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01|回复: 5

武侠连续剧兴衰录(转贴)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4224

回帖

1万

积分

武林盟主

积分
18208
声望
11751 声
银两
203099 两
回帖
4224
精华
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7
最后登录
2024-10-14

羽生剑十年坚守

发表于 2007-11-2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侠连续剧兴衰录
2001年9月10日 15:34

1998 国语其他 ★★★★
文:高久峰
前言
民国七十一年四月,港剧《楚留香》开始在中视播出,从此三台轮流於週六晚间八点到十点的时段轮播港剧(港製武侠剧)。由於当时国内三台製作的节目水準远远不如港剧,以致只要哪一台轮到播港剧,其他两台的收视率便惨凄凄。
我大有为的政府,为了维持国内自製节目生存空间,在七十三年三月《天龙八部》播出之后,就「禁播」港剧,从此港剧在国内电视上就消声匿跡。
虽然港剧在电视台上被「禁播」,但由於「录影机」的普反,港剧仍以「录影带」的方式继续征服无数剧迷的心。此时,国内青少年的偶像文化开始萌芽,随著「录影机」的推波助澜,加上港產电影大行其道,虽说电视不演港剧了,但周润发、刘德华、黄日华、梁朝伟、刘青云等仍纷纷崛起,成为新一代台湾青年人的偶像。
另一方面,台湾自製的戏剧在经过「港剧」的洗礼、刺激后,水準也大幅提升。自民国七十二年到七十五年约三年间,是台製「武侠剧」极为风行的时代,其中有几档,引起的旋风甚至连港剧也有所不及的。就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这些剧集所谱出的美丽与哀愁。

一、无线港剧时代:
1.楚留香风暴
民国七十一年四月港剧《楚留香》首次在中视播出,《楚留香》是浪漫侠客与美女的传奇故事。郑少秋风流倜党的侠客造型与赵雅芝那种吴儂燕语,柔情无限的苏州美女风范,似乎成了武侠传奇的最佳代言人。
中视的《楚留香》开台湾播港剧的风气之先,造成极大震撼,也引起一连串的社会现象:每到《楚留香》播映时间,街头行人明显减少,计程车也不做生意了;坊间出现一大堆以《楚留香》或《无花》 为名的饮食店或茶艺馆。各大媒体频频讨论《楚留香》现象,国内演员抗议港剧播出影响其工作权益,立委还在立法院提出「港剧内容是否合宜的质询」的问题。《楚留香》主题曲「千山我独行」甚至还成为送葬时乐队所吹奏的歌曲。就在各种风风雨雨中,由於法令规定各家电视台轮播港剧,一轮期限四个月,《楚留香》在中视风光了四个月后,於是「换跑道」到「友台」华视去播。
接续《楚留香》的是《琥珀青龙》,《琥》剧改编自古龙的小说《白玉老虎》,由姜大卫主演,是齣充满悬疑气氛的硬式打斗片。原本以姜大卫在大银幕的侠客形像,各方都颇为看好,可是《琥珀青龙》因充满过多的无意义打斗,再加上播出时间过晚(电视台将播出时间调到九点半),故其是港剧中声势较弱的一部。
接下来的《杨门女将》融合武侠与野史,主角是由石修所饰演的一位爱国侠士、帮助杨家对抗西夏的「丐帮帮主」江上风。
几次联手对抗西夏的过程中,江上风爱上了守寡的杨门女将穆桂英,彻底颠覆了演义小说中穆桂英丧夫后没有感情的形象。石修那种特有冷傲又瀟洒的侠客特质,不用怎麼演就帅透了。穆桂英的儿子杨文广极崇拜江上风,还拜江上风为师,江上风陷入了如何能让爱徒、世人谅解自己对穆桂英的爱而伤神。江上风的傲与酷,统领群雄却为爱神伤的痴情自然风靡全台。
接下来的港剧是《英雄出少年》,我们看看新世代少年在网路的问答:

网友A(今年大学刚毕业,大概是 22 岁的年纪。)问道:「记得小时候大概是国小的时候,三台之中不知道哪一台有播过,一齣港剧叫《英雄出少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周围的朋友都没有印象,记得主题曲满好听的,有个男主角叫董什麼的……但演什麼我已忘了!这是武侠小说吗﹖」
网友B回答:「这是演洪熙官、方世玉、胡惠乾的故事。洪熙官好像是石修演的,方世玉好像是董瑋……不知有没有记错……」
网友C说:「主角本名都忘了,只记得有黄杏秀,应该改编自少林演义。故事大概是描述雍正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弟子对抗清庭的情形。主角是洪熙官和方世玉,另外有江南八侠:白官泰、甘凤池、吕四娘,大致上是这样。」
的确!《英雄出少年》就是因为石修在《杨门女将》的演出大受好评,电视台顺应民意才又引进其担纲主演的港剧。《英雄出少年》的主题曲听来令人燃起熊熊斗志,试想洪熙官一路被清廷追杀,避祸少林寺,少林寺又遭火焚,沉著刚毅的洪熙官、灵巧机智的方世玉若没有足够的斗志,如何和清廷对抗﹖《英雄出少年》其歌词尾:

无负今朝少年时,去管多少不平事。
是与非尽在我心,冒死生存情义,
无论多少次成败,要创一番英雄事。
歷百险大步去闯,掷死生留名字。
悲我愿放下,苦我愿去尝,悲欢我自知,
山我愿去移,火我愿闯过,心内志难移。

看著上述歌词,您是否哼得出曲调,而《英雄出少年》的影像片断,是否浮现在脑海﹖
一谈到石修勾起眾人的回忆, 网路上讨论 TVBS《新天龙八部》的热潮方兴未艾,讲起了石修,激起了昔日那段美丽回忆:
网友D说:「旧版的天龙八部就属石修的慕容復最受我的青睞。石修把慕容復的帅、傲,及贵族的气质自然的流露出来,真的是詮释慕容復的不二人选。很怀念旧版的《天龙八部》,更怀念那个坏壤的、流露无限自信、令人无法转移目光的慕容復,只可惜他的命运注定悲哀……石修的慕容復真傲、真帅!」
网友E接著附和道:「对呀,我也很喜欢石修演的慕容復,他把小说中慕容復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真的很希望能看到旧版的天龙天部。」
又有人附和说:「对呀,比起新版由张国强来演,真是出色很多。」
一个女生接口道:「当年石修就是以慕容復一角在台湾建立知名度,他可是台湾妇女的万人迷喔!事隔多年,听说他在香港已復出拍片了。我也是那台湾妇女之一哟。虽然那时不过是小学……」
当初台湾电视台播出的港剧,除了第一砲的《楚留香》外恐怕就是七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台视播出的最后一部港剧《天龙八部》最膾炙人口了。其主题曲与插曲「两忘烟水裡」、「万水千山纵横」,至今都还在传唱当中,其威力之强可见一斑了。
《楚留香》与《大龙八部》各是古龙与金庸的代表作,不知是巧合,还是电视台考量了既然由古龙开港剧的风气之先,或许唯有金庸才能为港剧画下美丽的句点。
其实,石修、黄杏秀主演的《英雄出少年》之后还有《飞鹰》、《十三妹》与《天蚕变》,然后才是《天龙八部》。
《飞鹰》打的是郑少秋与赵雅芝牌。赵雅芝演的是魔教教主之女,为了復仇练了一种会逐渐丧失记忆、迷失本性的魔功。练魔功之前,一向艳冠群芳、孤芳自赏的赵雅芝却遇上了令他刻骨铭心的男人郑 少秋,於是展开一场缠绵悱惻、上天下地的爱情故事。
郑少秋饰演的是一个少年志成、意气风发的名捕。正邪与情爱的抉择,以及血雨腥风之后,往昔的刻骨铭心是否会烟消云散,往日的至爱就成了陌路之人﹖
《十三妹》是黄杏秀与汤镇业所主演,剧情是通俗小说《儿女英雄传》的武侠版。《儿女英雄传》加上各种武侠模式,情节自然精彩绝伦,饰演书呆子安公子的汤镇业,就是后来演《天龙八部》中的书呆子段誉的同一个人。
《天蚕变》在民国七十二年八月六日播出,是由徐少强、苗可秀、余安安所主演,卡司之强不输给《楚留香》。
徐少强在《天蚕变》中饰演聪明倔强、桀驁不驯的云飞扬,哪知徐少强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桀驁不驯,和製作单位处得不好,一气之下中途就退出《天蚕变》的演出。因此剧中只有安排云飞扬练成了「天蚕神功」破茧而出后,就和蚕宝宝一样变了脸,好改由他人演出。
《天蚕变》最大的特色是剧本,因在《天蚕变》之前,香港所有的武侠剧通常都是改编自武侠小说,而《天蚕变》是第一个武侠创作剧集,因为收视率甚高,大受好评,才又改写成武侠小说。
有趣的是,《天蚕变》演了不久,突然地出现了一个电影版,原本电影版的《天蚕变》是邵氏公司排定教师节档的影片,电影、电视的男主角「云飞扬」都是由徐少强出任,邵氏为了广收宣传效果,打出了「大银幕、大结局,先赌为快,《天蚕变》一次看完真过癮!」的口号。
接《天蚕变》后的是《天龙八部》。台视拿到一张「金庸」、「最后一齣港剧」背书的王牌,当然也想好好的用一用,於是他们将《天龙八部》的时段由週六晚间八点移到过日晚间八点,目标是击倒以往台视推出任何节目都扳不倒、由张小燕主持的《综艺一百》。

2.小燕斗《天龙》
《天龙八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的「乔峰」梁家仁、「虚竹」黄日华、「段誉」汤镇业、「王语嫣」陈玉莲、「慕容復」石修以及一 人饰演「阿朱」、「鐘灵」两角的黄杏秀。由於选角得当,製作用心,《天龙八部》风靡了整个台湾,让观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剧本、故 事内容当然是不用讲了)。
《天龙八部》与《综艺一百》交锋,《天龙》刚上档的前几週平均收视率为四十六左右,《综艺一百》约为廿三点一。到最后一个阶段,《天龙八部》的收视率甚至於高达五十。
《天龙八部》的播出除了帮台视打败《综艺一百》这个多年来的心头患外,更让台视的业绩提振不少,由於收视率拉出长红,广告满档,上一个《天龙》广告,还要搭配别的节日的广告,整年的广告几乎部靠《天龙八部》卖出去了。
《天龙八部》由於收视率超高还开了好几种风气,首先「台视文化公司」为了抢钱,还出了一种彩色画册,一本薄薄的好像只有七、八十页,裡面除了几张剧照,还介绍各个演员的基本资料,然后就是剧情简介。最可恶的是十几页的剧情简介竟然没有结局(怕影响到收规率),当时好像不只台视一家出这种画册,据说都卖得不错。
另外,有一家电影公司在电视台差不多演到虚竹传奇那一段的时候,拍了部《天龙八部大结局》的电影,每天在电视猛打广告,「乔峰生死如何﹖段誉和谁结婚﹖虚竹落脚何处﹖王语嫣情归何处﹖」要和电视的本尊大抢生意。
这部电影除了乔峰改由徐少强饰演外,其他都是原班人马,因此 这部号称二十万大製作的电影海报上便写著:「《天龙八部》电视原班人马十《天蚕变》男主角徐少强=电影《天龙八部》阵容」。由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当年《天龙八部》之风光。
而几个月前的《天蚕变》电影拜电视之赐,极意外的卖钱,邵氏的电影《天蚕再变》也加紧赶工在民国七十三年的农历春节档登臺,和《天龙八部大结局》一起抢钱。

二、台製港剧
港剧吸引人之处是剧情紧凑、武打具速度感与美感,选角更都是一时之选,演出与製作的用心就更不必说了。引进港剧毕竟对国内的电视剧產生了许多影响,如:出现了许多打著自製戏剧的名号,却请来港星掛帅主演的武侠剧,就连製作方针、武术指导,都由香港照章移植过来,这些武侠剧电视圈的人称之为「台製港剧」。
台视在七十三年推出的《铁血杨家将》是「台製港剧」的第一砲。《铁血杨家将》由姜大卫、张冲主演,接著台视又推出石修主演的《少林寺》。
《少林寺》是週六八点档播出的,该剧於七十三年四、五月间上演,剧中石修还是演和《英雄出少年》一样的角色「洪熙官」,然而《少林寺》并非《英雄出少年》的续集,虽然同是火烧「少林寺」后,洪熙官与方世玉的故事,但情节与人物却大大的不同。同时间,华视则请来徐少强与魏秋樺主演一齣《天龙剑侠》,《天》剧也是反清復明的故事,大概是演侠客与长平公主的故事。
《少林寺》当时也创下百分之三十五、六的高收视率,后来石修还与黄杏秀为中视拍了部週一到週五,八点档的连续剧《少林小福星》,看来港剧虽不能播出了,但台湾的电视史上,才刚要进入「武侠剧」的黄金时代。
在港剧与「台製港剧」一轮猛攻之下,七十三年十月,华视的「综艺一百」也走到了停播的命运。以往华视号称「综艺王国」,「综艺一百」更是招牌之作,其寿命长达五年之久,五年间有四年连连夺得金鐘奖「最佳综艺节目」,谁也想不到这样的节目就这样黯然落幕了。

三、韦辛霸业
讲起 80 年代「台製武侠剧」的黄金时代,就不得不谈名製作人韦辛。从《小李飞刀》开始,韦辛就开始一系列与港剧对抗的艰辛歷程。
虽然,港剧在台湾大受欢迎,华视仍抱著争一口气的心理要和港剧捉对廝杀,一较长短。「少输为赢」,是面对港剧时对自製戏剧的一种宽容要求。韦辛製作、卫子云主演,由古龙名著《多情剑客无情 剑》改编的《小李飞刀》对抗《杨门女将》、《英雄出少年》两齣港剧。在收视率调查上显示,自製戏剧虽略居劣势,但当初《楚留香》 初播时,收视率一面倒的港剧辉煌时代也成了过去式。
《小李飞刀》的「少输」倍受讚誉,《小李飞刀》确实也激起自製电视剧向港剧看齐的斗志,同时也证明了国内电视工作环境也有能力製作出相当水準的节目。
可是《小李飞刀》的气势却因为其后推出《萧十一郎》的后继乏力而式微。继《萧十一郎》之后推出的《七巧游龙》与港剧《十三妹》对垒。《七巧游龙》由少输而平手,到完结篇的后半段更出现领先的局面;虽说《七巧游龙》后势强劲,但也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无论如何,这至少证明了自製电视剧还是有超越港剧的实力。
韦辛为抗衡港剧,从《小李飞刀》开始所做的努力已开花结果,《七巧游龙》之后,《虎威》、《陆小凤》、《天蚕再变》收视率一档比一档强,华视「武侠王国」的地位已然确立。
七十三年华视「综艺一百」不敌港剧与「台製港剧」的夹攻而黯 然落幕,终结了华视「综艺王国」的称号。
然而韦辛从港剧时代就卧薪尝胆,越挫越勇终於开创了韦辛霸业 ,为华视建立了「武侠王国」之地位。从哪里跌倒,就由哪里站起来,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与永不服输的坚持与毅力,相信正是「武侠剧」中「侠之大者」的具体实现。
走了港剧,也开始国内自製「武侠剧」的光辉岁月,当时韦辛号称是华视的瑰宝,「武侠剧」的金字招牌,也忙得韦辛心力交瘁,一个头两个大。
从週六八点档的《小李飞刀》、《萧十一郎》、《七巧游龙》、《虎威》,以及週一至週五八点档的《天蚕再变》,哪一部不是他韦辛所製作的﹖后来华视又要他拍《大侠沉胜衣》以接续《虎威》的收视率,华视的「武侠王国」、韦辛之霸业由此可窥知一、二。
韦辛戏红,人更红。七十三年五月三十日《民族晚报》的影剧版刊了这麼段幕后花絮:
华视走廊盛传一个笑话。华视有一天刚好三个棚都在录製韦辛的节目。
一棚是《大侠沉胜衣》,二棚是《中国神话故事》,三棚是《天蚕再变》。三部戏都轧得天昏地暗。大家在疲惫之餘不免自嘲消遣一番。
一棚说:我们《大侠沉胜衣》要赶在这个星期上档,每天赶录,日夜不得休息,都快疯了,我们的张振寰简直要变成「大侠神经病」了!
二棚说:那有什麼!我们《中国神话故事》的「西游记」,蒙观眾抬爱,一游就是半年多,连正本「西游记」都用完了,观眾还捨不得我们,只好自己瞎掰,谁说我们不是「中国笑话」呢﹖
三棚说:嘿!你们那有我们辛苦﹖我们八点档担当公司「存亡重任」,每一集讲求的是剧情紧凑、打得逼真,哪一天不是录得鸡飞狗跳的﹖我们才是「天蚕大变」哩!
所以啦,三棚都不约而同的说:「都是韦辛了得。」

四、周游王朝
1.《神鵰》斗《少林》
七十三年六月十七日,中视《神鵰侠侣》在週日晚间八点黄金时段上演,《神鵰侠侣》挟著金庸原著小说与港剧录影带的威名(刘德华与陈玉莲主演的港剧《神鵰侠侣》是坊间最受欢迎的录影带之一),邀来港星孟飞、潘迎紫主演《神鹏侠侣》,来势汹汹的要与台视的《少林寺》一争天下。台视的《少林寺》主打石修,同时也抢得播出的先机,此时《少林寺》已经播到是倒数第三集,快到大结局了。以往《少林寺》也有三十以上的高收视率。
然而,也由於播出已有一段时间,剧情已开始鬆散,失去了头几集剧力万钧的震撼,甚至不少观眾发现《少林寺》的情节开始走向脱、拉的地步,纷纷向台视抗议。同样是武侠剧,又在这个节骨眼推出,《少林寺》面临内忧外患,预料《神鵰侠侣》将对《少林寺》造成不小的威胁。
《神鵰》首斗《少林》第一集的收视率,收视差距甚小,不过《少林》仍小胜《神鵰》,最惨的是华视的《综艺一百》收视率为十七。从台视播出港剧《天龙八部》以来,华视的《综艺一百》收视率就很少超过廿五。这回再碰到来势汹汹的武侠剧,往后的日子势必不好过。
两侠相争,观眾在选择时难免抱怨,原本《少林寺》正进入结尾高潮,如果没有看到结尾好戏可真可惜,而另一边的《神鵰侠侣》则演到杨过被欺负,小龙女就快要上场了,好戏连连,没有看到前两集,以后的戏还真会看不懂。
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令观眾左右为难,而两部武侠剧同时上场,有著可喜的现象,就是台湾自製的武侠剧终於有明显的进步。
《少林寺》的导演郭南宏本身为《少林寺》电影的权威,因此能步步为营,走稳扎稳打的路线,每个招式都沉稳有力,加上由石修担纲演出,自能吸引一些死忠的观眾。《神鹏侠侣》则以套招漂亮、特技镜头目不暇给佔了上风;虽然有人批评,就整体而言太过於浮丽、耍花招,但是,观眾也看得大呼过癮。
《神鵰侠侣》中「小龙女」每一次飘然而出,镜头的运用、剪接的效果,再加上潘迎紫版的「小龙女」还有一个「左手托腮,睁大美目凝望」的 POSE,有人说比起港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另一方面来看,二侠相争得利的还是观眾。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二部戏还是都抽出了超港剧的水準,这的确是可喜的现象。后来《神鵰侠侣》渐渐将《少林寺》拉开,《神鵰侠侣》一战而胜,原先与中视关係欠佳的周游,也因此再度受重用。
接下来周游推出清一色用国内明星、成本较低的《鹿鼎记》。不过《鹿鼎记》却受挫於陈明华导演、刘德凯主演的《倚天屠龙记》。
台湾的第一代《倚天屠龙记》由陈明华製作,刘尚谦饰演「张翠山」,歌仔戏小生黄香莲演「殷素素」,至於「张无忌」则由刘德凯演出,饰演「周芷若」的俞可欣正和当时开始窜红的刘德华热恋,许多香港记者说她不怀好意,要利用刘德华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不堪异样的眼光,俞可欣才返台饰演「周芷若」一角。

2.神州定江山
为了扳回面子,周游接著又推出由潘迎紫和孟飞再度联手演出的武侠剧《神州侠侣》。当时(约民国七十四年四月),《神州侠侣》在週日晚间八点档推出,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收视群的掌握上不致离谱。
《神州侠侣》所占的第一桩便宜是《楚留香新传》「护驾」有功。
在此之前,周游的《鹿鼎记》先盛后衰,将週日晚间八点的时段拱手让给了《倚天屠龙记》。后来中视推出郑少秋所主演的《楚留香新传》,才又再度夺回霸业。中视在看出郑少秋魅力不减之餘,乐得以《楚留香新传》作为策略运用的救火队,哪儿告急就哪儿上阵,因此,其第一单元《新月传奇》在热档有功之后,自然而然,也就功成身退了(《楚留香新传》是五、六集为一单元的单元剧)。
在强打之后上阵,《神州侠侣》先天上有不少好处。第一,如果《神州》本身製作严谨、节奏紧凑,自然可以「接收」不少《楚留香新传》的基本观眾,因此在收视群的掌握上,更为稳操胜算了。第二点优势是《神州侠侣》在剧名上与《神鵰侠侣》有相互呼应之妙,其次,又打著原班人马再度合作的旗号来号召观眾,为之心动的人当不在少数。
潘迎紫和孟飞挟《神鹏侠侣》的盛势復出,这会儿一个仍是扮演秀丽绝尘的「雪魔仙女」;另一个也是热情而满腔正义的侠士白云飞,在角色塑造上深得观眾欢喜。另外还有周游一贯打出的「美女牌」,如应晓薇、贝心瑜……等。
由潘迎紫、孟飞这封金童玉女主演的《神州侠侣》果然声势惊人。收视率直叩四十大关。看著周游的嚣张,台视又将不久前以《倚天屠龙记》打败周游的陈明华导演、刘德凯推上阵前,以《孤剑恩仇记》出招。

3.《飞燕》战《孤剑》
《孤剑恩仇记》并未如台视所愿打败《神州侠侣》。《神州侠侣》播毕后,周游又推出由施思、尔冬陞主演的《飞燕惊龙》与《孤剑恩仇记》继续相杀。
《飞燕惊龙》与周游一贯作风相同,走的是唯美路线,无论是背景、对白、灯光、道具、服饰无不精心设计。
至於剧本方面,《飞燕惊龙》是名武侠作家卧龙生的成名作,民国四十九年在「大华晚报」连载时风行一时,在香港《飞燕惊龙》译名为《仙鹤神针》,曾拍成电影,是香港极为有名的武侠电影之一(民国八十二年八月「新世代武侠电影」风潮中,徐克继《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黄飞鸿》系列后,也拍了一部由梁朝伟、关芝琳、梅艳芳主演的《新仙鹤神针》)。
《飞燕惊龙》的剧情以九大派与「天龙帮」黑、白两道争夺「归元秘笈」为主线,再辅以俊男杨梦寰(周游电视版由尔各陞饰演)同大姐姐型的美女朱若兰(周游电视版由施思饰演)、天真无邪到接近白痴型的小师妹沉霞琳,与背负血海深仇、坚强孤苦型的美女蓝小蝶、李瑶红问的多角恋情为主。
武打招式方面,周游一向不惜血本,再加上美女如云,气氛营造得让观眾目不暇给。陈明华的戏,则走的是真刀实枪,以戏剧的曲折情节来吸引观眾。因此看《孤剑恩仇记》的观眾较为固定,看了一集后,一定要接著看,才能掌握戏裡脉络。
其实《孤剑恩仇记》的剧情仿造自金庸的《飞狐外传》,是描述一把「闯王军刀」与四大护卫后人的故事,其中类似「田归农」的那个阴险偽君子真小人,是由马景涛所饰演。
周游的武侠剧则喜欢以俊男美女搭配情侣,这种作法,让武侠观眾大悦。如:《神鵰侠侣》的孟飞与潘迎紫;《飞燕惊龙》的尔冬陞与施思。一般认为周游眼光独到,搭配的情侣,气质相似、体型适合。孟飞与潘迎紫,可爱机灵,是金童玉女的搭配。尔冬陞与施思则是俊男美女,瀟洒不拘的尔冬陞配上飘逸出尘的施思,果然令人眼前一亮。
《飞燕惊龙》是施思首次以古装侠女出现在国内电视剧。不愧是早期的侠女,出手俐落漂亮。对《孤剑恩仇记》的刘德凯而言,先碰孟飞再逢尔冬陞,都是港星中的上駟之选,能够鼎足而立,已属不易。
更何况凭心而论,与刘德凯搭配的眾美女,论名气与条件都不如施思、潘迎紫,因此以刘德凯个人魅力,能与中视的情侣战术争个平分秋色,他的魅力也算惊人了!

五、《笑傲》与《傲啸》
台视於七十四年三月十八推出《笑傲江湖》,这是金庸原著小说在台湾拍成的连续剧,第一次摆在八点档,金庸小说在当时早已风行海内外,还有人专文专书像研究老子、红楼一般,大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架势。
他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香港不谈,在台湾就让电视台坐看收视率大开红盘、扶摇直上,是生出钞票的「聚宝盆」。
台视将金庸的《笑傲江湖》交给杨佩佩製作,就像给她一把倚天剑,怎麼拍怎麼好看。
梁家仁、刘雪华、应采灵三位演员是《笑傲江湖》的主要主角。
《笑傲江湖》在溪头杉林溪出外景时,围观的群眾「纠正」工作人员,说剧名应该是《傲啸江湖》;中视的《傲啸江湖》举行试片会,订购的点心竟送到了台视,以为是《笑傲江湖》在试片。
《笑傲江湖》与《傲啸江湖》的确混淆了许多人,这其间,对两剧所知最深的,应该算是兼任两剧女主角的刘雪华了。
刘雪华是香港亚洲电视的演员,曾经主演时装、武侠宫廷、古装电影和电视剧,多得不胜其数,她曾以一部「慈禧」的电视剧,风靡全泰国,为此还使她荣获泰国皇后的接见。
刘雪华的演技、造型甚至於工作态度,均属一流,深为製作人杨佩佩所看重,因此力邀她在《笑傲江湖》中演出多情的魔教「圣姑」任盈盈。
由於节目之间的竞争激烈,中视将由刘雪华主演的武侠剧《霹靂雷霆》,临时改名为《傲啸江湖》,其所持的理由倒也非「霸王硬上勾,无理取闹」,原本《霹靂雷霆》中的两大男主角分别叫做「令狐傲」与「司马啸」,《霹靂雷霆》就是演这两位大侠争霸江湖的故事,因此改名为《傲啸江湖》有正名之意,也合题多了。
读者如果质疑这是中视一贯「鱼目混珠」的政策,也有《神州侠侣》仿倣《神鵰侠侣》的前例可循,为什麼《傲啸江湖》不仿冒像一点,叫《啸傲江湖》不是更像本尊《笑傲江湖》吗﹖
的确,中视当然不会这麼笨,之前《霹靂雷霆》就是改名为《啸傲江湖》,因为有「欺骗观眾」之嫌,有关单位不得不稍微警告一下,中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改为《傲啸江湖》。
依照刘雪华接戏的原则,她是绝不轧戏以免影响自己的演出,但是两齣戏的合约都已经签下了,刘雪华「身不由己」,只得「脚踏两条船」,既「傲啸」又「笑傲」於险恶「江湖」中了。只是她对《傲》的剧本相当失望,她十分坦率的说,她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更不知道演完了今天,明天又要干什麼﹖
刘雪华认为这是她第一次来台湾拍戏,她对自己的演出有相当的期许,更希望国内的观眾对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做她寧可累得自己日夜拍戏,也务必要使国内观眾欣赏到她的角色,和精湛的演技。和黄杏秀一样,刘雪华对方城之战也深自著迷,因此儘管轧戏轧得她天昏地暗,她仍然有时间和朋友们摸两把,甚至她还把打麻将当做消除疲劳的最有效办法呢!
《笑傲江湖》一战定江山,收视率 35%-40.5%。

六、台湾武侠剧三大导演
当时三台各自培植了极佳的武侠剧製作人。台视为陈明华,中视为周游,华视则以韦辛为首。
早在十年前,陈明华就是华视倚重的武侠好手,一齣《保鑣》演得欲罢不能,甚至当时很多饭局应酬,为了看《保鑣》而硬生生喊停。当年陈明华捧红了张玲、卫子云。《保鑣》风光一时,陈明华跳到台视,一齣《倚天屠龙记》打败了詼谐斗趣、美女如云的《鹿鼎记》。
一般说来,韦辛是以科幻、DPE 特殊效果为主,手法新颖、创新。虽然当时週日八点档是周游的《神州侠侣》称霸,转战八点档的韦辛,其金庸武侠剧《侠客行》也是八点档的第一,由莫少聪一人分饰两角的《侠客行》最后还以 37% 的高收视率下档, 再度肯定韦辛确是武侠剧高手。
周游的武侠剧,崇尚典丽,被称为武侠文艺戏,虽是武侠形式,却有琼瑶式的爱情幻梦。注重套招形式,注意场景、气氛的营造是是周游式的武侠剧风格。陈明华则是土法炼钢、作风扎实。陈明华在《倚天屠龙记》大量採用棚裡录影,搭景都用道具,这种作法,有别於当时流行的 ENG 录影。

七、韦辛霸业面临考验
七十四年十二月韦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与考验。 这位被华视尊为武侠剧「泰斗」的製作人,事业濒临低潮。电视圈是个极为现实的环境,韦辛的班底在此刻也分为了二派,有一派是支持他,认为他潜力十足,来日大有可为,他目前最需要的只是休息;另一派则认为他气数已尽,对他甚为失望。
在华视红极一时的韦辛,对自己栽培的班底,竟有这样的两极化反应,心中想必感触良多。
韦辛在国内电视圈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华视早年轰动一时的《保鑣》剧本即出自他的手笔,尔后他与华视当家武生卫子云、金鐘导演陈烈组成铁三角,做了不少叱吒风云的武侠连续剧,例如《威震南台》、《唐三五诫》、《七巧游龙》、《五路福星》等等,都拥有极高的收视率。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小李飞刀》。当时港剧来袭,是国内武侠剧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韦辛与卫子云联手合作,一个製作、一个导演,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不少圈内人都公认韦辛的成名作当是《小李飞刀》。
《五路福星》之后,卫子云走到幕后出任製作人,自导自演《陆小凤》,从此与韦辛很少有机会合作。
韦辛的颠峰之作该是《天蚕再变》。 韦辛在《天》剧首先将「DPE」特殊效果引入国内,将武侠剧带入声光的幻觉世界。 也开创了特殊效果的先河, 此后武侠剧、神话剧, 乃至歌仔戏都大量使用「DPE」做噱头,这股风潮方兴未艾,连儿童节目都用上了。
除此之外,《天蚕再变》捧红了蓝文青,不少武侠演员都以能主演韦辛的戏为荣。
继《天蚕再变》之后,韦辛再创《侠客行》的佳绩。《侠客行》重新创造武侠剧的唯美风格,布景精緻豪华不说,连男主角莫少聪都美得令人眩目,《侠客行》扳回了华视八点档的颓势,也延续了《天蚕再变》之后的收视高峰,更将在香港不是一线演员的莫少聪塑造成新偶像。
华视岂会不明白韦辛对公司的贡献,将下一档武侠大戏《七海游龙》的重责大任都交在他的双手,并尊他为武侠剧的「泰斗」。
就在韦辛被高高捧起的时候,韦辛竟然跑到台视製作《侠游云天》!如此「忘恩负义」的举动令华视大为震怒,立刻缩减他製作的《生死门》以示惩戒。
而《七海游龙》在中视《一代女皇》强烈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比预期的成绩差一大截,令华视大感失望。
而韦辛在台视製作的《侠游云天》与《楚留香新传》之《影子传奇》对打,不但没造成轰动,还输得很惨,於是大家传言韦辛开始走下坡。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过去韦辛也非档档叫座,《龙凤奇侠》虽然以卫子云和李陆龄为卡司,仍然敌不过综艺节目《黄金拍档》的凌厉攻势,但当时没有发生跳槽事 件,华视不以为意,仍视韦辛为王牌製作人。
韦辛两个节目双双败北,遭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华视的关係想来就令人担忧。
其实韦辛三年内作了十几档武侠剧,平均一年四、五部,两、三个月就有一部新戏上场,这其中大部分的戏也都有好成绩,没有让华视失望过。
但在如此大量生產之下,即使韦辛不是「江郎」,也终有「才尽」的一天。
看看韦辛那个时期的作品,大量复製的噱头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剧本的编写更嫌粗糙,缺乏动人的故事,难怪收视率每下愈况,连一手栽培的班底,有的都趁机打击他,向来在华视来一帆风顺的他,此时此刻该有很深的体会吧!

八、武侠剧没落,韦辛霸业崩盘
韦辛的低潮是否意谓著武侠剧没落了呢?
当时在三台推出的武侠剧在声势上确实都大不如前。
一向是兵家必争的週日八点武侠时段,台视播的是韦辛的《侠游云天》,中视则是改编自卧龙生的武侠名著《飞燕惊龙》。
《侠游云天》刚刚上档,照理来说传统武侠剧的观眾应该会有新鲜感,何况该剧詼谐有趣,风格独特,但却没有在一开演就大放光彩,引起观眾的注意,后势看来「凶多吉少」。
《飞燕惊龙》则进入高潮结尾,以《飞》剧的卡司,施思、尔冬陞堪称坚强,此戏开头声势也颇惊人,哪知看了几过后,剧情愈拖愈长,掺水严重,许多观眾边看边骂,收视率开始走软,所幸在完结篇,观眾回流要看结局,还是创下百分之三十四的高收视率,总算保住顏面。
由於《飞》剧未能保住战果,声势一路下滑,中视採「短打」政策,推出《楚留香新传》,来带动週日武侠档的新声势。
《楚留香新传--影子传奇》的单元,挟楚香帅郑少秋的魅力,是否能让稍显沉寂的武侠战场,重现往日风光局面﹖七四年十二月廿二日推出之时,即可得知答案。
另外,韦辛製作的八点档「武侠剧」《七海游龙》也不敌中视的《一代女皇》,这颇出很多人意料之外。向来武侠剧都能雄踞八点档的宝座,《七海游龙》的马失前蹄,令很多製作人对武侠剧未来的发展,呈观望的态度。
韦辛製作约二档武侠剧《生死门》、《七海游龙》加上在台视播出的《侠游云天》,都未能有极佳的收视率,很明显的令人联想武侠剧已近没落。
因为港剧的影响,武侠剧成为近三年来最具魅力的戏剧形态。
港剧《楚留香》、《杨门女将》、《天龙八部》都缔造轰动一时的高收视率。
台製武侠剧如华视的《天蚕再变》、中视的《神鹏侠侣》、台视的《倚天屠龙记》都创下了武侠剧高潮,引领风骚。
但是武侠剧这半年来的声势已大不如前。
电视圈人士分析:主要是这一窝蜂的武侠剧,题材不脱江湖寻仇、侠骨柔情,观眾日久生腻;武侠剧成本大,武生难找、优秀武侠製作人难寻,也使得电视台对武侠大感头痛。
以韦辛为例:一人横跨三台製作三档戏,这种作法能拍出高水準的武侠剧吗﹖
曾经受港剧的影响使得「电视台」总是「重武轻文」,但是不求品质,也使得武侠剧日趋没落。
二十二日推出的《影子传奇》,古龙原著,郑少秋主演,製作成本高,场景华丽。精美包装的《影子传奇》能否重新带来武侠剧高潮﹖香帅重出江湖,他的魅力如何﹖堪称影响台湾武侠剧生死未来的关键之战………
后来《影子传奇》的收视率几近 40%,还将韦辛的《侠游云天》杀得大败而归。经此一役,韦辛的「金字招牌」顏色尽失,往后武侠剧几乎只剩下郑少秋的《楚留香》成为可以叱吒风云的「金字招牌」。
在X世代人类的眼中,武侠小说从平面走向电视舞台,最精彩难忘的年代莫过於港剧时代,与港剧过后的「韦辛」、「周游」时代。这个年代「金庸」、「古龙」的代表作也都跃上电视萤幕,那三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一天都有「武侠剧」在上演,就这样让武侠剧伴随著他们长大。

九、一代女皇定江山
潘迎紫的一代系列(《一代女皇》、《一代公主》)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当年一代系列所引起的风风雨雨,掩盖住了武侠剧的光芒,纵使当年中视想藉由《一代女皇》的气势,拉抬古龙原著改编的武侠剧《大旗英雄传》,但一切的努力都属枉然,在《一代系列》耀眼的光辉对比之下,《大旗英雄传》倍显落寞,或许该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大旗英雄传》未能保持《一代女皇》的光辉,终是结束了那个港剧风潮所延续下来的武侠年代。
往后的武侠剧已成为「强弩之末」,如民国七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中视八点档古龙原著的武侠剧《武林外史》,便斗不过华视的琼瑶大戏《烟雨濛濛》。这个时期,琼瑶的爱情帝国也隐然形成,从华视於七十五年一月份的《几度夕阳红》开始,到接下来的《烟雨濛濛》都创下极高的收视率。从当年琼瑶帝国的演员,一个是《笑傲江湖》的刘雪华,是《倚天屠龙记》的刘德凯,也可发现琼瑶的招牌确实比武侠剧好用多了,一场「世代交替」的转移是时势所趋。不久《一代女皇》潘迎紫主演的《灵山神箭》虽然又创高峰,但《灵山神箭》毕竟是在暑假时期推出,观眾阶层锁定在小孩子,再下去,正宗的武侠剧就开始消声匿跡了一段时间……
民国七十六年蒋经国总统宣佈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在在象徵一个年代的过去……七十七年元月十三日,经国总统因病逝世,李登辉先生就任总统……
随著世局的演变,旧武侠剧时代几乎过了,但那还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金庸、古龙、黄鹰、卧龙生、诸葛青云,甚至电视台自编……
虽然武侠剧的寒冬没有太久,毕竟武侠剧是二年一小炒,三、五年一大炒,在迈入民国八十年代之前,台湾还拍过《蝉翼刀》、《挥剑问情》……等武侠剧,这些武侠剧的剧情都还是传统武林争霸那类的内容。尔后进入民国八十年代,由郑少秋与赵雅芝主演、红遍一时的《戏说乾隆》中,武侠剧的内容已是一变;杨佩佩的《英雄少年》、《碧海情天》内容虽是在古代,但剧中没有神刀、宝剑、武功、秘笈与英雄争霸的故事,像是在演古代的小人物如何奋发向上,颇具写实性,也不知道那是否还算得上是武侠剧﹖至於在八十一年十一月,华视耗费大成本製作的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也没有好的表现,因而黯然下台,如果到了连金庸都救不了的地步,看来也没人敢再拍武侠剧了。
好像在这个年代,「侠客」的事蹟、美人的传奇、那刀光剑影的梦已不合时宜,是否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呢﹖

十、天龙振雄风,新世代港剧崛起
一直到今年七月,报纸这样报导著:
十六年前在台播出的金庸大剧「天龙八部」膾炙人口,十六年后「新天龙八部」又即将掀起港剧风暴!
眼尖的观眾不难发现,十几年的人事变迁,剧中卡司早已物换星移,唯一留下来的只有黄日华一人。
「新天龙八部」在 TVBS 上演,记性好的观眾应该没忘记黄目华在十六年前的「天龙八部」中,曾剃头扮演剧中的和尚「虚竹」一角。属於「五虎将」一员的黄日华,当时还是无线电视台力捧的小生,饰演「虚竹」这种身为和尚但被色诱还俗的小白脸角色,青涩模样是再适合也不过了!
多年以后,黄日华从二十出头的少年成长为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虽然气质已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仍然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强打的卡司。「新天龙八部」一剧中,「虚竹」长大成了「乔峰」,还俗的小和尚成了豪气干云的大侠,詮释相同剧中的不同角色著实不易。再看看旧「天龙八部」的主要演员,大都已是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的身分,更有些演员早已退出影坛,在家做少奶奶了!诸如黄杏秀、陈復生(当年饰演阿紫)等比比皆是。
虽然这部「新天龙八部」已不太新,是九六年的作品,而黄日华也早已离开了无线转投亚视怀抱,但喜爱金庸大剧的观眾,还是可藉著观赏「新天龙八部」,比较旧卡司与新卡司的不同,看看剧本重拍后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
由於 TVBS 的引进,台湾的电视又开始一波武侠高潮,而歷经时间的淘洗,这一波武侠热也只剩下金庸独尊了……

十一、美好时光梦里寻
其实以往的港剧除了剧情紧凑之外,主题曲常常也让人印象深刻(每每在剧情关键处奏出风格相似、充满侠骨柔情的配乐,难怪令人印象深刻),港剧的主题曲都是针对剧情所量身打造,许多精典大戏,往往「主题曲」不够,还写了「插曲」,尤其金庸系列的主题曲更是膾炙人口,每每成为经典歌曲,其他如上海滩、小李飞刀都是风行东南亚,被改编成数国的语言。以《旧天龙八部》而言,当初剧情分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三部曲,其主题曲、插曲一共有五首,每一首光听其歌名就令人想起《天龙八部》中,一幕幕英雄岁月的场景。《天龙八部》主题由是「两忘烟水裡」,这首歌是男女对唱,是针对乔峰写的,其歌词是:
(男)女儿意,英雄痴,
吐尽恩义情深几许。
(女)塞外约,枕畔诗,
心中也留多少醉。
(男)磊落志,天地心,
倾出挚诚永不悔。
(女)献尽爱,竟是哀,
风中化成稀嘘句。
(男)笑莫笑,悲莫悲,此刻我乘风远去。
(女)--凝悲--忍嘆--无可奈。
(男)往日意,今日痴,他朝两忘烟水裡。
(女)--从今--痴泪--两忘烟水裡。

看了歌词,金庸小说笔中英雄气短的萧峰、美人情深的阿朱在脑海一幕一幕浮现,如果有机会听到整首歌的旋律,低声吟唱,百转千迴,让我们听到了千古以来的英雄悲歌、萧峰的质朴坚毅、大情大义。
一个望尽千山枫红,不改我满头青丝的北国英雄不知不觉从侠情的旋律中流洩而出,伴随萧峰流洩出来的则是秀丽天成、细緻如湘妇引针、甜蜜如鲜乳稠密的江南佳丽阿朱,「女儿意,英雄痴,吐尽思义情深几许……「英雄痴了,美人醉了,那绝世的容顏消失又重生在每个有英雄的世代裡……

《天龙八部之大脉神剑》插曲「湘女多情」:
万绿垂杨,柳浪鶯鸣,绿叶上蝴蝶诉情。
盛放红菱,吐艳水上,湖上把鸳鸯订。
慢诉静听,伴侣低诉互倾,悦耳动听,尽数湘女是柔情。
愿你静听欢乐声,绰约丰姿相辉映。
共舞霓裳,美妙轻盈,月下双双倩影,
互爱订情,结下白首盟,缘份乃三生早定。

这首歌大概是阿碧在慕容家的「参合庄」初遇段誉时所唱的,阿碧唱给段誉听的,这大概是唱出她对少主的一往情深吧!
《天龙》的结局,慕容復发疯,王语嫣到大理做她的妃子,阿碧拿糖果给村童,要村童陪著慕容復做那九五之尊的皇帝大梦,或许已发疯的慕容復永远不知道,「復国」对他永远是梦,但他却有一个帝王要也要不到的皇妃。
「愿你静听欢乐声,绰约丰姿相辉映。」阿碧推著坐在龙椅上的慕容復,慕容復听著村童齐喊:「万岁!万岁!万万岁……」此刻的
慕容復一定还是一样的目空一切,那种傲气……唉!无话可说。
阿碧看著慕容復不知是喜是怨,段誉纵使以痴情自命,那次初遇阿碧,是个风光明媚的江南午后,他又怎麼知道,眼前这个俏丽的小丫头,情痴至此……

《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主题曲「万水千山纵横」:
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
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
独闯高峰远滩,人生几多个关,
却笑他世人,妄要将汉胡路来限。
曾想痴爱相伴,一路相依往返,
谁知心醉朱顏,消逝烟雨间。
凭谁忆,意无限,别万山,不再返。
这首歌是虚竹传奇主题曲,明快的节奏彷彿让人伴随著呆呆的小虚竹万水千山纵横,从少林到灵鷲宫,从灵鷲宫又到西夏,万水千山寻找那梦裡的梦姑,「别万山,不再返……谁知心醉朱顏,消逝烟雨间……」,恍惚间,还俗的虚竹长出了头髮,歷红尘情劫,成为一生显赫的駙马爷……

《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插曲「情爱几多哀」
情和爱,几多哀,几度痛苦无奈。
无穷怨,几多怨,几许凄然期待。
情和爱,几多灾,几度要将人害。
迷茫网,一张开,要你蹈进孽海。
几多次枉痴心,换得几多伤害来,
冲不过,千般障碍,剩得断肠感慨。
明明知,爱有害,可是我偏也期待。
但求得她一笑,彷彿抵上万次灾,
为换到她的爱,甘心冲进恨海。
只从主题曲就可看到港剧经营的用心,当年港剧热潮后,台湾自己拍的「武侠剧」也都有为「武侠剧」写主题曲,金佩珊唱红了几首「八点档」的主题曲,还被称为「金八点」,较出名的歌如《一代女皇》、《神鵰侠侣》(跃马江湖道,志节比天高,一个是温柔美嬋娟……),卫子云的《小李飞刀》好像是古龙写的词(刀光闪,剑气豪,英雄早把名利拋,知音有多少……︶在当时也都颇流行,九八年卫子云上「卫视」的「名人三温暖」还随口哼了几句,像是老将军在缅怀昔日的光荣,岁月的无情令人有不胜欷吁之感。
网路上新世代的人类在谈论三台「神鵰」谁优谁劣,不时提及那个年代的事,有的问有没有人记得《英雄出少年》的歌,有的说「两忘烟水裡」最美,有人说「千山我独行」最动听,不少人更推荐哪裡买得到「港剧经典」的录音带,而这一波新世代金庸港剧的主题曲,也只有在网站中互相流传……
民国七十六年解严,尔后从第四台非法,到「行政院」通过「有线电影法」,接著财团併购,合併经营有线电视,每个财团都有一番雄图霸业,第四台频道多得令人目不暇给,资讯复杂,娱乐变多了,要有那些共同的记忆恐怕更难了。
何况,台湾的媒体又那麼急功近利……
「金庸剧红,连带片头、片尾由的价钱也在狂飆……」这是《中国时报》「演艺版」的标题,内文简述如下:
原来任贤齐靠著在台视演出杨过一角重新走红,他演唱的「任逍遥」和「伤心太平洋」两首歌每天在台视的《神鵰侠侣》中播出,於是大街小巷,从大人到小孩都会哼上一段,剧红歌也红,他也晋升为「一线大牌歌手」,备受礼遇……
许多人对 TVBS 的《新笑傲江湖》其主题曲与片尾曲为何会是闽南语歌曲「无人熟识」与「青春恋歌」感到不解,其实这是各家唱片公司竞标后的结果。
在「神鹏侠侣」大红后,各唱片公司抢著搭下一档《笑傲江湖》的列车。
TVBS-G 索性开放竞价, 场面就像互助会在标会一样让各家唱片公司写下自己的底价,开标后势在必得的大信唱片,以每集 12 万 6千元的「天价」得标,於是孙建平的「音乐家庭」,就每天陪伴著观眾看《笑傲江湖》。
总长 45 集的《笑傲江湖》,光是片头、片尾曲, 就为 TVBS-G赚进了 567 万元。
电视台自有其商业考量,567 万耶!他们肯播出「港剧」我们也就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小观眾岂敢要求那些电视财团播港剧的时候要搭配正版的主题曲呢!
还好啦, TVBS 的《射鵰英雄传》主题由是李翊君的《沙漠寂寞》,好歹总有「沙漠」的字眼吧!至於《射鵰》为何与《大漠》牵扯得上关係,那就要从头说起了。
原来当年金庸小说好不容易解禁的时候,《射鵰英雄传》突然又被禁了,后来几经交涉,《射鵰英雄传》改名为《大漠英雄传》才顺利出书,哪知书一出几经审核,《大漠英雄传》还是被禁。原来不管《射鵰》也好、《大漠》也罢,这部小说都有为「毛泽东」宣传的嫌 疑。
因为毛泽东的词裡有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偏偏《射鵰英雄传》裡也写到了成吉思汗。
所以有关当局左看右看,老是觉得不妥,因此就安了一个「有为毛泽东宣传的嫌隙」罪名。
后来有一段时间远景版的金庸全集,还是以《大漠英雄传》的书名出书。
至於是否有为毛泽东宣传﹖我们来看看金庸本人怎麼解释:
「射鵰」是中国北方民族一种由来已久的武勇行为。《史记.李广传》中,李广曾说:「是必射鵰者也!」王维有诗:「回看射鵰处,千里暮云平。」
又有诗:「暮云空磧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鵰」。杨巨源诗:「 射鵰天更碧,吹角塞仍黄」。温庭筠诗:「塞尘牧马去,烽火射鵰归」。黄庭坚诗:「安得万里沙,霜晴看射鵰。」
中国描写塞外生活的文学作品,往往提到射鵰,「一箭双鵰」的成语更是普通得很。
毛泽东的词中其实没有「射鵰」两字连同,只有一句「只识弯弓射大鵰。」中国文字人人都有权用,不能因为毛泽东用过,就此独佔,别人就不能再用。说到文学上的地位,司马迁、王维、温庭筠、黄庭坚等应当都高於毛泽东。
其实「武侠小说」一直未曾真正没落过,当年「武侠电影」陷入低潮的时候,在台湾方面歷经了「港剧横扫天下」的时代,然后是「韦辛霸业」,按著是「周游王朝」,在这其间,港星主演的港剧更藉由录影带的流行,红遍整个华人世界,相信不少人在看了录影带后,又回头去看小说的武侠世界,纵使全球华人或属於不同的国籍,或拥有不同的意识型态,但一个统一的「千古英雄侠客梦」,相信还是会一直延续下去的。

 转载自「高手杂誌」1999年一月号

[此帖子已被 羽生堂主 在 2007-11-23 1:14:00 编辑过]

横扫天下会www.taclub.net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7-11-22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连续剧兴衰录之续战篇
高久峰

  ◆前言:

由于高手杂志 13 期的《武侠连续剧兴衰录》颇受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看到读者都对那个年代都有相似的情怀与共鸣, 给笔者许多的鼓舞, 在此先谢谢各位读者了, 然而在《武侠连续剧兴衰录》一文中, 自民国七十五年中视播完古龙原著改编的《大旗英雄传》后, 对之后播出的武侠连续剧便只是约略提起就直接跳到民国八十七年再度燃起的金庸风暴了。

  虽然说民国七十年初至七三、七四年间是台湾武侠电视史上较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港剧起风潮后的两、三年间礼拜六、日八点多是武侠剧的天下, 平常的八点档各家电视台还有一年多达两部的, 往后十年所播出的武侠连续剧或许没有那段时间所引起的风潮与轰动, 在数量上更是明显的减少【礼拜六、日八点多被如:「天才老爹」、「天龙特攻队」、「飞狼」、「马盖先」等外国的影集或电影所取代, 到了最近五、 六年则是综艺节目的天下,〔张小燕的小燕家族横跨一片天, 雪了当时《综蛰一百》被《楚留香》、《天龙八部》等港剧、台制港剧打到黯然落幕之耻。〕】, 其实那波武侠光辉时代过后的十几年间, 武侠连续剧的发展与演进还是有许多值得一谈的地方, 所以就有这篇《续战篇》的产生。

  另外要提的是: 当初在写《武侠连续剧兴衰录》的时候收集了很多资料, 但踌躇再三却有种不知从何下笔的感觉, 毕竟演艺界就好像江湖世界一样, 有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十年」、「摇摆没有落魄的久」, 写《武侠连续剧兴衰录》如果从演员来分类的话, 大家各有各喜欢与熟悉的演员, 如果提到的演员是读者所熟悉的,读者故然有种心有戚戚的感觉, 但如果是对这个演员的造型与特色不熟的读者却可能会看的雾煞煞, 不之所云。

  而如果像写历史般将资料堆里的《武侠连续剧》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又可能会过于枯燥; 其间也曾经想过用各知名作家如: 金庸、古龙、卧龙生…等改编的武侠剧来分类, 但这样做的话, 各连续剧演出的时间顺序与影响就乱掉了……总之如何下笔, 才能让读者看著有条有理能够明白又能够有回到未来, 重温旧梦的感觉实在是颇费心思, 幸好笔者将上述个方法的优点融为一炉, 总算写出了让读者还能够接受的文章。

  此外《武侠连续剧》与《武侠电影》是许多华人成长过程中影响颇深的流行文化, 但关于这些电视剧与电影的研究与记载可说是零的状况, 笔者有幸一路走来, 稍有涉猎珍惜自己曾经付出过的感情, 就当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回顾吧!

  98 年 TVBS 演《新天龙》、《新射雕》、 《新神雕》,99 年三立频道上演亚视港剧《雪花神剑》的时候,许多网友在网上谈论台湾以前曾经上演过的的武侠连续剧时,除了中视潘迎紫、孟飞的《神雕侠侣》外,其他谈到台湾自己拍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绛雪玄霜》【《雪花神剑》原著,卧龙生所写的】许多网友便很怀疑的说台湾真的拍过吗?如: 有人在三立频道为《雪花神剑》设的网页上以「似曾相识...」的标题问:我一直记得许多年前有部台湾自己拍的一部古装戏, 叫 " 绛雪玄霜 " 的,里头的女主角也是梅绛雪、陈玄霜, 不知有没有跟同年代也有这印象呢? 有的话可还记得当时的主角是谁?其实原本没想要看雪花神剑的啦,不过我看了一天就想再看下去了,我是比较喜欢陈炜,今天又重播了,我看到天相和罂花的那一段,又哭了啦!

  其他比如有人在 BBS 站上提到: 有谁记得刘德凯演的台湾张无忌?记得主题曲是由王茈蕾所唱的,当时我才读高中,真令人怀念的时代………有人在网上提到台湾版的《射雕英雄传》时,便有网友以「今夕是何夕,在此共烛光」的标题质疑: 不可能吧! 当初台湾的武侠剧我可以说每一部都有只有看,潘迎紫、孟飞的《神雕侠侣》、卫子云的《小李飞刀》印象最为深刻,陈玉莲真的有来台湾演黄蓉吗? 谁演郭靖真想看一看可惜不可能了………至于网友们提到第一代「台雕」【台湾版神雕侠侣的简称】时,可能由于当时创下的高收视率,而且在 98 年三家电视台还没有推出《射雕》的时候,佛光卫视就已经重播潘迎紫版的《神雕》所以讨论更为激烈有许多人甚至很惊喜的说原来当时《神雕侠侣》的公孙绿萼是由已嫁给欧阳龙为妻的傅娟演所饰演……从网友的反应如对第一代「台雕」印象最为深刻、 对民国八十年三月间中视的《天龙》、七七年九月《射雕英雄传》的印象都没那么深刻或许也可证实港剧风潮以至于潘迎紫演「神雕」的那段日子真是 X 世代青年脑海中武侠剧对为印象深刻的时代吧!

  其实笔者只是站在一个武侠迷与影迷的立场将当时报章有关报导与自己的看法加以整理写出来, 就那一部连续剧的好坏而言笔者并没有专业能力去比评。

  以台湾第一代的而言, 当时虽然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也外销到东南亚各国, 但当时报纸还是有读者投书说整部戏的制作并不够精致, 饰演小龙女的潘迎紫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时候偶尔还看的到幕后的钢丝,以笔者的眼光就没那么尖看到那么多破绽了。

  很可惜与港、台武侠电影、连续剧关系密切的知名作家如: 古龙【已逝】、卧龙生【已逝】倪匡【民国六十年代武侠经点电影如《新独臂刀》还有金庸、古龙原著所改编的电影许多都是此公担任编剧的】、黄沾【港剧《天龙八部》「两忘湘水里」、「万水千山纵横」、《射雕》「世间始终你好」、上海滩主题曲; 电影「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男儿当自强」……等的作词者, 其所作的词被传颂一时者多不胜数】、温瑞安、独孤红……等, 并没有在这一方面留下有关的记载, 死者已矣, 生者在有生之年恐怕也没有写拍摄金、古等武侠电影经过的计画吧!

  笔者接下来受老编所主使打算写的有关于武侠电视、电影的文章计有:《录影带武侠剧风云》、《新世代武侠电影》、《98 流星、蛋塔、金庸热》、《新世代武侠连续剧~绛雪玄霜 VS 雪花神剑》……等四篇, 有时候想起来还真有点小孩玩大车的感觉, 但如国内高中生都曾在国文读过的一篇~连副总统的祖父连横所写的文章《台湾通史序》有云:「顾修史固难, 修台之史更难, 以今日修之尤难, 何也?………」看的懂吗?意思就是说: 今天不写, 以后写资料的搜集更难了, 所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在老编指派下笔者就只有跳海下去写了……, 然而「断简残篇, 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因此读者诸君对上述文章若有意见、心得与指正的话, 希望能写信到出版社提供给笔者。

  ◆ 基本规则 与 武林大势之所以觉得历年来的武侠连续剧、电影有整理比较的必要, 除了前面所说的《武侠连续剧》与《武侠电影》是许多华人成长过程中影响颇深的流行文化外, 最重要的是这些《武侠连续剧》很多是从港、台知名武侠小说改编, 历经二、三十年这些原著小说现在都还找的到, 相信过几年还是会重拍的, 读者或许可以比较不同的时代如何以各年代的眼光与表现手法来诠释这些侠骨柔肠的武侠世界, 本想搜集各武侠电视、电影的相关资料,例如将港、台历代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饰演张无忌的剧照集合在一起一定很有趣的,可惜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任务了【香港第一代电视剧的张无忌是郑少秋再来是梁朝伟;台湾则有刘德凯与马景涛,电影则是尔冬升与李连杰……】虽然历代大侠的风采收集不易,但武侠连续剧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也渐渐有一种大势所趋, 现在就让我们先重新温习台湾武侠连续剧播出时段的基本规则, 再来看看港、台武侠连续剧的「武林大势」吧!

  1、 基本规则如果看过《武侠连续剧兴衰录》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当时国内所播的《武侠连续剧》大约有两个较常播出的时段, 一是周一到周五的八点档【为行文方便我们称为八点档】, 另一个是周六或周日的八点档【为行文方便
我们称为周未 / 周日八点单元剧】, 再来就是港剧的录影带了。

  2、 武林大势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许多流行都是再一次的复古, 播《武侠连续剧》必有所本, 因此《武侠剧》「一拍再拍」、「一炒再炒」的题材都是相同的。

  所谓「一拍再拍」最出名的莫过于十年一大拍, 三、五年一小拍的武林至尊金庸小说了, 至于古龙则以《楚留香》、《绝代双骄》、《小李飞刀》、 《圆月弯刀》四部经典为四大天王被「一拍再拍」;至于「一炒再炒」多是延袭「一拍再拍」造成轰动后「分身」炒成一大堆双包胎, 随手举几个例子吧:一般读者、网友印象较不深刻中视于七十七年九月间上演的《射雕英雄传》就是模彷港剧黄日华、翁美玲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港剧的《射雕英雄传》分成《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华山论剑》三个部分,当时中视上演的《射雕英雄传》也分成《大漠英雄传》、《华山论剑》等几个部份,那个时候甚至发生中视在播台湾版的《华山论剑》时,工作人员一时疏忽竟然错将香港《华山论剑》的录影带给播出的乌龙事件。

  另外几十年前出了个经典武侠电影《龙门客栈》, 徐克于九十年代又「一拍再拍」拍了个《新龙门客栈》在台北的票房也创下破亿的佳迹后, 台视与中视便强著拍电视版的《新龙门客栈》, 至于一般电视台自己原创编剧的很多都是类似的题材, 如洪熙官、方世玉、杨家将的故事、……等,正可谓天下戏剧一大抄。

  掌握了《武侠剧》的「武林大势」过几年会拍什么样的武侠剧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往后在本专栏的《录影带武侠剧风云》、《新世代武侠电影》中读者更可看出台湾拍的连续剧与香港的《武侠剧》甚至于武侠电影其实也都只不过是一炒在炒那几十个剧本罢了。

  而历经了 98 年的流星、蛋塔、 金庸热之后,「武侠连续」又有怎样的新风格与新风貌, 在《新世代武侠连续剧~绛雪玄霜 VS 雪花神剑》一文中笔者也将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好吧! 废话不多说, 我们就先进入正题吧!

  ◆ 盛极而衰、黑暗时期在《武侠连续剧兴衰录》一文中我们用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初中视八点档《一代女皇》的高收率与接档的武侠剧《大旗英雄传》的对比来结束那个武侠光辉年代, 由于详细情况没有明白说明因此我们便从这边讲起吧!

  潘迎紫的一代系列【《一代女皇》、《一代公主》】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 当年一代系列所引起的风风雨雨,【如: 收视率超越百分之五十、剧情尺度煽情,偏离史实、另外两台打不过便跑,竟然在八点档播出运动节目、电影来逃避《女皇》的淫威………】掩盖住了武侠剧的光芒, 纵使当年中视想藉由《一代女皇》如虹的气势, 拉台古龙原著改编的武侠剧《大旗英雄传》………《一代女皇》结尾的第二局竟然故意开天窗,让《大旗英雄传》出来代打,其他两台竟也临时彻换做为「牺牲打」的体育节目,换上各自的八点档,为的只是想早日脱离女皇的淫威又岂能输在起跑点上?电视台的尔虞我诈,不顾观众权益还闹上了社会版新闻,但中视这一切的努力都属枉然, 《一代系列》耀眼的光辉对比之下,《大旗英雄传》未能保住《一代女皇》的战果收视率敬陪末坐因而倍显落寞, 或许该是曲终人散的时后了,《大旗英雄传》未能保持《一代女皇》的光辉, 终是结束了那个港剧风潮所延续下来的武侠年代。

  《大旗英雄传》在当时号称斥资两千万费时半年的时间拍摄, 其主角是演台湾「神雕」杨过的孟飞与演港剧「楚留香」无花和尚的关聪都是武侠片的一时之选, 且拍的套招漂亮功夫扎实, 收视率却一时起不来。何况之前台视与《一代女皇》对打由苇辛制作的正宗武侠《七海游龙》也都被《一代女皇》打著凄惨无比, 再再都证明武侠剧没落的事实。

  同年八月底中视的八点档又播出古龙原著由孟飞主演的武侠剧《武林外史》也斗不过华视的琼瑶大戏《烟雨蒙蒙》, 这个时期琼瑶的爱情帝国也隐然形成, 从华视于七十五年一月份的《几度夕阳红》开始就接续中视《一代女皇》的霸业, 到八月份的《烟雨蒙蒙》也创下极高的收视率, 从琼瑶帝国的演员一个是《笑傲江湖》的刘雪华, 一个是《倚天屠龙记》的刘德凯, 也可发现琼瑶的招牌确实比武侠剧好用多了, 一场《世代交替》的转移是时势所趋……华视《烟雨蒙蒙》打败了《武林外史》后, 台视也推出古龙原著改编的《新绝代双骄》来与《烟雨蒙蒙》较劲, 想当年的八点档自从《一代系列》称雄外, 便由琼瑶继承霸业一枝独秀, 或许大家以为只有武侠剧可以终结琼瑶, 但结果是残酷的,当时据统计八点档开机率是百分之八十, 《烟雨蒙蒙》囊括一半高达百分之四十, 剩下的才由《新绝代双骄》与中视的另一出戏平分, 由于武侠剧有其基本观众群, 所以《新绝代双骄》稳占百分之二十五。【虽然败北至少不像另外一出那么惨只有十五的收视率。】《新绝代双骄》美女如云包括「邀月宫主」在内共有五位女演员, 然而其主要七位演员都是女生, 男主角「花无缺」是由歌仔戏反串小生黄香莲饰演【此角在民国八十年代新世代武侠电影中由林青霞饰演。 】「花无缺」是在女人堆中长大有点娘娘腔由女生反串就算了,没想到另一个男主角「小鱼儿」也找来在港剧《天龙八部》中演木婉清的杨盼盼饰演, 难怪有人戏称《新绝代双骄》有点像是同性恋。

  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到八月台湾的八点档连续剧在《一代系列》与「琼瑶帝国」余威之下, 古龙中期的三部代表作《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新绝代双骄》挂帅亲征却还是不能力挽狂澜, 武侠剧一败再败, 连古龙原著改编都没有无用武之地, 再再证明武侠剧没落的事实,以往电视台一派出武侠上档就是高收视率保证的时代以过。

  其实前一年, 民国七十四年古龙的《怒剑狂花》也登上中视的八点档, 《怒剑狂花》上演的这一年还是武侠剧的光辉、 绚烂的年代,当时国内三家电视台每一家一年都演两档武侠剧, 台视是《笑傲江湖》与《心剑》; 中视是《傲啸江湖》与《怒剑狂花》; 华视则是《侠客行》与《七海游龙》。

  如果再往前推一年民国七十三年台视《铁血杨家将》、《冷月孤星剑》; 中视的《大执法》、《少林小福星》、华视的《江南游龙》、《天蚕再变》、《神剑无敌》【虽然剧本是电视台自己编的, 收视率却接近百分之四十】则正是武侠剧的黄金时代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八点档连续剧外再加上《武侠连续剧兴衰录》一文所提到的港剧与台制的周未武侠单元剧包括金庸的《倚天》、《神雕》、《鹿鼎》、《书剑》; 古龙的《小李飞刀》、《萧十一郎》、《陆小凤》、《名剑风流》, 卧龙生的《飞燕惊龙》、《飞花逐月》; 黄鹰的《大侠沈胜衣》; 诸葛青云的《江湖夜雨十年灯》【由港剧天龙八部的石修、黄杏秀、英雄出少林的董玮主演】甚至电视台自己编剧的《五路福星》【魏子云、韦辛合作, 收视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铁剑、兰花、鹰》……等的推波助澜下就形成许多 X 世代新人类记忆中武侠剧光辉的一页。

  所谓物极必反, 高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 前面所说的: 民国七十五古龙原著改编的三出武侠剧都没有预期的成绩, 往后三家电视台一年总共只有一、两部八点档连续剧的时代于焉到来, 如: 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年皆如此。【这边所指的是正宗武侠剧, 并不包括历史剧《貂蝉》、《西施》岳飞抗金故事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民初的动作戏《大野英豪》……等】七十六年七月由《一代女皇》潘迎紫所主演的中视八点档大戏《灵山神箭》虽然又创高峰【这也是七十六年三台八点档中唯一一部较为正宗的武侠连续剧】, 但《灵山神箭》毕竟是在暑假时期推出, 观众阶层锁定在小孩子, 当时《灵山神箭》以奇人异兽为号召,「奇人」石生与「灵芝草人」都颇受欢迎。

  石生在剧中以两种造型出现, 白天他是英俊威猛的少年, 但由于身染奇病, 一到夜晚他就转变为状如石块的石头人, 剧中为吸引儿童量身打造的「灵芝草人」更风糜全台, 「灵芝草人」就是传说中千年灵芝幻化为人形, 只不过剧中的「灵芝草人」是灵芝也是人,其造型是一个小孩子载著像灵芝的大草帽,造型很可爱的,「灵芝草人」不会讲话只会「ㄚ!ㄚ!」的叫,很受儿童的欢迎。

  当时原本收视率一直居冠有百分之三十七高收视率的华视《西施》为了应付来势汹汹的《灵山神箭》竟然特地变成「东施」来「效颦」, 拍了一集众主角吊钢丝的戏, 结果发生了主要演员「□落」事件, 【幸好没有重大伤亡】, 由于一个钟头的剧情只是西施在做梦而没有特殊的情节, 反而破坏了原本的风格与连贯性让观众看了不知所云, 趣味尽失,《西施》就这样被《灵山神箭》一棒打下擂台去, 江山拱手让人。

  【原来潘迎紫从【神雕】开始就就确立其武侠招牌动作, 穿著白衣, 睁大眼睛在空中飞翔, 《神州侠侣》也有这个招牌动作, 到了《灵山神箭》就更夸张了, 潘迎紫一样飞舞在空中, 两片下垂的衣袖下则挂著男主角孟飞与另一个女主角, 三人一起翱翔。】当时《灵山神箭》由于制作精良, 收视率勇挫强敌, 一战称雄,韩国和星、马、菲等东南亚国家的电视台听闻潘迎紫与孟飞再度搭档, 携手演出清新、有趣又富美感的新型武侠连续剧, 有监于以往《神雕》、《神州》的品质以及播出时在各国所造成的轰动, 以及此次《灵山神箭》在台湾一播出就旗开得胜夺得佳绩, 于是纷纷向中视恰购《灵山神箭》在该国的电视或录影带版权, 所以啦! 那时台湾的武侠剧扬威国际, 还赚了些外汇呢,还真不愧是武侠剧的黄金时代呢!

  相对《灵山神箭》的风光, 往后正宗的武侠剧就开始消声匿迹一段时间,三台在武侠动作戏当红时代所培养的一些小生尽然到没有戏可演的地步……◆天山断弦、复辟失败七十七年唯一的正宗八点档武侠连续剧是中视一月中所推出的《天山英雄传》, 说《天山英雄传》没看过这出戏的「武侠迷」或许不了解, 但如果说是「云海玉弓缘」相信大家就会恍然大悟了。

  《天山英雄传》就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云海玉弓缘」改编而成,记得当时台湾的「风云时代」刚刚推出「梁羽生」全集, 这是是台湾出版社正式以原名原著推出「梁羽生」的作品, 如果读者是从这时开始接触「梁羽生」的, 应该有印象, 为了配合电视台的播出,「云海玉弓缘」原著的宣传便打上了「中视八点档大戏《天山英雄传》原著」的字眼。

  七十七年二月三日报纸上的演艺版可以看到如下的新闻:武侠剧在国内已逐渐式微, 主要原因在于以往武侠剧过于强调「武」的噱头而忽略「侠」的内涵外, 缺失好的武侠小说改编也是原因之一, 随著大环境的改变, 近几个月武侠剧又有复苏之势, 除了梁羽生有两部作品将改为八点档外,过去一直未开禁的金庸作品「大漠英雄传」以及甚为敏感的温瑞安作品三台都在接洽、筹拍之中, 因此可见的未来这些武侠作家的作品在国内的电视剧应该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过去八点档武侠剧一向是三台轮播的制度, 往往也有很高的收视率一向被三台视为收视率的票房保证。

  前一年中视在暑假期间播出《灵山神箭》尝到了高收视率的甜头, 因此中视主管就策划在寒假、春节轮到播出武侠剧的期间引进梁羽生的武侠剧且配合香港的编剧与导演, 企图再创国内武侠剧的新风貌………中视对《天山英雄传》寄望颇高且甚具信心,没想到这部投资高出友台其他八点档甚多的武侠大戏却没被国内观众接受, 收视率居三台之未,中视的结论是: 武侠剧不再受观众的青睐,应该检讨往后武侠剧的制播策略,由于《天山英雄传》的失败,所谓的梁羽生有两部作品、及甚为敏感的温瑞安作品三台都在接洽、筹拍之中也多无疾而终,胎死腹中。

  【台湾的《天山英雄传》由周绍栋、曾庆瑜等主演,港剧则曾经由刘松仁饰演梁羽生笔下最具代表性的大侠金世遗。】「云海玉弓缘」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特立独行、亦正亦邪的金世遗为主角,描写他与「侠女」谷之华与「魔女」厉胜男之间的恩恩怨怨: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把金世遗那种愤世嫉俗的个性写的入木三分,原来金世遗小时候患有麻疯病是个小叫化子,受人鄙视,落魄江湖而朝不保夕,后来有幸遇上邪派高手「毒龙尊者」治好他的病,并传授他绝世武功,金世遗这才得以「麻雀变凤凰」,然而由于其成长背景在加上恩师是个邪派魔头,注定金世遗一出江湖便是站在黑暗的一面,其反叛个性更令正派人士所不解,「魔女」厉胜男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自由,对金世遗表明爱意,活脱是卡门的化身,金世遗却一心疑想与名门正派出身的谷之华结合,终于在厉胜男临死前的一刹那才觉悟;原来自己真正的爱人是和自己真份、性格较为类似的厉胜男……另外台视在五月推出的《黄金孔雀城》却成功的改写国内武侠剧的新风貌,不标榜刀光剑影,而改以富传奇色彩的剧情以新奇、诙谐的筹码,让《黄金孔雀城》由原本不被看好一跃为三台之冠。

  由于《天山英雄传》的失败因此七十八年三台的连续剧也只有中视播了一档《一门忠烈— 穆桂英》。

  ◆ 一败再败、浴火重生七十八年九月底下档华视的《一门忠烈—穆桂英》【这次的穆桂英由港星魏秋桦饰演】收视率敬陪末座, 直的堪慰的是戏中老是陷害「杨家将」的奸臣「王钦」在戏外倍受骚扰, 观众打到电视台去骂,甚至于有人边喝酒边看戏还打电话说要去摄影棚替「杨家将」讨公道, 虽然「王钦」惹人讨厌, 但制作人私底下却因而沾沾自喜, 由于观众的表现颇为入迷,因此很有理由,可以「很阿 Q」的怀疑收视率调查的正确性……民国七十九年台视播出郑少秋主演的《刺客列传》全剧共四十集,分为几个单元分别是「荆轲」十二集、「聂政」与「豫让」各十集、「专诸」八集,整部戏虽说也充满刀光剑影,但严格说来应该是历史剧, 郑少秋的戏在台湾一向是票房保证, 这出戏却惨遭滑铁卢, 一般的反应是说不习惯看楚香帅饰演落魄的刺客角色, 何况这几个刺客最后的决局都是惨死,这出戏当年虽然在收视率上失利却得到金钟奖入围的肯定。

  接下来七十九年七月十八日潘迎紫与港星苗侨伟的《浴火凤凰》在中视上档,《浴火凤凰》以凤凰浴火重生的神话为蓝本,在正邪的模式下,添加神怪爱情的枝节。为了建构剧中的幻想世界,制作单位特别请了日本特技处理人变凤凰的过程,并设计了剧中的异类「嘟嘟」与「天魔」【「嘟嘟」的叫声是「哔啵」,相信很多当时在读书的读者, 同学之中都有一个绰号就做「哔啵」的吧!】《浴火凤凰》的风格类似《灵山神箭》充满了神话色彩,收视率也再现《灵山神箭》的风潮。

  ◆ 香帅复仇、乾隆定江山民国八十年的八点档共有三档武侠剧,首先是台视在一月底上演的《小侠龙卷风》。

  《小侠龙卷风》由「小虎队」中的吴奇隆与陈志朋主演是描述两兄弟复仇的故事,吴奇隆与陈志朋在剧中饰演一对亲兄弟,演哥哥的陈志朋真实年龄比吴奇隆小一岁,却因造型较成熟而演了哥哥。

  《小侠龙卷风》在上演之前却暴发出版权的纠纷,「群龙」电影公司指出该公司拥有漫画家陈海虹《小侠龙卷风》一书的电视、电影版权,台视节目部则表示其实漫画的《小侠龙卷风》也是根据一本武侠小说改写的,漫画里两兄弟复仇过程中所遇的大海怪等情节并没有在剧中出现,而且《小侠龙旋风》一剧的「外星人」、「蝙蝠变人」等剧情也是漫画中所没有的,因此应该没有版权上的问题。但台视最后」还是将《小侠龙卷风》改名为《小侠龙旋风》。

  漫画家陈海虹当时已经七十三岁,《小侠龙卷风》一书是他在民国四十多年时根据一本武侠小说《琼海腾蛟》【墨余生所著】画成的,据陈海虹所说二十多年前并无版权观念,他也未曾跟小说的原著者说一声。至于他当初所授与中影的版权范围,陈海虹则宣称,他彷佛记得其中只有电影版权并没有电视版权。

  陈海虹特别看了《小侠龙旋风》的第一集后则表示,虽然不认为该剧完全抄袭他的创作,但对该剧被改编成「武侠不像武侠,科幻不像科幻」的结果很不满意。

  当时「群龙」电影公司准备依法律途径解决《小侠龙旋风》所引起的版权纷争,制作人邓育昆则表示:剧名都已经改了,内容方面也仅是人名同音、字不同,难道说只要是两兄弟为父洗冤报仇的故事都是侵犯别人的版权吗?」《小侠龙旋风》虽然有当时超人气偶像「小虎队」中的两只老虎当主角,但收视率却输的很惨,《小侠龙旋风》仓卒上档,整个拍摄过程处于早上写剧本,晚上赶录影,明天就播出的紧张状况,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然不会有好的节目品质,这应该也是落败的一大原因吧!

  接下来由于等个大情势的使然,三台在八十年入春以后掀起一股大陆热,中视抢先在三月四日上档横跨大江南北拍摄的琼瑶《望夫崖》,琼瑶大戏档档皆强,一推出果然收视高居第一,而台视华视同属武侠类型的的两档大陆戏相互咬紧上档,三台八点档同时展现大陆风光, 有名山胜景、古寺雄风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 大家你来我往战况相当白热化,华视的《少年张三丰》在大陆拍了近八个月, 从夏天拍到冬天,由于少林寺与蒙古的配合度没想像中的高, 一夥演员吃了不少少苦头《少年张三丰》是武当派掌门与少林纠缠一生的恩怨情仇有血有泪,为避免阳刚气太重,还特别添加了几段儿女柔情的戏份。

  三月底的时候台视的《雪山飞狐》也上阵撕杀,却以明显的差距落居第三, 一般认为《雪山飞狐》的品质并不比《少年张三丰》差,但台视在过去长期失利, 让该台的此收段的收视习惯先天不良, 再加上国内观众对主角群除孟飞较为观众熟悉外、龚慈恩、林炜等港星都不很熟悉,比起来《少年张三丰》中的何家劲与魏秋桦的组合却很有亲和力,种种原因使《雪山飞狐》上档以来一直居于落后的局面。

  《雪山飞狐》是周游在台视制作的第一档戏, 为了重振往日雄风与奠定在台视的基础, 《雪山飞狐》在大陆东北甚至上了雪山拍了五个月的戏, 动用了六十几位台湾的工作人员, 及数千名大陆的临时演员。

  《雪山飞狐》包括了金庸两部原著「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改编而成, 剧情横跨两代恩怨, 主要角色如: 孟飞、龚慈恩、林炜都扮演两个角色, 《雪山飞狐》上演时台视还特别派出当年在台湾最受欢迎的外国影集「马盖先」热场两天然后,接下来是一天的特别节目《金庸的感情世界》请来倪匡、黄沾等金庸的好友来谈论金庸的感情,如此用心良苦收视率却一直没有起色………反观《少年张三丰》与《望夫崖》缠战五天, 互有胜负,最后虽然是《望夫崖》略胜一筹,但《望夫崖》下档后,《少年张三丰》一度登上武林盟主的地位。

  八十年六月中视推出《戏说乾隆》。

  《戏说乾隆》像《刺客列传》也是分为好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约十几集,以第一个单元而言,郑少秋饰演微服出巡武功高强的乾隆皇,郑少秋在民间卷入了盐、漕两帮与盐漕总督的恩恩怨怨,【盐漕总督是个贪官故意挑起盐、漕两帮的矛盾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盐帮的女帮主程淮秀由赵雅芝饰演与乾隆产生了一段恋情,微服出巡的乾隆甚至入了盐帮当龙头大哥来辅佐女帮主程淮秀,然而声称当上帮主就是嫁入盐帮的女侠程淮秀知道心上人是皇帝以后,为了江湖的道义与责任是不可能和皇帝进宫的…………像是楚留香般英雄与美人的故事,充满了千山我独行的侠骨柔情由郑少秋与赵雅芝主演造成收视率上的高潮,郑少秋终于一雪《刺客列传》失败的耻辱。其实仔细观察的话《戏说乾隆》也不是正统的武侠剧没有少林、武当等九大门派,也少了神功密笈练功仇杀反而更像变奏加入武侠的要素的宫闱大戏。

  ◆ 卷土重来、无疾而终民国八十一一月间沉寂多时的武侠剧在经历了《戏说乾隆》的风靡,以及民国七十九年新世代武侠电影的滥觞《笑傲江湖》、《武状元黄飞鸿》开始在电影市场上崭露头角又有山雨欲来之势,报纸的演艺版报导说三台在该年至少会推出五档八点档连续剧,预定在二月份以后分批进驻黄金市场,这时报纸提到的华视就包办了三部:计有根据金庸原著改编的《书剑恩仇录》,以及《浴火凤凰》的续集,为延续玩偶「哔啵」风潮据称有「哔啵二代」的科幻大手笔钜著《彩羽神龙》。【《浴火凤凰》本在中视演,华视节目部的经理看到剧中的人物造型「惊为天人」立人要求制作人将《浴》剧搬到华视制作。】另外过去「武侠皇帝」韦辛休息了一段时间,筹备近两年的《展昭》也已完成十五本的剧本只等待主角何家劲的档期,昔日韦辛塑造的《展昭》使田鹏在萤光幕前大放异彩,如今《七侠五义》中的「南侠」将再显神威,韦辛极有信心能再显神威。

  前年在台视做《小侠龙旋风》因而元气大伤的制作人邓育昆也在准备在中视递送武侠剧《蝶衣》的企划案,想要以唯美的爱情路线再创武侠高潮。

  台视筹备的武侠剧则有《大将军年羹尧》、《雍正》都是以历史知名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

  而原定在二月份开拍的《书剑恩仇录》制作人一直希望由饰演「乾隆」而重振雄风的郑少秋能够饰演剧中「乾隆」胞弟陈家洛的角色,耐何原本接「乾隆」以一小时十五万喊价的郑少秋,在此剧走红之后,酬劳已调至十七万令人望而却步………到最后号称将卷土重来的武侠剧在这一年也随著《书剑恩仇录》播出后没有预期的叫座而喊停。

  ◆ 伏兵出击,延续传统整体看来民国七十六以后播出的八点档武侠剧除了《少年张三丰》有不错的收视率外, 就只有靠《浴火凤凰》的「哔啵」与《灵山神箭》的「灵芝草人」来吸引人了,另外非正统武侠的《戏说乾隆》也红透一时。

  这或许说明了「武侠剧」固有的剧本一拍再拍,虽然在港、台一起炒作之下,却非随随便便就能将旧有的观众吸引过来,想要超越以往的经典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以《杨家将》的提材为例,从民国七十一年汪明筌与石修所主演《杨门女将》, 到七十三年「台制港剧」的第一炮《铁血杨家将》【收视率不是很好】,之后台湾还租的到一出由「无线五虎将」刘德华、黄日华、苗侨伟等主演的港剧《杨家将》,这次之所以拍《杨家将》是为几位风糜华人的港星量身打造,或许只有《杨家将》的戏码才有这么多的角色,可能让多位港星联合挂帅吧,这部港剧在当时甚为热门,但是台湾七十八年八月华视的《一门忠烈—穆桂英》就惨遭失败的命运了,到了八十八年亚视的《穆桂英》在台湾的三立频道上演又造成一股不小的风潮。

  还记得前面所提到民国七十五年八月底中视的八点档推出《武林外史》与琼瑶的《烟雨蒙蒙》对打吗?其实民国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台视的八点档《明日天涯》也是《武林外史》所改编的【这次《武林外史》在三年间两次被重拍不知是否是《明日天涯》的收视率太好了。】另外台视七十五年的《新绝代双骄》竟然称为「新」可见也有旧版,原本台湾以前的小王爷陈丽丽与夏玲玲演过的小鱼儿都曾风靡一时,七七年七月由梁朝伟、黎美娴主演的港剧《绝代双骄》也开始在全球发行。

  从七十六年台湾八点档较少拍武侠剧,录影带店武侠港剧的出租率却有明显的上升,台湾的「武侠迷」跑去看录影带是否这也是造成三台武侠剧收视率低落的原因之一呢?毕竟当时台湾连续剧与港剧重复的戏码很多。

  华视于八十年上演《少年张三丰》,港剧也早有《少年张三丰》、《游侠张三丰》等系列在坊间的录影带、第四台都可轻易看到,甚至于台视在七九年一月也在周末一点时段的「民间故事」竟然也推出「武当奇侠」的单元。
  记得当年礼拜六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间很多家庭的电视就刚好锁定在「民间故事」,原本当时电视频道只有三台,十二点打开电视看完新闻就很自然接著看下去,所以「民间故事」虽然是小成本制作的节目但收视率却蛮高的。

  「民间故事」是古装的又一连演了两、三年,不可避免的就有些类似武侠剧的单元推出。

  「武当奇侠」是叙述张三丰一生的事迹,故事叙述张三丰原为少林弟子,元朝入侵少林弟子反元,张三丰死里逃生跑到武当山上经过苦练终于自创了太极拳这也是太极拳的由来,剧中也有张三丰收服各路草莽英雄,共计七名第子入门的经过。

  其实当时电视上大投资的武侠连续剧虽然较少见,每次一翻开报纸的演艺版时,还是不乏穿著古装的剧照,仔细一看却不是武侠连续剧而是「民间故事」与主打儿童阶层周日下午档的《无敌神童》、《飞天神童》、《神剑无敌》等神话单元连续剧以及每天七点档闽南语连续剧的「马祖外传」、「土地公」、「七爷八爷」等神怪戏、歌仔戏的「擎剑双骄」、「英雄残梦」、「断情剑」¨¨¨¨等,总之少了正统的武侠连续剧,电视上却还是不乏刀光剑影的江湖传奇。

  可能是解严之后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各种新的娱乐也不断推陈出新,电视台制作一档武侠连续剧所花的成本比时装剧还大很多,谨慎评估、尝试下还是做了各种不同角度的尝试有根据原著改编的,有唯美爱情,有科幻动作和民间知名的英雄人物,虽然最后收视率开出红盘的较少,但是否也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呢?毕竟知名的武侠小说虽多,但用什么手法去创新才能吸引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乐意看武侠剧呢?像琼瑶的电视剧拍完了几十年前发表过的代表作后,这几年的《梅花三弄》、《还珠格格》……等,都是他新写的小说,新书与电视剧互相拉抬琼瑶电影王国的霸权已经延续了十几年,这些年来几档武侠剧遇到琼瑶也都只有兵败如山倒的命运,看看武侠小说一些近年来的发展,无论温瑞安还是黄易的小说都是比长的,温瑞安更多是写了十几年还没写到新结局的,看来如果改编两位大侠的作品,编剧一定要费尽苦心大幅修改。

  而著时代的改变, 新世代的新新人类很多都是藉由多媒体来接触武侠小说, 而在多媒体的武侠产品如电玩电视方面, 电视还是最普及影响较为深远的, 武侠剧的路虽然步履蹒跚, 但路还是再走, 往后让我们静待下一波的武侠剧热潮吧!

  转载自「高手杂志」1999年五月号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730

回帖

4526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4526
声望
3191 声
银两
23414 两
回帖
730
精华
4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7-7-15
最后登录
2023-10-5
QQ
发表于 2007-11-23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很全面,不过好多字不认识。
有你,有我,有家园.<br>相识,相知,相欢聚.<br>云开尽见含春蕾,枫红未若痴心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7-11-23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致扫了一遍。。。字好多。。。。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主题

4224

回帖

1万

积分

武林盟主

积分
18208
声望
11751 声
银两
203099 两
回帖
4224
精华
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6-11-17
最后登录
2024-10-14

羽生剑十年坚守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成繁体了,民国**年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
横扫天下会www.taclub.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541

回帖

2064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064
声望
1725 声
银两
1003266 两
回帖
154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6-12-30
最后登录
2024-5-5
发表于 2007-11-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堂主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3 22:29 , Processed in 0.0918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