较丰富。

记得郎咸平教授说过,看一个地方的文艺形式,现在是电视剧的水平,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他还画了一条曲线,分别是美剧、英剧、韩剧和日剧。

郎教授说艺术创造手段丰富,那么科技创新的手段也丰富,这是正相关关系。

看看唐人笔记以及之前的武侠题材,那都是贵族阶层,难怪有人说武侠是贵族阶层的产物。

那么看看宋人笔记的武侠吧,我来也只是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和贵族牵连和纠葛,如果有的话,怎么解释他劫富济贫呢?

而且看他对狱卒都很有礼貌,假如是贵族阶层,怎么可能对狱卒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客气呢?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接地气。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固然有可能是因为战乱,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文明,从封建过渡到资本,主流导向的转变,体现为对人的态度不同,而我来也对底层的尊重,也就表现了社会往文明的方向发展。

唐代是个人感受主义,是比较张扬和奔放的,而宋代开始出现了逻辑。那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出自宋代。

不过虽然宋代懂得利用债务来发展,贸易非常发达,可到底是有国债的,而且对内是中央集权,记得在大学时,老师就说过中央集权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抽重税,抽重税干嘛呢?养公务员,所以有八十万禁军之称。

而这些其实都是压力,国债是压力,集权是压力,管理也是压力,在这些压力下,民众肯定需要简单的快乐,而我来也是满足了简单快乐,小确幸的需求。

我来也故事不是仇大苦深,也不是血淋淋的,它非常轻松的,而且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用伤筋动骨了。

偷这个字眼看上去不怎么正气,可也是灵巧的一个代名词,假如一味农耕,需要那么灵巧干嘛?有力即可。

而且再正派的人士,也会沾到一个偷字,比如偷师,还有偷得浮生半日闲。

宋代是儒生抬头的时期,皇帝不喜欢武将,喜欢文臣,而宋代的儒生也开始有逻辑,尽管逻辑的产生和民间说书的流行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既满足了好奇心,同时情绪也会被故事带动,体验得多了,很自然就会去思考抽象的问题。

然后人生糊涂识字始,逻辑与烦恼往往是钆堆出现的,而偷正是在不破坏原本架构,却可以满足自我自由放飞的希望——我来也正是个飞贼,飞也意味着自由。

再说思考题吧,不觉得这是个出得很好的题目,对我而言雅和俗就是一体两面,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面,要问雅和俗有什么分界线?这是在问雅好还是俗好吗?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硬币有分界线吗?两个面可以分开吗?假如有分界线或是分得开,那不就是假币了?是严重问题哦!

莲花虽不染却出于淤泥,没有淤泥,哪有莲花?再雅的人难道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再俗的人难道就没有美好的心情吗?

还是老子说得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不同的表象,看似矛盾,其实就构成了一个整体。要说左手和右手哪一个好?那么不好咋办?阉了?切了?还是砍了?

这是在学神雕大侠杨过吗?人家杨过那是没办法,这又是干什么呢?吃饱了撑的?没必要嘛!

要是换成雅和俗各为你带来了什么快乐?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彼此的联系又是什么?

这样的话,会更讨人喜欢,更受人尊敬一些。

对我而言,一直很喜欢苏州评弹,这门曲艺算是雅还是俗呢?说的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可气质不同,而且听的人真的不多,可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苏州评弹里,会听到在牢房里有一个堂,那可不是现在影视剧里,牢房就是阴暗关人的,它也有不同分工,而且里面还纪念着一位文化名人。

这个名人是谁呢?还是请老听客到书场来听,书场虽然不热,可喜欢的人非常心爱,雅不雅,非常雅,俗不俗,非常俗,雅兮俗兮,是耶非耶,名也。

至于这个问题,用佛教的开经偈来表达比较合适,同时也算这篇笔记的结尾,当然开始还是结束,界限在哪里,不妨思考一下。我是觉得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743

回帖

52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28
声望
-416 声
银两
9541 两
回帖
743
精华
0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15-4-29
最后登录
2021-12-28
发表于 2019-10-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野石 发表于 2019-10-3 13:48
攒了多少天的,一下发出四篇来

哈哈,眼光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4 10:27 编辑

传播美好意义的话本——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十好汉宋太祖:通俗故事吸引人的诀窍在哪里?


千里送京娘这出戏现在都有,记得好像是淮剧,还有小时候听刘兰芳的评话,尤其是后来血染桃花宫的时候,赵匡胤的结拜兄弟郑恩郑子明说他变了,不是千里送京娘那时候的赵匡胤。

有一阵子不是出现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其实中国的赵匡胤更厉害,信是无生命的,他保的是一个活人。

只是这个故事里有一个逻辑漏洞,京娘家既然在千里之外,那么她出来进香的地方有多远?

盗贼很懂得延迟满足呀,不远千里把人家带回来,然后还供吃供喝,还雇人看守,那是家里有矿呀!

这哪里是什么盗贼,分明是训练有素的殿前带刀侍卫嘛!就跟展护卫一样,表现出来的品质非常优秀且忠诚。

而且这也符合赵匡胤现实中的作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高薪养廉”的人,他觉得有了钱,人家就不需要贪了。

按照这个逻辑,那么盗贼(侍卫)是高薪养成的(家里有矿),自然懂得延迟满足,所以才可以让千里送京娘这个故事顺利开展。

而赵匡胤一路上怎么没想过给京娘妹妹买一个斗笠(帷帽),就是既有斗笠又有面纱的那种,这样不就不惹事儿了。

在传统演义里,赵匡胤可是个败家子,他在华山和陈抟老祖下棋输了,那么陈抟老祖问他要八百里华山,他想华山又不是他的,乐得慷他人之慨。结果他当了皇帝,陈抟拿着借条问他要华山,他只有给人家。所以有人评说赵匡胤未得江山,先输华山八百里,难怪宋朝一开始就赔款,那是败家子搞出来的事情。

也许就因为这个传说,所以在提到宋代的武侠小说里就有了华山论剑吧,感觉华山那是很厉害的说。能不厉害吗?那是赢了皇帝的,

只是明明一顶帷帽可以解决的问题,怎么愣是没想到呢?这不符合正史中赵匡胤的形象,记得在《百家讲坛》有一个专栏就说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当时就提出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善待柴家,他知道载舟之水亦能覆舟,所以他要用道德以及榜样来约束他们。

至于说到通俗话本,我感觉有三个特点,第一,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说人话的话,那就是热闹,不管是什么情节,都围着热闹二字,写话本是为了演出或者传播,而普通人看戏图的就是热闹,不管喜怒哀乐,最后都需要一乐,那才是最底层的需求。活着自然需要快乐,而快乐就是通过热闹来表现的。

所以难怪就有人说,怎么戏里有高阶层的人看上去那么蠢,因为他们就是为了热闹而服务的,越蠢就越热闹,戏如人生,可戏就是戏本身。

第二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说人话的话,那就是记录。

古代哪有网络,连照相都没有,画像那是富贵人家,极少数人才会有。但普通民众仍然有喜怒哀乐,有人生的轨迹,当他们看到戏里出现人生的经历及感悟时,会不自禁代入。

这当然需要放大,可也不是每一个放大的都会被记住,被流传。

举一个例子吧,梁羽生先生的《狂侠天骄魔女》,那是宋系列的作品。其中一个细节说到狂侠笑傲乾坤华谷涵,在女主蓬莱魔女柳清瑶成了北五省的绿林盟主时,让武艺高强的下人给她送了三件礼物。

柳清瑶是孤儿,偏偏华谷涵送的是她襁褓里的破布和时辰八字,然后还送了她小时候骑在师父肩上采下的红豆,上面还有她的指甲痕。

师父有一个儿子很不听话,她很想让师父家人团聚,可她看到那三件礼物时,出现的结语文字是“芳心已幻檀郎相,亦狂亦侠亦温文”。

当进入到人生新的领域,到了新的台阶,是有想和亲人分享的欲望,这时候熟悉的陌生人到来,激发了美好的感觉,还想进一步探索,这是人之常情,却只有戏或者小说里看得到,而且不是每一个懂得放大的人,都可以把这幽微深细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的。

而这种记录式的传载,又是每一个人内心的需求,看到了都会会心一笑,原来我经历过,活过,爱过。

这就是简单的烟火人气的生活,是比较平常,但是不需要悲剧之类的来破坏。

第三,冰雪仙姿消侠气,山外有山天外天。戏文是出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戏文总是那么美丽。

当然这也是在保护自己,来看戏听书的都是普通人,说不定还有流氓,他们听了不高兴会砸场的,可是戏文比较雅,他们听不懂,那砸什么呀,师出无名,这也保护了自己。

而且这也是一种流传和承载的方式,不是事情,不是文字,而是一种善良和美丽。

比如说在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七剑下天山》里有一对后来结为夫妇的情侣易兰珠和张华昭,易兰珠是东林党人杨涟的孙女,张华昭是抗清名将张煌言的儿子,张煌言是和岳飞、于谦一起埋骨西湖的忠烈,这一对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而现实中被杀的忠臣,其眷属都会很惨,但在戏文里不管这些,好的就是好的,不管现实怎么样,美好也是一份传承,在口耳相传中延续着生命,在民众的期望和祝福中生根开花。那是超越现实的美好愿望,也是浪漫主义。

至于定场诗或者道德观念,那是话本的仪式,不是说那是滞后于现实,而是一种传统,代表着正统感。

当热闹中一种幽细的情愫展现出来时,再不起眼的人也会看到自己,会感觉被社会被文化被正统接受了,那会产生归属感的。

而道德观念就是仪式感的表现,如果没有那是很严重的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不肖,不肖也就意味着血统不纯正,会引发大问题的。

而话本或者戏文,一直是领先于教育的,它可以说是一开始的启蒙,而教育其实是滞后于当前现实的,这也是必然的,整理成文字,完成系统,怎么不需要时间。

在历史上也不乏草莽英雄是从话本里吸取营养,干出漂亮的业绩的,比如杜月笙。

也许话本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可它热闹中可以记录真实而美好的感受,又可以把美好延续下去,有志者还可以从中获取能量,我们自己的传统,它就是它自己,有独立性,没必要和其他文化相比较,尤其是看不到传统独特价值的时候,比较必然缺少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力的展现,爱要让人看得见——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十一奇侠十八兄:中国社会为什么需要武侠小说?


这一课贾老师提炼得很好:武侠小说是为了释放内在的攻击性。

我见猎心喜,忍不住技痒,也要留几句。攻击性其实就是生命力,还是以本原的形式来表达的,没有修饰,一切是自然而质朴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俄狄浦斯情结,是根据希腊神话来的,说的是人内心都有杀父娶母的情意综。所谓的情意综,那是情绪的状态,是综合的,也是迷踪的。

当然这种说法是比较夸张而戏剧化的,不过这样一来也是为了被看见。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过,被看见是人的一大需求。

在中国古代如果要教育,那么有几个途径呢?那时候识字都是稀少的,不像现在学校是义务制教育,是普及的。

那时候除了自己本身自带或者后天习得的知识外,就是道听途说一些感觉有用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看戏,一出戏要是看的人多,其中的话语接受程度高,它被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然按照现在的观念,它也是一个单线性,呈闭合状态,戏剧是可以传播和传导知识,可是戏剧本身也受市场影响,新戏上场,再好再有价值,可市场接受度不高,还是起不到传导的作用。

那么当人身上本能的力量产生,被周围乃至社会接受程度的大小,就看戏剧中被传导的影响力有多大。

可是在青春叛逆期,人都会有一种冲动,那就是我是世界的主人,要让世界认识我。

当然随着年龄的和阅历的增长,也会去思考,我该为社会去做些什么,可是一开始都是这种破坏性的冲动的产生。

破坏力也是创造力的开始,一些有成就的人,杀父娶母的潜意识也厉害,别看字眼表现得吓人,其实也就是强爹胜祖宗,要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家人乃至眷属圈过得更好,这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念头,而且也是每个人内心都会产生的念头。

而有成就的人不但拥有这种念头,也释放、接纳,把这股力量当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放在合适的位置,外显为光鲜的成就。

其实这类情结中国也有故事可以表现出来的,那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潼关献宝,楚庄王称霸,要大家进贡宝贝,年轻的伍员要让世界看到自己的生命力,于是越众而出,说他自己就是宝贝。在大家的哄笑声中,他力拔巨鼎,获得了一片惊叹。所以,那种想让世界看到自己的冲动,不妨自定义为伍子胥情结。老跟着别人走,拾人牙慧,何必呢!

中国的社会可以说很安定的,在文化层面的固化比阶层的固化更顽固,而富爸爸说过,稳定和自由是两个象限,过度追求稳定,不利于向前发展。

而武侠之所以被喜欢,且不入流,也是因为表达的生命力是否被广泛接纳有关。

有人说中国社会内耗严重,我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内耗与内心是否接纳自己息息相关,压抑越重,内耗也越重。

而武侠的被接纳与否,也和经济发展有关,看看以前把武侠剧作装点得美丽动人的地区,是不是经济更领先更发达呢?

经济发达不但取决于文化的多样性,更和人的受尊重程度有关,攻击性也是生命力,是重大的生产力,这都不尊重,拿什么发展经济?那就是对资源的不认识,不尊重嘛!

至于思考题,如何合理释放攻击性,简单呀,只需要做到一点即可,去发展文艺,比如戏剧,那是多元化也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但接纳人的情绪,还有美的引导,会潜移默化,本能地知道是非善恶,也就是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往往是逻辑层面与内心层面的断层所致,而戏剧是直达人心的。

同时戏剧其实很费精力的,没有体力根本撑不下一场戏,那就消耗了多余的精力,让人没有库存去支持破坏。

而戏剧有悲喜之分,把没有价值的撕裂给观众看,那是喜剧;把有价值的撕裂给观众看,那是悲剧。

接触了戏剧,很自然会懂得如何平衡情绪,有选择,合理地去破坏。

这也是三教九流会流传下来的原因,它就是现有体系的重要平衡和支撑,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另外再说一点,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就有合理释放破坏力的功效,这一点它与戏剧是异曲同工,时时刻刻感受到美,自然而然地去消融破坏力。

而且梁羽生先生是敏锐的感知到这一点的,他是有社会责任心的,有意无意就会在作品里消融破坏力。

打个比方吧,别人写男女相恋,有些作者就直接扑倒,而梁羽生先生是谈诗词,谈琴棋,谈人生,那是琴剑书香,他笔下的江湖就是那么美。

而且那是他真的有造诣,换了别人,有些肚里是金花菜,马兰头,遇到天干物燥,那就要火烛小心了。

经常接触到美好的东西,就会考虑到,怎么着自己的破坏力也要高端典雅一点吧,不与凡物同尘吧,破坏力也要与众不同,也要强爹胜祖,满足自己的冲动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丹湜意 于 2019-10-4 10:36 编辑

《水浒》岂能不谓侠——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十二梁山好汉:武艺高强的好汉为何不是侠?



听完这一课我想笑,贾老师认为水浒不是武侠,而最近有网友整理出一张武侠作者排名表,施耐庵在前十名。当然也有网友嘀咕,施耐庵都算,那么老司马司马迁呢?应该排第几名。

其实到目前为止,侠还是自定义,没有公认的标准,而我觉得,所谓的侠,最直白的就是看字面—夹缝中一个真实的人。

侠义也是人性,当然从功利的角度,侠义也是利益。这一点在梁羽生先生的作品《风雷震九州》中就可以明显感知到这一点。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水浒》完全是地道的武侠,只是这个层面的武侠品质没有上去,属于低级武侠。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可再不同,龙子毕竟龙子。

别说武侠,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文明发展历程,也没什么说法指出低级阶段就不是正常社会。

而施耐庵还有罗贯中都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以及天下的角逐,对他们而言,活下来才是硬道理,仁义道德在生死边缘是没法太顾及的。

武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名词叫任侠,曹操年轻时就是任侠,董卓根本就是西北地区的侠客,可以说就是少年英侠,侠名响了才请他当官的。

也不能因为曹操、董卓后来当官,他们就是贵族,而宋江等人是游民,是败寇,所以连武侠都不被承认。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贾老师还应该写一本武侠小说出来,不然隔雾看花,隔靴搔痒,认同感的支撑力不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诗既可以解释水浒的低级武侠味,也可以回答思考题,梁山好汉都有杀妻的行为,如何看待它。

武侠本身就是边缘和交叉性很强的文学,跟心理学,经济学一样。那么它本身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也正常,如果太干净了,它就是圣贤书了,其实就算是圣贤教导,也有时空界限,也有适用范围。圣贤尚且做不到,让武侠来做到?这不是劫贫济富吗?以非武侠来制约武侠本身?这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至于杀妻行为,首先《水浒》里有爱情吗?有几对是出于真爱,生死不悔才结合的?对了,说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以前一个笑话,有人看到市面上有一本书,名叫《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宣传中还有爱情,战争等字样,看上去新鲜且刺激,可走近一看,是水浒一百零八将。

如果鲜有真情,那么杀妻也是一种逼上梁山的内在动力,里面肯定有象征性文学意义的表达,不能全然就事论事,以现代法律的眼光来看。小说家言,难免夸张和虚构,不见得按照小说情节去抓人吧,证据显示力度何在?

妻子在水浒里代表着家庭和牵绊,对于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作者来讲,既然抛头颅,洒热血,是不能婆婆妈妈,要切断原生家庭的牵绊的。

而思考题里例举的宋江,卢俊义和杨雄,家庭都是没有温暖的,还无一例外,都是妻子对他们不满意,表现为有外遇。而书里也没有表现他们尊重女性,去为妻子为家庭做些什么,都是自己或者兄弟为重。

这里也表现为强烈的不受重视,以及要显现自我,也就是昨天我整理的伍子胥情结很突出。

在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件中有关于二十一世纪人类的课题,其中就有和自己和谐相处,还有和社会和谐相处。

而水浒里男性没有被尊重,所以要以暴力的形式来被看到。

在约翰格雷的世界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里就说男性最主要的需求是被尊重。

在过去的时代,游民不被尊重,也就算了,隔了多少年,后世的读者连一点尊重和爱心都不给予,似乎太冷漠太刻薄了。游民就不是人,就没有被尊重的地方了吗?

后世读作品,可以说是旅游,也可以说是跨界,跨界是带去文明,而不是打劫去的。就算跨界打劫,在这些逼于无奈,不得已打劫当盗匪为生的古人面前,多一点技术含量也不过分吧,真以为打劫就不需要一点技术含量?

而且强龙不压地头蛇,跨界打劫就怕撞人家枪口上。既然如此,那么尊重一些,平衡一下过去的业力,这在家排系统来讲,是很有福报的行为。

老人是说过,小成就靠努力,大成就靠德行,在需要被看见的同时,也积一点德,这其实也是金融学上安全与收益平衡的概念。

看武侠和做金融在形式上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节点,那么也算是自行组织起来的,在组织行为学上也该有一个系统性的作为。

当然我看《水浒》也不是全盘接受,起码就觉得扈三娘不该在后来,就只是一个符号,而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点在鲍鹏山老师的公号里就提出过。

而且最近玩抖音才知道,原来宋代的尺是34厘米,所以五尺高的人就差不多了,而宋江和矮脚虎王英一样都不高的,难怪他把王英当自己人,看身高就知道是一国的。

身高决定格局,也许说得太偏了,可用在宋江身上,尤其是处理扈三娘这件事上很合适的。

扈三娘是林冲俘获的,他老婆早死了,而且再怎么不认可梁山草寇,也觉得林冲应该为妻报仇,所以有一本《荡寇志》,那是反水浒的续书,里面就写林冲杀了高衙内为妻报仇。

林冲既然无妻,他擒获了扈三娘,那么让扈三娘嫁给他呀,这样扈三娘的排名也会被拉高,而不至于被王矮虎扯低。

抖音里还说,林冲的长相就是张飞的原貌,文字对比下来是一摸一样,只是多了一个逗号。

有意思的是宋江这么安排,扈三娘不说什么,林冲也不说什么,两人还没交集,如果有人要写同人的话,大可以写扈三娘勾搭上林冲,林冲可以火并王伦,扈三娘干嘛不能火并宋江?宋江和王英联合起来都打不过她的。

而且宋江手下人心没那么齐的,如果扈三娘有陈友谅一半性格,幸福指数会大大不同的。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作者当年明月把陈友谅的性格说得很清楚,这本书是参考史实来的,有一定的水准,水分含量不多,市场认可度还是可以的。

如果说杀妻是破坏的行为,也是割除旧家庭对英雄的牵绊,那么破了之后就要立,要不然岂不是一个坑?尽管侠是夹缝中求存的人,这个环境也就是坑。可是坑也有尊严的,再说《水浒》是完结的,本身不是坑,只是处在坑的环境里,那么带着侠义心肠去看书,不能因为曾经是坑就难为水,除却巫山还不是云,一时是坑,一世就是坑了。

要知道坑亦有道,尊重一些,谦逊一些,还是有好处的,经济社会和气生财,多种花少留坑,见了坑多填补,少深挖,挖出洞来,准备存什么呀?寸土寸金,挖不得呀挖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主题

3265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0600
声望
6806 声
银两
86189 两
回帖
3265
精华
6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17-7-31
最后登录
2021-10-31

宣传大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区分,不如整合——得到贾行家武侠课笔记之十三童林和展昭:侠客是怎么变成官差的?


和宋代不同,明清时期是要把人绑在固定地方的。在明朝连《孟子》都要被删节,只是因为里面有君为轻,民为重的话语。

明清时期是不可能出现像宋徽宗在当李师师的干老公的任期中,周邦彦先一步进房,结果躲在床底下听动静,还写了一首词传遍坊间,而皇帝也一笑了之。

当然也有传说,柳永去考科举,结果一首词名列榜首,殿试时皇帝笑言,既要浅斟低唱,何必黄龙金榜。于是柳永当场谢主隆恩,奉旨填词去也。

结果一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遍大江南北,连国外的金兀术都知道了,他一听,什么南朝辣么好,走,去抢过来算我们的。于是一场劫难由此而来。

有人说过,武则天时期看到天真的骆宾王一篇楔文,就说宰相在干嘛?这种人怎么跑到对方阵营中去了。

武则天一介女流,竟然有这等见识,还被记入正史,怎么宋朝的皇帝都不如她,竟然无人说一句,不曾善待柳永。

朱元璋上位后,一直受自卑心理的影响,他杀了不少功臣,公众号“华文武侠”近期推过上官鼎的《王道剑》,刘家三兄弟取其三足鼎立之意,故名上官鼎。《王道剑》里面就有朱元璋逼杀功臣傅友德的情节,而且傅友德当着他的面先杀了自己的儿子,这都是正史里有记载的。

上官鼎还当过行政部长,公众号“华文武侠”在武侠圈里口碑非常好。

至于清朝,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农民起义,别的朝代都是末期才有农民起义,而清朝一直都要面对反抗的,有人就是打从心眼里觉得他们不是正统,是外虏。所以才有什么太后下嫁,雍正被刺,乾隆根本就是汉人的传说。

在自卑和不被认可的朝代,怎么会允许武侠盛行呢?自然要君要臣亡,不亡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的极端理念了。

侠以武犯禁,历来如此,如果不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别说武侠,连说书先生都难以存活,别提什么发展了。

文艺被压制,自古皆然。记得罗胖精选里就提过一个故事,西方的文艺也面临过被压制,连夫妻在一起吃早饭的镜头都不能有,怕被联想到起床之类的,于是作品通过火炉里的焰火,燃烧了,说明感情很好,熄灭了说明情感不顺。这样文艺反而被逼得往深层次去发展。

明清时代对武侠也是如此,只是就如普洱茶一样,哪怕做成了茶饼,也是在发酵的过程。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听《三侠五义》的说书,苏州评话里说到白玉堂结实颜查散,那真是绘声绘色,现在这档书目还有人讲,也有人爱听。

甚至仔细看看,白玉堂和颜查散的结识,与后来武侠发展中郭靖和黄蓉的认识,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所以宗法未必不对,如果把思考题改为,有哪些流传下来的传统,现在还有积极意义就好了,人毕竟都是有传承的,过去的未必就不好。

而我从明清时期的公案武侠里,还发现一点好玩的,白玉堂的夜行衣居然是白色的,别人都是黑色的,他是艺高人胆大。

而后来武侠看多了,就知道白衣是武侠世界里的一个顶级象征,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穿白衣的。

比如说《萍踪侠影录》里男主兼男神张丹枫就是一身白衣,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蒙古郡主类的人物脱不花为了他辗转反侧,却还是求而不得。张丹枫是脱不花求之不得的人物。

在梁羽生先生另一部名著《游剑江湖》里,白衣更是一种权威,一个小姑娘无意间穿了一身白,就被另一个穿紫衣的少女攻击,白衣岂能随便穿。

那一场打斗时,正是姑苏西洞庭山,梅花吐蕊,白衣衬着嫣红,紫衣背后是香雪海,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云远上黄河间,奔流不息为初心。零落成泥香如故,化作春泥更护花。

很多事物都是源远流长,有历史有传承也有寄托,既然已经存在,何不资源整合,让旧枝冒新芽,岂不更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743

回帖

52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28
声望
-416 声
银两
9541 两
回帖
743
精华
0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15-4-29
最后登录
2021-12-28
发表于 2019-10-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3-29 01:54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