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150
- 声望
- 18319 声
- 银两
- 12617 两
- 回帖
- 12910
- 精华
- 22
- 阅读权限
- 150
- 注册时间
- 2008-4-26
- 最后登录
- 2024-11-7
|
读完梁羽生,最大的映像,莫过于其中无处不在的诗词。以及其诗一般的回目。我虽然只是粗通文墨,翻书之时,看看其中诗词,亦觉满口余香。对比与有时罗嗦的文字,其中的诗词倒是很大的一抹特色,精炼而贴切主题。再当今武侠小说中,以诗词入文的为数不多。这方面与作者心性有很大的关系。
梁羽生幼承庭训,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熏陶。而他家乡词风极盛,才人辈出。梁羽生在翰墨飘香的环境之中沾得满身文气。家庭富裕,算的是地方的名流。(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是小说中YY的方式?不用怀疑,这就是梁羽生传奇人生的开端)晨钟暮鼓,叨陪哩对,若不是那些年间一连串的历史巨变,或许梁羽生不会成为一位武侠作家。
早年的古典修养奠定了梁羽生清新的武侠风格,少了些许血腥的场面,多了许多名士风流。而书中的诗词,不仅是作者诗性敏感的表现。也是对角色,对全文的诠释。《女帝》,《萍踪》,《白发》这些诗词出现比较多的书中定然有许多公子小姐,而《武当一剑》,《弹指惊雷》,《风雷震九洲》等草莽气偏重的书中则诗词不多。从此可见,梁羽生擅诗而不滥用诗,所谓炫耀文学功底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是为了增强全文的效果,也是值得写作时借鉴之处。
提到梁羽生书中的风景,最常出现的有这么几个,山东泰山(扶桑派所在地,《风雷震九洲》的开篇所在,离江海天他们家估计挺近,后来金逐流也搬过来住...汗水...),桂林(卖艺的住的地方...)云南(苍山洱海石林...总之就是张丹枫他们那边一大家子所在的地方...)天山及西北那一大帮子地方。
那个年代,没有google,baidu等现代工具,想要写一个地方,只要百度一下图片了资料就可以写得八九不离七了。那个年代,了解一个地方,要么是从别人的游记,诗词,或者是自己亲自拜访。看着天山系列,我就相当好奇,究竟梁羽生先生是否曾经花过一段时间到西北考察过。怎么写的就真的像那么一回事情呢?
能找到资料中显示,先生性爱旅游,难怪笔下的人物,每到一处都必定游历一番(这也是和名士很符合,希望多看一点祖国的大好河山,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曾经在桂林一地游学过一段时间。至少苍山洱海那边一段是肯定去过的。鉴于先生后来就移居香港,向来也是没有把大好河山全部游历过吧。
天山,一个因先生而闻名的地方。若不是先生,恐怕知道天山的人不多。之后,很多武侠小说作家在写世外高人之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天山。但也仅限于提到,很少有人将群山中的每一个山脉提到的那么清楚,附近的一概景观也描写的相当细致。(如果说天山山脉名字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其他的山峰就不那么容易找到,魔鬼城,唐古拉山也是机会只有先生提到过)。对此,我只能作出判断,先生要是没去过,肯定查阅过很多资料..
景物的描写,有助于在读者心中画出一幅美丽的图像。大家能够想象,张丹枫不是在太湖山庄的荷塘边,而是在血腥的山谷中对着镜明发酸水;小唐和天女不是在冰宫内对答,而是在闹市口谈联做赋。
泰山取其雄奇,一览中山小。苍山取其幽静,浮生半日闲,天山取其孤寂,高处不胜寒。景物描写,简单,但是有用。而各种具体如何,只能看作者笔力。
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小说,是他心性的体现。一般作小说,或者是因为读了什么东西,而有所感。或者是自己经历了什么,而有所感。一部小说,总是想表达什么,是胡编还是有原型,明眼者一看即知。
梁羽生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大抵上是高贵的。飞红巾是骄傲的,凌未风是高傲的,练霓裳是刚烈的,凌云凤是自主的,冰川天女是高贵的...每个主角,或多或少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带着一点高傲,有一种江湖贵族的感觉。梁羽生小说中的人物貌似是平易近人的,但是心却是有着潜意识的高傲,有一点士族的气质。他们居于社会的最高层,但却自愿的关心居于社会最低沉的人物。而冰川天女(含小唐)对金世遗的态度最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冰川天女,唐经天,金世遗便像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王子和乞丐。乞丐娶公主的事情,只会发生在童话小说中。冰川天女对金世遗的关心,是在闲暇之余顺手的关心。而小唐的心生厌恶,体现了士族自惜羽毛的特性。他们的高傲,从一定程度上带入了梁老的高傲。名贯乡里,被众多名师称赞,简直是天之骄子,纵然不会四处炫耀,但心中自然会滋生一种骄傲和自我满足。
但是当国难来临,无论什么个人感情到了国家责任面前都不值一提。观看梁羽生后期小说之的人物,都不再那样贵族,更多的是一种英雄儿女,因为革命走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风雷震九洲》,《游剑江湖》,《慧剑心魔》,《风云雷电》等皆是如此。
侠客分为卿相之侠和闾巷之侠。梁羽生笔下的侠,便是居江湖之远,图庙堂之谋。前者是长期一起做某事,讲究的是志同道合,便算是品位兴趣南辕北辙,只要朝着同一个目标,便是同道之人。后者则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重的就是意气相投,是为任侠。
梁书中的侠客总是那样乐于帮助别人,无论对方是自己多年的知交或者是陌生的路人。个人觉得这些或者是士族高高在上的援助,或者是对对方的拉拢。而不是真正的知交。
知交不一定是每天和你一起行侠的人,那只是战友。
《鸣镝风云录》谷啸风多次说辛龙生是他的朋友,可是他了解过辛吗?和他有共同语言吗?更何况那个时候,他们还是情敌的关系呀。在他们之间,我看不到真正的性情相交。谷对辛的帮助,是源于江湖道义,而不是内心感情。而其他这样的例子更加是不计其数。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亦往。而这个义,究竟是江湖道义,还是兄弟情义?
任何两个青年,无论身份,背景,性格,只要遇上了,就是朋友,为了他出生入死,不辞劳怨,可是这样现实吗,可能发生吗?便算发生了,你的朋友对你和对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好。只不过因为认识你,所以显得和你亲密一些。倘若让他遇到了别人,还是会对别人和你一样的好,会怎么看。只能叹一句泛泛之交。
和善待人是基本的待人接物原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些无知的少年,看了书籍中对贵族的谴责,就开始见谁骂谁,装出一副不嚣尘傲的样子(我还真碰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可见胡编乱造,造孽呀~)只会到哪都不讨喜,大家喜欢的还是和蔼可亲的人。。但是,一个人,总得一生有一个知心朋友,一个密几,和那些一般朋友是不一样的。我帮你只是因为你是你,没有任何道义之由,只是因为你是你,为了你,我可以为平时所不为,只因为你在。
对于泛泛之交,这样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了。一但有难,各方支援。而知交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人终其一身都得不到一个知交。但是小说的一个作用,就是弥补人在现实中的遗憾,可梁老根本不进行这方面的创作,不知是作者是真的不需要这样的朋友,觉得一个挺好,或者融入革命这个大家庭更好(《绝塞》中对冷冰儿的一段描写),还是此处伤疤不忍碰呢?
总觉得梁羽生中人物的相交太过君子淡如了,没有了真正独特的朋友.....但反观梁老笔下的爱情。除去那些拉郎配实则大多都是由于心动,冲破了正邪,或者是家长的束缚。或者对于名士来说,一山一水一家人,平平淡淡,煮茶弄梅已经足够,江湖的乱,还是不要,挡在门外好了。
而且七剑下天山中冒浣莲的词中提到“愿待沧桑换了,并辔数寒星”而狂侠天骄魔女中提到辛弃疾也曾经提到,若不是蓬莱魔女他们把金兵击退,自己也不能安心填词。”这也体现了一种个人心性。先生在写完《武当一剑》,就封笔转去写文艺随笔。或者,这对先生来说,也是一种回归,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也许,梁羽生他就是一个文人,不是个天生武侠作家。江湖的血性,不是他真正喜欢的。动荡的年代使得他弃文从武,而和平年代的到来,使得先生可以静下心来,写一些文史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