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鲈鱼脍 于 2022-5-3 13:47 编辑
各位侠友好:
受了奇和药师丹枫的抬爱和委托,再次充数本届评委,前面有一届(忘了哪届)也做过评委,所以做起来算是轻车熟路,不过前面那届可能得罪或者冒犯了一些人,据说有人还要起诉我,要我赔偿损失五万元,我还和丹枫说起,我说我都凑够钱了,那人却没下文了呢,幸好不是青春损失费。具体情况我记不清了,我这人记性不好(感觉前面记得很清楚啊,原谅我说谎吧),这届又不长记性,又出来得罪人了。
我不是不能说好话,当年我也是很擅长甜言蜜语的,不然怎么骗来美丽的老婆(她刚才在我身后,我不得不如此),但对书评这件事,总说好话也是没意思,纵使我夸得天花乱坠,你写得前不见追兵后不见堵截,不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并没有实际意义,真的投稿试试就会知道。
大家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兴趣,来玩玩的,不必太在意,但要认真去对待,做了这件事,毕竟是有成本的,占用了花钱都买不到的时光啊!所以,无论是你写,我评,都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这样你也会感觉没白辛苦,我也能读到你认真写的文章,也是一种荣幸。
你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书评,肯定具有独特的,被重视的价值。
我有幸读到你的书评,更会以美文来欣赏看待。但我不能保证会说好话。
我们都不是权威,我们只是自娱自乐。当权威的铁骑轰隆隆地经过的时候,我宁愿做一只躺在路边树荫下酣睡的绵羊,别打扰我的好梦就好。
丹枫交待在五四之前完成,我原来以为,她认为我是青年呢,在五四青年节完成有个纪念意义,后来我才知道我想多了,我早已不是青年,那个日期也是人家活动定好的。
今天放假开工(其实是在家随时听候外派支援),尽量少吃少睡完成任务。先啰嗦几句闲话,给你们——参与者——提个醒,然后再说你们的坏话。这叫:丑话说在前头了。
| | | | | | | 1、【义】司马翎作品《玉钩斜》读后感:读《玉钩斜》品人生 | | | | | | | | | | | | | | 3、【义】品读《金剑雕翎》书中的“不义”与“正义” | | | | | | | | | | | | | | 5、【义】闲谈武道胭脂劫【代发 作者:谁明浪子心】 | | | | | | | 6、【义】说说《枪手.手枪》中横贯黑白两道的“义” | | | | | | | 7、【义】侠与义,大侠成长路上的坚守——简评西门丁“烽火三部曲”系列 | | | | | | | 8、【义】《黄昏清兵卫》——武士们的上班、生活(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热点】从工业糖精看非典型流水线热点制造机梁羽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义】司马翎作品《玉钩斜》读后感:读《玉钩斜》品人生 本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是好处。但随后叙事不明,结构松散,没有整体思维,想到哪里说哪里。 应该很好地重组一下结构,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尽量不要借用新闻广播稿。比如:“都在跟强大的敌人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他始终毫不动摇,任何事都无法阻挡他为理想为目标奋斗的脚步。”写得像红色主题革命烈士似的。 既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就要写明它的有点,让读者知道它怎么优秀。 读后感尽量写出“故事梗概”,让没有读过此书的读者,知道大概故事情节。本文没有具体,都是宏观概括,诸如“都在跟强大的敌人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不断的遇到各种麻烦和挫折,几次被俘,几次陷入绝境”。要是这么概括,那么,绝大多数(或者说所有)武侠小说都是这个套路,就显不出自己的特点。 建议本文重组一下,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2、【义】品读《黑鹰传奇》的“恩义”与“情义” 这是一篇成熟的书评。虽然我不清楚书评是否有定式,但以叶林合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为例,其中对各个作者的萍姐,就是数篇书评,本文也是如此,是个很好的范例。从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再到评点,评点部分既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缺点,层层递进,文风比较平淡,中规中矩。如果说缺点的话,从标题上看,可以单独从“恩义”和“情义”两方面论述,但好像写着写着就混在一起分不开了。 3、【义】品读《金剑雕翎》书中的“不义”与“正义” 此篇并不是对全书的书评,而是针对其中的一个典型剧情的书评,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毕竟对于《金剑雕翎》这种超长篇,简短的书评很难概括。本文在文字和立意方面都比作者的前一篇要好一些,对正反两方的论述都保持了均衡,详略也是得当。缺点感觉是在结语部分,结语还应以此片断情节综述为主。现在的结语则变成介绍全书的后来剧情了。 4、【义】传承和弘扬梁山英雄之义 此篇有些写乱了阵脚的感觉啊,结构、布局都不清晰,每一段主题差不多,并不明确。应该评的是《风云雷电》,但套上了梁山英雄的大帽子,虽然二者关系是传承下来,但叙事应该前后分明,而且,对于“侠义”“义气”“大义”这种概念性词语,估计专门学术著作也很难分得清(或许本身就是一个意思,咱也不懂,也不知道问谁),也没有必要在同一篇文章中保留好几种相近的词语,影响阅读和理解。 5、【义】闲谈武道胭脂劫【代发 作者:谁明浪子心】 此篇写得虎头蛇尾。开始高度概括了武道的特点,随后是简要的故事情节。在随后就画风突变了。从“书中关于火的运用不止一处”突兀写来,就脱离了正轨。尤其后边的两处“当搜索网络”,不明其意,是不是自我暴露了作者并没有看完此书,而是搜索网络看了他人写的故事大意?倘真,那就不是作者自己的评点意见了,结尾则又转到版本的对比,“闲谈”变成了“散谈”。 6、【义】说说《枪手.手枪》中横贯黑白两道的“义” 这篇现代动作侠义小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想说清楚明白,不是太容易,本来人家小说设定的恩怨情仇就是,否则就没什么看头了。但作者这篇书评,还是捋得比较顺畅。作为书评,我认为也是属于标准版本,基本信息介绍、人物和情节点评也都很到位,结语也有自己的见解看法。最后在阐述“义”之外,还有补充一点“情”,但也是点到为止,比较详略得当。 缺点是语言不够精炼,有点啰嗦。 例如此句:“四把枪”分别为主角白朗宁、中环帮老大丁景泰、七海帮帮主之子解超,警方第一高手萧朋(也是九龙帮军师萧白石之弟),其中有黑道的丁景泰、解超,白道的萧朋,和游离于黑白两道的主角白朗宁。 明显两句话把人名重复说了两遍。 完全可以改为:“四把枪”分别为游离于黑白两道的主角白朗宁,黑道的中环帮老大丁景泰、七海帮帮主之子解超以及警方第一高手萧朋(也是九龙帮军师萧白石之弟)。
7、【义】侠与义,大侠成长路上的坚守——简评西门丁“烽火三部曲”系列 这篇书评比较长,放在一些较短篇幅的书评里,显得有些吃亏,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就像同样吃自助餐,有吃得多的,也有吃得少的,吃得少的就显得吃亏。我没注意此届正文是否有字数限制,记得以前这是一个诟病,有人写千八百字,有人写三四万字,都放在一起。当然并不是写得多就写得好,字数少就写得不好,有些情况还恰好相反。 游龙这篇书评虽然很长,但作为三部曲的总评,却还有些显短,文章最后好像意犹未尽,没有写完整,而且还有“鸣谢”,这是夹带私货,顺便感谢两个人。 从整个书评来看,作为统一的整体,分不出三部曲的每一部边界,三部曲变成了一部曲。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整体评价很难兼顾,都能兼顾到,又往往易于陷入重复叙事。本文作者可能是已经在竭力避免了。但总的来说,层次感不好,各层面规划得有些模糊,只注意在“义”的上面打转转了。 建议重新规划调整一下,使之成为一个评点西门丁作品的范文。 8、【义】《黄昏清兵卫》——武士们的上班、生活(坑) 未完成。无法置评。
9、【义简评梁著之“义” 此篇属于游戏之作。不予置评。 10、【热点】我看邙山派的衰落 本篇角度很独特,立意也很好。实际说穿了,就是接班人制度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新人加入,全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近亲繁衍的后果显而易见。结论上感觉应该可以拔高一些。没有制度激励,全都按部就班,帮派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 文章中间分析得也很好。但开头和结尾都比较随意。一般来说,还是有一些普及性知识较为完善,让对梁羽生作品不熟知的,也能有个粗浅印象。 比如开头:梁著中,邙山派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一度与天山派并驾齐驱,特别是吕四娘“宝剑屠龙”时期, 正规文章的写法一般大概是(我也是举例):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邙山派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在《江湖三女侠》《冰川天女传》《侠骨丹心》等作品中都有出场,并有出色表现,一度与天山派并驾齐驱,特别是吕四娘“宝剑屠龙”(即《江湖三女侠》)时期…… 给稿费的话,你可以多拿一些的。 再以柳苏的《侠影下的梁羽生》为例,这篇文章估计梁迷都看过,他这么写:“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龙虎斗京华》。”他要是写:梁著第一部是《龙虎斗京华》。也行,所有人都明白。但他没这么简洁。我个人觉得,我们都不是专业的,既不是专业写文章的,更不是专业写书评的,但不影响我们借鉴和参考正规文章的写法。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不错的,所以就多说了几句,不喜欢就忽略掉吧。如果觉得有用,不妨找些前辈的例文看看。 11、【热点】说说梁著与四大古典名著 这篇文章创意很好,给写作主题提供了方向和空间,由此引申的借鉴意义更大。可以衍生出与世界文学名著的对比。当然,是不是那回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没有对错的问题。只不过在写作上比较考验作者的阅读量,毕竟要都读过原著才可以横向的或者纵向的比较。 12、【热点】从工业糖精看非典型流水线热点制造机梁羽生 抱歉!看不懂!仅看懂了征文活动的一个弊病:不限字数。 原来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啊! 征文活动者可以出场检讨一下了。 13、【热点】从两位魔女的成与败看女性创业 此篇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令我虎躯一震。 主题、叙事、结构都非常好,尤其立意。实则把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套用到虚拟的山寨管理体制中。 要说缺点,还是建议开篇有些基础的普及知识:简略介绍一下人物。人物在哪部书里出现的,生平简介,主要事迹等。即便是初看者,也能获知一个大概,更容易接受。 好像还可以扩展一下讨论,比如把双方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政治格局都多方面因素都进行比较,会成为一篇很有趣的文章。 14、【热点】浅谈武侠小说家的排名 这篇文章的标题不准确,容易误导读者。不如直接就说关于梁羽生的排名问题。浅谈其实也并不浅,从内在原因,外部影响等多方面都做了判断和说明。 15、【热点】 给梁羽生先生的一封情书 这篇情书倒是少见的文情并茂,娓娓道来。一篇很好的小散文。 但既然是情书,给人家写的书信,格式就不对了。书信体有自己的格式。而且正文内容要针对收信人,不能一会说“看您的书”(这是对的),一会又说“看梁书”(这么表达就不对了)。 另外,这文体也不用小序,更不要用总理的的大帽子当引子。 16、【这些年】随便写写 此篇好像确实名副其实,就是“随便写写”,我看了两三遍,没看出究竟要写什么,大概确实就是随便写写。虽然没看出啥,也有学习的收获。我都不懂啥是耽美。后面忽然又说女权了。 此文不建议放在征文中。不予置评。 17、【这些年】与堂主的几度会面记 这篇怀人忆旧的文章情真意切,值得回味和记录。但因仅记行,而不记事,前半部分写成了流水账,有点可惜。后半部分的概括总结还是不错的。 建议前面再加上一些同游之时的所见所言,有对话,有行为动作,会使记忆更为深刻,也会使文章更加生色。 18、【这些年】探寻闽粤两地武侠资源 这篇文章也出自游龙之手,比前一篇“饱满多汁”啊,记行、叙事、讲古浑然一体。看征文至此,最为欣赏此篇(我不保证不是因为有我出场)。专门写潮汕地区的武侠小说,也有。广派武侠小说一时想不起啥。倪匡专门写过《韩江游侠传》。发生地就在潮汕那一带。香港《信报》创办人林行止就是汕头人,他年轻时就爱看《明报》,后来发生逃港事件,有很多潮州难民逃港,林行止突发奇想,就给金庸写信,建议《明报》上登载有关潮汕地区武侠故事,以响应和激励这些潮州难民。不久之后,《明报》就登载了《韩江游侠传》,写潮汕武林人士抗击倭寇的故事。至于是不是金庸响应了林行止,还是就那么凑巧了,就不知道了。可惜倪匡这部没有结集出版。否则更可一振潮汕英雄(如游龙)侠气。 19、【这些年】友缘·结识天山游龙 这是与游龙那篇遥相呼应的文章,隔空问候,不过,也是一篇流水账,友情都在流水里。大概就是所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吧。作为友情岁月的日记体记录,还是非常好的,若干年后还可以遥想当年。 20、【这些年】心路历程的梁羽生著作(2022) 此篇文章较长,而且时间跨度十多年,内容也与前面两篇多有重复,不适宜作为征文,倒是一篇很好的友谊助兴之文。所以,对本篇不予置评。 21、【义】从《玉扇神剑》看曹若冰的“书生侠客” 这篇文章始终抓住一个典型人物来分析探讨,并且从人物特征投影到作者自身,互相辉映,给人一种这是自传体武侠小说的感觉。结构完整,文笔也很好,就是有点正襟危坐,比较严肃了。 我对《玉扇神剑》没有什么印象,更不记得什么情节,对他的武侠,最熟的是《金剑寒梅》,还是初中时候看的,三十多年了,情节也忘了,仅记得主人公戈碧青带着那位庄什么的大小姐骑马飞奔,我印象挺深刻的,那时我家里还养着一匹马,耕田用的,红马,我就想啊,我要是戈碧青,马也有了,就缺庄小姐了……又混过三十多年,也没遇到庄小姐,马还没了…… 总评: 每读完一篇,就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写出来,除了不予置评的部分。回头一看,有些不好意思了,第一,评分比较低,如果有规则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我估计都在被去掉的行列,所以分数高低不会影响吃吃喝喝;第二,评语明显有些好为人师的意思。 就是我的错误,也只想坚持这样,不想对我的自己的标准进行修改和掩饰了,都是表达我一种真实的想法。我的所谓的评语,也仅是读完文章之后的联想,也并非就是“评”,就是聊几句,据说年纪大了尿多,我倒没有这个现象,但话多,尤其是说出来没用反而还得罪人的。 我自己并不会写,被抬爱成评委,可能是大家对我的能力有误解。我虽然不会写,还是看过很多会写的人写的东西,所以还是斗胆应下了这份差事,以前也干过,那是胆大,现在是大胆。 胆大,只是胆子大,啥也不懂;大胆,是心里好歹有点数儿,至少对所做的,有点门路,尤其是近一两年,感觉多阅读了几本书,稍有所得。书评里我好为人师提到的想法或者套路,我也是新学来的,尤其是读了伍尔夫的读书随笔,收获尤多。注意啊,我可不是直播带货。我仅是举个例子。 该随笔里专有一章《名著选读》,帮我窥见一点门路。比如她写的读《鲁滨孙漂流记》,她开篇第一段是这样: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杰作,说它是一部杰作,就是因为笛福在其中始终保持着他所特有的那种透视力和平衡感。也正因为这样,他在书里处处使我们感到失望,受到嘲笑。现在,就让我们大体看一下此书的主题,并把它和我们的先入之见做一比较。” 说实在话,当我学会这样开头,我觉得这文章就好写了,真是万事开头难,这下面怎么写,猜也猜得到,写这部书的主题,简要故事情节,然后再对比先入之见,再发现先入之见的错误,笛福原著的高明,文章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 读《感伤的旅行》的开头是:“这本书的文体很特殊,就像一种半透明体,没有那种通常会把作者和读者隔开的陈规俗套,而是尽可能地使我们贴近生活。” 一下子就会使读者知道她下面要写什么,但她又会在恰当的时机来一个转折。她的十篇名著选读写作方式都不尽一样,有的以讲故事开头(我个人喜欢这种)。 这届征文也有开门见山这种写法的,直抒胸臆,只要正文不跑题,都写得很好,当然,写着写着就跑题了,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自当别论。 这次参赛的作者较少,屈指可数,好像也没有新人,侠义薪火相传,火苗较弱,但还是有人在做,总是好的。 至于书评打分,我再强调一下,真的无需在意,我都打满分,也毫无意义。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的文章,有《我看邙山派的衰落》《从两位魔女的成与败看女性创业》《探寻闽粤两地武侠资源》,前两篇还有扩充和深度的空间探讨;后一篇写得比较规矩,已经不是属于书评了,就不要那么拘谨,适当加一些浪漫元素,写人记事的文章,只写“事”,不那么活泼生动,里面要有“人”的活动记录,有对白,有行为动作描写,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有趣,摇曳多姿。台湾的吴鲁芹先生写这类文章是拿手好戏。可以借鉴一下他写的《师友·文章》,当然时间充裕,他那一套作品不妨都看看。这类文章很多,精品也很多,但既是精品,又很有趣的,就不是很多了。我所见也有限得很,记得还有一位前辈今圣叹,极擅作此文章,可惜他的《儒林清话》没有出过简体版,绝版很久了。 就啰嗦这么多了,感谢众位侠友!江湖再见!(一定会再见,不会再也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