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未销> 作者:李亮 出处:<武侠故事>杂志2009年第四期)
这篇作品带给人的感受正如它的名字:苍凉沉郁,铿锵激楚.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一切的光荣,豪情与热血都已成为过去,在冷漠,残酷而寂寞的现实社会中,伤痕累累的旧日无名英雄们又将何去何从?故事是虚构的,但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映射.昔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伤残军人,甚至参加过抗美援朝,解放,抗日战争的老军人,晚景凄凉,沦为弱势群体,饱受贫穷,孤独,旁人歧视等种种折磨,这种例子也未见得没有罢.
在我看来,武侠也好,其它体裁的小说也罢,其至高境界都在于不显说教痕迹的前提下,作到文以载道,即反映现实,阐述寓意,发人深省,甚至影响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不是大搞一些光怪陆离,华而不实的青春偶像,诡异历险,奇术仙境,天下无敌,主宰世界等不切实际的荒诞迷梦,在这一点上,<铁未销>无疑作得很好..主人公并不是什么身怀绝技,魅力无边的大侠高手,只是几名武功粗浅,卑微平凡且残疾粗鲁的普通退伍老兵;他们的对手也不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大权臣,大魔头,大邪恶组织,不过是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的寻常乡匪村霸;故事的背景既不是什么幻世大陆,瑶宫玉城,也不是大漠雪山,世家名门,甚至连一点江湖的边也沾不上,一切的恩怨都只局限在一处寻常的小小村庄内了断;至于武功,便只是最粗浅的技击搏命之术,倒有几分类似于王度庐笔下的"笨拙式"招数,与种种今日江湖中盛行的巫术,幻术,一剑屠千军术,借天地之威杀敌术等相比,简直是蝼蚁之于大象;阴谋诡计,野心霸业等武侠常见元素,在文中更是一无所见.然而,大巧不工,正是这种似拙实巧的高现实化设置,有效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主人公的遭遇,痛苦,挣扎,一幕幕仿佛都触手可及,感同身受,而不是像那些过于虚幻飘渺的故事,只是将人引入一个转瞬即逝的华彩春梦,让我们永远只能向故事中的英雄美女仰视遥望.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故事的内涵.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满怀激情,理想与热血,都有过作英雄的欲望和潜质,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残酷无情的现实不断打击磨蚀着我们的身心,迫使我们一次次不得不低头让步,说一些违心的假话,作一些违心的错事,如此一轮轮下来,我们中还有几人能本色不改,挺立到最后?即便有些人的意志足够坚定强韧,能够以一己之力强行顶住各种黑恶势力,不公正待遇的重压与折磨,继续坚持下去,然而整个社会环境的冷漠,麻木与不理解,排斥白眼,却是要较正面打击压迫更有杀伤力的,足以摧毁人曾经的精神家园与坚守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悲哀.顺便说句题外话,侠义与热血的守望者,人生多半惨淡如此,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们,又何尝不是在这等惨淡中苦苦挣扎?
老兵们虽然牺牲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也是幸运的,"我们未必需要千军万马来支持自己,但总需要一个同伴,来证明自己,我到底是谁:,在最艰难的绝境中,在几乎要放弃原则与信念的危险路口,老张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也找回了本来的自我,血性与豪气终于在他体内复活,使他选择了与同伴并肩战斗抗争,而不是俯身屈膝,行尸走肉一样苟活,这样活着,只怕要比死去更加痛苦.故事结局处,黄泉路上,三个战友相伴而行,大约再不会有孤军奋战的寂寞了罢.
自古衣冠少义侠,仗义每多屠狗辈,无名草根英雄与那些光耀史册的忠臣名将一样,都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