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无限 > Fans 地带 > 梁羽生俱乐部 > 内部论坛 > 跟贴 2001 说说萍踪的结局 作者: 兰若闲趣 发布于: 12:30:06 8 月 15 日 说说萍踪的结局 张丹枫和云蕾,一见钟情,虽历经重重磨难,但,两人从始至终是心心相应、始终如一的,阻碍他们的是家仇。张云结合的最大阻力就在云重父子身上。消除这个障碍——云澄父子心结的开解,就意味着结局的大圆满。 云重比不上张丹枫,这是事实。但也不是一无可取。张丹枫对张风府的评价是:“尚有江湖本色在,将军亦是可人儿。”作者借张风府的话说——“他(云重)到御林军中未满一月……相处时日虽浅,却是意气相投”、“千里(重)兄样样都好,就是对张丹枫却固执成见,切齿恨他”。由于国仇家恨的原因,云重对张丹枫有种种成见和误解。但他的所作所为,仍不失江湖好汉的本色。所以,他同样是名满天下的大侠、为人所敬重。这一点,在续集中更突出。。 作为忠臣名门之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尽忠报国,这是云家世代思想的一贯性。云靖代表大明出使却被张宗周扣留在冰天雪地牧马。在云重看来,这不仅仅是家仇,更是国耻。所以,云重立志要做一个将军,好领兵去灭瓦剌,为国家雪耻,为祖父报仇。所以,云重绝对不是单纯地以复仇的面孔出现的。如果仅仅是报仇,他只要勤苦练功,等待机会剌杀张宗周就可以了。这比起灭瓦剌、捉张宗周报仇,要简单、容易得多。 张丹枫为国家利益放下了一切,不再向大明寻仇,并且献出了作为复国资本的宝藏和地图。他的宽广心胸和气度比之那位见李世民就“推枰敛首”的真汉子虬髯客的境界更高一筹(注:引自《侠中之侠》)。使张丹枫这样做的前提是为了国家利益,这点是张和云家思想的同一性,由此张和云重走在同一战线上。当然,对云蕾来说当然不仅仅是如此,但对云重来说却是如此。 在洞庭山庄,固然为张丹枫献宝献图而深深感动,但同样为云重那一句“蕾妹,你和他同去。我知你们双剑合璧,多强的敌人也可应付,你去我可以放心”而拍案叫好!!!!这是云重对张丹枫改变态度的开始。为营救祁镇回国,又允许云蕾和张丹枫同赴瓦剌。而到云重出使瓦剌,途中遭遇也先伏击被张丹枫所救,“经过了这一场灾难之后,云重对张丹枫的憎恨又减了几分,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根本不将张丹枫当作仇人看待了。只是对两家的仇恨,还有点看不开,不愿云蕾和他结合。”在这些章节里,云重不失好汉本色,不过有点小气——不愿意妹妹嫁他,这是他比不上张丹枫的地方。云重不同于云蕾。云蕾理解张丹枫,从始至终,她对张丹枫都是信任的,这是张丹枫认她为知己的重要原因。而云重,则必须允许他有个认识的过程。作者很细致地描写了云重对张丹枫前后态度的转变。个人认为是可以相信的。 前面引用的几节是站在为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使云重慢慢接受了、认同了张丹枫,而第三十、三十一回“力抗金牌,舍生救良友”就不仅仅为国家利益了。出使的成功,让云重自然想到大半是靠了张丹枫的力量。在离开瓦剌的前夕,“欢欣、忧虑、恩怨、愁烦,种种情绪,使他对这不久之前还视为仇人的张丹枫,却有了一种舍不得分开的感情了。”在这两回里,读者基本上把视线集中在脱不花娇躯填炮口,拼死护檀郎上了。其实,“力抗金牌,舍生救良友;身填炮口,拼死护檀郎”回目一笔并写,写脱不花和云重,一为救情郎,一为救良友,一死一生,同样可贵,同样感人。看看:“张丹枫与云重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仍马不停蹄,一个在大声呼叫,就在这一瞬间,忽听得“呜”的一声,白烟四散,炮弹打出来了。……云重尖叫一声,心头像被一座大山突然压下,一切绝望!忽听得炮声暗哑,完全不像那在战场上听惯的大炮之声,张目一看,只见那炮弹冒着白烟,只打到距离炮口的三丈之地,在地上滚了几滚,滚下水沟,竟然没有爆炸。……云重大喜如狂,立刻飞身下马,赶紧拍门,十八名随从也跟着鱼贯而入。额吉多这时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放第二炮!……张丹枫跳下墙头,打开大门,两人紧紧相拥,泪眼相对,一切恩恩怨怨都抛在云外。”每每读到这段,就掩卷长叹,感动莫名。张府得以保全,一半是脱不花救的,另一半是云重救的。最终,云重在看破自己的政治抱负后,弃官不为,随妹夫闯荡江湖,其中的原因,受张丹枫的影响绝对不小。 作者对云重整个心路历程的描写,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最初痛恨张丹枫,到最后“力抗金牌,舍身救良友”,梁羽生很用心地在篇章中描写了云重的转变。最后两三回,云蕾几乎不再现身。作者把笔墨一转,转向云重。不写云蕾,却写云重,实际上是为张云的结合起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以云重心结的开解做铺垫,张云结合的可能性就自然多了。 阻碍张云结合的另一种力量来自云澄。书中对云澄用墨不多。他的悲惨遭遇,始自父亲出使瓦剌后,云澄就没有再过上一天安逸的日子。云澄是名臣之后,在云靖出使之前,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为救父亲,弃文习武。由于救父心切,不等满师,就单骑深入胡边。在师兄的帮助下,终于救父逃至雁门关,被也先的追兵打落深谷,被树杈挡住才捡回一条性命,却生不如死:浑身伤痕、终身残废、武功尽失,几乎成了废人。父亲遇害惨死,自己也成了“叛逆”之后而无法回中原,天地茫茫,连个立足之地也没有,云家家破人亡。苦难的遭遇伴随云澄度过了三十年,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半生。。。这一切的一切,都拜张宗周所赐。以其说云澄对张宗周的仇恨是尊循父命,不如说是来自自身的切肤之痛。所以,他憎恨张宗周。。 然而,张宗周突然自杀身亡,以死谢罪,对云澄的振荡是非常大的。世上还有什么能比以死亡来赔罪更真诚的?就凭这一点,张云两家的恩仇就该泯灭了。何况,云澄本身也是善良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云澄是爱女儿的。雁门关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时候,是对儿女的挂念支撑他活了下来。门前伤永别那一幕,那情景,做父亲的看在眼里,他没有逼女儿动手,没有逼女儿去报仇。虽则当日发作,过后,便绝口不提,也不对云蕾责备。并在相处的日子里,极力避免谈到张家。这是因为,做父亲的知道了女儿对张丹枫的情意。张宗周的死已经为前一代的恩怨做了了断,上一代的事情,上一代已经了结,还有什么好说的?更何况,上一代的恩怨,本来就和张丹枫不相干!!!!当云家父子接受张丹枫后,云蕾主动回到了张丹枫的身边,是可信的。。。 这倒不是说云蕾就必得听从父兄的意见,她顾及到的是与家人的感情。对云重的固执和倔强,她知道那是哥哥的成见和误解。好在云重也是条汉子,最终在事实面前改变了自己的偏见。生离死别,劫后余生,整整十年后才重见父母,面对父亲一生坎坷的遭遇,父亲憔悴的颜容,斑白的头发,跛了的足,伤了的面,还有几乎失明的老母,做女儿的又怎么忍心割舍苦难的父母,让父母伤心?假使云澄父子不同意接受张丹枫,我更相信,云蕾将终身不嫁。武林中人不取不嫁的多的是。现成的例子就有:玄机逸士、上官天野、萧韵兰、董岳、澹台灭明。书中曾多次提及。如青龙峡分手时,云蕾心道:“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又如,在沙涛的山寨,云蕾被石翠凤的话引起感触,颓然说道:“我此生永不嫁人,你若不信,我给你发个誓!”不由得我不信。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相逢一笑泯恩仇,正是梁羽生创作萍踪的理念。所以,一直认为,梁先生在许多章节里都埋下了伏笔,暗示张云的结合。双剑合使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以及云重父子心结的开解,已经为结局做好了暗示和铺垫。一直认为,这样的结局很自然。电视剧的改编,个人认为,完全违背了梁羽生的创作理念。所以,没办法接受张云私奔的假设。也不能接受电视剧中将云重改成自私自利的小人,实在不喜欢,实在有违梁先生的初衷。也破坏了萍踪的整体美感。。。 版权所有: 兰若闲趣 原作 喜欢原版结局 作者: ydwyp 发布于: 18:55:24 8 月 15 日 同意兰若的意见,泯恩仇是主旨,云家父子的转变也在情理之中。云澄得张宗周以死谢罪,又得张丹枫的书医好了跛脚,还与妻子儿女相聚,就算脸上还有几条刀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书中的云重虽比不上张丹枫,但也还算英雄了,识得大体,与张丹枫最终建立了友谊,惺惺相惜;电视中的云重实在是心胸狭窄,不识好歹,看着都烦,整一副小人的嘴脸。 特别是电视剧的结局改得令人不明白,大炮打出以后,立刻去交待毕道凡、云重、澹台镜明等人的下落,还让人以为张丹枫已死。后来张丹枫和澹台灭明突然冒出来,也不知道两人是怎么逃生的。云蕾也是突然出现,究竟是与张丹枫私奔呢,还是等了多年云澄终于死了,才得自由地寻找张丹枫?这种结局莫名其妙,而且太仓促,倒真是“大结局”。这结局实在是一处败笔。 所以,还是原版的结局好,很有诗情画意,韵味无穷。 版权所有: ydwyp 原作 我也觉着是 作者: 无双 717 发布于: 15:21:45 8 月 16 日 原来看书的时候就挺喜欢云重 , 觉得他刚勇正直。看他刚出场时冒性命之险欲救周山民,就是个义字当头的好汉。而他主动让云蕾跟张丹枫上京,便是气量窄极也有限。最后就算是为了报张丹枫相救之恩,也一定会去救人的。张丹枫已经够完美的了,不需要再添一个小人来衬托他。 其实在没有张丹枫对衬时,他也是光彩四射。出场时的袭番王,有勇有谋;后来的出使瓦刺,更是何等威风。虽不及张丹枫风流潇洒,也是难得的少年英雄,配得起澹台明镜。 版权所有: 无双 717 原作 |