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江湖三女侠

天山游龙文集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谈楚昭南与张召重BY天山游龙

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与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都是两位作者早期的小说,两部小说创作的对象都是一个“侠的群体”,《七剑下天山》的主角包括了天山七剑和天山之友刘郁芳,而《书剑恩分录》的主角则是红花会十四位当家这一群体,可以说,以群体之侠为创作对象在我国古典武侠传奇是屡见不鲜的,典型莫过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七侠五义》也可说是公案武侠中这方面的典型。两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学的借鉴,因此两部小说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可比之处。即如两部小说中重要反面人物楚昭南和张召重身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楚昭南和张召重,同出自名门正派,前者是天下第一剑客晦明禅师的二弟子,后者是武当派武功最高的弟子。都是名震江湖的剑客,楚昭南与傅青主、石振飞并称三剑客,张召重则与王维扬齐名,有“宁遇阎王,莫逢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之称。两人都因贪图功名利禄而被清廷所用,沦为侠义之士最为凶残的敌人。

两人都为了功名而表现了对同门的无情,楚昭南多次欲将凌末风、易兰珠置于死地,下毒暗害曾是好友的辛龙子,张召重则残害师兄马真。

两人都有一把宝剑,楚昭南使的是游龙剑,而张召重使的是凝碧剑,都具有斩金断玉之利,相形之下,张召重的凝碧剑威力似乎更大,张召重仗以独斗红花会群雄而不败,而楚昭南的游龙剑作用不是很明显,《七剑》整部书中的宝剑太多了。

两人在与侠义之士对阵中都表现出极强的武功和才干,两人均对阵侠义道武功与之相若甚至比其高的高手,楚昭南统领大内高手,多次把侠义之士迫进绝境,而张召重则独对红花群侠而不惧。楚昭南宿命中的克星正是他的师弟凌末风,武功高于他,楚昭南虽用尽心机,几度欲将凌置之死地,然均技逊一筹而反为所制,但凌末风却也未能取得最终胜利,反而冰河一战因旧病复发为楚昭南所擒。而张召重则没有如凌末风始终高出其一筹的天敌,倚靠清廷,与红花会群雄屡次交锋互有胜败。张召重比楚昭南似更幸运一些。

而楚昭南内心深处还有着对飞红巾残存的一份感情,从而不敢与之生死相拼,张召重的感情世界则是空白的。相形之下,楚昭南的心思更深,不易受诱骗,而张召重这方面有所不如,多次中计。
最终结局都是悲惨的,楚昭南自杀而张召重惨死狼群中。

武侠世界中,要塑造有个性、有特性的反面人物是不容易的,两部小说的反面人物呈现出很多相似之处。而后金庸的反面人物可说是越写越出色,而羽生先生在这方面确是有所不如,他本人在《金梁合论》中也坦承了这方面的缺点,然而在长长的35部小说中,羽生先生还是留下不少精彩的反面人物典型,也就有待各位朋友进行讨论交流。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武侠的典范BY天山游龙

在羽生先生的35部大作中,如果要选出一部最能代表羽生先生风格的作品。个人意见认为应当选《江湖三女侠》。虽然《江湖三女侠》一书论“爱情”比不上《白发魔女》、《云海玉弓缘》,论“史实”比不上《女帝奇英传》、《萍踪侠影》,论“侠士”也似乎不如《大唐游侠传》、《萍踪侠影》,论语言优美又比不上《七剑下天山》,但我个人仍认为这一部小说最能代表羽生先生作品的风格。因为这部小说在以上这些方面在整个羽生作品都不算突出,但衡量一部作品当首先从其整体入手,以免“以偏概全”。而《江湖三女侠》一书却正好从整体取胜,羽生先生小说的特点、优点,本书都具备,整部小说细品当可慢慢体会。而且平实质朴本也为羽生先生整个创作的一个特色,正好在本书中得到体现。

  “五大绝招”的表现
  陈墨先生曾对梁羽生的作品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总结了梁作的“五大绝招”,即为侠、史、诗、女、雅,尽管这个观点未能道尽羽生先生小说的佳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独到之处。“侠”是羽生先生整个创作历程中坚持的一条底线,“以侠为目的,以武为手段”是羽生先生创作的一个理念。羽生先生在整个创作历程中创作了无数深入人心的“侠客”、“名仕”,如张丹枫、凌末风、段圭璋等等,但本作在这方面也不逊色。关东四侠、江南七侠、铁掌神弹、少侠唐晓澜等侠士一个个显得栩栩如生,各具风格。如玄风道长的嫉恶如仇,杨仲英的沉稳老练,甘凤池的泱泱大度、辩识大体的大侠风范。唐晓澜在历尽沧桑却不脱侠骨,终成大器。全书中还创作了唐晓澜的身世之谜,让第一男主角成为满清王室,作者这一构思,颇具匠心,同时也表明作者并无大汉族主义之念,满清王室在他笔下也成为一代大侠,日后更成为侠义道之领袖人物。“侠”的理念、“侠”之有为等等无不在作者笔下得到很好的刻划。试辩析这些形象,可有“千人一面、万人一孔”?再试比较关东四侠与江南七侠的特点,可说是侠义风范,各有千秋。
  “史”是羽生先生创作的一个长处,读羽生作品可获得史学上的见识。在羽生先生作品是有的以正史为主,有的以野史为主,结合正史。本作正是野史收集整理再创作的一个典范。作者成功将民间流传的独臂神尼,江南八侠等故事再加工,再结合野史的雍正夺嫡、孤女刺帝等悬案一一整合,加以诠释,读者观后无疑增加了认识。本书也是羽生先生作品中利用野史材料最多的一部书。
  “诗”是羽生先生的创作风格,诗词、诗词化语言见于羽生作品的各个角落。本文虽然不算突出,但也 有几处表现。如卷首:

  剑胆琴心谁可语,江湖飘泊怜三女。
  弹指数华年,华年梦似烟。
  遥天寒日暮,寂寞空山路。
  踏遍去来枝,孤鸿独自飞。

  ——自题《江湖三女侠》,调寄菩萨蛮

  卷末:

  似水柔情,如花美眷,千秋佳话人争羡,
  依人燕子又归来,沧桑变了心难变。
  柳絮轻飘,春风拂面,词笺不写文君怨,
  江南塞外一般同,碧波深划鸳鸯见。

  ——调寄踏莎行

  再如唐晓澜思念吕四娘之作: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云山梦影模糊,乳燕寻巢,又俱重帘阻!露白葭苍肠断句,却情何人传语?蕉桐独抱,霓裳细谱,望断天涯路!素娥青女,仙踪甚日重遇?

  诗词我本人均是外行,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几分美、几分真。
  再看回目,虽不及七剑写得那么典雅、脱俗,但有几联还是不错的,如:

  慧果兰因 深心托毫素 轻颦浅笑 何处不关情
  真个情痴 十年如一日 几疑梦幻 卅载困幽宫
  梦幻尘缘 深宫藏恨事 瓢零蓬梗 一剑上仙霞
  铁马金戈 将军擅征战 晓风残月 玉女剑纵横

  以上几联均是工整、清新,颇具雅俗共赏之效。
  “女”自不用说,本书是一部女侠为主角的书,羽生先生偏爱女性。很多人都说其书中女侠的形象要超过男侠。《七剑》一书中女性占了四位,还有一位天山之友刘郁芳。本书则以女侠为主角。“江湖三女侠”中吕四娘文武全才、胆色具绝,识得大体;冯瑛则温婉善良,善解人意,冯琳聪明伶俐,又带着一点可爱的邪气。另外杨柳青也写得不错,娇气、高傲,但是对唐晓澜存在一份真情,七剑之易兰珠在本作中风采再现,力战群雄,豪气迫人,与七剑中那孤傲、娇羞的少女廻然不同,阅读本作,勾起读者对天山七剑的美好回忆。其他诸如为了追求爱情抛弃一切的鱼娘、李明珠等在作者笔下无一形象生动,因此本书在女侠的塑造上是成功的。
  “雅”是羽生先生作品的又一特色,在刀光剑影中感受那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本书中不乏文武全才之名仕。如女主角吕四娘本身就是出自书香门第的才女,其心上人沈在宽身上无疑是一位风骨铮铮的传统文仕。再看江南七侠中的白泰官、路民瞻也是文采出众,出口不凡。如路民瞻一幅“画鹰”图表现出他受困之处境。再甚而书中反面人物雍正帝也颇见文采,在酒楼与唐晓澜一番论交虽然透着虚伪,言语之中也见其不俗。再看书中开头:

    寂寞山村,黄菊路旁迎客至;
    中秋将近,已凉天气未寒时

  寥寥二句,点出一番秋意光景,也似暗示着这是一场风暴前的平静。此般语言多见文中,细细品味,当有一番体会。

  传统武侠的章法
  有的读者说梁羽生是传统武侠的集大成者,也有的读者是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在我眼中,羽生先生兼具两者的特色。事实上,传统武侠到大成时必将有一个求变的尝试。《江湖三女侠》一书恰恰是兼具新旧武侠的特色。从小说结构而言显然是传统小说的章回体模式。小说的语言、述事都不脱传统武侠的特色。而复仇、锄凶更是传统小说的题材,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而言,也离不开惨遭灭门、劫下遗孤、学艺有成、报仇雪恨的主线。我个人同时注意到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开始,到朱贞木、郑证因、宫白羽时期武侠小说的一个特色是喜欢描写大场面的两个阵营之间的对阵。典型的小说如《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三侠剑》,甚至追溯到《封神演义》,很多作品都是大场面的正邪阵营对峙。本书也不例外,甚至也得更精采,试看代表正方的周青、钟万堂、江南七侠、关东四侠、铁掌神弹、祝家澍(冷禅)、江湖三女侠、唐晓澜等等,反方阵营的了因、哈布陀、神魔双老、天叶散人、董世川、甘天龙、额因和布,真个高手辈出,各怀绝艺。而且其中有从清廷成为侠士的侯三变、李明珠,也有堕落成鹰犬的年羹尧,就阵容之鼎盛,本书绝不逊于以上几部小说,而就人物刻划的特色,本书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场大战,声势宏大,如四侠对双魔、、吕四娘三战了因,氓山诛灭叛徒、血战少林寺均是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为新武侠决战之佳作,即使对比当今新一代武侠的描写也毫不逊色。

  新武侠的风格
  其实我个人对传统武侠与新武侠的区分自己也不是很清淅。所以下面一些看法可能也不是很正确。本书不同于传统武侠的的表现个人以为有以下表现出几个“特点”:
  本书是以女侠为主角,这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还属少见,本书充分把女性放到一个独立,与男侠相抗衡的地位,在本书中女主角非但不是男性的附庸,更成为改变历史的主角,这既是羽生先生的一个风格,也是他对传统武侠的一个突破。
  本书从单纯的江湖走向江山,江湖与江山结合在一起,是国恨也是家仇,两者紧密而不可分。另外宫中九王夺嫡,文字狱、曾静案、雍正暴亡等史故与江湖仇杀紧紧结合。
  本书让唐晓澜与冯瑛这对叔侄最终结合成为爱侣,更表现出作者的新观念,这在传统武侠中可能也较为少见(由于还珠、朱贞木这一代的的武侠小说个人看得不是很多,无法确认传统武侠是否有过相似的例子,但是应该很少的)。
  本书更为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唐晓澜的内心挣扎,年羹尧的坠落蜕变等都有典型意义。
  反面人物的描写得到极大的突破,雍正帝写得既富有才干,又重机心。而年羹尧这一形象更是被作者写活了,从无知到利禄薰心,终不脱鸟尽弓藏,其中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作者无不刻划得入木三分,这个人物形象绝不是概念化,而是富有血肉,可列为羽生先生小说中的典型反面人物形象之一。

  羽生先生曾谦称,他但愿他的小说是一杯白开水,没有养分,但可让读者解渴。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语,但平实确为其小说的一个特点,至少比不上金古那种奇诡、曲折。而本作更是这一特点的体现,平平淡淡,但细细品味,自有其独到之处。可能这真为一杯白开水,但却绝对不是没有养分。细细品味,自可领会其中的“真”。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缺,待补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浪漫的冰川世界BY天山游龙

遥看珠峰
雄伟的高原,高耸的珠峰,多少年来折服了多少英雄好汉。那不可知的神秘、超越性的力量,显得是那么不可征服,足以使任何英雄在它面前只是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然千百年来,那直插云天的珠峰给了多少人以梦想,多少人想攀上那世界第一高峰,亲心体验独立高峰, 一览群山小的豪情气概。但是珠峰又是那么残酷,多少人在珠峰下被征服,半途而废;更有多少人长眠珠峰之下,埋身于风雪之中。
自然与人,这一个千百年历久不衰的的话题,相信直到将来人们仍会为它争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体验征服自然那一瞬间的自豪,永远是人们之所求。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成了多少人的梦想。正义的、邪恶的,成名的、无名的,他们无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奋斗。阿剌伯第一高手提摩达多毕生的心愿是登上珠峰,濒临死亡的金世遗最后的心愿是登上珠峰,还有一众武林高手,吕四娘、唐晓澜,更有百年前的凌末风,都想在珠峰面前证实人类的力量。但是大自然是残酷的,探索、征服大自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8000多米的高峰,稀薄缺氧的气层,变幻莫测的气候成为阻碍人们攀登的一道道险阻。多少人筋疲力尽,呼吸艰难中前进?又有多少人葬身在变幻莫测的气候之中。当金世遗望见近在眼前的珠峰,却已无法继续前进,他无法征服珠峰,却反被珠峰所征服,绝世武功的唐晓澜、提摩达多在面对珠峰上一次雪崩中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不由不向珠峰低头。打尽天下无敌手的凌末风在珠峰半途只能感叹“胜人易,胜天难”,用剑刻下了“人天绝界”四字,而悄然回返。
攀登珠峰在失败的同时,更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让生命长伴珠峰。赤神子与董太清为寻找虚有的绛珠仙草埋身珠峰,提摩达多纵横西亚、东欧,却葬身在珠峰雪崩之下,还有二名东欧高手,更有途中的一具具攀登珠峰所留下的尸体。金世遗若不是唐晓澜的救助也将长伴珠峰。与此同时,每一个人的本性在生死关头更表现得一望无遗。赤神子为了寻找绛珠仙草,恢复武功不惜牺牲了生命,提摩达多面对自然的暴力最终却不能战胜自身的恐惧,惨坠万丈深涯。而唐晓澜牢牢抓住一丝的机会,凭借着自身的意志终于赢得了这场赌赛。一场登山的赌赛最终演变为一场意志的较量。与寂寞为伴的金世遗也终于在生死关头中感受到冷漠的人世间仍存的温暖,身边的朋友对他的关怀,唐晓澜为他不惜损耗自身的功力,李泌梅不惜冒着九死一生上珠峰,人性的丑恶,人性的光明全部尽展于书中。
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征服自然一直是人们内心不懈的追求。人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追索、探求,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失意。吕四娘在“人天绝界”面前毅然带着唐晓澜、冯瑛再走三步,证实了后人必胜前人,在人们执着的探索前面,没有任何人为的“绝界”,有的只是千百年来人们不变的追求。

神奇的冰川世界
雄伟的唐古拉山之巅,神奇的冰宫,缥缈的冰川天女,神奇的冰魄寒光剑和冰魄神弹,这一切本非尘世间应有之物,冰川、冰宫、冰湖、冰剑、冰弹,如此之纯洁,血雨腥风的江湖中,群寇觊觎的藏边,竟有如此圣洁的净土?可惜血腥的江湖从来容不下任何世外桃源,邪恶的侵扰,正义的责任纷至而来,既是江湖中人又怎能独自逍遥于这世界桃源般的世界?一场天然灾难结束了这片世界的宁静,一场血战玷污了这里的纯洁,太多的血令得这里已不再是世外桃源,冰剑冰弹终要担负了除魔卫道的责任,更将这里的纯洁带往尘世间,激发起凝固的冰川之下那股暗流汹涌的力量,让边境不再兴刀兵,让野心家收起心中的欲念,以还我那和平纯静的世界。

独到的人性刻划
梁羽生小说的人物常被人批评为人物过于完美、单调,缺乏深层次的人性写照。这当然是有欠公允之言。在本书中处处流露了人情人性以至世态心态。小说中的人物可谓丰富多彩。久居冰宫、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川天女,风流倜傥、少年得志的世家公子唐经天,柔情的公子陈天宇,多嘴的书童江南,更有性情冷僻、举止大悖常理的金世遗。本书的人物刻划可谓成功,也说明梁羽生并非不善于刻划复杂的人性。

冰川天女
尼泊尔的公主,武当派的嫡派传人,冰宫的主人,高贵的身份,绝世的风姿,惊人的武功,居于圣洁的冰宫,伴随于纯洁的冰川和纯净的天湖,她是藏边传奇的人物,也是飘渺而高高在上的人物,之前她宛若天人,居于天上而俯视于碌碌的芸芸众生,整个世界好似雪白的一片。然这单纯的世界注定也是寂寞的,当有一天,同样优秀的一位绝世公子唐经天闯进了冰宫,也走进了她的心扉,这个世界原来还有如此之对手,怎不让她为之不安,而这位对手也正是父亲苦心独创一派想要与之相较的对手,好似前世的宿命,今生必然纠缠于一起,尘世间虽然喧嚣,但是又怎忍拒绝他的盛情相邀,于是有了走出冰宫,步入尘世,面对世间一切纷纷扰扰。她以纯洁的心灵看待世界,免不了受到世间的误会、戏弄而不知所措。芸芸众生,不管是侠士、平民、甚至是乞丐、麻疯,在她眼中又有什么不同?终于有一天,又一位武功同样出色、同样不属于这个尘世的男儿金世遗闯进了她的生活中,表达了倾心之意,然而他们虽然都不属于这个尘世,但他们之间也不属于同一世界,更注定无法走进同一世界,因为她对金世遗只有同情、怜悯,而没有爱,她的世界已被唐经天所占据,尽管有过误会,但是彼此之间是那么不可分离,他们联手平息了国土被分裂的危机,联手大战魔头,最后更联手平息了尼泊尔国王的野心,使她父亲和母亲的国家不致发生战争,在这里她以绝世风姿惊震了尼泊尔的十万军队,让这种风姿永留在每一人的心中。而每一次联手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增进一分,整个故事似极了童话世界中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一颗热情的心和一颗纯洁的心历经波折,终于心心相印,成就了一对美好姻缘。

唐经天
天山派的少掌门,江湖中年轻一代的杰出之士,文采武功都是上乘的翩翩少年。名门之风,飘逸端庄的个性,可说是一身占尽了少年侠士之灵气,或许还有那种隐隐约约的贵族气质,与之相较,张丹枫多了几分名士之气,也多了几分清狂,檀羽冲多了几分愁怀,李逸多了几分落拓,卓一航又多了束缚,但这都不是一名贵族所应有之风,而唐经天却多了几分优雅,少了几分愁思。贵族的气质本就是一举一动与其身份、与其家世相匹配,更有着那与生具来的责任感。于是他以高人一等的见识、超人的武功化解了一场国土分裂的危机,抵御着邪魔,救助着需要救助的人,而这还不够,他还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和救助那曾经伤害过他的对手,对这个对手他的观感是“我对他只有怜才之意,但对他的作为就不敢恭维了”,然而当一样的对手陷于走火入魔的困境中,他踌躇再三,终于向爱人道别,踏上搭救他的道路,这不仅需要博大的胸怀,也是出自与生俱来的那一份责任。或许这才是他心中的爱人所需要的那种气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气质高贵的才子自少不了生命中的佳人,他很用心地去追求,终于赢得了她的爱,也赢得一场爱情的竞争,毕竟他们才是同一世界的人。

金世遗
这位受到好评最多的一个人物。自小被误认为麻疯患者,惨遭世人的遗弃。在他学成一身武功后,向社会展开报复,专门以作弄人为乐,得到了毒手疯丐的绰号。然这不是他内心所想要的,因为所带来的不是快意。而是依然是那么寂寞,他报复了整个社会,而这个社会也同样以百倍的力量向他进行报复。他被视为异类,得不到温暖、关怀。而他的内心却是那么渴望温暖。冰川天女是第一个将他当成朋友的人,金世遗也将冰川天女视为世上唯一的知已,对她展开追求。与唐经天相比,他不是正人君子,所以他可以在冰川天女和唐经天进行挑拨,造成两人的误解。但他又不愿乘人之危,在唐经天受伤之时进行加害。但是尽管冰川天女是走进他生命中的第一位女子,但他们注定是不适合的,因为他们之间缺少一个爱的理由,她于他是同情和怜悯,而他予他的却是倾慕和仰视,他缺少唐经天那种对爱情的淡定从容,爱情是需要双方站在对等位置的交流,而这与金世遗却不具备,因为他内心世界同时充满着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却少了一份如唐经天般的自信从容,他只能是这场角逐的落败者。在生命到了尽头仍拒不接受唐经天的援助。渴望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却终被那世界第一高峰所征服。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从毒龙尊者到冰川天女、吕四娘、冯琳、李沁梅、唐晓澜都予他以关爱,这个世界毕竟没有真正遗弃他,还有这么多关心他的人,终于让一颗冷漠的心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决心以一已之力解救一场灾难。

芝娜
忘不了这位复仇少女,她本是藩王的公主,但是家庭却遭遇了不幸,逼她走上了复仇之路。为了复仇她放弃了一切,如果说厉胜男是在复仇中追求爱,芝娜却是在复仇中逃避爱,尽管她忘不了救助她、倾心她的爱人,然而她不敢爱,也爱不起,她的生命中注定是承受着那份悲剧。初次被救助的感激,冰宫中的倾诉,刺杀前的道别,他们都在生命中刻下了对方,然而她别无选择,因为她难以放下生命中的复仇使命,终于在手刃仇人后,横刀自刎,留给爱人是一生中的追忆。

还是忘不了那攀登珠峰的故事,少了一场正邪的决战,却留下了武侠世界那积极攀登高峰的影子,留下了珠峰的雄伟、珠峰的奇妙景观,还有那动人的神话故事。重温了打遍天下无敌手却折服于珠峰的凌末风那份无奈,还有吕四娘、唐晓澜、冯瑛踏出的那又三步,品味着金世遗在攀登中的那份悲凉的心境,感动于李沁梅的执著,还有那一个又一个攀登者的故事。这样的文字于武侠世界何其之少,又是何其之珍贵。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海,空缺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我看冰河洗剑录BY天山游龙


  《冰河洗剑录》在羽生先生35部著作属既出名又不是很出名的一部小说。“出名”是由于它是羽生先生名著《云海玉弓缘》的续集,为金世遗、厉胜男和谷之华的那一段刻骨铭心、意味深长的爱情故事划上了一个句号;说它不出名,是因为整部小说的成就在很多人看起来远不如《云海》,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个性,都远不如前作;也许很多人对该部小说还存在“恶感”,这多是喜欢厉胜男的读者,认为羽生先生不该让金世遗和谷之华重新走在一起,又有一部人认为该部小说破坏了《云海》的悲剧美感,这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作为一部独立的小说还是作为《云海》的续集,该部小说还是有不少亮点及引人深思之处。

  完整意义的三部曲
  《冰川天女》、《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三部著作构成了武侠小说系列中一个完整意义的三部曲。个人认为,纵观整个武侠系列,能够有这样三部纯粹的完整的三部曲还属少见,即以系列小说见长的羽生先生,因为三部小说不仅是金世遗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愤世嫉俗的无知少年,茫然徘徊的挣扎,到成为人所景仰的大侠,三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这在武侠系列中实属少见,而不仅是金世遗,以冰川天女、唐经天、陈天宇、江南还有白教法王等一批人物也影响了三部小说的发展,这也是少见的。与金世遗的完整人生历程不同,唐经天的个性呈现是稳定的,但这并不能说唐经天的形象比金世遗差很多,因为不同的人生历程决定了不同的个性特点,金世遗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成长必须经历挫折和痛苦的蜕变,而唐经天武林第一门派和世家出身决定了他身上那优雅、端庄的贵族气质,这可能是他独有的皇族血统与天山派百年的底蕴相关,正如俗言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而作为一个真正的贵族,无疑最重要是表现出优雅、从容的贵族之风,个人认为,在羽生先生小说中,最具备这种贵族气质的人物无疑是唐经天,张丹枫太过狂放,而檀羽冲则有太多的负累,因此在贵族气质这方面,反而是唐经天最具备,这也是一种常人掀慕而难以企及的气质,对与这种与生具来的气质,需要的是维持而不是改变。而在这方面唐经天做得最好,终其一生中,不仅保持了这种独特的气质,而且天山派在其手中达到全盛,之后金世遗虽然成为武林第一高手,但无法动摇唐经天的天下第一门派。可惜的是没有永恒的世家,到了唐嘉源手中,天山派无论声势还是唐嘉源的个人才具都无法达到唐经天开创的盛世,终将掌门让与另一开拓型的人才杨炎,这已是后话。作为羽生先生笔下的绝代佳人冰川天女,在本作中风采依然,与姬晓风的一场轻功比赛,引发读者对其绝世风姿的无限遐想,可惜的是自此天女自此之后不复见,在其他小说再没出现,或许羽生先生太珍爱这个人物,只留下了她最美,而不忍写到岁月流逝在这位佳人留下的另一面。陈天宇依然文雅,多了几分庄重;江南依然多嘴,多了几分成熟内敛;厉家后代再掀波澜;阳赤符卷土重来,氓山派再遇劫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切都是前二部小说未了情节的推进,也为金世遗、唐经天、冰川天女这一代人武林闯荡的三部曲划上一个句号,之后金世遗避居海外,唐经天成为掌门,陈天宇成为江南大侠,江湖又是另一代人的世界。

  永恒的和平
  《冰川》是浪漫的杰作,《云海》是奇情悲剧,那么《冰河》所要表现的主题则是永恒的和平。

引用:
  烽烟散尽、冰河如镜, 
  我要在冰河洗净我宝剑的血腥, 
  从今后永享太平。 
  年轻人得到爱情, 
  老年人得到安宁。 
  再没有遥盼征人的怨妇, 
  再没有倚闾待子的母亲。 
  咿呀!烽烟散尽,冰河如镜。 
  我要在冰河洗净我宝剑的血腥。

  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无疑是《冰河》一书中歌颂的主题,即永恒的和平。侠客在江湖中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永恒的和平,宝剑出鞘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冰河中洗净宝剑的血腥,令得从今后永享太平。本书中以江海天为代表的侠士挫败青海白教的分裂夺权,马萨儿国的除奸,昆布兰国的平暴,推翻尼泊尔王的暴政,所反对的人物无不是穷兵黩武的暴君,野心勃勃的独夫,制止了不该有的刀兵,减少了多少遥盼征人的怨妇和倚闾待子的母亲,侠已是为人类和平而战的战士。从这也表现了羽生先生对人类和平的向往和对弱小国家的同情,这与《英雄》中所要歌颂的为了成就一统天下而无视天下苍生,不断的侵略弱小的“英雄”,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下不是英雄的天下,而是千千万万百姓的天下,为了一已之私而视他人生命如草木的终将受到千百万人的唾弃。

  我看金世遗与谷之华的爱情婚姻
  《冰河》一书中,最让人议论的莫过于金世遗在二十年后终娶谷之华的这段婚姻故事,很多读者认为这破坏了《云海》的这段悲剧爱情的美感,个人本以为羽生先生本人也多少有此看法,因此他在《梁羽生金庸合论》中曾提及“对照来看,梁羽生以大团圆作结局的小说,就比较平凡,不那么动人了。我尤其要为他惋惜的是,在《云海》的续集《冰河洗剑录》中,金世遗、谷之华终于又是以喜剧收惕,结为夫妇,实在破坏了《云海》的悲剧之“美”,虽说有许多读者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毕竟难辞媚俗之诮”,但近来看了侦探关于《梁金合论》的文章,给予我本人一个启示就是《梁金合论》的观点未必就是羽生先生本人的观点,这也要感谢侦探,说到对羽生先生的深入研究探讨,侦探要比我好得多。那么抛开《梁金合论》,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羽生先生个人对这段爱情婚姻的态度,作者对这个“大团圆”的结局有否觉得后悔。我个人以为,以羽生先生善良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中,羽生先生对这个结局至少应该不会完全感到后悔,至多是一种不能两全其美的遗憾而已。这就涉及到《冰河》作为一部独立完整小说的地位问题,它不是《云海》的狗尾续雕,我们清楚,《云海》的结局,已将金、厉、谷的爱情悲剧推向高潮,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悯然”,这希悲剧已长久震憾着读者,如果续作再继续这段悲剧,再让金世遗陷于对厉胜男的思念而不能自拨,而对谷之华则继续逃避的态度,那么这样小说更象狗尾续雕,在《云海》的影子中继续无病呻吟,但是《冰河》不是《云海》的狗尾或是蛇足,它是《云海》中未完的人生、未完的故事的延续,人生道路总是充满着不可预测的变数,何况是长达二十年的人生,应该允许主角选择不同的道路而重新开始。
  而对于这段婚姻,个人还是认为,在讨论这段婚姻中,再去纠缠金世遗究竟爱谁是最没有意义的,毕竟厉胜男已身死二十年,她也得到了金世遗的爱及二十年的倾心思念,那么回到现实生活之中,任何人都无法指责一位丧偶二十年的人再觅爱侣,不管他是多么深受着他的以前的配偶,再觅爱侣任谁都不能说他对不起他以前的配偶,这是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都能接受的道理。同样,将心比心,如果金世遗继续沉溺于对厉胜男的无穷思念而逃避谷之华的话,那么谷之华又情何以堪?难道要牺牲两个一生的幸福来成就这所谓的悲剧美吗?那么这所谓的悲剧美无疑是不道德的,事实上只要是悲剧就不会有真正的美,因为它总是以某人的伤害为代价的。金世遗无疑是爱厉胜男的,但他爱谷之华吗?《云海》一书中写到,“他一直以为他爱的是谷之华,那是因为他理智上认为谷之华会是个好的妻子”,那么这又算不算爱?个人刚从阁子中读到“如果爱不需要理由,那么爱的为什么会是你而不是他”这样的佳句,套用这佳句,这是不是金世遗一个爱的理由?谷之华使他狂热的心平静,使他那在惊涛骇浪飘浮的生命之舟得以找到一个平静的港湾,从而远离他厌倦的过去,步入平静安定的生活,这不是他所企求的。正如“谷之华道:“二十年来咱们虽是会少离多,但就在你海外飘流、天涯远隔的时候,我也总是觉得你就似在我身边。”金世遗道:“咦,奇怪,我也是这样。这些年来,每当我郁闷难堪的时候,你就像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不是一直潜藏在内心的爱又是什么?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在过去的四十年间,金世遗可说是经受了多少艰辛,多少挫折,又承受了多少创伤,谁还有权利要求他再度过另一个孤独寂寞的四十年,谷之华二十余年的创伤,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只为了金世遗的一个思念。而这个结局又是厉胜男想要的吗?正如厉复生所说:“我的心愿也就是我姑姑的心愿,金大侠,我求你不要负了我姑姑的一番心事,临别遗言!”,厉胜男临死可是对金和谷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喜欢或不喜欢厉胜男的人都相信这份祝福是真诚的,正是当你真爱一个人时,是要让他得到真正的幸福,而看到金世遗郁郁终生,这决不是厉胜男内心想要的。因此与其终生沉浸于思念之中,不如放开心中的枷锁,寻求自已和谷之华后半生的幸福,这也是厉胜男所希望看到的。正是中年心事,珍惜的是细水长流, 有侣相伴,轻歌携手,继续走人生路,这也是年轻时无法体会的高妙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也应该让他们在后半生中享受一下这种境界,得到一份补偿。因此,个人认为,对于这段婚姻,喜欢谷之华的读者固是欣喜,喜欢厉胜男的读者是否也应有一个理解的态度,这也是为金世遗的人生历程中最好的归宿。

  对小说的一些看法
  《冰河》一书在羽生先生小说中的评价不是很高,主要是小说的情节较为平淡,小说写到了青海、藏边,写到了喜马拉雅山那边的其他国家等异国风情,本来都不失为好的素材,但是整个过程还是显得过于平淡,殊少激动人心之处。主角人物比起前二部有明显的不如,由于金世遗和唐经天、冰川天女、厉胜男、谷之会都太过出色,因而本作的许多主角人物显得逊色。江海天予人的感觉是少年老成,原因是其父江南太过多嘴,致使他说话的机会不多,从而显得少年老成。作者可能也考虑到要塑造一个不同于唐经天的飘逸端庄,金世遗的狂傲不羁的主角人物,因而作者选择了少年老成的江海天,江海天个性坚韧不拨,遇事处处为他人着想,本来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梁羽生笔下的“郭靖”,但是金世遗的影响力太强了,无形中削弱了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所花的工夫,因此以主角而论在三部曲中无疑是最弱的。羽生先生在谷中莲这一人物所花的笔墨不是很多,虽然许多情节都是围绕着谷中莲的身世展开,但作者对其正面描写的笔墨却不多,如果作为第一女主角的话,可能是羽生先生作品中予人印象最为模糊的女主角,其给人留下的印象反而不如华云碧和欧阳婉,而主角的塑造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评价,因此这部小说在三部曲中只能位于未座。
  小说人物中写得最好反而是叶冲霄和欧阳婉,前者的身世和个性都予人以看不透,其身世经历了一个真、假、真,其为人也经历了一个正、邪、正,他欺骗了欧阳清的感情,又最终娶了欧阳婉,这对于欧阳家未尝不是一种补偿。欧阳婉外向多情,敢爱敢恨,虽曾一度爱着江海天,但明悉他内心另有所爱能不为情所负累,选择与叶冲霄携手远离也是一种好的归宿。其他如华云碧内向、多感、善良,厉复生如厉胜男般的痴情,天魔教主虽是邪教人物,却不脱人性的一面,唐嘉源的少年英侠,无不刻划得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天心石和寒星石。羽生先生小说中很少借助药物之功效提高数十年的功力,细数之,如主角通过天心石和寒星石提高本身功力好象是绝无仅有,可能是羽生先生不喜这方面的内容,偶尔为之。
  厉复生的身世。本书中厉复生出现得突然,《云海》中提及厉胜男已是厉家的劫后遗孤,而厉昐归又无子嗣,那又何来厉复生,实让读者怀疑,这可能也是作者之疏忽。个人倒有一个意见,《云海》一书中不是曾提及厉家兄弟厉伯子和厉仲子我出海外寻宝,终寻至火山岛。哥哥回家报讯,遇巨鲸、海盗,飘流了近十年始回家中。那么厉复生可解释为厉伯子漂流海上所留下的遗孤,这样解释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这是个人的一点意见。
  决战方面,个人最欣赏的是江海天和唐嘉源的那场比剑,这可是金世遗和唐经天竞争的又一战,武学总是在不断发展,金世遗以“强弩穿云”破解了天山派的“八面风雨”,而天山派又创出“坚城御敌”解之,典型的梁氏武学风格。岷山一战也写得精彩动人,金世遗绝世武功力挫文廷壁、童姥姥和二十四名侍卫。《冰河》的创作时间是1963至1965,和《天龙》又是差不多同一时间,童姥姥这个名称不知是谁借鉴谁的,这还有待以后考证。

[此帖子已被 江湖三女侠 在 2008-3-17 14:01:51 编辑过]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莽莽乾坤须再造,沉沉大地起风雷BY天山游龙

  九州生气恃风雪,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风雷震九州》以龚自珍名作佳句开篇,以泰山之巅一场侠士反抗清朝的恶战为序幕,掀起了又一幕轰轰烈烈的抗清风云。在写完了以爱情、人生为主线的冰川三部曲后,羽生先生的天山系列终于又一次将笔触指向政治、历史,指向了反对残酷压迫的主线。在吕四娘宝剑屠龙,金世遗氓山诛敌之后,金世遗远赴海外,反清大业陷入低潮中,本作在暴风雨前的沉寂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诛鹰犬、救义士、聚大义、劫天牢、攻皇宫、举义旗、占城池、败敌军、杀凶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背景,地动山摇的行动,羽生先生在《七剑》、《江湖》、《萍踪》等作品中的豪情壮志再次激起,而在这激动人心的故事中又再现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及儿女情怀,更写到了大侠的平凡一面,叛徒的人性化一面,及千千万万英雄人物的人性化一面,这应该是本书的一大可贵之处。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行动中,作者突出了四种重要人物,分别为大侠、大盗、含冤者和叛徒,羽生先生不仅写他们正义或非正义的一面,更重要是写出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一面,作为大侠或是叛徒,他们都有着平常人所具有的情感以及无奈,及对无法避免的命运所表现出的挣扎、痛苦,这也许就是作者在本作中所要表现的另一面?

  大侠
  唐经天是名士,金世遗是浪子,《风雷》中的江海天则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代大侠。羽生先生在《大唐游侠传》塑造的大侠风范又在本作中得到一次诠释。唐经天是翩翩浊世,金世遗是至情至性,那么江海天则是重剑无锋。在本作中,塑造这样一代大侠应该是羽生先生在本作中所贯注的心力之一。从萧志远等侠士的口中、心中,从李文成和林清临终托孤所表现出对江海天的信赖,连尉迟炯、祈圣因等黑道人物及竺尚父、上官泰等异邦复国者对江海天的五体投地,而另一面从清廷鹰犬、邪派人物对江海天的畏惧,这一切都烘托出江海天这一代大侠的形象,可以说在本作中江海天以成了侠义道的希望及最后寄托,这可能是唐经天甚至金世遗所未能达到的。而江海天也无愧于侠义道所望,在素不相识中接受了李文成的托孤;孤身犯险,长驱千里报讯,不顾自身安危化解了仲长统与上官泰、钟展与竺尚父的决斗;作为大侠,他讲究以德复人,折复了尉迟炯,而后劫天牢、援义士、赴金川,等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行动树立了血肉丰满的一代大侠。大侠也是普通人,江海天作为一代大侠,羽生先生并不是一味加以神化,而更写出了大侠身上所具有的普通人一面,如对叶凌风一开始的信任,后来虽产生怀疑但也抱有“不应该会是奸细”的心理而让叶凌风当上了义军首领,而当知道真相后所深受的打击、神伤及重病更是写出了一个平凡的人所具备的悲欢情感,毕竟大侠也是普通的人。

  大盗
  羽生先生笔下多为文雅之士,读者在阅读其小说中无处不感受到书中浓浓的书卷气。而相形之下,慷慨豪迈的北国大汉则好象少了一些。南霁云是作者笔下的一代豪侠,但南霁云毕竟是一代大侠,虽任侠也深受规范所约束。本作中以辽东大盗的身份出现的尉迟炯则填补了作者创作的一个空白。骑烈马,挥宝刀,快意恩仇,给人以一种无拘无束,痛快豪迈之感。或许羽生先生也觉得需要这样一位人物为其作品增添几分壮烈意味,因此羽生先生在创作中一直不舍得舍弃这一人物,此后的《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弹指》等一系列作品都留下这一人物的影子。但是最予人震撼,令人心折却还在此书中,在震九州的风雷中,必有尉迟炯。虽然在本作中他的武功还不如很多人,但让敌人心惊肉跳则是非他莫属。他无畏无惧,铁骨铮铮,让江湖败类闻风丧胆,对朋友肝胆相照赢得了一代大侠江海天的尊重,对妻子柔情关爱、生死与共表现出内心的真情,而对李光夏的关心更表现了这一代大盗所具备的宽广胸怀。尉迟炯虽为大盗,但其形象胜过许多侠士。

  含冤者
  宇文雄身上真的具有少年江海天的影子。少年老成,百折不挠,不擅言辞而又处处为他人着想,难怪江海天对他能够保留最后的信任,或许江海天在他身上看到了少年的自己。从家门败落、流落江湖,到身受重伤,再到成为江海天的弟子,得到了江晓芙的倾心,本应该从此学成绝艺、扬名江湖,但一夜之间又沦为奸细的最大嫌疑者而不能见容于师门,远离了爱人,再度踏进茫茫的流浪之途。此后路在哪里?宇文雄给人以启示是身在逆境中所应为?不能自暴自弃,否则真相永远无法查清,更不能误入歧途,最主要是在应保持自身为人处世的坚定立场。而在这重大考验中,宇文雄真的一一做到,营救林道轩、劫天牢、查清真相,尽管历经劫难,但是也在磨难中得到成熟。也难怪江海天最终立他为掌门弟子,还将女儿许配与他。而在羽生先生笔下,宇文雄与江晓芙心中所保持着的一股“信任”看似平凡,其实是一股很宝贵、很难得的真情,羽生先生在行文中看似无意,其实也有意点出这种难得的“信任”。

  叛徒
  《风雷震九州》的主角是谁,除了作者真的可能很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主角中必然有叶凌风,一个带有几分悲剧意味的叛徒,将叛徒列为小说的主角,可说是羽生先生创作中的一个难得的尝试。其实羽生先生在整个创作生涯一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只不过这种创举又显得过于小心翼翼,没有细品作品,很难体会作者所进行的创新。
  作品以真假叶凌风为主线展开,整个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合情合理。对反面人物假叶凌风(以下称叶凌风)的叶廷宗并没有简单处理,写出叛徒、奸细的凶残、卑鄙。而是以大量的笔墨书写了这一人物的复杂而又曲折的心理变化,从一个侠义少年变为凶残的叛徒、阴谋者,叶凌风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挣扎,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抉择,最终无可避免地步入深渊。整部书中,叶凌风的人生经历了以下几次挣扎、选择。一是离家出走的抉择;二是营救李光夏中所作出的抉择;三是是否冒名拜师的抉择;四是在与尉迟炯共患难的抉择;五是在风从龙威迫下是否变节的抉择;六是在步入太白楼阴谋杀害祈圣因的抉择;七是对林道轩出卖的抉择。一个又一个的抉择,终于使一个侠义的少年沦为叛徒、阴谋者,此后已是无可回头地成为义军的对立面。尽管其个性中具有软弱及利已的一面,但这么多的抉择摆在另一个人面前又将如何?这恐怕又是一个很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是作为叶屠户之子这个身份,叶凌风会不会作出以上的抉择?会不会走上与侠义道为敌的可耻之路?正是走错一步而沦为深渊,从他冒名蝗那一刻以注定了他的悲剧收场,这个人物既具有警世作用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予人以深思。在本作中,羽生先生刻划这样一个极为复杂而又生动的人物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本作中一个极大的闪光点。相比之下,真叶凌风也即叶慕华的形象未免单薄了一些。

  其他人物
  叶慕华,一代少侠,对叶凌风的轻信差点酿成大祸。同时也是侠士中难得的将才,大败敌军。
  谷中莲,羽生先生着重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和“姑母”所具有的私心,如对叶凌风的轻信,对宇文雄的偏见,及一心想将女儿配与叶凌风的心理。
  祈圣因,女中豪杰,对李光夏那种难以表述的情感差点害了李光夏。
  林清、李文成,慷慨豪迈的反清义士。
  风从龙,凶残的敌人,通过各种手段打击义军。
  此外,冷铁樵、萧志远、竺尚父、仲长统、钟展、上官泰、钟灵、钟秀以及耿秀凤,反面人物李大典、贺兰明、蒙永平、杨正也各具人物特点,全书的人物塑造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艺术境界。耿秀凤这一人物与宇文虹霓有极为相似之处。
  天理教攻打皇宫一役
  这是正史的一个情节,本作中对这一役的描写完全忠于史实,可惜作者对这一役以虚写为主,否则如睢阳之战那种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再现,当为一大快事。不过天牢之战也写得极为精彩,同样为作者笔下罕有的大场面。

  全书的一些缺陷
  抛开羽生先生的系列作品,单就这部小说而言,个人认为,本作确为佳作之一。但是在整个系列小说中,本作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就是一些情节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如竺尚父氓山挑战群雄就翻版自孟神通氓山之战,而江海天两次化解仲长统与上官泰,钟展与竺尚父的决战如出一致。整个情节除天牢之战外其他内容精彩程度好象没有特别出彩之处。另外反面人物除叶凌风外,本作中缺乏一个如乔北溟、孟神通甚至如文廷壁、史白都这样压得住阵脚的人物。以上缺陷无疑制约了本作所应达到的艺术成就,令人阅读之余感到一丝遗憾。
  正是:莽莽乾坤须再造,沉沉大地起风雷。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武侠的回归---我看《侠骨丹心》 BY天山游龙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龚定盒己未杂诗

侠骨丹心为羽生先生中期的一部作品,羽生先生在作品以一首龚定盒的己未杂诗为开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或许正是察觉到江湖侠骨恐无多,羽生先生有意在本作中再扬江湖侠骨之气,《侠骨丹心》承继前传《风雷震九州》,创作路子转到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汉,行侠仗义中来。但是本作抒写的侠骨情怀显得更为纯粹,没有太多的人性探求,没有太多的心灵忧伤,没有太多的儿女悲苦、情伤,有的只是反清义士与清廷鹰犬那你死我活、激荡人心的斗争。整个故事情节显得精彩而激烈,大规模、大场面的碰撞场面常现于本书。

“回归”的主题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回归”,岂不见金逐流归来了,厉南星归来了,叶冲霄归来了,金世遗、谷之华夫妇也归来了,连唐代的扶桑派中的扶桑七子、牟宗涛、林无双也归来了。整部小说从开始到结束贯穿了一个回归的主题。远方或许虽有乐土,但真正的侠士是不会抛弃苦难的众生而独善其身,而真正的权谋者野心家也更不会耐得住异邦的寂寞。身入江湖,要想真正的脱身又何谈容易?因此众多的侠士和权谋者纷纷选择了归来,有为苍生而归来,因为江湖侠骨恐无多;有为一已而归来,因为乱世正是逞强时。在新的归来者之间又将必然发生新的碰撞。羽生先生或许更想在此书中重温一下白羽时期那传统的武侠精神,借此消除那武侠小说界那侠气渐消的现象。整部小说的创作路子更象回到白羽时期的武侠,强大阵容的正邪对垒,闹婚宴、施暗算、劫寿礼、闹寿宴、铸宝剑、破西昌、正邪大对决,这边江海天、金逐流、厉南星、仲长统、尉迟炯均是绝世高手,那边文道庄、史白都、帅孟雄、欧阳坚、贺大娘、阳浩甚至扶桑七子也多为不世之才,强大阵容的双方各显神通、各逞心机的争斗使整个故事情节显得精彩而激烈,从这个方面来,本作比《风雷震九州》更胜一筹。《风雷》中江海天太强了,只要江海天一现,对手基本无抵抗之力。而本作中金逐流面对的众多敌手以武功而言都不在他之下,甚至如史白都还稍在他之上,如金逐流更几番陷于困境中,斗力之上更要斗智,使得整个过程迭荡起伏,引人追看。而绝世武功金世遗竟在剑术上输了一招,更表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理念,江湖何处不藏龙卧虎?在继续轰轰烈烈的反清大业中,书中“回归”的还有那“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最朴素侠义精神,宫秉藩、金逐流救助被官府子弟调戏的歌女而所捐弃前嫌,非常普通、非常常见的武侠小说情节,羽生先生于本书中再现,既然回归就作彻底的回归吧,这个武侠世界有着太多的“武”而太少的“侠”,让“侠”的精神再次抒写于本书。

由世遗而逐流
同样的乞丐装扮,同样的玩世不恭,同样的绝世武功,不同的是前者是让人厌恶,更嫉恨世人的麻疯,后者却是时时唱着“莲花落”充满笑语。而让人乐于接近的小叫化。从世遗到逐流,前者是为世所弃更仇恨于世的报复者,后者却是融入世间,随波逐流的侠士。金逐流,继承了金世遗的玩世不恭,聪敏机变,也继承着谷之华那善良及与生具来的清逸之气,他没有金世遗般的愤世嫉俗,因为金世遗童年背负着悲惨的命运,而金逐流出生于名闻天下的大侠之家,这让他避免了父亲般悲惨童年的同时,也予他以一份救世济人的沉重责任。金世遗初现身是到处捉弄人甚至羞辱人,而金逐流初现身却是救了武当弟子,挫败文道庄等破坏江海天嫁女婚宴的阴谋。他也没有谷之华般的易于受骗,毕竟出自历经磨难金世遗的薰陶,还有那昔日“武林第一神偷”姬晓风的指点,使他具备了甚至超过金世遗、姬晓风的机智,他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随波逐流,让有为之身融入那充满苦难的苍生,更在苍生中尽展一身侠骨,凭一已之力救助世人,实践那与生具来的一份责任。而与金世遗、谷之华相同是那份至情至性,对史红英那生死不渝的爱情,对厉南星那共生死、同患难的宝贵友情,甚至对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真心帮助那一份真情,都让人看到金逐流那真性情的一面。

激烈的正邪碰撞
《侠骨丹心》一书,正邪双方阵容的碰撞堪称本书一大亮点。阵容宏大、各怀绝技、各逞身手,从而将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文道庄借江海天嫁女之机,冒充武当弟子,图谋偷袭以破坏婚宴,却被回归的金逐流所挫败。正派中人正庆祝胜利之时,却传来西昌城失守,竺尚父重伤之讯。然而这仅仅揭开了双方争斗的序幕。全书共有三次大场面的碰撞。即闹寿宴、攻西昌、决战徂徕,一场比一场凶险,一场比一场激烈,而劫寿礼、力败四大帮、海沙帮遇险、计斗史白都、相会秘魔崖、恶战六合帮等大大小小的战斗不断,或为三大碰撞的铺垫前奏、或另起枝节,或在当中感受真情,或在过程表现人物,让人感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有目不暇接之感。金逐流固是武功、才智过人,史白都、文道庄、帅孟雄也是当世枭雄。而当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史白都,六合帮帮主,武功绝世、心机过人却是利禄薰心,尽管如此也不失为一个人物,与金逐流拼酒的豪放、搭救萨福鼎之机心、计诱厉南星之阴毒、逼迫妹妹之无情、力拼正道人士之武功、及最后穷途末路之悲凉尽集于这个人物于一身,在羽生先生笔下的反面人物中,史白都无疑中较为出色的一位,然邪终不能胜正,任史白都绝世武功、百般机谋,却终败在金逐流之手,全书中金逐流仿佛史白都的克星,凭的是正是身上的侠骨和一颗丹心。决战徂徕中,金逐流手挥玄铁重剑,先后力战阳浩、文道庄和牟宗涛,正标志着金逐流完全走向了成熟,日后终成为继金世遗之后的天下第一剑客。羽生先生也没忘记让他所钟爱的人物金世遗露一露脸,避世多年而悄然归来,戏弄教训了弟子和儿子,原来真正的武林第一人仍是金世遗,如同张丹枫一样,偶尔的出现仍有着最耀眼的光芒,即在日后的《牧野流星》中,羽生先生仍借其孙女金碧漪口中讲述其往事,让人重温金世遗的昔日风采。

相逢一笑泯恩仇
雄伟蜿蜒的长城,见证了厉南星与金逐流两位少年英才的宝贵友谊。琴剑相和,琴声琮琮,宝剑龙吟,赠琴送剑,焦尾琴、玄铁剑虽都是绝世宝物,但怎比得上兄弟的真挚情谊。初次相逢,彼此之间却有着几代人的恩恩怨怨。轻轻许下了生死之交的一声承诺,从此同生死、共患难,更愿为对方献出自已的一切。或许彼此间都是侠骨丹心的性情中人,让上代人的恩恩怨怨付之流水,他们永远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厉胜男真是金世遗一生所摆脱不了的影子,在生操纵着金的感情,而死后还要让金承受着这么多误解,少年的厉南星也因误信人言而一度怀疑金世遗,或许看到两家后人成为生死之交,也是金世遗和厉胜男的心愿。然肝胆相照的两颗心,又再一次深陷于情感纠缠之中,两个如此出色的兄弟竟同时爱上了史红英,无论谁胜出另一方都会痛苦,所幸两人在这场情场纠缠中都表现出足够的理智,把选择的钥匙交到他们心爱的人手中,由她选择开启那一扇的心扉,另一方理智地为对方发出祝福之声。或许在这里又有人要非议羽生先生小说的“让情”,然个人认为,既然所爱之人不爱自己,那么就成全她之所爱,而为其发出祝福之声,留存美好的回忆,保持地久天长的友谊,何尝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既不能两情相悦,就不用牺牲一切,最终伤了所爱之人也伤了自己,毕竟厉胜男式的爱情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学厉胜男,那厉胜男也就不成为厉胜男。

平平淡淡见真情
《侠骨丹心》一书以婚宴开篇又以婚宴终篇,开头和结尾都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事实上,本书的有情男女也都找到了心上人,称得上是皆大欢喜。全书的爱情故事显得传统而又平淡。金逐流和史红英,从不打不相识,相识而互有好感,相依而相恋,最终冲破重重阻力而有情人终成眷属。极为传统的爱情故事模式被带入本书,成为男女主角的爱情主线。中间虽有厉南星暗恋史红英,史白都计诱厉南星的一段小插曲,然而也没引起多大波澜,因为彼此之间都很理智,或指责金逐流在厉南星赴扬州时表现太过平静,但是此时的金逐流尚不明白史红英的心迹,正如厉南星在明白史红英心中所爱后悄然退出一样,既然爱一个人就尊重她的所爱,痛苦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所爱的人能够得到快乐。厉南星与公孙燕,女侠救助重伤的侠士,由感激而好感,经历过一场生死患难,终结成爱侣,同样是传统的爱情故事模式,然公孙燕相随厉南星跳下悬崖时,“眼前却幻出了一幅画图,好似下面就是世外桃源,厉南星在繁花如海之中笑得比花更美,张开了双臂在迎接她”,那么的决绝,不带一点留恋,甚至是满怀着希望,爱情在这里已战胜了一切,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平淡中加一点热情,使本书的爱情世界更为动人。秦元浩和封妙嫦、陈光照和石霞姑,出身门第不同而又互相爱慕,爱恋之心冲破门第障碍,而成就美好姻缘,更为传统的爱情故事,五千年多少这样美好的故事众口流传,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良好愿望,本书也顺理成章献上作者的祝福,中间那段公孙燕大闹水云庄,误会新郞的故事又是一个小插曲,毕竟爱情路上多波折,多点这样的考验更能印证彼此间的真心。全书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没有生离死别、两地相思的悲剧,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爱情故事,或许有人指责这样的描写显得过份平淡,但是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悲剧故事还是少一点好,平平淡淡的爱情故事难道不是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侠骨丹心》带来的是那充满刀光剑影的碰撞,小说在情节的激烈和起伏而言,在中期小说还是较为突出的,但是本作也有很多小缺陷,如江湖义士与清廷三次大碰撞中,以金逐流为代表的江湖义士基本不败,第一次大闹寿宴,顺利劫走寿礼并得以脱身;第二次是群雄攻占西昌,歼除史白都、帅孟雄;第三次则是尽除奸邪,给人感觉江湖义士总是技高一筹,每次都能取胜,且伤亡极少,作者太过坚持邪不胜正的理念,最终却予人以不真实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的《侠骨》表现得较好,安排一个灰狼卧底扰得正道人士不安,而寿宴则以义士惨败而终,许多人都是侥幸得脱,从这一点上讲,电视的改编在某种程度上有胜出原著之处。金逐流、厉南星的内心世界发掘不深,这方面电视剧《侠骨》对厉南星的形象塑造也有超过原著之处,对厉的形象已有很多朋友提到,有空个人再谈谈对电视剧《侠骨丹心》的一些看法。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剑江湖》回目简评BY天山游龙

第一回  名武师之死

一具桐棺,满堂吊客;缟衣如雪,素蜡摇红。本书开篇是一片悲戚声中的灵堂,蓟州名武师杨牧英年早调。然悲戚声中却有不谐之冷笑,予人以不平常之感。女主角云紫萝出场了,作者的描绘“是娇怯怯的美人儿,穿一身淡雅的素服更显得楚楚可怜”,予外人印象是“知书识礼,对人和蔼,相夫教子,且能恤老怜贫,乡人都很敬重她”。在武侠世界中,似乎是很平凡的一个女人,与武侠世界的“女侠”形象格格不入,然这样平凡的女人身上及家庭究竟发生了如何不平凡的事?而众弟子的质疑也使得杨牧的死因更成一个谜团。杨门弟子,闵成龙关心的是拳经剑谱和掌门弟子的册立,岳豪极力指证云紫萝有杀夫之嫌疑,而范魁力主持重,为云紫萝开脱,宋鹏举、胡联奎则是年幼小不经事。小偷事件更令真相扑扑朔迷离,而这时杨大姑又赶至,一众嫌疑都指向云紫萝,一场预期中的风暴即将发生。

第二回、空棺疑案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一幅画,一首词,一封信,预示着云紫萝有着不平凡的过去。
杨牧在“去世”前竟然自杀过,并留下了“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的话,从而引出“那个人”,显然一切疑点进一步指向云紫萝。然开棺却发现空棺,真死,假死?
云紫萝再次出现了,白衣如雪,长裙曳地,衣袂飘飘。杨门六弟子在其面前不堪一击。
云紫萝与杨大姑一场交手,别开生面,双方都在赌对方不敢伤害“杨华”,最终杨大姑赌赢了,毕竟母爱是最伟大的,正如侦探所说的《游剑江湖》为女主角定位了“母亲”的角色。然云紫萝此时也表现了巾帼英雄之本色,拈得起,放得下,尽管她的儿子不是杨家的骨肉,然在无法带走儿子的情形之下,她还是毅然将儿子留在杨家,这不是普通的女人所能做到的。然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母子分离,从此竟是永别。

第三回、蒙面怪客
杨牧果然诈死,唯诈死之因更令事态扑朔迷离。
杨大姑好不容易得到杨华,转瞬为蒙面人所劫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闵成龙贪求拳经剑谱而为难云紫萝,终有报应。
二十多前的往事,三小无猜的时光,云紫萝眼中,孟元超如江南的山,宋腾霄似江南的水。二十多年过去了,宋腾霄终从杨华身上知道当年的心上人云紫萝喜欢的是如山的孟元超,而眼前的杨华正是孟元超的孩子,至此杨华身上之谜揭开。

第四回、人面桃花
宋腾霄如痴如醉地回首往事,孟元超、宋腾霄离开云紫萝的那一刻,云紫萝不肯同行之谜,于这一瞬间解开。当年孟元超爱着云紫萝,宋腾霄爱着云紫萝。孟元超和宋腾霄身受重伤之后,又受到吕思美的悉心照料。宋腾霄盼孟元超与吕思美一起,然又不由自主地思念着吕思美,或许他没有意识到吕思美,这时吕思美已悄然走进他的生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苏州城外的山村,云紫萝独行。一别八年,她终于又回到了儿时的旧游之地。

第五回、白衣少女
云紫萝赶回家中,想见孟元超一面,又怕见到孟元超。
往事总是如此令人不堪回首。云紫萝与孟元超情投意合,云紫萝未婚先孕而又苦候孟元超不归,更甚是传来孟元超可能伤重不治之讯息。摆在云紫萝面前的只有二条路,远行或嫁人。然这时杨牧上门求亲,于是有了“三年之约”和五年的夫妻生活。杨牧是深爱着云紫萝的,为了云紫萝,他可以忍受了三年的挂名夫妻生活,在长长的八年间,对她始终如一,尊敬她,体贴她,爱护她,这一切终让云紫萝觉得在心中慢慢地爱上他。然这一切却因孟元超的消息而掀波澜。云紫萝是痛苦的,杨牧更是痛苦的,尽管云紫萝已是他的妻子,但是与着自己深爱的却不爱自己的妻子朝夕相对无疑令这种痛苦与日俱增,最终杨牧出了一个“下策”,他想通过假死摆脱这种苦恼并赢得云紫萝的心。
云紫萝想着孟元超,心底的千般理由只为了一见他的面,然后呢,她没想,也不敢想。
孟元超想着云紫萝,整个心都为云紫萝所占据。此时此刻他们本可以一诉衷肠,但是吕思美的出现打破了本应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云紫萝觉察了吕思美对孟元超的爱意,尽管吕思美的心中其实更爱着宋腾霄,但是她的出现令得云紫萝的犹疑更增几分,真可谓造化弄人。

第六回、废园喋血
吕思美的出现令得云紫萝犹疑,准备悄然离去之际,平静的废园却发生了二场喋血恶战,云紫萝终无法舍孟元超而去。
滇南四虎,奔雷手、无影鞭、追风剑还有笔判生死,名头似乎很是吓人,本以为一场恶战即将开始,然不用孟元超出手,吕思美以“穿花绕树”之技大败四虎。“穿花绕树”可谓羽生先生笔下女侠喜欢施展的一种很出名的武功,融“武”与“舞”于一体,真是“矫若惊龙,翩若惊鸿”,至此感受的不是充满杀气的武功,而是衣袂飘飘的优雅舞姿。
然前一场比武不过是一种前奏,真是让人惊心动魄的是孟元超与点苍双煞的那一场恶战。
“点苍双煞”,一类猿人,一却是翩翩浊世的佳公子。卜天雕轻功超卓,段仇世毒掌阴毒,分进合击,来去如风,而孟元超更是刀法绝伦。写孟元超刀法是通过云紫萝的内心感受,以《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形容孟元超刀法之妙,上乘的武功在羽生先生笔中多了几分诗意。
孟元超危急关头,吕思美不顾生命加入战团而受了重伤,无疑让旁观的云紫萝看到了吕思美对孟元超的爱意,而加剧离去的决心。

第七回、情海波澜
孟元超宁死不辱,危急关头,云紫萝终出手,助孟元超重创点苍双煞,而后悄然离去。相见争如不见,有情总似无情,云紫萝的内心陷入了茫然无助。
爱人的心灵总是相通的,孟元超猜到云紫萝,召唤云紫萝,然张生、莺莺之比说明他还不能真正地读懂云紫萝,既然知道她有了他的孩子,但是无法设身处地地想到云紫萝的困境,与云紫萝相比,孟元超还是低了一个境界。
云紫萝悄然离去却增添了隐藏在暗中的杨牧心中的妒意,终又妒生恨而不可自拨。其实这又怪谁,杨牧自以为是地安排了一场假死,却没有想到他的“突然病逝”会令云紫萝在他家中不能立足而终远行。
于是杨牧又第二次自以为是地想与点苍双煞合谋杀害孟元超,观杨牧用计之毒,实与其正派名武师之地位甚不相称,或许人前表现的只是他的面具,而戴上人皮面具后却是他不为人知的丑恶一面。
然点苍双煞虽是魔头,却不是小人,杨牧用计未成,反被羞辱。与孟元超让敌人钦佩相比,杨牧却让他所瞧不起的魔头羞辱,在看到他内心那懦弱一面,又让他在孟元超面前更为自卑,无疑更加深了对孟元超的仇恨。
杨牧用计未成,但他的计策却改变了杨华一生的命运,这是任何人始料未及的。

第八回、一念之差
先有心魔,而后外魔侵入。正是由于对孟元超由妒而恨更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使石朝矶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杨牧的把柄而令得杨牧不能自拨,石朝矶对杨牧的手段是以手中的把柄要胁,以身败名裂令他恐惧,以孟元超激起他的妒火,以官职诱之以利,可谓用尽手段,为的是利用杨牧在武林中的名声地位及与孟元超的纠葛使杨牧成为自己手中摆布的棋子。而杨牧放不下他那名武师的名头,不甘从此默默无闻,更欲除去孟元超,还想再得到云紫萝的心,人无欲则刚,而杨牧身上的欲望太多了,终令石朝矶所俘虏,而甘心为其所用,成为朝廷的鹰犬,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九回、天若有情
杨华终被点苍双煞所带走,段仇世不愧为上乘人物,不肯乘人之危,反而关心到对手的安危,而救助其幼子,真正的对手其实都是惺惺相惜,不排除会成为好朋友。段仇世、卜天雕一番计划,让杨华艺成找孟元超比武又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许这时羽生先生已在考虑杨华的故事。
宋腾霄失却杨华,却巧遇林无双。《侠骨丹心》中可爱的小姑娘在本书中成了主角之一,宗神龙也出现了,种种叙事沟起了读者对《侠骨丹心》回忆。

第十回、侠骨柔肠
宗神龙在《侠骨丹心》中身为扶桑七子之手,还有一点高手风范,而在本书却显得风范尽失,沦为一般清廷高手,宗神龙一番恶毒的挑拨沟起了林无双内心的伤痕,或许年小的她还不懂得真的爱情。在此也补述了一笔,原来史红英的新婚之夜竟是整夜在宽慰着林无双。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宋腾霄怀着落寞的心回转家中却只有吕思美,隐隐的爱意,彼此的相处,长辈的期望预示着他们的美好结局。
而这时林无双在独行中追忆着往事,孟元超也在独行中回首着前尘

第十一回、风尘结客
孟元超虽然武功过人,在此也表现了对敌经验上的欠缺。被石朝矶一番假话所蒙骗,毫无戒心与之同房共睡,差点被石朝矶所暗害,还与关东大侠尉迟炯稀里糊涂地打了一架,。快刀对快刀,这时的孟元超虽还不如尉迟炯,此时也表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潜质,而后更结识了“同是情感落寞人”的林无双,真可谓因祸得福。

第十二回、惺惺相惜
尉迟炯已是第三次在羽生先生小说中出现,还是那么豪气逼人。昔日的关东大盗已成为关东大侠,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尉迟炯与孟元超惺惺相惜,一见面便有意为之与林无双撮合,可见尉迟炯对孟元超的看重。而这时的孟元超与林无双也暗生好感同,只是孟元超一颗心仍在云紫萝身上,而林无双感情的创痕还未平复,两人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时从尉迟炯的口中说出了牟宗涛暗中与清廷往来的秘密震惊了林无双。
孟元超往见史红英,未料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已开始展开,对于他来说这时已是谣诼纷纭,甚至影响到部分正派人士。

第十三回、难言之隐
中年的史红英别有一番神采,羽生先生的评语是英姿飒爽,气度不凡。史红英内堂与孟元超面谈,足见对孟元超的信任。从史红英口中让读者了解到杨牧在石朝矶指使下对孟元超所进行的诬蔑,然真正有识之士是不会轻易听信谣言,孟元超对杨牧抱有妄想,只因他对云紫萝内心的信任;但求无愧于心,何愁众口铄金,是史红英宽慰孟元超的话,而孟元超内心是坦荡的,然他也知道八年来对云紫萝无日惑忘。
云紫萝惘惘独行,夫家不能回去,爱子被人抢走,母亲下落不知,情人又不敢晤面。羽生先生用这一组词句在书中形容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
太湖之上,听琴闻歌,引出了云紫萝生命中又一位奇男子。

第十四回、太湖烟水
湖光水色,波光滟潋,二人泛舟,琴歌相和。
缪长风出场了,在书中缪的容貌是浓眉大眼、短须狮口,豪迈迫人,一副江湖豪客本色。
长啸当歌,一曲“贺新郞”仿若虎啸龙吟,从空而降。又如万马奔腾,千军赴敌,隐与惊涛拍岸之声相和。缪长风可谓羽生笔下的又一绝顶人物,既有北国之士之豪迈,又具江南名仕之文采,让人为之心折,而这不平凡之人身上必将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羽生先生显然极喜欢这首诗,多次将这首诗化为笔下的武功。
本回又通过萧月仙和邵紫薇将这首诗化为两位少女的剑法,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主攻,而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主守,诗句的含意与剑意相通,别有一番诗意。
小姑娘之间的呕气比剑,别有一番情趣。
又见连家“四笔点八脉”的功夫,连家也是羽生先生笔下的一个“武学世家”,可惜自《云海玉弓缘》起多扮演助纣为虐的角色,但武学上确有独到之处,不仅萧月仙、邵紫薇不是对手,邵鹤年也有所不如,危难之中,幸有云紫萝的仗义出手。这也是本书中云紫萝第一次与敌公平交手,与杨大姑一阵彼此有顾忌而未能尽展所长,与段仇世一仗则是出其不意,一击成功,这一次与连家比武则是公平交手,也是羽生先生首次向展现云紫萝的武功。一剑斗双笔,煞是好看,笔影纵横,剑势凌厉,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与初出江湖的女侠不同,云紫萝的武功尽展大气,令得一旁观战的邵鹤年等看得呆了。

第十五回、凄凉身世

飘零无依的云紫萝终与亲人相会,也算是暂时觅得一安定所在,只是心头纵有千言万语却是无从倾吐,而无独有偶,萧家的仇人正是杨家的亲戚,这也预示着这里不会是平静的避风港。
萧月仙与邵鹤年的呕气算是一个小插曲,邵鹤年负气出走,为的是萧月仙称赞陈光世的剑法,恋人之间总是揉不进半点砂子,与云紫萝相比,他们毕竟还缺少那份人生阅历,一切都显得不那么成熟。
萧夫人热心为云紫萝做媒,却不知云紫萝的丈夫和心上人都尚在人间。然一番对“世俗之理”、“腐儒之理”的批斥足见萧夫人的不凡之处,而“纵使有亲人依靠,也总不如自己有一个家”,正是所有老年人对人生的认识,毕竟“家”对于人的重要是无可取代的。
一番话又再度让缪长风呼之欲出。
本回命名凄凉身世,但行文似乎对“凄凉身世”描绘或感叹甚少,也或许是个人理解不到羽生先生所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第十六回、心事迷茫
云紫萝梅林练剑,剑削梅花。见遍地梅花,自怜自伤,遂有“咏梅词之感叹。“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品读这首陆游的“卜算子”,只觉此中似提示着云紫萝一生的命运,除了“一任群芳妒”不甚相合外,其余词句都有相称之处。云紫萝身上有梅之高洁、梅之傲骨,更有梅之飘零,所以注定了她会是梅的知音。而“落红非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起来好象是对整首“卜算子”揭示云紫萝命运作一个补充,缺少了这两句,好似不甚完整。
缪长风终于现身了,太湖边上狂啸长吟,萧夫人的好心做媒,一切都似为着缪长风的现身作一铺垫,古人云“倾盖如新,白头如故”,初度相见宛若知已,缪长风似从云紫萝的咏梅词中洞悉了云的心声,一句“落红非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开解了心事迷茫的云紫萝,然这句词看起来好象是对整首“卜算子”揭示云紫萝命运作一个补充,谁能料到此时的开解,却茫茫中注定了云紫萝的结局。有生之年,当缪长风回忆起初度相见的诗词唱答,当有一番刻苦铭心的回忆。
文人品诗论文,侠客谈武论剑,而云紫萝与缪长风都是文武全才,品诗之后再论剑,这他们的初次会面添上完美的一笔,彼此的互相钦佩、互相欣赏,互相吸引,再后是共御强敌,一日之间,他们已成知音。
本回书补述了缪长风的一些英雄往事经历,比竟云缪都不是初出茅庐的少年,他们之间都有着过去,于此回书作一补述,也是必要的。
云紫萝又起身了,这次是伴缪长风一起参加泰山大会,也足见云内心中对缪长风之信任。

第十七回、道上相逢
云紫萝又再上路了,其实泰山之行她主要想再见一见孟元超,而这里又有一位绝世男子闯入了她的生命。在她心中,孟元超如山,坚实沉毅,可以做一个好丈夫;而缪长风如太湖,博大能容,可 做一个好朋友。但或许在更多人心中,缪长风更适合当云紫萝的丈夫,个人感觉缪如太湖般的胸怀更能容纳云紫萝生命中的种种痛苦不幸,可惜这在当时是几乎不可能的。
云紫萝思念着孟元超,孟元超思念着云紫萝,无独有偶,这里他的生命中也走进了另一个女子林无双,而正当他念及林无双之际,却在道上相逢。
石卫、桑青、练彩虹等扶桑派的重要人物于此回中现身,而见到练彩虹,又激起了林无双的伤心回忆,然此情此境,她只有强颜欢笑。

第十八回、泰山之会
本回先随着羽生先生的优美文笔游玩一下泰山。
杜甫的《望岳》,泰山的典故,孟元超、林无双登山一路上遇到的名胜古迹,、碑刻,更有泰山的云雾,雨中的泰山奇景,十八盘的险松林的松涛之声,“五大夫松”的典故,至此分明读到是一篇文句优美的泰山游记,品读一下那泰山雨中胜景:
天色忽转阴沉。云雾弥漫,极目所及,都是一望无际的茫茫云海在滚动。只有最高的玉皇峰,犹似海洋中的孤岛露出海面。孟元超道:“泰山戴帽,恐怕就要下雨了。”果然不久就下起雨来。幸而只是雯雯细雨,在雨丝飘拂中登山更饶情趣。云海翻腾,忽聚忽散,幻出种种千奇百怪的景物,如虎如狮,如大鹏展翼,如野马扬蹄,如西子捧心,如老僧入定……
于此中感受到羽生先生文笔的优美,学识的渊博。
林无双于泰山的云雾多变联想到越来越看不透的表哥牟宗涛,这时她心中一向视如泰山的表哥却如此时蒙在云雾中的泰山中,让人很难捉摸。
登高望远予人以心胸开阔之感,孟元超、林无双在登上高山,品读杜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中,也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旧日创伤
松林之中,金逐流与牟宗涛一场比武别开生面,看得孟元超、林无双目定口呆,毕竟还是金逐流更胜一筹,而孟元超也在当世两大高手前展露自己的武功,赢得金逐流的赞赏。
数年不见,牟宗涛予林无双陌生之感,而种种迹象已显示了牟宗涛与清廷有着密切的往来,孟元超无意中探知牟宗涛的秘密。却未见云紫萝,先碰到杨牧,这抑或天意。

第十九回、石窟奇遇
林无双渐渐地发现牟宗涛的秘密,牟在她内心中如高山的形象也渐渐地动摇,其实这对于林无双来说是件好事,让其在感情的创伤中慢慢平复过来。
翠鸟引路,带着点神话的色彩,羽生先生的小说也是偶尔而为之。
林无双天真无邪而又宅心仁厚,命中应有此福缘,读至此也为她感到开心,这也是指引之人有意让林无双日后挑起扶桑派的重担。牟宗涛将扶桑派设在泰山上,也为了扶桑的秘籍,可惜一番苦心终落空,也幸于此,否则武林中怕更少有人能制住牟宗涛了。

第二十回、千崖秋色
孟元超路遇尉迟炯,云紫萝路遇祈圣因,是巧合,抑或缘遇。
祈圣因巾帼不让须眉,既有着尉迟炯的豪气,又多了一份细心,这对夫妻在羽生先生中后期小说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云紫萝捏造了一个假名“孟华娘”,可见孟元超和儿子在她心中始终占据着前二位,至此不禁为有一丝同情杨牧,因为此时云紫萝还尚未知道杨牧的秘密,然杨牧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不仅远不如孟元超,连新结识的缪长风也比不上。
本回羽生先生又展现了泰山日出的胜景:
在泰山看日出当真是一大奇景,东方现出了鱼肚白,只见云层下面抹上了一层迷人的红色,和天空渐渐分清了界限。凌乱的淡红的云朵满天飞舞,一忽儿向东,一忽儿向西,云朵越集越浓,好像砌成了一座金黄色的宫殿。猛然间天际射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像一条金龙在云端飞动。大地披上了红色的彩霞,宁静的泰山苏醒了。

  举目遥观,凝神注视,在东方天际的红光卜边,隐隐出现了一条闪动微亮的水平线,像是在风中飘动的彩带。有人说那是千里之外的东海,也有人反驳说在泰山上不可能看到东海。但不管是不是东海,眼前的景象,那一轮旭日却的确是像海中跳出来似的。(羽生按:这是一种光的幻象,但古代的人不可能有这样科学的解释,就以为在泰山上看到的是海景了。)

  突然,鲜红的旭日露出了一角,远远望去,好像是碧蓝蓝的海水摇摇晃晃的承托着它,跳起来,用力,再跳起来!一团火球猛的跃出“海面”,射出万丈光芒!

  天空由灰变白,由白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由紫变红,红艳欲滴的朝阳喷雾而出,开始象一盏扁圆的宫灯悬挂在空中,霎眼间便变成了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
孟元超洞悉牟宗涛的秘密,力主林无双夺取掌门之位,也让林无双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与之前敬若天神的表哥动手争夺掌门对她而言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云紫萝也上了泰山,见到孟元超本不足为奇,但是见到杨牧却让她始料未及,这又预示着将有事发生于此。林无双犹豫不决之际,先有宗神龙带人抢夺掌门,这横起波澜却坚定了林无双的决心,也让她得以下场比剑。

第二十一回、争夺掌门
泰山之上,剑气纵横,林无双凭着学到的扶桑秘笈,先后击败了宗神龙和牟宗涛。宗神龙和牟宗涛,一是萨福鼎属下,一受北宫望拉拢,分别代表清廷大内两大明争暗斗的势力,扶桑掌门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也是萨福鼎和北宫望扩大各自在江湖的势力所进行的争斗,到头来却被林无双“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扶桑派的掌门,更得到如石卫等许多扶桑弟子所拥戴,这恐怕也是牟宗涛所始料未及的。
而牟宗涛至此已失却先前与金逐流松林论剑的当世高手风范,观其与宗神龙比武前的患得患失,为了掌门之争而不顾表妹的安危,对林无双的自以为是,这时的牟宗涛已是利令智错,沦为与宗神龙一般的角色。
林无双让牟宗涛任虬髯堂堂主倒是别出心裁之举,说明林无双也非任人摆布之人。然也令牟宗涛大为失落,而渐行渐远,终为北宫望所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杨牧终于站出来了,利用他与石朝矶所共同编造的谎言,意向孟元超发难,而这时云紫萝还看不清他的面目,此时孟元超如何渡过这一劫,让人挂心。

第二十二回、“家丑”外扬
本回书可谓是一个高潮,泰山之上高手云集,而能够证明杨牧与石朝矶相勾结的人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暗杀,而陷入死无对证,也让杨牧肆无忌惮地以“家丑”外扬为手段对孟元超进行诬蔑。“勾引他人妻子”可是武林中人尤其是“侠义道”的大戒,凭此一条足陷孟元超于万劫不复之境地。杨牧的手段何其狠毒,指责孟元超勾引他的妻子,抢走他的儿子,更是公然向孟元超追讨,几令孟元超有口难辩。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邵叔度和段仇世先后挺身作证,段仇世的证言更是当众揭穿了杨牧的真面目,真正的对手总是惺惺相惜的,段仇世的风度胸襟远胜如齐建业等正派人物,有此援手之恩,双方纵有天大的仇恨也可揭过。
然谁也没想到当事人的云紫萝却也是人群之中,口口声声最爱她的人竟当众如此侮辱她的清白,这予她的打击是如此的巨大,但说到这是杨牧的本来面目或许也有失公允,想来杨牧此时的内心也是极度痛苦的,由于妒火中烧的一念之差终致不能自拨,此后换来的只有声名扫地,从此他只能彻底地倒下石朝矶这边。
暗杀证人的凶手终于现身,两场斗剑刚过,当世两大暗器高手比试暗器也是武林中难得的一战,祈圣因在暗器上击败了唐天纵,“千手观音”之名当之无愧。
孟元超终知云紫萝上了泰山,却无缘一面,两人都是痛苦惆怅,但此情此境,不见或许更胜过相见,,此时的林无双一颗芳心却渐渐地靠近孟元超,孟元超也陷入迷茫中。

第二十三回、落拓江湖
孟元超记挂着云紫萝,缪长风也记挂着云紫萝,虽然相识时日无多,但彼此之间的吸引是无法摆脱的,缪长风于心中终承认自已对云紫萝的喜欢,“中年心事浓如酒”,也只有经历过沧桑,忧郁而透着刚强的云紫萝堪与缪长风相配,然这时却从宋腾霄口中知道云紫萝的一些往事,让他黯然心伤。
宋腾霄与吕思美终成恋人,他们本来是相匹配的一对。
也是“冤家路窄”,宋腾霄与吕思美偏偏碰上齐建业和杨牧,一时顿陷困境。

第二十四回、陌路相逢
本回书中吕思美为助宋腾霄调侃杨牧的笑话让人忍不住感到好笑:

吕思美道:“我们乡下有个笑话,二人吵架,其中一个卷起衣袖,气势汹汹,似乎非得立即和对方打上一架不可,可是当对方起而应战的时候,他却是只敢动口不敢动手了。他骂一句,退一步,大叫大嚷的要人家等他,等他回家去把姻‘伯’请来!”

羽生先生在小说情节中偶尔加插一点这样的细节让小说更显活泼,而这一战无意间也让宋腾霄与吕思美走得更近、爱意更深。
在陈德泰、缪长风的相助之下,齐建业、杨牧只有悻悻而去。
陈德泰与缪长风把酒品论天下英雄,见识过人,又一风尘异人,让人钦敬,令得原本主角的宋腾霄、吕思美倒成配角,而从缪长风口中宋腾霄知道了云紫萝的境况,却令宋腾霄对缪长风感到疑虑。

第二十五回、破镜重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此诗确是缪长风一生的写照,当中落拓江湖那般沧桑成熟之气质也是缪长风最吸引人之处。缪长风口称红颜知已难求,其实心中却也是早有属意之人,惟恐的是失之交臂。
宋腾霄与孟元超齐名,但无论其武功、胸襟度量实远不如孟元超,若云孟元超如高山般刚毅的话,缪长风如太湖般宏大,宋腾霄只如一汪明湖,虽明秀动人,却让人一览无遗。不管怎么说,缪长风刚刚相助于他,而他在未清楚事情原委中对缪长风徒生憎厌,实是不该。
云紫萝与缪长风再度重逢,极度伤心的云紫萝将难堪的往事尽诉之于缪长风,可见此时缪在她内心深处已是最亲的人,伤心深处,能够有一个最亲、最信任的人得以诉说,也减轻了云紫萝内心的痛楚。
然缪长风鼓足勇气向云紫萝求婚时,却遭到了云紫萝的婉拒,观至此,任谁都要扼腕叹息,其实最配得上云紫萝的只能是缪长风,但是此情此境云紫萝确实无法应允缪长风,至少她理智上无法接受,更主要的是她日后又如何再度面对孟元超,毕竟她此时还深爱着孟元超。有时真觉缪长风求婚早了一点,假若在结局云紫萝不死的话,他们之间未尝不可能有好的结局,只是没有如果。
此中也存在一个困惑之处,即云紫萝究竟在尽诉往事的同时有没有一点保留,即隐瞒了杨华是孟元超亲生子之事。因为即便日后缪长风劝说孟元超与云紫萝破镜重圆也没有提及这件事,于此只能当作云紫萝此时还有一点保留了。
不成鸳侣而义结兄妹的情节羽生先生倒是常用之,这也是羽生先生常被人诟病之处,毕竟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只能理解成先生内心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不过现实中虽不尽如此,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事。
然云紫萝心境稍为平复之际,杨牧的迫害却转旋而,此时的杨牧已是丧失了理智,内心充满对云紫萝、孟元超的恨意,而继四海游龙齐建业之后,震远镖局的韩威武也被其拖进这场纠葛中,这一切不仅令得云紫萝、缪长风陷入生命之危,也足以证明云紫萝的极度无助,云紫萝是不甘任人摆布,有自已思想、尊严的女性,然这样的人在古代的社会是多么无助至难以立足,禁不起杨牧一番颠倒黑白的挑拨,所有的社会力量都针对着她甚至关心她的人,这样无疑会加深她内心对缪长风的歉意而不敢与之一起。羽生先生小说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张扬女性的自尊、女性的独立同时写出了这样的女性在古时代的悲剧性,这也使得羽生先生的小说更为动人。

第二十六回、一纸休书
本回可谓又一高潮,云紫萝再度拒绝了缪长风,正是她对自己命运的自伤自叹,及刚刚的历险,使她不愿更不敢与缪长风一起,而缪长风面对此只能苦笑。缪长风对云紫萝有着深深的爱,但有时这种爱对着传统的力量显得多么弱小,连缪长风自己也难以自处,只能用“但得两心相对,无灯无月何妨”宽慰自己的心,这种爱是不讲求代价的,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很多人都会怪缪长风和云紫萝不敢大胆相爱,然这时最为关心云紫萝的亲人萧夫人在得知事情真相后也反对云紫萝与缪长风一起,还幻想着云紫萝与杨牧的破镜重圆,足以显示那传统的宗法理念的巨大力量,连萧夫人这般江湖人也不敢违拗,在现代人看是荒唐的,但在古人看却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怪羽生先生的迂腐,他其实只是说出一个事实。
最激荡人心的情节出现在本回中,云紫萝当着齐建业及众人的面,将杨牧的休书撕成片片,这分明是针对古时压迫女性的礼法观念一种不屈、一种反抗、一种蔑视,既然没有过错,却还要承受对方的休弃,这分明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对女性的一种最大的不公,自古以来多少女性默默承受着这种屈辱,然云紫萝不是,一声冷笑,分明的不屑,彰显着云紫萝巾帼英豪的不平凡的一面,此举让云紫萝身上平添一层光辉,她的朋友、她的敌人都要为她之举所折服。

第二十七回、旧友重逢
齐建业虽然误信杨牧之言而一再帮助杨牧伤害云紫萝,然究非反面人物,只能说是代表着传统守旧力量的老江湖,与《白发魔女传》中的武当五老颇有几分相似。本回与萧夫人一战颇显其老谋深算之处。既放了萧夫人一马,又佯败保住了她的面子,使得日后萧夫人纵然恨他也不好意思向其寻仇;同时抽身退出缪长风与震远镖局韩威武争斗的旋涡中,避免与缪长风结仇;再就是保住自己的身份,避免了承担伤害云紫萝的责,可谓一举三得,观此一举,恰非江湖阅历丰富之人所能为之。
又见欧阳坚,自《冰河洗剑录》起,欧阳家倒是成为邪派中一个有名的世家,雷神掌也成为与修罗阴煞功齐名的两个邪派功夫,然以欧阳坚身份,投身震远镖局,当中自有不为人所知的内情,羽生先生于此也埋下伏笔。
宋腾霄、吕思美终于出现,故友重逢,且助云紫萝、缪长风打退强敌,本当有说不出的欣喜,多年不见,千言万语更是无从诉说,然这次见面却是如此的话不投机。宋腾霄在本书虽是正面侠士,且正当盛年,然其胸襟见识却也比齐建业般的老江湖无二,只不过两人站的立场不同而已,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永远地自以为是而不肯站在别人的立场代人着想,与云、缪、孟相比,宋腾霄毕竟是世俗中人,他不会理解也不可能理解云、缪间那种高贵情操,因此这次的旧友重逢注定是不欢而散的。
而更有甚者此时的萧夫人也以那自以为是的“良言劝解”让缪长风感到难堪,并暗示着缪长风远离去紫萝,世俗的闲言闲语常常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巨大的,令得缪长风在万分不舍之下只能自己离开云紫萝。
观此回书,真觉得不能苛责于缪长风和云紫萝之间对爱情的犹豫,连最亲近的人都予他们这般的压力,更勿论他人,世俗的力量似看不见却如此之巨大,羽生先生于此不过是揭示了一段事实。

第二十八回、神偷窥秘
宋腾霄、吕思美进京了。
本回书补述了震远镖局戴家和韩家的一些往事,介绍了天安门的景观及“奶子胡同”的典故。快活张、尉迟炯等齐聚京师,预示着京师将有事发生。
作为本书主要反面人物北宫望终于出现了,之前的西门灼、连甘沛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的出场作了铺垫。北宫望一现身就表露了非凡的手段,三言两语收服杨牧为已所用;而后与牟宗涛相见更是出人之意料。

第二十九回、诡谋毒计
北宫望不愧为本书中一号反面人物,观其心机计谋狠毒都属一流。其收服杨牧用的是威迫利诱,而对于牟宗涛这样的武林顶尖人物则更见其过人心机。先以叙朋友之谊放松牟宗涛的防范之心,继以扶桑派掌门挑起牟心头之结,加以故意让牟救起李光夏激起其求名之心,再以孟元超与林无双关系勾起牟心中之恨,最后是以除去孟元超使得牟为其所用。观其安排,可谓是环环紧扣,使得自命当世高人的牟宗涛坠入其圈套中为其所用,更妙者此后牟宗涛纵赢得英雄的虚名,无疑最大的把柄落在北宫望手中,北宫望随时可让牟宗涛声名扫地,而牟宗涛只能死心塌地为其所用,而且此举同时打击了政敌萨福鼎,可谓是一石三鸟,北宫望足当孟元超和缪长风的真正对手。
之后,北宫望的布局开始了,安排高手围攻尉迟炯,而让牟宗涛佯作出面解围,而牟宗涛也甘为北宫望所用,真正沦为北宫望的帮凶。

第三十回、云台遇敌

本回羽生先生又带读者游了一回长城,蜿蜒雄伟的长城中伴随着淙淙的琴音,琴音间作着李商隐的研讨古诗,行文之间充满着古典文化气息,让人领略到羽生先生文章的“风雅”。
陈光世毕竟少年,也不了解到云紫萝的身世,在他眼中缪长风和云紫萝确是一对难得的佳偶。也侧面从他内心写出云紫萝蕴含的魅力。陈光世以萧月仙、邵紫薇同云紫萝相较,“她们像是水清可以见底的溪流,云紫萝却是波濯光明,而又一望无涯的太湖”。云紫萝将缪长风比拟为太湖,而旁人也将云紫萝比拟为太湖,也说出了云紫萝与缪长风心灵相知之处,因为他们都有博大的胸襟,能够默默承受着各种苦楚,而让他人快乐。至此,又再度为他们而叹息之。

第三十一回、旧游人杳

厉南星出场了,以一已之力独败北宫望手下四大高手,此时的厉南星也以跨入武林顶尖高手之列,当然比起江海天、金逐流还是略有不如。
北宫望和牟宗涛打得如意算盘,孰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边厉南星等也将计就计,故意让牟宗涛出面救走李光夏,以减轻营救李光夏的阻力。
孟元超旧地重游,为的是思念云紫萝,“相亲争如不亲,有情却似无情”,此时的孟元超心头也是一片茫然,他思念着云紫萝,非见云紫萝不可,但是见了又当如何孟元超却似乎未尝好好想过,既如此,又何必相见。
孟元超甫抵旧地,即遇凶险,宝刀毒爪,一场恶斗,惊心动魄。
又见陈光世的冰剑神弹,不过此处羽生先生疏忽了,陈光世手中的宝剑非“冰魄寒光剑”,而是华玉公主炼就冰魄寒光剑后残余寒玉所炼就的“寒玉剑”,由冰川天女传至幽萍手中,再传到陈光照、陈光世。
缪长风也现身了,孟元超和缪长风首次见面。

第三十二回、喋血京华
孟元超和缪长风终于见面了,虽然初次见面,但也可谓是闻名以久,他们的见面不可避免地要谈及云紫萝。感觉中缪长风是坦诚的、也是真挚的,他不否认对云紫萝的好感及仰慕,但是更知道云紫萝始终无法忘掉孟元超,真心地为云紫萝和孟元超祝福。相比之下,孟元超显得犹疑,欲言又止,毕竟自分别他还没有真正与云紫萝相见倾谈,仅有的几次相逢都是擦肩而过,因此他无法探知此刻云紫萝的内心苦楚。(这里也有一点矛盾的地方,孟元超既知杨华是他的亲生子,难道不理解云紫萝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感觉中孟对云紫萝似是少了一份歉疚,多了一分疑虑。)孟元超对缪长风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相交的深浅,原不在于岁月”,这几句话似带着酸溜溜的感觉,很难说此时孟元超对云紫萝不带一点犹疑。就相知而言,孟元超似乎不及缪长风了。但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说开心底的话便成了知己,这自然也是云紫萝所希望看到的。
缪长风劝说孟元超不要进京而去探望云紫萝,孟元超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是孟元超身为义军年轻一代领袖的身份所要面对的,或许孟元超此时内心深处也有不愿输给缪长风的隐隐意图,于是两人相伴进京。
戴家可谓是反清侠义道在京师中的一个落脚点,远自金逐流大闹萨福鼎之寿筵,再到孟元超等此次进京,无不住在戴家,而这时主人也从戴均变为其子戴谟,在孟元超等到京前厉南星也住在这里。从戴谟口中又谈及震远镖局和韩威武,也为下文的发展乃至后传埋下一个伏笔,至《绝塞传烽录》中,羽生先生又写到韩戴二家在震远镖局的股权一事。
群雄进京目的之一是营救李光夏,而这时李光夏已为高手所救出,然而险境未脱,北宫望所派的高手以至,又是一场恶斗,孟元超、缪长风大显神威,大败敌方高手,让人感觉一快。而敌方高手怎轻易寻至此,原来快活张是假的。

第三十三回、假冒同行
本回书写到二名神偷,快活张是天下第一神偷,李麻子是天下第二神偷,李麻子同时易容术天下第一。神偷和易容可谓是武侠小说两项必要的本领,尽管不登大雅之堂,然许多情节的推动都要靠这两项本领,羽生先生35部作品中也写了很多出色的神偷,本书更是一口气写了两位神偷,两名神偷还曾比试过一次,快活张以偷取胜,而李麻子则以易容术的绝技打个平手,结果也可说是皆大欢喜。只是从来“同行相轻”,更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往往为了争一个虚名,酿成一些悲剧,想不到在偷这一行也不例外,李麻子对快活张匠神偷第一心怀妒忌终为北宫望所用。北宫望此一着也真可谓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好在李麻子本性不坏,而终与孟元超合作。
这边李麻子妒忌快活张,那边韩威武也与戴谟不睦而受欧阳坚挑拨意图对付戴家不利,幸而李麻子说出这一秘密,才避免了一场同道相残的悲剧。
李麻子投身侠义道,即立大功,易容术之功真是神乎其神,竟令北宫望的亲信欧阳坚看了道儿,观堂堂北宫大人竟用这江湖下三滥的迷香对付属下,让人感到好笑。不管怎么说,孟元超等算是避过一次灭顶之灾。

第三十四回、妙计突围
李麻子巧扮北宫望之妙不仅在于使欧阳坚不觉着了道儿,更在于用北宫望的身份公然带着欧阳坚离开震远镖局,从而为韩威武开脱了责任,从此也摆脱了北宫望在镖局安插的眼线,韩威武自是感激之至,从此与孟元超等化敌为友,而至此天下第一、第二神偷也成为推心置腹的好友,可谓皆大欢喜。
然险境未脱,一场恶战又开始。刚写罢神偷、易容,又再写“阵法”,这同样是构成精彩武侠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回写及西藏密宗的独门阵法“七煞阵”,按五行相克的密宗秘法布阵,七人首尾相应,无懈可击,虽有孟元超情急智生的“四方阵”,然还是处于挨打而难以突围。好在危急关头,李光夏猛然省起“以阵破阵”,真是你有“七煞阵”,我也有“八阵图”,究其原因,武侠的阵法多取自五行八卦,相生相克,七煞八阵可谓殊途同归,孟元超等又再突出重围,只是更为强大的敌人又出现了。

第三十五回、西山恶斗
北宫望终于出现了,这是北宫望第一次显示他的武功,至此许多读者也是期待中,毕竟阅读武侠小说都是很喜欢看到正邪双方的首要人物之间的对决,北宫望之前多次显示了他的心机、他的用人,这一次也该出手让其他人见识一下。
北宫望果然出手不凡,不倚多为胜,而是与孟元超、缪长风分别单打独斗,北宫望此举,一保持自已的身份,二是对自已本领有相当的自信,有意让缪长风等心服,三是下属连连挫败,可在下属面前立威。四想将一干人性命压在缪长风身上,让缪背上沉重负担与之比武,又可防止混战中有人突围而去,真可谓老奸世滑。本回书孟元超、缪长风同北宫望两战写得极为精彩,
孟元超与北宫望的一战是孟元超攻如雷霆疾发,北宫望守如江海凝光。一个是浪涌波翻,一个是渊停岳峙,攻守俱佳妙。
缪长风与北宫望一战是:霸道对王道,北宫望攻势如狂风骇浪。砂飞走石,缪长风似是狂风骇浪中的一叶轻舟,起伏不定,却没有被风浪所打穿,究竟还是缪长风胜出一筹,也是邪不胜正,不过读至此似有不过瘾之感觉。
北宫望形势不利,混战又起,孟元超等又陷入危机,意外中却碰上皇帝降临卧佛寺,羽生先生的小说自《江湖三女侠》后清朝的皇帝都没有正面出场,难道在本书又再现身?然人未到,已令得北宫望患得患失,只得罢手。在此北宫望仅凭喇嘛的禀报就放弃如此大的优势而罢手让缪长风等离去,以北宫望心机之精细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似乎不该,羽生先生安排本章节的考虑有点不周全,然在如此困境之下要让缪长风等安然离去,也只能如此,这样的欠缺也常见于武侠小说中。

第三十六回、调兵遣将
皇帝降临卧佛寺当然是假的,快活张、李麻子又再次展现了易容之技,北宫望吃了一个暗亏也只能有苦难言。
杨牧又被北宫望所降伏,成了北宫望安插在萨福鼎、石朝矶身边的人,真是官场之间尔虞我诈,本书中萨福鼎与北宫望明争暗斗中北宫望处处抢得先机,杨牧居然成了北宫望、萨福鼎竟相收纳之人,究其原因还是为了孟元超,一张网又再次张开。
而这时孟元超正怀着重见云紫萝的激动踏上征程,这边宋腾霄与吕思美却已是两情相悦。

第三十七回、化敌为友
宋腾霄与段仇世见面,可谓是分外眼红,宋腾霄、吕思美联手,几取段仇世之性命。不过危急关头段仇世放弃毒掌伤吕思美,已是侠士所为而不是“滇南双煞”的个性,段仇世这个转念似是快了一点,颇不合常理,或许这也是为他与孟元超化敌为友作一个铺垫,否则真的伤了吕思美恐怕又不好说了。
孟元超与段仇世化敌为友让人为之一快,本来彼此都是光明磊落好男儿,惺惺相惜之余又彼此叹服,想不成为好朋友也难,相形之下宋腾霄又显得小器。
而之后提及云紫萝与缪长风几番吞吞吐吐,虽为一番好意,也颇让人感到厌烦,本书中宋腾霄似乎是为了衬托孟元超而塑造的人物。
孟元超念及云紫萝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在心头浮现出林无双的影子,证明此时林无双已然走进他的心扉,这也让他对自己的感情世界感到茫然。

第三十八回、重寻故剑
萧夫人为报恩,暗示萧月仙将陈光世让给邵紫薇,依现在看当然是不可思议,然在古时,女儿婚姻全凭父母作主也不是很奇怪,因为此时的萧夫人已不是江湖中人,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从这也可看出云紫萝处境的艰难,而当杨牧出现,萧夫人还意欲帮杨牧说合,固是未看清杨牧的真面目,也写出了那时对离开丈夫女人之歧视。
杨牧对云紫萝之言是真是假,或许只能当作半真半假,毕竟杨牧内心深处还是爱着云紫萝,尽管这种爱不如缪长风之爱得伟大、爱得无私,然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爱,否则不会当见到孟元超的出现而几失理智。云紫萝真是多灾多难,临产前又遇一劫,孟元超、杨牧都到面前,而抓拿孟元超的清廷高手又至,又是一场恶战。
也是天意注定,竟让杨牧见到自已亲生儿子的出生,只是妒火中烧的他还未知道眼前出生的婴儿就是他的亲生子,于他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悲哀。

第三十九回、匆匆来去
孟元超遭受石朝矶等大内高手的围攻,危在旦夕;这边宋腾霄、吕思美也受到牟宗涛的折辱,迭遇凶险。本回书对牟宗涛的心理描写较为到位,尽管事实上已为北宫望所用,但是内心中却拒绝承认,而以为朋友帮忙为自己辩护,更忌别人在其面前说出此事,这样的心理对很多不自觉误入歧途的人有较明显的代表意义。
神秘的高手又再次出现,此人是谁?不过显然与扶桑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牧究非丧尽天良之辈,即在不知道云紫萝所生的婴儿是谁的孩子也不忍对云紫萝下手,说明其内心深处对云紫萝还是有一点真实的爱意。而一旦得知原来这个孩子是他的,父爱之心不觉油然而生。此时的杨牧内心肯定是充满深深的懊悔,设若他早知云紫萝有他的孩子,谅必不会出此假死下策,那么当云紫萝生下孩子之后,或许就是另外的一番情境,云紫萝非一般的女子,所以要想得到云紫萝的心只能如杨牧当初娶云紫萝般的以更为宽广的胸怀感化她,如缪长风则是如此。杨牧本来已令云紫萝慢慢地开始爱上他,可惜他还是不能明白云紫萝,与缪长风相比,缪长风的胸怀是天生的宽广,而杨牧更多却是装出来的,这才有一念之差,一步错而步步错,最终失去了云紫萝。杨牧这时或许已有一点明白,所以苦苦哀求萧夫人让他看了孩子一眼,又狠狠打了自己几记耳光,之后独自离去,这时的他让人更增了几份怜悯之心。
孟元超、宋腾霄会合,终于大败清廷高手。
孟元超与云紫萝终于相见了,以孟元超对云紫萝之心,自不会有世俗之见而对云紫萝有嫌弃之念,此时的孟元超想到的是:
“我一定尽我的能力,使她不再伤心,稍赎前愆。只要她肯原谅我,这孩子如同我的亲子”
相信这是出自孟元超的真心,换成缪长风也会这般想的,可惜世事难尽如人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金川的战事令得孟元超又不得不再次离开云紫萝。真是来去匆匆,也注定了两人确实是无缘分真正地在一起。

第四十回、几番离合
孟元超和云紫萝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转眼间又面临着分离。虽说男儿先国后家,志在四方,然老天给予他们二人的未免有点不公。七年前,若孟元超不离开云紫萝,或许这时他们已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武林侠侣;七年后,若孟元超不离开云紫萝,说不定二人还有重新走在一起的可能。然孟元超注定要走,而云紫萝也肯定不让孟元超留下,这就是孟元超和云紫萝。此后短短的三天护送,也就成了孟元超与云紫萝在一起的唯一时间,在这三天中,两人是相对无言而心事重重,还是说不尽的言语,羽生先生在书中没有交待,不免让人觉得遗憾,但是分手之时谅必内心深处都充满着依依不舍,谁想此一别之后两人永远没机会在一起。
韩威武终与孟元超成为好朋友,千里报讯,又帮云紫萝、萧夫人找个暂时安定所在,韩、萧两家冤仇得以化解,也算是一件皆大欢喜之事。
孟元超未走,林无双又至,林无双为何寻至此处,是谁人告知她,羽生先生在书中也失却了交待,如果说是巧合则未免太巧合了,只能解释为林无双心想着孟元超而暗暗地跟踪。
林无双终于知道孟元超的一些往事,她也选择了悄然离去。林无双依然如此善良和单纯,他曾因错爱牟宗涛而牟宗涛却娶了练彩虹而伤心过,当她慢慢爱上孟元超时却发现孟元超生命中已然有了云紫萝,前一次是伤心,而这一次却是茫然,云紫萝身上似乎真有一层吸引他人的光芒,缪长风、孟元超、宋腾霄、杨牧甚至如林无双都为之叹服,而决意再次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人,至此可能又有人批评羽生先生写情那种你谦我让的风格,让现代人感觉迂腐,对这个问题,只能是见仁见智。
孟元超刚离开云紫萝,孤身上路,又遇强敌,唐天纵可谓是本书中反派阵营仅次于北宫望的高手,正所谓正邪不两立,一场恶斗,林无双和神秘高手暗助孟元超,牟宗涛却现身冒功,此时的牟宗涛哪有半点绝顶高手的风范,不仅巧言欺骗,而且患得患失,不惜出手偷袭孟元超,至此他的面具被彻底揭开。

第四十一回、赌酒显能
孟元超与林无双再度相逢,想来也是奇怪,孟元超想与云紫萝在一起总是难以如愿,而林无双想要避开孟元超却又再次聚在一起,难道这就是前生缘份所注定?神秘高手再次现身,他会是谁?
缪长风和云紫萝结为兄妹,而今孟元超又与林无双结为兄妹,云紫萝与缪长风结为兄妹是对缪长风一种委婉的拒绝,而林无双与孟元超结为兄妹是想成全孟元超与云紫萝,一样的结拜,不一样的心思,却又是同样的善良。此时补述了孟元超与云紫萝临别的一番话,云紫萝再次地拒绝了孟元超,她虽是非凡之奇女侠,毕竟生于尘世间,又焉得不受世俗所影响,更主要的是此时孟元超身边已然有了林无双,而孟元超心中也确然有了林无双,只不过他一直拒绝承认,因为他内心中自觉有负于云紫萝,所以无法抛开云紫萝而与别的女子一起,于是孟元超、缪长风、云紫萝、林无双只能成就两对兄妹,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或许都是从一种茫然中得到暂时的安慰和解脱,至于今后结局如何恐怕谁都不敢去想。但是每个人内心中都会牵挂着其他的人。
至此又从孟元超转至缪长风,羽生先生又在本回书中显露他于对联上造诣,本回书写及缪长风,但是通过缪于酒楼上听两位客人大谈天下名联及名联背后的典故,从名联又谈至扬州胜景,再绝姜白石的名作“扬州慢”,转而谈及采石矶虞允文大败金虏之痛快及“扬州十日”之愤恨,短短的二页书,包含对联、词曲、风景名胜及历史典故,且显得那么自然轻松,充分表现了羽生先生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品位。
品诗论曲之后是却是赌酒显能,酒壮英雄胆,明是赌酒,暗是较量武功,对掌佐酒原是人生之大快,缪长风豪侠之气于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令对手丧胆,大快人心。

第四十二回、扬州祝寿
缪长风与尉迟炯彼此间慕名已久,虽然初次相逢,却是一见如故,意气相投,这是意料之中,可惜缪长风刚经历过一场斗酒,要不此时两人把酒临风,品评天下英雄那番情境当是多么激荡人心。
刘抗也非寻常人物,二十四桥扬州佳处,忆“扬州十日”之痛史、史阁部之忠列,西湖岳坟一曲《满江红》扬岳武穆之忠烈,以大义打动故友韩朋。其实韩朋也非坏人,只是故及家人的生命以致受宗神龙之胁迫而不得不从,故此缪长风、尉迟炯、刘抗等也给他安排了脱身之策,或许这里羽生先生有点一厢情愿了,事实上卷入清廷与侠义道争斗的漩涡中哪有这么容易脱身,换成其他作者韩朋十之八九丧命。
牟宗涛与宗神龙两个原来的死对头这时暂时实现了合作,无它,都是为了扶桑派的掌门,这时他们共同的矛头都是指向现任掌门的林无双,这就是共同的利益所在。
孟元超和林无双也到了扬州,并拜谒了史公祠,读至此,放下紧张的心态,听羽生先生为你介绍一下扬州名联当有一番收获,不妨共同品读一下这副楹联: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哲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第四十三回、揭破阴谋
孟元超、林无双史公祠之游,无意中听到牟宗涛、宗神龙的密谋,林无双终于看清了牟宗涛的真面目,这般巧合只能作无巧不成书之解。
孟元超、林无双绝境中幸遇金逐流与冷铁樵,金逐流还未知悉牟宗涛的秘密,毕竟曾是好友,而冷铁樵俨然已是武林一流高手,想起冷在《风雷震九州》中尚不堪祈圣因一击,羽生先生笔下正派人物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武功大进,这也是羽生先生一贯的创作手法,不过想之毕竟是小金川义军领袖,手下又有孟元超、宋腾霄这般人才,冷铁樵武功太差的恐怕也不行。
此时的扬州真是高手云集,一场普通的寿宴已关系到小金川的战事,双方均出动高手,在扬州布下战场,又将面临着一场争斗。

第四十四回、英雄肝胆
陈光世、宋腾霄和吕思美等先后来到了扬州城,宋腾霄也终于认识了林无双。
扬州震远镖局中,石朝矶、杨牧、闵成龙已布下圈套,准备捉拿孟元超等,闵成龙显然是假传了韩威武的意思,此也足令王元通陷于两难,王元通毕竟年事已高且有家有业,最希望当然是于清廷和侠义道中两不得罪,但是此时却不得不于家业、镖局和声名之间作出选择,足令他难以决断,踌躇之间,孟元超、冷铁樵也至,一场冲突即将开始。

第四十五回、大闹寿堂
寿堂之间,高手云集,而此间各种矛盾也交织于一起。有宗神龙与石卫、桑青间因宗神龙被逐出扶桑门墙的矛盾;有冷铁樵与石朝矶各自代表的义军与清廷间不两立及此行各负任务之矛盾;更有孟元超与杨牧间的种种恩怨,双方一触即发。
金逐流的“主持公道”委实也让杨牧进退两难,化解了孟元超的险境。
齐建业又再度出现了,不过这时的齐建业委实让人刮目相看了,这其实也是身为侠义道中人的齐建业的另一面,虽然时时以正义捍卫者自居且易受小人唆摆,但是关键时刻毕竟是坚持大义。如本回中齐建业教训杨牧的话:“你近来和些什么人交游?你不学好,专爱结交武林败类,你当我不知道么”,几句话骂得石朝矶和宗神龙面色大变,委实也大快人心。同时也或许云紫萝之前那种不屈及决绝打动了他,此时齐建业倒是站在云紫萝的一边,孟元超认为齐建业变得通情达理,说明此时的孟元超尚不成熟,但不管怎么说,齐建业的出现打乱了石朝矶、杨牧的部署,使局势有利于孟元超一方。

第四十六回、分道扬镳
寿宴上,金逐流和齐建业的出现,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否则寿宴变成战场,委常也大煞风景,同时也避免了王元通左右为难,这成了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
孟元超、尉迟炯、缪长风相聚一起,堪称一场英雄会,正是自古英雄重英雄,此中豪气让人心折。
尉迟炯有意为孟元超与林无双撮合时,又怎么此时孟元超等四人情感都陷入迷茫中,每个人都似乎无法把握未来的情感世界。
缪长风认为他与云紫萝的友谊早已超乎男女之情,以前纵然有这非份之念,也早已烟消云散。然这份超乎男女之情的友谊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重于男女之情,之前对云紫萝的追求之心又怎称得上非份之念,这份念头是否烟消云散,恐怕缪长风内心真的也无法把握。缪长风这个想法似乎更多地考虑到孟元超与云紫萝之间的这段感情,怕由于自己的追求给孟元超和云紫萝之间造成阻碍,所以常以超乎男女之情的友谊抑制自已追求云紫萝的心。
孟元超让缪长风前往北芒山照料云紫萝,是有意为他们撮合,还是对缪长风的信任,恐怕孟元超内心中也无法明确。孟元超常思自身为义军奔波操劳,不能在云紫萝身边,又觉得缪长风闲云野鹤,更适于照料云紫萝,但孟元超又似乎未想过让缪长风和云紫萝结成伴侣,也似乎未有多大的决心追求云紫萝,或许这时的他觉得能与云紫萝再续前缘是最为理想,若是云紫萝嫁与缪长风也是可以接受。孟元超在处理这段感情显得较为拖泥带水,假若他一心追求云紫萝,云紫萝或许会为她感动而接受他,毕竟初恋是最令人忘怀且云紫萝这么多年来一直记挂着他,云紫萝也非世俗女子,相信如果孟元超付出真心的话云紫萝自不会碍于世俗言语,这段姻缘也必会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当然林无双会再度伤心。或者孟元超大胆接受林无双,则云紫萝日久或许也会接受缪长风,这样的结局是大多数人最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由于孟元超的迷茫,使得缪长风和云紫萝、林无双都陷入进退两难中,此时的孟元超对爱情的想法也流于世俗,与缪长风相比确是低了一个境界。不管怎么说,这份迷茫是颇为耐人寻味。
金逐流也终于认清了牟宗涛的真面目,当他说出以前是朋友,从今天起已经不是了的话,相信内心中也带有几分沉重,毕竟失去一个朋友总是不愉快的。

第四十七回、红颜知己
缪长风孤身上路,此时他也无法洞悉孟元超的真实意思,暗叹的是自已境界太低。
本回通过缪长风的追忆讲述了缪长风的一些往事,童年的回忆是甜蜜而又有趣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从缪长风的追忆中勾勒出缪长风师姐的形象及缪长风少年时对师姐那份蒙胧的爱慕之心,或许这也是缪长风多年不娶及对云紫萝的倾慕之故,却也恐怕未必尽然。回忆中还有因为师姐的缘故而与同门师兄打架的趣事,提及的一些语言都带有民间口语化,好的小说不仅能雅且能俗。对师姐的怀念及与师兄打架的回忆也为下文埋下一个伏笔。
果不尽然,刚回忆到师姐就意外见到师姐的一对儿女,也是他的师侄,真是再巧不过了,从武端、武庄口中缪长风终于了杀害师姐、姐夫的仇人,这也注定了他与北宫望之间的不两立。
冷铁樵、孟元超此行任务也大功告成,罗金鳌终与义军携手合作,壮大了抗清队伍。
刘抗不愧英雄,也让武庄为之倾心,看着刘抗与武庄相伴相随,缪长风不禁又自伤自怜,感叹一剑孤身,江湖浪荡。
刚送走师姐的一双儿女,却又遇上了曾打架的师兄,真个想什么来什么,委实太巧了些吧。
本回名为红颜知已,是指刘抗与武庄,还是指缪长风与云紫萝?羽生先生似未指明,但个人觉得指的是云紫萝之于缪长风,全回书通过缪长风对师姐的追忆想到云紫萝,又通过刘抗与武庄再度相到云紫萝,缪长风虽自觉已对云紫萝不再有非份之想,然红颜知已之说亦不属非份之想了。

第四十八回、路遇同门
缪长风回忆起师姐,即遇到师姐的一双儿女,亲人相见,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而回忆起幼年打架的师兄,又碰上师兄,只是这一次却横遭师兄郝侃的暗算,从上回缪对郝侃的回忆已可看出郝侃出现也不会是正面人物,果然此时郝侃早已是清廷鹰爪,真个“三岁看老”了。
尽管对郝侃不怀好感,缪长风还是过于信任他人,以致陷入了郝侃、沙弥远和牟宗涛的合围中,可谓是凶险之至,缪长风也终于见到了杀害师姐、姐夫的又一个仇人。
又是少林叛徒,羽生先生中期许多小说一个毛病就是太过喜欢出现少林叛徒,即都是使铁禅仗,擅长少林伏魔仗法,就这一点而言确有偷懒之嫌疑,也给许多人诟病提供依据,其实将其中部分少林叛徒换成武当、峨嵋、华山或是天山派的叛徒会更有创意,最好能写多一位天山派的叛徒,如唐嘉源师弟之类会更令人耳目一新,想至此未免替羽生先生感觉惋惜。
缪长风长剑脱手一招飞瀑流泉煞是精妙,剑花如浪,千点万点直洒下来,这是典型的“羽生武功”,既好看又有极强杀伤力,让人如身临其境,感觉到空中一把剑化成千百个剑点刺向目标。
牟宗涛武功本不在缪长风之下,却已车轮战向缪挑战,当世高人身份何在,这时他怕是已不敢以北宫望朋友身份自居了,让人叹惜之。

第四十九回、黑衣老者
缪长风于危急中又得黑衣老者相救,黑衣老者也正是那屡次暗助林无双的神秘人,但对于他的身份羽生先生还是卖了一个关子。
由于黑衣老者,牟宗涛的图谋多次失败,也由于黑衣老者,也使得牟宗涛虽然为北宫望所用,却不致于欠下侠义道的血债,否则以他的武功,为北宫望所用后果不堪设想。
牟宗涛、宗神龙谋夺掌门之位以至白热化,也使得林无双不得不回扶桑派。
缪长风和林无双再度重逢,林无双慷慨赠送老山参,更希望云紫萝到小金川一行,足证林无双与云紫萝一般胸襟开阔了,只是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这般含蓄、这般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使得这段爱情故事显得过于内敛了一些。
林无双的口中终于道出了邵鹤年的踪迹,邵鹤年负气出走,至此方有消息,照应了前文又推进了情节。
本回追忆了仪醪楼上金逐流与厉南星大战史白都的往事,也是对《侠骨丹心》作一些交待,不过此处羽生先生又是记错了,仪醪楼一战并没有厉南星,只有宫秉藩,不过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侠骨丹心》中,这一战厉南星倒确是参与其中,可能羽生先生看过电影,而将电影的情节与小说情节混淆了。

第五十回、仪醪楼上
缪长风登临仪醪楼,把酒临风,欣赏诗词书法、银钩铁划,也是一大雅事,又从书法中得悉邵鹤年的消息,邵鹤年的踪迹又进一步牵涉至五龙帮,情节步步推进。
与当年金逐流大战史白都不同,这次仪醪楼少了一场大战,而缪长风甫抵楼上不久,即有拜帖送至,这时缪长风的行踪也落入对方掌握之中。前面又布下了一个圈套,原来此时五龙帮已被他人控制,邵鹤年也落入五龙帮手中,为救邵鹤年,更为救五龙帮,缪长风只有孤身犯险,此去是否会误入圈套,羽生先生又设下了一个悬念。

第五十一回、扫荡妖邪
扬州拜寿、禹城救助邵鹤年,在一定程度都可以视为以孟元超、缪长风为代表的反清队伍同北宫望争取中间势力的斗争,海砂帮、五龙帮包括韩威武地震远镖局都是在清廷和反清队伍中左右逢源的中间力量,任一方能够争取到这一股力量,无疑会极大的增强已方的优势。北宫望这边是安排欧阳坚到韩威武身边卧底,安排杨牧、闵成龙假传韩威武之令意图借助王元通诱捕孟元超,安排张宏达控制打入海砂帮并控制整个帮会;孟元超这边则是揭穿了欧阳坚的真实身份,与韩威武化敌为友,借王元通的寿宴揭穿杨牧、闵成龙的图谋,并趁机与海砂帮建立联盟友关系,缪长风则通过营救邵鹤年、尤大全等解救了五龙帮,避免使五龙帮落入北宫望手中,双方的争斗可说是呈现一个白热化。当然以掌握政权的清廷与反清势力斗得这么不可开交,未免过于贬低清廷的力量,但这在一定程度也可看作是北宫望势力同反清势力的一次对抗,毕竟小说家言,不必太过考究这方面。
厉南星于本书中虽然不属主角,但是风采依然过人,两次出场一次在京师力败四大高手,这次则是孤身大闹五龙帮,令敌方丧胆,丝毫不逊色于他在《侠骨丹心》中的表现,以气势而论则尤为过之,只是身边少了公孙燕未免令人感到惋惜。
快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治张宏达,颇显快活张的机智与老练,张宏达害人害已终落得武功被废的下场。
邵鹤年与萧月仙又再次相见,虽负气出走,其实彼此间还是很挂念的,一个细节刻划得很好:
邵鹤年又惊又喜,说道:“妹妹,你怎么会来的?”他也是口里和妹妹说话,眼睛却望着萧月仙。
一个细节惟妙惟肖刻划出这对少年恋人争吵赌气之态,羽生先生在刻划一些生活方面的细节还是颇见功力的。萧月仙和邵鹤年当成一对鸳侣,读至此,个人不禁对萧月仙在《游剑江湖》几部后传没有出场颇为感到可惜了一些,毕竟她还是云紫萝的表妹,也是孟华、杨炎除了父亲外最为亲近的一个亲人,如果在后传写一写萧月仙对两个外甥的关心及由此产生的彼此间那一份亲人之情效果可能很好,只是羽生先生轻易的放过这一人物,未免可惜。邵鹤年在《弹指惊雷》出现过一次,但也无多大作为,如果将他作为孟元超的得力助手写,应该也有很好的写作题材。

第五十二回、儿女情怀
五龙帮一役以反清力量的完胜而告终。
厉南星与缪长风英雄重英雄,一见如故。那边尉迟炯关心孟元超的终身大事,这边厉南星也在关心缪长风的终身大事,但是局外人纵热心,又怎知他们此际的迷茫。
缪长风一句古人有云:四十未娶,不宜再娶。不知是出自哪一位古人之言?不过看来确实是没有道理,以现在的眼光看怕更是如此,但这又焉知不是缪长风敷衍之语。
缪长风想念着云紫萝,云紫萝也在相信着缪长风,真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缪长风将云紫萝视为姐姐,云紫萝将缪长风视为最值得信赖的哥哥;缪长风将云紫萝看作红颜知已,云紫萝也将缪长风看作最能了解她的人,甚至比孟元超似乎还要懂得她,既如此,这般心意相通、性情相投的一对男女却是有缘无份,实让人感叹再三。缪长风立志终生不娶,而云紫萝也断了婚嫁之念,此中原因两人心中都是深知,只不愿说破,也为对方怀着一种隐忧,但是如何为对方解开这一份隐忧却都没有答案。
云紫萝梅林练剑,忆与缪长风初度相逢,那也是梅林中,品诗论剑,这一幕情景在心头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样的情景,一样的心境,只是少了当年一个开导她的人在她身边,她却不知道这个人已将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似是暗合着云紫萝此刻的心境,往事已不可追,但是燕子归来隐喻着知已的重逢,独徘徊挥不去是心头的千般往事。
缪长风未到,段仇世却先抵达,云紫萝与段仇世化敌为友,只是段仇世悄然至此,必然有不寻常的事发生,且此事必将关系到云紫萝之子,刚平静的生活又再掀波澜。

第五十三回、敌人偷袭
北芒山上,云紫萝的平静生活仅过了三个月,北宫望等还是不肯放过云紫萝,双方之争此时已进入白热化。唐天纵、楚天雄和连甘沛都是北宫望手下数一数二的好手,如果不是缪长风和段仇世刚好赶至,云紫萝等后果不堪设想。
本回几场大战依然精彩,缪长风与连甘沛、唐天纵,刘隐农与楚天雄两场大战在不同的地点展开,羽生先生在本回书中充分展现了他描写武打那精彩、平实、现场感强的特色,在描写凶险过人的对决中,表现出两场对决的现场感,力求交代清楚,让读者发临其境。真个这边笔意纵横,剑气千幻,暗器层出不穷,手法翻新,最后是一团混战,凶险万分;那边却是围绕婴儿展开抢夺,楚天雄心狠手辣,刘隐家妙手棋子,终力败通天狐。本回可谓是羽生先生武打的杰作之一。

第五十四回、宝刀未老
继续上回未了的争斗,缪长风救兵已至,化险为夷。段仇世毒掌对暗器,稍逊一筹;刘隐农以磁铁棋盘吸尽暗器,又仗“沾衣十八跌”破了唐天纵的玉制暗器,终令唐天纵大败。
缪长风与云紫萝再度重逢,心中自是说不出的感触,恐怕更有道不尽而又无处数说的千般言语。
刘隐农与段仇世是棋逢对手,大战过后棋盘再续战意自是风雅,段仇世文采风流,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堪称浊世佳公子,一着“脱骨打法”惊震刘隐农,也让读者学一点围棋上的知识。从残棋谈及妙玉,从妙玉再谈及红楼梦,羽生先生旁征博引,再至云紫萝身世,真个尽展梁书的雅致,更在雅致中表现感伤,在感伤中坚定内心,想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五十五回、倾吐衷曲
最明白云紫萝的莫过于缪长风,因此最能够开解云紫萝的也莫过于缪长风,一席谈话让云紫萝重新感受到生命的阳光,看到了眼前的春天。此回书解开了一个疑问,即云紫萝毕竟没把她与孟元超的孩子一事告知缪长风,这也有了日后缪长风与孟华那一场误会。本回书借云紫萝、缪长风之口介绍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在此不妨一同品读这两首曹雪芹的诗: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寻诗人去留僧壁,卖尽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全,秦淮残梦忆繁华。

凭借这两首诗回忆一下读过的《红楼梦》,感觉当是很舒服,文字、武功、侠义同出一途,穷十年之功以求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人本不应只看到自己,而应追求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本是不错,只是人又怎能离开自己,坚守自我和追求理想本不应是矛盾,羽生先生于此未免执著于“理性”,只是这番言语也可当作云紫萝与缪长风在此情此境下的一番互相开解。然相互开解后,终会回到现实,始终无法不谈孟元超和林无双,云紫萝与林无双可说是相互欣赏,而又相互记挂更是相互间的祝福,这番纯洁之情注定了此番的重逢。林无双在思念孟元超,也梳理着自己的感情世界,对孟元超她是亲近,对云紫萝是同情中带着敬佩,对自己则是带有些许感伤,好在此刻林无双正站在泰山小天烛峰上,人于感伤于,登高望远,确能荡涤心头的郁闷,正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刚平复了心境的林无双却意外碰到牟宗涛的妻子练彩虹,好友重逢,却显得分外生疏,始料未及的是练彩虹竟会暗算林无双。

第五十六回、糊涂受骗
练彩虹深爱着牟宗涛,信任牟宗涛,为了牟宗涛不惜背叛宗神龙,又为了牟宗涛暗算了林无双,尽管她的想法是避免两败俱伤,既不愿伤及牟宗涛,也不愿伤及林无双,从她的内心是希望林无双能够让出掌门而不伤和气,可惜她还是没有看透现在的牟宗涛,牟宗涛远比她想像中更为狠辣,不仅想篡夺掌门之位,更要除去林无双。平心而论,之前的牟宗涛尽管为北宫望所拉拢,但也应该不会这样阴狠的,否则也不会同金逐流成为朋友,其原因应是长期的自大到一系列的失败再到为侠义道所看不起而产生的挫败感及造成的心理扭曲,使到残余的侠气渐褪而魔气渐生,变得既毒辣又卑鄙。相似的例子还有《龙凤宝钗缘》的牟世杰,一开始身份也是侠客,即便与铁摩勒决裂时还是故念着曾经的情谊而为铁摩勒求得解药,但是历经一系列失败之后也渐变心理扭曲,而后竟欲杀铁摩勒、段克邪而甘心。然练彩虹毕竟不同史朝英,史朝英是野心勃勃的女强人,练彩虹只是一心深爱着牟宗涛但本性也是极其善良,当她发现牟宗涛的面目不仅为牟宗涛毒辣而伤心,更为受牟宗涛的欺骗而伤害而自已痴爱的感情,本回开始引晏几道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此番同”,或许正是形容练彩虹此时的感情,由于受欺骗而遭受的伤害,也由于自小与林无双的友谊她不忍伤害林无双,她毅然背叛了丈夫而救了林无双,这一次宗神龙、牟宗涛都没看透练彩虹,别忘了女性即使是为人妻也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任人摆布的。
牟宗涛一方面指使练彩虹暗算林无双,一方面带领一批冒充的扶桑弟子发难争夺掌门,计划还是周详的,尤其是他以堂主身份收录弟子却也是合理的,只不知扶桑派有没有新收弟子需经本门掌门同意的门规,想来应是没有,否则牟宗涛此举也与理不合。
石卫自以为门人占多数而同意掌门之位付诸公决,孰料扶桑门人中还有一个不左不右的中间群,这恐怕也是俗人多明哲保身故,少出头、少建言,这在任何场合都会出现,石卫来自扶桑,无疑对世俗人情了解还是有所欠缺,致使陷入被动之局。然假终究是假,牟宗涛也不敢让石卫一派离开,否则这个光杆掌门太没意思了,也说明牟宗涛此时已是众叛亲离,即便成了掌门也不会坐得稳,迟早让人所唾弃。

第五十七回、清理门户

云紫萝与林无双的互相牵挂,使得云紫萝、缪长风及时赶至泰山,救了林无双和练彩虹,想来还是应来那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好人有好报”。
练彩虹当面指证牟宗涛应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勇气,毕竟这是她一直痴爱着的丈夫,而这番指证不仅是夫妻间的决裂且会让丈夫身败名裂,但她还是作出这样的选择。记得羽生先生这种创作思路也常为人所诟病,即认为一个女人当得知他的爱人或丈夫的真实身份或是真面目时往往选择的是与之决裂,认为这样写有点流于说教而太没人情味了,从而让人感觉到冷冰冰的。以上问题可说得上是见仁见智了,个人感觉上当一个女人发现最爱的人却是长期欺骗她的人而陷于极度伤心绝望中而走到爱人的对立面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练彩虹如果选择就此远离永不见面也是合情理的,就当是情节需要罢了。不管怎么说,练彩虹的指证还是在扶桑众弟子面前彻底揭开了牟宗涛的真面目,不过牟宗涛将责任推到练彩虹身上就更为显出这时的牟宗涛人品已是何等卑劣,达到了不择手段,要知到牟世杰再怎么狠毒也不会将所有罪责推向史朝英,与争夺天下的袅雄牟世杰相比,牟宗涛又低了一个层次,只能慨叹“一代不如一代了”。而这时宗神龙又被擒,神秘老人终于现身,牟宗涛这边已是穷途末路。

第五十八回、白衣老者
神秘老人身份终于揭开,果然是扶桑派的前辈高人“东海散人”,不过在本回回目上羽生先生似乎偷懒了,第四十九回是黑衣老者,而本回是白衣老者,写的又是同一个人,有时穿黑衣,有时穿白衣,虽说不是不可能,但是总觉得有些别扭,个人以为本回回目不如为“东海散人”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东海散人应是长期居住于东海海岛,何时回归中土又怎会发现扶桑派的秘笈,本书失之交待,这方面如果能补上一笔似乎效果会更好一些。本回提及扶桑派秘传的上乘内功“混元一炁功”也是羽生先生偷懒了,因为羽生先生在多部小说也曾写到“混元一炁功”为丐帮帮主仲长统的独门神功,虽然有可能同名,但究竟不如重新想个名字让人更加接受一些。
人至穷途末路往往会孤注一掷,牟宗涛也不例外,在败局已定情形下居然还会企图侥幸,更为卑劣的还是将自已的妻子练彩虹作人质,已是将人性的丑恶彻底地暴露出来,也好在他虽然已是卑劣若此,但毕竟由于东海散人一直盯着,作恶无多,最终让东海散人带回扶桑,练彩虹说出如果牟宗涛改过自新,日后还可以认他的话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爱着牟宗涛,毕竟夫妻一场,这份感情是不会轻易抹去的。
扶桑派掌门之争终以牟宗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林无双想将掌门之位让与石卫,因她自觉已完成了掌门的使命,究竟有没有继续出任掌门,书中没有继续交待,其实如史红英般任六合帮帮主不是也很好吗?
云紫萝与林无双终于面对面倾谈着内心的说话,两人内心都深爱着孟元超,可惜她们不是厉胜男与谷之华,无法擦出惊人的火花,而更象是谷之华与谷之华的见面,两颗心都是那么善良,云紫萝觉得她不能再负累于孟元超,如果她与孟元超一起,将会由于杨牧在江湖上散布的谣言而影响孟元超的声誉,正所谓“众口铄金”,这从日后孟华与杨炎分别受杨牧的谎言所骗而向孟元超寻仇可见云紫萝内心的忧虑不是无根据的,因而她感觉只有林无双才是最适合孟元超的;林无双则感觉到云紫萝之前与孟元超原是一对情侣,云紫萝又受了那么多苦,更需要得到安慰和补偿。云紫萝劝林无双到小金川,林无双也劝云紫萝到小金川,最终云紫萝说服了林无双,然云紫萝是让林无双误以为她与缪长风将在一起而安心去寻找孟元超,此举实对缪长风是极大的不公,缪长风不愧为云紫萝的知已,从她的言语中已是明白了她的真实意思,为了云紫萝,他只有默默忍受着,或许他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对云紫萝是好是坏,所以他们之间只好用纳兰容若的《金缕曲》相互开解着,“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深觉“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真是云紫萝品格之写照,也是云紫萝令人倾慕敬佩之所在。本回之羽生先生也介绍了纳兰容若义救吴汉槎的故事,顾梁汾的朋友之情,纳兰容若的高义,无人让人叹服之,缪长风以此表明了为了云紫萝而无怨无悔的一片心,暂时解开了云紫萝的一个心结,然他自己内心的苦处只有他深知。

第五十九回、滇池风浪
本回羽生先生又带读者游览一番昆明胜景,品读大观楼那一幅“天下第一长联”,不妨于此品读一番: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游大观楼,再至西山,登龙门,再赏纳兰诗,昆明胜景尽收眼底,读羽生先生作品,确是增广见闻。
武端、武庄兄妹,西门灼、郝侃的先后出现,预示着昆明城将有着不寻常的事发生,快活张再展空空妙手,从郝侃身上劫得机密文件,郝侃刚夸下海口,转眼间就丢失了文件,可为一笑;心怕缪长风,却偏偏碰上缪长风,也是报应不爽。缪长风心忧云紫萝,居然在与西门灼一战中处于下风,可见云紫萝在他心中的重要,好在刘抗赶至,也是西门灼与郝侃报应在即。

第六十回、有情相会
作为师门叛徒,郝侃终于受到报应,惨死于武端、武庄兄妹剑下,正是因为他的叛卖,武定周夫妇才会落入北宫望的重围以致惨死,武氏兄妹也算是为父母及死去的义军报了一点仇。
郝侃的人品极是卑劣,为了富贵,不惜出卖师姐一家,又加害于师弟缪长风,对着师侄也不放过,观其在临死前,先是想挟持云紫萝作人质,被缪长风制住后又慌忙求饶,而刚一逃生又要加害于武氏兄妹,最后还想抱着武端同归于尽,其人品之卑下真是无以复回,此人死有余辜。
刘抗数十年来救助着武氏兄妹,终让武庄爱上他,想来他也是爱着武庄,患难之中建真情,虽然要差十余岁倒是不足介怀,要知唐晓澜怀冯瑛的年龄相差更大。
程新彦一家从富户到沦落为江湖卖艺人,当中自有不寻常的冤屈,当真是“不幸的生活各有不幸”。

第六十一回、大理王府
程新彦因妻子美貌而惹祸上身,妻子被韩知府害死,自己也被诬为叛逆,而致家破人亡,流落江湖,这种惨事在历朝历代应该是屡见不鲜的。诬良为盗,虚报军功而竟得以升迁也是古代官场一个升迁之道,正所谓用良民的鲜血染红顶上的乌纱,韩知府与程新彦的交往应该是不怀好意,既垂涎程妻之美色更是谋图程之家产,而后的升迁除了诬良为盗冒领军功外恐怕也是用程的家产作顺水人情之故吧?这般行径,实与土匪无异,如程新彦般的弱者是没有选择的,只有任人宰割。
羽生先生是对联专家,本回书又介绍了华亭寺一幅佛门对联,
“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掐碎了遍撒虚空,浑无世相;
一棒将千古孽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佛家从中读出佛理,侠义之士读出侠义之道,如缪长风所解佛理和侠义道的道理也是相通的,既要除恶,又要救人,?除恶亦就是救人了,这何尝不是羽生先生之所解?
缪长风所解的驱除心魔之说,是否包含有开解云紫萝之意?
云南花木之多,冠于全国,然云紫萝独关注于“大青树”,正如她所说:“大青树耸立高原之上,默默无言的荫蔽来住旅人。就像一个朴实无华人格高尚的君子,令人感到可以依靠。”在云紫萝心中,孟元超是这样的人,缪长风也是这样的人,然两两相比,缪长风应该“更是”这样的人,默默地无言地为云紫萝遮蔽着风风雨雨,甚而云紫萝故意在外人面前制造与缪长风走在一起而实际上却是拒绝缪长风时,缪长风也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一切,于云紫萝,缪长风永远只有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此真为云紫萝惋惜,也为缪长风惋惜。无独有偶,《散花女侠》中于承珠也钟情如大青树般的叶成林,或许对大青树的理解在这一定程度也代表着羽生先生的心声,纵观羽生先生的一生,“朴实无华人格高尚的君子”几个字羽生先生应是当得起的。
云紫萝、缪长风饱览大理风光,又意外收到王府的请帖,段剑青出场了,一位谦恭有礼的少年,缪长风的评价是“少年老成,相当可靠”,谁想到日后会成为《游剑》系列中前几号的反面人物。

第六十二回、苍山血战
张丹枫的影响真是无处不在,留下的一部武学著作又影响了段家两代人。
段仇世愤世嫉俗,原来背地里有这么一段痛彻的伤心往事。作为衰败的贵族,段王爷不是坏人,但是依然沉缅于昔日的家族气派,一身维系着家族留下那一个“虚有其名”的王位,又处处讲究“门当户对”,其实这不过是一个自己王府里的“王爷”,在清朝统治下早已是平民百姓,偏偏多少人放不开,这或许也中许多衰落贵族家庭的一种普遍现象吧。
卜天雕在整部书中出场不多,但每回出场或是提及他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本回书,想像他跟段王爷大吵大闹并打碎一对花瓶的情景感觉真是既生动又有趣。
最可怜的还是段仇世昔日恋人那个点苍山猎户之女,成了门第之见的牺牲品,让人惋惜。
段仇世知悉此消息那份伤心欲绝于本回书中也写得颇为动人,本是至情至性的人,却被无端地毁了一生,他好恨,但是毁他一生的却是他至亲至爱又养育他成人的哥哥,他无从仇恨只能将恨意洒向世间,因此有了段仇世的名字。段王爷的一生忏悔最终也等不到段仇世的归来,晚年的段王爷的心境也当是苍凉的,可惜大错已铸成,只能彼此间默默承受这般苦果吧。段剑青苦苦寻找段仇世,除了完成其父的遗愿外,更主要的地想跟段仇世学武,老家人无意中说穿了段剑青的心事,也揭示了段剑青有点表里不一,难道羽生先生开始创作这个人物时已有意考虑日后将其作为反面人物?
缪长风、云紫萝苍山寻找杨华,却见滇南四虎围攻杨大姑,尽管云紫萝救了杨大姑,然在杨大姑心目中云紫萝仍是那么不堪,此中原因固有杨大姑之刻薄,也道出云紫萝所受到的那种当时社会环境世俗眼光的压迫,好在云紫萝的坚强加之缪长风的守护尚且如此,寻常女子遭遇这般命运更加不堪设想了。对付杨大姑般的人真要如缪长风般的霹雳手段是最有效的。
云紫萝注定无法见到儿子,这恐怕是云紫萝至死最为遗憾的事吧?
卜天雕之死令人感到颇为惋惜,他那绝世的轻功也失传了。
本回命名“苍山血战”,但综观全回书,除了滇南四虎围攻杨大姑一役外,并无其它重量级的血战,如命名“血溅苍山”似乎更好一点。

第六十三回、大闹将军府
张丹枫留在段家的练功法门果然非同凡响,一代宗师名不虚传,段剑青应该也是小时打下很好的基础,否则后来也不可能兼通多家武学,可惜走上了邪路。
武端、武庄矢志报仇,可敬可佩,只是少年人还是太过冒险了,要知此时他们的武功与沙弥远等高手相较尚有一段距离,未经计议妥当冒险闯进将军府,遇险自是必然。好在这时程新彦父女来将军府报仇,乱了沙弥远心神,也是沙弥远命该绝,缪长风及时赶到,这才诛杀沙弥远,沙弥远也是少林叛徒中下场最坏的一位,有好几位都是由本门长老带回寺中严加管教,而沙弥远命丧武端兄妹之手,这也是作孳较多缘故吧。
本回书中程新彦父女和武端兄妹都是报了大仇,让人一快。惜乎程新彦报仇之举一笔带过,想来程新彦本是殷离富户,却因妻子美貌被无端陷害,流落江湖,本当诗词曲赋消闲日子,转变成流落江湖变戏法,此中苦处旁人自是难以深知,本回书若写及程新彦与韩将军见面,历数对方罪恶,而后亲手格杀之当更能张扬正义。

第六十四回、归家歼仇
西门灼于昆明一役逃得性命,已是侥幸,却自动送上门来让武端兄妹报仇,也是天可怜见,教武端兄妹报此大仇,否则西门灼见机不好逃回京师恐怕缪长风等也来不及半路截劫。
段剑青决意维护武端兄妹,这也多少源于他本人对武庄的爱意,应该说此时的段剑青本性还好,只是从西门灼口中套问武端兄妹的来历也足见其心机过人。
段仇世终于回到家中,更多的还是为了朋友,只是当他回到家时,睹物思人,怕又勾起那段伤心的往事了。
在段仇世相助下,武端兄妹又杀了一个仇人,西门灼连个尸体都没留下,尽化于段仇世的化骨水中,也是报应。
本回在段仇世口中又引出了丹丘生,或许羽生先生此时已在构思《游剑江湖》的续集,也就是云紫萝与孟元超之子的故事了?
段剑青初恋成空,武庄早已心中有人,这份怅然若失的感觉怕是段剑青之前未曾承受,羽生先生在《牧野流星》中还提了一笔。

第六十五回、心事迷茫
无论在陈光世、萧月仙眼中,还是在武端兄妹眼中,甚至在读者眼中,缪长风和云紫萝都是极为般配的一对,只是羽生先生还是忍痛地让他们有缘无份,每每读至此都不由得深深叹息。为着云紫萝的幸福,缪长风苦劝云紫萝到小金川寻找孟元超,这时的云紫萝是“决心不觉有点动摇”,也说明云紫萝心中最为深爱的还是孟元超,所以无法将她的爱意给予缪长风,尽管看起来缪长风更能够理解和包容云紫萝的伤痛,但爱情却是要局中人自己感受。
云紫萝于踌躇中却是先后碰上了杨牧的四个弟子,闵成龙和岳豪本不是好人,他们口中对云紫萝的诬蔑可当作是“狗嘴吐不出象牙”,好好惩戒一番也不过份,尤其是闵成龙在本部书中也算是一名兴风作浪的人物,武功被废也是应有的报应,只是在《牧野》等后传中,闵成龙的武功又恢复了,恢复的原因羽生先生没有交待,只能作清廷大内中本有许多疗伤的圣药解。岳豪则是典型小人,危难时刻将责任往闵成龙身上一推,脱险过后二人互相埋怨吵闹情景颇为生动。
宋鹏举和胡联奎两位纯真少年口中的言语则让云紫萝无比的伤心、激愤,从他们口中侧面写出了云紫萝所受到的闲言闲语,胡联奎以极其孩子气的言语劝说云紫萝回家,然这般无意地更透着善意的言语更是伤痛了云紫萝本已迷茫的身,宋鹏举、胡联奎十多岁的少年,因云紫萝受到闲言闲语,若云紫萝真与孟元超一起那孟元超的处境可想而知,这似乎不能怨任何人,只能埋怨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极大不公。云紫萝纵深爱着孟元超,然也只能离开孟元超,可以说宋鹏举、胡联奎这番言语坚定了云紫萝离开孟元超之心。
缪长风与云紫萝终是分手了,缪长风真心地为云紫萝祝福,希望她赶上春天,云紫萝也为缪长风祝福,尽管如此,两人的分手时的内心应该还是充满伤感的,云紫萝这么快与缪长风分手未尝不受适才那番话所影响,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云紫萝即作出这样的选择,总是会与缪长风分手的。综观全书,其实每当云紫萝与缪长风在一起时还是快乐的,至少是心安的,而分手却是伤感和茫然的。

第六十六回、咫尺天涯
本回先叙小金川的迷人景光,渲染一幅大战前的平静,孟元超觉得小金川之美不逊色于江南,此时的孟元超已是深深扎根于小金川,也真心喜爱小金川的山山水水,究其实处,任何地方都会有美之一面,只要你真心地欣赏之,自会品味出此中的佳处。然早春的报春花全是白的,虽然是说不出的赏心悦目,也似乎预示着这个春天不会到处是喜气洋洋的红色,大战的来临总会有伤亡的。
孟元超将林无双的到来误认为是云紫萝,可见他的内心还是恋着云紫萝;然相信云紫萝对林无双之言,认为云紫萝已爱上缪长风,则是孟元超始终未能真正明白云紫萝的心,而之后孟元超最终接受了林无双的爱,也说明孟元超内心中早已有了林无双,并非是简单兄妹情谊了,林无双有了好的归宿,相信喜欢她的人如金逐流夫妇、尉迟炯夫妇等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林无双,善良纯真的女侠,其感情也受过伤害,有过迷茫,却时时以一颗善良的心对着每一个人,相信许多读者喜欢这个人物,可惜羽生先生没有在《游剑》的后续书中刻划一个中年的林无双。
本回书中楚天雄跌下悬崖,石朝矶被废了武功,押回义军军营中,临近结局,反面人物总要安排一个悲惨的下场,继西门灼、郝侃、沙弥远之后,又铲除了两个清廷鹰犬,石朝矶诱杨牧、陷害孟元超、围攻云紫萝,可说是本部书中作恶最多的鹰犬,终于也得到报应。
这边又有好事传来,羽生先生总是希望每一个好人都有好的归宿,又以一惯地笔法成全了两对爱侣,即刘抗与武庄、武端与程玉珠,这又是大战之前的喜事。
云紫萝在赴小金川途中,却意外碰上杀害卜天雕、夺走孟华的仇人,真是“冤家路窄”,也是上天让云紫萝得报此仇,于此也顺便交待了孟华已让丹丘生救走。

第六十七回、疑幻疑真
李麻子的易容术又立了一功,上一次是假冒北宫望救了孟元超等,又解了韩威武之围,这一次则是假扮韩将军,彻底将黄栋臣大军引入圈套,助小金川义军打胜了这一场大仗,说来真是居功至伟,不过将这场大仗归功于李麻子的易容术,而让敌方轻易中伏,看来总有不过瘾或是存在某方面不足的感觉,相比之下,《风雷震九州》一役写得更为激烈,战场感更强。不管怎么说,义军这边还是花足心思,安排刘抗等护送敌方的信使,也使得云紫萝误打误撞地与刘抗打了一场,这也是出乎云紫萝意料之事,云紫萝手刃了夺子之仇人又得知爱子之音讯,对她而言也算是放下心头的一块石头。
云紫萝与孟元超又再度相逢了,但是相逢的地点却是在战场,更在孟元超重伤神志不甚清醒的情境中相逢,整部书中,两人的相逢是如此之短暂,也都没机会推心置腹地说出心内的话,前一次相逢是在萧夫人家至西洞庭山的短短三天,云紫萝产生更兼萧夫人等在旁,想来也不会有太多的话;而这一次却是在战场中,孟元超重伤神志不清,无法辩明是梦境还是真实中,于是有了疑幻疑真的回名。云紫萝救了孟元超,相依相偎中,更为孟元超唱出旧时的曲子,这个时候两人都已进入往日岁月的美梦中,此时的云紫萝未尝没有找到真正的快乐,这或是她内心想要的,毕竟初恋是最让人难忘,而孟元超更是心神如醉,如果这是梦,就让二人在梦中多停留一刻岂不更好,因为这个梦总要醒的,然梦很快被现实战场的残酷所打断,云紫萝为救孟元超差点付出生命,林无双及时赶到,解了危难,这或许为的就是让云紫萝飘然而退,毕竟该告诉孟元超都告诉他了,云紫萝也为孟元超付出了应当付出的一切,又在孟元超身旁重温了往昔的快乐,云紫萝与孟元超有一个甜蜜的梦,但梦醒了,陪伴孟元超的却是林无双,这就是羽生先生安排的一个爱情结局。

第六十八回、死别生离
“山盟海拆,都如水月镜花;蜜意柔情,尽付荒烟落照。古人云:“黯然销魂,唯别而已。”云紫萝又一次尝到了“黯然销魂”的滋味了。但此际,她心坎里深藏的悲痛,恐怕还不仅只是止于黯然销魂!
这是本回书中羽生先生写及云紫萝离开孟元超的那份悲痛的心情,云紫萝可说是一步步地埋葬了自己心头中那份深情爱意,林无双毕竟单纯,未有云紫萝那“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痛苦而不堪回首的往事,她对云紫萝此际的心情只能是似懂非懂,对孟元超则于是否隐瞒间俳佪;孟元超留存的是一份似梦非梦的美好回忆,相信这个梦总会伴随着他,然以林无双的为人个性,相信以后也定会告诉他的真相。
义军于战场上终于大胜,也令得北宫望狼狈而逃,这时的北宫望可没有在京城时那份淡定自若,成竹于胸的自信,可惜该还的总是要还,逃命中不自觉地遇上了缪长风,这一场你死我活的终极之战终是不可避免的。

第六十九回、弹铗狂歌
武侠小说中,正邪双方的终极一战无疑是最振奋人心,国恨家仇中,缪长风与北宫望这一战注定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只能是不死不休,直至一方倒下为止。
这场大战堪称羽生先生笔下大战的经典,缪长风是誓报国恨家仇,为了义军,也为了自小崇敬的师姐一家及死于北宫望之手的反清义士;北宫望是困兽犹斗,只有杀了缪长风方觅到一线生机。双剑纵横,辗转攻拒,一时难分难解,攻如暴风骤雨,守如江海凝光,双剑同时坠地之后,又是一番拳脚肉搏,真是一波三折,攻守交替,最终是两败俱伤。此将不仅让人感受到精彩的武打对决,更多让人感受到这一战中双方那一份舍生忘死的搏杀,缪长风胜在那一份坚定的复仇信念,北宫望则败在已是穷途末路,胆气已怯,真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试想在京城的他又怎会一再求和,这一点在气势上已为缪长风所压倒,然北宫望还是仗着天魔解体与缪长风斗个两败俱伤(羽生先生中期小说的一个弊端就是太喜欢让反面人物使用“天魔解体”,记得厉胜男使用天魔解体战胜唐晓澜让人感受到那份决心赴死的凄厉,又似有一份不平,但是后来在小说中用得多就每每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也是羽生先生让人诟病的一点。),可以说是在惨胜和惨败间陷入两败俱亡之局面。
唐天纵赶到了,云紫萝也赶到了,继续这一场未了的战役,事实上缪长风赶到小金川还是为了云紫萝,而云紫萝闻知缪长风赶到小金川的消息也再一次感受到缪长风心中对她的那一份默默无私的爱意,两人注定会相逢,又于相逢中联手御敌,最终缪长风掷剑杀了唐天纵,北宫望也终死于武端兄妹剑下,缪长风和武端兄妹大仇得报,这本是最美好的结局,孟元超又有林无双,如果这时让缪长风与云紫萝走到一起,或许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于云紫萝身上注定是一场悲剧,两人都身中剧毒令得两人为了对方而争相赴死,最终是云紫萝为救缪长风而中毒身亡,这一幕将云紫萝的悲剧性推向极致而震憾着每个人的心,云紫萝临死之际,对孟元超和缪长风给出了内心中的一个定位,孟元超是她的情人,或许说是难以忘怀的往日情人更为适合,但缪长风是她的知已,这于她是平生中唯一的知已,两者间的地位都不能取代,她爱孟元超,也爱着缪长风,在临死之前,她救了孟元超,也救了缪长风,这于她是知足了,她走得那么平静,那么坦然,或许她心中已无所求,如果是厉胜男临死之际充满着对金世遗的真情期望,那云紫萝临死却是带着一份无所求的心安,两者的不同缘于她们的年龄、阅历、个性命运的不同,然都是那么真实动人而催人欲泪,而此后的缪长风,将带着对云紫萝的那份爱而郁郁终生,弹铗狂歌,狂歌当哭。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候白头无望。”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BY天山游龙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正是“一曲悲歌吊知己,十年隐痛隔幽冥。”十年光阴一弹指,江山代有人才出,谁还记起十年前小金川上缪长风、云紫萝与北宫望那一场生与死的决战?北宫望终元凶授首,缪长风大仇得报,云紫萝带着对孟元超的爱意、缪长风的情义而长埋于小金川,留下的是孟元超那无尽思念、缪长风那深深的哀痛。然而这段情感悲剧并不随着云紫萝的离去而烟消云散,孟元超、缪长风、杨牧依然活在人间,云紫萝同孟元超、杨牧所生的儿子终将长大,这段爱情悲剧也于十年后伴随着下一代的孟华、杨炎的长大而再掀波澜,上一代的爱恨终于波及下一代,差点又酿成了新的悲剧,作为孟元超和云紫萝所生的儿子孟华,自小在迷茫中远离了母亲,十多年间,伴随着内心的迷惑、自身情感的波折、武学境界的探索、侠义精神的践行,终成为一代大侠,于此也可告慰着云紫萝的在天之灵。

七年前于一场意外间离开了母亲,自此之后,相信那一幕幕往事不时困扰着孟华的幼小心灵。幼时父亲对他的并不疼爱的态度、父亲的突然间自缢、母亲与姑姑的争斗、不速之客将其从灵堂带走、落入了两位师父之手、大师父的惨死、落入崆峒道士之手、再度被三师父相救、隐身石林学艺,一幕幕的往事莫不困扰着这位七岁大孩子的幼小心灵,而七年后二师父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孟家刀谱》,带来了比武之约,无疑更让内心的困惑更为增加。两位师父的受伤后突然失踪,加剧了他身边的谜团,他只有靠自己去揭开那一个个的谜团,欣慰的是母亲是抗清的英雄,为小金川的百姓献身于战场之上,这让孟华足感自豪,种种发生的事又表明孟元超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于是有了小金川之行。遗憾的是,意外相逢那以为“死去多年”的名义上父亲杨牧的一番挑拨言语彻底毒害了他那迷惑的心灵,真相宛若“揭开”,带着“谜团解开的痛苦”,更伴随着“父亲”是鹰犬的自卑,为“父亲”他势必找孟元超报仇,然杀了孟元超无疑是为虎作怅,侠义道和爱人都不会原谅他的。他渴望找孟元超了结恩仇,他又怕真正面对着孟元超那一刻;独个内心间在“报仇”的欲望和逃避的茫然中痛苦挣扎着,而这一切无从倾诉,只能独个默默地承受;另一方面,因杨牧的原因他更受着金碧峰、江上云般名门出身的子弟误解和鄙视,名门子弟那高高在上态度又深深伤害着他,“为什么江上云可以托生于名门,他却注定了要做杨牧的儿子”,这一切让他自卑、让他灰心失意。而那一场父子间的决斗终将这场悲剧推向高潮,一场父子相残甚至是同归于尽的人间悲剧于一瞬间将要发生,所幸的是这场悲剧于最后关头终被阻止,恶梦醒来了,真相也大白了,父子相认了,心中的云翳吹散了,他终于解脱了心头的迷茫困惑,带着自信走向人生的未来。

孟华在内心的迷茫的同时,也经受着爱情的波澜,他在内心最为痛苦迷离中,遇到了深爱着他的女子金碧漪。如果说,唐经天与冰川天女的爱情故事宛如童话中王子和公主般纯洁,那么孟华和金碧漪的爱情故事更似公主与流落与民间的王子的爱情。

天下第一剑客金逐流和六合帮主史红英的爱女,以金家在武林的地位,金碧漪称得上武林中的“公主”可说是不过分,而孟华作为义军领袖孟元超的儿子,一定程度上与金家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可惜相逢、相爱之时,孟华的公开身份却是清廷鹰犬杨牧的儿子,这就如同童话中那流落民间而不知身世的王子颇有相似之处。孟华的身世一天未揭开,两个之间的爱情宛如隔着一条深深的阶级鸿沟,金碧漪这一边的金碧峰、江上云甚至关东大侠尉迟炯也都讥讽着,观此深觉等级观念其实存在于世间的每个角落,武林中也不例外,俨然成为武林贵族的金碧峰和江上云公然渺视着“出身不好”的孟华,多少眼中孟华仿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一切种种都为这场爱情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更深深地伤害着孟华的自尊心,让他于高贵如江上云面前感到自卑,甚至灰心失意般的想放弃。而惟其如此,更显现了这段爱情的可贵,是真正的爱情终能战胜一切,还是金碧漪“慧眼识英雄”,在所有人都怀疑孟华时只有她相信着孟华;在所有人认为她同江上云才是“天生一对”时,她却感受到与江上云的格格不入及孟华才是她的所爱,初次相见,她眼中是一个既帮助了百姓恶战清廷高手的孟华,又是口口声声要杀了孟元超的孟华,眼前究竟是什么人无疑使她感到好奇,好奇的心令得她慢慢走近孟华,终被吸引而产生爱意,她不辞辛劳千里奔波,只为了揭开孟华身上的谜团,避免那一场即将来临的悲剧决斗,最终一番辛劳没有白费,她终于在最危急的关头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于孟华而言,他于内心最痛苦、茫然而无法自处之际遇到了金碧漪,既在他受清廷高手包围地助他脱险,又给予他痛苦心灵以关怀,这一切令他痛苦的心得到了爱情的安慰,也让他除“报仇”之外更多了几分爱情的渴求,一定程度上令得他多了一份理智,不致于让精神于心灵的痛苦挣扎间崩溃,也许姻缘总是天生注定的,爱人间的相互吸引是不需要理由的,尽管他曾因自卑而想黯然离去,然内心间这份真爱却能冲破一切令得两人最终走到一起,结局自然是美好的,随着孟华的身世之谜揭开,“王子”的身份恢复了,于是一切障碍于一夜间不复存在,随着金逐流对这段爱情的认可为这段爱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童话色彩般的王子和公主最终缔结世间最美好的良缘。

孟华与金碧漪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没有更多的第三者插足,两人之间没有什么误会而引发的波折,有着只是彼此内心间那无言却又执著的爱意,也是童话般纯洁的爱,让人读后泛起一丝感动或是会心一笑,如此足矣!

伴随着那一份内心的迷茫、感情的波折,是于武学境界中不断的求索和攀登,于孟华而言,其武学的进境同样激荡着人心。记得罗立群先生在评价“梁派武功”中曾有过这样的评语:“梁派武功的获得者,其武功修炼过程,书中往往不予介绍,或只是简单地予以描述,缺乏其他新派武功大家(如金庸)那种细细叙述主人公的练功成长的经历段落,其实,这类主人公练功成长的经历是不应忽视和遗漏的,因为在这类练功过程中,往往包含对主人公惨痛经历的叙述和人物本身坚韧性格的表达,同时,还蕴含了那种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理意境。缺少了这一点,势必影响在武功描写中发掘人性,开阔意境,从而减弱了梁派武功震撼人心的吸引力。罗立群先生的说法当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实即就金庸而言,15部小说也不见得每一部都详细叙述了主人公的练功历程,同时练功历程势必伴随着太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遇,用得多了颇有俗套之嫌。就“梁派武功”而言,其实也有不少练功的成长的历程,如霍天都父子两代苦心创立“天山剑派”,虽然没有多少奇遇,似乎更能表达出人物性格的坚韧,同时奇遇太多了似乎更增添了小说的虚幻色彩。在描述上,“梁派武功”似乎更重视于通过磨练而不断开阔眼界,在自身武学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楼,从而最终战胜对手,当然在羽生先生的35部小说其实也是各种描述的手法并用,至于效果好与不好,那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本书中孟华的练功历程及武学进境应是综合了以上两种描述的手法,既是“细细叙述了他的练功成长”,也让其通过不断的历练而开不、阔自身的武学境界,一方面是不断获得奇遇,如自小拜得三位当世高手为师,后从段仇世手中获得《孟家刀谱》,石林剑峰意外得到张丹枫留下的《玄功要诀》、《无名剑法》,得缪长风、金逐流等当世高手指点,步入上乘剑法之境界,绝处获得古波斯的武功,又与天竺高僧交流武学而得天竺的上乘武学,再从唐经天处得到天山剑法的精髓,孟华身上奇遇之多,于梁著的全部主角中可谓不多见。与此同时,伴随着孟华奇遇的获得的同时,也让孟华先后与正邪顶尖高手的对抗而不断获得武学的进境,在全书中,孟华先后交战过洞冥子、缪长风、“四僧四道五官”、金碧峰、江上云、卫托平、孟元超、金逐流、欧阳冲、劳超伯、奢罗上人、钟展、海兰察、诸青崖等等,就梁著主角中,能与这么多一流交手交战而使到武学境界不断提高,孟华也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综观全书中,孟华似乎有“三次奇遇”和“三场大战”对其武学进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三次奇遇”之一为石林剑峰得到张丹枫遗下的《玄功要诀》和“无名剑法”,这可是中原武学中最上乘的武功,张丹枫的影响力于本书中再次显现,使其武学境界一下子得到飞升,这次奇遇使其武学超过了同时代的世家子弟金碧峰、江上云,直迫武林顶尖高手;奇遇之二为于天山一行奇得古波斯和天竺的上乘武学,使其在中土上乘武学外接触到不同的武学领域,开阔了武学眼界;奇遇之三为被囚禁于崆峒地下室绝境中,苦心参悟,最终融汇贯通了中土、波斯、天竺的上乘武学,从而步进了武学的顶峰。“三场大战”之一是石林中与洞冥子一战,这是武功初成与一流高手的一战,是一次对所学如何运用的磨练,败中取胜洞冥子,不但增强了自信心更增进对上乘武学的理解;大战之二是小金川与缪长风一战,第一次与武林中最顶尖的名家比剑,虽然败了但是在缪长风的指点下更加参悟了上乘剑法的要诀“重、拙、大”,于武学境界上更进一层;大战之三自是崆峒山上与海兰察那生与死的对决,这是代表侠义道与清廷的一场宣战,也是其融会贯通最上乘武学会的一战,这一战不仅让其名扬天下,更让其武学修为达到顶尖境界,以致当世第一剑客金逐流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再过三年孟华的剑术就将超过他。“三次奇遇”、“三场大战”最终成就了孟华,也成就了那独具一格的美感的“梁派武功”。

“他们的行踪飘忽,草原上的牧民把他们比作牧野流星,虽然是一闪而过,却带来了光亮。”这就是书的结局对孟华行踪的交待,也是给孟华的一个定位,“流星”虽然是一闪而过,但是在自身消失之后,那一束不灭的星辉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而这束星辉就是孟华带来的那种“侠义”精神,其实这不仅是对孟华结局的交待,贯穿于整部小说中,孟华所扮演的正是“流星”的角色,从踏出石林开始,孟华的足迹踏遍了西南、西北,小金川、柴达木、青海、西藏、回疆、天山、崆峒、回疆,每一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作长久的停留,但是每一次都留下了他的侠义事迹,小金川激战“四僧四道五官”,拉萨制止清廷挑动西藏内乱的阴谋,回疆上揭穿了欧阳冲、段剑青师徒的野心,天山上力助天山派抗击外魔来犯,崆峒山上名扬天下的一战,匆匆地经过,留下的是足以长久激荡人心的事迹,相信这些事迹多少年过去后依然有人记起,这就是那一闪而过的流星独有的魅力,也是孟华身上表现的魅力,而伴随着孟华匆匆而过的足迹,踏过是那西部大地的大好河山,且看那“临异境,林石涌奇峰”的石林之奇,西北大地上雪崩之险,青海草原之宏大,西藏喷泉的奇观,新疆天山的雄伟,回疆温泉的温暖,种种奇观异境莫不出现于书中,当然更有那“刁羊”的古老而又充满喜气的风俗,还有那民俗风情的加强民歌,一切无不伴随着孟华走过的足迹而尽展于书中,读罢全书,仿佛在羽生先生带领下一游西北大地,从而得到另一种愉悦和美感。

伴随着孟华的成长这条主线,全书中另一条副线是那一场十八年前发生的崆峒派谜案,当年崆峒派两大后起之秀丹丘生和何洛,于一场迎亲途中,竟落得一惨死一被逐出门墙,这个秘密一直埋藏了十八年,无疑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十八年后,一场早以安排妥当的“审判大会”上,却是风云突变,丹丘生辩无可辩而更拒绝争辩的情形中,当年的当事人和证人竟是一一现身,一步步揭开谜案的真相,这场 谜案背后竟是清廷与侠义道围绕义军军饷的争夺,在这场争夺的背后隐藏的又是牟丽珠的继母毒害生父之仇,清廷安排夺取义军军饷的毒计,何洛借机残害同门,争夺掌门的残忍,洞玄子嫁祸丹丘生,忍让儿子尸体再添创伤的狠心,洞妙真人被毒害之真相,一面是海兰察、洞玄子、何洛的狠毒卑劣,另一面却是牟丽珠飞剑复仇的痛快、丹丘生忍辱负重,缄默不语的苦心,正邪之间本不两立,于这场谜案中更表现得入木三分。整整十八年,丹丘生几度生死,始终拒绝说出真相,为的是顾全崆峒一派的声名;牟丽珠隐忍十八年,为的也是丹丘生的名声,更为的是在适当的时机公布当年的真相。三个月的快乐时光,十八年的漫长等待,遗憾的是当年都缺乏了那一份勇气,这或许是顾全大局之举,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的压抑的残忍,同时也为着等待那手刃仇人的一刻,丹丘生和牟丽珠为此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审判大会上,正是牟丽珠的突然出现,惊震了洞真子、洞冥子,彻底扭转了丹丘生的不利局面,当年缺乏的那一份勇气于“审判大会”中表露出来,面对种种的责难非议,牟丽珠以自身的遭遇揭开了当年的谜案,驳斥了种种的非议,其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甚至压倒了丹丘生。让人欣慰的是,最终两人找回了当年所没有的勇气,走到了一起,相随共伴走完未来的人生道路,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前失去的未来总会得到补偿,这一对历尽苦难的爱侣终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作为孟元超和云紫萝所生的儿子,孟华在经历了不解、迷茫,终于解开心中一切谜团,父子相认,自此走上侠义道的坦途。那么云紫萝与杨牧所生儿子的杨炎,人生道路又将何如?毕竟杨牧不同于孟元超,孟元超终是义军领袖,而杨牧还是清廷鹰犬,这注定了七年后杨炎与孟华不同的人生历程。

一切正如羽生先生于卷尾词所书:
大地忍令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沙洗甲看流星。难忘最是兄弟情。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惘惘情怀难自解,于无声处听惊雷BY天山游龙

远涉穷边逢侠女,横穿瀚海觅孤儿。
不认亲人徒自苦,感怀身世有谁怜。
忘情挥泪空遗怨,铸错无心枉自伤。
欲退心魔求棒喝,难挥慧剑令钗分。

世间事总是反复诠释着“悲欢离合人难料,世事无常变化多”。七年前,崆峒山孟华宝剑诛杀海兰察,宣告着孟元超和云紫萝的儿子已成长为一代大侠。然而云紫萝、孟元超、杨牧、缪长风彼此间的恩怨情仇尚未到划上句号的时刻,这一切终随着七年后乱军失踪的杨炎募然归来而再掀起了一场更强烈的波澜。七年前孟华所承受的种种困惑、苦恼、不公于七年后再一次降临于杨炎身上,不同的是,困惑于孟华的只是身世的疑惑及杨牧的挑拨,那么当身世揭开的那一天,也就是走出心中的阴霾,步入生命中阳光的那一刻;而杨炎的生身父亲却是成为清廷大内卫士为侠义道所不耻的杨牧,更是让杨炎为之蒙羞的人,然而血脉相连、骨肉之亲已是不可逆转,这也预示着杨炎必然要承受着远比孟华多得多的痛苦、徨彷。
或许是成长经历的不同,孟华同杨炎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弟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个性。七年前的孟华面对困惑更多体现的是沉静、内敛、退让,而七年后杨炎却表现出激情、冲动、叛逆,应该说这一切更多的是不同的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孟华在离开云紫萝后除了短暂与点苍双煞生活过一段时间,更多的时间是与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丹丘生一起,丹丘生自身也是默默地随受着加于自身那份极大的屈辱、不公,这也让孟华在面对同样的歧视、不公显得更为理性,更多表现为暂时的退让,寻求更好的化解途径,试想的是孟华在面对咄咄逼人的金碧峰和江上云时如果控制不住情绪,伤了他们一人,即使是日后身世大白也恐怕会为彼此间留下难以消褪的芥蒂。
杨炎的成长之路本应比孟华更为顺畅,自出生起就有着义父缪长风的无微不至照料,被天山派掌门唐经天收为关门弟子,更有着冷冰儿的百般爱护,还有孟元超、孟华父子那份深深的关爱,虽然父亲是沦为清廷卫士的鹰犬,母亲云紫萝却是人所景仰的抗清侠女,这一切都为杨炎的成长铺平了一条坦途,如果杨炎成长于天山,在唐经天和缪长风、孟华、冷冰儿的翼护下成长,慢慢地接受当年云紫萝、孟元超、杨牧那段情仇往事,理所当然的成为名门少侠。
然而造化弄人,上天不愿让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悲欢情仇这么轻易地划上句号,更想让杨炎的人生路上多经受一些磨难,十岁的杨炎于乱军中被掳劫,又幸遇隐居大雪山的龙则灵,艺兼两派之长,于七年后长成下山,与孟华不同的是,伴随着杨炎成长的龙则灵虽同样给予杨炎那无微不至的亲情爱护,而龙则灵性格更多的是呈现的一种偏激、愤慨,他亲手伤了自己的女婿而导致亲生女儿离他而远去,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与之朝夕相处杨炎的性格,大雪山的人烟稀少、缺乏与外界交流,更造就了杨炎那份轻信、易于冲动、易于陷入极端的不羁个性。

离合无常,尘路多歧,假若杨炎艺成下山的时候首先碰见的是缪长风、孟华或是冷冰儿,那么这场激烈的冲突也许能够避免甚至化解于无形之中,但是不幸的是杨炎下山后首先遇到的是冒充杨炎的欧阳承,欧阳承所了解的那段往事得自沦为邪恶之辈的段剑青,欧阳承在转述时又别有用心的挑拨,这一切同杨炎少年时一直困惑的“哥哥姓孟,自己姓杨”相结合,加之以前缪长风、孟华、冷冰儿由于年龄的原因对这段往事一直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使他的内心深处除了那段朦朦胧胧的困惑外一无所知,这如同一场白纸之上添上了仇恨的一笔,这般仇恨的种子与他那冲动、不羁的个性相契合,终让他内心迅速为报复的情感所占领。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个性造成了孟华和杨炎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弟承受着与生具来的困惑和不公时呈现出了不同的反应,孟华更多的是感伤、甚至表现出不由自主的逃避,或许是血脉相连的原因,尽管他在不知自己身世的情况下,仍然对与孟元超的一战采取消极的逃避;而杨炎表现出的是更为轻信,更为极端,甚至为了杀孟元超而显得不择手段,在一定程度已经背离了侠义的道路,差点铸成大错,遗恨终生。


杨炎同孟华有着不同的成长道路,更有着不同的情感道路。孟华在人生的困境中,幸遇到的是温和善良的金碧漪,使他在极度困境中遇到一丝抚慰,孤寂的心境得到的滋润,为了弄清孟华的身世,解开孟华的心结,金碧漪不顾艰险孤身远赴青藏,在所有人的异样眼光中始终予孟华以绝对的信任,也正是对金碧漪的爱情给予孟华一份自省,也给予孟华一份向上的动力,从而令得孟华于任何时候都怀着一份希望、一份追求,可以说,孟华于成长的道路虽然经历过困境,但是在爱情的道路却是一帆风顺,这份爱情更助他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杨炎的情感道路却远没有孟华那般顺利,孟华于仇恨中遇到的是善良无邪的金碧漪,杨炎于仇恨中遇到的是再次经受感情创伤的冷冰儿,如果不是相遇于这一刻,冷冰儿当能让杨炎慢慢明白事情的真相,平息那不应有的复仇之火,毕竟杨炎对冷冰儿的信任感情远非欧阳承、段剑青之辈可比,但是相遇时冷冰儿正承受着又一次的心灵创痛,段剑青所施的迷药又让他们在内心情感的支配下在一定程度失去了理智,虽然冷冰儿最终的清醒而结束了彼此之间的那场痴狂,但是之后冷冰儿更多是为了杨炎平静下来而采取了回避,彼此间定下了一个“七年之约”,应该说此时的杨炎对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将心中的那份对冷冰儿的敬爱及关怀当作了爱情,他更多的想到是要用自己的感情抚慰冷冰儿的心灵创痛,同时也为自己受伤的情感找一份归属;相比之下,冷冰儿对杨炎也更多的有着一份姐弟情的怜爱,毕竟她的心已是历经一伤再伤,那股爱情的冲动,在迷药的药性过去之后,没有谁能比她更为清楚此时杨炎的内心情感,于是她只能煞费苦心地定下了一个“七年之约”,以逐渐平息杨炎那份狂热的情感。然而这对于也使得陷于仇恨怒火的杨炎少了一份平静下来的机会,使他的认识与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或许此时的冷冰儿并不知道杨炎的情感已被复仇的火焰支配得如此强烈,否则为了杨炎她或许会作出别的选择。

冷冰儿对于杨炎的那份狂热采取的是冷静的回避,而龙灵珠则是固执地走进了杨炎的生命情感中。对于龙灵珠,杨炎刚开始怀着的是圆他爷爷的一个心愿,将他的亲人带到了他身旁,对冷冰儿杨炎更多的是寻求一份归属,而对于龙灵珠,他却天然有着一份责任,使他无法拒绝龙灵珠走进他的生命中。与杨炎一样,龙灵珠同样有着不幸孤独的童年,同样承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同样怨恨着这个世界的不公,有着相似经历的他们使他们很两颗心很容易地走近,如果是两人相爱下去,这予杨炎的爱情世界未尝不是一种幸事。龙灵珠无疑是深爱着杨炎,杨炎对龙灵珠应该说也是渐渐产生了爱意,只是“七年之约”使之在这份爱情面前显得犹疑甚至是拒绝承认,这给两人都带来了深深的痛苦。冷冰儿为杨炎定下的“七年之约”并让他必须先找到龙灵珠,本是让杨炎冷静思索对冷冰儿的爱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爱情,也给杨炎一个机会发现心中所爱,然而这个约定却让得杨炎更为不知所措,龙灵珠则感受到杨炎对自己的那份关爱其实是为了龙则灵和冷冰儿,这使她无法接受而愤然离去。这时的杨炎,内心被仇恨所占领,感情世界又陷入了迷乱,令得他比孟华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经历、情感的不同,造成了孟华和杨炎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与孟华不同的是,杨炎在这方面承受的磨难更深。孟华虽然在仇恨中发出了与孟元超决斗的誓言,然而之后孟华有着小金川激战清廷高手,助韩威武运送药材接济义军之侠举,使到他除赢得金碧漪的信任外更赢得了整个侠义道的信任,也使得他整个人生历程都是处于侠义道之中;仇恨中的杨炎却于情感激荡中遇到了别有用心而又恶意中伤的石清泉,他可以忍受对自己的侮辱,却无法忍受石清泉对他心中敬若天女的冷冰儿有所不敬,在愤怒中杨炎割了石清泉的舌头,紧接又伤了石清泉之父天山派的长老石天行,从而让自己与师门走向对立,在武侠世界中,背叛师门无疑是大逆不道之事,然而这时的杨炎却作出了这一惊世骇俗之举,应该说石清泉确有值得惩戒之处,石天行也是面目可憎之辈,但是杨炎在石清泉失去抵抗之力的情形中依然割下了石清泉的舌头的做法也极不可取,不仅显得太过极端,而且表现出一股可怕的戾气。本来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要问心无愧,又何惧小人之口。如果是在激战中失手伤害犹可原谅,但是在制服对手之余还施此辣手,毕竟是份属同门,杨炎此举颇为过份,在羽生先生著作中,辣手如玉罗刹面对百般阻挠她与卓一航相恋的武当五老都留有三分余地,而杨炎此举更予人觉得想要掩盖什么,致使一向深爱杨炎的孟华也误以为杨炎轻薄非礼,而杨炎由于仇恨而不屑辩解,终于演成了兄弟比剑的一幕,此举也让杨炎彻底与侠义道一方走向对立,既是杨牧之子,又是师门的叛徒,没有人信任他,他也不相信任何人,致使他离当生身父母之间往事真相越来越远,而越来越走向极端。

在人生路上,仇恨、情感的折磨令得杨炎始终处于矛盾中,一方面是被挑拨的仇恨、师门的不容还有来自亲生父亲的亲情和欺骗,诱使着他走向歧路,另一方面来自冷冰儿、孟华、齐世杰的亲情还有天生的侠骨也一直提醒着他不要误入歧途。处于矛盾中的杨炎仿佛化身为二,为了杀孟元超可以采用任何手段,但同时他又不乏救助解洪、帮助穆志遥戒毒的侠义之举,此时的杨炎已将人性中的天使与魔鬼两面演绎至极端。幸运的是世间还真有一个“假杨炎”欧阳承存在,“假父假子假相认”无疑是本书中一个高潮,也是最为精彩的一笔,屋内是缪长风和欧阳承假戏真做,屋外是杨炎从欧阳承身上现了自己的另一面,竟是如他一直以来所鄙视的欧阳承,这是他情感上所不能接受的,但是也让他直窥到内心中潜藏的恶的一面,看到这种恶念一旦张扬起来带来的恶果,从而在紧要的关头敛然自省,心中的正气战胜了邪念,避免铸就大错。应该说能够在现实中看到另一个自我是幸运的,羽生先生在本书中为主角塑造出另一个自我无疑为成功的一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六耳弥猴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水浒传》中宋江也正是从方腊身上看到梁山泊的另一条路,从而对未来所要走的道路作出一个选择,杨炎的境遇与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说也颇有共通之处,遗憾的是本作中欧阳承不过是一个卑劣的小人物,也没掀起大的波澜,如果是羽生先生对这个人物更为重视着力一些,本书无疑会更为完美。

故事的结局是杨炎最亲近的义父缪长风向杨炎揭露了真相,也是在杨炎悬崖勒马而由心情激荡之至让缪长风揭开真相,这对于杨炎而言无疑是最适当的时机,通过至亲的缪长风揭开真相无疑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最终化解了杨炎心中的仇恨,更感受到世间原来还有这么多亲人真正关心自己,从而走出心中的阴霾,驱走心中那份恶念,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在本书中,羽生先生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意识的杨炎外,又塑造了一位品德完善谦和守礼齐世杰,作为本书的第二男主角,齐世杰予人的印象也是很深的。齐世杰孤身深入藏土寻找杨炎,中计遇险却也因祸得福练成一身武功,这一旅程改变了他的人生,注定了此后他的人生历程的不平凡。

当母亲无情的阻止和他与心中的爱人冷冰儿在一起,失去心中爱人那种刻骨之痛让他乃至心死如灰,但是面对着自小相依为命的母亲,他只能退缩,因为他不敢也不能伤了母亲的心,只能将苦痛默默承受,谁不愿无拘无束任侠而行,但是面对着家人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不过齐世杰在心死若灰中还是理智的,他懂得利用时机拒绝母亲和舅舅让他充任大内卫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母子亲情,又解开了一个难题,但是面对着冷冰儿的歉疚将是他此生所无法弥补的,也好在冷冰儿对他尚用情不深,不至于酿成更大的悲剧,其实个人感觉中最适合抚慰冷冰儿受伤的心莫过于心细谦和的齐世杰,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一起,让人感叹世事的不如意。

与尉迟炯一战无疑是齐世杰人生的一个得意之作。面对着驰名天下的关东大侠尉迟炯那种咄咄逼人,齐世杰也将身上的傲骨尽情挥洒,或许是压抑以久的痛苦需要一个渲泄,一场赌斗,终让尉迟炯从轻视到看重到心服,同时尉迟炯的豪气也折服了齐世杰,击败对手容易,但是能让对手产生尊重并致以歉意那是难上加难,但是齐世杰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打动了尉迟炯,自古英雄重英雄,在这一战中,齐世杰既维护了家声,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更因这一战名扬天下。这一战也给齐世杰带来一个重塑自我的机会,之后他已难以独善其身,清廷想利用他对付义军,义军也急需他的帮助,母亲也知家中已留他不住,加之对杨炎的关心,对冷冰儿的挂心终让他踏上新的人生道路。

人世间总会有着方方面面的爱情悲剧,相互交错,令得多情自古伤离别。云紫萝、孟元超、杨牧的爱情悲剧延续了数十年,影响了两代人的命运,差点也铸成了更深的悲剧。然而世间的爱情悲剧又何止于此,龙灵珠父母的倾心相爱被龙则灵横加干涉,致使龙灵珠的父母遭难惨死,而龙灵珠幼遭不幸从而成为江湖上的“小妖女”。冷冰儿的初恋爱情却遭到段剑青的无耻欺骗,对孟华产生的爱意又因孟华早有爱人而深藏心内,从而导致了冷冰儿对爱情的失望乃至警惕;对齐世杰刚燃起的爱意又因杨大姑对冷冰儿“义军领袖的侄女”身份的顾忌而横加阻止干涉,令得冷冰儿本已经受痛苦的心再一次承受沉重打击而至绝望,这些爱情悲剧故事影响着各人的人生,迫使每个人作出痛苦的选择,更打动着每一位局里局外的人。

种种的爱情悲剧感动人心,然本书刻划的世间亲人同样感人肺腑,孟华对杨炎那种“爱之深,恨之切”的兄弟情,杨炎对缪长风情感依赖的父子之情,杨炎对杨牧发自内心的骨肉亲情,龙则灵与龙灵珠母亲那种不可磨灭的父女真情,当然还有齐世杰与杨大姑那样虽然与母亲有着巨大的鸿沟,但是依然不忍伤害母亲的亲情,这些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足以让每个人珍惜这份感情的存在,尽管有时也会带来烦恼痛苦,但当失去的时候方才明白它的宝贵和不可替代。

也许这一切正如书结尾词:
惘惘情怀难自解,于无声处听惊雷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指传烽消罪孽 惊雷绝塞了恩仇BY天山游龙

恩仇未了相思债,利害云何骨肉情。”谁知当年那一曲爱情悲剧,在云紫萝逝去之后,竟又延续了二十余年,伴随着孟华、杨炎的成长道路,不断演出了“父子相残”、“兄弟挥戈”的一幕幕悲剧。 fficeffice" />

然时光流逝,一切宛如过眼云烟,当年的主角配角,到如今都已是阅尽了人世间沧桑,心中多少爱恨情仇,终要有一个了结。而最适合终结这阙爱情悲歌者,莫过于明白真相的杨炎。

孟华的身世,决定了他在明白真相之后他会扫除心中一切阴霾,站在孟元超的一边;与孟华不同的是,杨炎作为杨牧的亲生子,也决定了他在明白真相之后,内心将承受着更为沉重的压力,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他必须为父亲、也为之前的某些行为作一个交待,要想摆脱这个困境,他将要跨过人生道路的“三道关”!

亲情关”。一切真相大白,面对着已成为侠义道对立面的父亲,成为杨炎心中一道无法轻易迈过去的坎。当年之事大半以杨牧为非,然杨牧也有可怜之处,且那一份血缘关系终归无法抹去,无论父亲做过什么,骨肉之情终归难以割舍,何况父亲于已多少也有那一份亲情。为了自己、更为了父亲,杨炎必须让杨牧摆脱清廷,哪怕是付出自己的一生,陪同杨牧隐居山林,但是面对迷途已深的父亲,他犹疑但又不甘放弃,于是有了试探、轻信,但换来的是失望乃至绝望。在儿子和利禄面前,杨牧选择了后者,因他已涉足已深,未能轻易抽身,也因他对孟元超的恨意未退,仍想借助清廷的力量“报仇”;更因他想两者兼得,未至最后关头,人终归有一个侥幸的心理,他想让杨炎也听从他的安排,这样既找回了亲生的儿子,又能“报仇雪恨”,更能在官场中更上一步,这于他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结局。然而他们都失望了,杨炎心痛于父亲的欺骗,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欺骗,也差点陪上了龙灵珠的性命;他逐渐看到了父亲的无情,为了功名利禄什么都可舍弃;心痛于自己的轻信,差点害已害人。杨牧也失望了,他的一番布局转眼成空,最终连儿子对自己的感情也被自己亲手葬送,亲生的儿子再也不愿称他一声“父亲”,人生最为悲哀处莫过于此了,那个时刻,他的内心之痛也应该是极为深刻的。或许从那之后,杨牧开始了内心的反思吧,毕竟父子亲情是任谁也无法抹杀的,尽管对功名利禄之追逐,尽管对姐姐、外甥及徒弟多么无情,但是杨牧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底线的,就是不伤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毕竟这一生中只有一个亲生儿子,毕竟这是他和云紫萝所生的儿子,不管儿子认不认他,但是父亲总要为儿子尽一份心,最终杨牧在独生子的性命和功名利禄追求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面前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为救杨炎牺牲了自己,也为义军立了大功,重新赢得了那一份弥足珍贵的亲情,也重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或许生命弥留的那个时刻,他会再度想起了云紫萝,这正是她所期望的。杨炎也从父亲的献身获得了苦苦寻求的那一份亲情,从那之后,他内心中也会从那一份亲情中得到一份骄傲,何况他身边还有无数的亲人,缪长风、孟元超、孟华、龙则灵、杨大姑、齐世杰,都关爱着他,他终于享受到了亲人的关爱。

“师门关”。由于冷冰儿的缘故,杨炎亲手割下了石清泉的舌头,又伤了石天行,而石天行的身份又是仅次于掌门唐嘉源之执法长老,这使得杨炎面临着被天山派逐出门墙之劫难,师恩深重,被逐出师门无疑是一生之耻,这也成为杨炎不得不迈过的又一道关。在“亲情关”面前,杨炎面对是已失足的父亲,在“师门关”面前,杨炎面对的则是自己过去的某些冲动。应该说,在这事上杨炎自己也是有某些过失的,尽管有石清泉、石天行相迫在前,此生最敬爱的冷冰儿受辱之恨,但是其下手无疑也是太辣,在一定程度也有背侠义之士所应为,面对着手握天山派大权的石天行,杨炎无疑要为过去的冲动付出一些代价。但尽管如此,这道关他必须要勇敢地迈过去,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是否能容于师门,更关系到冷冰儿的名节,也关系着龙灵珠是否会成为天山派的公敌,一身干系着三个人的命运,既然是自己闯出的祸就必须自己面对,他毅然踏上了天山的路。

然而想不到的是手握大权的石家父子却会一错再错,石清泉犯下了迫奸龙灵珠未遂,被江上云逼得无奈写下“认罪书”,这是侠义道最不可饶恕的罪行,当这一罪行被当众揭露,天山派上下对石清泉的同情变为憎恨,也使得杨炎、冷冰儿对石清泉的指控能够获得众人的相信乃至同情谅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杨炎所犯下的过失,最终“逐出门墙”变成了“面壁三月”且延期执行,石家父子从原告变为被告,石清泉坠崖身亡,石天行终成“失心疯”,从武林景仰的天山派长老和天山派的后起之秀,落得如此下场,真可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为杨炎重归师门扫清障碍。恰逢此时天山派遭遇大的劫难,此后杨炎手刃天山派仇人白驼山主,意外成为武林第一大派天山派的掌门,“师门关”终于成功地迈过。

爱情关”。“亲情关”、“师门关”给杨炎带来的是困难障碍,但这却能激发杨炎跨过障碍之斗志,“爱情关”给杨炎带来则更多的是迷惘,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面对自己感情的困惑。对冷冰儿,他是一种近乎失去理智之下付出的感情和承诺,但是当他回复清醒之后,那么他将如何看待这段爱情。他对冷冰儿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还是一种对姐姐“敬爱之情”?他们之间定下的婚约是祈求一生厮守的伴侣还是尽自己保护冷冰儿的一份责任?他将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那个“七年之约”?这一切无疑都困扰着他,天山大会,他再次当众作出承诺,他将在七年之后娶冷冰儿为妻,这是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那一份爱情还是仅仅是为了之前的那一份“男人的承诺”?爱情本来就很难说得清的,也许是这种种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杨炎对冷冰儿内心那一份无法割舍却又难以言明的“感情”。

然在冷冰儿一方,自回复理智之后,她对杨炎似乎只有一种“姐弟之情”,她的一生所受到的创伤过于巨大,她无法承受杨炎带来的那一份感情,所以她对杨炎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定下了“七年不得相见”,以平复杨炎的那一份冲动,她想将自己的那一份理智将杨炎促使杨炎的理智,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然而她想不到的是这个“七年之约”也带给杨炎一份责任,使杨炎内心中的责任感超过了对爱情的思考,从而陷入了更大的迷茫之中。

龙灵珠无疑是全身全意地爱着杨炎,为了杨炎,她捐弃了对爷爷的成见,陪同杨炎回到大雪山,了却了龙则灵一生的心愿;为了杨炎,她把自己家中几代人保存的“遗诏”给了杨炎,以成全他拯救父亲的一番心愿;为了杨炎,她多次涉险,与正道、清廷、邪派为敌,几度涉险而无悔;为了杨炎,她孤身上天山与杨炎承担着一切后果;甚至为了杨炎,她愿意悄悄离开杨炎,独自承受着爱情带来的苦酒,这是龙灵珠给予杨炎那无私的“爱的奉献”。

对于龙灵珠带给自己的爱情,杨炎心中是清楚的,他也似乎没有加以拒绝,其实以杨炎的个性而言,与龙灵珠一起无疑能够带来更多的共鸣、更多的快乐。但是面对着与冷冰儿定下的“七年之约”,他又无法给予龙灵珠以任何承诺,但是他又不愿龙灵珠离开自己,所以他只能以“完爷爷之心愿”留住龙灵珠,甚至愿意陪同龙灵珠一起隐居于大雪山中,当他胜诉之后第一个想的也是“龙灵珠”,这时他内心深处的爱情已是一望无遗,无疑他更爱着龙灵珠。

一方是“婚姻的承诺”,另一方却是自己所爱,也是爱着自己,无疑成为杨炎心头中无法解开的结,他不想伤害到谁,但是冷冰儿终于厌倦了,她再度将自己的关爱给予杨炎,牺牲了自己解开了杨炎心头的结,让杨炎从“七年之约”的承诺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凄惨的人生路再添一杯苦酒,从而给予杨炎以最大的关爱。

但是面对着这轻易得到的爱,龙灵珠似乎感觉得到的太容易、太过轻松,她也不敢轻易接受,终于又有了一次“七年之约”,留下尚未从迷茫中得到解脱的杨炎。

对于杨炎而言,“亲情关”、“师门关”都顺利跨过,但是“爱情关”却迈得不轻松,尽管书的结局似乎预示着未来还是有着一个美满的结局。

难忘最是兄弟情”。知道真相的杨炎连闯三关,完成了人生的一大突破,与此同时,天山之上,孟华、杨炎这对异父同母的兄弟终于冰释误会,重新走到一起无疑让人为之欣慰。骨肉亲情,血浓于血,然而从互不认识、首度相见、彼此误会、挥戈相向、相互牵念、再到言归于好,这对兄弟之间实在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往事。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不同的个性,也使得每次的相遇都将碰出火花。在他们各自身上,孟华更偏重于理性,而杨炎的感性色彩无疑更强,杨炎的任性冲动使他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动,不区于世俗之见,而表现出的一脸不屑,但每每当他的惊世之举不可收拾之际,却遇到了孟华理性的抑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杨炎举动带来的破坏性,尽管这一度使到两人的误会加深,但是固有的情谊却又使得两人每每冲突之时都会“手下留情”,而孟华终于也明白了自己对弟弟的误会,杨炎最终也体会到哥哥对他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强烈情感,固有的兄弟情谊终于无法抑制地从他们身上爆发出来。当两人走到一起时,杨炎是“激动”、“眼中蕴泪”、“哽咽地说”,此时杨炎内心已是激动到了极点,孟华却是抢先说道:“你受了冤枉,我已经知道了。过去我们都做得有点不对,我不会怪你的,请你也不要怪我。”然后就准备一斗白驼山主,这一幕将兄弟二人的性格差异完全地展示开来。

从孟华、杨炎的经历中,羽生先生似乎更为肯定孟华的理性,对杨炎的感性给予的是一种“理解”,《弹指》、《绝塞》中,任杨炎如何特立独行,令得正邪两道为之瞩目,却始终掩盖不了孟华身上的神彩,甚至每每在孟华面前显得相形见拙。孟华出场的次数不是很多,然就是在这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人让人留下深深的印象:第一次比剑轻而易举地折服杨炎;第二次比剑虽然负于杨炎和龙灵珠的联手,但是用他高尚的品德再度折服了杨炎;搭救石天行,让得白驼山的宇文雷、穆欣欣为之丧胆;天山一战击败不可一世的白驼山主;最后攻破白驼山孟华无疑仍是主角,可以说孟华也是羽生先生笔下为数不多的作为上一部书的主角而在续集中继续着身上的光芒,可惜续集少了金碧漪,否则两对情侣一起,当会予读者以别样的阅读感受。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而当孟华和杨炎身上的理性和感性结合在一起,那么必将产生惊人力量。天山一役,孟华战胜白驼山主,得益于杨炎对他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他手上;白驼山上,杨炎手刃白驼山主,得益于孟华力挫白驼山主的凶焰,这个时候,理性和感性互补的意义远远大于它们之间的冲突,这将冲破前途任何阻碍。

缪长风、孟元超、杨牧”。这三位都扮演着当年爱情悲剧的主角,当年那一场爱情悲剧延续了他们各自的恩恩怨怨。云紫萝埋骨于小金川,随着云紫萝的逝去,缪长风一切的爱都随着云紫萝的逝去而彻底的埋葬,他剩余的情感又都给予了杨炎,只为他的云紫萝之子,只为这是云紫萝生前交托他的事,此后二十多年,缪长风更多陷于对云紫萝的追思以及对杨炎的关爱;孟元超成为义军的领袖人物,指挥义军力抗清军,威名更为显著,然而云紫萝的影子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而且他对云紫萝多了一份愧疚,他渴望的是给予云紫萝的孩子包括孟华和杨炎以一份补偿;杨牧则继续充任清廷的卫士,怀着对孟元超的仇恨,应该还有对云紫萝的不理解超过了二十余年光景,他无力向孟元超决斗,只能借助清廷的力量,同时两度挑拨孟华、杨炎向孟元超寻仇,然最终都失败了,相比于缪长风、孟元超,其实他活得最为可怜,不仅无力“报仇”,又弄得声名狼籍,亲人离散,挚亲的姐姐一家与之决裂,徒弟或是怀有异心,或是不齿其为人,亲生儿子一度拒绝与之相认,而他投靠这一方更多只是被利用而得不到任何尊重,一连串的失败,使之活得越来越累,好在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着那一份亲情,最终他舍弃了生命,换取了为份亲情,同时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缪长风终于等到杨炎力诛白驼山主,成为天山派的掌门,这无疑是他内心中最大告慰云紫萝之处。而孟元超的结局无疑最好,不仅与孟华父子相认,杨炎也认之为父,使他能够从这两个儿子身上给予一种补偿。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段延续三十余年的爱情悲歌终于划上了一个还算美满的句号,此中“第一主角”云紫萝如果看到这个结局谅必也会感到欣慰。有时也颇为缪长风的后半生感到惋惜了些,前半生光芒万丈的他,后半生却显得黯淡了不少,只为他始终无法摆脱云紫萝的影子。他付出了最多,得到的却是最少。一生中对云紫萝付出的爱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但也有点觉得可惜了。

当年的一些亲朋,如杨大姑早已没有当年的波辣,只余一般苍老的心境和对儿子的关爱;韩威武闭门封刀,走得不留遗憾;段仇世也没有当年那般愤世嫉俗,剩余的是对走上邪路的侄儿还遗有一份关心,希望为家族留个后。他们都已是阅尽世间沧桑,然他们也是这段延续三十余年爱情悲剧的一个见证者。

冷冰儿、段剑青”。孟华、杨炎人生路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不仅同孟华、杨炎兄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段剑青是孟华二师父段仇世的侄儿,同时也曾是杨炎小时一位亲近的“哥哥”,段剑青又曾多次加害过孟华、杨炎;冷冰儿曾经默默地爱着孟华,照料这杨炎,同杨炎更有过一段“情缘”和一个“七年之约”,可以说冷冰儿和段剑青在某一程度已是融入了他们兄弟人生。

一条 爱情的道路,冷冰儿走得如此之艰难,遭受过多少的创伤。她初恋的段剑青,几次加害于地,甚至险些将之置入死地;她曾经默默爱着孟华,但是孟华同金碧漪已是一对情侣,她只能将爱意存于心头,不敢有半点的流露。从此她失过了少女的活泼天真,真的变得冰冷如雪,她的心已灰,为此她拒绝过多少人的求爱,直至遇上了齐世杰。善良朴实的齐世杰一度融化她内心中的冰雪,让她的情感稍稍的感到一丝爱的暖意,遗憾的事由于齐世杰母亲的阻挠,让她遭受了一次更大的伤害。情感无依中,她遇上了同样徨彷无助的杨炎,两颗受伤的心灵碰在一起,造就了一场无果的情缘,她不敢接受这般火热的爱意,因为她太了解杨炎,明白这是一场不会有结果的爱,所以她苦心地订下了一个“七年之约”。之后她又遭受到曾经爱她的石清泉的侮辱、伤害,致使杨炎作过了伤害同门之举,割去石清泉的舌头,闯下了一场大祸。杨炎愿意为她牺牲一切,代她承担一切的伤害,然而这是否就是“爱情”?冷冰儿和杨炎都不能回答,因此他们只能守住这个“七年之约”,但是这又是何其之辛苦,因为冷冰儿定下这个约定目的并不是考验杨炎的爱情,而是冷却杨炎内心的冲动,然而杨炎却为此陷入了爱情的迷茫,这无疑又是冷冰儿所不愿看到的。最终她只能再次地牺牲自己,以“出家”之举解除了这个“七年之约”。冷冰儿走的时候显得轻松,她觉得她帮助杨炎解除了一个负累,她可以无憾地离去,尽管这是以她的牺牲所换得的,然而面对此杨炎和龙灵珠也同样无法轻松,他们无法承受起冷冰儿作出的牺牲。同样感受的深深的遗憾还有齐世杰,感觉中齐世杰的宽厚大度其实最适于抚慰冷冰儿受创的心灵,只可惜失去的东西很难找回,只能祝愿此后的岁月齐世杰能用他的真心再度融化冷冰儿心头的冰块。

段剑青是贯穿于整个系列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为数不多予人以深刻印象的反面角色。初次出场,他是段氏王府的一位养尊处优的小王爷,他有着不甘寂寞,渴欲闯出一番事业的心,同时他又予人以意志薄弱、稍嫌轻浮的某些缺点,少年时他也经历着一场无果的爱情,他曾对武庄产生爱意,但是武庄已有意中人,是否是那场无果的爱情让他从此不相信爱情,从此眼中只有赤裸裸的利益。此后的他没有爱情,只有利益、利用和抛弃,他和冷冰儿,是看中了冷冰儿是义军领袖侄女的身份,意图借助冷冰儿提高身份;他和罗曼娜,同样看中罗曼娜在回疆的地位和罗曼娜家中的秘笈;为了骗到韩紫烟的使毒功夫,他不惜和韩紫烟混在一起,当他达到目的或是无法达到目的,他都会向爱他的人施毒手,置人以死地。

他又是绝顶聪明,先后拜在欧阳冲、天山派、天竺烂陀寺等门下,又学到韩紫烟的使毒功夫,也成了艺兼数家,足与杨炎、齐世杰相抗衡的高手,同时在回疆一带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几番加害孟华、杨炎、冷冰儿、齐世杰,投身清廷、与白驼山勾结,在天山派的大会上,段剑青为了诬陷杨炎,不惜犯险当众现身于大会现场,挑动天山门人对杨炎的不满情绪,险将杨炎、冷冰儿置于绝境中,尔后再度暗算杨炎成功,足见其聪明机智。

段剑青的结局是废了武功,被段仇世带回家中,相比于前期的楚昭南和了因,羽生先生对他还是手下留情,感觉中羽生先生对这个人物写得还是不够展开,给人以聪明有余,气魄不够之感,给人留下印象的地方甚多,但是未能予人以有力的震荡,感觉有点可惜了。

天山派与白驼山”。天山派自来是羽生先生笔下第一大门派,然至本作中已呈现盛极而衰之象,段剑青和白驼山主进攻天山派一役,其规模远远及不上当年天竺烂陀寺高手登门较技,清廷乘机进攻一役,上场战役随着唐经天的开关一举扭转局面,而在本书一役中,唐嘉源苦斗白驼山主不下,最后由孟华收拾残局,且唐嘉源几度被石天行所凌架于头上,确实缺少了一派掌门所应具备的权威,其才具风彩比起唐经天相差甚远,确实天山派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好在唐嘉源有鉴于此,将掌门让予有朝气有冲劲同时又是武学奇才的杨炎,也算是明智之举了。

白驼山则是《弹指》、《绝塞》着力塑造的一个反面门派,从司空照、慕容垂替白驼山主营造的声势,到白驼山与龙灵珠一家的恩怨,再到宇文雷、穆欣欣等反面人物的出场,白驼山主都予读者以一种期待,期待这位人物的出场会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波澜,白驼山主登场后也有击败缪长风,进攻天山派,恶战钟展、唐嘉源、孟华,掳走冷冰儿之举,然就白驼山主身上的霸气还是远远不及之前的邪派宗师乔北溟,甚至也不如孟神通,只能称得上邪派高手,于此让人未免有些失望了。本书结局白驼山被孟华、杨炎、齐世杰等攻破,白驼山主也死于杨炎剑下,至《剑网》、《幻剑》笔下的白驼山,方死灰复燃,而且对造成更大的危害。

《游剑》、《牧野》、《弹指》、《绝塞》用云紫萝、孟元超、缪长风、杨牧及孟华、杨炎两代人的故事形成了羽生先生中后期的一个系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羽生先生创作从中期步向晚期的一个转折点,《游剑》是中期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弹指》则是开启晚期探索的先声,这个系列留给读者讨论的东西很多。据侦探的考证,连载中的《弹指》和《绝塞》是合成一部书《绝塞传烽录》,后来在出版时候一分为二,至于分拆的原是有待侦探般的专家进行考证了,就个人阅读的感觉是,羽生先生自《弹指》开始了晚期的探索,但是至《绝塞》似乎又回到了创作中期的思路和手法,远没有以后的《剑网》、《幻剑》走得更为纯粹坚决,所以如果感动于《弹指》带来的震动,至《绝塞》未免有些失望了,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突破之前固有的思路,进行探索创新的路上总会有着犹疑,兼之《弹指》中杨炎为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但是《绝塞》中羽生先生似乎对孟华和杨炎并重,所以将《弹指》独立成书,成为一部杨炎自己的故事的小说,同时也留存一部纯粹创新的小说,这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本书的创作中,可能是由于羽生先生精力方面的原因,所以在一些地方都出现一些破绽,如快活张的武功,在震远镖局中快活张迫乌苏台签下“城下之盟”,提到快活张不敢与乌苏台击掌,怕被他试出功力深浅;但是在假扮武毅向白驼山主追讨石清泉的认罪书,又显露了一手足让白驼山主惊震的内功,显然是前后矛盾了。诸如此类的小破绽书中还有一些。但不管怎么说,羽生先生在这两部书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此中意义自是难能可贵的。在此还是借本书卷尾词句结束本文,正是:

旧梦尘封休再启,此心如水只东流。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剑网纷张 原如世网 尘丝难断 未了情丝BY天山游龙

八方豪杰会中州,金谷园中牡丹盛开,一场盛大的婚礼揭开了《剑网尘丝》的序幕。作为羽生先生后期的作品,《剑网尘丝》可说是在羽生先生著作中比较不受关注的一部小说,然个人觉得探索羽生先生的创作历程,这部书不可不提,《剑网尘丝》整部小说中体现了羽生先生在创作晚期创作中的主动求变、求突破的创作精神,无论在创作技法上,人物塑造上、创作理念上,都体现了作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尝试,个人觉得,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可视为羽生先生创作后期的代表之作。

“大侠”与“魔头”
“中州大侠”徐中岳的续弦婚礼大典,“武林大魔头”飞天神龙前来搅局,要求重续三年前之战,正邪分明的相争中,却蕴含着与众不同的玄机。行侠仗义、众口称颂的中州大侠徐中岳与不耻于江湖的“大魔头”飞天神龙卫天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之间将掀起一场决斗。一时间,一方声称“为江湖除害”,一方却是要阻止正要举行的婚礼大典。较量未开始,道义上徐中岳已是占尽了优势,然作者不紧不慢从翦大先生的口中阐明了这场决战的因由,为飞天神龙挽回了些许道义上的立场。三场决斗,慢慢揭开了一个“大侠”的真面目,满口的仁义道德掩饰着内心的阴险奸恶,掩饰得再好的人在生死关头终将慢慢露出本性,徐中岳,应该是羽生先生笔下一个较典型的“伪君子”典范,洛阳中人的众口称颂,交结的好友中尽多名门正派如少林、武当、梅花拳、八卦门的弟子或掌门,甚至如名震江湖的翦大先生也对其大有好感,尽显出这位伪君子成功的作伪,再听其满口的为了江湖道义,宁可不顾生命,显得如此正义凛然,然正是这位大侠,乘新娘父丧孝服未满就予以迫娶;正是这位大侠,在公平决斗中却不择手段求占先机;也正是这位大侠,于危难关头,竟要牺牲一众弟子和朋友以移祸于对手,这一切无不与“大侠”成鲜明的对比。
“武林大魔头”飞天神龙,人未现身恶迹满江湖,更在他人成婚大典上搅局拆散人家的喜事,这一切都似乎暗合着魔头的身份。然正是这个大魔头令人感受到似乎比“中州大侠”更有侠气,这个大魔头在行事中更显得君子之风,这个大魔头在生死决斗中不肯赶尽杀绝。这一切又与“大魔头”成鲜明对比。
徐中岳与“大侠”,“飞天神龙”与“魔头”,徐中岳与飞天神龙之间都有一个对比,当真“是侠非侠,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然徐中岳毕竟是占据着一个道义的优势,“假使当时就身死,日后忠奸有谁知?”这也使得飞天神龙在决斗中必须暗留三分余地,也显得出伪君子的可怕之处,善于利用道义上的优势及世俗的力量为自己的工具,世俗的力量也就这么容易地被人利用,总有一些只看表面不明是非的人为人所利用,以致成了他人手中的杀人工具而不自知。
徐中岳,可以说是羽生先生笔下一位较出色的反面人物及伪君子,这在以前的创作中,羽生先生可说是较少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塑造这样的人物,然从这位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羽生先生笔下也非尽是黑白分明,其实有能力写好这方面的人物。然而羽生先生在本书中也确实表现出他还是不够用心地塑造这类人物,如徐中岳的伪君子面目过早得到揭露,相比于《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两者的差距尤为明显,个人以为,最好的构思莫过于随着情节的推进慢慢揭开徐中岳的面目,至结尾方始让人恍然大悟的写法无疑是最成功。这既可以通过多一些情节为徐中岳洗脱一些嫌疑,也让卫天元感到真假莫辩,经历一个“是他,不是他,最终还是他”的过程,这样无疑这部小说取得的成就会更高一些。

卫天元、楚天舒、齐勒铭
看完这部小说,要确定小说的第一主人公确实是有点困难。卫天元、楚天舒和齐勒铭在小说中的地位都是那么不可或缺,而且很难肯定地说谁更重要。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以上三人都是这部书的主角。
卫天元,小说中一开始通过他人为其出场营造巨大的声势,勾起读者对人物的兴趣,人物一出现显得气势迫人,堂堂的中州大侠在他手中几无还手之力。卫天元予以印象最深莫过于一个“狂”字,蔑视伪君子徐中岳,甚至蔑视世俗观念,行事虽不脱侠意也带有几分任性,有时更显过于冲动而有欠周到的思量,或许是少年丧父造成的心头之痛,或许是成年后却眼见爱人被夺之伤,狂奔千里为的是阻止少年时的爱人投入仇人的怀抱,最为真情流露莫过于面对心爱的人出手时回剑自伤,内心所有的伤痛尽于这自伤的一剑。
楚天舒,这个人物在一开始予人以一种不合时宜的感觉,身为正道中的一员,却偏要在众口一声的赞颂中偏要唱出不同的调子,对徐中岳敢于提出质疑,徐中岳这一伪君子的形象也是从他口中开始得到揭露。相对于卫天元的“狂”,楚天舒表现出的是一个“傲”,敢于公然在比武时出口偏帮卫天元,为了姜雪君与正派中人甚至德高望重的翦大先生交手,甚至面对公认的武林第一高手齐燕然、齐勒铭父子均显得无所畏惧,而同时,他性格的另一方面又显得温和并处处为他人着想,不管是姜雪君、齐漱玉,甚至如申公达,他都是尽其能力处处维护,相比较卫天元,楚天舒更是让人容易接近一些。
个人觉得,卫天元和楚天舒这一形象或许在一定程度脱胎于狂侠和天骄,个性中都是一狂一傲。然卫天元比华谷涵多了几分承受误解的悲愤,而楚天舒比檀羽冲却少了一分内心的孤寂。一增一减,使得这两位人物又不同于狂侠和天骄,而予人一种别样的感受。或许羽生先生刚创作这部小说时有心仿效狂侠、天骄的故事创作二位主角平行的主线,因此在卫天元到一段落后转入楚天舒的故事,然这两条平行主线却因齐勒铭的出现而被打乱。
齐勒铭,卫天元的师叔,天下第一高手齐燕然的独子,也是一个死了十多年而复活的人物。围绕在他身边是一个又一个的谜,命运使他成为“天下第一高手”的独子后来更成为事实上的“天下第一高手”,然这一切带给他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来说尤甚,他一生都想驱赶、想躲避,但偏偏难以如愿。婚姻的失败彻底打垮了他,之后的一切无疑是对社会的一种报复、一种发泄,但是他内心深处中依然是存着“爱”,对父亲的关爱、对女儿的偏爱、对庄英男的眷爱及对穆娟娟的深爱。这一切都从小说中的情节得以一一体现。他对身边的人付了爱,却独对自己留下恨,而命运的多变又使他时刻面对着“不得不”的选择,他内心爱穆娟娟,理智却又时时告诫他不能和她一起,他爱着他父亲,不忍毁了他唯一的传人,却无面目面对着父亲。他的身上表现得永远只有我行我素,而绝少残暴。在面对楚家父子的那一刻,爱恨恩仇是如此错综复杂,好像把他的心变作了战场!父爱的压力,妻子、女儿的压力,使他放过楚天舒,最终也救了楚劲松。“谁叫人家生得命好,我是注定受苦的!嘿,嘿,哈,哈,浮沉道力未能坚,世网撄人只自怜!谁解古今都是幻,大槐南畔且流连。唉,或许也不是造物不公,只是我作茧自缚!我想避开尘世,却哪里去找一棵可以让我在树下做梦的古槐!”无论是谁人,看到齐勒铭此刻的独白,都会为之心中一动,这天下武功第一的人原来也有如此脆弱的内心世界。面对卫天元、上官飞凤又表现出一代高手的气质,不夸张地说,齐勒铭的形象在书中超过了卫天元和楚天舒,在羽生先生创作的后期,甚至整个创作生涯,这都是一位成功的人物,他是浪子,是慈父,是邪魔,是情种,是少年失足,中年渐悔的人物,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人物。

往事与回忆
初读《剑网尘丝》,有点不习惯这部小说的行文风格,没有予人以淋漓酣畅之感,或许羽生先生中尝试一种不同的行文叙事风格,很多情节的推动或是通过当事人的旁述,或是通过当事人回忆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卫天元与徐中岳三场比武之后,作者没有一下子推动正面的情节,而是通过楚天舒、游扬等到鲍崇义家中,通过各人的一番谈话,牵出了天下第一的齐燕然及隐隐揭露了卫天元的部分身世。之后姜志奇中毒的经过是通过姜夫人的口述而成,楚天舒在齐家中毒后又通过齐燕然向丁勃讲述穆家的故事而将嫌疑引向穆家姐妹。上官云龙对当代剑术名家的点评又借上官飞凤之口中讲出,穆娟娟与齐勒铭十年的故事又是通过穆娟娟口中向齐漱玉讲出。
而书中当事人的回忆及心理活动则更多,楚天舒、卫天元、姜雪君、齐漱玉、齐勒铭、庄英男、丁勃、王妈都对往事进行回忆,或是儿时的生活,或是对家中某个亲人的感觉,或是甜蜜的时光,或是不堪回首的前尘,或是曾经为之眷恋的某个人,或是曾经恨之入骨的某个人。每一段回忆都是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地方。
旁述的故事和一段段回忆都是这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失去任何一个故事、一段回忆都会使这部书变得不完整。

谜团
《剑网尘丝》另一个特点是全书充满着难以解开的谜团。卫天元父亲被杀之谜,姜夫人被害与真假翦大先生之谜,楚天舒中毒之谜,华山派掌门人被暗害之谜。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推动着小说的发展,这在羽生先生之前的长篇著作应该也是较少得见的。卫天元父亲被害的凶手疑是徐中岳,然徐中岳肩上并没有齿痕的伤疤。真假翦大先生,翦大先生有人作证,然假的翦大先生又是谁?在齐家行凶之人是谁,真是金狐、或是银狐?华山派掌门突然遇害之谜?还有当年引诱齐勒铭伤害庄英男之人系谁?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团,扑欮迷离吸引着读者追看,至小说结束或到一段落时,这些谜团都未得到解决,使这部书更显得与众不同。

严父之心,浪子之情
《剑网尘丝》中的系列故事感人处甚多,书中齐燕然与齐勒铭的父子之情尤让人沉思。世间最难以割舍的莫过于亲人之情,父子的心永远是连在一起的。齐燕然误以为楚天舒被暗算是儿子所为时,内心那种感伤,以致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楚天舒一命。对于独子齐勒铭,齐燕然自小是寄予厚望的,训导惟恐不严,然一切却令绝顶聪明又充满叛逆的儿子内心世界相违背,以致于对儿子越来越失望又缺少交流,终致齐勒铭离家出走步入歧途,死讯传来对齐燕然的打击是巨大的。然越是疼爱,对儿子的所为越是不安,他愿以自己的生命承担儿子的所为何尝不是父爱的一种方式。观其与丁勃的一番对话,责怪之中未尝不蕴含着对独生爱子的思念之心,同时又包含着盼他回头的期待。最了解齐勒铭之人,莫过于他自己,因此他将齐勒铭幼年的“描红帖”赠给了楚天舒,期望这有朝一日成为他的“护身符”。关键的时刻,也正是这道“护身符”起了作用,齐勒铭施展杀手之际,见了这本“描红帖”,他内心的震动是巨大的,幼年的往事历历上心头,想起父亲对自己那份爱,终于使他停下了手。在他内心中,对严父的那份爱何曾淡却,而正是自觉对不起父亲,无面目见父亲才使他一直回避不敢面对父亲,然内心一直期望可以得到父亲的谅解,而此时此刻他明白着父亲对自己的告诫,纵有千般后果,何忍再让父亲伤心,他终于放了楚天舒,又救了楚劲松。
在此想起齐燕然对丁勃说的那番话“但你可以告诉他,他若然不听你的劝告,继续胡作非为,他杀了楚劲松,我必定要杀他!我杀不了他,宁愿为他所杀!”既是期望又是严厉的告诫,而当时的齐勒铭虽然没有听到这番话,但是也应该明白严父的心,最了解父亲,最爱父亲的也莫过于他。

无情之苦,痴情之苦
齐勒铭是书中第一痛苦之人,少年时曾是天下第一高手之子,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所要,以致渐渐步入歧途,他以他的一生尝尽子无情之苦和多情之苦。他曾用心爱着他的妻子庄英男,然庄英男却不爱他,冷淡相对而冷却了他心中的爱火,让人刚燃起对人生热情转瞬间冰却,而后陷入迷惘、傍徨之中,以致慢慢地走向堕落。庄英男对他的无情使他酒醉后陷入别人布下的圈套,失手伤害了庄英男以致离家出走,此后与武当老比剑中重伤,然他依然忘不了庄英男,或许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然庄英男心中并没有他,终于他与楚劲松又再一次两败俱伤,差点铸成更大的错误。可以说他的痛苦有一半原因是妻子对他没有感情所造成。
然他饱受无情之苦的同时,也承受着生命中的另一个女人穆娟娟予他的痴情之苦。穆娟娟是深爱着他的,她不愿失去他。她也不是正派中人,因此她用比较极端激烈的方式以得到他,包括挑拨他与庄英男的关系,这也是促使他离家出走的原因之一,使他步入歧途,致使他身受重伤,因此他前半生的痛苦另一半却是来自于痴情。而穆娟娟最为激烈的手段就是废了齐勒铭的武功,捏碎了他的琵琶骨,使他一生一世离不开他。
穆娟娟道:“唉,听你这样说,你似乎心里还在怨我。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我一生一世服侍你,你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安安乐乐过下半辈子,这不胜于你江湖流浪,时刻都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吗?”
她的生命不能没有他,因此他不惜用任何手段,只为了和他一世在一起,她用她的痴情让他尝到从天下第一高手到被废武功的痛苦,这对于武林中人是难以承受的痛苦,这一切又源自于另一个女人的痴情。
正是:剑网撄人如世网,尘丝纠结似情丝!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尘丝 仗他幻剑 擎开世网 奉我灵旗by天山游龙

浮沉道力未能坚,世网攫人只自怜。

谁解古今都是幻,大槐南畔且流连。

   ——胡大川幻想诗之一

以胡大川幻想诗为开篇,加上一段带有古龙风格的文字
  他是谁?

  有人说他是天下第一剑客,有人说他只配名列第三。

  齐勒铭就是齐勒铭;天下只有一个齐勒铭,用不着替他加上任何衔头。这名字的本身就有令人眩目的光辉,只说这三个字已经足够。
 
  这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是他的情人?

  都是,都不是。他与她有夫妻之实,却无夫妻之名;他们曾经患难扶持,不能说是“逢场作戏”,但他心里爱的还是他的前妻。
这就构成了《幻剑灵旗》的开篇,羽生先生在《幻剑灵旗》一书中继续他武侠创作生涯后期的探索。根据私家侦探等朋友考证的资料,《剑网尘丝》和《幻剑灵旗》在连载时本为一部小说《剑网尘丝》,至初版时才分为两部小说出版。从故事的完整性看,作为一部书似乎更为合理一点,因为《剑网尘丝》的故事并不完整,留下了许多未了的悬念及謎团,人生、情感、道路千丝百结,未被解开,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一部小说是不完整的,但是出版时还是作两部书出版,究竟是出自羽生先生的想法还是出版社的意思目前不得而知,只能留待以后有心人如私家侦探或其他朋友进行考证。同时个人感觉作为两部书出版也还是有其合理性。如药师丹枫所提的“觉得剑网像金庸,幻剑则像古龙”的看法着眼于小说前后表现妯来的风格差异,而将其分为两部小说也言之成理,个人一直认为羽生先生对后期小说的创作应该是付出心力的,如果说此前是在传统武侠吸取养分的话,那么后期的武侠创作也大胆借鉴同时期著名作家的创作手法,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风格多变是不足为奇的。个人另有一个想法是根据小说的第一主角变换而将连载的小说一分为二,感觉中《剑网尘丝》的主角从卫天元至楚天舒,再到齐勒铭,很难确定谁是第一主角,然齐勒铭之后,小说的重心无可争议地转到了上官飞凤身上,可以说后半部分小说基本是围绕着上官飞凤开展的,放在连载的《剑网》中,上官飞凤或许难以称得上第一主角,但是在独立成篇的《幻剑灵旗》中,上官飞凤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或许本部小说也命名《幻剑灵旗》,正是为了突出上官飞凤在书中的地位,书中的主线正是围绕她为取得卫天元的爱情所运用的手段,已一已之力主导并最终结束卫天元、楚天舒、姜雪君、齐漱玉和她自己那一局爱情的残棋。从这个意义上看,或许作为两部独立的小说更为合理一点。

花落水流 几番离合 丝连藕断 难说恩仇
《剑网尘丝》已齐勒铭被穆娟娟捏碎琵琶骨而结束,穆娟娟深爱着齐勒铭,她的一生可说是为他而生,失去齐勒铭更甚于失去自己的生命,最快乐的莫过于同心爱的人厮守终生,她最大的恐惧是齐勒铭离她而去,为此她采取了最为激烈的手段捏碎了齐勒铭的琵琶骨,让他终生无法离开她。她对未来的憧憬是“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我一生一世服侍你,你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安安乐乐过下辈子,这不胜于你在江湖流浪,时刻都得提心吊胆过日子吗”,只要能够服侍齐勒铭,就是她最大的满足。然而人在江湖,岂能轻易让你抽身而退,而另觅世外桃源。尤其是齐勒铭这般处在巅峰的人物,更需在这无尽的江湖路上走下去。而对于江湖人来说,失去武功等如失去了一切,从绝对的强者沦为任人宰割的弱者之痛苦是任何人所难以承受的。穆娟娟好梦未醒之时,足迹尚未踏出北京城,齐勒铭的仇家已至,名震江湖的武林五老向刘勒铭挥起复仇的剑,华山派将齐列为杀害前任掌门的头号嫌疑人,穆娟娟万没想到,她不惜一切代价已留住爱人的做法竟将两人推上不归路,那一刻她的心中应是充满着悔恨,身在江湖却不曾读懂江湖的残酷,只能凭着那一份同生同死的心,陪伴齐勒铭共度患难。而这时,失去武功的齐勒铭不改的是那一份狂傲,越是生死关头越是表现出他那独特的个性,他曾是天下第一高手之子,他也曾是闯下滔天大祸的叛逆者;他曾是武功天下第一,如今却品味着武功尽失的痛苦;他有着深爱的人,也有着爱他的人,他的一生多姿多彩,即便失去生命又如何。何况失去武功的痛苦已使他意气消沉,面对死亡的来临,他显得多么镇定然又让人感受到一份凄凉。然戏剧性的是,穆娟娟废了他的武功倒令他与武当五老的那一场过节得以化解,这倒也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话,而穆娟娟与他同生共死的决心使他从那份不得不的无奈中走出来,真正认识到穆娟娟才是他的真爱,而后上官飞凤又让他恢复了武功,重新成为“天下第一”,经历了一场从死到生的涅磐,齐勒铭的故事至此方到一段落。此后再次出现的齐勒铭已成为大侠,是领了上官飞凤的一份情?是从予然一身走向组成家庭?这时的齐勒铭已无法轻松,或许这正是羽生先生所坚守的理念,少年的轻狂总要走向成熟,这才是人生正确的道路。但这种转变无疑使齐勒铭失去那份叛逆的神采,很多人或许会感到失望。然齐勒铭始终非平凡之人,他将楚天舒自己走完那一局爱情的残棋,让他在爱情及婚姻面前再作一次选择,相比于《剑网》中他为了女儿爱情而放过楚天舒所表现出的幼稚,这种做法更表现出他人生的转变所带来的那一份成熟,为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公平”,或许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他,然在他身上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一面。

难解的一局残棋
卫天元、楚天舒、姜雪君、齐漱玉和上官飞凤五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构成了《剑网》、《幻剑》的情感主线,卫天元和姜雪君彼此相爱,齐漱玉则爱着卫天元,楚天舒内心对姜雪君也颇为倾慕,而齐漱玉与楚天舒彼此之间又有着极深的好感,四人之间形成了难以解开的情感纠缠,然这一切却因上官飞凤的加入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却也因上官飞凤加剧了这一局情感残局的变化,而上官飞凤在此间更起了主导的作用。与穆娟娟一样,为得到卫天元的爱,上官飞凤用尽一切手段,让深爱着卫天元的姜雪君和齐漱玉先后离开了卫天元。齐漱玉深爱着卫天元,而齐漱玉本身又是卫天元的师妹,齐燕然也有意将齐漱玉许配给卫天元,但是卫天元心中并不爱着齐漱玉,上官飞凤利用楚天舒与齐漱玉彼此之间的好感,在楚天舒和齐漱玉双双受伤之机,救了他们,又安排他们相互照料,互相疗伤解毒,将他们之间的深深好感转化为浓浓爱意,从而减少了一个潜在的对手。
然齐漱玉的问题容易解决,因为卫天元内心深处并不爱着齐漱玉,而姜雪君同卫天元却是彼此相爱,要使姜雪君离开卫天元无疑困难得多。比起穆娟娟利用齐漱铭的妒忌之心使齐勒铭离家出走,而上官飞凤则显得更为高明,她借帮助姜雪君报仇之机,与姜达成某种协议,而后巧妙地安排了姜雪君的假死,以绝卫天元之念。在卫天元陷入悲伤、痛苦之际甚至痛不欲生之际,百般柔情、万般关怀,悉心照料以唤起卫天元的生机,也使卫天元由感激到爱上她。而后种种不利他们的谣言一方面激起了卫天元叛逆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卫天元的内疚之心,而主动向她求婚。
在得到卫天元的求婚后,上官飞凤又同丁勃、楚劲松安排了姜雪君灵堂的一场戏,将齐漱玉也拉进戏中,卫天元灵前的一番哭诉彻底断绝了齐漱玉对卫天元残存的一点爱,而安排仇家上门寻仇既验证了卫天元对她的爱,又坚定了卫天元爱她之心,在戏的过程中清廷侍卫和华山派的上门寻仇差点搞砸了这场戏,她又于谈笑间收拾了残局,至此她终于获得了卫天元的真爱。
自上官飞凤加入这局残局后,就以一已之力主宰着这局残局,其他人都是被命运推着走,只有她是主动的,始终掌控着局势的发展,与穆娟娟最激烈的手段相比,她无疑要高明得多;厉胜男为了得到金世遗的爱,又何尝不是费尽心机,用尽手段甚至于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比起上官飞凤的从容布控,巧妙安排,厉胜男若是有知,当为之汗颜。厉胜男种种激烈的手段包括自残虽留住金世遗,却使金世遗对她这份爱感到恐惧、感到厌恶而与潜意识中加以拒绝;而上官飞凤费尽心思安排的百般柔情却使卫天元主动地靠拢、依赖,最后主动地表白对她的爱。即便最后姜雪君再次的出现,此时卫天元的心中已感到难以自处,难以回答究竟爱誰多一点,即便最终知道上官飞凤安排的一切,卫天元此时已离不开她,而主动地与她一起。上官飞凤为爱情所做的一切最终得到彻底的成功。
厉胜男、穆娟娟和上官飞凤都是为了爱不惜一切手段,体现了对爱追求的自主性,此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无疑足以打动人。但是“爱”究竟是否能够压倒一切,在追求自己的爱中是否能够以别人的伤害为代价?这于羽生先生在其武侠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着“不可以”的原则。厉胜男终于得到了金世遗的爱,然这是以她的生命为代价,这也是她在追求爱的过程中“不顾一切”所造成的恶果,假若厉胜男不死又当如何?这个结果羽生先生也给出了答案,那只能是金世遗求得解药之后自杀,两人之间必将有一人丧失生命,而且金世遗也将永远无法明白对内心中对厉胜男的那一份爱,所以结果只会是厉胜男带着几许满足离开人世,这就是那种不顾一切,不惜伤害他人而得到“爱”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上官飞凤在得到卫天元的那份爱后,内心深处却是时时充满不安,笑意中带着几分勉强,恐惧着卫天元得知真相会如何,毕竟这是以姜雪君的伤害为代价的。当卫天元再次与姜雪君相遇时,她只能悄然离去,她的内心缺乏直面两人的自信。所幸的是姜雪君最终看破红尘,退出了棋局,而一番苦心也使卫天元对她有着一份深深的爱意,加之她除了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外,其它方面都无愧是一名“侠女”,她最终还是和卫天元走到一起。而楚天舒和齐漱玉经历了重重考验,终于也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此间有上官飞凤的安排,但也不排除两人性格中的相互吸引,最终成就的两对姻缘也是美满的,只是当募地想起姜雪君时,想来谁都会有有几分叹息、唏嘘和歉疚。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直喜欢姜白石这首词,二十四桥旁,见证了当年的一个爱情故事。《幻剑灵旗》的爱情故事写得甚为出色,羽生先生在创作时应该是倾注了心力,投入了真情。那一局爱情残局写得扑朔迷离,而这一段爱情故事却徒令人感叹万分。
瑶光道:“我平生最痛恨的是寡情薄义的男子!”
玉虚子则接下去说道:“我最痛心的是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有情却被错当作无情!”
品读武当长老玉虚子和华山派长老瑶光散人当年那一段爱情故事,初次相会和最后一次相会都是在二十四桥旁,二十四桥见证了他们爱意的初生到爱情的破裂,而这一切只缘于“误解”。
一直对玉虚子这位武当五老之一抱有很深的好感,虽为正派武当五老之一,却没有某些名门正派长老的迂腐,不近人情,其个性格充满着飞扬豁达、不拘小节又关爱后辈,即如骄傲自矜、目无余子的齐勒铭也认为武当五老中只有玉虚子能和他成为朋友,尽管他们之间有过毁容之恨,二十年前有名的美男子。如今在他的脸上,却好像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车轨一般,有十几道伤痕!这予这一位风流倜傥、才情过人的武林才子而言,所受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然玉虚子对齐勒铭之恨主要是为本门声誉着想而少有个人仇恨,在华山派寻仇之际,更积极为齐勒铭分辩,这份胸襟,委实也让人钦佩。相形之下,摇光散人未免逊色了些。
还是回到这一段爱情故事,出身名门、文才武功样样出色而又风流自命的玉虚子行走江湖中爱上了比他更骄傲、同样是才貌双全的女子,从此对往事深自忏悔,彼此间也相爱了,二十四桥见证了他们的相爱,这本是美好的爱情故事,却埋葬于双方的种种误解,也有家族的压力,因为家庭早以为他订了亲。玉虚子无疑是勇敢地争取爱情,为此他付出父子关系破裂,父亲更是一气之下重病早逝,然而种种的事摇光散人却并不知晓,知之却是玉虚子在妓院争风吃醋打架的事,从此更是心灰意冷。摇光散人无疑也是爱着玉虚子的,离开他却盼着他有朝一日上华山来找她,为此她在华山上等了玉虚子五年。然造化弄人,玉虚子却因与齐勒铭比剑中惨遭毁容,从此避开摇光散人,深怕她见到他遭到毁容后的面目,摇光散人痛恨玉虚子的寡情薄义,玉虚子更痛心有情被当作无情,摇光散人痛恨世间一切无情男子,而玉虚子却不忍见上一代的悲剧重演,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玉虚子终向摇光散人敞开了心扉,原来二十年来的痛苦创伤竟缘于误解,而这又都是缘自双方的骄傲,假若早些为此,何致于二十年老死不相往来。这个心结的解开,同样也救了楚天舒、齐漱玉一命,同时也让两人的爱情再次经历了一次考验,更加坚定了对方在自已心中的地位,楚天舒和齐漱玉应该是最早走出那一局残棋的人。其实青鸾这个人物真的很可爱,清纯温婉、楚楚动人,更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世人,有点相似于《笑傲江湖》的仪琳,如果让楚天舒早些遇上她,未尝不会爱上她。楚天舒文彩风流,一如当年的玉虚子,也让救他的青鸾动了真情,怀着憧憬之心向师傅要求还俗,在得知楚天舒心中已有齐漱玉,美梦破灭之时,她却依然是那么平静地接受,而当楚天舒、齐漱玉受伤之际,为救治他们,她更是向师傅苦苦哀求。同是正面人物,上官飞凤为了得到爱是用尽了心机,青鸾为了爱却是只要爱人过得好,一个“爱”字产生了万般情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谁高谁下,那是见仁见智了。与仪琳不同,青鸾最后嫁给了鲍令辉,从《剑网》一开始就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配角,羽生先生对这位人物未展开笔墨,但是既得玉虚子青徕收入门下,应该还是不错的,羽生先生的善良愿望又一次地表现于书中。而玉虚子和摇光散人在相隔二十年后,也终于走到一起,但经霜的秋菊,岂不更可以傲视春花?一切正应着西湖边的那对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自作孳,不可活
穆欣欣则凄然笑道:“是啊:他对我和对你都说过同样的话,希望从今之后,永远也不和我们分开的。我们三个,都是罪孽深重的人,所以我也觉得应该完成他的心愿,这样的结局,的确是最好也不过了!”
  她保持那凄凉而又带着快意的笑容,看白驼山主和金狐相继倒下,最后她也倒下去了。
  待穆娟娟找到这间密室之时,发现的只是三具尸体了。
  善、恶、爱、憎、情、孽、恩、怨,都已同归于尽!
再看又一段爱情故事,白驼山主、穆欣欣、穆好好三人终于死在一起,永远不分开,一段三十多年的孳情也终于了结。侠客也好、魔头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世界。穆欣欣和穆好好的姑姪先后爱上了白驼山主宇文雷,将自己的一切都奉于宇文雷,而爱情往往是独占性,至亲如姑姪也都成了仇人,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遗憾的是,宇文雷一生中根本没有爱过谁,种种甜言蜜语只是为了自己。他利用穆欣欣取得宇文博的欢心,而确立了自己继承人的地位,而后尽管穆欣欣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他却不闻不问。而利用穆好好助他争霸武林,然危难关头也弃之不理。中毒之际,宇文雷在个爱她之人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的是自己的活命,为了自己的活命,甚至不惜亲手杀死爱他、帮他的人,一代枭雄,已然丧失了人性,让人鄙薄之而为穆氏姑侄而不值,尽管她们都是作恶累累,沾满血腥,然两人在爱情面前俨然也是受害者,最终三人都死在一起,这桩三十年的孳情终于伴随了结。

白驼山
《剑网》中设定的种种谜团在本书中终一一解开,原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幕后的黑手白驼山的操纵。纵观羽生先生35部小说,感觉白驼山应该是除朝廷大内外组织最严密、实力最强的反面阵营。乔北溟、孟神通纵武功绝世,然他们更多的是凭着自身绝顶的武功横行于世,其阵营多是临时聚拢的高手,武功虽高却是乌合之众,且乔北溟、孟神通本身除了称霸武林似没有更高的政治追求,至于其他帮派如六合帮则更不用说了,多是为朝廷所用。相比之下,更显得出白驼山的与众不同。白驼山与清廷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投靠与收买的关系,而体现为相互利用。清廷利用白驼山铲除反清义士,而白驼山则是利用清廷推销毒品“神仙丸”牟取暴利更控制上瘾的武林人士从而达到最终的政治目的。而白驼山更是通过神仙丸控制了御林军统领穆志遥为其所用,更显出白驼山的与众不同。
白驼山主要的行动是挑动齐勒铭离家,或许齐勒铭之后的一些恶事系白驼山所为也不得而知,从而削弱正派力量。假手徐中岳伪君子的身份,危害武林,慕容垂假冒翦大先生挑起武林风波,司空照谋害华山派掌门并与华山派叛徒阴谋篡夺华山派,与清廷联手一再要置卫天元于死地,而后是挑动上官云龙与齐燕然决斗而两败俱伤,鼓动西域十三家叛乱,而达到独霸西域,种种部署、种种阴谋莫不是计划周详、谋定而后动,显然是乔北溟、孟神通喜欢凭一已之力挑战武林所不能相比的。而宇文雷、司空照、慕容垂、穆好好、南宫旭、武鹰扬均是绝顶高手,其整体实力之强,可说是一时无两。遗憾是邪终不胜正,种种阴谋被上官飞凤所揭穿,在齐勒铭、卫天元、楚天舒的联手打击下,终于灰飞烟灭,这也是小说结局的必然选择。

幻剑非剑
星宿海上,当世两大高手上官云龙与齐燕然一场决战。幻剑对重剑,决战中上官云龙在剑术的造诣应该是高出齐燕然一筹的。齐燕然、齐勒铭父子也于当世剑术名家中推崇上官云龙的幻剑。在此也看出羽生先生在后期的创作中对武学尤其是剑术还是作了一番新的探索尝试。中期的羽生先生于剑术一道推崇的是“重、拙、大”的境界,而本作中,得“重剑”精髓的齐燕然显然在剑法上不及上官云龙的幻剑,因幻剑非剑,“非剑”的境界似乎高出“重剑”,强调的是万物皆可为剑,存乎一心,故为齐家父子所不及。而上官飞凤用冰剑击败了叔梁纥和熊抱石,及带病的最后一击无不体现了这种境界。羽生先生于本作中对“剑”的理解似乎又更深了一层。

本书的许多人物、情节的刻划都颇见功力,如楚劲松的大侠风范、天梧子的失足堕落,盖覆天的利欲熏心、翦大先生、翦二先生的兄弟之情齐燕然与丁勃的深厚情谊,还有如赵青眉、徐锦瑶、凌玉燕、郭仲强、申公达等配角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基本也都勾勒出各自的形象性格,于此就不一一详述。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版的“偷拳”BY天山游龙

  很小就看“偷拳”的连环画,是比较喜欢的一套连环画,共三本,后来又买了一本《续集》,不过肯定不是同一作者所作,慢慢地才了解到这是宫白羽先生一部短篇或中篇的作品(中篇或短篇的标准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看《龙虎》、《草莽》二书,确实可见羽生先生早期的风格深受白羽先生所影响,应该也是从白羽小说中得益而来。
《草莽》一书中,从丁剑鸣口中也引发了对前辈杨露婵偷师大极陈,终成太极一代宗师的回忆,具体情节多与《太极杨舍命偷拳》一书情节相吻合,初读起《草莽》时,也勾起个人对这部小说的回忆,顿生亲切之感。丁剑鸣这个回忆更为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于是有了丁晓在太极门学艺的情节。
  从丁晓在太极门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与杨露婵颇有相似,即都经历了与拜师前先遇太极陈门人,登门求教而被拒,含忿而去,后误投师傅,杨露婵是经历了很多师傅,走了一段弯路,而丁晓则误拜太极陈表弟吴方甫为师,学了一段似是而非的太极拳,两人的早期经历颇具相似之处。但是羽生先生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因为《偷拳》中偷拳的过程是主线,而丁晓学艺在全书中不过是一个章节而以,《偷拳》中主要是写杨露婵的学艺成材,《草莽》则是除了学艺外还包含着太极陈和太极丁两家太极流派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破除门户之见而致力于武学发展的一种博大精神,《草莽》中让丁晓得到上官瑾的推荐,同时太极陈也具有广阔的胸怀,终让丁晓得偿所愿,融合了两家太极门之所长,终成大器。在《龙虎》中见丁晓以融合的太极功夫与同样身兼太极丁和独孤一行两派武学的娄无畏一战,写得甚是精彩,武学本无止境,羽生先生的创作中是在前人基础上,很好地将这一精神贯彻于其中,也成就了武侠小说世界的梁氏武学。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著杂谈篇by天山游龙

     这些年来,对梁著的作品多多少少记录了一些粗浅的阅读感受,但是面对宏大的梁著作品体系,所能领略体会的其实很少。有时重读或回想起某一部作品,也会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或感觉,这些想法或感觉多是零零碎碎,无法成文,在此通过这个帖子随意记录下来,文章短且泛泛而谈,也没什么意义,见笑大家,也请家园朋友不吝赐教。

塞外、古寺、异人、传奇                       
                                 ——《龙虎斗京华》“楔子”随感

     阅读《龙虎斗京华》时,颇喜欢书中的楔子“夜雨空山 深宵来怪客  白云苍狗 古刹话前缘”,每次翻读之,常有一种不同于其它梁著之感觉。

    就背景而言,《龙虎》对于羽生先生来说应该是猝不及防的创作任务,主题是武侠小说,内容涉及擂台战和太极门。于是有了开篇的那首《踏莎行》和这段楔子。《踏莎行》可看作是对整篇作品的一个初步构思,即在这个创作主题下书写武林中风华绝代的一位奇女子的辛酸故事,包含有武林中龙争虎斗的一幕,其中龙争虎斗或许多多少少包含有“擂台战”的构思。

    或许由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尚不成熟,于是有了这段“楔子”,从一位曾历经江湖风波的老人口中,讲出一段传奇的武林风云,使这段故事更为贴近于读者,另一个意义恐怕多多少少利用连载“楔子”的几天时间,更进一步完善构思。
就整部作品而言,“楔子”起到一个故事叙述者的作用,同时“楔子”本身又带有几分武侠元素。

    江湖中人,游历塞外,夜宿古寺,得遇奇人,聆听武林传奇故事,单这几个武侠元素,其实也足以写成一部武侠作品。

    文中的时间是三十年,地点是塞外异域,羽生先生长于南方,但是在初次创作的笔触就指向了塞外,而且之后很多作品也是围绕着边塞大地展开的,塞外最终成了羽生先生此后创作生涯的一个“情结”,还珠楼主笔下有一个“蜀山”,羽生先生笔下有了一个“天山”。

    古寺、异人,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武侠题材,梁著之前之后的武侠作品都经常出现,按照武侠小说的一般发展应该就是“奇遇”了,由于“楔子”是起到一个叙述者的意义,因此“奇遇”成了“传奇故事”,这就揭开了《龙虎斗京华》的真正开篇。

    抛开真正的故事,“楔子”这个内容多少让人有点向往,谁不想一生中有过一两段象如同这样的经历,于武侠小说的爱好者而言,这种感觉或许更强?因此这段“楔子”不是武侠故事,但多少也表现了羽生先生之前积累武侠小说功底。

    看过一些记载,晚年羽生先生曾有意将改写《龙虎》,将10来万字的中长篇武侠作品改写成60万字的长篇作品,但可惜这个想法未附诸实施,如果真的改写成功的话,或许这段“楔子”会让人看到更多的武侠元素,但是现在只能感叹惋惜了。


太平天国


当年我开始接触梁著的同时,即从其时零星的介绍中知道:梁羽生先生已然封笔,停止武侠小说创作;开始从事历史方面的研究,准备写一部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作品,这个资料应该是从某一套梁著中关于羽生先生介绍所看到的,当时对这部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充满期待,直到许多年后,方知这个计划未付诸实施。

羽生先生未创作太平天国的历史作品,确实令人感觉遗憾,但是个人更觉遗憾的是,全梁著中未有一部涉及太平天国题材的武侠作品,只在《草莽龙蛇传》关于上官瑾的师承来历中涉及到太平天国的旧部,有时想起总有点意犹未足之惋惜。

太平天国兴起于羽生先生的故乡广西,羽生先生之老师简又文先生又是研究太平天国史之专家,因此就先生本身而言,即晚年不从事于太平天国史之研究,本身所积累的史料及对认识、见解当非泛泛,以此学识驾驭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其成就至少不在写义和团的《龙虎斗京华》之下。

早年读书太平天国多以正面评价为主,但近年所读的相关文章资料又多是负面评价,但是不管评价如何,这场长达十多年的运动本身就是很好的武侠题材,清廷高手同太平天国高手之间的生死搏斗达到了白热化,在羽生先生的笔下,将会呈现一幅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画面。另外如果梁著中能补上这段历史,那么读者就可以见到一部完整的“梁著清史”或是“梁著反清史”,这对梁著中清系列而言无疑会更为完美。

太平天国的题材的武侠在港、台武侠小说基本未见,这应该是这两地对太平天国采取否定的态度有关,而在大陆八十年代本土的某些中短篇武侠作品及武打电影,还是不乏这方面的题材,究其原因也应该是八十年代大陆对太平天国所持的肯定有关。其内容多不涉及太平天国运动过程,而多写运动失败后幸存者如何对抗清廷高手的追杀,保存剩余的有生力量,以除图后举,相关的小说现在没多大印象,因为多是刊登于当时的杂志中,比较有印象的是张宝瑞所写的《八卦掌传奇》,其中涉及到太平天国。电影有几部还是印象颇深,如《天国恩仇记》、《孤独谋杀者》。

就涉及到的太平天国人物而言,很多作品喜欢围绕石达开而展开,或写他的旧部、或写他留下的宝藏,太平天国人物中,石达开的传奇经历也确实是比较适用于武侠题材。试比较一下,这些作品涉及的太平天国题材同《草莽龙蛇传》所写到的还是颇有相通之处。

近十年来,这方面的小说和电影也已较少见到,这同近年来对太平天国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大有关。后来在罗孚的一些文章中,羽生先生放弃这一部历史作品部分原因也在于此,为此也让和我同龄的许多梁著读者的期待最终成了一场空。


前五剑的人生选择


《七剑下天山》中有“前五剑”和“后七剑”之分,“前五剑”是晦明禅师、白发魔女和卓一航三位隐居天山的高人亲传的弟子,分别为杨云骢、楚昭南、飞红巾、辛龙子、凌未风。他们都是出自天山,但却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结局,如书中所叙说的:“五剑中有叛徒楚昭南和介于正邪之间的辛龙子”,而即使是矢志抗清、行侠仗义的杨云骢、飞红巾和凌未风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结局。

“前五剑”处于改朝换代的动荡岁月中,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里,是矢志抗清,还是顺从剃发易装、顺从新朝,抑或是隐居遁世?这样的人生选择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的人所要面临的选择。“前五剑”最终从中各自选择了他们所要走的人生道路。

他们的选择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他们各自的出身也起着很大的影响:
杨云骢,出身是明朝忠臣之后,虽然惨遭奸臣所害,但是自小必然受到忠君爱国之家教,且作为最得晦明禅师之心的徒弟(晦明禅师早年也是抗清将领),决定了他必然心怀故国,矢志抗清,只要清廷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
飞红巾,罗布族长之女,草原的公主,她对草原怀着深厚的感情,更有着一份重大的责任,决定了她必然要挥起自己的宝剑,抗击进入草原、屠杀其子民的清军。
凌未风,鲁王旧部之后,父辈遭受清廷屠戳,而且也因清廷的诡计使他同爱人因重大误会而分手,他对清廷也有着不可妥协的仇恨。
楚昭南,虽然同样身为汉人,但是父辈却是为官府所迫,无法谋生才逃至回疆,且自小长于回疆,使得民族的情结比较淡薄,加之其本性中缺乏侠义之心,造成了在感情受挫和富贵诱惑中变节投敌。
辛龙子,本就是长于天山脚下的猎户,幼年又师从卓一航,其领受的师命是练武(兼找回《达摩剑谱》和护花(看守优昙仙花),长住于天山,少有朋友也少有敌人,也感受不到世人的痛苦,从而也造就了他是非观念较为淡薄,介于邪正般的性格。

最终“前五剑”沿着各自所选择的人生道路走下去,其人生结局也各不相同。
杨云骢矢志抗清,最终同清廷高手于钱塘江边同归于尽,但其声名一直留传下来,鼓舞着抗清志士;
飞红巾从感情创伤中走了出来,率领族人同清廷抗争到底,其声名也在草原中长久留传下来;
凌未风凭借绝世武功重创清廷高手,令清廷为之胆寒,而且还为创立天山一派作出自己的贡献;
楚昭南则是很长时间成为清廷高手的代表,也是抗清侠士最为可怕的敌人,最终在易兰珠剑下自刎;
辛龙子找回了《达摩剑谱》,其武学成就最终能够同晦明禅师、白发魔女传下的传人分庭抗礼,而且还成就了桂仲明开创北支武当一派。
从各人的成就看,“前五剑”虽然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成就,称得上那一时代的“武林精英”。

《七剑下天山》书末中”。“五剑”中有叛徒楚昭南和介于正邪之间的辛龙子,“七剑”加上“天山之友”的刘郁芳,则都是英雄儿女,但是相比较下“前五剑”的人生道路无疑更为精彩些,就文学创作而言也更为生动一些。原连载本中是“前五剑”加上易兰珠、武琼瑶称“前七剑”,修订本方改为“前五剑”,个人认为这个改动较为成功,因为“前五剑”、“后七剑”各自代表着一个时代,而加上易兰珠、武琼瑶前后人物过于重复,时代感也变得模糊,改动之后显得清淅很多。

“前五剑”本身这或许也就是电视剧《七剑》第一部选择了书中描述较少的“前五剑”故事加以改编开拍的原因之一吧,不过现在据说属于“后七剑”故事的第二部好象变得遥遥无期了。


楚昭南的才干


《七剑下天山》中楚昭南身兼天山派的叛徒和清廷高手的代表,是主角凌未风最主要的对手。对这一主要的反面人物,书中除对其背叛师门、捕杀同门、贪图富贵等卑劣品格加以批判的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才干。

武功:初次阅读,总觉得他在武功方面被凌未风压得死死的,未免对其有几分轻视,但其实论武功而言楚昭南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在杨云骢死后的十多年间,楚昭南已名列武林中三大名剑,同傅青主、石振飞两名前辈分庭抗礼,成为反清侠士眼中可怖的魔头,其剑法、临阵经验、应变都达到极高的水准。后期虽在艺成下山的凌未风面前稍显逊色,但是对阵桂仲明等还略占上风。

政治眼光:除武功外,楚昭南的政治眼光颇强,每每能够选准机会进行政治投机,先从纳兰秀吉处投至吴三桂,再反吴三桂投靠清廷,每次都是押对了宝,换来自身的“飞黄腾达”,尤其是早早看出吴三桂反清必败表现出其眼光不凡。

临阵调遣:这方面即使是其对手凌未风也是非常佩服的,在“群雄救珠”一役中,他能够从混乱的战局中看出双方各自的优劣,从容调遣分派人力,加以应对。另外在同凌未风初战单打独斗失利,之后也未再逞强,几次交手都是利用手中的人力资源优势组织围攻,天牢、长街、冰河三役都是几乎将凌未风近至绝境,同齐真君联手一役更是作了充分准备,称得上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是对手凌未风实在太强,每每能够扭转战局,最后冰河一役虽然得益于凌未风的旧病复发,但是能够迫得凌未风大耗真力,旧病复发,也是由于楚昭南的围攻所致。

同僚关系:楚昭南投靠清廷之后,同原清廷高手王刚、成天挺切磋武功,分别都是打成平手。但是后来从王刚、成天挺的表现看,实在要比楚昭南略逊一筹,王刚败于桂仲明手下,成天挺同桂仲明也只是伯仲之间,而楚昭南则多少要略占一点上风,而之后成天挺更多是作为楚昭南的副手,服从其调遣,从中多少可以看出楚昭南在比武时有所保留,顾全对手的面子。另外楚昭南虽然武功不在齐真君之下,但对其还是相当尊重,一口一个“老前辈”,使得如齐真君这般高手也服从其战局调遣,更见其不凡之处。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方面不必多说,出卖捕杀同门,为了《达摩剑谱》,毒杀好友辛龙子,甚至对同僚之死也是幸灾乐祸,令人暗中心寒,但是这份毒辣却更能助其挤掉同僚中的竞争对手,继续高升,因而捕获凌未风一役楚昭南是独得大功。

无论从那一方面看,楚昭南堪称一名出色的反派,可惜没有留下传人,否则天山派多了一支这样的反派旁支,整个“天山系列”会精彩得很多。同样或许由于楚昭南身上出色之处引人注意,无论是电影的《七剑》还是电视剧的《七剑》,导演都将楚昭南超越了杨云骢,成为晦明禅师门下的大弟子,更加左右着剧情的发展。


江南八侠 雍正 年羹尧(上)



《江湖三女侠》的主线是以吕四娘、甘凤池为代表的“江南八侠”带领其他反清侠士同雍正的清廷所进行的一场场殊死搏杀,最终以“宝剑屠龙”为大结局。这个自清传下的野史故事,以其独特的传奇性被广为流传着,成为广大说书人、小说创作者所喜爱的题材,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篇章。

同是“宝剑屠龙”的题材,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却有着各自的精彩。

羽生先生的《江湖三女侠》所描绘的是吕四娘、甘凤池自青岛彩花一案起便同四皇子允祯(后登基雍正)进行针锋相对的争斗,既有反清复明的国恨,又有因文字狱蒙祸的家仇,中间穿插着种种的武林纷争,最终以吕四娘诛杀雍正而终结。

而当年在香港一度与梁羽生、金庸鼎足成三的蹄风,在其名作《游侠英雄传》、《清宫剑影录》中,其内容是清宫落难的四皇子,为独臂神尼所救,指引至少林寺学艺,艺成下山一度闯荡江湖,先后结识了年羹尧、以甘凤池为首的江南八侠,在他们的协助之下夺得皇位。而江南八侠帮助雍正的目的在于寄希望雍正致力于消除 “满汉之别”,取消满人特权,恢复汉人本来的衣冠。但是登基后的雍正背信弃义,毒杀、捕杀昔日兄弟,数人丧生,幸存的甘凤池、吕四娘等亦不断遭到通缉,九死一生,最终结局亦是宝剑屠龙。这部作品当年在香港受欢迎程度,据说是不在金梁作品之下。

类似以上的作品还有许多:如大陆武侠《血染铁袈裟》,写的是雍正火烧少林寺,吕四娘、甘凤池等八侠同少林寺弟子向雍正复仇,最终血剑屠龙。将吕四娘、雍正的故事同火烧少林寺联系在一起还有许多。而台湾独孤红涉及这个题材的作品《豪门游龙》系列的提法同《游侠英雄传》颇有相似之处;八十年代香港著名武侠剧《大内群英》则是取雍正结识吕四娘等帮助夺取皇位,之后背信弃义终为吕四娘所杀,甚至香港新派武侠之前的“广派武侠”中,对雍正、八侠的故事也有提及,提法同《游侠英雄传》有所相似,另外有一些故事则单述吕四娘孤女复仇,宝剑屠龙,故事中未提及江南八侠。

上述中可以看出,小说作者对宝剑屠龙的创作分为两条不同的路径,一为《江湖三女侠》中双方自始至终是对立、搏杀,一为刚开始是盟友,之后由于雍正背盟而反目成仇,最终结果都是宝剑屠龙,而中间还有一个基本相似的情节则是“篡改遗诏”。第一题材江南八侠的最终目的是驱赶满清;而第二题材则是争取汉人的权利,相比较之下,第一题材更为对立,而第二题材温和一些。不过阅读《游侠英雄传》及相似题材之余,也有一个想法,则是独臂神尼、江南八侠等将一切希望寄于雍正身上,似乎有点不切实际,毕竟成功与取决于雍正一身,对雍正背盟几无约束之法,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换来了“宝剑屠龙”的复仇结局。


再看以上各个不同的故事,似乎可以看出,采用第一种说法的除了《江湖三女侠》外,多为大陆地区的武侠作品;而第二种说法的多为港台地区的作品。几年前曾在一位熟悉港台武侠的专家处了解到蹄风的政治立场偏于右倾,对比羽生先生供职于左派报刊,似乎简单可以得出偏左武侠喜欢第一种题材,而偏右的武侠喜用第二题材,当然应该不是那么绝对。

对比两个题材,称得上各有各的精彩,题材本身无优劣,主要是作者的创作功力,就我本人而言,喜欢《江湖三女侠》,但是也觉得《游侠英雄传》有其精彩独到之处,称得上武侠精品之作。


江南八侠 雍正 年羹尧(下)



江南八侠:自清代流传于民间的传奇人物,且多数是历史上可考人物,活跃于清初康、雍、乾时期,独有的传奇色彩,成为清以来小说家喜欢书写的人物,晚清陆士谔的《八大剑侠传》,应该是较早为八侠写传的小说,之后又陆续有多名作家创作八侠传奇的作品。

在不同作家的小说中,“江南八侠”人物稍有差异,如《江湖三女侠》中“八侠”分别为了因、周浔、路民瞻、曹仁父、白泰官、李源、甘凤池、吕四娘,这个提法基本同陆士谔的《八大剑侠传》相同,台湾独孤红的“血滴子”系列作品中,“江南八侠”所列的人物也基本相同,另外在一些资料“李源”也称“吕元”。而大陆的《血染铁袈裟》和蹄风的《游侠英雄传》中人物则稍有差别。前者改动不是很大,而后者相差较大,相同的有甘凤池、白泰官、周浔、吕四娘、路民瞻,另三人分别为路民渚(路民瞻之弟)、王春明、司马瀛。比较之下,涉及“江南八侠”作品中,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基本都是榜上有名,路民瞻、周浔列名的时候也较多,之后排名榜大约是了因、曹仁父、李源。而论八侠的名气,前三名应该是吕四娘、甘凤池、白泰官。

另《江湖三女侠》中提及“江南八侠”的师傅为独臂神尼,金庸的《鹿鼎记》也支持这个说法,但是其余的作品则各有说法。

吕四娘:吕四娘是八侠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她身上最大的传奇色彩莫过于“宝剑屠龙”,且基本涉及吕四娘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都会涉及“宝剑屠龙”。至于吕四娘的身世多数说法是吕留良之孙女,但蹄风的《游侠英雄传》中则对这一说法予以否认。另吕四娘在《江湖三女侠》中提及丈夫为沈在宽,另有部分作品为朱蓉镜,而且后一种说法多一些。

甘凤池、白泰官:以上两人在野史、传奇的名气也很大。甘凤池足以同吕四娘相提并论,其形象多为“大侠“,而白泰官稍逊一点,但也经常提及,甚至在“广派”武侠作品《洪熙官大闹峨眉山》还有出场。

了因:了因在不同作品的形象差别也是较大,时为正面人物,时为反面人物。《八大剑侠传》、《江湖三女侠》、《血染铁袈裟》(书中不叫了因,但是人物形象基本相同)都为重要反派人物,而独孤红、蹄风等作品中则为正面人物。其中在蹄风的《清宫剑影录》、《龙虎恩仇记》等作品中,了因江湖辈份低于独臂神尼半辈,为周浔之师,也是献身于反清大业。

雍正:围绕雍正的传奇故事也有许多,除了同江南八侠、吕四娘联系在一起外,还同另一传奇人物“童林”系列也是联系紧密,雍正是武侠小说家比较喜欢写的帝王。相关作品中比较常写到的题材是雍正早期化名投入少林学艺、篡改遗诏夺位、登基后火烧少林寺、死于吕四娘剑下,主线相似,内容则各有不同。

年羹尧,作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之后又被雍正诛戳,基本上涉及雍正的小说也会提到年羹尧,其中独孤红的血滴子系列是以年羹尧为第一主角。围绕年羹尧身上的传奇故事也有许多,但是多数提及他曾得自风尘异人传授艺业,又兼学少林功夫,《江湖三女侠》中采用了这一说法。年羹尧是助雍正夺位的大功臣,但也是雍正诛杀功臣及江湖中人最大帮凶,因此在多数武侠作品中是作为反派人物存在,但也有个别作品写其身负反清使命助雍正登基,以图有朝一日执掌兵权反清复明,但是掌权之后却不忍背叛雍正,之后还是死于雍正之手,因此有一些小说、电影对其还是充满同情,将之作为正面人物,如独孤红的《满江红》等。


抗清劳模关东四侠


武侠世界中,最受读者关注的一是主角,二是绝顶高手,他们汇聚万般光芒,发散出独有的光环,赢得万千瞩目。

武侠世界中,还有一种人,虽然不是主角,武功也不是绝顶,甚至称不上多大的作为,但仍然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一种信念、一个“侠”字。《江湖三女侠》中的“关东四侠”,正是这样的一种人。

“关东四侠”论名气、武功不如同时期的“江南八侠”,在武林中也称不上顶尖高手,但是他们的作为,无愧于一个“侠”字。他们矢志于“反清”大业,同清廷高手历经一场场生死血战,令得“四侠”之名始终同“八侠”并驾齐驱。

当双魔率领血滴子血洗太行山,屠杀北方武林人士,四侠仗义出手,勇斗双魔,虽然最终不敌,却是大挫双魔之威,大张武林正气。之后闯皇宫、斗铁掌帮、拼了因救方今明、再闯皇宫斗雍正,几乎每一场大规模的血战都离不开“四侠”的身影,老四陈元霸力托铁闸救群雄,死得壮烈。晚年隐居邙山的玄风道长,回顾四侠走过的历程,当觉无愧于心。

每一次生死搏杀,也有助于四侠武功的进步。从太行之战四侠不敌双魔(当然也有场外因素),到铁扇帮之战已经勉强能够对阵韩重山、董巨川,之后血拼了因更是略占上风,直至晚年玄风道长终于步进一流高手之列。

综观四侠,他们有着嫉恶如仇的性格,有着不畏强横、勇于搏杀勇气,有着救死扶伤,抚孤恤苦的仁心,更有着不甘奴役、勇于抗争的民族气节, 堪称正义之士的典范。

在《江湖三女侠》中,就一个整体而论,四侠绝不逊色于八侠。后者中有叛徒了因,而且八侠的更多靠吕四娘、甘凤池、白泰官在维持,不若四侠如同一体。论成就而言,四侠无法与八侠相提并论,但是在体现一个“侠”字之上,四侠绝对无愧于人。


评书  奸臣  封王


我很喜欢读评书,也很喜欢读武侠小说,
而羽生先生的小说在一定程度称得上兼有评书与武侠小说之长,
所以我最喜欢读梁著。

阅读过的评书很多,觉得多数评书有以下共同特点:
两样很不值钱。一是小兵,打一场仗动辄领兵十万,三、四十万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士兵的多少基本对战局影响不大,如李元霸以一已之力打败四平山反王一百八十万联军。二是封王,皇帝褒奖立功之臣常常是封王,而绿林好汉当反王也是随意性的封王。
奸臣通常都是对内陷害忠良,对外通番卖国。而最大的罪行还是通番卖国,借以彰示其罪大恶极。

小时候读书觉得这种写法理所当然,后来慢慢多读点其它书,知道战争其实要复杂得多,并不是只靠双方将领单挑,王位也不是随便可以封的,而奸臣也不是一定就附加勾结异族。

羽生先生自小喜欢读评书,积累了大量的评书素材,因此他的小说带有很多评书的影子,曾有评论者认为梁著最适合出现在评书场。《白发魔女传》是羽生先生“新派武侠”的代表作,确立了梁著新武侠的地位,但是从《白发》中的某些内容情节还带有些评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书中作为奸臣的代表魏忠臣除迫害东林党外,还勾结满州,而且对满州使者表现得很卑躬屈膝。之后的《萍踪侠影录》在描述大奸臣王振时,也提到其勾结也先,目的是借外族之手实现当“儿皇帝”的愿望,后来阅读有关史料知道这两名奸臣并没有勾结异族。

另一个情节是写到反面人物神大元、神一元时,提到他们投靠张献忠,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这个细节也是评书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写绿林好汉的时候。

如这种细节,在梁著作品中还有许多,不过中后期之后比较少了一些,最明显的一个细节就是连载版《武当一剑》中的魏忠贤,照样迫害忠良,但却没有勾结满州,多少有几分御敌之意,从中可以看出羽生先生后期评书风格淡了很多,同时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


说说“下天山”


《七剑下天山》书名向为读者所称道,同民国武侠大家郑证因作品《七剑下辽东》前后辉映,但是“下”自“天山”比起前者更带有几分“非凡尘高人御剑飘至的浪漫意境。

综观全书,“下天山”究竟何指?不同的读者似乎众说纷纭。
连载版有“前七剑”和“后七剑”之分,而新修版则有“前五剑”和“后七剑”之别。
不论是“前七剑”和“前五剑”,其渊源均是来自“天山”,从“下天山”开始走进乱世,独立踏足自已的人生道路。
但是“后七剑”的桂仲明、冒浣莲、张华昭其出身并不是源自于“天山派”,尽管桂仲明之生身之父石天成也曾天山学艺,但桂仲明一身武学并不得自生父。而同样连载版中归属“后七剑”的“刘郁芳”也并不是源自天山。全书中主要讲述的是“后七剑”的故事,从这一意义上“下天山”多少有点勉强。
再从全书的最终结局“英雄儿女隐天山”上看,最终“后七剑”的结局也多是归隐,但又不是真正的归隐,而书中对各人结局的交代中看,真正归隐天山的也只有丈夫李思隐战死之后的武琼瑶,而连载版中的凌未风和刘郁芳都是时常下山,桂仲明和冒浣莲的隐居地也不在天山,而易兰珠和张华昭也并未壮年归隐,总而言之,“下天山”所指也并非全书的结局。

对于“下天山”之说的理解问题,个人感觉上多少可以结合书中的情节解读一下吧。
“前五剑”抑或“前七剑”源自天山而“下天山”比较可以理解,但是书名同样适用于“后七剑”,尽管有部分人不是源自天山,但他们都是经历了上天山而“脱胎换骨”,最终再“下天山”。因此“后七剑”下天山所指是否为群雄救珠后上天山,各人历经一番奇遇之后再下天山。

分别谈一谈各人身上的奇遇。
凌未风得上天山得到晦明禅师临终传下的拳经剑谱,之后从略胜于楚昭南的一流高手迈进绝顶高手;
飞红巾上天山历经所救下易兰珠得而复失,最终却解脱了缠结于心中数十年的心魔,而重回到叱咤风云的塞外奇侠时代;
易兰珠上天山成为“后七剑”中唯一艺兼南北二峰绝艺之人,在武学上迈进一大步;
桂仲明上天山得遇辛龙子,一番交手为其日后真正承受“达摩剑谱”开宗立派埋下伏笔;
张华昭上天山成为完成卓一航遗愿之人,而得白发魔女传艺,又得凌未风所授的兵器,更成为卓一航门下之人,在人生修为上亦进一步;
冒浣莲上天山成为唯一妙解晦明禅师临终偈语之人,表现出她身上独具的“慧根”;
武琼瑶是“后七剑”源自天山而“下天山”之人,是“后七剑”中的一张崭新面孔。
对比一下,除了武琼瑶之外,其余“后七剑”之“上天山”给予每一个人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提升,之后再次“下天山”多少都给人以一股面貌焕然一新之感,其中易兰珠的表现最为明显,从“七剑”比较边缘地位逐步朝向中心地位迈进,且最后手刃叛徒楚昭南之机会亦留给易兰珠。再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修版“后七剑”以冒浣莲代替刘郁芳,亦有其道理,因为刘郁芳之前并未“上天山”,也谈不上“下天山”,而修订版结局刘郁芳未同凌未风一起,更谈不上“下天山”,当然修订版主要原因在于后者。

同时自“下天山”进入回疆战斗开始,“后七剑”下式成为一个“天山七剑”的战斗群体,之前多少是各自为战,但是之后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以一个团体于回疆战场上同清兵作战。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的《七剑》,都对内容情节改编很大,但是有两点把握得较好,一是不是出身于天山的傅青主、武元英、韩志邦同样是天山得到晦明禅师授予宝剑,完成了个人的脱胎换骨,二是之后下山同出身于天山的四人结成一个“七剑”的团体进行作战,在这两点上,亦多少同小说暗合。
当然,对于“下天山”还应该有很多的解读,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书名确实带着一股脱欲的意境而为人所称道。


假如情节发展是这样之一?
               读春水《关于《白发》的碎碎念》随感


卓一航不禁说道:“练姑娘,我看他真是不知道了。你用酷刑迫供,只恐他会胡乱招认,连累了好人。”玉罗刹道:“你怎么知道他是想胡乱划供?”卓一航道:“你不看他的神气,他分明是在心里比较,看哪个伙伴和他交情差,就招供谁,练姑娘,我怕看他这个样子,你还是痛痛快快赐他一死吧!”玉罗刹道:“你倒慈心!” 但终于飞起一脚,结结实实的向他背心死穴踢去。郑洪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双眼一闭,终于死了。-----------------------------------------------------------------------------------------------------------------------
卓一航沉吟良久,募地剑眉一挑,长剑出鞘,面对玉罗刹,正容说道:“练姑娘,今晚承你援手,诛杀满洲奸细,卓某深为感激。但你辱我祖父,又伤我同门师兄弟,无论是作为卓家子孙,还是武当弟子,于情于理,一航都应向你讨个公道。而今就在此地向练姑娘讨教几招剑法,请出招吧。”
玉罗刹怔了一怔,脸挟寒霜,愠道:“你要跟我比剑?你是我的对手?”
卓一航道:“一航深知练姑娘剑法高超,就剑法而论我绝不是对手,但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卓某既身为卓家子弟,又系武当门人,就算最终死在姑娘剑下,此战也势在必为。”
此言说得斩钉截铁,玉罗刹不由暗自愤恨,心道“你既不知进退,就先让你吃吃苦头吧”。念及此引剑出鞘,说道:“你进招吧。”
卓一航左手一捏剑诀,说声:“得罪了。”长剑一扬,直指玉罗刹左腕,剑势迅捷,暗伏着几个厉害后着,正是武当“七十二路夺命连环剑法”之“金针渡劫”。此招已深得上乘剑法之精要,但是卓一航出招时却明显避开了要害部位,虽然他心内明白玉罗刹的武功远在他之上,即便使出全力,也难过百招,倘一疏虞,恐有生命之忧,但出招之际还是不自觉地有所保留。
玉罗刹何等行家,见卓一航出手之势,心内已明白几分,只见她不避不内,长剑信手一挥,毫不费力地解开袭来之剑,双剑相交,卓一航手上一震,不由自主地退了三步,倘若玉罗刹这时跟着进招,卓一航立时要伤在她的剑下。
玉罗刹待他站定,冷然道:“要比剑就比剑,婆婆妈妈算什么?我要看看名震天下的武当剑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卓一航心中惭愧,知道自己武功远不如她,但此战势在必行。清啸一声,上前挥剑进招,只见七十二路连环夺命剑法使开,招中套招,式中套式,果然是大家剑法。卓一航武功在第二代弟子之中首屈一指,剑法使开自有独到之处。玉罗刹心下又不忍伤他,见招拆招,见式破式,一时间倒也旗鼓相当。只是每当玉罗刹随手回击数剑,总是迫得卓一航转攻为守。
。。。。。。。。。。。。。。。。。。。。。。。。。。。。。。。。。。。。。。。。。。。。。。。。。。。。。。。
。。。。。。。。。。。。。。。。。。。。。。。。。。。。。。。。。。。。。。。。。。。。。。。。。。。。。。。
玉罗刹神态悠闲,含笑玉立。卓一航剑还在手,胸前衣服却破了两个洞。
卓一航说道:“我败了,多谢练姑娘手下留情。”
玉罗刹说道:“你既已败了,还有何话说?”
卓一航说道:“今蒙练姑娘手下留情,一航心下感激,家门之仇也无颜再报,从此揭过,他日姑娘登临寒舍,一航自当以朋友之谊相迎。只是一航今日之败,是自已学艺不精,异日武功有成,自当再以师门武功再向姑娘请教。”
玉罗刹说道:“怎么,你还要跟我比剑。”
卓一航说道:“武当派有五人伤在姑娘剑下,就算一航不出手,也会有别的同门向姑娘讨个公道。而耿师弟的两根手指是为卓家伤的,于情于理,一航断无袖手旁观之理,所以他日免不了再行得罪,如能伤在姑娘剑下,也能让一航心安。”
玉罗刹说道:“好,你去吧,你记住,下次交手,我不会再留情。”
卓一航双手一揖,说道:“一航但盼伤在姑娘剑下,此生无憾。就此别去,后会有期。”言毕转身而走。
玉罗刹看着卓一航远去的身影,眼中不自觉地流下两滴眼泪。而她不知的是,卓一航此时也是天旋地转,心下百感交集,饱受折磨。

良久,玉罗刹回过神来,转身对一旁的岳鸣柯说道:“喂,你到底是哪一派的高人,我想见识见识你的武艺。”
。。。。。。。。。。。。。。。。。。。。。。。。。。。。。。。。。。。。。。。。。。。。。。。。。。。。。。。。。。。。。。。。。。。。。。


说说“女侠厉胜男”
这是我第一次从梁著中看到的关于厉胜男的评价,出自《牧野流星》第一回  段仇世道:“听说他是和前辈武学大师金世遗同一代的人,两人曾经几度交手,互有胜负。后来死在女侠厉胜男的剑下。”在此之前,所接触的厉胜男是在连环画《玉弓奇缘》(根据长城电影《云海玉弓缘》所编写)中所看到的形象。当时还没有开始阅读《云海玉弓缘》原著,所以也不觉得“女侠”的称呼有什么不妥。但是不久以后,我阅读了《云海》原著之后,感觉厉胜男压根不是什么“女侠”,之前多少上了羽生先生一个当,也有点怪羽生先生用词有点不严谨,“女侠”两字怎随随便便用于厉胜男身上。

近些年回过头看看这个问题,倒觉得“女侠”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牧野》中“女侠”并非代表着真正的厉胜男,而是她在数十年后所得到的一个评价,那么厉胜男有没可能得到后世这样的“评价”?

厉胜男生前并非“女侠”,这在她的时代应该是不存在争议的。爱她的人也好,恨她的人也罢,各种评价不少,但是所得到的评价都不会是“女侠”,当然在某些人的眼中有可能,如她在云中现家中所救的那个“村女”吧,但是那“村女”不是武林中人,不可能将她的事迹宣扬,而且这般事迹对梁著武林正派之士来说,是很普通的事迹,即便宣传,也不可能太大的反响。那么后世的厉胜男如何成为武林钦仰的“女侠”呢?

探讨这一问题,可能要从厉胜男生前的功绩和罪恶两方面同时入手。
厉胜男功绩:诛杀武林大魔头孟神通,虽然目的是为报家仇,而且孟神通当时也命不久矣,但亲手诛杀孟神通的毕竟是厉胜男,日后人们最可能记住的依然是厉胜男,这对武林而言确实称得上流传后世的一大功绩。除此之外,厉胜男在邙山之战也间接帮助了武林正派,其时金光大师也对其有好感,有这个想法的人多少还会有些。

厉胜男的罪恶:杀害茶馆的那对老夫妻;对谷之华下毒,使得谷之华在病床中躺了三年,差点丧命,连带害死了两名邙山派弟子,以上应该为其两宗最大的罪恶。

厉胜男还有过不算是太大的罪恶,但违背侠义道宗旨的行为。如作弄甚至折辱武林正派之士、如编造谎言,使金世遗和谷之华不能在一起,如同唐晓澜的最终决战,差点杀唐晓澜于玉弓之下,而自己最终也陪上了生命。

以上大概为厉胜男一生的主要事迹,那么不妨从中评估一下这些事迹对后世的影响吧。先从罪过说起。杀害茶馆那对老夫妻,这无疑是厉最令人发指罪行,在武侠世界尤其是梁著武侠中,杀害平民百姓要比杀害武林中人罪过要更大一些。但是这件事只有金世遗和厉胜男知道,金世遗估计也不会对谁说,同时杀害平民百姓虽然罪过大一些,但是受关注也会更少一些,因此这件事实际上没有其他外人谁知道,也就谈不上影响厉胜男的评价。

下毒谷之华,连带害死邙山派两名弟子,这是哄动武林的大事,也是邙山派的奇耻大辱。这件事的最终结局是厉胜男临终时交出解药,而且香消玉殒,这也一定程度上部分抵销了之前给邙山派和谷之华所带来的伤害。谷之华不可能一点都不记恨厉胜男,但善良宽容的她也不会将这种仇恨延续下去。两名邙山派弟子虽然死得冤枉,厉不死的话这段仇恨不可能化解,但是厉胜男毕竟也最终身亡,所以邙山派而言这段仇恨也就算作个了结。
厉胜男同唐晓澜比武,虽然用了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但是毕竟也是凭真本事再赌上生命,使得唐晓澜最终亲口认输。这对天山派来说当然是一种耻辱,对唐晓澜的朋友来说也会由此而憎恨厉胜男,但是或许对刚踏入武林的各大门派的弟子来说,多少会产生一种钦佩之心,毕竟能够凭借自已的力量,登上第一高手的宝座,是每一个武林中人的梦想,正邪两派中人概不例外,但这个梦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太遥不可及了,所以即便不赞成她的手段,也多少会有佩服之情,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之作为对自己及本门派的一个激励,特别是对如段仇世这般介于正邪之间门派出身的人这份感激会更强烈一些。同时在强大的天山派面前,要说其它门派所有的人毫无半点芥蒂之心也不可能。这样一来,随着岁月的流逝,上一代人的故去,当年的弟子成为主角之时,对厉胜男的那份憎恨之心越来越少,而敬佩之意会越来越多,所以说到厉胜男的坏话会越来越少,好话会越来越多,这场比武的细节会越来越模糊,最终只剩下一个结果,数十年后,武林中人提起厉胜男时,大多数会是“当年击败天山派掌门的那位奇女子”这样的话语。

再就功绩而言,厉胜男亲手杀死孟神通,这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更何况之后孟神通的徒子徒孙还数度为祸江湖长达数十年。这样一来,武林中人谈论起阳赤符、阳浩、阳继孟的时候,总离不开孟神通,谈着谈着就会谈到孟神通死于厉胜男手上,同样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细节如唐晓澜在比武重创孟神通,清廷高手埋下炸药,痛禅上人还施展“佛珠降魔”等细节出没人记住了,江湖流传的只会是一个最终结果。因此当年诛杀孟神通,厉胜男其实功劳不是最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功绩会变得越来越大,超过了其他当事人。

而厉胜男生前既帮助过某些正派中人,也折辱过某些武林高手,比起上面提到的几件惊天动地的事,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变得烟消云散。

最后一个原因,厉胜男毕竟是当时江湖中“神级”人物金世遗亲口承认的妻子,在金世遗强大的光环下,武林正派中人提起厉胜男时也会多多少少扬善隐恶,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厉胜男的正面评价。

这样一来,数十年后,原本不是“女侠”的厉胜男,在后人口中就变成了“女侠厉胜男”,这多少也告诉我们,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其实很多都是偏离他们原来的面貌。


关于《慧剑心魔》的一点猜想

1966 年5月15日,《大公报》连载的《龙凤》结束,8天之后,《大公报》连载了《龙凤》的续集《慧剑心魔》。《慧剑心魔》是“大唐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可说是直接影响“大唐系列”的整体成就。对于“大唐三部曲”羽生先生应该是做过整体构思的,单从书名看,“侠”、“缘”、“慧”三个字已然蕴含着不同的创作主题,书名《慧剑心魔》更是表明创作主题多少同佛学相关,而且书中开篇通过王燕羽一家的命运,揭示了一个“冤冤相报”的悲剧,那么就梁羽生的早期构思,有否通过佛法化解这种冤冤相报的悲剧,以实现主题的升华,如此“大唐三部曲”起于窦王两家仇杀,最终在佛法的化解下,了结了仇杀,一前一后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则“大唐系列”将成为梁著最为成功的一个系列作品,但是作品最终没有这样发展下去。使得精心打造的“大唐系列”变得虎头蛇尾,长期为人所诟病,这不得不让人为之深感遗憾。

至于其中原因,同样从作品的连载时间就多少可推测出几分答案。上段提及《龙凤》连载结束时间为1966年5月15 日,第二天就是1966年5月16日,这是一个令大多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天,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通知的发出标志着全国范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十年动乱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沉重的,即便身处香港且从事武侠小说创作的羽生先生也不能独善其身,《龙凤》和《慧剑》的连载间隔了8天,那么在这8天里,《慧剑心魔》的创作方向是否发生了大的调整,本该用佛法化解仇杀成为以杀止杀,整部小说“佛禅”的意味不深,代之为一场场的决斗,这样反而多少也有点文革时期“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感觉,以“佛”取胜变成了以 “武打”取胜,虽然其中不乏精彩的章节,但就创作水平而言却是不见突破反而下降。


关于厉复生的来历


厉复生的身世《冰河》中失之交待,个人试设计一下。《云海》一书中不是曾提及厉家兄弟厉伯子和厉仲子我出海外寻宝,终寻至火山岛。哥哥回家报讯,遇巨鲸、海盗,飘流了近十年始回家中。厉伯子被海盗所俘,与海盗船中一女盗成婚,生下一子,然女海盗终不不愿随厉伯子回家,厉伯子只有偷偷离去,但留下了家传武功秘籍。后其子又娶妻生子,即是厉复生。其祖母、父母在海上或受官兵袭击或是海盗之间内哄,其祖母、父母都身亡,遗下厉复生,又依着厉伯子当年的指示,寻到火山岛,得到厉昐归留下的某些武功心法及原两只金毛*,后回归中土中被人误导误会了金世遗与厉胜男之事,遂发生了《冰河》中的一系列故事。

注:这段其实是2006年在梁吧的一个回复,早已忘了,今晚闲逛梁吧又见这个回复,就将之收在这个帖子中。


说说梁著不同时期的反清斗争


从清代入关开始,至清廷灭亡止,长达三百年间抗清的斗争一代一代地持续下来,直至最终的胜利。然而考察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主题虽然不变,但是具体抗争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前期主要集中于顺治、康熙两朝,抗清斗争应该是清朝入关后,南明政权及各地义军抗清斗争的延续,抗清侠士多数是从属于残留的抗清势力,或是鲁王旧部、或是李定国、李来亨的部众,抗清侠士奔波努力最主要目的是协助这些势力抗清,将这部分残余的力量保存下来,作为抗清资本,然而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

中期主要是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清廷统治稳固之后,各地反清势力均被剿灭,这时抗清斗争形式基本是从公开走向地下,甚至只能说是不断逃避着清廷的追杀,所能形成对清廷的威胁已经是很小。抗清侠士更多的是以孤胆英雄的状态,在逃避追杀的同时向朝廷发出抗清声音,存在的意义在于向清廷宣示着一种不妥协不合作的精神,他们基本承认了清廷统治稳固,推翻清廷非一、两代人的事,甚至对清廷统治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产生了有限的认同,将之同尼泊尔、印度等严格区分开来,协助乾隆控制西藏。在这种形势下,抗清侠士多是放弃了公开树起旗号反抗的盲动,也放弃了广泛发动基层民众作无谓的牺牲,而更多的是以他们的存在宣示着抗清的斗争还在继续,努力将这种精神、这点火种传下去。而延续下去的,不仅是一种精神,或许还有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即拒绝满清对汉族的同化,因而梁著清代系列中,多数反清侠士予人心目中的形象都还是清代以前的传统汉服,很难想像如杨云骢、凌末风、唐经天、金世遗、金逐流等拖着一根长长的发辫,整部小说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巧妙的回避,或许多少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一个固守,也正因此,许多梁著清代系列的作品在拍成影视时作品年代大都变换了朝代,改清为明。而未变换朝代的长城版《云海玉弓缘》,其人物装束也还是以明代为主。

康熙末年、乾隆期间,反清侠士除了应付清廷的追杀外,甚至少用直接的暴力手段加以还击,如乾隆年间,除面对清廷组织的数次对武林抗清剿杀行动进行反击外,抗清侠士基本没有主动进攻。较为特殊是在雍正统治期间,双方暴力斗争不断,扑杀与刺杀交替发生,其原因除了这是反清斗争的组成部分外,还更应归结于雍正同武林的关系太过密切,雍正出身于少林又火烧少林,其曾在江湖数年,期间同反清侠士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雍正既是清廷的皇帝又是武林中人,所以刺杀雍正既是抗清斗争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了结武林恩怨。因此宝剑屠龙得手之后,抗清侠士基本没有再采用同样的手段。

清廷中后期至末期(嘉庆至宣统),这时清廷的统治已渐趋于没落,民生日艰,这个时期掀起的抗清斗争既是前一阶段抗清斗争的延续,又同历朝历代的揭竿起义反对暴政,当然这个时期清廷的统治仍然稳固,抗清侠士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树起一个旗号,找一个根据地,在清廷的进攻下艰难图存,苦苦支撑直至最终清廷的灭亡,这个时期抗清表现的形式主要是围绕着抗清的根据地所进行的扑杀与反扑杀。抗清侠士在清廷统治稳固的地区继续采取地下斗争,而在根据地如小金川、柴达木等地区则是正面对抗。之后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斗争形势变得复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灭洋盖过了反清,中外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尽管灭洋的斗争最终失败了,但是清廷在不久之后也不可避免走向灭亡。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梁羽生创作历程之剑艺篇

          探索梁羽生创作历程之剑艺篇


        很久(约5、6年)以前,就有过写这样题材文章的想法,不过亦知道不是很好写,一直拖了下来,但是拖久了总觉得有一件事尚未完成,想想还是硬着头皮写出来,至少了结一件事,至于文章是好是坏就先不管了,错漏之处甚多是可以肯定的。

        本文同时作为应春水要求贺潇潇升级之文,同时供喜欢“剑”的朋友诗狂剑侠作一交流参考。春水既然提出要求,就请多多拍砖,当然也欢迎其他朋友拍砖并提出意见。

        最后自已作个广告,限于个人水平,这应该是我写得最痛苦的一篇文章,不过也就这样了,请家园朋友莫要见笑。


       中国传统武术中,剑术可谓“一枝独秀”,除了作为一门武术外,剑术本身的着典雅、传奇等方面特性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远远超出了技击的领域,而涵盖了诗、书、画、舞、乐等文化领域。

        武侠名家中,羽生先生最擅长写的正是“剑”,在其创作历程35部作品中,从柳剑吟、娄无畏到耿玉京、东方亮等一系列的主人公,用剑占了绝大部分,足见羽生先生对“剑”之情有独钟。在他长达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 “七剑”、“双剑合璧”、“天山剑法”、“冰魄寒光剑”、“冰河洗剑”……这一连串同“剑”有关的词汇闪光在梁著系列中,更深入到每一位梁著读者的心中。

        武侠评论家陈墨先生在比较梁羽生、古龙两位先生作品时,提出梁羽生擅长“剑”,古龙擅长“刀”,进而提出剑的“贵族化”和刀的“平民化”,以此对两人创作风格作出比较,这一观点还是颇有见地的。当然同为武侠名家,两位先生笔下的其它武学描写同样也是既精彩又颇见功力,于此只是说出他们各自心中的偏爱而已。而相比较之下,羽生先生对“剑”的偏爱似乎更深一些,可以这样说,梁著作品的典雅特色造就 “剑”的独尊地位,而梁著的“剑”又更增添了作品的典雅特色。

        探索羽生先生三十年写“剑”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 “剑”在其笔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同的创作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特色,本文意在探索一下梁著不同时期“剑”的主要特色,也可以说是“剑”的不同层级。而在探究梁著的“剑”时,先引用一段金庸先生作品《神雕侠侣》中对不同层次剑的解读。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以上为剑魔独孤求败五个不同的武学层级,金庸先生笔下使“剑”主人公占的比例不算太大,但是这一段关于“剑”的层级解构足见高明,历来为许多武评者所称道,不过金庸先生于此也只是对“剑”的层级作了一个整体构思,除了杨过的“重剑”外,其余层级并未真正在其笔下展开,使得令狐冲的“独孤九剑”究竟从属于哪一层级在武评者间争议也颇大,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对比金庸先生,羽生先生创作历程中“剑艺”又有着什么不同层级,个人以为,可分为以下不同层级:


第一层级  剑

        从有关资料中,可知早期梁著(《龙虎》、《草莽》)所写的“剑”源自于两方面。一为羽生先生早年所习之太极拳;二为在写作过程所搜集的一些关于武术方面资料;三为早年阅读武侠小说作品中的积累,而受白羽作品的影响最为突出。

        综观以上三方面来源,太极拳和武术资料都是真正意义的武术,早期白羽的武侠作品在“武”的方面的设计描写大部分出自其好友郑证因,郑证因本人则也是深通中华武术,其自已创作的武侠作品的武术描写及为白羽小说设计的武术描写均有着极强的写实性,上述原因也决定了早期羽生先生的武术描写具有同样写实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剑”就是“剑”,这个“剑”是传统中华武术之剑。

       且看《龙虎》中比较精彩,也比较有代表性意义的柳剑吟同独孤一行的比剑:

      【两人对面抱剑一立,柳剑吟道一声“请”,只见独孤一行疾如飘风,身形转换,方位立变,他竟如惊鸿掠燕似的,绕到柳剑吟背后,刷的一剑,就朝柳剑吟后心搠来。柳剑吟微微一闪,一个“搂膝拗步”,反圈到独孤身后,寒光一闪,“玉女穿针”,反客为主,直朝独孤肩后的“风府穴”刺来。独孤一剑搠空,剑招倏变,“龙形飞步”,直如鹰隼穿林,掠波巨鸟,竟从柳剑吟右侧窜出,身随剑走,剑随身转,猛地“翻身献剑”,又朝柳剑吟面门剁到。柳剑吟急忙脚尖点地,掠出两三丈外,而独孤一行已如影随形,跟踪直上,运剑如风,“猿猴进果”,“仙人指路”,“猛鸡啄粟”,一连几手辣招,如暴风骤雨的袭来!

  柳剑吟在对掌时,早看出敌方强弱所在,他再不去与他对攻,凝身仗剑,展开太极十三剑的精奇招数:粘、连、劈、闪、扑、抹、捺、刺,以静制动。表面上看他软绵绵的毫不着力,其实正是柔如柳絮,快若飞鸿,招招都藏着无穷变化!】


        这段文字堪为早期梁著“剑”的经典作,具有如下方面特色,一是写实性较强,双方身形如何转变,步法如何移动,各自的长剑的进攻、防守均交待得清清楚楚,足将一场高手比剑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二是大量使用武术方面的招式、术语,如“搂膝拗步”、 粘、连、劈、闪、扑、抹、捺、刺等口诀,以及玉女穿针之类的招式名称。而这些特色在《龙虎》、《草莽》的其它场次的经典武打中,也多多少少可以见到。同时《龙虎》、《草莽》以太极门人为主角,所涉及的门派除太极外,如形意、万胜、梅花拳等,也多为中华传统的武术门派,这些原因造就了梁著剑艺第一层级: “剑”。

第二层级:“宝剑”


    从《七剑下天山》开始,梁著之“剑”进入了另一层级。从有关资料中,可知其原因在于羽生先生本人对武术的研究也不甚深,继续按照《龙虎》、《草莽》那种写实性武术创作作品,对其而言难度较大,毕竟武术书籍所载的和小说对武术描写是分别从属于两个不同范畴,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要求写作者有如早年民国武侠大家平江不肖生、郑证因等具有的武学基础,而羽生先生本人显然未具备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写起来未免力不从心,后期羽生先生经常提到的“判官笔”章节的出错,也就是基于此所造成的。另外民国武侠大家小说所创造的武术固然精彩,但毕竟是前人的东西,且这种武打模式已为读者所熟悉乃至失去新鲜感,因此羽生先生必须在武打设计上,尤其是自己所钟爱的“剑”上创造出新的东西,这就有了“剑”的首次层级提升,即从“剑”进入“宝剑”。

    探讨梁著“宝剑”层级的特色,首先看一看以下这首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⑻。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⑼。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⑽。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⑾。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⑿。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⒀。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⒁。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⒂。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洞昏王室⒃。
                   梨园弟子散如烟, 女乐馀姿映寒日⒄。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萧瑟⒅。
                   玳筵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⒆。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⒇。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喜欢诗词的朋友固然熟悉,而梁著的读者相信也不会陌生,这首诗在梁著作品中有多次出现,甚至在《龙凤宝钗缘》中公孙大娘的剑法为江湖上自成一派的上乘剑法。而诸如攻如雷霆震怒(也有形容为雷霆疾发),守如江海凝光,如有名剑招“羿射九日”等莫不出自诗中。后期羽生先生在访谈资料中谈及他的作品的武打设计也有提过这首诗。品读这首诗,对比一下梁著这个时期的描绘剑术那种波澜壮阔、淋漓酣畅的场面,不难发现两者间的某些共通之处,可以说,羽生先生在对“宝剑”的创作构思,多少从这首诗中得到些许启发,当然也包括其它许许多多的素材来源。“宝剑”层级的作品在《七剑》至《冰河》等十多部作品居于主导地位,在之后的作品也有着重要影响,而《七剑》至《冰河》这个时期正是羽生先生创作黄金时期,所以武侠评论者(包括某些行家)也经常直接将这个时期的特色当作梁著 “剑艺”甚至是“武术”的特色。具体而言,“宝剑”层级的特色有如下几方面:
   
    1、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前期写实式的武打描写,象之前柳剑吟、独孤一行比剑般连方位、进攻部位、如何防御躲闪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的场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简化,且看《七剑》首回一场比较精彩的比剑


  【楚昭南举剑一挡,……于是,更不思量,一口剑疾的施展开来,剑剑狠辣,全是指向敌人要害!
   ……。瞬息之间,两人已斗了五七十招,双方全是毫不退让。两口剑闪电惊飘,越斗越急,远处望去,只见银光波涛之中裹着两条黑影,浮沉起伏,……
  楚昭南越战越勇,剑招越来越快。傅青主却剑招倏变,越展越慢,……
  楚昭南攻不进去,傅青主也杀不出来……】


      同是绝顶高手比剑,对比各自的描写,可以看出两场之间的不同之处,如后一场描绘楚昭南剑剑指向敌人要害,但并未点明出具体哪一处要害,而写到两人斗了五七十招,也未有明写比剑双方在这五七十招期间是如何进招和化解。

    2、在剑术设计上以塑造整体感觉或意境为主。再举上述这一场比剑,在写到双方战局时,是这样描绘的,楚昭南是剑招越来越快,傅青主是越展越慢,楚昭南是攻不进去,傅青主也杀不出来,虽然文中没有明写具体招式,但是读者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那种“快剑”对决“慢剑”所表现出来的胶着、凶险乃至精彩的场面,对于多数不明剑术的读者来说,其阅读效果丝毫不逊色于写实式的剑术。

    3、在塑造整体意境的同时更体现出一种诗境。在此羽生先生将自身深厚的诗词古文功底融入他设计的“剑术”之中,体现出一种诗意,如“白虹贯日”让人感受到剑气的凌厉,“极目沧波”则有一种磅礴开阔的剑势,“鹰击长空”多少呈现出进攻的凶猛等等。

    4、在塑造整体意境的同时又体现出一种舞境。这种境地多少受到那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的启发,使得整个剑艺特点在体现“武”之凶险同时,还有一种“舞”的精彩漂亮。如同是《七剑》中这一段精彩的比剑。

 
    【两人越斗越快,桂仲明舞到沉酣淋漓之际,腾蛟宝剑,随意所之,忽疾忽余,一举手一投足,便觉剑光缭绕,有风飒然。易兰珠衣袂飘飘,随着桂仲明的剑锋滴溜溜地转,无论桂仲明的剑招,如何怪异,她总能拿捏时候,不差毫发,挡在头里。……一口长剑,一口短剑,如玉龙天矫,半空相斗,韩志邦在旁边看来,只见万点银星从剑端飞舞而出,又像万朵梨花,从空撒下,遍体笼罩,哪还分得出哪个是桂仲明,哪个是易兰珠。余势所及,周围的白草黄沙,都随风颤动飞扬,草上的积雪,也给震得纷纷飞舞,盘旋天空,雪花剑花满空交战,幻成奇彩。】

     读者从这一段描写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双方剑术的高超,更多是感觉到整个场面如舞蹈般的精彩漂亮,形容为一场“剑舞”似乎更为贴切一些,而相同的场面在这个时期作品中可说是屡见不鲜。

    5、在不断完善梁著的剑艺体系的同时,突出各自剑艺的个性色彩,从而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众所周知,梁著中最负盛名的“天山剑法体系”形成于这个时期,除了天山剑法之外,不同时期都有与之相匹敌的上乘剑法,且各家剑法的特点同运用剑法之人的个性特征相契合,进而赋予剑法独特的个性色彩,突出例子如晦明禅师和白发魔女各自手中的剑法,一正一反,一堂皇一奇诡,却是奇正相辅,殊途同归,既同为两家上乘剑法,也暗合晦明禅师和白发魔女的个性色彩。再如“万流朝海元元剑”和“百变玄机阴阳剑”,分别由谢天华、张丹枫师徒和叶盈盈、云蕾师徒手中使出,一如潮流澎湃,一如百变玄机,既符合男女风格的不同,又对应着两对男女师徒。从而达到“写剑”即为“写人”的创作目的,“剑”成为“人”的载体。

     形成“宝剑”特点的来源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之前“剑”层级的积累,“宝剑”虽有别于“剑”,但“宝剑”的炼造还是要经过“剑”的阶段,“宝剑”层级虽然脱离了写实的“剑”,但是其中也包含着写实的“剑”,七八分写意写境同时也带有二三分写实,这也就是武评者评论梁著武打尤其是剑艺时还经常用一招一式交待得清楚,现场感极强之类的评语。二是借鉴还珠武侠中素材,《蜀山剑侠》的“剑”典型以写意为主,为后世武侠留下大量的珍贵素材,这部分素材为炼造“宝剑” 所借鉴所沿用。三是羽生先生自身深厚的诗词古文功底,大量的古代诗词、古文乃至现代诗词同样作为炼造“宝剑”的素材。

    之所以将这个层级称为“宝剑”,其原因在于梁著的许多著名的“宝剑”都出自于这个时期,《七剑》中的游龙、断玉、腾蛟、天虹、天龙宝剑,《江湖三女侠》的霜华,《萍踪》中的白虹、青溟,《还剑》中的昆吾,《女帝》中李逸的大内宝剑等等,还有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可以说这个层级是“宝剑”最多的层级,所以干脆将这个层级称为“宝剑”。


       如前所述,“宝剑”层级是梁著“剑艺”创作历程一个举足轻重的阶段,甚至在某些读者和武评者眼中,可以直接等同于梁著的剑艺,同“宝剑”层级有关的作品中,“剑”的描述除保持上述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考察梁著的创作历程,是可以看出这个体系并非形成于某一部作品中,而且“宝剑”层级的所有特色也并非集中于同一部作品,而是从《七剑》开始,通过一部又一部的小说,逐步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宝剑”体系。

    《七剑》是羽生先生创作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也是“宝剑”层级的第一部作品,梁著中最负盛名的“天山剑法”揭开了“宝剑”层级的序幕。对于独创的“天山剑法”,书中描述是天山剑法采集各家之长,共有三百六十一手,其中有攻有守,亦有攻守兼备的,剑法的繁复,剑招的奇多,都在各派之上。天山剑法体系包含全采攻势的追风剑法,攻守兼备的寒涛剑法,以及带守带攻最深奥的须弥剑法,天山剑法称得上《七剑》中剑法之顶峰,取的是采集各家之长,自成一家绝顶剑法。

    《七剑》除创造了“天山剑法”外,还有几家同天山派相抗衡的上乘剑法,有白发魔女的独门剑法,以辛辣和奇诡变化为主,这时尚未定位为“反天山剑法”。韩志邦觅得的“达摩剑法”, 只有三十三个招式,但却可回环运用,变化奇绝,往往一个招式就可变出许多招式。此外傅青主的“无极剑法”、石振飞的“蹑云剑法”,齐真君的“风雷剑法”也都各有所长,正是有了这各门上乘剑法,使得《七剑》的比剑场面都是既精彩又激烈,并且各具特色,高手比剑是《七剑》重要亮点。而剑法的融汇贯通乃至剑道探索是无止境,于是书末有了易兰珠在天山剑法基础上融汇了白发魔女的独门剑法,而桂仲明苦心修习“达摩秘笈”而达到“心剑合一”,最终两人都成为绝顶高手。

    之后的《江湖三女侠》,在《七剑》留下的“天山剑法”和“达摩剑法”‘“白发魔女的独门剑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独臂神尼传下,在吕四娘手中名扬天下的“玄女剑法”,书中的定位是天山剑法之博,达摩剑法之奇,玄女剑法之妙,加上白发魔女独门剑法的辛辣,各擅胜场,称为武林剑法四大家。三女侠中吕四娘和冯瑛分别使用玄女剑法和天山剑法名扬武林,而冒川生、桂华生的达摩剑法也毫不逊色,只有代表白发魔女独门剑法的李治略弱一点,但也肯定了其独到之处。当然不论《七剑》还是《江湖》,以奇诡辛辣为主的剑法在博大精深的天山剑法面前总要逊色几分,正胜于奇,这也是羽生先生整个创作生涯的一个主旨。《江湖》打造的 “武林剑法四大家”体系,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宝剑体系”,在整个“宝剑层级”可以说是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并在之后整个创作历程中依然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

    《江湖三女侠》稍后的《白发魔女传》则是为《七剑》中的天山剑法和白发魔女剑法寻根朔源,对于白发魔女一派的剑法,在《白发》里初次定位为“反天山剑法”,同晦明禅师的天山剑法是同一派系分别依着正反的路子,各自练成上乘剑法。从白发魔女和晦明禅师身上又进一步追溯到他们各自的师傅也就是这两门剑法的初创者霍天都和凌慕华(这时她的名字还不叫凌云凤)。《白发》堪称“宝剑”的第一次“寻根之旅”,而在之后的创作中,这种寻根之旅还将继续。

     《江湖》之后的《萍踪》成就了“宝剑”的一个高峰,白虹剑和青溟剑,两把宝剑施展出的成套剑法绝学“双剑合璧”。


【元元剑法与玄机剑法,乃师父穷半生之力,探百家剑术之秘,有鬼神莫测之机,苦心所创。两套剑法,只得其一即可称雄江湖,若双剑合璧,则天下无敌!更妙的是,这套剑法,本来就是相反相成,不必预先与对方练习配合,一使开来,便自然能天衣无缝,互为呼应。】


       “双剑合璧”源自《蜀山剑侠》,但在《萍踪》中赋予新的奇思巧想,“双剑合璧”就剑法本身而言暗合天地乾坤之道,相生相成,最终达到妙渗造化的绝顶境地;同时“双剑合璧”予人而言还造就了彼此之间的心意互通,乃至心灵契合,“双剑合璧”堪称羽生先生对武侠世界的一大贡献。

    《萍踪》中的“双剑合璧”成就了“宝剑”层级的一座几乎难以逾越高峰,欲让“宝剑”更为光芒耀眼,难度已经很大。羽生先生不得不另僻途径,于是有了《冰川》、《冰魄》中的“冰川剑法”和“冰魄寒光剑”。《冰川》中对 “冰川剑法”的描述是以达摩剑法为基础,又采撷阿剌伯剑术的精华揉合而成,与中土的剑法,截然不同,就剑法而言是达摩剑法同阿剌伯剑术的一次融合,成就一门整合中外剑术精华的上乘剑法,就构思而言还是未能脱离《江湖》打造的“宝剑”体系。《冰川》、《冰魄》的最大亮点实那把“冰魄寒光剑”。 书中描述是以冰窟出万年寒玉所炼成的一把宝剑。此剑通体透明,耀眼生辉,剑一出鞘,便觉冷气森森,是武林异宝。由其母华玉公主在天湖圣峰之上,千丈冰窟之中,撷取冰魄精英,采以五金之精,淬炼而成。通体晶莹剔透,如冰似玉,剑未发而寒气至,有慑敌胆魄之效。万年寒玉、冰魄精英,加上宝剑本身的奇寒之气,其构思已然超越了传统宝剑范畴,而近于《蜀山》中的仙侠宝剑,羽生先生本人似乎也曾说过冰魄寒光剑的构思源自还珠之类话语。

    “冰魄寒光剑”称得上“宝剑”中的一把“奇剑”,不过羽生先生本人似不愿望在这路子上走得太远,在《萍踪》之后的其它作品又回归了《三女侠》打造的“宝剑”体系。《散花女侠》同样推出“天下四大剑客”,但是四家剑法参差不齐,其中阳宗海的“赤城剑法”同张丹枫的“玄机剑法”相去甚远,而乌蒙夫的剑法未怎么出手,石惊涛的“惊涛剑法”寓意剑势如大海滚滚波涛,再配上老当益壮的石惊涛,在上乘剑法中稳居一席之地。可惜石惊涛在全书中同样只有一次惊人出手,而在铁镜心手中则展示不出这般气势。对比体系齐整,各擅胜场的《江湖三女侠》的剑法体系,其整体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除了“天下四大剑客”之外,《散花》中“宝剑”亮点还有以下两点。一为张丹枫以一人之力使出“双剑合璧”的绝技,这是“双剑合璧”的一次发展创新,但是正如之前所说,“双剑合璧”真正表现的是使剑者之间那种心灵上契合,排除这一点,“双剑合璧”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就大为逊色了,就苍山一战而言,在张丹枫手中施展的双剑合璧,除了表现张丹枫本身武功已近绝顶层级,就剑法本身所展示的魅力而言尚不及谢天华、叶盈盈的“双剑合璧”,更不及张丹枫、云蕾在皇宫中的“合璧”。《散花》的另一亮点在于“天山剑法”的又一次寻根之旅,这次是从霍天都的父亲霍行仲,父子两代苦心,再到张丹枫的指点之功,这场寻根之旅终于成功探到根源所在,更主要是表明独创一家剑法之艰辛,往往需要付出好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

    《还剑奇情录》则成为四大剑法之一的“达摩剑法”的寻根之旅,全书在探寻“达摩剑法”的根源花了很大的笔墨,并围绕“达摩剑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恩怨情仇故事。

    《女帝奇英传》以“宝剑”特色书写“剑”的故事,近结尾时,又祭起“双剑合璧”的奇招,符不疑、谷神翁联剑击败强敌百忧上人和灭度神君,“双剑合璧”再显神奇。

    《联剑风云录》是将天山剑法的寻根之旅和“双剑合璧”的奇招融合于一起,《散花》的寻根之旅主要放在霍天都、晦明禅师的天山剑法,而《联剑》则更为侧重凌云凤、白发魔女这一派的“反天山剑法”,在《联剑》中,“反天山剑法”的地位首次提升到同“天山剑法”相提并论。正反天山剑法相生相克,双剑合璧形成了极大的威力,在多次克敌制胜中绽放宝剑的光芒。

    《云海玉弓缘》在梁著中地位很高,但在书写剑术之道却似无突破,书中关注的重点在邪派的武学“修罗阴煞功”,而在“剑”方面则仍以之前确立的天山剑法为重心,书中第四十八回唐晓澜巧使天山剑 孟神通大展阴煞功 两种正邪的绝顶武学对抗,写得煞是精彩,表明天山剑法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反而书中武学秘籍的重心《乔北溟武功秘笈》在剑术方面未有突破,其着重点反而放在裁云剑之锋利,玉匣制成护心甲之神奇,这一方面看得出乔北溟的煞费苦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乔北溟对凭借剑法战胜压倒天山剑法其实并无自信。最终唐厉之战,剑法比试厉胜男还是败下阵来,这也充分说明天山剑法在羽生先生心目中的至高地位。

    《云海》之后的《冰河》,剑术之道中心地位仍是天山剑法,即便金世遗创出了“大周天剑法”,其根源仍然是天山剑法。同样金世遗传给江海天的剑法,其源头同样脱离不开天山剑法,观江海天同唐嘉源一战,在剑术之道,江海天实难言胜出。

    在不断完善“宝剑”体系的同时,羽生先生也继续探索宝剑的新招奇招,在《大唐游侠传》中,终于又创出“宝剑刺穴”的妙招,空空儿、精精儿,再加上后期的段克邪师兄弟,凭借着“袁公剑法”的刺穴绝技,在武林中独树一帜,“袁公剑法”称得上继“冰川剑法”之后的又一奇招,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大唐游侠传》在创出奇招的同时,更有一“正着”,段圭璋家传的“六十四手龙形剑法”,在铁摩勒手中使出,那浑厚的气势,为宝剑注入了一股刚劲的魅力,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凭借着这一“正着”,把梁著的“宝剑”推进到下一层级。


     正如前文所述“宝剑”层级是羽生先生武侠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造就了这个层级体系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特色,直到创作生涯的后期,“宝剑”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宝剑”层级除了上述提到的各门上乘剑法外,还有几种剑法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分别为武当派的“七十二路连环夺命剑法”、“蹑云剑法”和“乱披风剑法”,以上三种剑法虽不及上述提及的“宝剑”层级顶尖剑法,但也称得上各具特色而自成一家,连环夺命剑法的精妙、蹑云剑法的轻灵和乱披风剑法的辛辣,在相关小说中都得到很好的展现,而且这三种剑法还有一个作用,即作为顶尖剑法的一个“试金石”,可以说,只有胜过这三种剑法才能步入“宝剑”层级顶尖剑法的行列,如《白发魔女传》中的“正反天山剑法”,就是通过同连环夺命剑法的比较中体现出其顶尖,同样就武当派而言,拥有“达摩剑法”方能在武学上领先其它门派,而当“达摩剑法”失传,只剩下连环夺命剑法之时,往往是其武学及至门派由盛而衰的时期。如蹑云剑法同样是众多一流高手所擅长,而在剑法上胜过擅长蹑云剑法的高手,往往都是已步入或即将步入的顶尖高手。

      第三层级  重剑


    《大唐》中铁摩勒那手“六十四手龙形剑法”,可以说是掀起了“剑艺”体系的创新,但是《大唐》中,很多读者的关注点都集中于空空儿的“一剑刺九穴”,兼之铁摩勒的剑法武功在全书中尚称不上顶尖,因此关注的程度远不如空空儿。不过结合一下“大唐三部曲”,可以看出《大唐》中已悄然掀起了“重剑”的前奏。 

   【激战中铁摩勒使一招“独劈华山”,竟把长剑当作大刀来使,高高举起,一剑劈下,这一招是他从段珪璋的飞龙剑法中变化出来的,具有剑法的轻灵,又有刀法的雄浑,看似平平常常,却是极难抵挡,长剑一起,登时把王燕羽全身都笼罩在剑光之下。王燕羽叫道:“好狠的剑法!”闪避不开,只好横剑招架,双剑相交,当的一声,纠作一团,竟似在半空中胶着了。

    以上这一章节,已然蕴含着“重剑”的一些基本特色,一是在剑法的轻灵的基础上融入刀法的雄浑;一是看似“平平常常”,却是极难抵挡,这两方面特色似可看作是“重剑”的初步构思,但是未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

    《大唐》之后的《龙凤》,“重剑”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看下面这一段文字。


    【铁摩勒喝声:“好!”蓦地长剑抡圆,当作大刀来使,一剑斩去,剑锋自下卷上,倒削牟世杰的右臂。这一招在剑法中揉合刀法,是铁摩勒自创的新招,剑法的轻灵翔动,刀法的浑厚沉雄,兼而有之,牟世杰不识此招,见他来得威猛,心里想道:“他明明知道我使的是宝剑,何以还用这样硬拼的打法?”

  心念未已,只听得“当”的一声,双剑已然相交,就在这瞬息之间,铁摩勒倏的翻转剑脊,猛力向牟世杰的宝剑一拍,牟世杰给那股大力压得宝剑几乎弯曲,虎口隐隐作痛,虽然用了上乘的“卸”字诀,却也只能卸开铁摩勒的三分力道。这才知道铁摩勒神力惊人,无怪他无须顾忌宝剑。
……
见铁摩勒迅猛若怒狮,凝重如山岳,剑法大开大阖,每一招都是正宗剑术,绝不采用寻暇抵隙的奇诡剑招,但每一招都有雷霆不测之威,令人生畏。牟世杰则展开了以柔克刚的剑术,身法剑法,俨如流水行云,飘逸轻灵,毫无粘滞。这两人一个勇猛,一个潇洒,倘若用诗句来形容,则一个是“骏马西风冀北”,一个是“杏花春雨江南”,同样达到了剑术中完美的境界。】


     以上章节,对比上文中《大唐》之章节,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境界提升,无论是具体的剑招细节,还是整体的剑路,后者已然初步成就一个体系。而且《龙凤》这一场比试的一个细节是牟世杰使的是“宝剑”,而铁摩勒使的是“重剑”,就这场比剑而言,面对“重剑”,“宝剑”的优势已然发挥不出,重剑却明显占有优势。当然在这场比试中,牟世杰那“俨如流水行云,飘逸轻灵,毫无粘滞”的“宝剑”路子还能够抵挡住铁摩勒的“重剑”,但是到了两人的第二场比试,双方所达到的境界已不在同一层级。再看这一场比试:

     【牟世杰越攻越狠,奇招妙着,层出不穷,铁摩勒则只是使出一套大开大阖的家传剑法,相形之下,更显得牟“巧”铁“拙”,但不论牟世杰使出如何奇诡莫测的剑招,却都给铁摩勒一一挡了回去。

    牟世杰沉声道:“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心里则不断叫道:“叔叔,快来,快来!”他展开了游斗的战术,将准备好的对付铁摩勒的一套剑法使将出来,当真是瞬息百变,奇诡绝伦!他意欲以游身缠斗的战术来挨多一些时候,而且这段剑法既是专为应付铁摩勒而准备的,他也就难免还存有一点侥幸的念头,说不定还可以将铁摩勒伤了。

  哪知铁摩勒这套自创的剑法,刚猛无伦,任是牟世杰的剑招奇诡百出,依然是一点用处都没有。铁摩勒的长剑抡圆,泼水不进,哪里有隙可乘。】


    这场比剑的特点就是“大”对“小”,但任是“奇诡百出”,却是无隙可乘,结局是铁摩勒无可争议的击败牟世杰,这场比试中,牟世杰虽未用宝剑,但他的剑法却是在第一场比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特点是神出鬼没,叫你怎么也猜想不到它的变化,但即便是这种无脉络可寻,神出鬼没的剑法,在铁摩勒那大开大阖的剑法面前,却是无机可寻;而落得惨败。


    《龙凤》之后的《慧剑》,则多少标志着“重剑”体系的最终完善,体现在铁摩勒同司空图这一战:


    【司空图的“拖”字诀在铁摩勒的强攻之下完全失败,只见铁摩勒的长剑横劈直所,使的完全是大开大阅的正路剑法,丝毫不用花巧的招数。将司空图的日月双轮使出什么巧招,都给铁摩勒一一挡了回去。

  到了此时,就连空空儿也是看得心神如醉,顾不得出声赞好了。须知最上乘的剑法乃是“重拙”胜于“精巧”,空空儿的剑法已经到了“精巧”的极峰,但“重拙”的境界,则空空儿还只是初窥藩篱。】


   这一战可以说是奠定了“重剑”在剑法中“最上乘”的地位。至于“重剑”层级的主要特点,“大唐三部曲”已作了直接的交待,即是“重、拙、大”,再细化之,就是“以重制轻,以拙胜巧,以大克小”。同“宝剑”相比较,“重剑”的另一个特点是既要看剑,更要看人。“剑”所指为剑法,及使剑之人在剑方面的聪明才力。而“人”则意指除了聪明才力,还要加上苦功,还得心地宽宏才行,至此“剑”已然不是单纯意义的剑,而是带着“人格化”,剑在这里已俨然成为“正气之剑”。

    综观梁著“大唐三部曲”同期及之后的作品,“重剑”层级在剑法中的地位称得上是至高的,典型人物除了铁摩勒之外,还有一位就是《瀚海》、《风云雷电》中的李思南,两人相比较,可以看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早期颇不显山露水,而至大成之后则近于无敌,《风云》中李思南面对金国蒙古四大剑术高手组成的二对剑阵,以一套平平无奇的剑法战而胜之,称得上“以拙胜巧“的典范之作。两人另一相似之处,就是早期对同龄高手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如铁摩勒对展元修,李思南对褚云峰,但是剑法大成之后则迅速拉开差距,充分说明了“重剑”的潜力及晚成。再从两人的性格比较,则彼此都是心地宽宏,又都是一心为国为民之侠士风范。同时,这一时期的天山派“大须弥剑法”也有着重剑的神韵。

    “重剑”成为继“宝剑”之后一个新的层级,但在这一时期,“宝剑”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重剑”体系并未如前者一样出现于每部作品,在同期的某些作品中,“宝剑”甚至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试对比“大唐三部曲”以及《瀚海》的同期作品,《狂侠》三大主角华谷涵、檀羽冲的兵器分别为折扇和玉箫,柳清瑶的兵器的剑和拂尘,但是给人的感觉上更偏重于拂尘,在剑法上则无论是师从公孙隐的“柔云剑法”还是从柳元宗手中学得的“惊神剑法”,均为“宝剑层级”的武学。《鸣镝》中使剑的主角很多,但无论是谷啸风、奚玉帆、辛龙生、韩佩瑛、奚玉瑾;《风云雷电》的黑旋风、云中燕等,均为剑术高手,但各人手中所使的剑法也均为“宝剑层级”的武学,究其原因是“重剑”看剑更看人,对人的要求重于对剑的要求,而适合“重剑”的主角不是很多,写得多了又不免又重复之嫌。

    同时期的作品中,江海天和公孙璞可以说比较适合“重剑”层级,但是江海天的武功太过强大,自《风雷》开始,需要他用剑的对手基本没有;公孙璞的兵器是“玄铁宝伞”,兼之未有作品言及其成名之后的武学修为,而且同铁摩勒、李思南相比较,江海天和公孙璞同样具有浑厚豁达的心地,但是两人的个性上偏于内敛,在豪迈气质上稍为逊色于前两人,所以两人都未作为“重剑层级”宗师。

    但即便如此,这个时期的打造的重心仍然是“重剑”,为突出这个重心,《侠骨丹心》甚至推出了“玄铁宝剑”这样的“重剑兵器”,金逐流尽管在剑术造诣上未达到“重、拙、大”境界,但借助玄铁宝剑之助,仍然以重制轻,胜过文道庄、牟宗涛等剑术高手,而《侠骨》之后的作品如《游剑》、《牧野》等仍然推崇于这个境界。


第四层级 心剑


    “重剑”堪称剑法的最上乘境界,但是成就剑法的巅峰不只是“重剑”,金逐流称得上梁著中后期重点推介的剑术天才,其“天下第一剑客”的影响力直至《剑网》,但是金逐流的剑法又不同于铁摩勒的剑法,铁摩勒的剑法以宏大气势见长,金逐流则更为不拘一格,但在成就巅峰剑法上却有殊途同归之感。于是在打造“重剑”的同时,一个新的层级“心剑”出现了。

    如果说“重剑”是千军万马般摧枯拉朽,“心剑”则为平静之后的暗流汹涌,更多表现出遇强则强的特点,其主要标志为《广陵剑》中张丹枫晚年所创立的“无名剑法”,剑法的特点既没固定的招式,也不遵循剑法的常规,剑谱是只有十八个图形,却没有文字,它是要靠着学者各自的悟力自创新招的。“无名剑法”临阵表现为,临时应变,采集众长,随意挥出,便成新招的。三个层级进行比较,“宝剑”重于精妙的招式, “重剑”重于宏大的气势,而“心剑”则重于上乘的剑理。从“无名剑法”的两代主人陈石星和孟华所经历的大战,都不乏绝境中加深对剑法的领悟,最终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在《广陵剑》中,“无名剑法”的光芒一定程度上为陈石星和云瑚的“双剑合璧”所掩盖,而至孟华手中,在“无名剑法”上乘剑理的指引下,孟华将崆峒剑法、天山剑法、孟家刀法等等上乘武功融入到“无名剑法”体系中,据书中评价,就剑法所达到的境界而论,孟华还要超过有“天下第一剑客”之称的金逐流,当然细比较《侠骨》中的金逐流和《牧野》中的孟华,两者的剑法路子还是颇有相通之处。曾有朋友提出孟华在《弹指》、《绝塞》中没有施展过“无名剑法”,实际上则是孟华所学的武功已全部融入其“无名剑法体系”之中,且随着孟华自身的修为的提高,后期的敌手均未能使其面临前期那种陷于生死绝境的压力,即便最强的白驼山主宇文博也没有这个实力,因而能迫使其临阵自创新招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多,使得后期反而未能尽显无名剑法之奇妙。由于这一层级的剑法重于上乘剑理心法的领悟,故称之为“心剑”。

    尽管“无名剑法”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心剑”的标志,但“心剑”体系并不只是“无名剑法”,这一创作时期有两套剑法同样可归入“心剑体系”。

    “宝剑”层级的奇招“冰川剑法”于《弹指》、《绝塞》中重现江湖,齐世杰和冷冰儿均凭借学得的“冰川剑法”大战邪派第一高手白驼山主,“冰川剑法”更是作为白驼山主武功的克星。虽然同为“冰川剑法”,但是《冰川》、《冰魄》的“冰川剑法”是不能等同于《弹指》、《绝塞》中的“冰川剑法”。如书所述,前者的“冰川剑法”是以达摩剑法为基础,又采撷阿剌伯剑术的精华揉合而成,称特点看还是以奇招妙式为主;后者的“冰川剑法”表述是冰川剑法的奥妙之处,并不在于表面上复杂的变化,它的‘剑理,乃是别出心裁,另辟蹊径的。你瞧这条冰川,上面冰川凝结,几乎看不出它的移动,实则冰层之下,仍是暗流汹涌的。冰川剑法的奇妙,就在极静之中孕育极动。倘若懂得其中道理,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便可从这十八招基本剑法之中,演变出无穷变化,极尽轻灵翔动之妙,其特点是从上乘的剑理中,演变出无穷变化。可以看出,前者是“宝剑”层级的武学,而后者是“心剑”层级的武学,更为巧合的是,后者的“冰川剑法”,同“无名剑法”一样,基本招式都是“十八招”。两者从属的体系不同而存在的矛盾,书中只好解释为冰川天女本人也没有学全,但究其原因还是定位的不同。

    《剑网》、《幻剑》中,一套剑法的出现打破了“天山剑法”江湖独尊的局面,即为上官云龙的“幻剑”,据齐勒铭的评价,上官云龙的剑法还要胜过杨炎。“幻剑”之奇妙,不仅在于招式极复杂的变化,其真正神髓是““剑是幻剑,幻剑非剑”,有形的幻剑只是“宝剑”层级的奇妙剑法,但是心中的幻剑却是“心剑”层级的顶尖剑法,两者的差别在于有形的幻剑重在“剑”,而心中的幻剑重在“心”,“心”之所在,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因此一块坚冰在上官云龙手中就成为一把“幻剑”。
 
    羽生先生于“重剑”之后,又通过“无名剑法”、“冰川剑法”、“幻剑”共同打造了一个“心剑”体系,那么是否意味着“心剑”优于“重剑”,同为剑法的最上乘境界,当“重剑”同“心剑”出现对决,“心剑”较能占得上风,个人以为未必。不过《幻剑灵旗》中倒是书写了这样一场绝顶对决,齐燕然同上官云龙的一场绝世对决。齐燕然以玄铁剑对上官云龙的幻剑,恰是一场“重剑”对“心剑”,比剑的结果则是平分秋色。尽管从场面看,上官云龙的剑法可能要略占一点优势,但也无法真正胜过齐燕然的“重剑”。联想一下,“重剑”好比沛然莫御的正气,“心剑”好比洞悉世事的智慧,两者之间谁更重要,只怕任谁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随着“心剑”体系的完成,羽生先生的创作历程已进入晚期,回顾其创作历程中打造的“剑”、“宝剑”、“重剑”、“心剑”等四大体系,无论是精彩还是创新,这份成绩在武侠时代都称得上可观,以这份成绩收笔,当可无憾,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羽生先生却在最后的一部作品《武当一剑》中打造出剑的最后的一个层级。


第五层级 “剑”

    羽生先生喜欢写“剑”,封笔之作恰名为《武当一剑》;

    羽生先生的首部作品《龙虎斗京华》中写了“太极剑”,封笔之作《武当一剑》同样写了“太极剑”,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

    《武当一剑》三大看点:一为悬疑,二为人性,三则是剑,不过感觉三大看点相比较,“剑”是写得最成功,所打造的“剑”让人感受到一份独特的光芒。

    “宝剑”比较的是剑法的高下(天山剑法搏采百家之长,堪称武林第一);“重剑”层级比较的是剑法境界的高下(重拙大是最上乘的剑法境界);“心剑”层级比较的是心法的高下(无名剑法所代表的剑道心法高于其它各家各派);那么本作比较的入道的深浅。本书中写“剑”的着重点不在于各家各派剑法水平高低的比较,而在于面对同一种剑法各人解读不同,探索剑道的路子不同,最终各自成就的领域不同。

    《武当一剑》中,同样的一套的“太极剑法”,由不败使出甚至不能克制戈振军的“连环夺命剑”,但是落在高手如无色、无相、无名(牟沧浪)、不歧(戈振军)、向天明等手中,却是各有各自独到的领悟。如无相真人的太极剑法是平和中正,深得道学无为,当年以拙破巧,击败玄贞子的“飞鹰回旋剑法”;无色的太极剑法是变后发制人为主动攻击;不歧变以柔克刚为“太极快剑”,牟一羽施展的奇门太极圈,还有向天明、东方亮师徒将太极的剑意融入飞鹰回旋剑法进攻,达到刚中有柔的境地。

    各人选择的路子不同,很大原因则是同各人的个性、阅历相适应,如无相真人为悟道之高人,由其施展的剑法自是以静制动,不带人间烟火气息。无色道长个性刚烈,嫉恶如仇,同时他一定程度上也充任着武当守护神,因此他的剑法必然会是锋芒毕露。不歧数十年来既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又担心耿玉京知道真相向他报复,其波澜起伏的内心造就了其“剑法”的不平静,而是偏于奇和快。无名真人心机深沉,而又不失正气,造就其剑法奇正结合。而向天明、东方亮师徒一则由攻击为主的飞鹰回旋剑法入手;二是求名之心过盛,造就其剑法的凌厉进攻性。然而,尽管成就不同,精彩各异,但是他们所能达到仍然无法超越“心剑”层级,表现为通过各自对剑理的领悟而在各自所达到的领域发出光芒。

    各大高手的剑法各有各的精彩,但是最终本书主角耿玉京超越了一众高手所达到的境界,试看其在剑道之途的传奇色彩。耿玉京的剑法是由错入手,不歧传授给他似是而非,表面好看,却无法临阵对敌的剑法。无相真人看出问题,却不亲自纠正,而是授予其心法剑诀,让其自行领悟,自行纠正剑法中的破绽。耿玉京在领悟心法剑诀的基础上一是自行修补破绽,二是同东方亮之间的剑学交流,三是同不同的高手过招而提高经验,通过孜孜不断的求学探索,最终在“剑道”所达到的境界上超越了上述的剑学名家,最终武当山一战,击败剑圣向天明而名扬天下。其剑道境界如无名道人所说的:“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遇,到了这个境界,根本就无须讲究什么剑法了。”其在交手中所表现出的“从无到有,似有还无”,随意挥洒,皆成妙手,看似无招,实是有招。“无”与“有”已经不是“对立”的物事,而是混为一体的了。故云从无可以到有,似有仍是还无。也即是说,到此境地,“剑”与“人”已是合而为一,剑即是我,我即是剑,无我无剑,因而这一层级称之为“剑”

    《武当一剑》的“剑”层级为羽生先生打造剑的最高层级,其中涉及到各个层级之间的比较的经典战例,除耿玉京战胜向天明这惊天一战外,还有几场有代表性的战例。连载版中的剑术高手除了耿玉京和上述提到的高手外,还有一名以蹑云剑闻名的高手楚碧山,在彼此的交手中,是东方亮战胜楚碧山,而耿玉京又战胜东方亮,这三人其实可以代表三个层级,楚碧山代表“宝剑”层级,蹑云剑法以剑招精妙,步法奇巧闻名,常被形容“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在左,忽焉在右”,东方亮在飞鹰回旋剑法的基础上,融入太极剑法的剑意,自成一家心法,称得上“心剑”层级代表,交手的结果是“心剑”击败了“宝剑”。 而东方亮任是妙悟“心剑”,但是在境界上却终不及耿玉京参悟剑道所达到的“剑”,两场交手均以东方亮败北而告终,而且是口不服而心服。不过书中倒是没有写到“剑”同“重剑”的对决,或许就羽生先生的创作理念而言,他可以让代表道之“剑”折服代表智者的“心剑”,却不能让其折服代表凛凛正气的“重剑”,两者的高下,就任由读者见仁见智吧。


      三十年的创作历程,羽生先生在于作品中先后打造了“剑”、 “宝剑”、“重剑”、“心剑”和“剑”等五个层级,以太极剑开始,又以太极剑结尾;以“剑”为出发点,最终又回到“剑”,但是这个“剑”所赋予的内含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许可以套用羽生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加以改动,对这一剑艺历程作一总结,也为本文作一结语:
   

   看剑是剑,看剑不是剑,看剑还是剑。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著人口调查

前些天突发奇想,在梁书中作一个人口调查,将部分主角人物籍贯和出生地整理一下,放在家园,看看有没朋友能够找到老乡。
本文关于籍贯的定义,参照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所确定的“祖父的出生地”之说。“出生地”的定义则没什么争议。
本文错漏之处应该不少,家园朋友如果兴趣欢迎指出并进行补充。
本文不知放在哪个版面合适一点,暂发在品版。

姓名      籍贯                              出生地
李逸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西安(长安)
上官婉儿  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      西安(长安)
武玄霜    并州文水(今属山西)                并州或西安
长孙璧    河南省洛阳人                      西安(长安)
段圭璋    河北或北京(见段圭璋为幽州人)    北京(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幽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又为幽州。州治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段先祖累积军功,做到幽州的兵马使,算得是个不大不小的武官,故应居住于治所蓟县中)
窦线娘    山东武城漳南镇(见窦建德为隋朝贝州漳南人) 河北(见窦家,就正是在安禄山管辖下的地区做强盗,窦线娘本人生于飞虎山可能性较大)
南霁云    河南省清丰县(魏州顿丘)          河南省清丰县(魏州顿丘) 南霁云生于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世居可能性较大。
铁摩勒    北方胡人,具体民族不详            河北北部(铁出生于燕山山寨)
王燕羽    陕西临潼东北(取王世充为隋新丰人)不详,估计仍在河北一带,因为那里是王家的势力范围
韩芷芬    不详                              河北(韩庄离飞虎山30余里)
段克邪    北京(见段圭璋出生地)            西安郊县(段克邪出生于离长安六十里外的一个山村中)
史若梅    西安郊县(主人姓史,名逸如,曾在开元二十二年中过进士,却不愿在朝为官,未到中年,便回乡隐居,推断此地本为其故乡)                  西安郊县
聂隐娘    今山西.河津市(聂锋为薛嵩表弟,推断为同乡,见第三十回聂锋忙道:“你猜这人是谁?说起来还是咱们的乡亲呢!”)                        北京(聂隐娘应为聂锋在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期间出生)
史朝英    辽宁(见史思明出生地辽宁,民族突厥) 北京或河北(史朝英年龄同段克邪差不多,同聂隐娘一样应在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期间出生)
牟世杰    不详                                 扶桑(具体位置尚在争论中,日本或墨西哥都有说法)
展伯承    不详                                 河南(见慧剑心魔第一回 原来在五年之前,展家是在伏牛山的前山居住的,推断展伯承出生于此地)
铁铮、铁凝  北方胡人,具体民族不详(见铁摩勒) 河北(早期铁摩勒驻扎于飞虎山,后期才迁至伏牛山)
华剑虹    西域                                 西域(或为新疆一带,见慧剑第十三回方辟符道:“这位华老前辈是隐居西域的一位异人,据说他的先祖本是中原望族、书香之家,国朝之初,因避战祸,举家迁移西域的。)
柳清遥    河南伏牛山(见第34回)               河南伏牛山
华谷涵    不详                                 不详
檀羽冲    长白山地区女真部落                   北京(时为中都,见《狂侠》、《鸣镝》)
耿照      蓟城(离中都约100里处,属河北吧?)  蓟城
韩佩瑛    不详                                 洛阳
谷啸风    扬州                                 扬州
奚玉瑾    凤凰山百花谷                         凤凰山百花谷(距扬州三、四天路)
公孙璞    不详                                 山东德州一带(桑家堡)
鲁世雄    蒙古                                 蒙古
独孤飞凤  不详                                 北京
孟中还    不详                                 不详
李思南    山东武城                             山东武城
杨婉      山西太原(参考杨家将)               不详(但在北方)
孟明霞    不详                                 不详(江南地区)
风天扬    不详                                 蒙古
云中燕    蒙古                                 蒙古
凌铁威    不详                          不详(书中查了很久,硬是没查出凌铁威住的村子在哪里)
耿电      蓟城(同耿照)                      不详(但在北方)
檀羽冲(《武林天骄》) 长白山地区女真部落     盘龙山(陕西宝鸡大散关西北面)   
赫连三姐妹  不详                              原辽国都城(只考虑书中的设定或为北京)
钟灵秀    不详                                不详(为江南人氏)
陈玄机    不详                                川北一带(见《还剑》第二回)
云素素    不详                                贺兰山(宁夏西北部)
张丹枫    苏州                                蒙古(瓦剌国都城)
云蕾      不详(从《广陵剑》倒推,或为山西大同)  唐古拉山口之南部落
云重      同云蕾
澹台镜明  太湖边(或为无锡)                  太湖边(或为无锡)
于承珠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注: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北京
叶成林    庆元(今浙江省庆元,见叶宗留原籍)    庆元
毕擎天    不详                                河北、山西二省交界之处,在一个名叫‘获鹿’的小村庄
铁镜心    台州                                台州(见《散花》第15回,或可知铁镜心应在家乡出生)
霍天都    不详(见《散花》第28回记载祖籍江南)回疆天山一带
凌云凤    不详(记载祖籍江南)                回疆天山一带
张玉虎    山东徂徕山村庄                      山东徂徕山村庄(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
龙剑虹    不详                                不详
陈石星    不详               不详(或在河南王屋山往广西桂林的路途中,见《广陵剑》第13—14回)
云瑚      山西大同                            北京
段剑平    大理                                大理
韩芷      金陵即南京(见《广陵剑》第30回)    不详(逃难途中所生)
耿玉京    不详                                不详(注:何其武为“两湖大侠”,其住宅应在湖北、湖南两省范围,但具体地点未有记载,书中未言明耿京士是否何其武原乡,耿玉京生于离何其武住宅不远处的郊野。)
西门燕    不详                                不详
卓一航    陕北延安府                          陕北延安府(《白发》第1回记载卓一航幼时随父赴京,可知非在北京出生)
练霓裳    不详                                华山
岳鸣柯    不详                                不详
铁珊瑚    山西龙门县                          山西龙门县
杨云骢    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        北京
纳兰明慧  不详(满洲正黄旗)                  不详 (满洲正黄旗)
飞红巾    南疆罗布族                          南疆罗布族
凌未风    浙江钱塘(《七剑》第28回记载祖先为西南来的移民,可知至其祖父出生时已移居浙江)  浙江
刘郁芳    浙江                                浙江(或在钱塘一带吧)
桂仲明    不详(或川中一带)                  川中一带
冒浣莲    江苏如皋(参考冒辟疆资料)          江苏如皋(冒浣莲出生后董小苑方被抢,推冒在家乡出生可能性较大)
武琼瑶    不详(或在山西五台境内村庄)        山西五台境内村庄
易兰珠    明代湖广应山 (今属湖北广水)       南疆喀尔沁草原一带
张华昭    浙江宁波                            不详(应为江浙一带)
唐晓澜    辽宁沈阳                            北京
吕四娘    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  浙江崇德县(注《江湖》第12回吕四娘回家之章节中未言及具体地点,从书中前后情节推断在浙江,或可和籍贯同)   
冯瑛、冯琳  河南汝州                          河南汝州
李治      不详                                川西、藏南一带
桂华生    不详(或川中一带)                  不详(桂仲明为武当派北支的开山祖师,但未言明住处在哪里)
华玉公主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唐经天    北京                                新疆天山
冰川天女  不详(或川中一带)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金世遗    不详                                不详
陈天宇    江苏苏州                            苏州或北京
李沁梅    不详                                天山
谷之华    不详                                不详(孟神通的家书中未明言,谷之华是在孟家出生,被谷正朋收养时已满周岁)
厉胜男    不详                                不详(厉家隐居的处所书中未有明言,似也未有可供推断线索)
江海天    不详                                山东东平
谷中莲    西域马萨儿国(阿尔泰山下,具体地点不明,或在现在新疆,也有可能在蒙古、俄罗斯境内)
华云碧    不详                                华山
欧阳婉    甘肃天水                            甘肃天水
叶凌风    不详                                不详
叶慕华    西域马萨儿国                        不详(应在新疆一带)
江晓芙    不详                                山东东平县
金逐流    不详                           不详(乔北溟火山岛具体位置不详,或在东海海域的海岛上)
史红英    不详                                不详
厉南星    不详                                不详
公孙燕    不详                                不详
云紫萝    不详                                不详(云紫萝一家是从外面迁至苏州,但未说明其原籍)
孟元超    不详                                
不详(参见云紫萝)
宋腾霄    苏州                                苏州
缪长风    不详                                不详
孟华      不详                                河北蓟州
金碧漪    不详                  扬州(史红英为六合帮帮主,总舵在扬州,金家在扬州的可能性较大)
齐世杰    河北保定                            河北保定
冷冰儿    不详                                不详(或在小金川)
杨炎      不详                                江苏太湖(或在无锡)
龙灵珠    不详                                不详
齐勒铭    不详                                不详(王屋山为齐燕然原住所地可能性不大,应为其成名隐居地,齐勒铭出生在这里可能性不大。)
卫天元    不详                                不详(或为山东莱芜)
姜雪君    不详                                不详(或为山东莱芜。山东莱芜为卫、姜二家居住地)
楚天舒    扬州                                扬州
齐漱玉    不详                                河南王屋山
上官飞凤  西域地区                            青藏高原昆仑山
娄无畏    河北保定                            河北保定
柳梦蝶    山东                                山东、河北两省边界恩县
丁晓      河北保定                            河北保定
姜凤琼    河北保定                            河北保定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沧桑的老屋

千百年的武林传奇史中,总会留下一些“古迹”、“胜地”,它们总带有那份千百年的深厚积淀,为后来人所凭吊、感慨。如武林中闻名的少林达摩堂、武当上元宫、天山晦明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是武林中的圣地,为万千武林正道之士所敬仰,即令奸邪之辈也不敢轻易的有所亵渎,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门派的象征。但也有一些地方,看似平凡的处所,却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山东东平县,东平县有一个大湖名为东平湖,一个村庄背山面湖,朝晖夕阴,山峦起伏,湖水晶莹,湖滨柳树成行,山岗秀草没胫,堪称风景佳丽之所在。临近湖边一户练武人家,数间房屋带着后花园的练武场,表面上看既未有庄严气象,更未有奢华的风貌,看似一处平凡的练武之家。然而这样一处平凡的屋子,却见证了百多年武林的沧桑变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处平凡的屋子,也因为它的主人而赋予了其不平凡的地位。二百余年,这里走出过两位“天下第一高手”,住过一位掌门人,更走出去过多少位一流的武林高手。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注定了这个屋子的不平凡。

康熙年间,屋子的主人 “铁掌神弹”杨仲英,凭借着铁掌、神弹两门绝技,更凭着一腔侠肝义胆,杨仲英成了北五省的武林领袖。作为同甘凤池并称南北双侠的英雄,杨仲英一生行侠仗义,太行山一战,勇斗双魔,魔爪底下脱险;后期更是携同好友“关东四侠”极力同清廷高手周旋,大张正气之风,一时间北边武林归心,屋子俨然成为北边武林一个中心地,也为这里记下了辉煌的第一笔,这一笔在杨仲英独生女儿杨柳青心中深深地扎了根。数十年后,当垂垂老矣的杨柳青回忆起这段往事之时,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仍是不自觉地涌起。然而一代英雄杨仲英,却与好友因误会而动手,身中暗器,从此一病不起,直至逝世,如此结局直让人为之心伤。

杨仲英的侠义事迹让人敬仰,然而杨仲英一生中还有一件了不起的事。当年一个背负着游龙宝剑,带着奇异来历的少年走进了这个屋子,成了杨仲英的弟子,他就是日后成为天下第一高手的天山派掌门唐晓澜。昔日岁月的奔波,造就了还是少年时光的唐晓澜身上那份成熟的同时,也带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疲累。五年时光,使唐晓澜得以暂时放下那份疲累,在白天习文,晚上练武的日子里渡过一段平静的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对唐晓澜来说这里会是人生途中一个重要的驿站,杨仲英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恩师。

山水美景,浓厚人情,最终还是留不住唐晓澜。手中那把见证过多少惊心动魄武林往事的游龙宝剑,注定了唐晓澜不会属于这个地方,这把宝剑源自天山,最终它还是要由有缘人带回天山,幸运的是唐晓澜成了这名有缘之人,纵然怀着对杨仲英的师恩深重,纵然面对杨柳青的深情款款,但是唐晓澜的归宿最终还是会在天山。数十年后,唐晓澜成了天山派掌门,更成了天下第一高手,二度生死大决战,挽救了武林,天下群雄归心。然而虽身处高峰,那段看似平淡的往事在他的记忆中绝不会那么轻易被抹去,在武学的道路上五年的光阴无疑是他日后成为武学宗师的一个积累,在感情的道路上那时的他还留下过一首《百字令》,那张纸后来成了杨柳青珍藏一生之物。

唐晓澜注定与这个屋子无缘,而邹锡九则注定同这个屋子有缘。当年他同父亲带着曾有过的婚约而来,却在比武中被折断手臂而含恨而去,所幸的是这段过节及时得到化解;二度而来竟会在滔滔的湖水中救起了杨柳青,他以自己的真情感动了杨柳青,最终两人从曾经的冤家成为佳偶,邹锡九结束了江湖奔波的日子,从此正式成了屋子的主人。杨柳青的性格纵有千般不好,然而她对唐晓澜的一缕情丝,以及最终放手成全唐晓澜的幸福的豁达还是颇令人为之感动。从此世上少了两位受着感情折磨的男女,却多了两个幸福的家庭。

邹锡九、杨柳青作为屋子的男女主人岁月中,这里少了几分豪气,多了几分平静,更平添了几分温馨,二十余年里,一家三口在这屋子里过着平静的岁月,尽管少了几分豪情壮志,令得杨柳青仍不时的缅怀昔日的时光,然而那份天伦之乐又是多少在刀口中舔血的江湖人所为之向往,邹绛霞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时光。

数年后,一位多嘴的少年打破了这份平静,成为这里新的主人。书僮出身的江南,同纯真的邹绛霞喜结良缘,在这屋子里住了下来。昔日的江南可说是从小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屋子使他从此有了一个家,对他来说,这个家是多么的珍贵。他的到来,宁静的家从此变得热闹起来,却也变得不平静起来。江南同金世遗的深厚交情,既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给他的家带来了不平静。

江海天,这位同父亲性格相反的孩子,年方七岁就经历了人生第一劫,为天魔教所掳,终为金世遗所救回。幼年的历劫预示着江海天将会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已成为新的“天下第一高手”的金世遗之收入门下,并为他在这屋子里住了两年。少年的沉默寡言似乎铸就了他心中的一股正气、一种执著,而正是怀着这般正气、执著,艺成出师的江海天,历经多番磨难,终成就了一番大作为,成为继金世遗之后又一位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而这个屋子同时也多了一位新的女主人,氓山派掌门谷中莲。

杨柳青一生都缅怀着屋子当年的辉煌境况,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前的那种辉煌,到了她的亲生外孙手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这屋子住着天下第一高手,又住着邙山派的掌门,正派之士钦仰万分,奸邪之辈胆颤心惊,天下群雄为之归心。在江海天的英雄令面前,纵横辽东的大盗尉迟炯登门负荆;多少遭遇清廷高手追杀的侠义之士托庇于此,这里俨然成为侠义之士的希望所在,杨柳青如果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幕,相信这份满足感足令其感到此生没有遗憾,让人惋惜的是她最终没有看到。

十多年过去了,又一位带着奇异来历的少年走进了这屋子,以江海天内侄的身份,叶凌风成为江海天的第一个弟子。他梦想成为屋子的下一任主人,也为之付出过努力。可惜的是,他纵有万般聪明机巧,缺少的正是胸中一腔正气,最终抑止不住心中的邪恶念头,终在歧途上渐行渐远,最终惨死于小金川。

去了假的的叶凌风,来了真的叶慕华,带来了曾经恋人耿秀凤;曾经含冤莫白的宇文雄重新回到屋子里,携手江晓芙共度人生路;抗清侠士的后人林道轩、李光夏也来到了这里,屋子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他们在这里生活成长,又奔向各自的人生道路,叶慕华成为义军领袖,林道轩成为天理教总舵主,宇文雄、江晓芙、李光夏也成了抗清侠义阵营中的主力,在同清廷搏杀中贡献着自身的青春热血。

数年之后,又一代新人金碧峰、江上云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又谱写了新的诗篇。

百年老屋透过这一张张熟悉面孔,又见证了多少激荡人心的故事。

杨仲英铁掌神弹勇斗唐金峰的唐门暗器,一生侠义的杨仲英竟因此致残,并最终病亡。

唐晓澜、冯瑛挟天山剑法决战桂华生的达摩剑法,同为当年“天山七剑”的传人、后人,竟因误会在此地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此战的结局竟导致了桂华生远走异域,创下“冰川剑法”。

名不经传的书僮江南在这里力挫多名黑道高手, 既成全了他前所未有的荣耀,也因此役赢得爱人的芳心。

天魔教在这里劫走了少年的江海天,激起了金世遗重入江湖。

清廷在此布下暗哨太白楼,不自量力,焚于大火。

丧心病狂的叶凌风在此暗算叶慕华,天人共怒。

海外归来的金逐流力败文道庄,武林震动。

一个个熟悉的人,一件件激荡人心的往事,成就着百年沧桑老屋独特的历史,而贯穿着这段历史的还是那股侠义之气,正可谓“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2 01:41 , Processed in 0.1904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