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75|回复: 7

梁羽生小说的内容简介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发表于 2010-7-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5/01/05 22:41

到论坛的朋友多数应该是读完羽生先生的全部作品。但可能也有少数朋友没有全部读完。个人计划这段时间将羽生先生全部武侠小说作品的内容简介贴上来,一来为论坛增加一点贴数。二来一些没读过小说的朋友可先了解一下小说的内容,希望能钩起阅读的兴趣。三来一些朋友由于阅读时间相隔太长一些内容情节一时忘记也可供查看。四来作为论坛的资料收藏料想也是好的。由于现在个人的空闲时间也不是很多,什么时候能完成,个人也不好说。只能争取快一点吧。希望能得到各位朋友的支持。

内容简介中可能有很多错漏之处,尚望各位朋友指出。

致谢!!!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斗京华

龙虎斗京华



晚清时代,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江湖义士“反清灭洋斗争风起云涌。继太平天国、捻军之后,匕首会、义和团等各种秘密组织层出不穷。到二十世纪初,义和团改”反清灭洋“为”扶清灭洋“,得到慈禧太后的承认和利用,声威大振,在京津、保定及整个中国形成燎原之势,许多草莽英雄及农民好汉投身其间。

河北保定太极门丁派掌门人丁剑鸣,因见识不明,误中府奸计,结交伪善的退休官员索善余,数十年间不听其师兄柳剑吟等正派人士的劝诫,近官府而远江湖义士,使得江湖群雄对之普遍不齿。其子丁晓,为逃婚而独自离家出走。关外武术名家独孤一行因对丁剑鸣不满而动镖拨旗以示警戒,使得丁派太极门的高手柳剑吟,不得不离开山东隐居之地,为师弟所遇作调查与调解。在比武中结识了独孤一行、云中奇等老英雄,说明原委,但仍并未使丁剑鸣醒悟,乃至误会更深,最后丁剑鸣被索善余所毒杀,临终方觉二十年来是与非。

其时义和团声威大振,柳剑吟为报师弟之仇,投入义和团中。其首徒娄无畏、三徒左含英也加入义和团,二徒杨振刚护送受伤致残的师母远赴山西万胜门,其独生爱女柳梦蝶则被武功卓绝、神友见首不见尾的心如神尼收为弟子,学得一身绝艺,然亦因此,多年不见父母之面。

义和团入京之后,分为“反清灭洋”、“扶清灭洋”与“保清灭洋”三大派。其中“保清灭洋”得到朝廷官府的赏识与支持,不少大内高手混入其间,占了北京义和团的优势地位。这样,坚持“反清灭洋”的柳剑吟等自然受到“保清势力”的排斥与忌恨。“保清派”首领岳君雄等,终于设计豁死了柳剑吟,并且不久害死了柳剑吟三徒左含英。娄无畏、柳梦蝶闻迅均伤心欲绝。原来梦蝶与左含英自小两情相悦,而早已远离师门人到中年却未娶妻的娄无畏也对她暗生情愫。柳梦蝶一时难以自处。终于娄无畏退出,左含英离开。迫使柳梦蝶自己作出选择-追随左含英。谁料到天津一夕之后,与左含英情话未终却情愫已了,左含英死于非命,当然使柳梦蝶上伤痛,几日之间父死夫亡。

娄无畏、柳梦蝶为报大仇。然因仇家岳君雄为“保清”一派,但毕竟是义和团中人。为了不影响义和团大局,由由太极门丁派新掌门人丁晓、娄无畏以江湖寻仇的规矩,向岳君雄寻仇。因此在京城校场摆下擂台,公开报仇。按江湖规矩,双方各邀高手助阵。比至一方认输或无战斗力为止。一场龙争虎斗,精彩纷呈京华震动。最终娄无畏、柳梦蝶、丁晓一方大获全胜。但北国联军攻下北京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共同剿灭义和团,擂台之争成了没有胜负的争斗。

之后,柳梦蝶出家为尼,数十年后,终于手刃隐居多年的岳君雄。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5/01/05 22:41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莽龙蛇传

草莽龙蛇传



直隶保定府太极门掌门人丁剑鸣独子丁晓,因其父近豪富而远江湖,自幼少出家门,与本城一些武林名门的子弟素不相识。一日独自到郊外打猎,在一群恶徒围攻之中救出一红衣少女。不想这位红衣少女得知救她乃是丁剑鸣之子,不但不感谢其相救之恩,反而疑心他与恶徒一伙,故意演戏。为此,丁晓气愤不已,后知红衣少女为本城梅花拳掌门人姜翼贤的孙女姜凤琼。丁晓不分忿其无礼而又无理,明访姜家受阻,夜探姜家而又受辱,却碰到姜翼贤高徒,义和团创始人朱红灯。丁晓如此经历一番,不想对姜凤琼已是情根深种,且对其父作为更是不满。适逢其父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富豪华府。丁晓在朱红灯与姜凤琼的暗中鼓动下,终于离家出走,独走江湖。

丁晓离家之后,朱红灯希望他能加入义和团。但丁晓立志将太极陈与太极丁两派合并一家并发扬光大。经朱红灯之友铁面书生上官谨的帮助,经过一番曲折磨难终于感动了太极陈,收丁晓为徒,以完其将丁陈两派精华合二而一的大志愿。

在丁晓学艺其间,江湖风云变幻。朱红灯鉴于形势将“反清复明”口号改为“扶清灭洋”,从而得到大发展。同时揭破了清廷卫士混入大刀会并造成大刀会与义和团不和的阴谋,使大刀会与义和团并为一体。然官府对义和团仍暗中破坏。朱红灯屡劝师父姜翼贤加入义和团。然姜因年老又与孙女相依为命,不欲卷入江湖纠纷,再之对朱红灯一些主张作为也不尽理解同意,坚持不加入义和团。没想却被本城恶绅索尚余等勾结官府所陷害。幸得丁剑鸣相救,才得脱生命危险。然亦不得不弃家出逃,远走他乡,直至西北与其师弟卓不凡一同隐居回民部落。而丁剑鸣因并不真正投向官府,终于被索尚余所害。

丁晓出师之后,即投入义和团中,后因丁剑鸣死后,太极丁派群龙无首。丁晓前往保定整顿门派并接任掌门,终成一个武艺高强而又有勇有谋的人物,然对红衣女侠姜凤琼仍依依思恋。

义和团运动引起了洋人的极大不满,开来洋兵与之对敌。朱红灯战死沙场。嘱李来中,张德成继承大业。丁晓、柳剑吟等因其时李来中留在西北,即前往通知。不想遇到为官府骚扰的姜翼贤,丁柳前往相救,大败官府卫士。姜翼贤却已油尽灯枯。临终答应丁晓与姜凤琼的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返归途中,恰逢索尚余一家西迁避难,众英雄截道报仇,终于手刃仇人,为柳剑鸣、姜翼贤报得大仇。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5/01/05 22:43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帝奇英传

女帝奇英传



唐太宗之后,高宗继位,武则天重返宫中,逐渐专权。先帝硕臣殿前检点长孙均量对武后不满,辞官归隐,在四川剑阁上庐隐居。高宗皇帝死后,武后变本加厉,改唐为周,更引起了太子及一班大臣的不满。唐初著名宫廷诗人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后专权,事败之后被武后所杀。长孙均量收养了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对之视同已出,爱护备至。让上官婉儿和自己的儿女一道,习文学武。特别是教她的武艺时比教自己的儿女还要用心。七年之后,上官婉儿年方十四,长孙均量被仇家恶行者、毒观音所伤,终对婉儿说出她的家世及仇恨,要她持刀到长安侍机刺杀武后,为祖父及父母报仇。上官婉儿这才明白为什么长孙伯伯偏让她重武甚于重文。但事出意料之外,上官婉儿见到武后之后,先是被她的风度举止所吸引,后又被武后的胸怀所惊服,非但没有杀之以报家仇,相反成了武则天宠信的宫中女官。

其时,王孙李逸,因不满武后专权,逃出京城,亡命江湖,学成一身绝艺,立志夺回李唐江山。因而投身武林,欲为武林盟主,并借武林英雄之助,恢复唐皇李氏大统。没想到一众英雄却鱼龙混杂,而且不堪一击,被武则天侄女武玄霜一人搅局。李逸新败之后,心灰意冷,一片茫然。又被恶行者、毒观音重伤,幸被武玄霜所救。武玄霜对之一往情深,淳淳劝诫。李逸对之恨也不是,爱更不能。固不能反驳武玄霜之言,却难改心中固执之见。

李逸与上官婉儿年幼之时,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年时想见遂旧情重续,引为知己。没想到婉儿去而不返,成了武则天的才女兼记室。这使得李逸百思不得其解。在疗伤期间,李逸对觉察了长孙均量之女长孙璧对他的款款情意。李逸与上官婉儿、武玄霜、长孙璧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感之圈,让人觉之悯然。

李逸入京,行刺未果,受长孙均量父女所救。受长孙均量临终所托,李逸与长孙璧结为夫妇,远走天山,到其师门隐居之地,求得平安避世,终老此生。生子李希敏,倒也乐融融。不料好景不长,七年之后,武玄霜再度出现,因在此之前,武后之侄武承嗣为图继承帝位,暗通外国,与突厥大汗勾结。另一方面,四处寻找李逸,以图扫清继承帝位路上的障碍。突厥大汗也想利用李逸入侵中国。双方互相勾结,掳走了李逸之子,致使李逸安宁生活至此终结。在突厥宫中, 李逸与武玄霜相见,几经曲折与激烈的战斗,李逸终于逐渐理解和谅解了武玄霜。然他已是有家室之人,且长孙璧对之深情无限。后长孙璧因怀孕误服假死之药而真的死去。李逸悲痛之下,决心再度入关。

其时武后的朝廷纷争不已,争权夺位,明争暗斗。武后因侄儿不肖,决心传位其子。因其子懦弱,因而劝婉儿嫁给太子。李逸与武玄霜揭穿了武承嗣的图谋,武玄霜从中安排李逸进宫与婉儿相见。不料宫中政变发生,太平公主趁机毒杀了李逸。上官婉儿终于嫁给新皇帝。唯有武玄霜一个强忍悲痛,拒绝师兄的求婚。决心与李逸之子李希敏相依为命,以终天年。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5/01/06 23:29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义气和团不真实的历史
一百年前的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北方都处于一种狂迷的状态之中,村村有拳坛,家家练神拳,京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红布包头、手持大刀的义和团拳民,连小脚女人都练起了“红灯照”和“黑灯照”(据说红灯照是少女练的,而黑灯照是成年妇人练的),跟男人一样舞枪弄刀。义和团能够闹起来,除了一些政治和社会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这种“刀枪不入”的神术。这种神术,一来现代科学不支持,有“封建迷信”之嫌。二来它们在洋人的枪炮面前也没顶事儿,三来也影响义和团的正面形象,所以在建国以来林林总总的研究著述中,这种在实际的义和团中无所不在的神术竟然被避讳掉了。或者一笔带过,甚至干脆一句不提,史学“为贤者隐”的传统功能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中国古已有之“民间法术”。在明清镇压造反者的官方档案里,不时地可以看到其踪影,但是义和团的确将之“发扬光大”了。历史的原状是不可能再现的,但是好在事情过去了才一百年,当时的资料还在,当事人的许多回忆也留了下来。现在探讨起这个问题来,还不算难,分析起来,当时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中国武术中的确有号称“铁布衫”的功夫(如兼习童子功,又称金钟罩或者金钟扣),这种功夫练起来非常繁难,每日要经过无数次的跌打磨搓,比如从杠上向沙坑里摔,用杠子和铁锤遍身捶打,还要经过特殊的药水浸泡,配合以运气吐纳,连晚上睡觉都要睡在坚硬的木板上,什么东西都不能垫。如果坚持练上三到五年,功夫才可小成。据武术界的人士说,练成这样的功夫,只要有了准备,一般的冷兵器是可以抗一下的,但是火枪(即使是鸟铳)还是难以抵挡。义和团起于直鲁地区,那里是传统的习武之乡,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们有几个功夫高的实为应有之义,比如著名的拳首心诚和尚就是有史可查的“浑身气工(功)”。受西太后派遣前去查看义和团“刀枪不入”真伪的刚毅和赵舒翘,也曾被─位大师兄蒙了,估计他也有那么两下子。至于为什么鸟铣打不透他的肚皮,也可能是在火药上做了手脚。

第二种情况是貌似硬气功的简易法门。当时,几乎满地都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真的练成“铁布衫”功夫的能有几人?绝大多数都是用偷工减料的速成法对付。鲁西南的大刀会与义和团有渊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夕,徐州道阮祖棠曾经派人暗访过大刀会,据他的报告,大刀会所谓的“金钟罩”演练,“其习法时,贫者不受贽仪,有力者以京钱六千为贽,夜半跽而受业。燃灯焚香,取新汲井水供之。以白布画符录,其符字鄙俚不经,有周公祖、桃花仙、金罩铁甲护金身等字样。传业者并不能书,或不识字,多遣人代书之。另授以咒,诵咒焚符,冲水令其跪饮,即于灯上吸气吹遍其体,复以砖、棍排击之。诵咒之夜即能御刀,谓诵久火器亦不能伤矣。大致略似运气之法,气之所至,猛击以刀可以不入,而稍一顿挫,则饮刃也”。像这种半受业,燃灯焚香,供井水,念咒吞符等等烦琐的仪式,实际上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借“神力”以济功力之穷,所以才有了念咒的当天就可以御刀的“神效”。实际上,这不过是传业的师傅的“猫腻”,即利用力学原理运气得当使刀砍不伤,受业者其实并无功夫,所以说稍一顿挫即改变受力角度,仍然会受伤。当然,真的练硬气功的人据说也要念咒,但人家是以练为主,而这种简易功法则相反。

第三种情况实际上是第二种的延伸,在义和团运动最兴盛的时期,各地拳众充分发扬了“群众首创精神”,大大地简化了仪式,并与巫师神汉的降神附体结合起来,一吞符念咒,立刻来神,刀往肚皮上着家伙,什么事没有。实际上,义和团的人在练功上法的时候,是进入了某种气功态,有点武术底子,气质和心理状态如果又比较契合,人是很容易进入这种气功态的,而且进入状态之后,人往往会有些超常的“能耐”,比如蹦得高,窜得远等等,再加上师傅指导得法,运气得当,眼见得刀真的砍不进去,到了这个时候,不由得不信是关张赵马和孙悟空、猪八戒之类附了体,别人怎么看另当别论,自己首先就信了自己“刀枪不入”。当然也有些人状态不那么好,据时人讲,义和团拳民上法时,许多人都会像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弗雷泽所描绘的原始民族的巫师跳神一样,口吐白沫,神智迷乱,但是也有所谓“明体者”,“神际之后,尚自知觉,不致昏迷也”。更有所谓“缘体者”,“得与神有缘,不劳更请,但一顿足存想,其神即降也”。实际上,后两者的什么“明体者”、“缘体者”,都属于状态不佳的,不操练则已,操练起来说不定就会出事,所以当时义和团各拳坛也常有“漏枪”、“漏刀”的记录,就是说在自家练习的时候,刀枪也会有“入”的可能。

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最后一种情形实际上是纯然的江湖骗术,也可以说是一种魔术和戏法,义和团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江湖艺人自然也少不了往里搀和,原本是用来抵御或者吓唬洋人的“刀枪不入”法术,在他们这里,就变成了表演魔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做县令的邹谓三在《榆关纪事》中就记载了一次拳民在山海关“魔术表演”。据他的记载,那场景还是相当轰动的:“当时街面纷传,此系真正神团,众民眼见,用抬枪洋枪装药填子,拳民等皆坦腹立于百步之外,任枪对击,弹子及身,不惟不入,竟能如数接在手里以示众,众皆称奇,以为见所未见,奔坛求教者入归市。”这一场热热闹闹的表演,结果却很扫兴,偏有不捧场的高人当场拆穿了戏法,原来是开枪者预先暗将“香面为丸,滚以铁沙”充作枪子,开枪时,面丸化为清烟,而受试者手中先藏有铁丸弹子,这边枪一响,以快捷的手法,佯作接住射来的枪弹。

应该说,这四种“刀枪不入”除了第一种有点功夫之外,剩下的迹近骗术,四种“神术”哪一种也不可能真的实现“刀枪不入”,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对此相信得一塌糊涂,甚至当洋人打进来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法术在洋枪洋炮面前接二连三地失灵时,人们还是固执地相信真有刀枪不入那么回事。当时一位在华的英国人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说他的中国仆人即使亲眼见到了义和团高喊“刀枪不入”向前冲锋,最后饮弹受伤毙命的过程,还依然坚持说这些人不是真的义和团,而真的义和团是真的可以“刀枪不入”的。最为可笑的是,制造这种“神话”的人们,按理是明白他们的“法术”并不真的,可是当整个社会从老佛爷(西太后)到山野村夫都真的相信刀枪不入时,反过来他们中的有些人倒有点糊涂了,或者说昏了头,竟然真的相信自家可以刀枪不入。在义和团运动高潮中,屡屡有义和团的师傅和大师兄二师兄跑到有洋枪的清军那里,要求当场演示“刀枪不入”的功夫,硬是挺起肚子让人家用洋枪往上打,不打还不行,当然,这些“勇士’们个个都送了命。更有甚者,有人竟然广出告示,大肆招摇,预定时间在集市上公开演示“刀枪不入”的法术,而且这种演术不是骗人的招法,而是真枪实弹的真来,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人头攒动,众目睽睽之下,好汉当场毙命。要不是自家玩的把戏弄昏了自己,何至于把人招来看自己丢命出丑。操纵迷信的人最后把自家也迷倒了,这种事情看来并不奇怪,至少在中国不奇怪。当一种病态行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爆发性蔓延时,而且又不断地得到一向受人尊敬的土大夫的支持,其自身就会像瘟疫一样具有极其强烈的传染力,可能把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吞没,甚至那些瘟疫的原生者。

为什么那时的国人会对一种原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如此的虔信,而且是举国若狂的虔信,其实是不能简单地用中国人愚昧、落后和迷信来解释的,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以务实求验的另一面。子不语怪力乱神,老百姓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平时信神信怪信巫术,大多在病笃乱投医,急来抱佛脚的时候,太平无事的时候,除了胆小害怕的老太婆,谁也想不起彼岸世界的神神怪怪。“刀枪不入”的神话之所以如此流行,当然前提是中国老百姓毕竟是有相信神话的传统。他们多多少少是信神的,无论是庙里供的泥胎,还是戏台上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神仙鬼怪,都对他们有莫大的影响力;他们也可能相信巫术,有病有灾,当问医求药不灵的时候,他们会请巫婆神汉来跳神禳邪;更重要的是,一向有实际功效的气功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而且气功在经过和尚、道士以及民间教门的法师们的中介传播过程中,已经与这些职业半职业的宗教家的“教义”和”法术”难分轩轾。所以,当气功和硬气功带有“实效”性的面目伴随着神巫的气息出现的时候,人们自然乐于相信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和团真有点像是民间神秘文化的大集合,团的组织分入卦(乾字团、坎字团之类),连服色也跟九宫八卦有牵连;自称“佛教义和神团”;练功法则称“安炉”;降神附体又是巫术,所附体的神灵却不是巫婆神汉们喜爱的狐仙鼬怪,而是“大教”的正神,再加上些符、咒和乩语,经过这些虽然粗糙但却有效的保护包的层层涂抹,没办法不在老百姓中间增加可信度。

尽管有着如此浓厚神秘文化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甲午战后中国近乎绝望的情势,也不会出现这种朝野皆狂的昏乱局面。从义和团身上,满族王公和很大一部士大夫似乎看到了某种能够可以抗衡西方力量的东西,从精神上民心士气,到灵界的“刀枪不入”。这一部分士大夫其实是处于落后和先进之间的状态,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走向。此时的他们对于“刀枪不入”其实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既然已经不愿意或者说不能在维新变法中获取抗衡西方的力量,他们所能依赖的也只有这些“下九流”了,他们实在是太想把洋人赶出去了,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中国人受洋人侵略,被洋人欺负,这是中国上层下层共同的感觉,没有上层的搀和,老百姓当然也会闹“刀枪不入”,但闹到举国若狂的分上,却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义和团之前和之后,“不安分”的农民都在玩这种把戏,前面有各种教门起义,后面有红枪会和神兵,有点现代史常识的都知道,红枪会和神兵,喊著“刀枪不入”,抵抗过北洋军阀、日本鬼子、国民党甚至共产(拦截)党。然而,士大夫的鼓励,却使得“安分”的老百姓也加倍地如痴若狂,因为从骨子里,老百姓还是相信那些“知书达理”的读书人的。

在西方人当时的记录中,真正给他们的大兵造成损失和麻烦的,还是清朝掌握洋枪洋炮的正规军,在那部分起了作用的义和团的抵抗中,也依然是拳民们收罗来的洋枪,那些随身的武艺和勇敢精神。“刀枪不入”的神术,除了在战前会起到点宣传表演鼓舞人心的用处外,在战时几乎是一无用处,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让人连应有的勇气也丧失掉了。举一个例子来说,当时北京西什库教堂只有几十个洋兵,又没有连发武器,几万义和团将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攻了几个月,就是攻不进去。如果在场的义和团真的拿出点不怕死的劲头来,一拥也就拥进去了,最多牺牲几十位好汉罢了,后人编义和团的历史,至少又能添上个“某某大捷”。

八国联军洋枪洋炮的轰击,把义和团运动和它的“刀枪不入”一块淹没在了血泊里,从此以后,至少士大夫最后一点抱残守缺的传统依恋被扫掉了,无论上层还是下层的士人,很少有人再会相信人的肚皮会抗住洋人的洋枪。似乎可悲的是,在安分的老百姓中竟然也开始流行恐洋病,以至于到了这种程度,本世纪二十年代,流氓出身的军阀张宗昌,收罗了一群白俄兵,每次开战,只要高大而且金发蓝眼的白俄一冲锋,对方就会如鸟兽散。我们的历史学家每每热衷于引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那句说瓜分中国实属下策的“名言”,来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巨大功业,其实,在那个时候,西方人对中国人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其中最多的其实是悲怜中国人的愚昧,从那以后,一些传教士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在中国兴办教育的热潮,其痕迹现在依然能够看得见。

一百年过去了,国人毕竟聪明了许多,在今天尽管一干有“功夫”的人推陈出新,敢说能让导弹改变轨迹,使物质改变分子结构,但再也没有人自称可以“刀枪不入”了,更不用说当众演示当场试验了。


作者: 吃龙肉 发表时间: 2005/02/10 12:54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

兄台深懂历史,难道认为朱元璋真是明教的一个小头目吗?

韦小宝真的参与俄罗斯政变和《尼布楚条约》签订吗。

兄台似乎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两位武侠大家。我们应该明确我们谈的是历史还是小说。如果我们谈论的是小说,那么个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而且羽生先生也没有强调他小说所提的是真正发生的历史,倒是金庸有意无意地作出暗示。如果所谈论的是历史,兄台似乎不应该针对武侠小说谈历史,至少靶子不是那么正确。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5/02/10 16:17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实在不能苟同把邪教分子,流氓神棍说成进步力量,救国英雄,把残暴嗜杀,秽乱宫闱的妖后塑造成慈善圣母的的行为。

作者: 练霓裳. 发表时间: 2007/10/31 21:07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主题

2109

回帖

6690

积分

一派掌门

整理马甲号

积分
6690
声望
6059 声
银两
28705 两
回帖
2109
精华
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24-7-6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义和团的几十万人想来不会都是流氓和神棍,应该也不乏爱国者和热血青年。

残暴好杀是每一位政治家的本色,至于“秽乱宫闱”,早期的唐高宗应该负一半的责任吧。毕竟为了小说情节需要,总会有所侧重的,当然我个人也感觉武则天写得不是很好,没有写出作为政治家的一面,霓裳的意见也是道出其中的部分缺陷,感觉中《神探狄仁杰》中吕中所演的武则天更为出色。

作者: 天山游龙 发表时间: 2007/11/03 18:49
期待你的文章也收入梁羽生迷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11-24 00:05 , Processed in 0.0605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